2023年巩固脱贫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2篇)

时间:2024-09-23 作者:碧墨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通过深入思考和总结,得出的一种有价值的经验和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这些范文不仅仅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更是一种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规划。

2023年巩固脱贫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2篇)篇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也是国家战略。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成功地消除了绝大部分绝对贫困人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我个人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心得体会,以期为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第二段:党的领导与政策措施(200字)。

成功的脱贫攻坚始终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政策措施。党的领导保证了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而政策措施则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我们需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将其贯彻到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另外,我们还应该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

第三段:教育与技能培训(200字)。

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通过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可以帮助贫困人口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通过提供专业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贫困人口掌握实用的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职业指导和创新创业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创造和经济发展。

第四段:农业与产业发展(200字)。

巩固脱贫攻坚还离不开农业和产业的发展。农业是贫困人口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可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也是促进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企业投资和开发新型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农业和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下,为贫困地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五段:社会帮扶与个人努力(200字)。

巩固脱贫攻坚不能仅仅依赖党政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帮扶和个人努力的积极参与。社会帮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提供支持,包括募集善款、提供志愿服务和帮助宣传等。而个人努力则是每个脱贫家庭实现自我奋斗和自我发展的关键。贫困人口应该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创业项目,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贫困人口的精神和文化需求,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参与感。

结语(200字)。

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党的领导和政策措施、教育与技能培训、农业与产业发展,加上社会帮扶和个人努力,我们相信可以巩固并持久地消除贫困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共同迎接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任务。巩固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将指引我们前行,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23年巩固脱贫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2篇)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只有巩固这些成果,才能真正实现脱贫的目标。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脱贫巩固的重要性,并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政策的连贯性、产业的稳定发展、教育的扶贫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参与等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脱贫巩固工作的心得体会。

首先,政策的连贯性是脱贫巩固的关键。我们要认识到,脱贫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注重长期的工作规划和跟踪检查,才能确保脱贫成果的持久性。同时,政策的执行也需要符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只有政策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才能获得农民的真实支持和积极参与。

其次,稳定发展产业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产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的再发生。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注重发展与当地资源和优势产业相适应的产业,鼓励农民发展种养殖业、农村旅游业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还要注重产业的稳定性,确保产业的长久发展,避免因为市场变化而导致贫困的再度出现。

再次,教育的扶贫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扶贫的根本,只有让农民有志愿、有能力地从事各种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脱贫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同时,还要注重教育的实用性,提供与当地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服务,为农民提供创业就业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一项重要任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我们要注重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农民的交通、饮水、用电等基本需求,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最后,社会参与也是脱贫巩固的一项重要内容。脱贫工作不是政府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注重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开展脱贫行动和扶贫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为脱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参与的规范化,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管理机制,确保脱贫工作的有效推进。

总之,脱贫巩固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推动产业的稳定发展,注重教育的扶贫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参与,才能真正实现脱贫的目标。我深信,只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去解决,我们一定能够稳步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2023年巩固脱贫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2篇)篇三

脱贫攻坚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的脱贫战略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然而,脱贫攻坚只是第一步,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实施脱贫工作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加强政策保障,确保脱贫成果。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加强政策保障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扶贫政策的长期执行。其次,要加强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要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形成多元的扶贫格局。只有通过加强政策保障,我们才能确保脱贫成果能够持续巩固。

第三段: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

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必须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水平。最后,要推动产业的发展,培育和壮大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通过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第四段:加强培训和就业扶持。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过程中,加强培训和就业扶持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其次,要加大就业扶持力度,为贫困人口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最后,要加强对创业者的扶持,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开展和发展自己的事业。通过加强培训和就业扶持,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巩固脱贫成果。

第五段:加强社会支持和参与。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首先,要加强对脱贫工作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关注脱贫攻坚,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努力。其次,要加强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发动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脱贫工作中。最后,要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资金的公开透明和有效使用。通过加强社会支持和参与,我们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结论: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政策保障,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加强培训和就业扶持,以及加强社会支持和参与,我们能够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让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共同开创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新辉煌!

2023年巩固脱贫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2篇)篇四

自2013年启动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贫困性格复杂多样,脱贫工作的道路依旧漫长。因此,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共建合作、加强落实。

第二段:深化意识认识。

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首先需要深化意识认识。我们必须意识到,脱贫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贫困地区进行脱贫工作的难度很大。因此,我们需要耐心、毅力和决心,力争在脱贫工作中一步步取得胜利。

第三段:加强组织领导。

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还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工作策略和方法,提出更加具体、有效的脱贫措施,确保帮扶工作真正落地。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脱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脱贫工作落实到位。

第四段:创新扶贫模式。

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还需要创新扶贫模式。我们应该发挥市场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教育、让农村居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五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还需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发展农村经济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利润,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生活保障。

总结:

总之,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化意识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扶贫模式、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在脱贫攻坚的长征路上不断前行,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获得真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3年巩固脱贫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2篇)篇五

贫穷是一种无法想象的困境,它会使人失去尊严和尊重,限制着一个人的发展。在我们国家,许多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然而,随着中国持续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巩固脱贫成果。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对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我有一些个人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

在巩固脱贫成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致力于解决贫困人口的实际问题。只有当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他们才能摆脱贫困线,度过这个艰难的阶段。政府应该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同时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低息贷款和更广泛的就业机会,鼓励他们创业和发展自己的产业。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鼓励农村人口脱离贫穷,通过创新的方法来获得经济收入,例如利用电商等手段拓展销售渠道。

第三段:强化贫困人口的教育意识。

除了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基本的实际问题之外,我们还应该在他们的心灵上进行培养,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是解决长期贫困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不仅应该提供免费教育和补助,还应该着重培养贫困地区的优秀人才,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政府可以推广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教育设施,提高教师培训水平,设立学校奖学金等等,来增加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机会。

第四段:激发社会的关注视角。

我们不能单靠政府和扶贫机构来解决问题,而是应该通过激发整个社会的关注视角来推动巩固脱贫成果的实施。社会各界可以为贫困村提供物资捐助,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急需,为帮助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精神财富。同时,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和知名人士的号召力,加强宣传力度,真正使整个社会对于消除贫困现象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段:实现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

巩固脱贫成果不能仅仅止步于解决短期的贫困问题,而是应该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除了基础设施和基础教育的建设,我们还应该注重环境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通过多种手段吸引更多的资源注入贫困地区,从而实现贫困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我们需要培养贫困地区的领导力,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制保障,切实解决这些地区面临的问题,为巩固脱贫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

总之,巩固脱贫成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我们应该把握细节,关注实际问题,多方面入手,从而实现真正的巩固脱贫成果。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激发社会关注视角,实现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来进一步加强这一过程。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消除贫困不断努力。

2023年巩固脱贫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2篇)篇六

脱贫攻坚是我们党从建党初期就确立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并提出“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等重要指示。本文将结合自身经历,总结和分享关于“脱贫巩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加强政策支持。

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离不开我国政府的坚定支持。政策上的巩固是实现长期可持续脱贫的重要保障。政府要在实际行动中,持续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设施和公共服务。此外,要加大对农村发展、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广阔的发展机会。

第三段:强化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途径。要帮助贫困地区发展适应自身条件的产业,培育和壮大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政府与企业要加强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对接,帮助贫困户建立起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同时,农民要加强学习和技能提升,以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第四段:加强教育帮扶。

教育是改变贫困命运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环节。脱贫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解放,更是精神上的解放。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同时,要加强教育帮扶,为贫困家庭提供学费减免、助学金、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支持。此外,还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

第五段:强化监管和党员带头示范。

巩固脱贫成果,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监管和党员的带头示范。政府要加强对贫困户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贫困人口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加强对扶贫资金和帮扶措施的监督,确保措施落地见效。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不脱帮扶、不脱监管”,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结尾段:总结回顾。

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脱贫攻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巩固脱贫成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同时,也需要广大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加强学习和自我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相信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每一个国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2023年巩固脱贫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2篇)篇七

2021年初,我县共有建档立卡脱贫户1229户2601人,已销号贫困村12个,经过动态调整、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排查,截止目前,我县共有建档立卡脱贫户1191户2503人,边缘易致贫户20户39人(因病),突发严重困难户10户27人(因房)。我县严格按照“三落实”和“四不摘”工作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印发了《铁岭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方面。制定了《铁岭县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在做好已脱贫人口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加大对年人均纯收入6600元以下,以及因病、因灾、因疫情或因其他重大变故引发的边缘贫困人口监测管理,乡镇每季、村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入户排查,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在完成脱贫任务的基础上,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各行业部门筛查预警联动机制,每月开展部门风险信息筛查预警推送工作,截至目前,共接到检察院、医保局、卫健局、民政局等部门预警信息94条,收到预警信息后及时推送给各乡镇,要求规定时间内入户核实,上报情况,建立预警信息办结台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二)产业帮扶方面。2016年以来,全县共形成扶贫资产43项,资金总量3640.34万元,累计收益546.15万元,覆盖了全部贫困人口。2021年全县各级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共计1587.3万元,推动已有产业项目提档升级,对经济效益好、长期稳定的项目,延伸产业链,扩大规模。其中,使用2021年中央资金和市资金共计315.5万元投入“东北丰”产业项目;使用2021年省级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共计1271.8万元投入“中德农业创新示范”产业项目,约定利率均为7%。2021年当年产业收益资金及往年产业收益资金总额261万元,带动全县脱贫人口及边缘易致贫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我县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年人均纯收入均超过6600元,平均收入达到12000余元。

(三)危房改造方面。继续对农村现有住房进行全面排查,对符合改造条件的危房进行改造,今年全县共鉴定房屋97户,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及边缘易致贫户危房存量共3户,其中c级1户、d级2户,已全部竣工入住,按照c级危房1万元/户、d级危房4万元/户的补助标准,乡村振兴部分投入改造资金12.5万元,目前资金全部补助到位。

(四)饮水安全方面。扎实开展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大排查,对238处饮水工程及分散式供水农户情况实行清单化管理,实施巩固拓展农村供水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行动,建立了脱贫人口饮水安全动态监测机制,以月报形式定期报送巩固拓展农村供水脱贫攻坚成果检测情况,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

(五)教育帮扶方面。深入落实“两免一补”及免校服费伙食费政策。2021年全县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699人次,共发放资助金266.1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353人次,已全面免除了校服费和伙食费,投入资金19.8万元。继续实施对脱贫家庭及监测对象家庭子女考入大学定额补助政策,补助标准大学本科2000元/人,专科1000元/人,今年共9人,补助1.2万元。

(六)稳岗就业方面。充分发挥扶贫车间作用,累计认定扶贫载体4个,带动脱贫人口53人。密切关注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就业情况,人社部门定期对已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行跟踪统计。持续推动公益岗位优先安置脱贫群众,帮助弱半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全县共有217名脱贫人口通过公益岗实现就业。认真抓好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2021年共有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13人,除2名继续读研外,其余已实现100%就业。

(七)低保兜底方面。对脱贫户及监测户开展动态兜底保障工作,今年以来已经将25名符合标准的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纳入低保保障中,截至目前,全县享受民政兜底保障的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共1392人,其中低保1297人、五保90人、孤儿5人,社会救助兜底率达到54%。

(八)医疗帮扶方面。认真开展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额补助工作,为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定额补助。在实现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投入资金91.59万元为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缴纳“医疗补充保险”和“防贫保险”,年底前赔付完成,确保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医疗有保障。同时,稳定做好“三个一批”工作,实现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救治率100%,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九)小额信贷工作方面。2021年我县与铁岭县农村信用联社、中国银行签署了小额贷款协议,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享受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资金贴息、建立风险补偿金制度优惠政策的纯信用贷款。按照市局安排部署,我局与农村信用社、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县脱贫户及监测对象的小额贷款需求进行排查,分别于4月和8月上报了我县脱贫户小额贷款需求统计表。截止2021年12月,我县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5笔,金额合计29.6万元,其中2021年新增小额贷款3笔,金额合计11.5万元。

二、典型经验和亮点工作。

(一)县直领导干部带头帮扶。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定由铁岭县613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全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切实压实领导干部帮扶责任,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形成“领导干部+乡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志愿者”的帮扶体系,有效提升帮扶成色。

(二)开展农业创新示范项目。

铁岭县积极调研农业创新项目企业,2020年4月经辽宁寰宇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权威论证,投入扶贫资金385.38万元开发辽宁中德农业创新示范项目,由于该企业效益好,运行稳定,2021年,继续投入衔接资金1271万元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增收。该项目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同农业种养殖相结合,建设了40亩综合种养农场,建设鸡棚、鹅棚20栋、养殖芯片溜达鸡10000只、溜达鹅2000只,种植寒富苹果树100棵、野生猕猴桃500棵,通过养鸡养鹅改良土壤,综合发展光伏板下经济,在分红带动脱贫户增收的同时,带动了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务工就业。

2023年巩固脱贫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2篇)篇八

“十三五”时期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彻底解决全国目前尚未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的作用,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要沉得下心,负起责任,不断学习,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以百倍的精神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户发现致贫原因,找到脱贫之路,坚决带动贫困户实现“十三五”期间的脱贫目标。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动贫困群众脱贫主体作用,贫困群众终究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致富。要坚决改变贫困群众‘坐、等、要’的思想,带动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脱贫致富的路子。要让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心热起来,要发扬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内生动力,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

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不畏艰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打赢脱贫攻坚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贫困现象的存在,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脱贫攻坚能够有力地缓解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政治稳定、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缓解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控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解决收入和机会不平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且关系到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脱贫开发对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3年巩固脱贫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2篇)篇九

乡村振兴是农村治理的新时代,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对于刚刚脱贫奔康的贫困地区而言,解决群众所关注的痛点难点,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谋划和致力的焦点重点。

注重规划的衔接与结合。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有机衔接,将脱贫攻坚规划部署中仍需巩固拓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幸福美丽乡村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等项目,有机嵌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增强规划的持续性和衔接性。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强总体规划与其他各类规划统筹联动,防止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注重政策的支撑与结合。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在坚持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前提下,以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准绳,寻找到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对农民扶持的支撑点、对农业发展的交叉点、对农村治理的结合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梯次推进。同时,要抓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构建起适应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乡村行政管理体制。

注重愿景的统一与结合。受自然、历史、经济的制约,落后地区的乡村振兴是一个相对长远的过程。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推进。正如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一样,乡村也不可能同步全覆盖振兴。要深入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脱贫攻坚质量等综合因素,基于发展基础的渐进式振兴。

2023年巩固脱贫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2篇)篇十

今年以来,县商信局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消费帮扶、国企合力团帮扶、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把消费帮扶、国企合力团帮扶、电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我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举措,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我局消费帮扶、国企合力团帮扶、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对全县扩大群众就业、优化经济结构、推动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成立消费帮扶专班,助力乡村振兴。县商信局高度重视消费帮扶工作,把消费帮扶作为全局一项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来抓,及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为成员的消费帮扶领导专班,制订了全县消费帮扶领域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消费帮扶领导专班具体负责帮扶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服务、督导等工作。

二是加强产销对接,设立商超消费帮扶专柜和专区。针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造成的卖难问题,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积极开辟消费帮扶产品“绿色通道”,广泛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在多美汇连锁超市、县城扶风老实人超市、陕西多美汇连锁配送有限公司惠鲜生超市、陕西新贸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百合生活馆等超市设立了2个消费帮扶专区,并进行了升级提升。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积极联系消费帮扶产品供应商,组织消费帮扶产品入驻超市消费帮扶专柜,通过消费专柜直销,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三是实施龙头企业带销,拓宽消费帮扶新渠道。发挥陕果集团扶风公司、民香果业、华泰果蔬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我局积极帮助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其产销的辣椒、花椒、木耳、香菇及特色设施蔬菜进行收集、分级、包装、检测、品牌设计、商标注册,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渠道实现农产品、畜产品与市场需求方的精准对接,达到统销统售。

我县共实施国企合力团帮扶项目2个,分别是由省国资委系统脱贫攻坚宝鸡合力团团长单位陕汽集团牵线搭桥,山东雷帕得汽车悬架板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2万吨商用车悬架板簧生产线产业化项目;江苏海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签订了计划总投资3.5亿元的汽车零部件项目。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我县高度重视国企合力团产业帮扶工作,将国企合力团产业帮扶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全县乡村振兴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长等为成员的扶风县省国企合力团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国企合力团帮扶规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国企合力团帮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导国企合力团帮扶工作的落实。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为确保雷帕得商用车轻量化悬架板簧产业化等国企合力团帮扶项目顺利实施,我县及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我局包抓领导和责任股室积极配合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从技术力量、科技研发、物流配送、电力保障、天然气供应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帮助指导企业采用“师带徒”方式,为农民工传授自动化操作技能,通过企业内部培训,提升职工的业务水平,使农民工快速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三是创新工作模式,壮大汽车产业集群。依托陕汽集团在产业布局、技术嫁接、就业带动等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优势,持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成长型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大企业,实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围绕陕汽控股集团结对帮扶扶风县的机遇,依托雷帕得、海鹰汽车等现有汽车零部件项目,继续引进汽车电子电器、汽车新材料、模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生产项目,形成集研发、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打造西部一流的汽车配套产业基地。

四是拓展工作领域,实现产业帮扶双赢。支持现有的上通泊车、沃克动力、金泰昊等从事汽车配套产业研发生产企业改造升级,发挥全县劳动力密集等优势,继续加大汽车配套产业专业化、职业化培训力度和频率,积极为陕汽集团等汽车上下游企业输送一批技术好、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产业工人,促进产业帮扶和稳定就业“双赢”。

扶风电商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实施为载体,以持续推进电商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题,充分利用各大电商平台,广泛动员电商企业,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1-10月累计实现电商交易额11.34亿元,同比增长97.9%,其中网络零售额达9.7亿元,同比增长125.6%。农副产品线上销售额2.69亿元。

一是项目带动,全面覆盖。依托项目建立了覆盖县、镇、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快递网络。一是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入驻38家电商企业和创业工作室,免费为全县企业提供网店运营、美工设计及人才孵化等电商业务指导,被认定为“宝鸡市电子商务直播基地”。二是升级改造了7个镇级、5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配套电商设备并开展培训和多种增值服务,打造首个“电商助农示范村”,凤鸣村获评“中国淘宝村”。三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建成1200平方米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配置分拣机等基础设备,整合圆通、韵达、申通等物流快递业务,实现了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的建设和“最后一公里”的贯通。

二是“三专”建设,筑牢基础。设立了5个消费扶贫产品展柜,共展示了30多种扶贫产品,其中10多家电商企业入驻产品实现了原产地可追溯管理。扶风强峰贸易等相继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扶风消费扶贫线上体验馆及“扶贫832”销售平台,销售苹果、猕猴桃、桃子、黄桃、甜柿子、红薯等产地应季农副产品水果10多万元。

三是广泛发动,助农兴农。引导电商企业、农户联通合作,通过就业用工扶贫、帮销产品、电商认养的方式开展电商扶贫和乡村振兴,吸纳3100多名贫困户就业,可实现户均年增收2.6万余元;与5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电商帮销、认领协议,平均每年帮销贫困户红薯、李子、土鸡等农产品逾千万元。先后举办樱桃采摘节、柿子节、电商消费扶“苹”销售季、双十一网络直播等60多场电商助农活动,20-年电商平台和微商销售农副产品累计达2.69亿元。

四是培训帮扶,直播“催化”。成立县级电子商务标准化创业中心,免费面向全县群众提供网店运营、直播、美工设计以及人才孵化等电商业务指导。成功打造宝鸡市电子商务直播基地,举办多场大型直播带货培训和大型直播带货活动,带货逾700万元。挖掘、培育县域电商达人、电商致富带头人达50余人,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销售扶贫产品,传授扶贫技能。培育了一支30多人的直播带货团队,一支本地化电商服务团队以及一支20人规模的讲师团队。

虽然我局已设立了消费帮扶专柜,但扶贫产品入驻率低;国企合力团扶贫前期设备流动资金投入较大,存在一定的资金短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电商培训转化率低。

下一步,我局将开展高质量消费帮扶活动促进增收,加大“志智”双扶力度深挖消费帮扶潜力,发动“爱心帮扶”践行“e”心助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口帮扶,助力我县农产品“走出扶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继续加快国企合力团帮扶步伐,巩固建成项目产业帮扶成果,通过项目赋能,最大限度的释放产能;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将以20-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大县电商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3年巩固脱贫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2篇)篇十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成绩。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

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我们一定能完成脱贫攻坚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成绩。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过去一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同时,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约400个贫困县,近3万个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仍然不少,所剩深度贫困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正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人指出的,当前脱贫攻坚战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帮扶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精准……可以说,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整治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清除‘留影式’入户、‘卷宗式’总结等现象,想办法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上来”。代表委员们的呼吁提醒我们,脱贫攻坚必须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开对“药方子”,才能拔除“病根子”。脱真贫、真脱贫,才能确保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才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决战脱贫攻坚放在各项硬任务之首,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打好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底线,不能打折扣也没有退路。中央的目标非常明确,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把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按照我市所有贫困县实现全部摘帽,实际留给我们决战的时间只有大半年,面对最后的硬仗,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动员全市上下,根据中央决策和中央扶贫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按照省、市委部署,采取“按方抓药,照单落实”,消解问题,促进发展,才能向上级党组织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中央巡视组对各地扶贫专项巡视发现的问题很多,在我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实现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少数,牵住“牛鼻子”。对此,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扶贫产业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易地扶贫存在搬迁重搬迁、轻后续帮扶,义务教育要控辍保学,筑牢乡村卫生服务网底,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一线精准帮扶力量,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层面,也有政策层面,更有落实层面。具体到每一个地方,情况并不完全相同,结合我所在的贫困村,当务之急需要解决好饮水安全,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发展长效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改善人居环境,稳定转移劳动力就业,落实各类社会保障体系措施,扎实开展土地制度改革等,唯此才能根本上拔掉致贫的病根子。

各方聚力精准施策。精准施策的重要前提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坚持扶贫标准,防止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号文件要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帮扶、干部人才等政策措施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对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对账销号。要稳定和完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相关扶贫政策保持稳定,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提升农村“双基”工程和生态保护,发展特色产业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化农村经营制度和土地与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担保融资。加强党的建设与乡村治理。精准施策要把握时间节点,强化施策力度和效果,建立考核标准和督查机制。组织开展常态化约谈,发现问题随时约谈。从而压实帮扶责任,提高施策实效。

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如果没有产业支撑,脱贫就不可长久,只有培育有效的产业,方可稳定脱贫,形成经济增长点,稳定劳动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村级自我发展能力。中央提出今年要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要求积极发展木本油料,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产业。这为太湖县依托山场资源,发展油茶等产业指明了方向,依靠自然资源禀赋,扬山场优势,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链,实现价值链。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可以看出,中央在大力鼓励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将农业资源培育成长效产业,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支持创建一批返乡创业园。同时中央还大力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并从政策上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和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就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使传统的乡村文化绽放新姿,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这些政策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于农村创新创业人员是政策福音,有利于盘活农村资产,发展乡村产业,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强乡村建设是促进高质量脱贫攻坚,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推进乡村建设事关农村“革命”和生态环境发展,事关农民的生活质量。“双基”薄弱是太湖山区农村发展的短板,交通不畅、配套不足成为最严重的制约因素。中央为此开出“药方”,鼓励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简便易行、长期管用的整治模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设施,培育特色文化村镇、村寨,支持多层次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中央表示从财政资金中给予政策支持。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让乡村充满并迸发活力,是促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中央推出系列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目的是以改革促进农村扩大开放,以改革优化农村市场资源配制,以改革释放农业政策红利。要求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水价、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农场企业化改革。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闲置宅基地复垦试点。允许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开展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总结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办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机制。探索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施以奖代补试点。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中央关于农村经济制度、土地及产权制度改革,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尤其是确立“三权”,土地流转、土地入市、土地融资、增减挂钩等等,都是农村实现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可多得的政策机遇。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脱贫攻坚是当前党的工作重中之重,农村党组织必须切实担负起抓好脱贫攻坚的责任。中央提出健全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为了激励农村党组织,中央提出要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化机制。同时要求基层组织要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理清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等村级各类组织功能定位。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强的措施,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一号文件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打开了政治上的上升通道,破除了个人升迁的“天花板”,这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乡级党组织人员的政策激励,同时又赋予村级自治组织自我创新权力,支持村组织在政策和法律制度下,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要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提升扶贫产业质量走好产业兴旺之路。

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要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转变。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农村发展成果。要将当前脱贫攻坚中发展的一批产业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由生产型向市场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家庭型向融合型、由数量型向市场型、由“靠山吃山型”向“两山理论型”转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和“山西药茶”品牌,将现代农业打造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关系。目前,很多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短期来看,发展就业门槛低、增收见效快的传统产业,能够较快地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但从长远来看,要想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持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统筹衔接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公平、协调推进。紧扣农业经营效率提高,转变农业发展导向,由增产转向更加注重提质。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率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高速度增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充分结合。

提升扶志扶智成果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在脱贫攻坚战中,资金、政策、项目等要素固然重要,但这些要素要真正落地,关键还是在人,增强内生动力。继续发挥好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等“领头羊”的带动作用,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特别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继续发挥担重任、打硬仗的作用。在持续激发以扶贫干部为主体的现有人才活力的基础上,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开拓人才培养新路径,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振兴队伍。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提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农民个体或者群体发自内心的脱贫致富愿望和自发动力,是直接决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终成效的根本。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仅靠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或是外来人才的一腔热情和身体力行,是远远不够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应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更高要求,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激发农民群众自我培养、自我奋进的内生动力。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共享生态宜居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既能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质量,让脱贫人口更好地安居乐业,又能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纵深发展积蓄新力量,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质的提升创造新条件。

乡村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土风情、人文地理的集中体现。只有不断形成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铸好文化魂,守住文化根,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塑造文化村镇,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才能真正完成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同时,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做好“统筹”“衔接”,推进乡村建设。“统筹”强调的是对乡村建设的全面把握,以科学、环保的理念去推进城镇化布局和产业布局,实现均衡发展。“衔接”更注重推动“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衔接,巩固和发展好生态这一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工程”及农村改厕,打好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建设美丽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乡村振兴秩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治理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标志着我国乡村治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随着乡村治理涵盖对象更广、治理目标更高、应对挑战更大,要求我们总结现有的经验,锚定乡村振兴的战略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自治”来看,村民自治充分调动并发挥了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在巩固的基础上加快完善“自治”体制机制。从“法治”来看,要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供给,完善乡村治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大乡村社会治理法律法规贯彻力度;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在乡村得到有效执行;完善涉农司法审判工作和乡村司法便民机制,强化法律在乡村治理中的权威地位。从“德治”角度讲,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的要求相呼应。在统筹衔接“德治”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德治”的推进和深化,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德治”与“自治”“法治”在乡村治理中相辅相成的作用。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推进“党建扶贫”与“组织振兴”衔接,要坚持党建统领,突出政治建设,以党组织功能是否增强、党员干部素质是否提高、党的建设各项部署是否落实、党的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作用是否明显、人民是否满意为尺度,全面检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成效。完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三零”村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发挥乡村德治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要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提升扶贫产业质量走好产业兴旺之路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要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转变。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农村发展成果。要将当前脱贫攻坚中发展的一批产业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由生产型向市场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家庭型向融合型、由数量型向市场型、由“靠山吃山型”向“两山理论型”转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和“山西药茶”品牌,将现代农业打造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关系。目前,很多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短期来看,发展就业门槛低、增收见效快的传统产业,能够较快地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但从长远来看,要想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持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统筹衔接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公平、协调推进。紧扣农业经营效率提高,转变农业发展导向,由增产转向更加注重提质。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率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高速度增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充分结合。

提升扶志扶智成果夯实乡村振兴之基在脱贫攻坚战中,资金、政策、项目等要素固然重要,但这些要素要真正落地,关键还是在人,增强内生动力。继续发挥好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等“领头羊”的带动作用,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特别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继续发挥担重任、打硬仗的作用。在持续激发以扶贫干部为主体的现有人才活力的基础上,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开拓人才培养新路径,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振兴队伍。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提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农民个体或者群体发自内心的脱贫致富愿望和自发动力,是直接决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终成效的根本。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仅靠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或是外来人才的一腔热情和身体力行,是远远不够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应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更高要求,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激发农民群众自我培养、自我奋进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要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提升扶贫产业质量走好产业兴旺之路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要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转变。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农村发展成果。要将当前脱贫攻坚中发展的一批产业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由生产型向市场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家庭型向融合型、由数量型向市场型、由“靠山吃山型”向“两山理论型”转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和“山西药茶”品牌,将现代农业打造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关系。目前,很多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短期来看,发展就业门槛低、增收见效快的传统产业,能够较快地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但从长远来看,要想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持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统筹衔接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公平、协调推进。紧扣农业经营效率提高,转变农业发展导向,由增产转向更加注重提质。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率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高速度增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充分结合。

提升扶志扶智成果夯实乡村振兴之基在脱贫攻坚战中,资金、政策、项目等要素固然重要,但这些要素要真正落地,关键还是在人,增强内生动力。继续发挥好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等“领头羊”的带动作用,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特别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继续发挥担重任、打硬仗的作用。在持续激发以扶贫干部为主体的现有人才活力的基础上,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开拓人才培养新路径,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振兴队伍。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提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农民个体或者群体发自内心的脱贫致富愿望和自发动力,是直接决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终成效的根本。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仅靠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或是外来人才的一腔热情和身体力行,是远远不够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应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更高要求,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激发农民群众自我培养、自我奋进的内生动力。

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不振兴,脱贫攻坚就不可能巩固。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乡村振兴比脱贫攻坚的时间更久、任务更重、要求更全面,空间维度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前后关联,全方位对接,更有利于实现乡村整体全面振兴。

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后,不仅要对脱贫成果进行巩固,更要将成果巩固内置于乡村振兴谋篇布局中,避免“返贫恶性循环”。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要以“五位一体”建设为统筹,注重整体性发展,将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做到由点到面地上下结合、渐次过渡,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筑牢基础。

合乡村振兴要建成的阶段性目标,设计科学适用、搭配合理的实践课程,着力于村主职干部胜任能力提升,不断夯实党的基层执政基础。要确立导向性,优化对干部的考核、监督和激励,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具有亲情思维、乡土气息、扎根基层的“三农”新一代充实到乡村振兴一线队伍中,探索具有吸引力、竞争性的待遇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基层执政体制。

以规划布局坚守地域文化多样性。贫困地区的另一特征是文化具有多样性。在乡村振兴规划的设计与方案实施中,要为文化传承留出适当的物理空间。要注重文化样式保护,区分物质文化与非遗文化,借助先进技术、科学制度、创新理念,将保护融入到乡村振兴“产业、生态、治理、生活”维度中,促成中观和微观保护全方位落地。要建立依法保护条例,构筑起有利于文化保护的公益诉讼制度,为贫困地区留住特色景观与文化样式提供保障。

训成为致富的助手,支持村民“能”起来。三是观摩学习添动力,分批次地组织村民到乡村振兴示范点参观,让乡村振兴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村民“动”起来。

以资源搭配彰显产业层次多元。乡村振兴的产业不仅要兴更要旺,更要以兴促旺、以旺带兴。而大多贫困地区的产业水平参差不齐,检验振兴成效的核心要件仍是村民增收渠道拓展和空间扩容。在产业定位与发展上,要对接城市有效需求促进市场补位,立足乡村资源本底、地理环境区位及在对其他产业村历史经验的借鉴中精准把脉、特色施策。贫困地区较大的优势是绿色资源相对富集,乡村振兴中要引导各地突出“绿色”产业龙头作用。在产业布局与优化上,要甄别区域供需关系实行错位发展,借助大数据平台、新营销模式等,在区域内实行统一谋划,以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资源,促零为整。在产业融合与转型上,要结合产业发展现实,协调一、二、三产业间的主融合方向,做到“精于业、特为王、专立市”,以区域性品牌带动整个市场转型升级,避免“多村一品”。

失,并通过举办传统节庆活动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知,使乡村文化机理在城乡融合中得以留存与承续。要将已纳入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村庄建好,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建成目标为准绳,探索普适性的规律,总结具有操作性的经验,做到振兴一批、示范一批、引领一批。

以运行协调达到体制机制适宜。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先期的政策扶持、机制对接、资源调配、财力保障、人力动员等会延续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政策耦合性与适宜度尤为重要。一是明确衔接主体,县级政府做好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建立在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的奖惩机制,整体上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同节奏、共频度,稳步推进、久久为功。二是拓展乡贤空间,建立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渠道、机制与平台,促使形成全程参与、有所作为的制度;对精准扶贫中积累丰富经验的人才给予重用,同时建好规划、融资、管理、信息化等人才服务平台,将行业协会、学校智库、地方政府、产业基金结合起来,建立项目动态监测体系,提高项目实施质量与产业发展绩效的考核权重。三是形成上下互动,结合贫困地区地势、血缘、文脉,总结精准脱贫中多种方式齐头并进的好做法,完善促进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

2023年巩固脱贫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2篇)篇十二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要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提升扶贫产业质量走好产业兴旺之路。

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要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转变。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农村发展成果。要将当前脱贫攻坚中发展的一批产业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由生产型向市场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家庭型向融合型、由数量型向市场型、由“靠山吃山型”向“两山理论型”转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和“山西药茶”品牌,将现代农业打造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关系。目前,很多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短期来看,发展就业门槛低、增收见效快的传统产业,能够较快地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但从长远来看,要想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持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统筹衔接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公平、协调推进。紧扣农业经营效率提高,转变农业发展导向,由增产转向更加注重提质。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率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高速度增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充分结合。

提升扶志扶智成果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在脱贫攻坚战中,资金、政策、项目等要素固然重要,但这些要素要真正落地,关键还是在人,增强内生动力。继续发挥好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等“领头羊”的带动作用,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特别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继续发挥担重任、打硬仗的作用。在持续激发以扶贫干部为主体的现有人才活力的基础上,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开拓人才培养新路径,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振兴队伍。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提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农民个体或者群体发自内心的脱贫致富愿望和自发动力,是直接决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终成效的根本。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仅靠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或是外来人才的一腔热情和身体力行,是远远不够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应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更高要求,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激发农民群众自我培养、自我奋进的内生动力。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共享生态宜居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既能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质量,让脱贫人口更好地安居乐业,又能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纵深发展积蓄新力量,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质的提升创造新条件。

乡村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土风情、人文地理的集中体现。只有不断形成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铸好文化魂,守住文化根,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塑造文化村镇,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才能真正完成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同时,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做好“统筹”“衔接”,推进乡村建设。“统筹”强调的是对乡村建设的全面把握,以科学、环保的理念去推进城镇化布局和产业布局,实现均衡发展。“衔接”更注重推动“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衔接,巩固和发展好生态这一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工程”及农村改厕,打好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建设美丽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乡村振兴秩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治理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标志着我国乡村治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随着乡村治理涵盖对象更广、治理目标更高、应对挑战更大,要求我们总结现有的经验,锚定乡村振兴的战略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自治”来看,村民自治充分调动并发挥了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在巩固的基础上加快完善“自治”体制机制。从“法治”来看,要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供给,完善乡村治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大乡村社会治理法律法规贯彻力度;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在乡村得到有效执行;完善涉农司法审判工作和乡村司法便民机制,强化法律在乡村治理中的权威地位。从“德治”角度讲,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的要求相呼应。在统筹衔接“德治”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德治”的推进和深化,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德治”与“自治”“法治”在乡村治理中相辅相成的作用。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推进“党建扶贫”与“组织振兴”衔接,要坚持党建统领,突出政治建设,以党组织功能是否增强、党员干部素质是否提高、党的建设各项部署是否落实、党的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作用是否明显、人民是否满意为尺度,全面检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成效。完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三零”村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发挥乡村德治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要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提升扶贫产业质量走好产业兴旺之路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要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转变。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农村发展成果。要将当前脱贫攻坚中发展的一批产业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由生产型向市场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家庭型向融合型、由数量型向市场型、由“靠山吃山型”向“两山理论型”转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和“山西药茶”品牌,将现代农业打造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关系。目前,很多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短期来看,发展就业门槛低、增收见效快的传统产业,能够较快地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但从长远来看,要想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持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统筹衔接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公平、协调推进。紧扣农业经营效率提高,转变农业发展导向,由增产转向更加注重提质。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率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高速度增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充分结合。

提升扶志扶智成果夯实乡村振兴之基在脱贫攻坚战中,资金、政策、项目等要素固然重要,但这些要素要真正落地,关键还是在人,增强内生动力。继续发挥好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等“领头羊”的带动作用,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特别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继续发挥担重任、打硬仗的作用。在持续激发以扶贫干部为主体的现有人才活力的基础上,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开拓人才培养新路径,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振兴队伍。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提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农民个体或者群体发自内心的脱贫致富愿望和自发动力,是直接决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终成效的根本。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仅靠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或是外来人才的一腔热情和身体力行,是远远不够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应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更高要求,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激发农民群众自我培养、自我奋进的内生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成绩。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

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我们一定能完成脱贫攻坚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成绩。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过去一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同时,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约400个贫困县,近3万个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仍然不少,所剩深度贫困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正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人指出的,当前脱贫攻坚战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帮扶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精准……可以说,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整治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清除‘留影式’入户、‘卷宗式’总结等现象,想办法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上来”。代表委员们的呼吁提醒我们,脱贫攻坚必须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开对“药方子”,才能拔除“病根子”。脱真贫、真脱贫,才能确保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才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要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提升扶贫产业质量走好产业兴旺之路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要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转变。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农村发展成果。要将当前脱贫攻坚中发展的一批产业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由生产型向市场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家庭型向融合型、由数量型向市场型、由“靠山吃山型”向“两山理论型”转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和“山西药茶”品牌,将现代农业打造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关系。目前,很多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短期来看,发展就业门槛低、增收见效快的传统产业,能够较快地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但从长远来看,要想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持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统筹衔接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公平、协调推进。紧扣农业经营效率提高,转变农业发展导向,由增产转向更加注重提质。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率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高速度增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充分结合。

提升扶志扶智成果夯实乡村振兴之基在脱贫攻坚战中,资金、政策、项目等要素固然重要,但这些要素要真正落地,关键还是在人,增强内生动力。继续发挥好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等“领头羊”的带动作用,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特别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继续发挥担重任、打硬仗的作用。在持续激发以扶贫干部为主体的现有人才活力的基础上,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开拓人才培养新路径,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振兴队伍。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提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农民个体或者群体发自内心的脱贫致富愿望和自发动力,是直接决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终成效的根本。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仅靠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或是外来人才的一腔热情和身体力行,是远远不够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应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更高要求,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激发农民群众自我培养、自我奋进的内生动力。

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不振兴,脱贫攻坚就不可能巩固。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乡村振兴比脱贫攻坚的时间更久、任务更重、要求更全面,空间维度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前后关联,全方位对接,更有利于实现乡村整体全面振兴。

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后,不仅要对脱贫成果进行巩固,更要将成果巩固内置于乡村振兴谋篇布局中,避免“返贫恶性循环”。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要以“五位一体”建设为统筹,注重整体性发展,将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做到由点到面地上下结合、渐次过渡,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筑牢基础。

合乡村振兴要建成的阶段性目标,设计科学适用、搭配合理的实践课程,着力于村主职干部胜任能力提升,不断夯实党的基层执政基础。要确立导向性,优化对干部的考核、监督和激励,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具有亲情思维、乡土气息、扎根基层的“三农”新一代充实到乡村振兴一线队伍中,探索具有吸引力、竞争性的待遇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基层执政体制。

以规划布局坚守地域文化多样性。贫困地区的另一特征是文化具有多样性。在乡村振兴规划的设计与方案实施中,要为文化传承留出适当的物理空间。要注重文化样式保护,区分物质文化与非遗文化,借助先进技术、科学制度、创新理念,将保护融入到乡村振兴“产业、生态、治理、生活”维度中,促成中观和微观保护全方位落地。要建立依法保护条例,构筑起有利于文化保护的公益诉讼制度,为贫困地区留住特色景观与文化样式提供保障。

训成为致富的助手,支持村民“能”起来。三是观摩学习添动力,分批次地组织村民到乡村振兴示范点参观,让乡村振兴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村民“动”起来。

以资源搭配彰显产业层次多元。乡村振兴的产业不仅要兴更要旺,更要以兴促旺、以旺带兴。而大多贫困地区的产业水平参差不齐,检验振兴成效的核心要件仍是村民增收渠道拓展和空间扩容。在产业定位与发展上,要对接城市有效需求促进市场补位,立足乡村资源本底、地理环境区位及在对其他产业村历史经验的借鉴中精准把脉、特色施策。贫困地区较大的优势是绿色资源相对富集,乡村振兴中要引导各地突出“绿色”产业龙头作用。在产业布局与优化上,要甄别区域供需关系实行错位发展,借助大数据平台、新营销模式等,在区域内实行统一谋划,以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资源,促零为整。在产业融合与转型上,要结合产业发展现实,协调一、二、三产业间的主融合方向,做到“精于业、特为王、专立市”,以区域性品牌带动整个市场转型升级,避免“多村一品”。

失,并通过举办传统节庆活动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知,使乡村文化机理在城乡融合中得以留存与承续。要将已纳入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村庄建好,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建成目标为准绳,探索普适性的规律,总结具有操作性的经验,做到振兴一批、示范一批、引领一批。

以运行协调达到体制机制适宜。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先期的政策扶持、机制对接、资源调配、财力保障、人力动员等会延续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政策耦合性与适宜度尤为重要。一是明确衔接主体,县级政府做好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建立在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的奖惩机制,整体上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同节奏、共频度,稳步推进、久久为功。二是拓展乡贤空间,建立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渠道、机制与平台,促使形成全程参与、有所作为的制度;对精准扶贫中积累丰富经验的人才给予重用,同时建好规划、融资、管理、信息化等人才服务平台,将行业协会、学校智库、地方政府、产业基金结合起来,建立项目动态监测体系,提高项目实施质量与产业发展绩效的考核权重。三是形成上下互动,结合贫困地区地势、血缘、文脉,总结精准脱贫中多种方式齐头并进的好做法,完善促进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决战脱贫攻坚放在各项硬任务之首,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打好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底线,不能打折扣也没有退路。中央的目标非常明确,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把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按照我市所有贫困县实现全部摘帽,实际留给我们决战的时间只有大半年,面对最后的硬仗,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动员全市上下,根据中央决策和中央扶贫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按照省、市委部署,采取“按方抓药,照单落实”,消解问题,促进发展,才能向上级党组织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中央巡视组对各地扶贫专项巡视发现的问题很多,在我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实现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少数,牵住“牛鼻子”。对此,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扶贫产业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易地扶贫存在搬迁重搬迁、轻后续帮扶,义务教育要控辍保学,筑牢乡村卫生服务网底,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一线精准帮扶力量,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层面,也有政策层面,更有落实层面。具体到每一个地方,情况并不完全相同,结合我所在的贫困村,当务之急需要解决好饮水安全,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发展长效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改善人居环境,稳定转移劳动力就业,落实各类社会保障体系措施,扎实开展土地制度改革等,唯此才能根本上拔掉致贫的病根子。

各方聚力精准施策。精准施策的重要前提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坚持扶贫标准,防止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号文件要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帮扶、干部人才等政策措施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对重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对账销号。要稳定和完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相关扶贫政策保持稳定,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提升农村“双基”工程和生态保护,发展特色产业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化农村经营制度和土地与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担保融资。加强党的建设与乡村治理。精准施策要把握时间节点,强化施策力度和效果,建立考核标准和督查机制。组织开展常态化约谈,发现问题随时约谈。从而压实帮扶责任,提高施策实效。

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如果没有产业支撑,脱贫就不可长久,只有培育有效的产业,方可稳定脱贫,形成经济增长点,稳定劳动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村级自我发展能力。中央提出今年要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要求积极发展木本油料,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产业。这为太湖县依托山场资源,发展油茶等产业指明了方向,依靠自然资源禀赋,扬山场优势,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链,实现价值链。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可以看出,中央在大力鼓励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将农业资源培育成长效产业,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支持创建一批返乡创业园。同时中央还大力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并从政策上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和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就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使传统的乡村文化绽放新姿,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这些政策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于农村创新创业人员是政策福音,有利于盘活农村资产,发展乡村产业,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强乡村建设是促进高质量脱贫攻坚,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推进乡村建设事关农村“革命”和生态环境发展,事关农民的生活质量。“双基”薄弱是太湖山区农村发展的短板,交通不畅、配套不足成为最严重的制约因素。中央为此开出“药方”,鼓励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简便易行、长期管用的整治模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设施,培育特色文化村镇、村寨,支持多层次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中央表示从财政资金中给予政策支持。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让乡村充满并迸发活力,是促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中央推出系列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目的是以改革促进农村扩大开放,以改革优化农村市场资源配制,以改革释放农业政策红利。要求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水价、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农场企业化改革。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闲置宅基地复垦试点。允许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开展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总结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办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机制。探索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施以奖代补试点。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中央关于农村经济制度、土地及产权制度改革,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尤其是确立“三权”,土地流转、土地入市、土地融资、增减挂钩等等,都是农村实现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可多得的政策机遇。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脱贫攻坚是当前党的工作重中之重,农村党组织必须切实担负起抓好脱贫攻坚的责任。中央提出健全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为了激励农村党组织,中央提出要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化机制。同时要求基层组织要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理清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等村级各类组织功能定位。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强的措施,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一号文件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打开了政治上的上升通道,破除了个人升迁的“天花板”,这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乡级党组织人员的政策激励,同时又赋予村级自治组织自我创新权力,支持村组织在政策和法律制度下,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项目案例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21篇)

    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接下来是一些心得体会的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来说,项目案例撰写是一种非

    最新医院就诊体验心得(专业17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进行学习和参考。门诊就诊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医疗就诊方式,它不同

    2023年开学典礼老教师发言稿(精选15篇)

    开学典礼是学生们重新聚集在一起的机会,可以见到老朋友并结识新同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学典礼演讲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2023年大学生青春演讲稿题目范文(18篇)

    撰写一篇优秀的演讲稿需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用心去感受并表达真实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成功的大学生演讲稿例子,来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吧。

    2023年公司人事辞职信(热门13篇)

    辞职信是一种表达辞去工作职务意愿的正式书信,通常是因为个人原因或职业发展需要。寻找灵感和参考?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辞职信样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您好!我很遗憾自己在

    2023年银行风险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培训心得体会,他们的经验和故事将给大家带来许多启示。自上世纪80年代起,各国银行业

    2023年手术室护士总结及计划(实用18篇)

    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国内外优秀的护士团队,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1)戴口罩,帽子,

    2023年下乡工作总结(汇总15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对个人工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工作节奏和重点。接下来,小编将分享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在写作

    最新教师节创意活动策划方案(汇总14篇)

    策划方案在实践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是项目成功的基石。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策划方案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策划方案的编写方法。切实搞好第37个教师节庆祝活

    2023年人员变动自我介绍说范文(21篇)

    无论是在求职、社交活动还是学校教育中,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自我介绍。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几篇经典的自我介绍样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充分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