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

时间:2024-09-08 作者:琴心月

企业标语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体现,它能够拉近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在创作企业标语时,要注意用积极阳光的语言传递出企业的正能量和自信心。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企业标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下是一些企业标语的案例分析和评价。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一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二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1)畏(2)昭奚恤,果诚(3)何如(4)?”群臣莫(5)对。

江一对曰:“虎求(6)百兽而(7)食之,得狐。狐曰:‘子(8)无敢食我也!天帝使(9)我长(10)百兽,今子食我,是(11)逆(12)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13)不信(14),吾为(15)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16)然(17),故遂(18)与(19)之(20)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21)五千里,带甲(22)百万,而专(23)属(24)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也,犹(25)如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注释。

之:取独。

畏:害怕。

果诚:果真。

何如:像这样。

莫:没有人。

求:寻找。

而:承接。

子:你。

使:派。

长:做首领。

是:这。

逆:违抗。

以···为:认为···是。

信:诚实。

为:相当于“于”,在。

以为:认为。

然:对。

遂:就。

与:跟随。

之:代词,代指狐狸。

方:方圆。

甲:士兵。

专:单独。

属:交付。

犹:好像。

走:逃跑。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三

原文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清《聊斋志异》)。

有两个牧童进山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打算分别捉它们,两人分别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慌张。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特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抬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又叫又抓。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离开这棵树,快速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它已经断气了。

去:相距。

少顷:一会儿。

故:特意。

彼:另一个。

致:让,令。

顾:张望。

趋:快速跑。

绝:没。

仓皇:惊慌的样子。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状:样子。

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而且不要轻易被别人欺骗;要敢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四

—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狼得骨止,—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随着他。屠夫又扔了一块骨头,后面的狼吃到骨头也停了下来,但先前吃骨头的狼又上来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紧跟着他。屠夫处境十分困窘,担心前后受到它们的夹击。他向周围一看,发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麦场的主人在场中堆积了柴草,用草垫子遮盖起来,形成小山似的。屠夫就跑过去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刀来。狼不敢上前,瞪眼对着屠夫。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面前。过了很久,那只蹲着的狼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自在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猛劈狼头,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了。屠夫正要赶路,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堆里打洞,想打通了从后面来攻击屠夫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背后砍断了它的大腿,也把它杀死了。此时他才省晤到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迷惑他。

狼也够狡猾了,然而不一会儿工夫,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狡诈手段究竟有多少呢?只不过供人们增添笑料罢了。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

一故事开端,写屠夫晚归途中遇狼。

二故事发展,写屠夫投骨喂狼,狼却得寸进尺,紧跟不止。

小说写屠夫用智慧杀死两只狼的故事,表达了狼的狡黠,赞扬了人的聪明和勇敢。

三故事进一步发展,写屠夫自守防御,与狼对峙。

四故事高潮与结局,屠夫用智慧和勇敢,终于杀死两只恶狼。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五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六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七

(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用史巫纷若,吉。——《易·巽卦》。

有孚颗若。——《易·观卦》。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裳裳者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2)用于句首。

若昔朕其逝。——《书·大诰》。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八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九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十

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例如: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例如: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例略。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十一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至于[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又如: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5)或;或者[or]。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有会同。——《周礼·稍人》。

(6)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7)与,和[and]。

旅王若公。——《书·召诰》。

(8)而[but]。

抑若扬兮。——《诗·齐风·猗嗟》。

宠辱若惊。——《老子》。顾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三国志·魏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十二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织自若。——《战国策·秦策》。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3)你[们];你[们]的[you;your]。

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5)其;他的[he;his]——用于他称。

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

(6)这个,这样——用于近指[this]。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7)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where]。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8)这么;那么。用同“偌”[likeso]。

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十三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十四

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十五

原文:

苏东坡曰:予昔在歧,闻河阳猪肉甚美,使人往市之。使者醉,猪夜逸去。不得已,贸他猪以偿。后煮之,客皆大说,以为非他产所能及也。既而事败,客皆大惭。

译文:

苏东坡喜欢结交朋友,时常邀集朋友到他家宴饮。

有一年,他住在岐山,听说河南的河阳猪非常有名,别具风味,他想用它做一道”东坡肉“请朋友品尝,于是就派人去河阳采买。

临行前,嘱咐差人要快去快回,路上多加小心。不成想,这个差人是个酒鬼,去的时候怕误事,忍着一口酒也没喝。到了河阳,选好两口上好的活肥猪即刻就往回赶。快到家的时候,他有些忍不住了,便在岐山附近的一座村镇上饮了酒,不多时就醉成了一摊泥。等他醒来看看猪,却早不见了。这可把他吓坏了,喝的酒都顺着汗淌了出来。急忙四处寻找,竟连个影子都没有。急得他没抓没挠了,想再返回河阳去买,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在附近买了两口当地猪,权且回去交差。

苏东坡见他回来得快,满心欢喜,赏他鞋袜,让他好好休息。一面让人把猪赶到厨下宰杀置办,一面散发请贴,邀集友人前来赴宴。

宴会上,大家听说是河阳猪肉,一齐下筷品尝。

一人偿着滋味说:”呢,果然不差呢!先前我在河阳吃过,多少年没尝这种味道了!“。

”到底是河阳猪,名不虚传,要是本地猪,再好也做不出这种风味!“另一人边嚼边说。

”是呢,苏公盛意,我等口福不浅!“。

众人一听,都呆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只好没趣地溜走了。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十六

颊毛,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像两腮的胡子,内层像生在嘴下的胡子。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而,颊毛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九.而部》。

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周礼·考工记·梓人》。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十七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十八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而翁-----你的父亲。

(2)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夫------此人;这人。

2023年文言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翻译范文(19篇)篇十九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2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3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事业单位保密协议大全(12篇)

    爱国标语通过字字句句传递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核心思想。在写爱国标语时,要注意选用正确的词汇和文化符号。希望这些爱国标语范文可以引发广大群众的思考和行动,为国家的

    热门安全检查心得感悟(案例18篇)

    读书心得是对书籍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以下是一些行业专家的工作心得分享,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成功的。

    优秀县级干部党校培训个人总结(汇总15篇)

    教师总结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总结都能使自己更加成熟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下面是一些学习总结的实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步入行政工作岗位的时间累计还不

    优秀了不起的中国人范文(17篇)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我们企业的品牌内涵。写标语时要注意使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和富有节奏感的句子,增加记忆力。这里有一些经典的企业标语,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共同的成

    2023年教学工作会主持词(汇总18篇)

    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也成为了研究和解读的对象。总结应该客观、准确地反映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和收获。以下是一些著名评论家对经典作品的评价和解读,值得

    热门网红探店协议书(案例14篇)

    在典礼中,人们通常会穿上盛装,举行各种仪式和仪式活动。典礼上的讲话和演讲要注意措辞和表达方式,体现出庄重和敬意。通过阅读这些典礼范文,相信能够对于典礼的写作有更

    2023年铁路工务领导讲话心得体会(模板15篇)

    工作心得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身职业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明确目标,并制定出符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职业规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热门期末自我总结职校大全(12篇)

    通过教师总结,教师可以回顾自己在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学期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学期总结时提

    热门班主任申请书理由范文(13篇)

    离婚申请书是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需要申请人提供真实的信息和证明材料。以下是一些留学申请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学校领导及老师:您好!一年一度

    优秀士官个人留队申请书大全(20篇)

    辞职申请书是一种正式的辞职信,它包括对工作期间的总结和对离职原因的解释。欢迎大家阅读以下这些助学金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尊敬的党支部:我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