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赏析如何写(4篇)

时间:2023-03-24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余光中《乡愁》赏析如何写(4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余光中《乡愁》赏析如何写(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余光中《乡愁》赏析如何写一

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隐埋在思想深处的痛。大部分写乡愁的诗,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揪心扯肺的痛楚,一种牵肠挂肚的思念,它们道尽了中国人对家乡和故土的依恋之情。

余光中在《乡愁》中,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了富有新意的乡愁情绪,这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的极其钟爱是分不开的。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此诗除结构、韵律很美外,在语言上还表现出以下五美。美在表事物的名词。“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表事物名称的词表现的是意象美,乡愁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用这些词表达出来后就将其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也就是说,诗人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此外,诗人用由小到大由昔到今的思路把这四种都具有象征性的事物联缀起来,使整首诗构成了一种真诚柔和的基调。美在富于变化的量词。“枚、张、方、湾”这些量词运用得很精当,它们在诗中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现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这些由表小事物的量词到表大事物的量词,体现了诗人的乡愁是一步一步升华的,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美在重叠的形容词和反复的句式。“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各节中重复出现的“乡愁是……”音韵和谐,体现了诗的音乐美,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挥之不尽的乡愁之心表现得恰如其分,淋漓尽致。美在表示时间的词。“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四个时间词,表现了人生的四个阶段,以空间上的阻隔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得到步步增强,悲剧氛围更强,载不动,许多愁……充满着无穷变化之美。美在显示空间隔离的方位词。

“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很美,美在它们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就能营造出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它们还与结构相似的小节共同形成节奏美和整齐美,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余光中《乡愁》赏析如何写二

  •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 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推荐度:
  •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 推荐度:
  •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优秀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乡愁余光中语文教案

(一)导入:

举头望明月,-----------------。 .独在异乡为异客,-------------------------。

日暮乡关何处是,-------------------------。 因思杜陵梦,-------------------------。

(二)简介作者。

余光中,祖籍大陆。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一往情深,承继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了新意;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不免经常流露出来(是他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对此,他在一篇散文中曾不乏风趣幽默地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老婆,香港是情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被称为乡愁诗人。

(三)深情地朗读。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就是缓慢的.。同时注意节奏和重音。

(四)细腻地品读。

1.这首诗歌的四个小节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种感情看得见吗?那么诗人是借助什么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

3.体会“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表达效果。

4.小结。

5.再读诗歌,寻美。

《乡愁》诗歌很美,美在--------

(1)从整体结构看,a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

b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上。

(2)从构思立意看,c美在从小到老的时间顺序上。

d美在身处各地的空间变化上。

e美在托物寄情的比喻形象上。

(3)从词句运用看,f美在数量词的运用上。

g美在叠词的运用上。

(4)从思想感情看,h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上。

? i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

(五)丰富地想象。(mtv制作大赛)

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任选一副画面,选好背景音乐,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摹出来。先小组同学合作,然后向全班展示。

背景音乐:

画面:

解说:

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六)诗意地仿写(小试牛刀)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 物为"乡愁"打个比方。

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

(七)小结,下课。

s("content_relate");

【乡愁余光中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乡愁 余光中 教案09-03

余光中 《乡愁》 教案11-27

余光中乡愁 教案11-28

余光中乡愁的教案11-26

余光中的乡愁教案11-02

乡愁余光中优秀教案10-24

诗歌乡愁余光中教案09-13

乡愁余光中教案设计10-09

余光中乡愁的优秀教案08-31

余光中的乡愁教案设计09-06

余光中《乡愁》赏析如何写三

  • 雨中即景作文 推荐度:
  • 雨中梅花诗句 推荐度:
  • 鲁迅《呐喊》赏析 推荐度:
  • 蒹葭赏析 推荐度:
  •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赏析

作为余光中的爱情诗歌的代表作,《等你,在雨中》的原文是怎样的呢?《等你,在雨中》抒发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余光中《等你,在雨中》赏析,欢迎阅读!

《等你,在雨中》是现代诗人余光中写于1962年的一首爱情诗。此诗描写了一个少年在雨中等待一个美丽纯情的少女的焦急复杂的心态,感情真挚、热烈。全诗句式参差,语意顿挫,音韵柔婉,语言优美典雅,尤其是心理描写更加细致动人。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火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象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附子一般地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象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等你,在雨中》是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诗作名曰“等你”,但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描写了“等你”的幻觉和美感。诗的语言清新亮丽,色彩鲜艳,画面唯美,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此诗共分8个自然段。除第八自然段外,每段三行,长短不一,中间一行缩进一个字符。诗人这样安排,是为了使诗歌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活泼,更加符合年青人跳跃的心态;同时,也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节奏的美感。

在第一自然段里,诗人用了短短34字符,就将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清晰地向读者做了交代。黄昏将至,细雨濛濛,彩虹飞架,红莲如火,“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个青年在雨中静静等待着自己的恋人,他也许正望着绚丽的天际,望着一池火红的荷花,在痴痴的想,痴痴的盼。这将暮未暮的美丽时分,这诗一般、梦一样的等待。

就在等待中,青年发现池中的一朵朵莲红得仿佛灼灼地燃了起来,红焰的芯子在细碎晶莹的雨丝中舞蹈。这个关于红莲的奇异比喻让我想起了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写白流苏与范柳原看到的“野火花”:“黑夜里,她看不出那红色,然而她直觉地知道它是红得不能再红了,红得不可收拾,一蓬蓬一蓬蓬的小花,窝在参天大树上,壁栗剥落燃烧着,一路烧过去,把那紫蓝的天也烧红了。”两种不同的植物都在情人的眼中燃烧了起来,我想那是象征着他们心中的曳曳跳动乃至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地赋予了莲动态的空间感,在火焰与雨的冷暖对比中表达诗人缱绻的情思,使读者在奇异的感受中体味出了诗意。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而余光中的莲既冷且热,在冷冷的水之中央,擎一枝炽烈的红焰。

等待,在许多的文人笔下是焦急的,漫长的。《诗经·邶风·静女》中的小伙儿被姑娘的“爱而不见”弄得“搔首踯躅”;辛弃疾则“众里寻她千百度”。在这里,余光中笔下的青年却如此平静,静静的等,静静的看,在等待同凝视中,竟感觉“你来不来都一样”。是对姑娘无所谓吗?是爱的不够深吗?不!是因为那一池红莲“每朵都像你”。既然有一池的红莲相伴,既然一样的娉婷,一样的雅致,一样的柔媚,在青年眼中,“你”就是莲,莲便是“你”,那么这种等待又怎会漫长?对“你”的盼望与对莲的衷爱本就是一体的。中国人喜爱隔雾看花,作者笔下的青年更有韵味,他是“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来凝望。诗人在这里敏感而准确地捕捉了恋人那种巧妙难以捉摸的心理活动,写出了等待中青年人的错觉。

诗歌的第三自然段仍然是在写青年梦幻般的错觉,只是更加进了一步。“永恒,刹那,刹那,永恒”。也许诗人想说,在永恒的生命时间长河里,等“你”的这段时间只是一刹那。但同时,“我们”相守在一起的一刹那也就是永恒。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抽象的描写手法阐述着时间的错综复杂,勾勒出一种朦胧的境地,一种亘古不变的情怀,富有幽深婉约的诗美。三个“刹那”,三个“永恒”,相对的概念,哲理的统一,让人觉得字字是心迹,字字是誓言,但又决不落俗。在这一段里,有全段也是全诗里最难懂的句子:“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在时间之外,是因为有像“你”一样的莲相伴,“我”感觉仿佛站在时间的旁边,冷眼看着它的流逝,心里并不着急,有莲相伴的时光里,刹那即是永恒,永恒即是刹那,平素的时间概念在这里失去了度量的意义;在时间之内,是“我”有时也从幻境中回到现实,看着手表,发现时间的确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心里在担心你的无法赴约。

写到这里,现代人的美梦,逸到了典丽的古代。痴等的青年人想到了伊人的清芬,“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想到了伊人的小手,而那手又是“应该采莲的手”。《汉乐府》里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里诗人融现代诗于古典情调之中,诗意纤细绵密如梅雨,有晚唐和南宋的韵味。这是诗人主动地吸取古典词作的养料,藉以增润自己作品的声容色泽,然而并未投身古人的境遇,为之奴役。在这些典丽的语言中虽隐匿着古代的传统意象———木兰舟、桂桨、吴宫,但诗人用它们具有的含蓄凝练表现出现代的自由与飘逸。虽有晚唐和南宋的旖旎、妩媚和郁艳,却仍保留了现代风格的明朗和奇谲。

第六自然段写青年从幻想回到了现实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一方面讲随着时间的流逝,天快黑了或者已经黑了,并且指明天已放晴;另一方面是诗人将小伙子身处的环境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个句子,诗人用了十足现代的语汇,和前面一段用典描写情人的诗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耳坠子般的悬着”,诗人将悬在科学馆飞檐下的一颗星比喻成少女的耳坠,不仅浪漫,而且符合恋爱中年青人的心态。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句号,表示小伙子已经不抱希望了。这时,苦苦等待的那个女孩突然“步红莲而来”。像电影中的特技镜头一样,恍惚中青年等待的美人仿佛从一池红莲中幻化而出,妩媚动人,清丽典雅。但我们始终不能一睹她的芳容——“丹青不是无完笔,写到纤腰已断魂”,诗人只说“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我们知道,小令的风格典雅含蓄,小令中的女子,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般的妩媚,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般的袅娜,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般的怅惘。“我”望着姗姗而来的“你”,仿佛看到了一朵红莲,爱情典故中的经典篇章象断断续续的回声响彻“我”的心底,姜白石词中清新的韵律象叮咚作响的清泉缓缓地流进“我”的心中。整篇诗作就此戛然而止,但余意绵绵,使读者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以至回味无穷。

飘着细雨的黄昏,如火焰般的红莲,等待中的情人,诸多意象交融在一起,编织得这般如诗如画,宛如一幅唯美、饱满的油墨画在读者眼前流动,拨动着读者的每根心弦,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运用独白和通感等现代手法,又融汇了古典诗词的意境,把现代人的感情与古典美揉合到一起,语言清新隽永,意境空旷灵动,深情唯美,使得诗歌达到了一种清纯精致的境界。

《等你,在雨中》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去台湾。已出版的诗文创作,主要有《舟子的悲歌》、《莲的联想》、《白玉苦瓜》、《天狼星》等诗集,《左手的缪斯》、《逍遥游》、《焚鹤人》等散文集。余光中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从自由体到现代诗,从敲打乐到民歌,无不显示他那丰富多样的才情。他尤其擅于借现实的题材抒小我之情而苦吟大我的文化乡愁。

《等你,在雨中》可称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诗作名曰“等你”,但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状写“等你”的幻觉和美感。黄昏将至,细雨蒙蒙,彩虹飞架,红莲如火,“蝉声沉落,蛙声升起”。正因为“你”在“我”心中深埋,所以让人伤感的黄昏才显得如诗如画。“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象你”。在余光中的诗作中,莲的意象曾多次出现。诗人崇尚莲的美丽与圣洁,因此,莲既是具象的实物,又是美与理想的`综合。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便知晓了诗作中为何把约会的地点安排在黄昏的莲池边。象电影中的特技镜头一样,等待中的美人从红莲中幻化而出,“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妩媚动人,艳若天仙。莲花与情人的清芬之气,使“我”如痴如醉,物我两忘。如果不是瑞士有悄悄地告诉“我”七点已到,真不知会沉迷至何时。写到此处,诗人笔锋陡转,美人在时钟指向七点时翩翩而来。按常规,诗人应把幻觉在“我”与情人的拥抱和热吻中化为现实。然而诗人匠心独运,出其不意,写“我”望着姗姗而来的美人,仿佛看到了一朵红莲,姜白石词中婉约的韵律象叮咚作响的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中。诗作至此嘎然而止,但余绪未了,让读者顿时傻呆,久久找不到走出诗境的途径。

余光中的诗作情通古今,意贯中西。最初,他沉迷于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传统,滋润了他年轻的诗心。50年代,西方现代诗风靡台湾,余光中诗作也从古典走向现代。60年代初,在台湾诗坛继续西行的同时,余光中却折身而返,重归“故里”。在传统与现代中进进出出,使余光中后来的诗歌有着更博杂的兼容性。《等你,在雨中》语言清丽,声韵柔婉,具有东方古典美的空灵境界,同时,从诗句的排列上,也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现代格律诗建筑美的刻意追求。但余光中在回归传统时并不抛弃“现代”。他寻求的是一种有深厚传统背景的“现代”,或者是受过“现代”洗礼的“古典”。此诗运用独白和通感等现代手法,把现代人的感情与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现代诗和古代词熔为一炉,使诗达到了相当清纯精致的境界。

1.红莲:典出乐府诗《江南》,原诗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吴宫:原指吴国的宫庭,这里亦泛称江南,因江南可采莲。

3.桂桨:以桂木为桨,语出《楚辞》。

4.木兰舟:用木兰树所造的船。桂桨与兰舟俱言舟楫的华美典雅。

5.姜白石:南宋人,原名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工诗词,通音律,词极唯美。

1962年夏,诗人突击写出《莲的联想》系列诗三十首,倡言“新古典主义”。《等你,在雨中》为系列诗之四,作于1962年5月27日,收入《莲的联想》,是余光中爱情诗的代表作,但诗歌的意义并不局限在纯爱情主题,而包括表现爱情的选择的途径,和从爱情中升华出来的一种皈依于中国传统精神的哲学思考。

当代诗人、作家、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李少君《中国好诗歌·你不能错过的白话诗》:“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将等待爱情时的情绪写得很细腻,很唯美。诗歌以节奏的变化来暗示情感的起伏,整体上显得典雅而精致。”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俞晓红《大学生必读的中华经典诗歌100首》:“这首诗形式上体现出诗人对现代格律诗建筑美的追求,而其意境则又承袭了古典诗词的空灵韵味,在古典的情韵中抒发了现代人的感情,达到一种既清纯而又精美的境界。”

河南大学原副校长、中文系教授张宝明《台港爱情诗歌精品鉴赏》:“音韵和谐,语言自然流畅,比喻贴切新颖,意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成功的爱情诗。”

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s("content_relate");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赏析】相关文章: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诗歌赏析12-28

余光中的作品《等你在雨中》赏析10-07

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的赏析11-16

等你在雨中余光中08-23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11-28

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10-30

余光中先生的诗歌赏析-等你,在雨中08-29

等你在雨中全文余光中11-13

等你在雨中余光中英语10-29

余光中《乡愁》赏析如何写四

  • 寒窑赋原文解读 推荐度:
  • 祖国我为你自豪演讲稿 推荐度:
  • 清明散文 推荐度:
  • 鲁迅《孔乙己》原文及赏析 推荐度:
  • 童年趣事散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余光中散文《自豪与自幸》原文

每个人的童年未必都像童话,但至少该像童年。若是在都市的红尘里长大,不得亲近草木虫鱼,且又饱受考试的威胁,就不得纵情于杂学闲书,更不得看云、听雨,发一整个下午的呆。我的中学时代是在四川的乡下度过的,当时正是抗战时期,尽管贫于物质,却富于自然,裕于时光,稚小的我乃得以亲近山水,且涵泳中国的文学。所以每次忆起童年,我都心存慰藉。

我相信一个人的中文根底必须深固于中学时代。若是等到上大学后才来补救就太晚了,所以,大一国文之类的课程不过虚设。我的幸运在于中学时代是在乡间度过的,而家庭背景和学校教育也适合学习中文。

1940年秋天,我进入南京青年会中学,成为一名初一的学生。那所中学在悦来场,靠近嘉陵江边,因为抗战,才从南京迁去了当时所谓的“大后方”。虽然不能算是什么名校,但是老师教学认真。我的中文和英文的底子,都是在那几年打扎实的。

高一那年,一位清朝的拔贡来教我们国文。他是戴伯琼先生,年已古稀,十足是四川人惯称的“老夫子”。冬天他来上课,步履缓慢,意态从容,常着长衫、戴黑帽,坐着讲课。至今我还记得他教周敦颐的《爱莲说》,如何摇头晃脑,用川腔吟诵,有金石之声。这种老派的吟诵,随情转腔,一咏三叹,无论是当众朗诵或者是独自低吟,对于体味古文或诗词的意境,最具感性的功效。

因为戴老夫子的耆宿背景,我们交作文时就试写文言。凭我们这一手稚嫩的文言,怎能入夫子的法眼呢?幸而他颇客气,遇到交文言的,他一律给60分。后来我们死了心,写白话文,结果反而获得七八十分,真是出人意料。

有一次和同班的吴显恕读了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佩服其文采之余,对纷繁的典故似懂非懂,乃持以请教戴老夫子,也带点儿好奇,有意考他一考。不料夫子一瞥题目,便把书合上,滔滔不绝,不但我们问的典故他如数家珍地详予解答,就连没有问的,他也一并加以讲解,令我们佩服之至。

国文班上,限于课本,所读毕竟有限,课外研修的师承则来自家庭。我的父母都算不上什么学者,但他们出身旧式家庭,文言底子照例不弱,至少文理是晓畅通达的。我一进中学,父亲便开始教我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母亲也在一旁帮腔。我不太喜欢这种文章,但感于双亲的谆谆指点,也就十分认真地学习。接下来是读《留侯论》,虽然也是以知性为主的议论文,却淋漓恣肆,兼具生动而铿锵的感性,令我非常感动。再下来便是《春夜宴桃李园序》《吊古战场文》《与韩荆州书》《陋室铭》等几篇。我领悟渐深,兴趣渐浓,甚至倒过来央求他们多教一些美文。起初他们不很愿意,认为我应该多读一些载道的文章,但见我颇有进步,也真有兴趣,便又教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等。

父母教我这些,每在讲解之余,各以自己的乡音吟哦给我听。父亲诵的是闽南调,母亲吟的是常州腔,古典的情操从乡音深处召唤着我,令我有异常的亲切感。就这样,每晚就着摇曳的桐油灯光,一遍又一遍,有时低回,有时高亢,我习诵着这些古文,忘情地赞叹骈文的工整典丽、散文的开阖自如。这样的反复吟咏、潜心体会,对于真正进入古人的感情,去呼吸历史,涵泳文化,最为深刻、委婉。日后我在诗文之中展现的古典风格,正以桐油灯下的夜读为其源头。为此,我永远感激父母当年的启发。

我一直认为,不读旧小说,难谓中国的读书人。

读中国的旧小说,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认识旧社会的民情风土、市井江湖,为儒道释俗化的三教文化做注脚;另一则是在文言与白话之间搭一桥梁,俾在两岸自由来往。旧小说融贯文白,不但语言生动,句法自然,而且平仄妥帖,词汇丰富。用白话写的,有口语的流畅,无西化之夹生,可谓旧社会白话文的“原汤正味”;而用文言写的,如《三国演义》与《聊斋志异》之类,亦属浅近文言,便于向白话文过渡。

我那一代的中学生,非但没有电视,也难得看上电影,甚至广播也不普及。一个穷乡僻壤的.少年要享受故事,最方便的方式就是读旧小说。加之考试压力不大,都市娱乐的诱惑不多而且太远,而长夏午寐之余,隆冬雪窗之内,常与诸葛亮、秦叔宝为伍,其乐何输今日的磁碟、录影带、卡拉ok?而更幸运的,是在“且听下回分解”之余,我们那一代的小“看官”们,竟把中文读通了。

同学之间互勉的风气也很重要。巴蜀文风颇盛,民间素来重视旧学,可谓弦歌不辍。我的四川同学家里常见线装藏书,有的可能还是珍本,不免拿来班里炫耀,乃得奇书共赏。同班的吴显恕是蜀人,常将家中的古典藏书携来与我共赏,每遇奇文妙句,辄同声啧啧。有一次我们迷上了《西厢记》,爱不释手,甚至会乘下课的十分钟展卷共读,碰上空堂,更并坐在校园的石阶上,膝头摊开张生的苦恋,你一节,我一段,吟咏什么“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后来发现了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也激赏了一阵,并传观彼此抄下的佳句。

至于诗词,则除了课本里的少量作品以外,老师和长辈并未着意为我启蒙,倒是性之相近,习以为常,可谓无师自通。当然起初不是真通,只是感性上觉得美,觉得亲切而已。遇到典故多而背景曲折的作品,就感到隔了一层,纷繁的附注也无暇细读。不过热爱却是真的,从初中起我就喜欢唐诗,到了高中更兼好五代与宋之词,历大学时代而不衰。

50年来,每逢独处寂寞,例如异国的风朝雪夜,或是高速长途独自驾车,便纵情朗吟“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或是“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顿觉太白、东坡就在肘边,一股豪气上通唐宋。若是吟起更高古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兴就更加苍凉了。

s("content_relate");

【余光中散文《自豪与自幸》原文】相关文章:

余光中散文自豪与自幸12-29

余光中散文娓娓与喋喋10-31

关于等你在雨中余光中散文原文12-06

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 》05-08

余光中散文09-27

余光中绝色原文11-05

余光中《绝色》原文10-13

绝色余光中原文11-04

余光中 乡愁 原文10-02

余光中散文散文有哪些10-28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范本(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

    精选余光中《乡愁》赏析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

    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余光中《乡愁》赏析(精)(九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

    如何写幼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本(4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

    2023年养护工区心得体会(通用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

    心得体会致谢老师及感悟(优质9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

    2023年孩子品格心得体会如何写(模板9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我们想要好好

    初一军训日记(精选12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美食分享感受(大全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