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和梳理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类似的情况。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一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学习《弟子规》。我想着想着,突然想起入则孝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我们,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的事情,要勤快认真,不可以懒惰懈怠。但我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好。有时爸爸妈妈喊我,不太在意,叫好几声才答应。我以后要改掉这个坏毛病。
要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爱戴幼小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二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入则孝》细致而全面的阐述了孝道的各个方面,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仍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要有孝心、懂孝仪、守孝道。
在我内心,我很想孝敬父母,让他们得到安慰。但总做不好,忍不住要和父母吵架,时常给父母脸色,干活回来还得为我们烧饭……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啊,为什么要这样?我不禁自问。在今天的社会,诸此种种,或许习以为常,但这不应得到发扬。与古人相比,今日的孝道确实大为衰弱,还有人叫嚣着人人平等、全盘西化,殊不知东西方文化有别,西化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阴谋。
学习了《入则孝》,孝的观念更深入我心。”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如今,求学于外,不能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内心多有不忍,但这非我所能改变,我最应该也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将自己照顾好,以免父母担忧,记得多和家人联系,体谅父母。
对于孝的行为,应由内及外,真正从心里感恩父母,并将行动落实到点滴之中,如和父母说话柔和一点,父母的愿望多满足一点,对自己的身体多爱护一点……如此才能避免出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参加了读书会,感觉蛮好的。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三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四
这段《入则孝》告诉我们:事情即使再小,我们也不能擅自主张,应该征求父母的意见。如果凡事都任性妄为,就有损为人子女的品德。
东西不管多么小,我们都不能私自据为己有。如果私自据为己有,这种偷窃行为会让我们的父母感到羞耻和伤心。
这段《入则孝》,使我懂得了: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内心也要存善,绝对不可以随心所欲。对自己要能有所节制,同时也要懂得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凡是没有经过别人同意的事情,不可以擅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凡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首先要征得别人的同意,之后才可以拿。如果没有经过同意,就私自把东西藏起来,就等同于是偷盗行为,这是有损自己品德的,千万不可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五
我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和出则弟,我知道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我的。
散文。
雨荷发表了,女儿很高兴的把我的文章晒到了微博上,引得孩子们围观,女儿的心暖暖的,我的文章没有任何报酬,有时候幸福真的与金钱无关,女儿想写小说,我希望的就是这样,教会孩子自信的生活,教给她本领,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我最想得到的赞誉。
幸福是什么,幸福很简单,微笑,我的努力被女儿视为榜样,我是一个好妈妈,我很自豪。虽然生活很辛苦,但我内心有了希望,微笑着迎接黎明的曙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女儿对我说,这是她听到的最暖心的话,孩子们都夸她有一个好妈妈,她自豪的说,妈妈那么棒,桐桐也要努力啊,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用行动来实践自己的诺言,父母是孩子的导师!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六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既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事孝当先。
今天我读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说: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今天我做了两件事:
早上妈妈叫我,我马上就回应了;爸爸叫我刷锅,我马上就刷啦!
我做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上一篇:看忠犬八公有感下一篇:维稳反恐工作汇报材料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七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解释。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八
我的散文雨荷发表了,女儿很高兴的把我的文章晒到了微博上,引得孩子们围观,女儿的心暖暖的,我的文章没有任何报酬,有时候幸福真的与金钱无关,女儿想写小说,我希望的就是这样,教会孩子自信的生活,教给她本领,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我最想得到的赞誉。
幸福是什么,幸福很简单,微笑,我的努力被女儿视为榜样,我是一个好妈妈,我很自豪。虽然生活很辛苦,但我内心有了希望,微笑着迎接黎明的曙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女儿对我说,这是她听到的最暖心的话,孩子们都夸她有一个好妈妈,她自豪的说,妈妈那么棒,桐桐也要努力啊,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用行动来实践自己的诺言,父母是孩子的导师!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文档为doc格式。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九
现在家庭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更要学习《弟子规》,尤其是《弟子规》“出则弟”部分,它主要说的是家中兄弟姐妹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下面是一位老人写的乘车经历,想想,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搭乘公共汽车回家。整个车上人满满的,我只能站着。我突然注意到旁边有一位年长于我的老者。他满头白发,身子有点佝偻;我头发虽然不够白,但早已谢顶。如此两个老人站在车厢的过道上,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但坐在两边的乘客,都像是没看到一样,没一个人起来让座。此时我想,自己早已年近七旬,没人给我让座,足见我还不老,但身边这样的一位长者,则无论如何也不该被忽视。我不禁有点悲哀,难道文明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对于这位老人的感慨,我们真的能无动于衷吗?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位老人的疑问?在学校里,很多同学之间因为一句微不足道的话语,就能面红耳赤,甚至拳打脚踢,在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下,学生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是回到家中,把这件事和家长一说,性质就会发生变化,他们关心的不是孩子品行上的问题,而是孩子吃亏了么,下次一定要还回来等等,致使老师的教诲化为乌有。在家中,何为“长幼有序”早已分不清,我们真的不得不感叹难道文明真的离我们远去了么?为什么一个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会让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发出这样的感慨,到底是我们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了,还是我们的思想被禁锢了?如何做到“入则孝”、“出则悌”,一直深深的困惑着我,也许我还需要不断的提高吧。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
在以前的生活学习中经常接触《弟子规》这本书,但也只是对于书的一些内容和句意的简单理解。近期在部门组织学习中,再次认真学习了《弟子规》,感受颇深,使人从内心深处觉醒。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弟子规》里面一些内容虽然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但是它所提倡的“孝、悌、仁、爱”等思想却是让我们终身受益。
现如今,孝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入则孝”这部分主要讲的就是作为子女一定要无条件的孝顺父母的`道理,要多倾听父母的需求,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多抽出时间陪陪父母,为父母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条件等等。在这些方面,相信很多人做的还可以,但是在很多细节上还有待提高。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等我有时间了回家看看父母,等我有钱了带父母去旅游,等我……,孝顺真的能等吗?等待就是一种遗憾,遗憾是无法挽回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不知道刺痛了多少人的心,这大概是世间最残酷的悔恨。孝顺父母,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的孝顺其实不需要多少贵重物品,更不需要多少金钱,只需要我们在工作之余尽可能多的抽出点时间常回家看看,放下手里的手机多陪父母说说话,和父母分享一下自己的工作收获,多关心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情况等,就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孝”字在所有人的思想意识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华儿女,孝顺父母是我们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父母一天一天的在变老,生命也有保鲜期,我们更应该趁现在一切还来得及时去孝顺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空留下许多的遗憾!
文档为doc格式。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一
今年,我们按学校的要求亲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确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它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我们的家庭,规范着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为了使学习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逐字逐句诵读、理解、背诵。将《弟子规》的行为规范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切实从行为习惯上抓好孩子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努力使传统道德精华渗透到孩子的心田,让润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经典文化和启蒙读物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熏陶气质,从而学会为人处世,懂得尊敬师长。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我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的饭菜已经凉了。于是妈妈急匆匆的又为我去热饭菜……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在家中,父母召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必须恭敬地听取。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要心悦诚服的接受。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早上要给父母请安,晚上要照料父母安睡。
孝感动天小故事: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粮仓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小鸟代他除草。帝尭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外出时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也要通报一声,免得父母不放心。日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立定下的志向、选定的事业不要轻易改变。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假如自作主张去做,那样就有损为子女的本分了。不是自己的东西即便再小,也不可偷偷藏起来,否则就会惹父母难过伤心了。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怡亲忧;德有伤,怡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喜欢的东西,当子女的要尽力为他们准备齐全,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替父母去除。自己身体受到伤害,就会使父母为我们担忧,品德上有了缺失,会令父母感到羞耻。父母疼爱我,我孝敬父母并不是件难事。父母不喜欢我,我还是尽孝,那才算得难能可贵。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无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父母有过失,我们要劝说他们改正。规劝时一定要和颜悦色,声调柔和。如果你的劝说父母听不进去,那就笑着再劝,甚至哭泣恳求,为此受到父母的鞭打,心中也不要抱怨。父母病了,吃的'药要自己先尝,看苦不苦、烫不烫。要日夜照料父母,守候在父母的床前。
小故事亲尝药汤: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在守丧期间,有孝心的人会因为思念父母而常常悲伤哭泣。在居丧的三年中,夫妻不同居,居处力求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祭拜要真心实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亲,要像父母活着的时候一样恭敬。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三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入则孝》细致而全面的阐述了孝道的各个方面,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仍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要有孝心、懂孝仪、守孝道。
在我内心,我很想孝敬父母,让他们得到安慰。但总做不好,忍不住要和父母吵架,时常给父母脸色,干活回来还得为我们烧饭……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啊,为什么要这样?我不禁自问。在今天的社会,诸此种种,或许习以为常,但这不应得到发扬。与古人相比,今日的孝道确实大为衰弱,还有人叫嚣着人人平等、全盘西化,殊不知东西方文化有别,西化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阴谋。
学习了《入则孝》,孝的观念更深入我心。”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如今,求学于外,不能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内心多有不忍,但这非我所能改变,我最应该也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将自己照顾好,以免父母担忧,记得多和家人联系,体谅父母。
对于孝的行为,应由内及外,真正从心里感恩父母,并将行动落实到点滴之中,如和父母说话柔和一点,父母的愿望多满足一点,对自己的身体多爱护一点……如此才能避免出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参加了读书会,感觉蛮好的。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四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既是念 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事孝当先。
今天我读了: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意思是说: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今天我做了两件事:
早上妈妈叫我,我马上就回应了;爸爸叫我刷锅,我马上就刷啦!
我做到了: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五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解说: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更多《弟子规》文章推荐阅读:
1、《弟子规》的德育方法。
2、《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3、《弟子规》中的感恩教育。
4、《弟子规·谨》读后感。
5、《弟子规》是家庭良好教育的宝典。
6、《弟子规》测试试卷与答案。
9、教师读《弟子规》心得。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六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的第一章节。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字斟句酌地读完“入则孝”这一章节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中华古文化的文字的朴实、意义的深远及其永不褪色的道德魅力。
“入则孝”,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父母呼,应勿缓”,这个直接的字面解释,就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为什么要“应勿缓”?“应勿缓”就是表示一种恭敬。假如父母叫到我们,我们拖拖拉拉、迟迟疑疑、慢慢吞吞,这样子的话就没有恭敬心。而孝一定要体现在一个敬字上,孝敬、孝敬,你没有敬父母这种心,怎么能说有孝心?所以,“应勿缓”是一种孝敬。反省自己,既为人子,又为人母。自觉在孝道还算做得可以,基本是“父母呼,马上应”。可无论怎么掐着手指算,每天忙于照顾自己的家庭、孩子,忙于工作,陪父母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深感惭愧;特别是远在异乡的我们,人到中年,既不能膝下承欢,端茶倒水于左右,接父母到身边又是那般的不现实:记得有几回想接母亲过来长沙久住,结果:每天大清早一家子就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去了,留下老人一个人在家,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没得个熟人聊天,中午也没看得见个人影回家。如果回家晚了,年迈的母亲已做好了饭菜,很是愧疚。母亲呆了一个星期就硬是争着要回老家,唉。可我们慈祥的父母们却很少计较这些,反而一再地觉得不能为我们再次尽力而唯唯诺诺;哪怕是过节回家买上几件衣服、几件礼物给父母、长辈,他们都会非常欣喜地说“谢谢,谢谢!”他们何尝想到过曾经为我们付出的一切?相比之下,对父母,我们付出的太少太少。再则,有了“入则孝”的思想,其实我们对待别人家的长辈,也会有了象对父母那样的心去对待他们,因为,一切已成为习惯。
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优秀读弟子规入则孝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七
我的散文雨荷发表了,女儿很高兴的把我的文章晒到了微博上,引得孩子们围观,女儿的心暖暖的,我的文章没有任何报酬,有时候幸福真的与金钱无关,女儿想写小说,我希望的就是这样,教会孩子自信的生活,教给她本领,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我最想得到的赞誉。
幸福是什么,幸福很简单,微笑,我的努力被女儿视为榜样,我是一个好妈妈,我很自豪。虽然生活很辛苦,但我内心有了希望,微笑着迎接黎明的曙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女儿对我说,这是她听到的最暖心的话,孩子们都夸她有一个好妈妈,她自豪的说,妈妈那么棒,桐桐也要努力啊,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用行动来实践自己的诺言,父母是孩子的导师!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