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保证教学进度。教学计划范文的介绍能够让教师了解不同领域的优秀教学实践经验,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一
知识与技能: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和方法:通过垃圾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同时了解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进一步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1、组实验材料:玻璃瓶、洗净的小石子、墨水、纸巾、塑料瓶(瓶盖上大一些小孔)。
2、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厂构造图。
3、填埋场和焚烧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了解,我们知道了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
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有什么危害?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如:破坏环境,污染空气和水,还会引起疾病,发生火灾等)。
教师讲解:人们通常通过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现在城市都建立了大规模的垃圾填埋厂,在目前,全国大约80%以上的垃圾都是采用填埋的方式来处理的。(出示大型垃圾填埋厂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垃圾的处理。
1、教师讲述: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页内容: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再慢慢地往上面喷水。
3、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垃圾填埋场)。
(2)实验的各个部分代表了什么?(小石子表示土壤,石子下的清水表示地下水,染有墨水的纸巾表示垃圾,纸巾带有的墨水表示垃圾中的污水,从上面洒下来的水表示雨水。)。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各组意见。
4、学生按书上的步骤分组实验。
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5、讨论: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垃圾会产生大量臭气,滋生苍蝇、蟑螂等害虫;垃圾比较松软,容易坍塌。)。
教师相机介绍:把垃圾简单地填埋,垃圾中的污水会扩散。污水扩散到周围的土壤,如果被污染的土壤中种了蔬菜和粮食,你愿意买来吃吗?更可怕的是,随着垃圾中污水的扩散,还会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会四处流动,那么,污水中的病菌、毒素会随着地下水扩散到更广大的范围,危害人们的健康。另外,垃圾堆得时间过长会产生沼气,还会发生爆炸。
提示:先考虑解决什么问题(主要是污染地下水),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2、小组内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3、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4、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先观察书上73页示意图,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大型垃圾填埋场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它的技术十分先进,是全国十大填埋厂之一,杭州70%的垃圾就是在那里填埋的,接着介绍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技术、沼气发电厂、污水处理。)。
5、思考: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教师介绍: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1、教师介绍: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
2、讨论:焚烧垃圾有什么优点和问题?(教师说明建垃圾焚烧设施还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用多媒体展示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它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技术全国领先,十分先进。)。
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
教师小结:
优点: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可以发电等。
缺点: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第二次污染等。
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整理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及其利弊,记录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感受?
垃圾的处理。
填埋。
处理方法。
焚烧。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二
1、能够通过交谈、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的变化特点,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知识的了解。
2、意识到青春期的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要从科学的角度看青春期的变化。
知道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正确看待青春期的变化。
1、收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录像和其他资料。
2、课前把男女学生分开坐。
1、提问:大家发现自己在慢慢长大,你自己身体都有哪些变化,你能不能时时觉察出来?
2、小结:对,有些变化是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的,今天我们来了解这些变化。
3、板书课题:悄悄发生的变化。
2、同学自由交流,把交流结果作简单记录。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男生比女生发育要晚些。这个时期大家心身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5、观看青春期的录像。
1、谈话:青春期大家该注意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青春期应该注意:加强营养、保证睡眠、保证睡眠、注意卫生、积极锻炼、穿戴合适衣物、保持良好的情绪。
1、讨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谈话:关于青春期,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你认为当孩子好还是当成人好?
3、教师小结。
4、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出一张有关青春期知识的手抄报。
2、悄悄发生的变化。
在青春期我们应该注意:
加强营养保证睡眠保证睡眠注意卫生。
积极锻炼穿戴合适衣物保持良好的情绪。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三
1湘江九年制六下科学--事在人为?人在事为!励已训生,事半功倍!
蒋典。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的来说,这个班的学生都很喜欢上科学课,上课发言积极,特别喜欢实验操作、制作比赛和室外实践活动。在准备材料、完成作业方面很认真,而且学生思维敏捷,课堂纪律虽欠佳但常有惊人之语。
三、教材分析及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以“人与自然,学习总结”为主题,编排了“生物的进化”、“水环境污染与保护”、“宇宙探索”、“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科学的历程”5个单元,一共有17课、39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1个单元、4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还设有2个独具特色的总结性单元、5课书。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1)“生物的进化”——此单元包括“生命的历程”、“物竞天择”、“人类的起源”、“动物的驯化”4课书。此单元主要引领学生围绕着人类发展的历史、环境的变化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以及驯化动物的历程展开研究,并通过对化石的分析、资料的查找让学生亲历发现的过程,初步了解生物进化论。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课时。
(2)“水环境污染与保护”——此单元包括“小河的哭诉”、“污染来自哪里”、“清洁剂的‘威力’”、“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4课书。此单元围绕“水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主题,分别从污染的现状、污染的源头、污染的危害、怎样防止污染等角度并通过考察、调查、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水污染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7课时。
(3)“宇宙探索”——此单元包括“太阳和太阳系”、“浩瀚宇宙”、“灿烂星空”、“宇宙畅想曲”4课书。此单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讨论等一系列活动由近及远地了解关于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奥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8课时。
2湘江九年制六下科学--事在人为?人在事为!励已训生,事半功倍!
(4)“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此单元包括“我们的科学学习历程”、“确定我们的研究主题”、“启动我们的探究之龙”、“分享我们的探究果实”4课书。此单元是全册教材、全套教材的总结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四年来所经历的探究历程,梳理、总结出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再次经历一次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然后以研究报告和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的形式作为小学四年来科学探究学习的一次汇报。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4~5课时。
(5)“科学的历程”——此单元只有“科学的历程”1课书。此课是以科技史为专题的全套教材的总结课,旨在让学生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初步有所了解,并对这一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有所感悟,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并且在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升华。此单元(课)教学大约需要1~2课时。
四、知识结构图。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的进化与水环境污染与保护教学难点:宇宙探索六、教学目标:
3湘江九年制六下科学--事在人为?人在事为!励已训生,事半功倍!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本学期教学成绩力争达到:优秀率80%,及格率100%,消灭学困率。七、具体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4、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8、开展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教学进度安排:(每周3课时)。
周次教学内容第一周生命的历程物竟天择。
4湘江九年制六下科学--事在人为?人在事为!励已训生,事半功倍!
表1湘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探究能力要求。
5
--事在人为?人在事为!励已训生,事半功倍!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四
项秀兰。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通过垃圾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同时了解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做垃圾简单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由此讨论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2.进一步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器材准备】。
1.组实验材料:玻璃瓶、洗净的小石子、墨水、纸巾、塑料瓶(瓶盖上大一些小孔)。
2.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厂构造图。
3.填埋场和焚烧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教学设计】。
一、导入。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了解,我们知道了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
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有什么危害?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如:破坏环境,污染空气和水,还会引起疾病,发生火灾等)。
教师讲解:人们通常通过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现在城市都建立了大规模的垃圾填埋厂,在目前,全国大约80%以上的垃圾都是采用填埋的方式来处理的。(出示大型垃圾填埋厂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垃圾的处理。
二、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师讲述: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页内容: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再慢慢地往上面喷水。
3.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垃圾填埋场)。
(2)实验的各个部分代表了什么?(小石子表示土壤,石子下的清水表示地下水,染有墨水的纸巾表示垃圾,纸巾带有的墨水表示垃圾中的污水,从上面洒下来的水表示雨水。)。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各组意见。4.学生按书上的步骤分组实验。
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5.讨论: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垃圾会产生大量臭气,滋生苍蝇、蟑螂等害虫;垃圾比较松软,容易坍塌。)教师相机介绍:把垃圾简单地填埋,垃圾中的污水会扩散。污水扩散到周围的土壤,如果被污染的土壤中种了蔬菜和粮食,你愿意买来吃吗?更可怕的是,随着垃圾中污水的扩散,还会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会四处流动,那么,污水中的病菌、毒素会随着地下水扩散到更广大的范围,危害人们的健康。另外,垃圾堆得时间过长会产生沼气,还会发生爆炸。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提示:先考虑解决什么问题(主要是污染地下水),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2.小组内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3.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4.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先观察书上73页示意图,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大型垃圾填埋场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它的技术十分先进,是全国十大填埋厂之一,杭州70%的垃圾就是在那里填埋的,接着介绍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技术、沼气发电厂、污水处理。)。
5.思考: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教师介绍: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教师介绍: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
2.讨论:焚烧垃圾有什么优点和问题?(教师说明建垃圾焚烧设施还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用多媒体展示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它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技术全国领先,十分先进。)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教师小结:
优点: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可以发电等。缺点: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第二次污染等。
五、拓展提高。
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垃圾的处理。
填埋。
处理方法。
焚烧。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五
1、懂得交流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获得更多的证据。
2、交流信息时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快速、准确地交流信息。
3、培养乐于与别人交流信息的态度。
传话用小纸条、小球、记录表。
一、引入。
二、交流信息。
谁能说说我们平时在科学课上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交流信息的?
1、把“话”传下去。
(1)你们能准确地把信息告诉别人吗?
(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说悄悄话的游戏。老师在纸上写了一句话,等一会儿第一个同学看后把话轻轻的告诉后面的同学,然后一直往后传,最后一位同学把听到的话写在纸上,我们比比哪个组传得既快又准确。
(3)请最后一位同学把收到的信息读给大家听听。
(4)看看老师在纸上写了什么。
(5)你们对这个传话游戏有什么看法?
(6)那么在传话时应注意些什么呢?请讨论。
(7)再做传话游戏。
(8)我们从两次活动中得到哪些启发?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2)与邻组交流。
(3)反馈:邻组同学能按你们的方法让滚出去的球滚回来吗?
(4)讨论:如果把步骤写得清楚点,应怎样改?请做修改并记录。
(5)交流修改结果。
(6)讨论:还有其他的交流信息的方法吗?
3、交流信息的意义。
(2)交流讨论结果。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六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知道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要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另外,还应让学生课前观察身边哪里有风,什么地方可以产生风,并做好记录。也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取暖锅炉或工厂的烟囱、车间或煤矿鼓风机、早点摊用的风葫芦等等,从而获得第一手生活实例,为课堂上的交流作好铺垫,也为探究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准备尽可能多的原型。在模拟实验材料的准备上,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如可以准备教科书提示的模拟实验用的主体材料——可乐瓶,也可以用易拉罐、牙膏盒、纸筒等,只要学生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可以。教师课前也应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自然界风的音像资料。
1、提出问题:“生活中哪里有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说一说生活中的与风有关的现象及自己对风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意识到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猜想与假设:我的证据(根据)。
3、制定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4、实施探究:
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师提出问题:“以上是我们对风的成因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让学生思考、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在这之前,教师要启发学生再现生活原型,可以展示几张有关火炉、锅炉等的图片,也可以语言提示学生回忆火炉等的生活体验或经验,给学生以原型启发。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方案,相互补充和完善,进而形成1—2个模拟实验方案,并将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进行交流和评价,以实现相互启发、方案共享的目的。在充分交流和完善验证方案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按照既定方案展开验证活动,教师要提示学生使用剪刀或小刀时注意安全,并要求学生将实验现象做好记录。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模拟实验的现象推测自然界中风的成因。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文字的形式描述风的形成过程。
5、展示交流。
让学生用绘图的方式绘制风的成因图,并在全班进行展示和交流。活动结束,教师要组织学生总结评价活动的开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6、拓展创新:
本课的拓展活动主要是对课堂研究风的活动的一个延伸,主要是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完成,因此,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和汇总,并以此为基点,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与大气层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本拓展活动只是一个指向,教师完全可以自己设计适合学生课后探究的题目或活动,如“月球上有没有风”、“太阳风是怎么回事”、“风与我们的生活”、“风的利弊”等等,以此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
先由小组交流资料,再在全班发布新闻。
小组合作,探索研究,对于合作中表现出色的小组奖励“合作小伙伴”
学生按照不同的问题进行回答,同时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进行及时的表扬与肯定。
有疑问的问题,通过交流进行解答。对于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到课下或以后解决。
作业设计:
思考题:浴室里的凉风是怎么来的?
小实验:跳来跳去的小球。
将两个玻璃杯口对口的平房在桌上,两个杯口的距离不要太远。在一个玻璃被里放一个乒乓球,双手扶稳杯子,往两个杯子口中间吹气。
风从哪里来。
生活中哪里有风?
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验证猜想。
风的种类:
1、海陆风2、季风。
3、信风4、台风。
5、山谷风6、龙卷风。
7、飓风8、火风。
风的形成是非常抽象不好理解的,本课通过做实验使学识进一步了解了风的形成原因和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假设进行思考,如:有一个学生问:把一台电冰箱放到一个很热的屋子里,打开电冰箱门的时候,会感到有风吹吗?达到了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从而真正理解了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知道地球表面多种多样的地形;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而来的;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秀美壮丽;渗透地图制作的科学方法;体验到动手做科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地图、地球仪、托盘、撒、沙、泥土、石块、小树枝、苔藓、小亭子、小桥。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在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宏观上总体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地貌,感受自然的神奇。再通过亲手制作地表模型,更深刻的知道整个地球的地形地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查找的祖国秀丽山河的资料。师生归纳各种地形的特点。
2、教师边播放各种地形的图片,边讲述:地球表面的地形是非常复杂的,也正是这些复杂的地形交错在一起才造就了大自然中许多秀美的风光,下面是老师查找的一些风景图片,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
二、制作地表模型。
3、分组做地表模型。
要求:小组之间协调分工,由每组的材料员统一拿材料,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马上送回,允许到别的小组去取经。学生分组制作活动。
讲述:刚才,我们各组按各自的想法做了一个地表模型,做得怎样呢?下面大家相互参观一下。学生离座参观各组作品。学生谈参观感受。
三、绘制地形图。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表模型,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优点和不足。
3、讲解绘制地形图的要求:将玻璃板盖在托盘上,再将胶片放在玻璃板上,按下面的地形便可画出地表的整体轮廓来。那么,不同的地形你们都想怎么来表示?具体都用什么方法表示,你们小组自己来定,不过要在下面加上说明。
4、学生分组绘制地形图。小组展示汇报。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与学生绘制的地形图进行对比,并讲解:我们制作的过程与标准地形图的制作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地形图的制作是很复杂的,要求更是科学、严谨,如果大家有兴趣知道的话,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网址,大家有时间上网看看。
四、总体认识地球表面地形。
1、谈话:我们刚才画的就是地图,当然要按照地面的地面的大小来画,但是没有这么大的纸,就算有也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测绘人员观测了地形以后按照比例缩小才能制成地图或地球仪。
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并引导学生解释“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使学生能够概括性地记住地球地貌的总体状况。加深对地图的认识,体会地图用途。
3、说明描绘地貌的手段在发展。
教材展示了两幅不同科技水平的图片,一幅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航拍图,还有一幅卫星相片,表面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进,而且是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
五、拓展活动:
活动一:将公园的实景图画成地图,注意找准“北”的方向。
活动二:说说什么地方要用到地图,体会地图的用途。
活动三:利用地图找“宝”,学会用地图。(可以作为课后活动)。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八
1、知道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2、知道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3、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4、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及时记录的习惯。
6、让学生认识到人们认识化学变化是不断进步的。
化学反应伴随的现象。
难点:硫酸铜和铁反应的实验。
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两枚铁钉、镊子、记录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知识解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新课导入:展示火柴燃烧、加热白糖、淀粉遇碘、铁钉生锈等化学变化。
提问:这些都属于什么变化?预设:化学变化。
提问:为什么说它们都发生了化学变化呢?预设:都有新物质生成。
过渡: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般伴随哪些现象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化学变化伴随哪些现象。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展示:硫酸铜粉末(白色或灰白色)、硫酸铜溶液(蓝色)。
讲述:硫酸铜粉末是白色的,但是配制成溶液后变成了蓝色。
提问: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配制成溶液后为什么变成了蓝色呢?讲述:硫酸铜溶液为天蓝色溶液,呈弱酸性,俗称胆矾、石胆、蓝矾。因为水中含有铜离子而呈现蓝色。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硫酸铜常用于炼制精铜,与熟石灰混合可制农药波尔多液。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有毒,成人致死剂量0.9g/kg。若误食,应立即食用大量牛奶、鸡蛋清等富含蛋白质食品解毒。
展示:展示硫酸铜和铁钉。
提问:有哪位同学能说一下硫酸铜溶液和铁钉都有什么特点呢?预设:硫酸铜溶液为蓝色,铁钉为银色,且有金属光泽。
过渡:如果我们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展示:展示步骤:
仔细观察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并将其特点记录下来。
用镊子夹住铁钉,将半截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它们的反应。
两分钟后取出,仔细观察液体和铁钉有什么变化。
提示:注意手指不要沾到硫酸铜溶液,如果不小心沾到,立即用清水冲洗。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说一说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总结:反应前反应后硫酸铜蓝色颜色变浅(颜色变绿)铁钉银色,有金属光泽有红色物质附着提问: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生了的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预设:发生了化学变化。
讲述: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生了化学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的物质铜和硫酸亚铁溶液。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由此我们又一次得出了化学变化伴随着颜色的改变。
知识点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过渡: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变化都在进行着。物质的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种种现象,请同学们仔细回忆都有哪些现象?展示:火柴燃烧、加热白糖、白醋和小苏打反应等。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化学变化伴随了哪些现象?预设:火柴燃烧发光放热、加热白糖的过程中颜色发生改变、白醋和小苏打反应伴随的'现象是产生气体。
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化学变化还伴随一个现象就是有沉淀生成,这将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学到。
提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有发光放热或气体产生的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通电发光就是物理变化,而烧水过程中也会有气体生成,但它只是水的状态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
总结: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展示:展示知识解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插入知识解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板书设计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九
科学探究:能通过实例初步知道能量的含义,能根据已有分类标准判别生活中的不同物品具有哪些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能量世界的纷繁复杂,初步体验“能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知道任何物体运动或“工作”需要消耗能量,能量可以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可以储存。
2、认识能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知道机械能、热能、化学能以及声、光、热、电、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师准备:
1、不同的能量表现形式的物体图片(山坡上的岩石、运动的汽车、熔炉里的钢、煤和苹果)、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最好是图文并茂的)。
2、上发条的小闹钟、玩具唧筒。
学生准备:
气球、皮球、弹簧、一次性注射器、橡皮筋(每个小组准备的材料可以不完全一样)。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蓄势待发”的能量。
1、学生看第1张图片。
2、提问:从这张图上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3、学生回答问题,认识到岩石蕴藏着能量。
4、教师出示实物(上了发条的小闹钟、压缩了空气的玩具唧筒)并演示。
5、过渡:想知道有什么感受吗?让我们动手适一适吧!
6、学生动手实验,抓住“蓄势待发”谈体会,感受能量的存在及储存。
7、小结: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
三、活动各种各样的能量。
1、教师讲述:介绍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一次介绍“动能”、“热能”、“化学能”;
第二次将以前学过的“声、光、电、磁等形式的能”一次性补充、纳入进来。
2、在生活中找具有相同形式能量的物品。
(1)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这种形式的能量?把自己找到的能量填入圆圈内。
(2)教师补充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对学生活动做出评价。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从电的用途非常广泛,进而直接引入对电能的认识。教材安排了两块内容:一是“电能和其他能量”;二是电能的转化。
知识与技能: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重点: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难点:能量转化的分析。
多媒体演示、“家用电器调查表”
1、引入新课。
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认识电能。
出示各种电器的图片,通过交流汇总感受电能运用的广泛性。从而揭示电能的概念。
3、认识其他能量。
出示蒸汽机、风车、声控灯、激光切割机图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这些物体工作用了什么能量。此环节通过让学生运用感受几种能量的工作,借能量的工作感知初识几种常用的能量。
4、认识含有能量的物体。
出示人体运动、食物、加油机、煤炭的图片,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归纳介绍各种常见能量,提示能量的的重要性。
5、认识能量的'转化。
a、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常见家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并完成“家用电器调查表”。理解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b、说一说生活中你知道的关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
c、出示书中的漫画,让学生说一说能量的转化。
6、练习。
设计判断题和选择题进行练习,通过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7、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观察、交流和研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出示总结内容,让学生反馈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认识到只要有生命和运动,就需要能量,就存在能量的转换。
8、拓展延伸。
找找生活中更多关于能量转化的例子。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一
《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单元是引导学生认识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五课,是以生物家族中我们最熟悉的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立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个体也是多种多样的认识,从而丰富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教材以“为什么我们容易从众多的人中找出某一个来”作为引入,设计了三个主要活动。第一项活动“观察我们的不同”,引导学生以周围的同学为观察对象,选择相貌特征观察,在观察和寻找我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后,思考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体器官但每个人却又不相同的问题,发现相同的相貌特征又表现出不同的性状。通过第二项“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活动将观察的范围从小组扩大到全班,将观察的对象聚焦到表现出明显不同性状的几种相貌特征,让学生感受到有很多性状特征表现相同而产生“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的思考。在第三项活动中,当学生将一些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组合起来时,会发现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由此推想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生物。
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结合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设计以观察层次的递进,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侧重点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
2.教材在“观察我们的不同”部分安排了选择几种特征观察后画下来的活动方式,我考虑到学生的绘画水平会难以准确描述自己的相貌特征,所以此环节我采用了口头描述与课件展示的方式交互进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更丰富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分析各类相貌特征所表现出的不同性状。
3.在进行班级普查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性状特征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此设计了一个选择哪些性状进行调查的活动,从中渗透著名遗传学家孟德尔利用个体相对性状来研究是最简单、明显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己在众多的相貌特征中选取适当的研究项目。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
4.在研究“相貌是唯一”的活动中,我先用课件展示性状特征逐一组合的现象,再通过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相貌特征组合的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如果将更多的相貌特征组合在一起,将会出现更多相貌不同的人,形成了相貌唯一的我们。
1、通过观察认识到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2、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3、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认识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通过观察,辨析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演示材料:课件、卡片、统计调查表、性状分析卡。
小组材料:镜子、统计调查表。
2.观察:逐步增加相貌特征图,猜出图中的人物。
3.提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设计说明:将图片人物由局部特征逐渐增加来竞猜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引入到与相貌特征相关的活动中。)。
1.观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看看你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析:老师想先认识你们的脸型,也是国字脸吗,是什么样的?还有什么样的?眉毛……(分析各种特征的不同性状)。
(设计说明:教材第2个活动中,出现了“性状”一词,这可能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提前在此处进行简单的解释。)。
3.思考:每一种特征都有不同的'性状,咱们班每一种性状的人数是多少呢?我们怎样来分析。
【策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选择种类简单,容易明显区分的性状先研究。】。
(设计说明: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家在研究物种的性状时,都是从最明显的相对性状入手的。)。
4.小组讨论: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特征分析呢?把它记录下来。
5.小组活动:小组统计一下,每种性状的人数是多少?
6.汇报、统计全班调查数据。
7.提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么多同学的性状是一样的,我怎么找得出相貌独特的你呢!
2.全班活动:把我们的性状组合看看,是不是这样。强调游戏的规则是认清楚每一次性状组合,自己归属哪一类就站到哪一队。
(设计说明:在课件演示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活动来感受:如果将更多的性状组合起来就会形成相貌各异的我们。)。
3.思考:每个组都具有3个相同性状,那你们的相貌相同呢?那怎么办?
4.小组活动:再加入性状进行组合,会出现什么现象。
8.小结:我们都有相同的特征,却有不同的性状,多种性状的组合形成了相貌各异的我们。
1.讲述:人的相貌是各种各样的,生物界里的其他成员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继续研究。
2.学生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分析活动,你对自己的相貌特征都了解了吗,咱们来画幅自画像,互相评一评,比比看谁找的准,画得像!
相貌各异的我们。
脸型。
眉毛。
眼睛—眼皮。
鼻子。
嘴巴。
耳朵。
耳垂。
发际。
下颌。
头发。
舌头。
特征组合相貌的唯一。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二
在学习《斜面的作用》一课开始为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这是感性成面的定义。同时教师给出了一个理性方面更为形象的定义:一条倾斜的表面。通过这两条定义学生就可以很明确的判断出什么是斜面。
二:斜面可不可以省力?
我们为什么要使用斜面?斜面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帮助?斜面既然是一种简单机械,那么省力或方便就是它必然要达到的目的。
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学生举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列子,如:小区门口自行车的斜道、人行天桥的斜道等等。
“有没有什么办法证明斜面可以省力?”
学生提出用实验方式进行验证,教师则提出在实验前先行讨论并书写实验计划。并请一个实验小组上台述说实验计划,并演示实验方法。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让学生反复演示用测力计提拉重物读取数据的过程,让学生自行发现本次实验的难点:如何准确的读取实验数据?保持均速运动并重复测量。
实验数据:
斜面0.32n0.33n0.32n斜面0.11n0.10n0.13n。
对比实验数据,学生可以发现斜面可以省力。
三:斜面如何省力?
得出斜面可以省力的结论后,又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为什么两次省力的大小不一样?是什么导致了实验数据的不同?首先排除误差,误差不可能导致0.2n的差距。角度,很快就有学生提出了角度的不同是导致省力大小的关键因素。由此进行第二次实验验证大角度与小角度省力大小的不同。
实验数据:
大角度:0.27n0.29n0.27n。
小角度:0.11n0.13n0.13n。
对比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斜面省力的大小与斜面的角度有关。
不足之处。
一:开课过于抢时间。
由于特殊原因,导致上课时间有所延迟,但这个延迟不应该影响到课程的正常进行,教学过程应按计划按步骤逐步推进。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抢时间的错误,其结果是明显的第一环节与第二环节连接不畅,大多数学生未能在第一时间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和思考。
二:学生自我总结过少。
实验是学生做的,数据是学生得出来的,可到了总结阶段却与学生脱离了。别人给的东西终究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得出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今后对这一环节要加强。
三:重在思考。
小学科学课有其特殊性,它与生活联系相当紧密,每一个课题都来源与生活,学生的每一次思考也都来源与生活。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紧密的与生活相联系。在第一环节什么是斜面中,得出结论后应让学生多想想,那儿是斜面?那儿有斜面?如果加上这一步骤两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也会变得更加紧密。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三
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2.像、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
3.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状.形态等,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将之称为。
4.我们将米饭上滴上碘酒,看到米饭上出现了,说明米饭和碘酒发生了。
5.月球是地球的,它本身不能,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它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6.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的物质,我们知道这种物质是。
7.日食和月食的发生,一定要让三者在一条上,所以日食发生农历的,月食发生在农历的。
8.为了便于辨认,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称为,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小熊座上有著名的。
9.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目前的污水主要包括农业污水、、。
10.和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二、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一位名叫()的生物学家发明的()。
a.达尔文b.列文虎克c.罗伯特?胡克d.培根。
2.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a.b.c.d.
3.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
a.只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4.如图所示的标志是()。
a.回收标志b.交通标志c.绿色食品标志。
5.1969年美国的()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
a.“阿波罗”11号b.“月球”号c.“神舟”六号。
6.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a.火山b.环形山c.海洋。
7.月食不会出现的是()。
a.月全食b.月偏食c.月环食d.以上的都不会出现。
8.下列垃圾中不能自然分解的是()。
a.杂草和菜叶b.蛋壳和纸屑c.塑料袋和可乐瓶d.电池.空罐头。
9.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
a.只有空气b.只有水分c.是空气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10.星空随着地球四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一颗恒星的位置常年不变,这颗恒星是()。
a.天狼星b.大角星c.北极星d.织女星。
三、判断题。
1.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2.蜡烛完全燃烧后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生成气体的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
4.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建公园.种庄稼。()。
5.水星是自转周期最短的一颗行星()。
6.日食和月食有时会出现在同一天。()。
7.我们吃饭的时候觉得饭有点甜是因为里面有糖。()。
8.银河实际上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一条闪亮的光带。()。
9.我们喝的矿泉水里面没有微生物。()。
10.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46/1()。
四、连线题。
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镊子放置切片标本。
培养皿染色。
滴管吸取少量的液体。
碘酒夹取实验材料。
五、综合能力题。
1.请你说说塑料袋五种重新使用的方法。
2.铁生绣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自己选择一个因素,设计一个实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凸透镜,厚,薄。
2.食盐,晶体。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4.蓝色,化学变化。
5.卫星,发光,月相,一个月。
6.红色,铜。
7.直线,初一,十五。
8.星座,北斗七星,北极星。
9.工业污水,生活污水。
10.减少丢弃,重新使用。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b。
2.b。
3.b。
4.a。
5.a。
6.b。
7.c。
8.c*d。
9.c。
10.c。
三、判断题(每空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8分)。
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镊子放置切片标本。
培养皿染色。
滴管吸取少量的液体。
碘酒夹取实验材料。
五、综合能力题(25分)。
1.防尘鞋套放置杂物当垃圾袋购物袋(7分)。
2.铁生绣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自己选择一个因素,设计一个实验。(20分)。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观察到的现象:空盘子中的铁钉有点生锈;一半在水里的铁钉锈很多;菜油盘中的铁钉没有生锈。
实验结果: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二、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题“桥”所蕴含的意义。
四、课前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揭题。
(1)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齐读)。
(2)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板书:洪水老汉)。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用波浪线划下来。(学生交流)。
(1)反馈评价。
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2)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3)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从“跳舞”一词里,你读懂了什么?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板书:狂如魔。
2、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几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出示课件】。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第6到13自然段,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老汉是怎么做的?请用横线划出。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站!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稳如山)。
【课件出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
3、反馈交流。
怎样的朗读才能显出老汉像一座山?
3、在这危难时刻,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出示课件】。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指名朗读,评价)。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4、小结:
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稳如一座山。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第14到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
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五)再读课题,总结全文。
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全文。
【投影出示读句子】。
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六)作业布置。
1、巩固生字、新词。
2、完成《课堂作业本》。
(七)板书设计:
桥
洪水。
狂如魔。
老汉。
稳如山。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五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不一定要按部就班的进行。叶澜老师说过:“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立一个灵活性、变通性大的课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想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优势选择问题,根据问题的性质去选择工具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思考、探索、想象,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收敛思维,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发散思维的三个难度),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我们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作为科学教师,应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新课程强调“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定位为科学探究者,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体验的机会,自主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活动更具自主性、个性和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与发展。
总之,在科学课堂中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分行使探究的权利,在教师予以一定指导下自主探究,才有可能让学生插上探究的翅膀越飞越高。因此,只有放开学生的“手脚”,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六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认识“皖、郝”两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构思。
先指导自学。通过速读了解大体内容,找出不懂之处。在自学的基础上抓重点理解,理清课文条理。指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缩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的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灯光,会是怎样呢?(学生畅所欲言)。
3、许多革命先烈,从未见过灯光,但为了让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生活,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便围绕着灯光回忆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三、交流自学体会。
1、小组交流:可先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课文中前后出现了几次灯光?火光?
(2)作者为什么要用“灯光”作题?
(3)战斗前夕,郝副营长为什么要看那本书?
(4)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可能在想什么?
(5)郝副营长能否既照亮了道路,又不暴露自己?根据提出的问题,再读书,尝试自己解决,并在组内互相说说想法。
2、指导学生填表(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体会。“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出现三次)讨论:他们说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天安门广场广场上千万盏灯北京的夜晚真美啊!
祖国的建设发展得真快啊!
第二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如果大家能够国上这样和平、幸福的生活该多好啊!
第三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战争结束后,孩子们都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四、再次自学,讨论写法。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
(2)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2、找出文章的想象部分。
3、小结想象部分的作用。
(展示美好愿望,表现内心世界,使主题升华。)。
五、你学习了本文后,有何感想?你想对革命前辈们说些什么?怎样才能不忘前辈呢?
六、写一写感想,指名读一读。
七、教师小结:
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年仅22岁的郝副营长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当我们安享灯光的温暖与明亮时,请不要忘记那些没来得及见到灯光的革命先烈。
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2、查找有关革命先烈事迹的资料,开个故事会。
3、灯光。
引起回忆。
灯光对往事的回忆。
回到眼前(现实)。
2023年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热门17篇)篇十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2分钟)。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八课《将心比心》,学完课文以后,相信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白板出示,指名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7分钟)。
师:目标明确了,现在我们来比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举手纠正。
1.指名读,生纠错。
2.师板书易错字。
扎(多音字)不禁。
3.白板出示词语,齐读。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感知课文内容)(8分钟)。
师:同学们课文已经能读正确流利了,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3分钟后,比谁回答得更完整!)。
1.生自学。
2.交流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将句子说完整。
第一件事:一位阿姨帮奶奶开门。
第二件事:妈妈鼓励为她扎针的护士。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品读、理解课文。)(13分钟)。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那位阿姨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被扎针的母亲,你会这样做吗?(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i.学生自学,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师:文中的阿姨、母亲是怎么做的?找到读一读。
3.学生品读,说体会。
师:刚才人家谈得都非常好,其实在文中有段含义深刻的句子,谁能读一读?
4.电子白板出示最后一段。(学生齐读、多人读。)。
师:这段话向我们揭示了深刻的道理,通过刚才朗读,相信同学们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谁来谈一下。
5.生谈理解。
师:做任何事都要将心比心,多想想对方,多为别人着想。这样,我们身边处处有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五、拓展延伸(当堂训练)(10分钟)。
师:课文学完了,相信同学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装满了想说的话:你的感受、你的收获、你想说的话、你所想到的……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本子上,写好后,全班交流。
1.学生自由练写。
2.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