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上数学测量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汇总17篇)

时间:2024-11-03 作者:雅蕊

教案模板能够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范文中的小班教案思路新颖,内容丰富,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一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加法,懂得了计数单位相同的数相加、减,知道了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以及一个十数是10个一、10个一是一个十的转化关系。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加法既可以从个位加起又可以从十位加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先算十位有矛盾冲突,学生要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二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

(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碰碰车、水上游船、猴子爬树……

出示课件中的游乐场

游乐场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看到了吗?

生1:看到了过小火车、碰碰车……

生2:玩过小火车的有20人。

生3:碰碰车上也有8人。

……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数的。

生3:我是算的。

板书:2+2+2+2=8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么用乘法计算。

2.探究新知

学习第47页例1(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3+3+3+3+3=15。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容易看出来,但班内还有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所以,任何问题都要从易到难。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2)。

出示课件中的例题图片。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火车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4+4+4+4+4=20。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3)。

根据上面所讲,请同学们自学这个例题。

汇报:2+2+2+2+2+2+2=14。

小结: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号、减号,这个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提出要求:谁能把上面的几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谁来挑战?

师:你们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读吗?

指名回答,师生更正。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

3.教学“2×7=14”的意义。

小组讨论乘法的意义。

汇报结果。

师总结:“2”表示相同的加数,“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讨论: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个、12个……又该怎么写呢?

学习第48页例2。

师:同学们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数字叫什么名字吗?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数”,“×”叫乘号,“15”叫积。

4.课堂练习。

把4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然会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或_____

b.把练习九的1、2、3独立完成。

课后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师生总结:

a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c第一个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第二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等号后面的数表示相同加数的和。如:2×7=14,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5个33+3+3+3+3=155×3=153×5=15

7个22+2+2+2+2+2+2=147×2=142×4=14

2×7=14读作:2乘7等于14

7×2=14读作:7乘2等于14

5+5+5=15

5×3=15

3×5=1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三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四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五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答:还剩4个。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2、改一改

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3、两步计算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 (2)9×5+9

(3)5+1×9 (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千克、克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同学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同学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同学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标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坚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假如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假如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时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同学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观赏别的小组。

(以上视同学的表示发给一个信封,同学不能当场打开)

3、同学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身是怎么购物的。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七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八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2、让学生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九

班级:二年级(2)班

教师: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总复习等。

三、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2)班的孩子(男22人,女23人)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乡镇班级的孩子需要老师更关心与关爱,完成作业情况需要每次认真统计完成情况,并分析学生的易错点。培养学生的认识总结错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

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六、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七:教学进度安排:

.课时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十

为了使学生在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及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以充分的理解,并能在熟练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推理、总结的方法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为此我设计了两个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学习环节。这样,使学生既能熟练旧知识,又能懂得已有知识及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快学会新知识,从而达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目的。

1、动手实践。学生通过摆小棒活动,诱导学生把单根相加,够10根的要捆成1捆。再把整捆的相加,从而暗示: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在探究能否从十位加起时,我故意让学生试一试,不强调“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个位和个位相加的和应如何在竖式中写”,进而造成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有从十位加起的,也有不进位的,或是进位后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最后告诫学生这种方法很麻烦,不可取。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按合作学习的要求,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探究,乐于交流。

总之,在教学计算时,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抽象化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十一

1、让学生经历操作,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乘除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探索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1、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培养估算意识,学会估算策略,体会估算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课时

本单元共4课时

第一课时长颈鹿和小鸟1课时

第二课时小兔安家1课时

第三课时游乐场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用

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在动手活动、探究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生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列出除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说出用哪句口诀求商,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手段

用吹塑纸做42只小鸟和6个小房子。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长颈鹿和小鸟。

1、提问:引导学生思考:42只小鸟,每栋住6只,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栋房子?(板书课题:长颈鹿和小鸟)

2、在讲台上演示42只小鸟分在6个小房子里。并请学生思考:每个房子里有几只小鸟?

3、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42个小圆片分别放在6个小纸盒里。

4、请学生回顾:积是42的乘法口诀。

5、在黑板上列出除法算式:42÷6=7,同时介绍除法书写,引导学生认识各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6、出示“想一想”,请学生作练习。

三、练一练。

1、把第一题抄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上来做。

2、纠正学生有错误的答案并讲解答案。

3、请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哪句口诀。

4、出示“小动物回家”的第3题。请学生说题意,并连线。

5、引导学生计算64÷8时,启发学生:我们为小动物再建造一个家吧。

6、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猫捉老鼠”,并连线。

7、引导学生讲这个数学故事。

8、演示图画“平均每人吃几个”并列出算式。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虽然数字大了,但除法与乘法是联系在一起的。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十二

?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是在学生会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会算俩位数加两位数不加法基础上的教学,本节课在例题的选取上,取材于现实,来源生活,贴近于生活实际,这一课题要解决两个问题:1、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为什么进位?2、笔算两位数加法进位符号的创立和书写。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拓展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法打下基础。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十三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课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样分,重点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为了防止学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为: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 诚然,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流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十四

教学内容: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习用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三、自学毫米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习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十五

混合运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例4,练习三的第 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括号在运算式题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式题的运算顺序。

2.通过给应用题填条件、补充问题的练习,为后面教学两步应用题做准备。

教学重点

掌握有括号、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运算。

教具准备

复习两步计算式题的小黑板(将练习三的7、8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下面的复习题:

7×4+25 7×4—25 52—4×7

63÷9+5 63÷9—5 8—48÷8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

教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两个算式里都有括号.)

教师:两步式题里有括号,计算时应先算什么?(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对.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左边的式题,教师可边指名说脱式运算的过程边板书.强调先算括号里面的和书写格式应注意的事项.

右边的式题,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针对出现的问题,注意订正.然后让学生齐读教科书第10页例4上面的法则,并指名复述。

2.做教科书第11页“做一做”的习题.

(1)第1题,让学生自己做。做之前,先提示学生想一想有括号的式题先算什么.教师巡视,注意运算顺序、书写格式和每一步运算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辅导。

(2)第2题,让学生自己做,做之前,先让学生想一想运算顺序再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在订正时有针对性地解决。

教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含有减法和乘法运算,都是减法运算在前、乘法运算在后,题里的数据也相同,)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一个有括号,一个没有括号.)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运算的结果相同吗?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尽量让在做题过程中出错的同学发言,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重要性的认识。

教师:通过刚才两道式题的比较,我们发现,这两道题里的数据和运算符号都相同,只是一个有括号,一个没有括号,从而导致了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的不同。

课间活动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4~8题.

1.第4题,先让学生想一想先算什么,然后再做.做完之后,自己检查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对不对.订正时,让两个学生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括号的作用和运算顺序重要性的认识.

2.第5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集体订正.

3.第6题,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

4.第7题,先让学生自己做.做之前,教师要说明题意,并鼓励学生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教师巡视,看一看学生填出了几种不同的问题,有没有不正确的填法.订正时,要让填错的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填的,为什么不对,错在什么地方.

5.第8题,与第7题有些不同,可填的条件有很多,只要符合题意就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十六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识字2500个,其中xx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笔临摹正楷字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写,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及一般用法

7、学习阅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作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优秀诗文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3、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要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摩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学期教学目标

本册识字写字继续分两条线,先认后写,多认少写。全册要求会认350个字,会写284个字。会写的'字是本课或以前认过的字。识字方法仍然以随文识字为主,同时在语文乐园的“有趣的汉字”中给予多种识字方法的指导。为了加强识字,本册增加了四篇识字课文,分别安排在一、三、五、七单元。识字课文生动、活泼、有趣,学生爱读,同时可以引发思考,开启智力,如《二十四节气歌》,《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还有学生喜欢的《和尚挑水》《颠倒歌》。

本学期教学设想

本学期采取随文识字,识字分两条线走。

一、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让学生在阅读中解决识字问题。

二、加强写字指导,要正确,书写规范,重视血色很难过的个人感悟。让学生多读,读通,读顺。要用普通话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得不够,不能够有真切的感受。要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听朗读音带或教师范读,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上数学测量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生: ……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生: ……

2、揭示课题:

板出: 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 类小 兔小 狗小 牛小猫

只 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 类小 兔小 狗小 牛小 猫

只 数

1、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生: ……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生:……(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

只 数种 类项 目小兔小狗小牛 小猫

跑 步

跳 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生: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生: ……

师:参加( )的( )只数最多?参加( )的( )只数最少?

生: ……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 ……

5、结:(略)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只数时间 种 类1秒- 2秒3秒- 4秒5秒- 6秒7秒- 8秒8秒以上

小 兔

小 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生:……

师: 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生: ……(指导学生填写)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