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范本(9篇)

时间:2023-03-24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范本(9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范本(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范本一

日子变化得好快,“日新月异”这个词都赶不上这迅猛的速度,而那些感觉在这频繁的折腾里,不知不觉地没有了。

在余光中的笔下,那冷雨是浪漫而怀旧的,雨落在日式楼房的瓦格上,雨落在蹬三轮车的斗笠上,雨落在牵手情侣打着的油布伞上,每一个片段都像是老上海的电影镜头,黑白无声,但已经深远而悠长。

但我听不到他的冷雨,我所听到的雨落在柏油路上,落在我家的防盗网上,或者落在了我穿着的红色雨衣上,迷住了我的眼,让要迟到的我忍不住咒骂。

何时与友人一同秉烛夜谈,一起说“巴山夜雨涨秋池”时的故事。科技的发达让整个世界缩小成了一个地球村,你可以和你在爱斯基摩的朋友聊三亚的好风光。通过互联网这个神奇的第七大陆,距离变得不成问题但新的隔膜不知不觉地加深了。

林觉民的《与妻书》,开头的“卿卿如晤”这几个字尽让与他们相隔一个世纪的我感受到了其中浓浓的情意,这种感情,只有用信纸的质感,钢笔的笔触,墨水的浓度才可以承载,跨越空间跨越时间。而便捷的代价便是过滤掉其中的款款深情,用同一的字体像机器人一般呈现文字,而字里行间的情意便在光缆传输中不翼而飞。

我们是受益者,不用感受到暑气的炎热,不用经受寒风刺骨的严寒,我们活得很长很长,很健康很成功,但却总有点空虚,总有点孤独,咫尺天涯,尽管我通过我的电脑薄薄的屏幕看到了你,但我摸不到好像你跑到了我正在看的电视剧里。

正值梅雨季节,老是下雨,雨落在我一直过夏天的皮肤上有一点冷,它淅淅沥沥的,在我的窗外妩媚地笑,我竖起耳朵拼命地听,但总会有尖锐的鸣笛声和刺耳的刹车声,他们毁掉了那冷雨制造的静谧与怀旧。

如果余光中再听到那冷雨,或许只能写出钱钟书的《一个偏见》。我在我那明亮的灯光下看书,读到“落花人独立”,可能无论何时,这冷雨落花都会给人一点慰藉,尽管窗外车水马龙。

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范本二

等你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著黄昏 隔著这样的细雨

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著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後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中 有韵地 你走来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後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後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洛阳桥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

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现在轮到我走上桥来

从桥头的古榕步向北岸

从蔡公祠步向蔡公石像

一脚踏上了北宋年间

当初年轻的父亲或许

也带过我,六岁的稚气

温厚的大手牵着小手

从南岸走向石桥的那头

或许母亲更年轻,曾经

和父亲一同将我牵牢

一左一右,带我在中间

三个人走过了洛阳桥

想必蔡公,造桥人自己

当年曾领先走过此桥

多感动啊,泉州人随后

逍遥地越过洛江滔滔

越过洛江无情的滔滔

弘一的芒鞋,俞大猷的马靴

惠安女绣花鞋的软步

都踏过普渡的洛阳桥

潮起潮落,年去年来

匆匆过桥,一代又一代

有的,急急于赶路,有的

在扶栏与望柱间徘徊

最后是我,晚归的诗翁

一千零六十步,叠叠重重

想叠上母亲、父亲的脚印

叠上泉州人千年的跫音

但桥上的七亭九塔,桥下

的石墩,墩上累累的牡蛎

怎认得我呢,一个浪子

少小离家,回首已耄耋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四月

东西塔依旧矗立不倒

江水东流,海波倒灌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2011年4月作于泉州)

九张床

一张比一张离你远。一张,比一张荒凉,检阅荒凉的岁月,九张床。

第一张。西雅图的旅馆里,面海,朝西。而且多风,风中有醒鼻的咸水气息。那是说,假如你打开长长的落地窗,披襟当风。对于宋玉,风有雌雄之分。对于我,风只分长短。譬如说,桃花扇底的风是短的。西雅图的风是长的。来自阿拉斯加,白海豹群吠月的岩岸,自空空洞洞的育空河口吹来。最难是,破题儿第一遭。寂寞的史诗,自午夜的此刻开始。自西雅图开始。西雅图,多风的名字,遥远的城。六年前,一个留学生的寂寞也从此开始,检阅上次回台的岁月,发现有些往事,千里外,看得分外地清晰。发现一个人,一个千瓣的心灵,很难绝对生活在此时此刻。预感带几分恐惧。回忆带几分悲伤。如是而已。如是而已。蚀肤酸骨的月光下,中秋渐近而不知中秋的西雅图啊,充军的孤城,海的弃婴!今夕,我无寐,无鼾,在浩浩乎大哉,太平洋苍老而又年轻,蓝浸四大洲的鼾声之中。小小的悲伤,小小的恩怨,小小的一夜失眠。当你想,永恒的浪潮拍着宇宙的边陲,多少光,多少清醒。

第二张浮在中秋的月色里。西雅图之后,北美洲大陆的心脏,听不见海,吹不到风。该是初秋的早寒了,犹逗留燠热的暑意,床单逆拂着微潮的汗毛。耳在枕上,床在楼上,红砖的楼房在广阔的中西部大平原上。正是上课的前夕,明晨的秋阳中,四十双碧瞳将齐射向我,如欲射穿五千年的神秘和陌生。李白发现他的句子横行成英文,他的名字随海客流行,到方丈与蓬莱之外,有什么感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投倒影在李白樽中的古月,此时将清光泼翻我满床。月光是史前谁的魂魄,自神话里流泻出来,流向梦的,夜的,记忆的每一角落。月光光,谁追我,从台北追到西雅图追到皮奥瑞亚。如果昨夕无寐,今夜岂有入寐的理由?月光光,照他乡……抗战前流行的一首歌,在不知名处袅袅地旋起。轻罗小扇,儿时的天井。母亲做的月饼,饼面的芝麻如星。重庆,空袭的月夜,月夜的玄武湖,南京……直到曙色用一块海绵,吸干一切。

第三张在爱荷华城。林中铺满轻脆的干橡叶,十月小阳春的夜里,一个毕业生回想六年前,另一季美丽,但不快乐的秋天。六年前,金字塔下,许多木乃伊忽然复活,且列队行过我枕上。许多畸形的片段,七巧板似的合而复分,女巫们自“万圣节”中,拂其黑袖,骑其长帚,挟其邪恶的笑声,翩翩起飞。重游旧地,心情复杂而难加分析。六年前的异域,竟成六年后某种意义下某种程度上的故乡。毕竟,在此我忍过十个月(十个冰河期?)的真空,咽过难以消化的冷餐,消化过难以下咽的现代艺术。毕竟,在此我哭过,若非笑过,怨过,若非爱过。当长途汽车迤迤进站,且吐出灰狗重重的喘息,当爱荷华大学的象征,金顶的州议会旧厦森然自黑暗中升起,当旧日的老师李铸晋与安格尔,和今日的少壮作家,叶珊、王文兴、白先勇,在站前接我,一瞬间竟有重归故乡的感觉。

第四张在爱荷华城西北。那是黄用公寓中的双人床。重游母校的第三天,和叶珊、少聪并骑灰犬,去西北方百英里的爱姆斯,拜访黄用和他的新娘。好久不写诗的黄用,在五年前现代诗的论战中,曾是一员骁将。公寓中的黄用,并不像寓公。伶牙俐齿,唇枪舌剑之间,黄用仍令你想起离经叛道、似欲掀起一股什么校风的自行车骑士。宾主谈到星图西倾,我才被指定与叶珊共榻。不能和戴我指环的女人同衾,我可以忍受,必须和另一男人,另一件泥塑品,共榻而眠,却太难堪了。要将四百多根雄性的骨骼,舒适地分布在不到三十平方英尺的局面,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而是一件艺术,一件较之现代诗的分行为犹难的艺术。叶珊的寐态,和他俊逸的诗风颇难发生联想。同床异梦,用之形容那一夜,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他梦他的《水之湄》,我梦我的《莲的联想》。不,说异梦也是不公平的,因为我根本无梦,尤其是当他鼾声的要冲。这还不是高潮。正当我卧莲欲禅之际,他忽在梦中翻过身来,将我抱住。我必须声明,我既非王尔德,他也不是魏尔仑。因此这种拥抱,可以想见的,甚不愉快。总算东方既白,像《白鲸记》中的依希美尔,我终于挣脱了这种睁眼的梦魇。

第五张历史较长,那是我在皮奥瑞亚的布莱德利大学,安定下来后的一张,我租了美以美教会牧师杜伦夫妇寓所的二楼。那是一张古色古香,饶有殖民时期风味的双人床,榻面既高,床栏亦耸,床左与床尾均有大幅玻璃窗,饰以卷云一般的洁白罗纱,俯瞰可见人家后院的花圃和车房。三五之夜,橡树和枫树投影在窗,你会感觉自己像透明的玻璃缸中,穿游于水藻间的金鱼。万圣节的前夕,不该去城里看了一场魅影幢幢的电影,叫什么witchcraft的。夜间犹有余悸,将戏院发的辟妖牌(witchdeflector)悬在床栏上,似亦不起太大作用。紧闭的室内,总有一丝冷风。恍惚间,总觉得有个黑衣女人立在楼梯口上,目光磷磷,盯在我的床上,第二天,发起烧来,病了一场。

幸好,不久布莱德利大学的讲课告一段落,我转去中密大学(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

第六张床比较现代化,席梦思既厚且软。这时已经是十二月,密歇根的雪季已经开始。一夜之间,气温会直落二十度,早上常会冷醒。租的公寓在乐山 (mount pleasant)郊外,离校区还有三英里路远。屋后一片空廓的草地,满覆白雪,不见人踪、鸟迹。公寓新而宽大,起居室的三面壁上,我挂上三个小女孩的合照,佛洛斯特的遗像,凡高的向日葵,和刘国松的水墨抽象。大幅的玻璃窗外,是皑皑的平原之外还是皑皑的平原。和芬兰一样,密歇根也是一个千泽之国,而乐山正居五大湖与众小泽之间。冰封雪锁的白夜,鱼龙的悲吟一时沉寂。为何一切都离我恁遥恁远,即燃起全部的星斗,也抵不上一支烛光。有时,点起圣诞留下的欧薄荷色的蜡炬,青荧荧的幽辉下,重读自己国内的旧作,竟像在墓中读谁的遗书。一个我,接着另一个我,纷纷死去。真的我,究竟在何处呢?在抗战前的江南,抗战时的嘉陵江北?在战后的石头城下,抑在六年前的四方城里?月色如幻的夜里,有时会梦游般起床,启户,打着寒颤,开车滑上运河一般的超级公路。然后扭熄车首灯,扭开收音机,听钢琴敲叩多键的哀怨,或是黑女肥沃的喉间,吐满腔的悲伤,悲伤。

另一张也在密歇根湖边。那是一张帆布床,也是刘鎏为我特备的陈蕃之榻。每次去芝加哥,总是下榻城北爱凡思顿刘鎏和孙璐的公寓。他们伉俪二人,同任西北大学物理系教授。我一去,他们的书房即被我占据。刘鎏是我在西半球最熟的朋友之一。他可以毫无忌惮地讽刺我的诗,我也可以不假思索地取笑他的物理。身为科学家的他,偏偏爱看一点什么文艺,且喜欢发表一点议论。除了我的诗,於梨华的小说也在他射程之内。等到兴尽辞穷,呵欠连连,总是已经两三点钟。躺上这张床,总是疲极而睡。有时换换口味,也睡於梨华的床——於梨华家的床。

第八张在豪华庄。所谓豪华庄(howard johnsons motorlodge),原是美国沿超级公路遍设的一家停车旅馆,以设计玲珑别致见称。我住在豪华庄,在匹茨堡城外一山顶上,俯览可及百里,宽阔整洁的税道上,日夕疾驶着来往的车辆。我也是疾驶而来的旅客啊!车尾曳着密歇根的残雪,车首指向盖提斯堡的古战场。惟一不同的,我是在七十五英里的时速下,豪兴遄飞,朗吟太白的绝句而来的。太白之诗tempo最快,在高速的逍遥游中吟之,最为快意。开了十小时的车,倦得无力看房里的电视,或是壁上挂的费宁格尔 (lionel feininger)的立体写意。一陷入黑甜的盆地里便酣然入梦了。梦见未来派的车轮车轮。梦见自己是一尊噬英里的怪兽,吐长长的火舌向俄亥俄的地平。梦见不可名状闪避的车祸,自己被红睛的警车追逐,警笛曳着凄厉的响尾。

好——险!鬼哭神号的一声刹车,与死亡擦肩而过。自梦魇惊醒,庆幸自己还活着,且躺在第九张床上。床在楼上,楼在镇上,镇在古战场的中央。南北战争,已然是百年前的梦魇。这是和平的清晨,星期天的钟声,鼓着如鸽的白羽,自那边路德教堂的尖顶飞起,绕着这小镇打转,历久不下。林肯的巨灵,自古战场上,自魔鬼穴中,自四百尊铜炮与二千座石碑之间,该也正冉冉升起。当日林肯下了火车,骑一匹老马上山,在他的于思胡子和清癯的颧骨之间,发表了后来成为民主经典的盖提斯堡演说。那马鞍,现在还陈列在镇上的纪念馆中。百年后,林肯的侧面像,已上了一分铜币和五元钞票,但南部的黑人仍上不了选票。同国异命,尼格罗族仍卑屈地生活在爵士乐悲哀的旋律里。“一只蕃薯,两只蕃薯”。“跟我一样黑”。那种悲哀,在咖啡馆的酒杯里旋转旋转,令人停杯投叉,不能卒食,令人从头盖骨麻到脚后跟。所谓自由、平等、博爱。从法国大革命到现在。比起他们,五陵少年的忧郁,没有那么黑。你一直埋怨自己的破鞋,直到你看见有人断脚。

钟声仍然在敲着和平。为谁而敲,海明威,为谁而敲?想此时,新浴的旭日自大西洋底堂堂升起,纽约港上,自由的女神凌波而立,矗几千顿的宏美和壮丽。想此时,江南的表妹们都已出嫁,该不会在采莲,采菱。巴蜀的同学们早毕业了,该不会在唱山歌,扭秧歌。母亲在黄昏的塔下。父亲在记忆的灯前。三个小女孩许已在做她们的稚梦,梦七矮人和白雪公主。想此时,夏菁在巍巍的落矶山顶,黄用在爱荷华的雪原,望尧旋转而旋转,在越南政变的漩涡。蒲公英的岁月,一切都吹散得如此辽远。

想此时,你该仰卧在另一张床上,等待第一声啼,自第四个幼婴。浸你在太平洋初春的暖流里,一只膨胀到饱和的珠母,将生命分给生命。而春天毕竟是国际的运动,在西半球,在新英格兰,从且刹比克湾到波多马克河到塞斯奎汉娜的两岸,三月风,四月雨,土拨鼠从冻土里拨出了春季。放风筝的日子哪,鸟雀们来自南方,斗嘴一如开学的稚婴。鸟雀们来自风之上,云之上,越州过郡,不必纳税,只须抖一串颤音。不久春将发一声呐喊,光谱上所有的色彩都会喷洒而出。樱花和草莓,山茱萸和苜蓿,桃花绽时,原野便蒸起千朵红云,令凡高也看得眼花。沿桃蹊而行,五陵少年,该不会迷路在武陵。至少至少,我要摘一朵红云寄你,说,红是我的爱情,云是我的行迹。那种炽热的思念,隔着航空信封,隔着邮票上林肯的虬髯,你也会觉得烫手。毕竟,这已是三月了,已三月了啊。冬的白宫即将雪崩。春天的手指呵得人好痒。钟声仍在响,催人起床。人赖在第九张床上。在想,新婚的那张,在一种梦谷,在一种爱情盆地。日暖。春田。玉也生烟。而钟声仍不止。人仍在,第九张床。

1965年3月15日,盖提斯堡学院

给莎士比亚的一封回信

莎士比亚先生:

年初拜读您在斯特拉特福投邮的大札,知悉您有意来中国讲学,真是惊喜交加,感奋莫名!可是我的欣悦并没有维持多久。年来为您讲学的事情,奔走于学府与官署之间,舌敝唇焦,一点也不得要领。您的全集,皇皇四十部大著,果真居则充栋,出则汗人。搬来运去,实在费事,但在某些人的眼中,分量并没有这样子重,因此屡遭退件,退稿。我真是不好意思写这封回信,不过您既已嘱咐了我,我想我还是应该把和各方接洽的前后经过,向您一一报告于后。

首先,我要说明,我们这儿的文化机构,虽然也在提倡所谓文艺,事实上心里是更重视科学的。举个例,我们这儿的文学教授们,只有在“长期发展科学”的名义下,才能申请到文学研究的津贴;好像雕虫末技的文学,要沾上科学之光,才算名正言顺,理直气壮。您不是研究太空或电子的科学家,因此这儿对您的申请,坦白地说,并不那样感到兴趣。我们是一个讲究学历和资格的民族:在科举的时代,讲究的是进士,在科学的时代,讲究的是博士。所以当那些审查委员们在“学历”一栏下,发现您只有中学程度,在“通晓语文”一栏中,只见您“拉丁文稍解,希腊文不通”的时候,他们就面有难色了。也真是的,您的学历表也未免太寒伧了一点;要是您当日也曾去牛津或者剑桥什么的注上一册,情形就不同了。当时我还为您一再辩护,说您虽然没上过大学,全世界还没有一家大学敢说不开您一课。那些审查委员听了我的话,毫不动容,连眉毛也不抬一根,只说:“那不相干。我们只照规章办事。既然缴不出文凭,就免谈了。”

后来我灵机一动,想到您的作品,就把您的四十部大著,一股脑儿缴了上去。隔了好久,又给一股脑儿退了回来,理由是“不获通过”。我立刻打了一个电话去,发现那些审查委员还没散会,便亲自赶去那官署向他们请教。

“尊友莎君的呈件不合规定。”一个老头子答道。

“哦——为什么呢?”

“他没有著作。”

“莎士比亚没有著作?”我几乎跳了起来,“他的诗和剧本不算著作吗?”

“诗,剧本,散文,小说,都不合规定。我们要的是‘学术著作’。”(他把“学术”两字特别加强,但因为他的乡音很重,听起来像在说“瞎说猪炸”。)

“瞎说猪炸?什么是——”

“正正经经的论文。譬如说,名著的批评,研究,考证等等,才算是瞎说猪炸。”

“您老人家能举个例吗?”我异常谦恭地说。

他也不回答我,只管去卷宗堆里搜寻,好一会才从一个卷宗里抽出一沓表格来。“哪,像这些。哈姆雷特的心理分析,论哈姆雷特的悲剧精神,从弗洛伊德的观点论哈姆雷特和他母亲的关系,哈姆雷特著作年月考,thou和you在哈姆雷特中的用法,哈姆雷特史无其人说……”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假如莎士比亚写一篇十万字的论文,叫哈姆雷特脚有鸡眼考……”

“那我们就可以考虑考虑了。”他说。

“可是,说了半天,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呀。与其让莎士比亚去论哈姆雷特的鸡眼,为什么不能让他干脆缴上哈姆雷特原书呢?”

“那怎么行?哈姆雷特是一本无根无据的创作,作不得数的。哈姆雷特脚有鸡眼考就有根有据了,根据的就是哈姆雷特。有根据,有来历,才是瞎说猪炸。”

显然,您要来我们这儿讲学的事情,无论是在学历上和著作上,都不能通过的。在“曾获何种荣誉”一栏里,我也没有办法为您填上什么。您那个时候还没有诺贝尔、普利策、巴林根等等奖金,也不时兴颁赠什么荣誉博士学位。您的外文起码得很,根本不可能去国外讲学,或者出席国际笔会之类的大场面。桂冠呢,您那时候倒是有的,可惜您无缘一戴。

对了,说到奖金,我也曾为您申请过的,不过,您千万不要见怪,我在这方面的企图也不成功。有一个奖金委员会的理由是:“主题暧昧,意识模糊”。另一个委员会的评语是:“主题不够积极性,没有表现人性的光明面”。还有一个评审会的意见,也大同小异,不外是说您的作品“缺乏时代意识,没有现实感;又太浪漫,不合古典的三一律”等等。我想,他们的批评,在他们自己看来,也是诚恳的。例如,有一位文学批评的权威,就指责您不该在李尔王中让那些不孝的女儿反叛父亲,又说哈姆雷特王子不够积极和坚决,同时剧终忠奸双方玉石俱毁,也显得用意含混,不足为训。还有人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殉情未免过分夸张爱情,对青少年们恐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至于那卷十四行集,也有人说它太消极,而且有浓厚的个人主义的色彩云云。

至于大作在此间报纸副刊或杂志上发表,机会恐怕也不太多。我们的编辑先生所欢迎的,还是以武侠、黑幕,或者女作家们每一张稿纸洒一瓶香水的“长篇哀艳悱恻奇情悲剧小说”为主。我想,您来这儿讲学的事,十有九成是吹了。没有把您的嘱咐办妥,我感到非常的抱歉。不过我相信您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的。您所要争取的,是千古,不是目前,是全人类的崇敬,不是几伙外行的喋喋不休,对吗?凉风起自天末,还望您善自珍重。后会有期,说不定我会去西敏寺拜望您的。

敬祝健康

余光中拜上

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四日

我的四个假想敌

二女幼珊在港参加侨生联考,以第一志愿分发台大外文系。听到这消息,我松了一口气,从此不必担心四个女儿通通嫁给广东男孩了。

我对广东男孩当然并无偏见,在港六年,我班上也有好些可爱的广东少年,颇讨老师的欢心,但是要我把四个女儿全都让那些“靓仔”、“叻仔”掳掠了去,却舍不得。不过,女儿要嫁谁,说得洒脱些,是她们的自由意志,说得玄妙些呢,是因缘,做父亲的又何必患得患失呢?何况在这件事上,做母亲的往往位居要冲,自然而然成了女儿的亲密顾问,甚至亲密战友,作战的对象不是男友,却是父亲。等到做父亲的惊醒过来,早已腹背受敌,难挽大势了。

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最可爱的时候是在十岁以前,因为那时她完全属于自己。在男友的眼里,她最可爱的时候却在十七岁以后,因为这时她正像毕业班的学生,已经一心向外了。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除非你用急冻术把她久藏,不过这恐怕是违法的,而且她的男友迟早会骑了骏马或摩托车来,把她吻醒。

我未用太空舱的冻眠术,一任时光催迫,日月轮转,再揉眼时,怎么四个女儿都已依次长大,昔日的童话之门砰地一关,再也回不去了。四个女儿,依次是珊珊、幼珊、佩珊、季珊。简直可以排成一条珊瑚礁。珊珊十二岁的那年,有一次,未满九岁的佩珊忽然对来访的客人说:“喂,告诉你,我姐姐是一个少女了!”在座的大人全笑了起来。

曾几何时,惹笑的佩珊自己,甚至最幼稚的季珊,也都在时光的`魔杖下,点化成“少女”了。冥冥之中,有四个“少男”正偷偷袭来,虽然蹑手蹑足,屏声止息,我却感到背后有四双眼睛,像所有的坏男孩那样,目光灼灼,心存不轨,只等时机一到,便会站到亮处,装出伪善的笑容,叫我岳父。我当然不会应他。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我像一棵果树,天长地久在这里立了多年,风霜雨露,样样有份,换来果实累累,不胜负荷。而你,偶尔过路的小子,竟然一伸手就来摘果子,活该蟠地的树根绊你一跤!

而最可恼的,却是树上的果子,竟有自动落入行人手中的样子。树怪行人不该擅自来摘果子,行人却说是果子刚好掉下来,给他接着罢了。这种事,总是里应外合才成功的。当初我自己结婚,不也是有一位少女开门揖盗吗?“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说得真是不错。不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同一个人,过街时讨厌汽车,开车时却讨厌行人。现在是轮到我来开车。

好多年来,我已经习于和五个女人为伍,浴室里弥漫着香皂和香水气味,沙发上散置皮包和发卷,餐桌上没有人和我争酒,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戏称吾庐为“女生宿舍”,也已经很久了。做了“女生宿舍”的舍监,自然不欢迎陌生的男客,尤其是别有用心的一类。但自己辖下的女生,尤其是前面的三位,已有“不稳”的现象,却令我想起叶慈的一句诗:

一切已崩溃,失去重心。

我的四个假想敌,不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学医还是学文,迟早会从我疑惧的迷雾里显出原形,一一走上前来,或迂回曲折,嗫嚅其词,或开门见山,大言不惭,总之要把他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儿,对不起,从此领去。无形的敌人最可怕,何况我在亮处,他在暗里,又有我家的“内奸”接应,真是防不胜防。只怪当初没有把四个女儿及时冷藏,使时间不能拐骗,社会也无由污染。现在她们都已大了,回不了头。我那四个假想敌,那四个鬼鬼祟祟的地下工作者,也都已羽毛丰满,什么力量都阻止不了他们了。先下手为强,这件事,该乘那四个假想敌还在襁褓的时候,就予以解决的。至少美国诗人纳许(ogden nash,1902-1971)劝我们如此。他在一首妙诗《由女婴之父来唱的歌》(song to be sung by the father of infant female children)之中,说他生了女儿吉儿之后,惴惴不安,感到不知什么地方正有个男婴也在长大,现在虽然还浑浑噩噩,口吐白沫,却注定将来会抢走他的吉儿。于是做父亲的每次在公园里看见婴儿车中的男婴,都不由神色一变,暗暗想:“会不会是这家伙?”想着想着,他“杀机陡萌”

(my dream, i fear, are infanticidle),便要解开那男婴身上的别针,朝他的爽身粉里撒胡椒粉,把盐撒进他的奶瓶,把沙撒进他的菠菜汁,再扔头优游的鳄鱼到他的婴儿车里陪他游戏,逼他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而去,去娶别人的女儿。足见诗人以未来的女婿为假想敌,早已有了前例。

不过一切都太迟了。当初没有当机立断,采取非常措施,像纳许诗中所说的那样,真是一大失策。如今的局面,套一句史书上常见的话,已经是“寇入深矣!”女儿的墙上和书桌的玻璃垫下,以前的海报和剪报之类,还是披头,拜丝,大卫·凯西弟的形象,现在纷纷都换上男友了。至少,滩头阵地已经被入侵的军队占领了去,这一仗是必败的了。记得我们小时,这一类的照片仍被列为机密要件,不是藏在枕头套里,贴着梦境,便是夹在书堆深处,偶尔翻出来神往一番,哪有这么二十四小时眼前供奉的?

这一批形迹可疑的假想敌,究竟是哪年哪月开始入侵厦门街余宅的,已经不可考了。只记得六年前迁港之后,攻城的军事便换了一批口操粤语的少年来接手。至于交战的细节,就得问名义上是守城的那几个女将,我这位“昏君”是再也搞不清的了。只知道敌方的炮火,起先是瞄准我家的信箱,那些歪歪斜斜的笔迹,久了也能猜个七分;继而是集中在我家的电话,“落弹点”就在我书桌的背后,我的文苑就是他们的沙场,一夜之间,总有十几次脑震荡。那些粤音平上去入,有九声之多,也令我难以研判敌情。现在我带幼珊回了厦门街,那头的广东部队轮到我太太去抵挡,我在这头,只要留意台湾健儿,任务就轻松多了。

信箱被袭,只如战争的默片,还不打紧。其实我宁可多情的少年勤写情书,那样至少可以练习作文,不致在视听教育的时代荒废了中文。可怕的还是电话中弹,那一串串警告的铃声,把战场从门外的信箱扩至书房的腹地,默片变成了身历声,假想敌在实弹射击了。更可怕的,却是假想敌真的闯进了城来,成了有血有肉的真敌人,不再是假想了好玩的了,就像军事演习到中途,忽然真的打起来了一样。真敌人是看得出来的。在某一女儿的接应之下,他占领了沙发的一角,从此两人呢喃细语,嗫嚅密谈,即使脉脉相对的时候,那气氛也浓得化不开,窒得全家人都透不过气来。这时几个姐妹早已回避得远远的了,任谁都看得出情况有异。万一敌人留下来吃饭,那空气就更为紧张,好像摆好姿势,面对照相机一般。平时鸭塘一般的餐桌,四姐妹这时像在演哑剧,连筷子和调羹都似乎得到了消息,忽然小心翼翼起来。明知这僭越的小子未必就是真命女婿,(谁晓得宝贝女儿现在是十八变中的第几变呢?)心里却不由自主升起一股淡淡的敌意。也明知女儿正如将熟之瓜,终有一天会蒂落而去,却希望不是随眼前这自负的小子。

当然,四个女儿也自有不乖的时候,在恼怒的心情下,我就恨不得四个假想敌赶快出现,把她们统统带走。但是那一天真要来到时,我一定又会懊悔不已。我能够想象,人生的两大寂寞,一是退休之日,一是最小的孩子终于也结婚之后。宋淇有一天对我说:“真羡慕你的女儿全在身边!”真的吗?至少目前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羡之处。也许真要等到最小的季珊也跟着假想敌度蜜月去了,才会和我存并坐在空空的长沙发上,翻阅她们小时相簿,追忆从前,六人一车长途壮游的盛况,或是晚餐桌上,热气蒸腾,大家共享的灿烂灯光。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这么一想,又希望那四个假想敌,那四个生手笨脚的小伙子,还是多吃几口闭门羹,慢一点出现吧。

袁枚写诗,把生女儿说成“情疑中副车”,这书袋掉得很有意思,却也流露了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照袁枚的说法,我是连中了四次副车,命中率够高的了。余宅的四个小女孩现在变成了四个小妇人,在假想敌环伺之下,若问我择婿有何条件,一时倒恐怕答不上来。沉吟半晌,我也许会说:“这件事情,上有月下老人的婚姻谱,谁也不能窜改,包括韦固,下有两个海誓山盟的情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我凭什么要逆天拂人,梗在中间?何况终身大事,神秘莫测,事先无法推理,事后不能悔棋,就算交给二十一世纪的电脑,恐怕也算不出什么或然率来。倒不如故示慷慨,伪作轻松,博一个开明父亲的美名,到时候带颗私章,去做主婚人就是了。”

问的人笑了起来,指着我说:“什么叫做‘伪作轻松’?可见你心里并不轻松。”

我当然不很轻松,否则就不是她们的父亲了。例如人种的问题,就很令人烦恼。万一女儿发痴,爱上一个耸肩摊手口香糖嚼个不停的小怪人,该怎么办呢?在理性上,我愿意“有婿无类”,做一个大大方方的世界公民。但是在感情上,还没有大方到让一个臂毛如猿的小伙子把我的女儿抱过门槛。

现在当然不再是“严夷夏之防”的时代,但是一任单纯的家庭扩充成一个小型的联合国,也大可不必。问的人又笑了,问我可曾听说混血儿的聪明超乎常人。我说:“听过,但是我不希罕抱一个天才的‘混血孙’。我不要一个天才儿童叫我grandpa,我要他叫我外公。”问的人不肯罢休:“那么省籍呢?”

“省籍无所谓,”我说。“我就是苏闽联姻的结果,还不坏吧?当初我母亲从福建写信回武进,说当地有人向她求婚。娘家大惊小怪,说‘那么远!怎么就嫁给南蛮!’后来娘家发现,除了言语不通之外,这位闽南姑爷并无可疑之处。这几年,广东男孩锲而不舍,对我家的压力很大,有一天闽粤结成了秦晋,我也不会感到意外。如果有个台湾少年特别巴结我,其志又不在跟我谈文论诗,我也不会怎么为难他的。至于其他各省,从黑龙江直到云南,口操各种方言的少年,只要我女儿不嫌他,我自然也欢迎。”

“那么学识呢?”

“学什么都可以。也不一定要是学者,学者往往不是好女婿,更不是好丈夫。只有一点:中文必须精通。中文不通,将祸延吾孙!”

客又笑了。“相貌重不重要?”他再问。

“你真是迂阔之至!”这次轮到我发笑了。“这种事,我女儿自己会注意,怎么会要我来操心?”

笨客还想问下去,忽然门铃响起。我起身去开大门,发现长发乱处,又一个假想敌来掠余宅。

一九八〇年九月于台北

我的四个假想敌

二女幼珊在港参加侨生联考,以第一志愿考入台大外文系。听到这消息,我松了一口气,从此不必担心四个女儿通通嫁给广东男孩了。我对广东男孩当然并无偏见,在港六年,我班上也有好些可爱的广东少年,颇讨老师的欢心,但是要我把四个女儿全都让那些“靓仔”掳掠了去,却舍不得。

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

一任时光催迫,日月轮转,我再揉眼时,四个女儿都已依次长大,昔日的童话之门砰地一关,再也回不去了。

冥冥之中,我感到有四个“少男”正偷偷袭来,像所有的坏男孩那样,目光灼灼,心存不轨,只等时机一到,便会站到亮处,装出伪善的笑容,叫我岳父。

我当然不会应他。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我像一棵果树,天长地久在这里立了多年,风霜雨露,样样有份,换来果实累累,不胜负荷。而你,偶尔过路的小子,竟然一伸手就来摘果子,活该蟠地的树根绊你一跤!

而最可恼的,却是树上的果子,竟有自动落入行人手中的样子。当初我自己结婚,不也是有一位少女开门揖盗吗?“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说得真是不错。

不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我的四个假想敌,不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学医还是学文,迟早会从我疑惧的迷雾里现出原形,走上前来,把他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儿,从此领去。

这一批形迹可疑的假想敌,究竟是哪年哪月开始入侵厦门街余宅的,已经不可考了。只知道敌方的炮火,起先是瞄准我家的信箱,那些歪歪斜斜的笔迹,久了也能猜个七分;继而是集中在我家的电话,“落弹点”就在我书桌的背后,我的文苑就是他们的沙场,一夜之间,总有十几次脑震荡。于是假想敌真的闯进了城来,成了有血有肉的真敌人。

真敌人是看得出来的。在某一女儿的接应之下,他占领了沙发的一角,从此两人呢喃细语。万一敌人留下来吃饭,那空气就更为紧张,好像摆好姿势,面对照相机一般。平时鸭塘一般的餐桌,四姐妹这时像在演哑剧,连筷子和调羹都似乎得到了消息,忽然小心翼翼起来。明知这僭越的小子未必就是真命女婿,心里却不由自主升起一股淡淡的敌意。也明知女儿正如将熟之瓜,终有一天会蒂落而去,却希望不是随眼前这自负的小子。

我能够想象,人生的两大寂寞,一是退休之日,一是最小的孩子终于也结婚之后。余宅的四个小女孩在假想敌环伺之下,已变成了四个小妇人。若问我择婿有何条件,一时倒恐怕答不上来。沉吟半晌,我也许会说:“这件事情,上有月下老人的婚姻谱,谁也不能篡改,下有两个海誓山盟的情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我凭什么要逆天拂人,梗在中间?倒不如故示慷慨,伪作轻松,博一个开明父亲的美名,到时候带颗私章,去做主婚人就是了。”

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范本三

  • 我的书屋我的梦 推荐度:
  • 我的书屋我的梦作文 推荐度:
  • 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 推荐度:
  • 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 推荐度:
  • 我的书我的梦作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余光中散文精读:我来过我爱过

《余光中散文精读:我来过我爱过》是怎样的呢?有着什么精彩的内容呢?

《余光中散文精读:我来过我爱过》期待读者在余光中作品的阅读中,集众人之精气神,把自己铸造成为崭新的现代人。读余光中的诗,犹如品一杯香茗。他从生活入手,无论是写景记事,总给人以很深刻的生命感悟。

鲁迅、胡适、林语堂、丰子恺、朱自清,当看到这一系列现代著名作家的名字时,我们的脑海中即刻浮现出一系列个性极其鲜明的现代中国人形象。鲁迅的沉重、深刻与灵魂拷问,胡适的轻巧、宽容与温情相待,林语堂的性灵、洒脱与幽默,丰子恺的从容、优雅与仁爱,朱自清的恬淡、醇厚与执著,每一位都有着极大的人格魅力,他们的思想与文采,他们的为人与为文,他们无论是作为现代作家,还是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都值得21世纪的中国人去解读,并在解读中找到前进的最佳方式。

《余光中散文精读:我来过我爱过》期待读者在余光中作品的阅读中,集众人之精气神,把自己铸造成为崭新的现代人。读余光中的.诗,犹如品一杯香茗。他从生活入手,无论是写景记事,总给人以很深刻的生命感悟。

师生推荐的n个理由

感悟蒲公英的岁月/孙彧

韵味·乡愁/郑拓

左手为文 右手为诗/闵圣芊

第一单元 寻根

乡愁

..............

第二单元 读书

猛虎与蔷薇

............

第三单元 情爱

等你,在雨中

...........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内,在时间之外,等你,

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s("content_relate");

【余光中散文精读:我来过我爱过】相关文章:

来过散文10-04

余光中散文09-12

余光中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08-02

乡愁我曾轻轻地来过诗词11-19

你来过一阵,我却念你一生散文随笔11-04

余光中散文散文有哪些10-28

余光中短篇散文11-03

余光中散文内容10-29

余光中记事散文10-28

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范本四

  • 春的散文 推荐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荐度:
  • 春天的散文 推荐度:
  • 清明散文 推荐度:
  • 赞美教师的散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余光中散文语言的特质

余光中散文语言的弹性、密度和质料,实际上只是给读者的一种审美感受,一种语言风格的体验。

余光中散文创作的理论集中体现在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撰写的《剪掉散文的辫子》、《左手的缪思》、《杖底烟霞——山水游记的艺术》、《逍遥游·后记》、《我们需要几本书》、《散文的知性与感性》等一系列重要文章中。最应值得我们予以关注的,应该是他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所提出的、关于散文应当具备的“弹性”“密度”和“质料”的理论观点。

什么是“弹性”?余光中先生认为,“所谓‘弹性’是指这种散文对于各种语气能够兼容并包融和无间的高度及适应能力。文体和语气愈变化多姿,散文的弹性当然愈大;弹性愈大,则发展的可能性愈大,不至于迅趋僵化”。因此,在余先生的散文作品里,我们能经常遇到简洁浑成的文言,井然有序的西语,亲切自然的现代口语,这三者和谐融合,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既保持着流畅的白话节奏,又呈现出充满弹性的语言风格。如“坐在参天的老橡树下,任南风拂动鬓发,宿醒中,听了一下午琐琐屑屑细细碎碎申申诉诉说说的鸟声,声在茂叶深处渗出漱出。他从来没有听过那样好听的鸣禽,也从未像那天那么想家。他说不出是知更还是画眉。鸣者自鸣。聆者欢喜赞叹地聆听。他坐在重重叠叠浓浓浅浅的绿思绿想中。他相信自己的发上淌得下沁凉的绿液。城春。城夏。草木何深深。泰山耸着。黄河流着。东方已有太多的伤心。又何必黯然,为几个希腊太妹?”(《塔》)这里有文言词语的运用,如“宿醒中”、“鸣者自鸣”、“聆者”、“草木何深深”;有文言诗词的化用,如“琐琐屑屑细细碎碎申申诉诉说说”、“重重叠叠浓浓浅浅”模拟李清照词《声声慢》中的词句;也有文言句式的运用,如“又何必黯然,为几个希腊太妹?”等,这些文言语体使语言显得典雅,抒发感情自由真切。也有西语的长短互用,更有俚语的亲切鲜活,读来感到长短句错落有致,节奏张弛有敛,音调轻重相间,由此实现了散文语言的多元且富有“弹性”。又如“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听听那冷雨》)这里是一个倒装句与插入句。原意是“雨在窗外喊谁”,并插入了“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作为雨滴的譬喻。“窗外在喊谁”是倒装句,且既可解为“在窗外喊谁”,又可解为“谁在窗外喊”。如此歧义、倒装又兼拟人,增加文意解读的乐趣与迷离的气氛。

余光中说,“所谓‘密度’,是指这种散文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分量愈重,当然密度愈大”。 “美感要求的分量”,显然是指他善于运用充满奇句新语、高度压缩密集的语言,在一定的篇幅里为读者提供足够的美感震撼。如:“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黄河一掬》),“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这个新奇的语句,实际上要表达的是“从史前的洪荒年代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走了四千六百里路”把时间和空间压缩起来,给读者塑造了一个巨大的美感空间。选取“潼关”、“牧歌”、“乐府诗”、“二十四史”等文化典故让人联想到黄河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语言的厚重感。“浊浪”、“澄清”意象,显然有他多重含义,两个反问把读者的思考带向悠远。又如“白。白。白。白外仍然是不分郡界不分州界的无疵的白⑴,那样六角的结晶体那样小心翼翼的精灵团⑵一英寸一英寸地接过去接成了千里的虚无⑶什么也不是的美丽,而新的雪花如亿万张降落伞⑷似地继续在降落,降落在洛矶山的蛋糕上⑸那边教堂的钟楼上⑹降落在人家电视的天线上⑺最后降落在我没戴帽子的发上⑻当我冲上街去张开双臂几乎想大嚷一声⑼结果只喃喃地说:冬啊冬啊你真的来了我要抱一大棒回去装在航空信封里⑽寄给她一种温柔的思念美丽的求救信号⑾说我已经成为山之囚后又成为雪之囚白色正将我围困。⑿”这段文字有个显著的特点:该断句时不断句该加标点的不加标点,任由思维恣意汪洋,读来很有气势,把“雪”写得酣畅淋漓;连用12个意向,从不同的角度写雪,写出了“雪”的丰富意蕴。余光中在《逍遥游·后记》写到:“我尝试着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叠去……”很显然,这里他是把写雪的文字“拉长”“拆开”,从而增强了他散文语言“美感要求的分量”。在余光中的许多散文中,他经常善于运用想象和通感,有效地丰富着作品的内涵和韵致,开启读者的颖悟和体验,来增强作品的审美“密度”。他把“山”想象成“蛋糕”:“落矶山峰已把它重吨的沉雄和苍古羽化成为几两重的一盘奶油蛋糕”(《丹佛城》);把“夏季”想象成“南瓜”,而“人”则变成“蝉”:“当夏季懒洋洋地长着,肥硕而迟钝如一只南瓜,而他,悠闲如一只蝉”(《塔》);如“落月的昏朦中,树影屋影融成一片灰蓬蓬的'温柔。”(《伐桂的前夕》),《听听那冷雨》这个题目就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再看看余光中散文语言的“质料”,按照余先生的说法,所谓“质料”,就是“指构成全篇散文的个别的字或词的品质”。(《剪掉散文的辫子》)。请看他在《南太基》一文中是如何将“风”写的质地有形的:“仍有十几只,追随船尾翻滚的白浪,有时急骤地俯冲,争啄水中的食物。怪可怜的芭蕾舞女,黄喙白羽,洁净而且窈窕,正张开遒劲有力的翅膀,循最轻灵最柔美的曲线,在风的背上有节奏地溜冰。风的背很阔,很冰。风的舌有咸水的腥气。乌衣巫的瓶中,夜,愈酿愈浓。北纬四十一度的洋面,仍有一层翳翳毛玻璃的什么,在抵抗黑暗的冻结。”先是用“海鸥”来写“风”,乍看起来是写的“海鸥”,其实写的是“风”,“循最轻灵最柔美的曲线,在风的背上有节奏地溜冰”写出了“风”的形状;风有“背”吗?风有“舌”吗?在余先生看来,风是有“背”有“舌”的。毛玻璃像风吗?夜的海面上的风的确像毛玻璃。余先生通过通感、比喻和细致的描绘,把“风”这个无形的很柔的东西写得有型可感。再看看他在《丹佛城》一文的开头写到:“城,是一片孤城。山,是万仞石山。城在新的西域。西域在新的大陆。新大陆在一九六九年的初秋。你问:谁是张謇?所有的白杨都在风中摇头,萧萧。但即使是新大陆也不太新了。四百年前,还是红番出没地,侠隐与阿拉伯火的武士纵马扬戈,呼啸而过。”写的景色是多么地空阔辽远,句式遣词是多么地有气势,“所有的白杨都在风中摇头,萧萧”,句式独特,语气铿锵,神形兼备;余光中尤其擅长于动词的妙用,他能将恰当的动词用在最合适的地方,使作品充满奇思妙想,新意迭出。“我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黄河一掬》)“一拉窗帷,那么一大幅皎白迎面给我一掴,打得我猛抽一口气。”(《丹佛城》)“我们的白豹追上去,猛烈地扑食公路。远处的风景向两侧闪避。近处的风景,躲不及的,反向挡风玻璃迎而泼过来,溅你一脸的草香和绿。”(《咦呵西部》);余光中散文中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是反复、排比,在他的每一篇散文里几乎都运用了词语、句子,甚至是段落的反复。如“她来后,她来后便是后,和我同御这水晶的江山。她来后,一定带她来塔顶,接受寂寞国臣民的欢呼,铜像和石碑的欢呼,接受两军铁炮冥冥的致敬,鼓角齐奏,鬼雄悲壮的军歌。她来后,一定要带她去那张公园椅上,告诉她,他如何坐在那椅上,读她的信。也要她去抚摸街角的那个信箱,那是他所有航空信的起站。她来后,一定要带她去那家德国餐馆,要她也尝尝,那种冰人肺腑的芳冽,他想。她来后。她来后。她来后。……”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内心的复杂情绪,而且起到了很好地结构篇章、和谐音节的作用,使作品具有诗的韵律,具有一咏三叹的修辞效果。

s("content_relate");

【余光中散文语言的特质】相关文章:

余光中散文的语言特质05-25

余光中先生散文语言的特质06-29

余光中散文语言的特质解读11-29

余光中散文的语言05-24

论余光中散文的语言特色03-06

余光中散文的语言情趣05-14

余光中散文语言有何特点07-15

余光中的散文06-13

余光中散文09-12

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范本五

  • 立冬的美词美句美诗 推荐度:
  • 《京瓷哲学》感悟心得 推荐度:
  • 最短的美句早安 推荐度:
  • 立冬美诗句 推荐度:
  • 经典哲学名人名言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余光中《乡愁》的哲学美浅析

余光中《乡愁》所抒发的不仅是个体的内在情感,更蕴涵着亿万中华儿女渴盼两岸统一,和谐团结的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枚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先生的这首《乡愁》寄寓了诗人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绵长的乡思,我们在感受它情深意切、幽远深邃的内涵之美和低回掩抑、如怨如诉的音韵之美的同时,也深深的被其中哲学之美所感动。

从纵向看,作者用乡愁将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人生四个阶段,紧密的联系起来,表达远方游子一生不尽的思念。

从横向看,作者用邮票将这头儿时的我和那头的母亲相连;用船票将这头成年的我和那头的新娘相连;用坟墓将外头的我和里头的母亲相连;用海峡将这头的我和那头的大陆相连。这种联系是无法割裂的,正如诗人所说“纵向的历史感,横向的地域感,纵横相交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种联系将诗人个人的悲欢离合与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情真意切令人感同身受。

这首诗是以时间的变化、推移,来组织全文的。全诗共四节,对应的是人生的四个阶段,“我”在变化,在发展,从小时候的“我”到现在的“我”,星转斗移物是人非,“我”已从那个依恋母亲的小孩子成长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了。现在的“我”已不是原来的“我”。

诗的情节也随个人的经历发展而发展,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是的一张船票,甚至中年时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相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犹如百川奔向东海,犹如千峰朝向泰山,正是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加撩人愁思。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随着人生的发展而发展,作者的爱也随诗的升华而升华,由最普通、最朴实的对母亲的爱,升华为对伟大祖国的爱。正是发展才使情感自然而然的升华。

矛盾的普遍性,在诗中多角度多方位的表现,“愁”字贯穿了诗人的一生,可谓“一生离别,一生愁”,可见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普遍性还体现在作者将母亲、妻子和祖国的思念,眷恋之情熔于一炉。而母亲、妻子与祖国大母亲的共性都具有伟大的母性,这样情感细腻,倍感亲切的母性,让游子更加思恋。《乡愁》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重叠词运用,除了音乐美之外,“小、窄、矮、浅”共同表达了最家常最普通的游子的凄凉和思念,其共性让读者感受到真实和亲切。

矛盾的特殊性,使诗呈现给读者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年幼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体现了母子亲情,难分难舍;第二小节小节,同胞成年后,告别新婚的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抒发的是男女的爱情,让人牵肠挂肚;第三小节,生死离别,阴阳相隔,母子不得相见,体现了诗人难以释怀的思念;第四小节,祖国不能统一,亲人难以团圆,抒发了诗人渴望两岸统一的爱国情怀。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在诗中也多有表现,同时乡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感悟不同;同是一个“爱”,诗人表现的有母子之亲情,有男女之爱情,也有对祖国的大爱;诗的第一小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和第三小节“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同样的对母亲的思念切实那般的不同。一个是生离,虽愁却充满了期待;另一个却是死别,阴阳相隔,永不能见的痛苦,这种矛盾的特殊性才让一首小小的诗,丰富多彩,给人无限的回味。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将诗歌与哲学密切相连,是乡愁用哲学赋予了诗的灵魂,用诗给了哲学生命,才使有生命的哲学更诱人,有灵魂的诗歌更魅力无穷。

s("content_relate");

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范本六

  • 仿写句子 推荐度:
  • 仿写陋室铭 推荐度:
  • 匆匆仿写 推荐度:
  • 繁星七一仿写 推荐度:
  • 彩色的梦仿写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余光中《乡愁》仿写训练

余光中的《乡愁》完成了“读”、“议”、“比”三个教学环节后,按教学设计进行“仿”的训练。要求孩子们以“快乐”、“烦恼”或其它词语为题,进行仿写。刚一布置任务,孩子们又是一声长长的,并有着上扬语气的“啊--”,表示十分为难。当然,此时我早已准备好了我的修改作《幸福》:

小时侯/幸福是一颗小小的糖籽/衔在嘴里/甜在心里;

上学后/幸福是一个红红的分数/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后来啊/幸福是一方低低的讲台/教也用心/学也用心;

再后来/幸福是一篇短短的文章/我的名字/成了铅字;

而现在/幸福是一张圆圆的饭桌/父母上方/妻儿两旁。

我的“砖”抛出去了,当然是要引孩子的“玉”。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孩子们再也不“啊”了,很快都进入构思状态。

不一会儿,就有几位孩子完成了他们“人生”的第一首“诗”,要我“看看”。我当然十分乐意,一会儿指出这个孩子的构思逻辑上问题,一会儿指出用词上问题,一会儿指出语感上问题,真是让我“看花了眼,看昏了头”,全班73个孩子,几乎个个都把他们的“诗”给我欣赏,给我校正。有的孩子让了竟让我当了两三次“医生”,就连平时学习一向不用功的几个孩子,也纷纷写起了他们的“快乐”,他们的“烦恼”。当然,我只管诊断,不管治疗,提出问题后,让他们自己“再读读”、“再想想”,仍然把皮球踢了回去。一节课结束,“诗作”业已全部交了上来。

幼年时/快乐是一张小小的钱币/有之则安/无之则烦;

小学时/快乐是一群天真的伙伴/同吮晨露/共享夕阳;

初中时/快乐是一张光荣的奖状/嘴里微笑/心存荣耀;

长大后/快乐是一次艰苦的磨练/胸怀理想/展望未来。

(徐少武)

幼年时/烦恼是一次无情的跌到/摔倒爬起/爬起又倒;

小学时/烦恼是一包可口的零食/有钱则喜/无钱则哀;

初中时/烦恼是一张恐惧的试卷/高分则乐/低分则愁;

而现在/烦恼是一场痛苦的分离/相聚则笑/离别则哭。

(徐少武)

小时侯/快乐是一句幽幽的话语/说在嘴里/乐在心里;

长大后/快乐是一封厚厚的书信/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后来啊/快乐是一张薄薄的试卷/托在手里/刻在心里;

而现在/快乐是一叠美美的书籍/捧在手里/印在心里。

(蔡晓平)

小时侯/满足是一枚轻轻的角币/握在手里/乐在心里;

长大后/满足是一件厚厚的棉袄/穿在身上/暖在心上;

后来啊/满足是一杯醇醇的咖啡/苦在嘴里/甜在心里;

而现在/满足是一声深深的赞许/听在耳里/美在心里。

(李甜)

童年时/快乐是一群亲密的'伙伴/打闹嬉戏/幸福无比;

少年时/快乐是一个高高的分数/红分一到/欣然一笑;

现在啊/快乐是一次舒服的懒觉/睡到黎明/轻松心情。

(赵江涛)

小时侯/烦恼是碗中的汤药/看在眼里/苦在心里;

长大后/烦恼是妈妈的唠叨/听在耳里/烦在心里;

后来啊/烦恼是上学的奔走/人在路中/心在家中;

而现在/烦恼是测验的试卷/忙在手中/愁在心中。

(黄河)

在故乡/成长是一首甜甜的童谣/我在歌唱/父母在微笑;

在校园/成长是一条弯弯的小道/我在前进/老师在指导;

在社会/成长是一座高高的大山/我在跋涉/友人在陪伴;

在未来/成长是一片茫茫的宇宙/我在探索/祖国在守侯。

(赵刘娟)

厨房里/快乐是一顿美味的饭菜/品尝佳肴/合家欢乐;

书房里/快乐是一本精彩的名著/感悟人生/体验真理;

客厅里/快乐是一次温馨的对话/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卧室里/快乐是一阵悦耳的铃声/伴我入眠/梦乡甜蜜。

(吴霞)

旧时代/快乐是一碗满满的米饭/吃在嘴里/乐在心里;

后来啊/快乐是一份满意的工作/累在身上/乐在心上;

而现在/快乐是一辆崭新的轿车/跑在路上/喜在心上。

(张营)

小时侯/理想是一颗甜甜的糖果/我在外头/糖果在里头;

后来啊/理想是一个红红的对钩/钩在外头/收获在里头;

到现在/理想是一所名牌的学校/身在外头/而心在里头;

而将来/理想是一家豪华的公司/人在外头/事业在里头。

(张超)

童年时/思念是一串串泪珠/我在此处/她在那处;

少年时/思念是一幕幕回忆/我在这方/她在那方;

后来啊/思念是一捧捧坟土/我在跪着/她在躺着;

而现在/思念是一帘帘幽梦/我在自责/她在安慰。

(徐久红)

孩提时/快乐是一双粗粗的臂膀/趴在身上/暖在脸上;

小学时/快乐是一辆长长的火车/拿在手上/乐在心上;

中学时/快乐是一叠厚厚的贺卡/收在怀里/喜在心里;

其实呀/快乐是一句美美的赞语/听在耳里/甜在心里。

(蔡巧)

起床前/快乐是一阵悠悠的歌声/享受悦耳的歌曲/我心快乐;

朝读时/快乐是一阵朗朗的书声/学习有用的知识/我心充实;

上课前/快乐是一阵甜甜的笑声/增进纯洁的友谊/我心愉悦;

下课后/快乐是一阵叮叮的铃声/谈论幽默的生活/我心轻松。

(余金舫)

童年时/家是一片蔚蓝的天空/我在翱翔/父母在浮想;

上学时/家是一片广阔的大海/我在远航/父母在期望;

而现在/家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我在奔跑/同学在追赶;

未来啊/家是一片永久的土地/我在消融/祖国在荣光。

(王少华)

在家里/快乐是父母一声声关心的话语/说在嘴里/爱在心里;

在学校/快乐是同学一句句真心的祝福/话在口头/情在心头;

在外面/快乐是朋友一次次无言的帮助/做在手上/乐在心上;

而未来/快乐是同事一回回亲密的合作/胜在手间/美在心间。

(王佩)

年幼时/快乐是一颗颗晶亮的玻璃球/精致的花纹藏在里面/斑斓的色彩映在外面;小学时/快乐是一张张金色的奖状/珍贵的荣誉贴在墙上/灿烂的光芒照在脸上;初中时/快乐是一声声赞赏的话语/腼腆的神态显在脸上/欣喜的滋味聚在心上;更多的时候/快乐是一道道青春的罅隙/少有的开怀展在脸上/更多的抑郁压在心上。

(鄢宏亮)

小时候/快乐是一局精彩的游戏/同伴高兴/我也高兴;

长大后/快乐是一场成功的考试/父母高兴/我也高兴;

后来啊/快乐是一次胜利的竞赛/老师高兴/我也高兴;

未来呢/快乐是一个富强的祖国/华夏儿女高兴/我也更高兴。

(吴止境)

春天/快乐是一袭淡淡的花香/闻在鼻里/享在心里;

夏天/快乐是一阵微微的凉风/吹在脸上/爽在心上;

秋天/快乐是一片金黄的稻田/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冬天/快乐是一尊美丽的雪人/冷在手上/暖在心上。

(胡争)

……

实在叫人“眼花缭乱”,实在叫人“爱不释手”。

但想想以往上课,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孩子向我“请教”?以往作文,孩子们为什么没有这么高的热情、没有这么多的精品?

--的确值得深思。

s("content_relate");

【余光中《乡愁》仿写训练】相关文章:

余光中《乡愁》仿写11-05

余光中《乡愁》仿写11-13

仿写余光中的《乡愁》06-07

同学余光中乡愁仿写06-03

余光中的《乡愁》仿写11-16

仿写余光中的乡愁10-29

仿写余光中的《乡愁》范文06-30

仿写乡愁余光中的诗06-16

初中生余光中乡愁仿写06-30

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范本七

  • 春的散文 推荐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荐度:
  • 清明散文 推荐度:
  • 春天的散文 推荐度:
  • 赞美教师的散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余光中散文的语言特质

余光中的散文给读者的是一种审美感受,一种语言风格的体验。

余光中散文创作的理论集中体现在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撰写的《剪掉散文的辫子》、《左手的缪思》、《杖底烟霞——山水游记的艺术》、《逍遥游·后记》、《我们需要几本书》、《散文的知性与感性》等一系列重要文章中。最应值得我们予以关注的,应该是他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所提出的、关于散文应当具备的“弹性”“密度”和“质料”的理论观点。

什么是“弹性”?余光中先生认为,“所谓‘弹性’是指这种散文对于各种语气能够兼容并包融和无间的高度及适应能力。文体和语气愈变化多姿,散文的弹性当然愈大;弹性愈大,则发展的可能性愈大,不至于迅趋僵化”。因此,在余先生的散文作品里,我们能经常遇到简洁浑成的文言,井然有序的西语,亲切自然的现代口语,这三者和谐融合,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既保持着流畅的白话节奏,又呈现出充满弹性的语言风格。如“坐在参天的老橡树下,任南风拂动鬓发,宿醒中,听了一下午琐琐屑屑细细碎碎申申诉诉说说的鸟声,声在茂叶深处渗出漱出。他从来没有听过那样好听的鸣禽,也从未像那天那么想家。他说不出是知更还是画眉。鸣者自鸣。聆者欢喜赞叹地聆听。他坐在重重叠叠浓浓浅浅的绿思绿想中。他相信自己的发上淌得下沁凉的绿液。城春。城夏。草木何深深。泰山耸着。黄河流着。

东方已有太多的伤心。又何必黯然,为几个希腊太妹?”(《塔》)这里有文言词语的运用,如“宿醒中”、“鸣者自鸣”、“聆者”、“草木何深深”;有文言诗词的化用,如“琐琐屑屑细细碎碎申申诉诉说说”、“重重叠叠浓浓浅浅”模拟李清照词《声声慢》中的词句;也有文言句式的运用,如“又何必黯然,为几个希腊太妹?”等,这些文言语体使语言显得典雅,抒发感情自由真切。也有西语的长短互用,更有俚语的亲切鲜活,读来感到长短句错落有致,节奏张弛有敛,音调轻重相间,由此实现了散文语言的多元且富有“弹性”。又如“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听听那冷雨》)这里是一个倒装句与插入句。原意是“雨在窗外喊谁”,并插入了“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作为雨滴的譬喻。“窗外在喊谁”是倒装句,且既可解为“在窗外喊谁”,又可解为“谁在窗外喊”。如此歧义、倒装又兼拟人,增加文意解读的乐趣与迷离的气氛。

余光中说,“所谓‘密度’,是指这种散文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分量愈重,当然密度愈大”。 “美感要求的分量”,显然是指他善于运用充满奇句新语、高度压缩密集的语言,在一定的篇幅里为读者提供足够的美感震撼。如:“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黄河一掬》),“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这个新奇的语句,实际上要表达的是“从史前的洪荒年代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走了四千六百里路”把时间和空间压缩起来,给读者塑造了一个巨大的美感空间。选取“潼关”、“牧歌”、“乐府诗”、“二十四史”等文化典故让人联想到黄河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语言的厚重感。“浊浪”、“澄清”意象,显然有他多重含义,两个反问把读者的思考带向悠远。又如“白。白。白。白外仍然是不分郡界不分州界的无疵的白,那样六角的结晶体那样小心翼翼的精灵团⑵一英寸一英寸地接过去接成了千里的虚无⑶什么也不是的美丽,而新的雪花如亿万张降落伞⑷似地继续在降落,降落在洛矶山的蛋糕上⑸那边教堂的钟楼上⑹降落在人家电视的天线。最后降落在我没戴帽子的发上⑻当我冲上街去张开双臂几乎想大嚷一声⑼结果只喃喃地说:冬啊冬啊你真的来了我要抱一大棒回去装在航空信封里⑽寄给她一种温柔的思念美丽的求救信号⑾说我已经成为山之囚后又成为雪之囚白色正将我围困。⑿”这段文字有个显著的特点:该断句时不断句该加标点的不加标点,任由思维恣意汪洋,读来很有气势,把“雪”写得酣畅淋漓;连用12个意向,从不同的角度写雪,写出了“雪”的丰富意蕴。余光中在《逍遥游·后记》写到:“我尝试着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叠去……”很显然,这里他是把写雪的文字“拉长”“拆开”,从而增强了他散文语言“美感要求的分量”。在余光中的许多散文中,他经常善于运用想象和通感,有效地丰富着作品的内涵和韵致,开启读者的颖悟和体验,来增强作品的审美“密度”。他把“山”想象成“蛋糕”:“落矶山峰已把它重吨的沉雄和苍古羽化成为几两重的一盘奶油蛋糕”(《丹佛城》);把“夏季”想象成“南瓜”,而“人”则变成“蝉”:“当夏季懒洋洋地长着,肥硕而迟钝如一只南瓜,而他,悠闲如一只蝉”(《塔》);如“落月的昏朦中,树影屋影融成一片灰蓬蓬的温柔。”(《伐桂的前夕》),《听听那冷雨》这个题目就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再看看余光中散文语言的“质料”,按照余先生的说法,所谓“质料”,就是“指构成全篇散文的个别的字或词的品质”。(《剪掉散文的辫子》)。请看他在《南太基》一文中是如何将“风”写的质地有形的:“仍有十几只,追随船尾翻滚的白浪,有时急骤地俯冲,争啄水中的食物。怪可怜的芭蕾舞女,黄喙白羽,洁净而且窈窕,正张开遒劲有力的翅膀,循最轻灵最柔美的曲线,在风的背上有节奏地溜冰。风的背很阔,很冰。风的舌有咸水的腥气。乌衣巫的瓶中,夜,愈酿愈浓。北纬四十一度的洋面,仍有一层翳翳毛玻璃的什么,在抵抗黑暗的冻结。”先是用“海鸥”来写“风”,乍看起来是写的“海鸥”,其实写的是“风”,“循最轻灵最柔美的曲线,在风的背上有节奏地溜冰”写出了“风”的形状;风有“背”吗?风有“舌”吗?在余先生看来,风是有“背”有“舌”的.。毛玻璃像风吗?夜的海面上的风的确像毛玻璃。余先生通过通感、比喻和细致的描绘,把“风”这个无形的很柔的东西写得有型可感。

再看看他在《丹佛城》一文的开头写到:“城,是一片孤城。山,是万仞石山。城在新的西域。西域在新的大陆。新大陆在一九六九年的初秋。你问:谁是张謇?所有的白杨都在风中摇头,萧萧。但即使是新大陆也不太新了。四百年前,还是红番出没地,侠隐与阿拉伯火的武士纵马扬戈,呼啸而过。”写的景色是多么地空阔辽远,句式遣词是多么地有气势,“所有的白杨都在风中摇头,萧萧”,句式独特,语气铿锵,神形兼备;余光中尤其擅长于动词的妙用,他能将恰当的动词用在最合适的地方,使作品充满奇思妙想,新意迭出。“我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黄河一掬》)“一拉窗帷,那么一大幅皎白迎面给我一掴,打得我猛抽一口气。”(《丹佛城》)“我们的白豹追上去,猛烈地扑食公路。远处的风景向两侧闪避。近处的风景,躲不及的,反向挡风玻璃迎而泼过来,溅你一脸的草香和绿。”(《咦呵西部》);余光中散文中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是反复、排比,在他的每一篇散文里几乎都运用了词语、句子,甚至是段落的反复。如“她来后,她来后便是后,和我同御这水晶的江山。她来后,一定带她来塔顶,接受寂寞国臣民的欢呼,铜像和石碑的欢呼,接受两军铁炮冥冥的致敬,鼓角齐奏,鬼雄悲壮的军歌。她来后,一定要带她去那张公园椅上,告诉她,他如何坐在那椅上,读她的信。也要她去抚摸街角的那个信箱,那是他所有航空信的起站。她来后,一定要带她去那家德国餐馆,要她也尝尝,那种冰人肺腑的芳冽,他想。她来后。她来后。她来后。……”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内心的复杂情绪,而且起到了很好地结构篇章、和谐音节的作用,使作品具有诗的韵律,具有一咏三叹的修辞效果。

s("content_relate");

【余光中散文的语言特质】相关文章:

余光中散文语言的特质11-23

余光中先生散文语言的特质09-06

余光中散文语言的特质解读11-29

余光中散文的语言05-24

论余光中散文的语言特色11-15

余光中散文的语言情趣05-14

余光中散文语言有何特点09-10

余光中的散文09-02

余光中散文09-27

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范本八

  • 虎的成语有哪些 推荐度:
  • 秋天的诗句有哪些 推荐度:
  • 除夕的诗句有哪些 推荐度:
  • 过年吉祥话有哪些 推荐度:
  • 冬至的经典说说有哪些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余光中作品有哪些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

《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 乐》 《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余光中诗选》(1949—1981)、《隔水观音》、《春来 半岛》、《紫荆赋》、《梦与地理》、 《安石榴》、《双人床》、《五行无阻》、《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

《左手的缪思》、《逍遥游》、《望乡的牧神》、《焚鹤人》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散文选》、《青青边愁》、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凭一张地图》、《隔水呼渡》、《日不落家》。

《掌上雨》、《分水岭上》、《从徐霞客到梵谷》、《井然有序》、《蓝墨水的下游》。

《梵谷传》、《老人和大海》、《英诗译注》、《美国诗选》、《 new chinese poetry》(《中国新诗选》)、《英美 现代诗选》、《 acres of barbed wire》(《满田的铁丝雨》)、《录事巴托比》、《土耳其现代诗选》、《不可儿戏》、《温夫 的扇子》、《the night watchman》(《守夜人》)、《理想丈夫》。

《乡愁》

《乡愁》是余光中的代表名作之一。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表示 ,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 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 句。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并为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慰。” 。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 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感的寻根诗篇。诗人在故宫博物馆看见一件古代文物,白玉雕琢成的苦瓜,于是触发灵感,展开了想象。

第一节极写苦瓜的饱满圆润,晶莹剔透,它千年的酣睡,它从从容容、自自在在地成熟,都显示出它不再涩苦,而这样美丽饱 满的苦瓜,是由古中国的乳汁一口一口喂养、培植而成的。“那触觉,不断向外膨胀”之句,用得很妙,将无生命之死物,写成了 有生命之活物。这样的诗句既是苦瓜饱满圆润,在观者眼睛里产生的一种幻境似的滑溜溜的光泽,也是拟人化手法将物体活化的手段。“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之句,把物体写得十分净洁鲜活,虽是千年古物,不但一尘不染,而且仍翘着当日的新鲜。一个“翘”字,将生命的活力贯注其中,使诗和物都有了鲜嫩和强劲的`生命感。诗的第二段进入了一个更新的境界。诗人用隐蔽的 手段将苦瓜拟人化为一个婴儿,而祖国的沃土是母亲。母亲敞开胸脯,婴儿向母亲的胸脯上匍匐,他用蒂用根饱饱地吸吮着母亲的 乳汁恩液。虽然经过许多苦难,经过战火的烧烤,经过铁蹄的践踏,经过履带的重压,但是,它奇迹般成长,而且没有留下伤痕, 这里显然不是单单地写白玉苦瓜,而是在写由祖国母亲的乳汁哺育长大的每一个炎黄子孙。诗人的功力在于写苦瓜意不在苦瓜,写象征物,但又不脱离物的本体,似真似假,似假似真,于是艺术的强大魅力油然而生。诗的结尾处又回复艺术本身。雕塑家的巧手经过千刀万凿,给白玉苦瓜以艺术的灵魂,“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有一语双关之意,一方面肯定艺术创造的永恒价值,每次欣赏这样的成果都将给人以甜蜜,另一方面寓意祖国母亲,养育了这样的儿女,恩重如山,永留青史。

《白玉苦瓜》

似醒似睡,缓缓的柔光里?

似悠悠醒 自千年的大寐?

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

一只苦瓜,不是涩苦?

日磨月磋琢出 深孕的清

看茎须缭绕,叶掌抚抱?

哪一年的丰收像一口要吸尽?

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

完美的圆腻啊酣然而饱?

那触觉,不 断向外膨胀?

充实每一粒酪白的葡萄?

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

茫茫九 州只缩成一张舆图?

小时候不知道将它叠起?

一任摊开那无穷无尽?

硕大似记忆母 亲,她的胸脯?

你便向那片肥沃匍匐?

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

苦心的悲慈苦 苦哺出?

不幸呢还是大幸这婴孩?

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

皮靴踩过,马蹄踏过?

重吨战车的履带辗过?

一丝伤痕也不 曾留下?

只留下隔玻璃这奇迹难信?

犹带着后土依依的祝福?

在时光以外奇异的光中?

熟着,一个自足的宇宙?

饱满而不虞 腐烂,一只仙果?

不产生在仙山,产在人间?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为你 换胎的那手,那巧腕?

千眄万睐巧将你引渡?

笑对灵魂在

白玉里流转?

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

被永 恒引渡,成果而甘

s("content_relate");

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范本九

【教学目标】

一、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三、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请同学们将收集的“乡愁”诗和大家分享。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0年出生于南京。因眷恋母乡,神游古典,自命为“江南人”,亦自称“陵少年”。历任台湾师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在美国讲学四年。作品多次获文学大奖,诗文皆有很深造诣,梁实秋评价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诗集有《舟子悲歌》、《五陵少年》等。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掌上雨》《听听那冷雨》等。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而席慕容,她的故乡,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1.通过反复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少年时——邮票——母子分离

成年后——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

明确: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海峡: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如瀑布直落心田,横溢四处,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诗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这四个对应物,都显示了漂泊、隔离、绝别、可望而不可归的离愁别绪。

4.学习了余光中老先生的诗,同学们能不能用形象的语言即兴表达出你想家的感觉呢?

请从不同词性揣摩《乡愁》的美:

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

2.名词的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3.数量词的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4.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方位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乡愁》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诗歌教学重在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进而感受蕴含其间的浓浓乡情。

首先,导入时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积累的表达乡愁的诗句,让学生明白积累的重要,然后引出新课。

其次,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节奏,读出语速语调,读出感情等。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与诗人在诗歌中所迸发的思乡爱国之情产生共鸣。其间的听课文朗读录音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节奏,给学生有一个模仿的标准,对下一环节学生的朗读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从教学过程看,朗读的形式灵活多样,有学生的自由朗读,有学生的个人试读,还有听课文朗读录音,全班同学的集体朗读。学生在这些形式灵活多样的反复朗读中,由初步感知到逐渐深入感知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正因为教学中很好地处理了朗读这一环节,所以为其他教学环节的师生互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再次,在品味诗歌的意境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在这里,既有学生个人的见解,又有小组集体的智慧,小组成员间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述四幅画面的情景,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其中的仿写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不足之处:课堂节奏有点前松后紧,在仿写指导上做得还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努力探讨并改进。

相关范文推荐

    精选余光中《乡愁》赏析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

    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余光中《乡愁》赏析(精)(九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

    如何写幼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本(4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

    有关幼师培训心得体会(精)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余光中《乡愁》赏析如何写(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2023年养护工区心得体会(通用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

    心得体会致谢老师及感悟(优质9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

    2023年孩子品格心得体会如何写(模板9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我们想要好好

    初一军训日记(精选12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