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它让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自信,更有信心。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一
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加深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与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有机结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通过“做中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3.2机械专业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单列,并设置5个学分。其中,创新创业理论部分,学生须在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中至少修得3学分;创新创业实践部分,学生须自主完成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至少取得2学分。机械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具体实施过程见图1。
4结语。
机械专业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需要正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绝不是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技能训练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用简单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多少、获奖层次高低以及创业实体的数量来判断,应该用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所获得的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职业精神培育的高等教育人才质量来判断。
参考文献。
[1]周济.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增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15):2-5.
[2]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二
介绍职业教育中的定制班模式,指出定制班模式下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创新主要体现为: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更为考虑地方需求、培育内外兼修型人才。
当前,职业教育在我国获得充分重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其培养出来的大批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一些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之间开启定制班模式,根据企业或者是客户的需求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在定制班模式下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它也呈现出和其他教育不同的特点,比如根据企业客户对人才需求来培育,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内外兼修,所有的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提升了学校人才的就业率。具体来说,定制班模式下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
受教育的根本目的一方面是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这一点在职业教育的目标上体现得更为充分。企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十分庞大,尤其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人才在企业中深受欢迎。但是很多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却存在严重的失业问题,这其实就是职业教育和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而解决这种问题关键就在于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也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学校在推广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秉承着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根据企业的需求设定教育的目标,开设相关的专业,同时关注社会需求,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用性更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分组审议的过程中,多名常委会委员认为,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是政府承办,所以多数企业对其参与度不高,而职业教育想要获得充分的发展,就需要让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地释放出来;职业教育学校需要和企业拓宽合作领域,一方面根据企业需求来培育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将人才派遣到企业内部实习,丰富人才的实际工作体验。尤其是在对人才培养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培养,做好学校教育和企业的对接工作,定制班模式更能够适应当前这种需求。确切来说,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对接其实就是教育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紧密结合,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来选择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向,让每一个人才都有用武之地。这种定制班职业教育模式的优势十分显著,一方面它充分满足了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保证人才的就业问题。很多职业教育学校按照这种模式来培养人才,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开设了各个专业的人才,随着这些专业中人才获得实际岗位,这些专业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品牌专业,可以说,这种教育模式也提升了教育所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这样的职业教育模式,学校和企业之间也应该让合作方式更加的多元化,比如企业和学校之间就人才培养签订相应的合同,根据当前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来对职业学校提出一定的人才培养要求,规定相应的时间中培养人才的数量和程度,如此一来企业所获得的人才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企业可以在职业教育学校中设立奖学金,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培养生或者是毕业生给予丰厚的奖学金,奖学金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有助于激发更多人提升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不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好处,而且对于企业获得更多的优秀人才也很有好处。另外,企业也可以将内部职业输送到学校中进行理论和技术上的再次学习,如此一来,职业教育中培育的人才就会有更高的社会适应性,而企业也获得了更充足的发展动力。
二、更为考虑地方需求。
当前,我国的人才流通现象十分的显著,这种现象一方面迎合了当前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一定的问题,即很多人才在当地很难找到理想的就业机会,久而久之,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因为人才的匮乏而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地方性的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就需要对当地的人才需求给予充分的考虑。所谓在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地方需求,指的就是人才培养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地域在发展中会对人才有不同需求,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一些地域偏重于农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有的地域对于服务型人才需求较多。有一些地域则对加工人才需求较多,职业教育培育人才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不但能够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避免了人才流失,有助于地区经济繁荣。
职业教育创办过程中保持特色和创新,就应该以服务地方为基本理念,人才培养方向、数量和个性的根本依据应该建立在当地经济发展和调整升级上,真正地实现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等一体化,体现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地方特色和职业特色。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和经济社会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教育目标的制定就是根据实际需求而来的;从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人才培养过程并未和地方性需求紧密结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业教育中的人才质量,而定制版模式下的职业教育则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和其他的培养模式相比,它操作起来要简单很多,可以对培养的.人数有一定的规定,而对于职业培育的程度也更容易掌控,因此更加容易培育出真正优秀又能够促进地方发展的人才。这既是定制班模式的特色,也是它的创新之处,更是符合实际需求的明智之举。
三、培育内外兼修型人才。
企业十分看重人才体系的稳定,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日后的发展前景。因此,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不但看重人才所具有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同时也会对人才是否有稳定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做出一定的考量。在定制班模式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企业往往付出了一定的成本,因此更为看重人才培养成功对自身的回报,不但要求人才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而且对人才就业的稳定性提出要求,确切说来,企业所需要的是一些内外兼修型的人才,就外来看,人才具有定制班培育所传授的高超的职业技能,而就内来看则在就业观和世界观,对职业岗位十分的负责认真,对公司十分的忠诚;内外兼修型人才不但掌握了职业教育知识和技术,在价值观和就业观念上较为稳定,进入企业之后更倾向于为企业做出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赵少华认为,和人才的专业技能一样重要的是人才所具有的综合素质,一个优秀的职业教育人才不仅要有足够专业的实用性技术,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就目前来看,一些企业人才体系存在的严重问题就是稳定性不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在定制班模式下的职业教育中,一方面会更为注重技能培养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会更加关注人才的个性需求,能够真正地实现人才和岗位相匹配,从而提升了人才体系的稳定性,最大可能地避免人才流失现象。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一方面注重对人才实用性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更为看重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帮助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了企业人才体系的稳定流通。
总之,我国的职业教育在20多年时间中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大批实用性优秀人才。职业教育中的定制班模式有极大的发展前景,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就在于根据企业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培育人才;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招生、培训课程到实习,定制班中的职业教育都会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能够在知识理论和应用技术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实际就业中也更能够满足企业需求,更容易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同时定制培养模式下的职业教育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性人才,未来这种定制班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创新也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更强大的经济引擎。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三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教学与科研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两大重心。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展普及,高职高专院校也把教学、科研两项工作作为其发展的主要任务。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然而高职教育规模化、大众化的今天,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难以量化评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并没有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提高。相对而言,科研能力的高低却能明显体现高校发展的综合实力。因此,大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工作逐渐被科研工作边缘化,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愈加激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也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争议的焦点。
1教学与科研关系给教师带来的困惑。
2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与科研的矛盾。
2.1教学与科研的对立。
高职院校中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冲突主要呈现以下两点:一是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倍增,高职高专教师的工作量极大,每学期每位老师都要承担几门课的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包括课前准备、课后作业批改、指导等。要想确保教学质量,教师难以从繁多复杂的教学工作中分出更多的实践和精力从事科研。因此部分高职高专教师觉得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只要上好课就行,科研工作可以由研究型的教师完成。“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成果没有深度”等情况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是广泛存在的现象。二是部分教师在工作中为了职称的晋升,片面追求“功利性”,把科研摆在第一位,为了科研而科研,忽视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只关注科研成果而忽视科研的质量,这种功利主义不仅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还影响了科研工作。教学与科研本该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两大动力,但以上两种现象都表现为教学与科研的对立、冲突。如何化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就需要了解教学与科研的内涵。
2.2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现今,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授课中感觉乏力,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兴趣不高,费尽心思准备的授课内容却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近年高校的扩招制度使得一些原本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低分数段的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这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觉能动性不高,因而教学的互动性较差。二是部分高职院校沿循本科教育,开设的教学计划不合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造成课堂的教学效果较差。高职教师注重自身利益只关注科研,没有全身心投入教学,只把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任务敷衍了事,这容易造成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下降。如今的科研工作已掺杂了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不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片面追求科研活动的结果,盲目追求科研项目的“大跃进”忽略了科研工作质量。科研成果是高职院校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部分高职教师完全按照职称评定标准申报课题,追求片面、狭隘的科研成果,导致科研成果与本专业教学相脱离。没有教学支撑的科研工作也是不稳定的。教学科研相分离会使教学、科研各自陷入困境,教学研究是开展科研的起点和基础,科研带动教学,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难题,教学科研两者之间共同发展会促进双方良性循环。因此,教学科研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
3高职高专教学与科研关系失衡的原因。
造成教学与科研不和谐的原因有很多,对于高校教师们来说,受到国家政策、学院自身定位、绩效考核制度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个人利益的驱使,高校科研工作成为教师个人发展的重中之重;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把课上好,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搞科研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是少数有科研能力教师的工作。高等教育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些都离不开教学和科研的共同作用。
3.1高职院校的定位不明确。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行为。而科研一般包括发现新问题为目的教学研究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研究。和谐的教学与科研应该是互相推动、相互促进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教育部门考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高职院校要想取得良好的生源和优秀的办学水平,无一不需要科研成果做支撑。一定的科研成果是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不仅可以给其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增强其社会影响力,提升院校的知名度。
但是,部分高校歪曲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办学理念,忽视了学校教书育人的使命,为了提高院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把教师发表论文、出版书籍、开展科研和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鼓励教师片面追求科研成果的形式、数量,结果导致部分教师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去致力科研工作,科研对教学的严重挤压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受到影响,科研水平也没有得以提升。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为了迎合社会需求,部分高职院校不得不摒弃自己的优势,通过盲目发展科研寻找办学捷径。
3.2教师片面追求个人效益。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书育人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工作的效果短时期内难以体现,而科研工作的成果见效快,可以给教师带来职位的升迁、职称的评定及社会荣誉。首先,本质上来说,基于工作的压力和利益的驱动,教师潜心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被挫伤,认真投入教学的教师和不认真投入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上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教师就会把本该用于教学的时间让渡给科研,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只是应付式的完成教学任务,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设计、创新能力也成为空谈。其次,高职教师在薪酬上的差别主要体现为职称,而科研成果是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科研业绩能给教师带来报酬和物质奖励,教师的收入也能提高。在现有的评价体制下,高职院校把科研成果作为考核的重中之重,忽视教学技能、教学质量,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也成为现实的选择。长期以往,教师的教学工作逐渐被科研工作边缘化,教学与科研的冲突日益凸显。
4高职高专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对策。
国务院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准确定位自己的教育层次、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而非学术性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科研也应该围绕培养目标,侧重于应用实践的教学科研模式,加强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4.1高职高专院校建立有效的科研管理机制。
高职高专院校整体科研资源有限、科研实力薄弱,应该明确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适当调整教学与科研的发展比重,促进教师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多多开展与教学活动、实践技能有关的科研项目。
不合理的考评奖励机制使得教师们重科研轻教学。要解决教学与科研失衡的问题,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把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作为考核评价指标,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的教师差异,设置与其相匹配的考核标准。在教学任务指标中设置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指标,并设以相应的权重;在科研项目指标中可以导入科研项目与教学活动的关联度、学生参与度、科研成果创新性等评价项目。通过实施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双重考核标准,调动教师教学与科研的主观能动性。严谨、认真的教学工作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发展、创新,创新有效的科研成果为教学改革和实践技能作贡献。
4.2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协调。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教师的课程改革、教育观念也应该不断变革创新。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两者中,教学是基础、是第一位的,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改善师生关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深入的教学研究。优秀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得教师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教师掌握知识内容丰富,又能促进科研的持续发展。高职高专应当开展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教学的改革研究可以成为科研工作的研究方向。也只有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才能培育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的基础上做科研,可以积累经验,丰富教师的授课内容。科研水平高的教师可以把学科的理论前沿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是生存之本,科研是发展之道。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为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4.3加强师德建设。
年中央提出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形势下教师师德建设是教师文化修养和外部行为的统一。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师德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完备的知识技能、扎实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高专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谨严的科研态度都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快速发展的社会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思维方式,自我提高,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在新形势下有着新的特点,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面对自身的办学层次,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确定自身的发展趋向,依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进行准确定位,并制定实施教学与科研相协调的具体计划。高职院校教研关系的协同发展关系着高校自身的发展进步,教学科研的和谐发展能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要想达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共进,需要国家、学校、教师不同层面的共同努力。只有把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四
新加坡以国际化发展为战略,以低成本与高效率的投资环境为依托,吸引跨国公司与人才,弥补其资源与技术的不足;同时透过各种奖励政策,鼓励民间创新、劳动力升级,经济发展迅速。职业教育方面,新加坡目前有1/4的学生选择工艺教育学院,青年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堪称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教育系统之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本文旨在介绍新加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现状,并探讨新加坡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特色。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发展与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新加坡已经实现了从“早期工业化”向“新工业化”的过渡,经济的全球化和多元化程度非常高。与此相适应,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革新。
1.推行“工读双轨计划”
随着新加坡经济发展和转型,新兴产业不断出现,这对劳动者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提高在职人员的技能,新加坡理工学院于1991年7月开始推行“工读双轨计划”。学生利用一天工作时间、一个晚上以及周六上午在学院上课,其余时间则在公司一边工作一边接受培训。学生必须完成4年的课程才能获得理工学院文凭。“工读双轨计划”促进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扩大了办学规模。
2.国家工艺教育学院代替了工业与职业培训局。
1992年4月1日新加坡教育部宣布,工业与职业培训局改组为“工艺教育学院”,隶属于工业与职业培训局的职业专科学校改组为“国家工艺教育学院”。国家工艺教育学院具有五项新职能:第一,对学生进行就业前培训,扩大较高层次的培训课程范围和设计新的课程内容。第二,为在职工人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第三,鼓励和协助更多公司设立内部训练中心。第四,颁发证书,认证新的技术和技能,尤其是与服务业有关的技术。第五,为雇主提供员工培训的咨询服务。
3.推行“产业培训计划”
80年代初,南洋理工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在职业与工艺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工厂”的新教学模式。随后,南洋理工学院制定了“产业培训计划”,把在职培训和学习有效结合。学生从第2年起,必须在校内的教学工厂、企业中完成校内实习计划,然后到不同的企业进行3~5个月的实习。这一计划已经在新加坡的各个职业院校中推行。
4.实行“混合型学徒计划”
1992年7月开始实施的“混合型学徒计划”规定,私人企业的学徒必须先到国家工艺教育学院接受3~6个月的集中培训后方可进入公司学习,每周还要接受一天学院培训。对学徒的集中培训,一方面可以节约教育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短时间内提高学徒的技能。工作与学习相互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徒对工作实践和理论知识的对照理解。
5.推广“见习生计划”
“见习生计划”由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提供。企业选送新聘员工到学院接受为期3~6个月的集中培训,再回到企业进行“半工半读”:每周在企业工作4天,到学院学习1天。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从企业聘请培训员,并且要求企业安排见习生到不同岗位轮转学习,由培训员负责见习生在企业工作过程中接受系统化的实务训练。学院也定期派教师到企业检查见习生的学习情况,并与企业培训员一起就见习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新加坡以国家战略的高度,全面考量劳工、雇主、政府三方利益,形成共识,快速建立完善的成人继续教育与就业培训体制,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人力资源变化的挑战。其教育制度设计的原则是精英教育与全民教育并重,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具有良好的就业技能。
1.以战略高度看待职业教育发展问题。
新加坡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战略,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逐渐改变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包括设立负责全国职业培训工作的专门机构、规定中学课程应学习职业课程、以立法方式使职前培训制度化。实行全国统一的行业职业技能证书制度,使其与个人就业、收入、晋升紧密联系。设立全国技能发展基金、建立专门人才评估制度、对教育的投资,尤其是对职业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加。
2.以先进的理念指导职业教育发展。
新加坡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发展的支撑,特别是以职业教育优先发展为其基础。新加坡政府一贯秉持的教育理念科学务实,不仅要能培养科学家,也要能培养技术工人,这是其职业教育发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中的实务训练,其目标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企业创造效益。因此,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为学校提供最新型的专业教学设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先进的技术。
3.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现代双元制职教模式。
新加坡充分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职业院校广泛采用“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即学校按工厂模式办,工厂按学校模式办,这是新加坡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要素,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厂环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学校、教学工厂、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使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对企业工作岗位的`适应力更强。
新加坡从1981年即开始在中学实行分流机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形成“双轨”,但与此配套的是普教与职教之间的互通和衔接机制,丝毫不影响学生向上的学业晋升路径。理工学院或艺术学院毕业生可以报考新加坡及国外大学的本科;工艺教育学院的优秀学生可转入理工学院研修文凭课程;初级学院或高中与职业学(院)校的学生也可以双向流动。许多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成就,高中后选择先进入理工学院学习一项技艺,之后再进入大学深造。
5.建立了教育学历与资格证书的对应机制。
新加坡的资格证书系统是与其继续教育与培训系统相适应的,目的在于构建新型的产业职能,学历与资格证书相互对应,激励员工参与培训,提高技能与学识。例如,员工的初次工资是以学历为基础而确定的。国家还规定,国家三级公务员证书、三级技工证书、一年或二年的职业培训证书和其它培训课程毕业证书都相当于初中毕业证书。国家二级公务员证书、一级技工证书则相当于大学毕业水平。这样就使持有职业技术资格的员工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起始工资。
6.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养形式。
从承担主体而言,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各级政府承办的成人职前培训。第二,政府和企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职业技术培训,政府和企业分担培训成本。第三,海外培训,包括外资或合资企业新进员工到投资国或技术先进国家进行培训,以及政府选拔青年员工进入跨国公司见习或岗位学习。第四,政府与别国的跨国公司举办的国际联合培训,培养高级职员和技术人员,比如前面提到的与法国、德国合办的法新技术学院和德新技术培训中心。
7.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新加坡的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培养专业教师团队,聘请的教师一般都要求具有3~5年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对教师的培训已经常态化,以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专业能力,保证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例如,南洋理工学院就持续提供机会和经费,要求教师每年有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学习进修,可以到企业学习,也可以海外带薪深造。
8.成立专门机构推动职业教育。
新加坡政府主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机构几经变迁,但核心职能都是推动职前教育和在职员工的教育与培训。除此以外,新加坡还成立了其他的培训机构,比如,公务员培训学院、教育学院、劳工研究学院,分别负责培训公务员、中小学教师及行政部门工会领导等。目前,新加坡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职前与职后并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
政府通过征收技能发展税,建立全国性的技能发展基金,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负责基金的管理与使用。基金一方面能够为职工培训提供经费来源,使雇员获得培训机会,随着技能的提升,雇员的收入也可能随之增长;另一方面,技能发展税对雇主也会形成倒逼机制,促进雇主对低技能员工进行培训,客观上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的需求。
新加坡成功地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有力地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在总结其成功经验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批判性思考。
1.如何确定分流的时机。
新加坡教育体制的设计,原先基本参照德国,学生在小学四年级(10岁左右)即要按照双元学制的要求进行分流,这在新加坡国内也一直存在争议,后来进行了调整,小学前4年均为基础阶段,此后2年为定向阶段,但六年级毕业时仍然要进行分流,选择进入“普教”和“职教”双轨中的一轨。虽然此后在每个阶段都提供了相互融通的桥梁,但是,这种单纯依据考试成绩进行未来发展路径的强制分流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考虑到儿童个体发展早晚的差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多元发展,仍需要进行探讨和观察。
2.如何建立长效的职业生涯辅助机制。
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职业生涯做准备。新加坡建立了小学后“职教”与“普教”的分流机制,以及配套的“普教”与“职教”的转换和衔接政策。这样就造成学生及家长在整个学习阶段的不同时期,都面临着关系到升学、就业、再学习,以及职业或岗位转换的选择问题。因此,如何协调学生和家长在分流、转换、职业生涯发展等关键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建立起实时的、长效性的辅导与协助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3.如何弥合职业教育与就业之间的“缝隙”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为产业界培养高级技术工人,除了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形式以外,职业教育院校内部也以“教学工厂”的形式,以使实际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融为一体。然而,教学环境终究不是企业环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德国也面临着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逐年下降、学徒素质不佳,以及精细分工导致的过度专门化和缺乏弹性等问题。这样的问题,新加坡也同样会面临,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或许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再思考和再创造。
4.如何在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之间寻求平衡。
新加坡虽然实行的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流的“双轨制”,但由于两者间可以实现弹性互换,从而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紧密结合。发表的wolf报告曾经指出,学生过早分流容易造成年轻人的母语和数学等基础能力不足的情况。然而,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国际排名,新加坡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等学科的表现优异。那么,新加坡是如何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保持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值得更加深入地,尤其是在微观教育与教学层面的分析和探索。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五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质量提出更高的需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对于社会的需求不能够始终保持稳定关系。面对不断改革的社会环境,一定要改变原有的被动式教学方法,做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学考试;职业教育;结构优化。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备开放性与灵活性的自身优势,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高等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存在一定的应试教育倾向。学习者缺乏实践经验,技能水平也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专升本模式的构建等,办学模式逐渐趋于多样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一定会受到自身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之间的衔接,可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
一、自考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优化。
(一)促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新的科学技术逐渐地被开发与运用,社会对一线劳动者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在人才聘用时不但对技能提出了标准而且对学历也提出一定要求。当前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步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式的推广打破了这一现状,自学考试不但是国家考试,而且是一种继续教育,将培养目标定性为实用性和职业性。与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一致,在实训、管理、技能培养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开展自学考试模式可以促进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专接本”打破了原有封闭的教学状态,把自学考试与高职教育相对接,相对于普通高职教育,增添了实践教学环节,解决了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难题。“专接本”课程设置方面对学分认证方式进一步完善,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在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培养,实现了自学考试与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从实践方面看,自起,江苏省筛选了一些实用性强、社会需求量大的相关“专接本”项目。主考学校在已经开设的本科专业中选取相关的“专接本”专业,面向全省的高职院校开展对接工作。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自开始与南京工程学院对接“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已经连续进行了五年,学生毕业通过率一直在90%以上。
(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在自学考试中的“专接本”模式能够发挥本科学校与高职院校各自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互惠互利。作为本科院校,由于主考的是本校最具优势的专业,所以在体系构建、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具备最优质的资源。而高职院校在实践与培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专接本”模式的开展,可以充分地将二者之间的教学资源优势融合,为专科生提供提升学历的渠道,促进专科学校完善校风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对于主考院校来讲,可以通过调研、督导等方式来进行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与办学实力,帮助其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三)提高就业质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难问题已经普遍存在于各大高职院校。全新的工业技术在不断地更新与运用,企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操作技术,而且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职业院校主要为生产一线培养人才,“专接本”模式的实施可以使考生通过高职专科教育来提升实践技能,然后通过自考教育来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从根本上拓宽了实践技能的范围,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自学考试“专接本”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拓展办学渠道。
为了进一步完善自学考试中“专接本”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拓宽办学渠道,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位与学历。高等教育的自学考试可以尝试建立学分制教育,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之间进行学分互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办学渠道,通过多种方式来满足考生和社会的.根本需求。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的发展逐渐向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实施,以开放性的特点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向、专业结构方面都比较灵活,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时代性。为了确保各学历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国家需要及时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现状与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机制,真正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学生走向社会岗位开辟一条全新道路。
(三)改革评价机制。
自学考试主要是通过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最终核心体现在国家考试上,所以一定要维护其严肃性与权威性。这种考试制度的主要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与职业型,所以评价机制要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加强对教育过程的重视,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把考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个人素质等因素全部列入对学生的考核范围,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不断推动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实现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结语。
参考文献: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六
作文。
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题。如果教学方法使用不当会使学生对作文写作缺乏兴趣,完成的作业抄袭严重,内容千篇一律、没有创新。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作文教学必须要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渐变,让初中作文教学能够实现特色创新。教学是一个引导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方法的传授,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作文学习往往停留在模仿层面,一味借鉴别人的内容进行模仿拼凑,使文章缺乏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实现写作的创新是当今语文教学需要予以重视的一大难题。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模仿式写作到创新的渐变,让作文学习富有新的活力。
1.选材。
要想让作文出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由于当代学生的生活空间较小,往往处于学校和家的两点一线模式中,因此写作的选材也较为局限。以往教学中,学生的作文选材就局限于生活区域,因此选材很容易重复雷同。为实现写作的创新,学生在选择写作材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新鲜的材料,做到与他人不同,这样更容易做到与众不同。作文的选材要新颖、有趣,可以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捕捉生活中的快乐镜头,让作文更富有真情实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对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找寻事物独特的点。
2.立意。
立意即确立作文的主题,是作文整体的灵魂。在立意后,作文的材料、结构、表达都需要围绕主题来展开。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喜欢借鉴已有文章的内容,因此在立意上也会跟随他人的思路,无法展开独特的角度。作文创新需要学生做到在立意时正面思考,提升主题。学生要在作文中表达积极向上的观点,生活态度需要乐观,只有在正面思考才能独具慧眼,产生别人没有的见解,从而提升作文的高度。立意确定后要围绕主题对材料的全方面进行思考,选择最巧的切入口,使作文主题能够被更好的展现。行文过程中要适当使用语句进行主题升华,达到画龙点睛之效。
3.结构。
模仿式的写作结构就是三大段,没有细致的划分和结构的安排。而优秀的作文结构需要做到质朴流畅,从开头到结尾衔接自然。文章可以应用首尾呼应法,让文章主题能够凸显。还可以用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方法,让作文不会平谈无奇、缺乏亮点。结构的巧妙安排能够使作文更加出彩,让行文曲折,引人遐想。
4.语言。
语言是作文写作的重点部分,直接影响作文能否出彩。模仿式的作文往往要么语言平淡,要么缺乏真情实感。要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就需要让学生有雄厚的语言功底,在写作时不仅要有文采、有个性,还要做到富含真情实感。适当的使用修辞手法也能让语言更加出彩,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强化积累。
当代学生每天与电脑为伴,很少进行课外阅读,因此写作材料极度缺乏,在写作时无话可写。古语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让学生做到下笔生花,首先就要进行知识的积累。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认识到更多的事物,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强化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自己看的书籍,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更多新的知识。在进行。
成语。
诗词。
的积累时,可以开展猜灯谜、成语接龙、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能够用有趣的活动方式学习诗词,使记忆更加深刻,还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更好。
2.鼓励写实。
很多学生的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真情实感,因此作文不具有感染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写实事,可以让学生养成写。
日记。
的好习惯,不仅是在锻炼写作能力,也是让学生记录生活实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个角度看问题,用心去理解和思考生活。例如:窗外下起了小雨,教师可以让学生抒发此时的感受。学生会产生“我没有带伞怎么回家?”“天气真凉爽!”“好久没下雨,终于下雨啦!”等多种多样的感受。教师还可以以此为话题让学生展开写作,让学生写出自己最真实地感受。
3.创设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写作的空间和情境,引导学生写作文。例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今天天气格外晴朗,同学们相约出去游玩,在树林中,他们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兔子……”.此情境较为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尽情发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上述情境进行书面写作,结合自己和他人的理解进行内容拓展。写作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作文交流,将自己的作文分享给大家,从而让学生了解大家多种角度的观点,以便日后看待事物也要做到多角度。
4.发挥特长。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个性和特点都需要被尊重,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由于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挥出自身的特长,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写作的兴趣。教师在日常作文练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材命题,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的优秀作文,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让学生能够在肯定中获得激励,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语文写作中来。
总之,作文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点教学,它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一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让作文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渐变。作文要敢于创新,独辟蹊径,做到与众不同更容易脱颖而出。学生在生活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使作文能够有内容可写。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七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变化,我们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早已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成果颇丰。但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同样是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各种各样的问题挑战相互并存的,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矛盾体中得到创新发展的。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职业技术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亟待我们创新工作思路,依靠改革,破解难题,推进工作。
一、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职普发展不平衡,比例严重失调。以我市为例: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在全民义务教育中所占比重很小,职普比例严重失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和社会导向的双重影响,人们普遍重视基础教育,而轻视职业技术教育;其二,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尚不够健全,措施办法还不到位,学生对口升学面狭窄;其三,绝大多数农民家庭的孩子都希望跳出农门的思想观念根深蹄固,出现职业技术学校涉农专业招生难的现象长期存在。
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教师严重匮乏。其一,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大都是由基础课教师通过转岗而来,他们尚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过程,学校一部分教师难以适应目前岗位的教学工作,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其二,学校外聘专业课教师工资费用较高,学校无力长期承受这样的资金压力;其三,外聘适宜的大学生来校任教,人员编制问题往往有无法解决,一些志愿到职业技术学校任教、学习用人方面又求之不得的人才无法迈进学校的门槛。
第三,实践实训设备不足。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学设备落后和教学设备不足的现实问题,如汽修、数控等等专业对实际技能要求比较高。但是由于实训实践课的严重不足,课堂教学远远多于实践教学,使学生专业技术不精,实际操作能力差,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缺乏,难以满足用人企业的岗位需求。
第四,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过低。学生学非所用的现象非常严重,专业对口率不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应主要培养从事生产和经营一线的操作技术或经营管理的人员,他们就业的最大优势就是专业技术特长,而从就业的实际情况看,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更换岗位较频繁。毕业生经常更换工作岗位已成为家常便饭,一些毕业生试用期未满就更换了岗位。毕业生工资福利待遇较低。毕业生初次就业工资标准仅仅在全市最低工资线上,就一千五、六百元。
第五,用人单位用工持证上岗不到位。用人企业在招录工人时往往没有依据劳动法办事,部分工人无证上岗。这样势必造成培训不培训一个样,有证无证一个样,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第六、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面临“结构性失业”问题。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结构性调整的不断加快,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坚实基础,客观上要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的大量涌现。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企业用工的“技工荒”和大量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就业难”。
二、对改革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第一,从实际出发,整合职业技术教育公共资源,创建县区级公共实训基地,切实解决培训基地不足的问题。对职业技术学校全面进行调查摸底,作出评估。对已经停止招生的或生源非常困难,发展前景并不看好的学校要进行撤并重组整合。600多名在校生、6000余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和实习车间,各式车铣刨床、焊机60余台,学校免除了农村生源的全部学杂费,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年还能获得元助学金,毕业学生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这就是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职教中心,靠政策扶持、行业助推、就业通畅。
第二,从体制上深化改革,解决专业课教师匮乏问题。职业技术教育迫切需要教学和技能都过硬的双师型人才,应改进招聘录用办法,千方百计吸引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到职业技术学校任教。其一,安排教师到生产基地学习充电、进修实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人人争做双师型教师。其二,科研院所要定期为教师进行培训授课,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工作水平。其三,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各学校对教师的需求状况,集约优化教师资源,统筹分配各专业教师。其四,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可以根据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分析行业发展用人需求,设置相应对口专业。
第三,改革职业技术教育考评管理,创新考核机制。切实加强对教师的业绩考核管理。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实训。所以对教师的工作考核不能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是更加注重对实践实训的考核。不妨可以参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增加实践实训考核科目,推行理论实践双评制度;职称评定中提高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训课的授课时间的考评权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强化对毕业生的考试和考评。要改变过去的唯分数考试,可以借鉴交管部门考驾照管理方式。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进行县市区范围内的统一考核,合格后方能获取毕业证书。
第四,多措并举推进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采取特岗教师待遇;定期举办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和劳动竞赛等等。
参考文献:
[1]李香钻.让职业教育永远走在春天里[j].中国政协,2014(15).
[2]刘文娅.浅谈技能大赛主推职业教育发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6).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八
近年来,职业院校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学校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实践操作,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获得很多荣誉。
一、树立为社会服务意识,紧贴企业生产发展。
开展高等职业教育随着国家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互联网、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具有应用型的复合人才日益加剧,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就必须紧紧围服务社会这个宗旨,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充分发挥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企业与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当前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等方面需要改革创新,因该紧跟市场、服务市场。要牢固树立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观念,适应体制转换对学校带来的影响,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市场、适应市场,积极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着力培养学生的技能。
近几年来,社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也不断挖掘办学潜力,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存量和优势,着眼于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相接合,“传、帮、带”,教学上下结合的立体办学模式,以及质量求稳,发展求活的策略,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种层次的技术型和实用型技能人才。
1.对准岗位设专业,加强需求调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深入到各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同时,通过在不同企业工作的学生反馈所学专业技能与岗位适应度等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托社会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专业。以岗位技能要求设专业的目标,要紧跟市场合理灵活开设专业的模式。同时根据学生的生源地、录取成绩、性格差异较大等特点,实施分层教学。学校在教学方法上也作较大突破,除了采用常规教学外,还大胆尝试新媒体教学、行为引导新型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法。校内实习基地方面,尝试性的使用灵活的互教互学的“师徒制”方法,使学生优势互补,并要求学生带着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参加实习学习,学员们学以致用,解决了许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难题,让毕业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岗位的工作。
3.增加设备投入,创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的实习条件。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饭碗”教育,就是要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它必须要以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线,解决好技能培训、实习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民办职业学校的经费也捉襟见肘。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忽视职业教育的真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加强岗位能力培养。不断的更新教学设备硬件及软件,使实训培训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职教团队。
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使培养对象获得进入社会前必须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而这种技能的习得,除了要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外,还必须要有过硬技能的教师进行指导。教学的硬件可以通过用钱在短时间内买到,而过硬的教师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培养。为此,我们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开阔教师眼界。要加强和国内外大型企“校企”联合办学,在合作期间,要培养大量的教师。为了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保持稳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国内外(职业教育较好的)合作机构,把教师们送去各大型企业培训、进修,到国外培训。使他们开阔了眼界、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距离。
2.积极参加各种大赛,促进教师提高水平。提高教师的技能,每年都要主办各种不同的职工技能大赛。这既是我们了解企业需求的好机会,又是我们要求教师提高技能的好时机。
3.积极参与企业实习,提升教师技能水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是以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积极安排教师参与企业实习,如参与企业的数控机床改造、见习企业的工段长、车间主任、现场工艺员等,使教师们在掌握企业岗位需求的同时提升了指导学生必要的技能。
4.对专业教师进行“双师型资格”、“双师等级”资格认定。学校要开展名师工程建设,坚持每学期评出名师,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师在师德、工作态度、业务能力、教研能力、协作精神、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以确保教师在教学、实训质量。
5.聘请兼职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聘请一批在企业或知名的高级技师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改善了教师队伍的结构,降低了教学成本,保证了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定岗培养和委托培养项目中始终有高技能教师任教。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促进就业的重大举措,也是职业学校发展的新机遇。只要我们紧跟社会,服务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开展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加强体制改革,探索教育创新,我们的职业教育事业一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九
摘要:如何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基于区域经济特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将是今后mba教育的研究重点。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mba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对mba教育产生的影响,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区域经济特色的mba教育改革和创新举措。
关键字:mba教育;区域经济;改革和创新。
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即工商管理硕士,以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为目标。
经过的发展,我国的mba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考查人才的第一标准[1]。
mba教育应该传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
现阶段课程内容与实际脱节、学生培养方案雷同、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制约着mba教育的进一步发展,mba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因此,如何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热点,基于区域经济特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将是今后mba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研究重点。
一、mba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mba教育已经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和了解,mba教育也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但是mba教育管理体制还留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还不能很好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而作为“专业学位”的mba教育则以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
但是,现阶段的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学习内容等方面都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且这种教育思想仍然影响着mba教育,使得部分培养院校在培养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使mba教育成为另一个“管理学”研究生教育。
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目前,国内mba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与普通管理类硕士生的课程差别不大,整个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三大部分,加上最后的毕业论文,不同院校课程设置的差异主要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与选择方面[1]。
多数课程重在管理知识传授与理论讲解,对管理应用能力的指导较为欠缺,且课程内容单一,没有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学员的专业特长、行业分布的特点进行细分。
教学形式与专业教材单一。
mba现行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mba学员学习积极性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水平。
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管理实践中的一些“典型”现象分析不够深入,学员的创新热情得不到激发。
专业教材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现阶段很多mba院校使用的教材往往与“学术型”研究生使用教材相同,缺乏实战的案例研究和开放式的思维引导,这就使得授课形式很难有较大的突破。
专任师资缺乏。
mba并不缺乏具有高职称、高学术能力的教师,但缺乏的是具有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并能够适应mba教学方式的教师。
现阶段担任高校mba教学的教师往往都具有高级职称,在学校甚至研究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由于其缺乏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学术理论往往无法联系实际并解决具体问题,且大多不是mba专任教师,教学方式无法适应mba互动式的案例教学,过多的科研和教学压力也很难使他们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案例研究。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mba教育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与mba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高素质、复合型的mba人才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对mba教育产生了新的需求和影响。
培养的多元化。
mba教育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自身的发展也必须体现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征[2]。
在市场竞争激烈、区域经济发展日趋完善的大环境下,mba教育未来的发展必须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结合学校自身的所处区域、专业特长、学科背景等开展特色化教育,注重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使mba教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案例的本土化。
案例教学是mba教学中最大的特色,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采用沿袭已久的经典案例,不能反映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的真实情况。
未来的案例教育的发展将会紧密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充分选取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及发展阶段的企业,采用能够真实反映国内企业成败特色,特别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经济的现实状况,更好地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资的专业化。
mba教育水平的提升归根结底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2]。
随着mba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mba教育的要求也不断增长,现阶段的教师队伍将不能适应mba教育的发展和需求。
未来的发展亟需一大批具有较强的专业学术能力,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特别是了解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特点企业发展的特点,能适应mba的案例式教学,与学员实现良好的互动,并致力于教学研究的专任教师。
教学的多样化。
mba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职业教育,特别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案例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使其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
以综合的案例分析取代传统的毕业设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的产业化。
mba项目不仅仅是一项研究生教育,更是一个社会服务和资源互助的平台,凭借着mba强大的师资队伍,广阔的校友资源,大量的案例资料和数据,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管理咨询、营销策划、资源整合等全方位的服务。
未来mba项目将向着产业化发展,集教育、研究、服务于一体,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三、基于区域经济特色的mba教育改革和创新举措。
mba教育已经进去市场竞争,实现中国mba教育价值的回归必定是大势所趋[3],因此必须基于区域经济特色进行mba教育改革和创新举措。
1.把握市场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创新培养模式。
mba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因此必须结合区域经济特色,考虑哪里应用、如何应用,根据需求进行改革。
如北京、上海等处于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跨国企业、大型企业众多,mba教育必须注重国际化,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国际化的视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等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活跃,mba教育必须了解和掌握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规律,注重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西部内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mba教育要和当地企业类型、文化发展相适应。
总之,mba人才培养要适应区域经济,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服务。
2.完善课程设置,依托高校办学优势形成特色。
mba院校在课程设置中除必要的主干课程之外,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增设大量的选修课程,结合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上市、财务、合同与知识产权等问题开设专题课程,进行系统的讲解与研究,开办高层次的讲座论坛,以满足不同层次mba学员的需求。
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可以依托其强大的教学科研能力,为学员提供更多更广的课程,并积极开展国际化教学与联合人才培养;地方院校及财经类、理工类院校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高校办学特色,为金融、电力、旅游等行业与领域的企业进行系统性的人才培养。
3.丰富教学形式,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增长。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也不仅仅停留在ppt、视频等基本形式,要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丰富教学内容。
如证券投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要充分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实现课堂中教与学的良好互动。
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引入案例研讨、企业挂职、校际间交流学习、头脑风暴等教学形式,丰富考试模式,改革毕业论文等形式实现教学的多样化,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积累大量的本土化案例资源。
4.加强教师培训,打造属于mba教学和研究的专任师资。
提高mba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增加教师的培训。
要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和研究,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更要促使教师去企业担任实际管理职务。
要选派本校教师到进行研修学习,邀请外校教师进行授课,建立全国范围内优质mba师资的人才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同时,各高校在人事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建立和完善mba教师的考核管理制度,对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mba专任教师在政策、待遇方面有所倾斜,逐步组建mba的专任教师队伍。
5.整合办学资源,促进mba项目的产业化发展。
引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对mba项目进行企业化管理。
紧密依托mba项目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校友资源和高校资源,集教育、研究、服务于一体,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mba教育培养大量企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依托mba教师的专业和学术能力,帮助政府进行咨询决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教师和学员在咨询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本土化案例,进而促进mba教学和研究的发展。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中国将形成一大批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经济形态,如何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将是摆在我们mba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机遇和挑战。
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的mba教育才刚刚起步,今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它不仅需要培养经济发展的创新者,其自身也必须成为经济发展的创新者。
参考文献:
建构主义理论在mba教学中的应用【2】。
目的在于寻求适合mba教学的有效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此研究是建构主义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一次探究。
1mba教育及教学特点。
1.1mba教育特点。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十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在教学研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2.1缺乏科研意识。
由于科研意识的缺乏,高等职业学校普遍没有足够的科研氛围。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生源也较为匮乏,多个学校争夺生源的情况时有发生。学校疲于争抢生源,甚至为每个教师摊派招生任务,导致学校内部普遍缺乏研究的时间和心态。不仅如此,由于持续数年的扩招之后,教师队伍的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导致每个教师都需要负责更多的学生,只是应付日常教学工作就已经捉襟见肘,更不要说空出精力来安排科研工作。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中,以教学作为硬性指标,而将科研能力作为软性指标。
2.2在概念上对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科研认识不明确。
大部分的高职教师对高等职业学校的科研目的、科研内涵都没有充分明确的认识,仅仅以论文是否得到发表为评判标准,而在科研内容上也往往是照搬或复述前人的经验,没有将科研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一种手段看待。事实上,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工艺分析、应用研究都属于教学科研的一部分,对于教学工作都有着正面的影响。而对这一点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陷入了抄写、模仿、发文的怪圈,以自身并不擅长的理论研究作为科研重点,甚至于学术性的本科院校竞赛发表论文的数量。
2.3对教师的道德规范不够。
由于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是从较低级别升上来的,因此上升之后首先就要面对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而在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科研水平。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应付评估,不得不以急功近利的“唯发表论文”这个指标对教师进行评估,导致教师只能被动应付,没有自己的成型观点,就只好剽窃他人观点;来不及调研取证,就只好编造数据。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诚信道德的原则,也带来了不少纠纷等问题。更多的教师是将自己原本的一篇论文注水成多篇,拆开来分别发表,这样才能达到要求的数量。这些行为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了高职学校教师队伍的科研意识出现了问题,这种行为如果泛滥,将会严重影响到所有高等职业学校的声望和办学水平。
3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科研意识的可行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学生与学校本身是不可分割的,共同构成了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而要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意识,不仅要从教师本身入手,也要强调学校的作用。
3.1学校的努力。
在以往,高等职业学校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而如今,学校应当主动引导老师改变这种以课堂为主的办学模式,在课堂之外,也要充分重视科研工作,积极帮助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强化他们对科研的认识,纠正他们对自身的定位,要将他们从传统的授课教师,转变为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学校应当落实激励制度,激发教师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在教师的考评体系中,要将科研的权重加大,引导教师为了自身发展而投身到科研中来。此外,对于教师的科研成果,要予以肯定和激励。
3.2教师的努力。
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需要强化自己的基本功,不仅要树立起科研意识,还要对科研工作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科研从来不是轻易的事,而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科研工作者要淡薄,不能急于求成。另外,也要有充分的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精通,能够发现突破口所在;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够通过研究实践这些想法。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倾向于实用而非理论,同样,科研也更倾向于应用。这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在选择科研方向的时候,不仅要从专业出发,还要结合高职的特点、自身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客体。
4结语。
当前,高职教师的工作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科研也成为了工作的一部分。这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学术不端、理念有偏差等,都是适应中出现的问题。要适应这种改变,高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而可以预见的是,高职的科研工作在长期中,必然会带来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
[2]徐瑾.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现状与提高策略[j].江苏教育,2015.
[3]黄璐.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对策思考[j].科教导刊,2015.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十一
由于政府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干预力度过大,使得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再加上政府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划与控制过于具体,从而使得其自身的创新积极性得不到全面的发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工作受到限制。所以说,要想更加全面而又具体的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工作,就要求其必须及时的转换管理模式,降低政府部门的控制力度,来促使其能够更加自主的探寻相关的创新改革方法与政策[5]。国家的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服务,来促使地方的建设活动能够更加全面的与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全面配合并相互促进,努力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2.2建立起全面的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理念。
现阶段,受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影响作用,使得人们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全面的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促使其形成更高的社会竞争力,就要求其在全面进行观念创新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管理理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过程中,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努力提高自身在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其能够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2.3努力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努力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是改革工作中的核心环节。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将其内部的各个管理机构依据其实际的.职能作用,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并确保各个层次之间能够对其自身的责任与分工进行深入的明确与掌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进行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时,必须要充分的依据其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并全面的结合其特有的地域特点,将自身的教育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水平。
3结语。
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管理系统,不仅仅是用于促进学校与社会以及政府部门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其内部管理质量合理提升的重要方法。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往往还缺乏清晰的管理权限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先进的改革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时,要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自主化,并进一步建立起全面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理念,来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从而确保其能够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更好的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工作。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十二
八、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科技创新辅导师资的配备上也组成了梯队的形式,逐步走向成熟。这些都使我校的科技教育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制高点。总结我校科技教育近三年的发展与成果,学校领导反复讨论,听取意见,达成共识,确立了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科技创新为抓手,争创闵行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提升我校办学内涵。目前我校是一所在科技上正走向特色,在教学上注重改革,在管理上注重科学、体现人性化的拥有良好声誉的学校;是一所在创新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一定文化形态、在全区能起一定示范作用、不断进步正在跨越式发展的学校。
一、争创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实施与保障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学校规划,成立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在我校近年的办学规划中将科技教育列为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在年度计划及科技教育计划中有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计划,并定期研究、检查和总结。学校对科技教育课程的实施有定期的研究制度,在教研活动中把通过课程落实培养学生科技素养作为活动的主题内容。老师们注重在科技教育活动中养成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在体验中获得学习经历和过程,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形成科技教育特色的教学风格。为使学校的科技工作有显著成效,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教导处副教导具体负责,协同科技总指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一起带领科技教师开展各项科技活动,成立了科技竞赛小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管理网络。在此良好的基础上,学校在每周一节的活动课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设了更多的科技类课程(科技类的兴趣小组占全校兴趣小组的三分之一,保证全校50﹪以上的学生参加)让更多的同学都能参加科技类教学活动,进行有关科技类的课题研究。学校安排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担任有关科技类活动课的教学工作,并通过不断总结、实践、再总结,编写确定具有莘松特色的科技教育的校本教材。为我校科技教育更上一层楼打好扎实的基础。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拟定、安排、组织、督检学校的各类科技教育活动。
一、初二学生进行网页制作活动,初。
八、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所获得的成绩。2003年6月,叶丰同学设计的“计算机声卡扩展板”获全国发展协会中小学创新进步奖;叶丰同学被命名为“首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在第十八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叶丰同学的作品获创造发明一等奖;在第十八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季刘昱同学作品《机器人灭火》获机器人创意比赛三等奖;2004年7月,李凌峰同学获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希望之星”;2004年10月黄晨同学在第十九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社会专项奖科馨奖;在第十九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黄晨同学的作品《我家的和平星别墅》获优秀科幻画一等奖;在第十九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李凌峰同学的作品《立方体的金字塔》获创造发明三等奖;在第十九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李凌峰、沈石安的作品《太空小车》获机器人创意设计三等奖;李凌峰同学获区“明日科技之星”,并代表科技之星在青少年科技周开幕式上发言;2005年1月,吴一帆、邵勋获“sva”首届未来工程师大赛机器人三项接力项目三等奖;2005年2月,李凌峰同学参加了上海科技优秀生访美活动;2005年1月,在第二十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区级初赛中,我校沈石安同学的作品《电脑专用节能插座》和张湛同学的作品《公交可视报站器》获得了好评,顺利通过初赛,进入了市级复赛。
三、以科技特色项目为龙头,巩固和发展各类科技活动。学校在主抓科技特色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在区少科站的大力支持和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发掘学校以及社会的教育资源,开设了各类科技活动课,有生物环保、无线电、车模、船模、空模、航天能源、科普知识、摄像、趣味地理、食品雕刻、应用化学、科普英语、应用数学、科技制作等,由于丰富多样的活动开展,再加上我校科技辅导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学校的科技工作获得了丰硕成果,2003学年度共获得各类科技奖项一百四十二项,其中全国获奖五项,市级获奖四十项,区级获奖九十七项;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获各类市、区六十三奖项。
四、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渗透科技教育的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长远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探究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与实践活动。我们积极有序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把科技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把科技活动融于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的课堂教学之中,它能使学生科技素养得到充分的培养。近两年来,各个教研组都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语文组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探索与实践》,数学组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数学科学素养的研究》,英语组的《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操作性研究》,政史地组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一被确立为区级课题,同时在闵行区第十届、第十一届科研论文评比中均获二等奖、三等奖,在这些课题的引领下,各学科的16项子课题获得了区级认定,学校在立足普及的同时不断创新。结合二期课改,我校在基础型课程中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将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向科技知识转化。培养学生探索、求知、探求规律的科学精神,理化生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动手的能力,2003年我们有10位同学分别获上海市中小学能源科学小论文一、二、三等奖。2002年起,我们在中预、初一年级开展了探究性课程,徐映老师在全区进行了探究课程的公开展示,得到了一致好评,经过一年的探索,编写了莘松中学探究课程学习方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通过探究课程的学习获得了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并结合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设计了很多课题,有33项被列为小组课题,如《虾、蟹烧熟后为什么会变红》,《对一次性用品的思考》,《水声昆虫是怎样呼吸的》等课题都具备了一定的初步探索科学的能力,老师经过筛选后,把他们罗列了成发现篇;印证篇;调查篇;求索篇4大类编写成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校园文化学校通过专家报告、主题校班会、每周科技角、升旗仪式、学校宣传橱窗、科技节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科学知识及学校科技创新的成果推广,让学生在一个较为浓厚的科技氛围中成长,以形成学生的科学精神。如“神舟”五号发射前后,我们就开展了一系列以航天科技教育为抓手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地震海啸,进行防震减灾的知识竞赛;结合“闵行科技发展知多少”开展了一系列的知识讲座和比赛,让全体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随着校园网的建成,学校专设了科技教育网站,同学们可以在网上查询感兴趣的科技资料,观看科技影视,交流科技创新活动的经验。及时把学校科技成果在校园网上加以发布。为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借签他人的经验,全校多个班级均订阅了《青少年科技报》、《动手做》、《太空探索》等科技类报刊杂志。充分的物质基础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少科站的培训,利用寒暑假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在少科站老师们的尽心辅导下,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每年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种科普参观、考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意志,也激发了对科技的极大热情。
六、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建立科技教育成果奖励制度,调动教师与学生参与科技教育的积极性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4个,能直接上网的有近300台,还设有计算机专用调试维修室。教师几乎是每人一台移动电脑。学校将在教学设施不断更新的基础上,建立科技创新、机器人的专用教室,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科技教育创造更新的环境,同时努力改造现有的各种实验的装置,建立专用的实验室,以保证各种自研式综合活动课的开设。学校在调动科技活动的积极分子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举措,同时作为教师评优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突出成果的给予重奖。2003年陆振洋老师被评为闵行区园丁;对学生学校同样给予了表彰与奖励,我们利用各种场合对获奖的同学进行宣传和物质奖励。学校在推荐区、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时都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参照。2005年1月,选派优秀科技生李凌峰同学出访美国。
七、加强科技理论的学习,建立一支出色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学校每年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少科站、教师进修学院的各项培训和学习,有计划地培养中青年优秀教师成为科技教育的辅导老师,包括创新科技、电脑信息、生物、环保、机器人、应用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科技英语等门类,并积极联系校外科普辅导讲座,以扩充科技教育师资力量。
八、学校师资与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升学校科技教育的层次。学校科技教育的关键在于科技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目前学校为所有学生科技社团配备了指导老师,并聘请专家、教授为学生开办专题讲座。2005年1月我校聘请北京专家为学生举办航天科普知识,讲座使学生备受鼓舞,学生们对航天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每年聘请教师为学生开设科普英语讲座,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开设兴趣社团;自己学校缺乏某方面项目的,我们就鼓励学生参加区少科站的老师的辅导班,在第十九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优秀科幻画一等奖的黄晨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同时少科站老师来校多次进行宣传、指导,使我校的科技教育更上一个台阶。正因为这样,每年我校开展的科技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全校总人数的50﹪以上,并在参加市区各类科技竞赛中取得累累硕果:“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新世纪时代特性的科学概括。我们深感科技教育开展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进一步巩固、深化、发展我校的科技教育,争创闵行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全体师生定将群策群力,贵在坚持,努力开拓,勇于实践,让科技教育之花开满莘松校园。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十三
学期结束,现将七八年级阅读情况做一总结。
八年级:
一、共读书籍:
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共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呐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本必读名著,并对每本书做了读书笔记。
其中《水浒传》写读书笔记四篇,《三国演义》写读书笔记四篇,《朝花夕拾.呐喊》写读书笔记四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两篇,共14篇,约4万字。
每班约十本优秀读书笔记。每周学生对本周阅读内容进行总结。每本书读完后,利用读书笔记对所读书籍进行总结:作者介绍,内容梗概,特色人物,典型情节,读后感受等。
开学初,读的是《水浒传》。为了让学生做到有效阅读,我们规定了阅读的内容(一周内看第一至第六章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在书的扉页上写下批注的方法:四字词语用方框圈住,修辞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并写出所用修辞手法,描写(景物描写、人物典型的动作、神态、外貌描写)句子用横线画出并标上描写方法。本周读书笔记内容大致和上周相同,增加了一项:积累四字词语20个,并运用其中的3个词语写一段话。这样让学生不仅记住了这几个词语,更是会运用到写作中。
阅读《三国演义》后,我们的读书交流会设计如下问题:
一、作者简介。
二、内容梗概。
三、人物形象。
四、积累词语(四字词语)。
五、语段赏析:
六、读后感受。
形式采用自由发言和小组交流结合,,学生或倾听,或朗读,或讲述,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
阅读《朝花夕拾》时,除了让学生继续积累词语,赏析修辞语句,概括文章内容外,从阅读这本书开始,让学生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起初只是挑选了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能从文中找出答案,以便提高阅读质量。书中有的问题是针对故事情节的,有的则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的,比如:全球海洋水流主要有几条?它们分别是什么?鹦鹉螺号操作原理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相信能让学生的阅读逐渐从浅层走向深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七年级下学期我们采用了看电视连续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人物和情节。这一学期的阅读,同学们读起来就比较轻松。
二、《单元主题阅读》。
《单元主题阅读》,学生利用作文课时间阅读短文,积累词语,品味语言,作相应的练习题。本学期新增加的内容“作文序列知识”使学生积累了不少写作知识,老师们使用起来也方便多了。
三、自渎书籍。
自渎书籍,学生利用教室的书柜,进行自由借阅,并且记录所借书名。因只是单纯的借阅,没有额外的负担,学生读书热情较高,尤其是下课或放学时间、特别是周五下午放学,很多同学围着书柜选取喜爱的书籍。
七年级。
一、共读书目:
七上共读书目:《伊索寓言》、《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三部名著。每周提出最少阅读章节或指明阅读页码,要求用指定的符号做好批注,回答每章节提出的问题,每天阅读摘抄精彩语句3-5行,阅读后在周末做好读书笔记。《伊索寓言》做读书笔记两次,《繁星·春水》读书笔记两次,《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按照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共做四篇。每部书读过之后召开读书交流会。《繁星·春水》则根据阅读进度对名段进行指导阅读。
学期开始我们选择阅读的是《伊索寓言》,我们推荐选择有评价赏析的版本进行指导阅读,每周开始规定阅读范围,共分四周读完,指导学生用要求的符号进行批注,四字成语用括号画出,精彩语句用波浪线标注,疑难打上问号,每周安排一次疑难讨论会,对其中的名篇进行指导强调。如《狼和羊》、《农夫和蛇》、《蚂蚁和蝉》、《衔肉的狗》、《两只口袋》等等。读书笔记办的特别优秀的在全班展览,读书结束后我们利用成长课在全班征集问题,由主持人总结后分我要推荐、必答环节、抢答环节三部分举办了读书交流会。
《繁星·春水》阅读之前由老师先进性阅读指导,介绍作者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原名谢婉莹;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表现对母爱、童真、大自然的见解。介绍《繁星》《春水》在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在当时吸引了很多青年的模仿。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指明其主要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点出《繁星·春水》的艺术特点:
(一)短小,形式自由、富含哲理,意味深长。
(二)口语化表达,或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三)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繁星·春水》的阅读我们特别侧重的是阅读中的指导,因为这些小诗不像《伊索寓言》那么好读懂,要求学生一定要根据“名诗鉴赏”深入理解,名篇根据学生阅读进度指出,要求背一背,谈谈理解,交流讨论。比如“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这首小诗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诚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回味和启迪。再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骄傲自满的危害,简练、隽永。再比如“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一首哲理小诗,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的芽儿,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的血雨和,生动贴切,发人深思。
本学期我们把故事性较强的《格列佛游记》提到了七上阅读,按照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四部分用四周时间读完,要求阅读中用指定符号批注。注意阅读之中注意跟进指导,比如由文本语段总结格列佛的性格:勤劳、勇敢、机智、善良。广闻博见,对政治、经济、文化风俗都有独到见解。再如联系写作背景总结其讽刺性。
二、《单元主题阅读》。
根据每单元的学习主题设定三篇阅读语段,利用周末或阅读课进行主题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每周的主题阅读之后设置一至三篇推荐阅读,有文章有推荐感言,或提示指导,或评析指导,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也从语言上进行熏陶感染。
本学期我们推荐了《中考满分作文》,教室后的书架上陈列每位同学捐赠的图书,在规定内容完成之后可以自由借阅。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十四
11月,我镇对原有行政村规模进行了调整。针对我镇行政村撤并以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镇党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在村级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创新。
一、加强驻村指导力度。镇党委于20月,对镇机关运行机制作了大幅度调整改革,将原有的“一办三中心”调整为“三办二中心”。实行驻村和业务线管理分离,根据工作量和开展工作的难易程度,设立不等的考核奖罚系数。并通过“因人制宜,因村选派”,较好地把政治素质好、工作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有较强开拓创新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干部,抽调到基层工作岗位,实现机关工作重心下移,促进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年6月同山镇被评为绍兴市驻村工作先进集体。
二、加强村部规范化建设。镇党委、政府把推进新时期村部规范化建设工程作为并心工程和提高村干部办事效益的重要抓手,为实现了村村“有址办公”,人人有活动场所的工作目标,对辖区内的村部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针对现状,对镇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的资源,通过对集体经济收入较好村新建一批、利用教学网点撤并契机改建一批、将原有旧办公用房整修一批。到目前,全镇共新建村部4个,面积1500平方米,投入资金90万元,并不同程度地对7个旧村办公室进行了整修。完善了村办公场所设施,设立了村两委办公室、综合服务室、远程教育室、村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村民活动中心,并在村部醒目位置将村两委工作职责、议事规则、决策程序上墙。
三、推行五项制度。
1、推行村级定期集中办公制。全镇16个行政村在推进村级定期集中办公制度。在集中办公日,驻村指导员与村干部一起办公,对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另一方面由驻村指导员带回镇来,协商解决。并于06年7月作了进一步深化完善,配套强化实行台帐制、工作追踪服务责任制和工作督查制。有效地解决“群众找干部难,干部聚会难,议事办事更难”的问题。
2、开展“听民声,知民情”走访制。2006年8月,镇党委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与村干部一起进行了一次“听民声,知民情”走访活动,要求驻村指导员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深入群众,访农家、听真话、办实事,做到“三进三访”:进带头致富家、访老弱病残困难户,进党员干部家、访有问题和意见户,进离退休干部家、访群众代表户。通过走访及时地了解群众所想、所求,并因村制宜,制定村级发展目标计划,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经近一个月的.走访,共走访了村干部96名,党员627名,村民代表436名,特困户82户,种养植户55名,离退休干部89名,征集到班子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饮用水问题、道路建设、村部建设、社会稳定等各类意见、建议68条。通过走访,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既转变了镇村干部作风,又宣传和教育了群众,对做好农村工作、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实行工作月报制。镇干部周一、周三、周五驻村办公制,根据镇总体工作要求和村实际,每月定期上报上月工作总结和本月工作安排,镇党委根据上报情况,制定每天的月工作计划,并落实具体的工作责任人和考核对象。
4、实行挂钩联系农户工作制度。每一位镇村干部每月重点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贫困户、纯二女结扎户等8户以上,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虚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5、进一步强化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发放便民联系卡,进一步促进村级民主管理建设,村级各项事务在阳学下操作,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稳定。
《立足服务,创新村级运行机制》来源于范文搜网,欢迎阅读立足服务,创新村级运行机制。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十五
半日活动计划:(家长开放日)。
角色游戏:
重点指导:小医院。
具体措施:1、幼儿游戏,教师巡视。
2、扮演病人介入游戏,与幼儿进行角色对话,引导幼儿正确游戏。
目的:1、初步尝试用剪刀在立体的一次性纸杯上沿线裁减,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
2、通过制作小黑猫,认识猫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对猫的喜爱。
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剪刀、记号笔、一次性纸杯,手工纸剪成的眼睛胡须等、糨糊、抹布)、范例、图片。
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1、猜谜。
2、出示猫的图片,认识猫的外形特征。
二、欣赏范例dd激发创作兴趣。
半日开放活动是一种向家长全面展示幼儿园生活教育的有利时机,也是实现家园合作教育的重要途径。敬请关注微专题:
1、猜猜老师的猫是用什么做的。
2、欣赏范例,看看到底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
3、教师示范做法。
三、幼儿制作dd发展动手能力。
1、介绍材料和使用方法。
2、提醒幼儿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4、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制作。
四、作品展示dd鼓励孩子大胆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生活盥洗:
重点指导:点心后正确做标记。
具体措施:1、幼儿吃点心,教师鼓励幼儿吃好点心记得做记号。
2、请值日生帮助老师检查幼儿做记号的情况。
3、表扬记得做记号的小朋友。体育锻炼:注意幼儿的活动量,及时提醒。
幼儿擦汗及增减衣服。午餐:鼓励幼儿进餐时保持桌面整洁,教师巡视提醒。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计划:“快乐家庭”
语言:花灯谣。
1、学习朗诵诗歌,感受作品中欢快的节日气氛。
2、感受诗歌押韵的特点,能准确发出姥、闹、浩、摇等音。
音乐:大家来看灯。
1、学习欣赏乐曲,理解歌曲内容。
2、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性质,初步掌握旋律的起伏变化,能随乐曲表演。
音乐:小看戏。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欢乐、诙谐情绪。
2、能看指挥手势拿乐器演奏,注意保持同伴间的协调。
数学:比较数的多少。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2、教幼儿认识7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间的数量关系。
语言:我是家庭小主人。
1、知道儿歌名称,理解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懂得关心、帮助家人。
美术:全家福。
1、能抓住家庭成员的主要特征,学习画出人物的形象。
2、培养幼儿热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的良好品质。
社会:快乐大家庭。
1、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快乐的家,初步学习围绕调查表和照片上的内容大胆响亮地介绍自己的家庭。
2、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快乐,培养幼儿爱家庭的情感。
美术:台布设计。
1、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印染台布,感受印染作品的美。
2、培养幼儿细心、认真的操作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体育:接送娃娃。
1、练习在宽15d20厘米的平行线中间走。
2、培养幼儿关心娃娃的良好品质。
综合:夸妈妈。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要让妈妈节日快乐。
2、想办法为妈妈庆祝节日,学会关心妈妈,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音乐:不再麻烦好妈妈。
1、初步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与休止附。
2、学习用亲切、愉快的声音演唱,表达自己爱妈妈的情感。
语言:最好的礼物。
1、初步理解故事,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学说完整话。
2、懂得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进一步激发对妈妈的情感。
科学:直直的筷子。
1、观察不同材料的筷子,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它是中国的餐具。
2、学习握筷和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
美术:漂亮妈妈。
1、学画妈妈的头像,常识用涂抹法来装饰,丰富幼儿绘画技能。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能有序地取放材料。
数学:给妈妈选礼物。
1、感知7以内自然数相邻两数之间“差1”的数差关系。能按序补画1―7的点子。
2、通过为妈妈选礼物活动,学会替妈妈着想。
手工:送给妈妈的礼物。
1、学习折钱包的方法,并在钱包上装饰喜欢的.图案。
2、培养幼儿耐心、细心的品质。
幼儿园中班重阳节活动计划:爷爷奶奶您辛苦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十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雷亚东,今天很荣幸在这里。细细回顾这一学期学生会的工作由一片空白到丰富多彩,无论是从我自身还是学生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本学期的学生会工作的经历和基本经验,我感触良多。学生会是为同学服务的窗口,是老师和同学之间交流的纽带,走上这个位置我深知责任重大,深知自身不足,在收获喜悦的与此同时也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展示。
总结。
我的工作。
首先在这里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院的传统活动.1.迎新。
2013年9月,正逢金秋佳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华水新生正向着华水这个充满憧憬的美丽校园走来,怀揣着一颗激动心,热情的投入到华水的怀抱,而我们也没让他们感到失望,我院高年级成员在院老师的带领下,真诚而热情的付出,让新同学感到回家的亲切。
2.新生篮球赛。
为锻炼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促进班与班之间的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经过两个多星期的激烈淘汰赛,于11月1日在新篮球场迎来了新生杯篮球比赛决赛。通过此次比赛,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同时也为我院新生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环工好声音。
为提高我院学生的文艺水平,彰显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展现我院学生风采,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充实校园文化氛围,我院文艺部举办了环工好声音比赛。通过此次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工作启示: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特别是在搞活动中,不拘泥于以往的形式和内容,多思考,多交流,拓宽自己的思路和眼界;学会安排工作、落实工作,把任务合理分配,人员安排到位各部门要落实分工,工作中要不断沟通协作。举办一个活动每个人都要明确且了解整个活动流程安排,注意做好每个细节工作。一个人的精力、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需要集合众人的力量才行。把所要完成的工作安排好,并督促落实完成。这样既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又能取得良好效果。
4.消防演习。
为了增强当代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灭火知识,在保卫处和学生处大力支持下,2013年11月我院在文体中心承办了消防安全演练。通过这次演练增强了当代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这次消防演习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救灾知识课,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学习消防常识的重要性,懂得防患胜于救灾这一道理,同时,这次消防演习为我校加强安全管理,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5.青春季风之“青春,梦想,大学”演讲比赛。
会长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博得大家阵阵掌声我院党委副书记李志国为选手的表现做出了精彩点评。此次活动也与当代实事紧密相连,将每个人的小梦想汇聚成大梦想——中国梦。
二、积极推进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风建设历来是学生会工作的重点,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全面提高广大同学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文化知识学习上,学院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讲座,请了许多学者,来为同学们解除就业、英语经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疑惑。同时在院领导的带领下组成学习建设小组。有院领导带头组成学习建设小组,以各班为小单位共同为我院学风建设奋斗。建立起独有的特色:
在院领导的带领下,院学生会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研究得出——“3+1”方案。
为了给同学们营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活环境,为未来打好基础,在大家的商议下,形成了以思想修养、学习、体育三方面为基础,特色活动为拓展的“3+1”方案。所谓“3+1”方案就是:“3”——“思想修养、学习、体育”
“1”——“特色活动”
三、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院不但继承老牌特色活动,更推陈出新,响应学校号召,活跃校园气氛,在广大同学的鼎立协助下,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结合本专业特色,特首次举办环工学院“绿环杯”科技竞赛。
一年,一岁,渐渐接近,偷偷远离,我整理凌乱的思绪,向新的一年迈去,又是一年芳草绿,捉不住时光毫不留情的越出手指的缝隙,回首一学期的工作,我们有不足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带着期冀迈入下一学期。
精选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汇总17篇)篇十七
各位领导:
你们好,我代表**直属库党委和全体员工向各位领导亲临我库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就**直属库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直属库是负责国家粮食的收购、储存、调运和销售任务的国有企业,储存的品种主要是大豆和小麦,库容19万吨。现设党支部两个,党小组三个,有员工87人,其中党员45人,占员工总数的51%。几年来,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努力实现党建与储存和轮换同步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在认真落实上级党建工作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党建创新工作,实现了三个维护、两个确保的任务目标,促进了农民增收。库党委先后荣获先进基层党委、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称号,共有12名党员被上级评优秀共产党员。
二、加强组织建设,发挥模范作用。
以四好领导班子建设为目标,从班子建设、理论学习、作风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有了新提高,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有了新进步,企业效益有了新提升。一是按照规范、完善、提高的要求,全面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组织机构,明确了党建工作责任,层层建立了责任制,形成了上下联动,行动一致的良好的党建工作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为开展好党建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班子成员间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重大事情集体讨论决定,小事及时沟通,工作中做到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互相补台,充分发挥整体作用,党委和支部两级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真正起到了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了粮食收购、销售和储存各环节工作的开展。三是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坚持每月至少一次理论学习制度,着重以科学发展观、党风党纪和时事为主要学习内容,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经营工作有效开展。四是开展实践活动。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几年来,广泛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四好领导班子、创先争优等实践活动,在每次活动中,做到了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增强了班子的发展能力。
三、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双带能力。
**直属库党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较大,党员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单位的全面建设和整体发展,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素质。一是建立了党员花名册,使党员管理档案化。将每名党员自然情况、学习考评和业务等情况建档立案,以便全面及时了解每名党员的学习教育。二是典型带动。在党员中开展了党员先锋岗、双带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群众学有先进,赶有目标,在急、难、险、重等任务中,党员都能走在前、干在先,赢得了各项工作主动。三是注重对党员的培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