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的印象读书体会(实用10篇)

时间:2024-10-28 作者:ZS文王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的印象读书体会篇一

《城市英雄》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阳光男孩张义波、舍身为民的谭纪雄、轮椅上的天使董明和带给孤残人士温暖的鲁素珍,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张义波从小就失去父母,跟着7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后来爷爷去世,只留下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张义波从小就很懂事,在上大学时,奶奶病倒了,于是张义波每天都要打八份工给奶奶看病,这期间他也不忘学习,一有空闲时间就抓紧时间学习,他的精神感动了许许多多好心人,周围的人都给予帮助,为了回报社会,他成立了一个家教社,为贫困的孩子当家教。

谭纪雄是一名特警,永远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只要是有危险的任务,他总是第一个上。在一次绑架案中,为了确保人质安全,自己身负重伤,成功救出人质。董明是一名跳水动员员,一次跳水中发生事故,使她终身残疾。她没有颓废,而是是努力自学心理学,去安慰那些与自己一样的`人,还唤醒了两名植物人,她用她的方式让一个又一个的人找回自信,让人们知道灾难不可怕,要坚强自信。鲁素珍是她的爱心去照顾一个个孤残人士,笑脸是她工作的标准,她不怕吃苦,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被大家称为“孺子牛”。他们都是社会的英雄,在社会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英雄,他们都是为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所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他们是普通而伟大的英雄。

我十分感动,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可他们的却做着不普通的事,也许有的人只把这当成自己的工作,可他们已经不再单纯的认为只是一份工作了,他们认为这是一份责任,认为这是一种精神。他们中有的人生经历很坎坷和不幸,但是他们却能十分坦然面对不幸,只是认为这是人生对自己的一次考验,要用微笑面对人生,他们还要去帮助与自己一样不幸的人,让那些不幸的人走出人生的阴影。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们,去影响着周围的人们,让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行列中来。我被他们所感动着,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他们为榜样,时刻提醒着自己要更加努力。城市英雄,当之无愧,我们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

城市的印象读书体会篇二

暑假里,我读了《城市的眼睛》这本书,当我读完的时候,合上书本,走到窗前,望着夜色里家家户户窗口中依然亮着的星星灯火,我想那就是城市的眼睛,这一双双眼睛默默地关注着每个窗口,每盏灯下的人们。

我想也许我居住的这个城市就是书中的那个莫城也许面前的那幢楼上某个灯下,就生活着一群像朱迪、卢晶晶、沙鹏、毛威那样的孩子们。

当朱迪从风景秀丽的星河村来到繁华的莫城,沙鹏一家逐渐接纳了他,莫城接纳了朱迪一家,于是这个城市又多了一盏灯,这个城市又多了一双眼睛,他们一起捉萤火虫,折纸船,堆雪人。甚至家庭的变故也不能阻挡他们真诚的友谊。

莫城还有四个爸爸:朱迪的爸爸是一个“万能”爸爸,他耐心地教朱迪学拼音、做实验;毛威的爸爸是一个一心打工为家着想的爸爸;沙鹏的爸爸是一个不仅爱自己孩子还爱别人孩子的爸爸;而卢晶晶的爸爸是一个舍妻弃女的不负责任的爸爸。后来朱迪失去了爸爸,他学会了坚强;卢晶晶也失去了爸爸,她没有选择仇恨,而是学会了宽容。曲曲折折的生活教会了他们成长。

我想起了曾经在报纸上读过的一个故事:一名跟着母亲去深圳的10岁女童李惠玲,因妈妈没找到工作而流浪街头,失学了的她渴望读书。附近一所小学的女生陈玉梅偶然认识她后,每天放了学,便在昏暗的路灯下拿出自己的课本教她读书、画画。那盏昏暗的路灯不正是那个城市的眼睛吗,照亮着灯下纯洁的友爱,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城市的印象读书体会篇三

初读书名,我便疑惑什么是所谓的“城市意象”?带着这个问题,读完了全书,却发现仅用只言片语还是很难讲明。

“意象是观察者和被观察事物之间双向过程作用的结果。”(p90),“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微缩后的一个模型,而是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汇变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有目的地将其重新排列,变性也许不合逻辑,但这可能会更充分,更好地形成需要的意象。”(p66)

虽然作者给出了意象的特性,组成元素等等,从以上两段引文中易发现:1,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包含了观察者的相当大的主观因素,(关于这一点,书中也有相应的提及。[p5有关于分类的论述:“如果以观察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情,或熟悉程度进行分类,那么分组越细致,意象相似的可能性越大。每个人创造并形成自己的意象,但在同一组人群中,成员之间的意象似乎能基本保持一致。”作者也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城市规划师渴望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因此他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正是由于这种存在着的不可避免的主观的因素,要研究城市意象的形成就必须从一个研究地区中寻找尽可能多的研究对象,这里的多不仅仅指数量,要尽可能有整体代表性。研究的对象也不仅仅是人,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人与城市的关系。书中强调的是群体的意象。2,意象的抽象,重组和排列方式也十分重要,要我创造一套合理的方式,就目前而言,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基本沿着作者分析的脉络走,收获也不小。作者在许多地方点化了我几乎僵化了的理科脑袋,比如,允许超乎逻辑的事发生,又比如,1+1≠2。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上的,另一个是关于如何得出这个理论的方法上的。

我想以读书笔记的方式结合书中内容和自己的整理总结重点谈谈,关于理论上的一些收获。

城市的印象读书体会篇四

我读完了《城市英雄》这个长篇小说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武汉是一个英雄十分多的地方,第二个感觉就是英雄并不是向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飞檐走壁、武艺出群的那种高手,而是和我们一样的那种有血有肉的人,普通人。

最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群众的儿子、党的儿子吴天祥,他就是一团火4次跳入长江救人,30次无偿献出10000多毫升鲜血,以儿子的身份给7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为无数个陷入绝望的群众,送去希望的火把;他两次跳进窨井、疏通公厕;三十多次义务献血、捐骨髓、钱物帮助他人,结下了300多个"穷亲戚"。

还有一次他正在接待十几位上访群众。这些群众反映的是拆迁问题,情况很复杂。正在这时,地震突然发生了。很快,吴天祥从广播里得知四川发生了8。0级地震。吴天祥听到广播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去献血。当天晚上,电视开始播报发生在四川的地震灾情。看到灾情如此严重,吴天祥又坐不住了,琢磨着怎么为抗震救灾做更多的事情。然后,他把老伴、女儿和女婿叫到一起,召开"家庭会议",研究为灾区捐款。吴天祥带头,拿出自己一个月的退休工资3000多元,作为自己和老伴的捐款。女儿、女婿也马上捐了几千元。随后,吴天祥又打电话给几个直系亲属,动员他们一起捐款。13日上午,吴天祥拿着总计10080元的捐款,交到了武汉市慈善总会。然后他又去深入街道、企业、学校募捐共募集捐款500多万元。并且他干完这些还不算什么,他干完了这些之后又去买机票做一名志愿者前往灾区他在抗震救灾的活动中救了一位因失去9位亲人而轻生的老太太;而且他每救助一人就给那个人一百元到五佰元的救助金。

第二个就是舍生忘死保平安特警英雄谭纪雄,他从警10年来,他一直战斗在反恐、处突的公安特警岗位上,忠实地履行了人民警察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神圣职责。他对党忠诚,报效祖国,出色地完成了赴甘藏维稳处突、赴川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经受了严峻考验;他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参与处置严重暴力案件、抓捕重大逃犯战斗20余次,参加重大保卫活动300余次,践行了特警使命;他真情爱民,心系百姓,尽心竭力帮助陷于困境的灾区群众,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他爱岗敬业,苦练真功,技能超群,成为武汉公安系统的"形象民警"。特别是他在"6。3"劫持人质案过程中的英勇表现,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英雄特警谭纪雄。

我实在是太敬佩他们那些人民的英雄真正的英雄了!

城市的印象读书体会篇五

人类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他们智力不断增加;他们制造了工具,从复杂到简单;他们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东西,从实用到观赏。

在这些发明创造之中,人类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城市。

繁华的夜景,五彩的霓虹闪烁着;喧嚣的街道,风驰电掣的汽车呼啸而过;高耸的大厦,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城市才来的繁荣固然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但是,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

城市的建造,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侵占了大量的耕地,而且还导致了温室效应。这些问题的根本都是城市的产生所带来的。

但人们却不懂得欣赏乡村的美丽、体验乡村的快乐生活。

人们忘了本。

山林美,茂密的树林里,一群群欢蹦乱跳的鸟儿正唱着歌呢,它们叽叽喳喳,唱得多热闹啊!山脚的小河哗哗地流着,伙伴们在清澈见底的河边打水仗,你泼我,我泼你,玩得多开心!"

多让人向往!

城市的越来越繁华,使人们忘记了乡村的美丽,城市的美丽是扭曲的、变态的,像现在出现的什么非主流,竟然来烧人民币,他们可知道这些人民币可以买多少冥币给他们烧!社会的,败类,自认为自己的打扮够前卫、时尚,却不知道别人已经被他们的种种行为搞得胃里翻江倒海!靠着啃自己的爹妈,去搞自己的另类,想让自己与别人不同,败类!你们用时髦的一句话说就是:“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掘b浪费人民币..”

望着绿油油的草地,躺在上面,松松软软不比沙发差到哪里去。聆听蟋蟀和蝉的鸣叫,比那些摇滚的高分贝音乐要让人心里平静的多。望着美丽的夜空,遐想无限,慢慢坠入梦中。

城市的印象读书体会篇六

朱迪的爸爸在一个很黑的晚上,不小心被车撞死了。朱迪觉得家里的墙壁变高了,屋子变大了,桌子变小了,椅子变矮了,就像他的心里一样,突然有了空荡荡的感觉。吃饭的时候,朱迪把三张椅子摆端正,妈妈会悄悄把一张椅子塞进桌肚。卢晶晶的爸爸可能为了买房子加班赚钱,就不回家了。可妈妈看到卢晶晶的爸爸不回家,就去美国生活,把卢晶晶送给了沙鹏家。沙鹏的爸爸和妈妈对卢晶晶非常好,可卢晶晶却从来没有叫过他们一声爸爸、妈妈,她非常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我能理解朱迪和卢晶晶的心情。朱迪看到妈妈手萎缩了,很心疼,也很想念爸爸。卢晶晶非常想见到爸爸、妈妈。

我也有过和妈妈离别的经历。在我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妈妈去法国学习,我整整哭了一晚上。我觉得最喜欢我的人离开我了,我肯定活不下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奶奶的朋友,宋奶奶来哄我,我也当作不认识她。妈妈会陪着我一起读《幼儿画报》,读到有题目的地方,她就会带着我做,我答对了妈妈会表扬我,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了。可妈妈走了,这些题目该怎么办?想到这里,我哭得更伤心了。

要不是当时有电话,我还真不知道会怎么样。每天我都要和妈妈打电话。我把在幼儿园的表现全告诉妈妈,我对妈妈说:“我在幼儿园上课可认真啦,不仅开始上课时坐端正,老师发给我五角星后,我还坐得很端正,因为这样才真正配得上五角星的标准呢。”因为表现好,这一年我得了很多很多五角星。有时我调皮了,奶奶训我,妈妈还在电话里让奶奶不要吵我,我听了很开心。妈妈回来的那天晚上,我心里想:“妈妈终于回来了!”整个晚上我都在等妈妈,我摆了一幅最漂亮的磁贴画给她看。

家家户户的灯光就是城市的眼睛,“灯光便是盼望亲人回家的眼睛”,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一家人团聚的日子,相亲相爱。读完《城市的眼睛》这本书的晚上,我梦到了在老家的奶奶。

城市的印象读书体会篇七

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我听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

惟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工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文明的痕迹,迟到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溢光流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城市的印象读书体会篇八

如今的繁华都市,已再无旷野的美感。这里有的,是繁荣,是喧闹,失去的,是清幽,自然。许多人拼了命也要挤到城市里来,而我,则想要逃到旷野去。正如钱钟书先生所写的《围城》中那样: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乍看,觉得这只是一篇在讲环保的文章罢了,可却引我无限深思。我想,人生的选择,是否正如旷野与城市的选择一般?截然相反的两个选项,将引领你走向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城市的生活方式是满足物质需要,是多数人选择的。苏轼曰:“我随众人”,而我不随苏轼。可我也不属于那种孤僻到坚决选择旷野的生存方式――即满足精神需求的人。我选择中庸之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旷野与城市何尝不可兼得?无非是个心的境地罢了。心在野则人在野,心在市则人在市。所以,只要心在野而身在市,则即满足了精神需求又满足了物质需求。我认为这才是最可取的生存之道,因为物质令人或者,而若精神完全得不到满足,心死了,则如同行尸走肉。所以,二者兼得,才是完整的人。

城市的印象读书体会篇九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关于狼的书。其实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狼是一种忘恩负义的动物,为了食物,他们甚至能够杀死自己的同类。

但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发现错了!狼虽然有的时候会吃掉自己的同类,但那是一种生存的需求,别无选择。事实上,狼是一种重情重义的动物,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

希望我们人类和动物和平共处,维持生态平衡。

《城市流浪》的作者是李微漪,这本书是她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作者在神秘大草原画画时,遇见了一只失去亲人、奄奄一息的小狼。在她精心的照顾自己,小狼活了下来。

作者带着小狼回到了城市,给它取名格林,然后把格林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他,训练他。但是当格林在城市街头险些丧命时,作者终于明白了城市不是小狼美好的家园,为了自由,为了让格林更贴近故土,最后决定带着格林重返若尔盖大草原。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很温暖,也很感动,作者用自己的爱心和善良陪着小狼成长。与小狼相依为命,同生同死几百个日日夜夜,共同谱写了一则感人至深的人狼传奇。

城市的印象读书体会篇十

我一直以为我骨子里就不属于城市。所以可以想象,当那天拿到那套普里什文文集的时候,我有多激动。那么一大摞厚厚的泛黄的书,一看就知道经历过在书店里积满灰尘后又重返库房的命运。它们很难被人注意,只能呆在角落里安静地等待。

我一直觉得,在我年幼时候,我曾经,或等我老了,我将要,坐在长满蒲公英和苍耳的山坡上读《鸟儿不惊的地方》或《大自然的日历》,怀着对那些辽阔而孤独的灵魂的敬意。

不过,我接下来要说的却是:城市。

我总是会想属不属于城市这样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我走进了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听见它说“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我才明白过来――没有谁属于或不属于城市,我们真正难以释怀的是:在任何一个城市,我们都会感觉自己“已经失去”,因为,我们始终会认为,我们本来是可以“曾经拥有”的。

“当马可波罗描述他旅途走访过的城市时,忽必烈汗未必全都相信。”

“在帝王的生活中,总有某个时刻,在为征服的疆域宽广辽阔而得意自豪之后,帝王又会因意识到自己将很快放弃对这些地域的认识和了解而感到忧伤和宽慰;会有一种空虚的感觉,在黄昏时分袭来,带着雨后大象的气味,以及火盆里渐冷的檀香木灰烬的味道。”

“只有马可波罗的报告能让忽必烈汗穿越注定要坍塌的城墙和塔楼,依稀看到那幸免于白蚁蛀食的精雕细刻的窗格。”

这样的开头亦真亦幻,令人有些惊慌。仿佛两块花岗岩相互敲击后产生的气味:散发微微热度,味道怪异,令人迅速上瘾。

然后,假装那位威尼斯青年马可波罗向元帝国大汗忽必烈作着一系列旅行报告,卡尔维诺开始描述那些并不存在,却无与伦比的“看不见的城市”。

不求甚解地读书是件幸福的事。尤其于文学,我向以愉悦为第一要事,尽可能少动脑子地去欣赏它们。可是有些人你绕不过去。卡尔维诺便是其中一个。读卡尔维诺,我不得不思考,哪怕这些思考贻笑大方。

毕竟卡尔维诺自己也曾为这本小书难以“成为一本书”而烦恼过――它应该有一个结构,人们必须在其中发现一个情节,一个旅程,一个结论,而他为了达到这点费尽心思。

所以,尽管卡尔维诺终于成功地将众多迥异的城市进行了类别化和体系化,作为一个虔诚的读者,我仍然可能在那些形形色色的城市中,无所顾忌地单独挑出一个我所喜欢的――它可以来自卡尔维诺在这个体系中的任何类别――并权当自己已经理解了它。

城市与记忆,城市与欲望,城市与符号,城市与贸易,城市与眼睛,城市与名字,城市与死者,城市与天空;轻盈的城市,连绵的城市,隐蔽的城市――这是卡尔维诺在尝试良多之后确立的体系构造。

卡尔维诺为这些虚构的城市分别起了一个女人的名字,然后用他那鬼斧神工的笔法将它们的外观与内在以海市蜃楼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即使找出其中任意一个城市连续读过三遍,将它视为你的梦中情人,也许你依然会觉得:不,不是这样的,这里面一定还有更多的涵义和意象,让我再看看,再看看――我就是这样倍受“折磨”的。

“在梦中的城市里,他正值青春,而到达伊西多拉城时,他已年老。广场上有一堵老人墙,老人们坐在那里看着过往的年轻人;他和这些老人并坐在一起。当初的欲望已是回忆。”

“在那以前,我只知道荒漠和商队车路,而那个多罗泰亚的早上使我觉得今生今世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感受。在后来的岁月里,我的`目光又回头审视荒漠和商队车路;而我现在知道,这只是那个早上让我走进多罗泰亚的许多道路中的一条。”

“我要登程走访左拉却是徒劳的:为了让人更容易记住,左拉被迫永远静止不变,于是就萧条了,崩溃了,消失了。大地已经把她忘却了。”

“克洛艾,这座最贞洁的城市,时刻都被肉欲推动着。如果男人们和女人们开始实现他们朝露般短暂的梦,每个幽灵都会变成人,上演一段追求、虚伪、误解、冲突与压迫的故事,而幻想的旋转木马就会停止转动。”

“总有一天,我在伊帕奇亚的唯一愿望将是起身离去。我知道,不该走向海港码头,而是必须爬上城堡最高的尖塔,去等候一条路经那里的船只。”

“每个城市都从她面对的荒漠获得自己的形状;于是,赶骆驼的人和水手所看到的,就是这样处在沙的荒漠和水的荒漠之间的苔斯皮那。”

“对今日扎伊拉的描述,还应该包含扎伊拉的整个过去。然而,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宇宙的真正地图就是埃乌多西亚城,一片不成形状的污斑,其中有曲折婉蜒的街道,有灰尘中乱成一堆的破房子,有火灾,还有黑暗中的尖叫声。”

“这就是佐贝伊德城,那些人在这里定居下来,期待着终有一夜梦境再现。但是,无论在梦境还是在清醒时,谁也没有再见到那个女子。城里的街巷就是他们每天上班工作要走的路,与梦中的追逐再也没有什么关系。久而久之,连梦也被遗忘了。”

“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的故我和不再拥有的事物的陌生感,在你所陌生的不属于你的异地等待着你。”这是真正致命的一句。

我本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我在这个城市做了些什么,这里就有我曾经的过去;我没有在那个城市做过什么,那里也有我的过去――未曾经历,也是一种过去。因为未曾经历,所以那便成了一种陌生。

我本可以去那个城市的,但我没有。那年,我盘算着将自己的未来交给另外一个城市的可能性。当我将所有的东西装进三个大箱子后,我未能克制住另一个自己,我听见他说:你可以被伤害,但不能接受轻视。于是我停了下来。于是,我未曾发生的过去,永远地遗失在了那个我与之爽约的城市――那个陌生的地方有一个我已渐渐陌生的人。

如果卡尔维诺的城市能令我想起一个现实的版本,丽江古城是唯一的可能。

是的,可以。三次。我记得。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繁星一三一读后感(优秀8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2023年写本书的读后感(实用7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

    专业妇联普法工作总结汇总

    技术工作总结是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推动个人的技术能力和职业发展。这些年度总结范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和借鉴,写出更加出色的

    2023年观看疫情读后感 警示录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9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

    2023年廉洁读后感(优秀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

    实用小学秋季德育计划安排表模板

    读书计划可以使我们逐渐形成“读书如饮水,冷暖自知”的习惯。以下是一些创业者对于创业计划撰写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的分享。以十大三中全会精神为,科学发展规,教育方针,

    2023年读后感简爱(汇总6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

    最新民间故事灯花的读后感(优秀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

    最新燕子读后感(模板7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

    最新老虎的故事读后感 老虎哈雷读后感(优秀10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我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