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通过写读后感,可以使读者更深入地思考书籍所传递的思想、主题以及对个人的影响。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作为参考,不妨看看以下推荐。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一
星期天,我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古代名著。当我合上书轻轻放到书桌上,书中描绘的三国鼎立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在三国时期的各路英雄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
赵云人称“常山赵子龙”,对蜀国忠心耿耿。他从20岁起就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奋勇杀敌。他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动摇那份忠心,直到白发苍苍仍为蜀国四处征战。他一生中立下了无数战功,为蜀国的江山社稷耗尽了心血,堪称忠义的楷模。
赵云勇冠三军,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长坂坡单骑救主,他在十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许多曹军名将与他交手,却奈何不了他。在许多危机关头,赵云挺身而出,凭着一身好武艺和过人的胆识,反败为胜,击溃了敌军。赵云勇猛无敌,我打心底里佩服他。
赵云不仅有勇更有谋。他多次陪伴刘备和诸葛亮外出,无论遇到多么危急的情况,他总是机智应对、化险为夷,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当马谡大意失街亭时,赵云奉诸葛亮之命断后,他沉着地带领后卫,成功地击退了二十万追兵,还缴获了大批物资,令诸葛亮和众将喜出望外。赵云以智谋取胜的战绩数不胜数。
赵云赤胆忠心、智勇双全,令敌将闻风丧胆,他的英雄事迹千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二
“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这句话大家一定听得十分的熟悉,没错他就是蜀国五虎大将之最,手持长枪,身披白甲,胯下白马人称常胜将军的赵云。
赵云一生立功无数,而且每一次战斗都不会失败真是十分的厉害,好像年终时有70来岁,在当时能活到那个时候是十分的不容易。要想身体强壮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习武,不习武的谋士死的比较早的有曹操手下十分得力的军事郭嘉。所以因为习武赵云在60来岁还在战场上拼杀。可见赵云的体力是多么的好。赵云的勇猛是十分的厉害的,尤其是在几个典型的例子上,一是舍身救阿斗,二是在老年的时候不顾一切力斩五将。
话说是诸葛亮火烧新野之后刘备带老百姓南下,遭到来了曹操的攻击,下场十分的残但是总算自己逃出来了但是刘备的几个妻子却难逃厄运,所以赵云去找刘备的妻子,虽然找到了但是刘备的妻子不肯来(当时也是带一个人突围是不肯能的事情所以赵云就一个人闯入了曹军,十分的厉害,曹操站在高处见有如此猛将十分的欣慰于是就下令不可以放冷箭但是赵云在军中毫不在乎最终突出了重围。把阿斗交给了刘备。)。
在赵云60岁以后,又有敌人来犯,赵云请战说:“这是老将军的最后一战,刘禅允许。在战场上赵云连斩了魏军的4位将军,还活捉了一位勇气十分的可贵,十分的可赞扬。当时的赵云已经是个年迈的老人做到这一点十分的不容易。
赵云的忠心:赵云的忠心从救阿斗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赵云一人,怀抱阿斗,在曹军中杀出一条血路,要有多么强大的忠心,如果在杀的途中赵云半途而废那又怎么样那?当然情况不容乐观了。
刘备能有这样的人才是在是十分的幸运,五虎大将中哪一位不是英雄呢?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三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就一直在找令我印象最深的内容片段。最终我锁定了木牛流马这章节。
它主要说了:蜀国去讨伐魏国,可魏国却坚守不出。诸葛亮为了运送粮草,做长久之计。便叫许多能工巧匠用力学的原理制造了木牛流马。后被魏国获悉后也跟制了一批木牛流马,可木牛流马有机关,魏国怎么也不知道机关在哪里,最后只能看着蜀军抢他们的粮草这个故事我们一个简单而易被忽视的道理:学被人的东西是可以的,可是要用心去思考,不只是简单的仿照,要把他消化吸收,从中掌握更多的奥秘。
直到现在,仍有爱好者在研做木牛流马,可他们做的都不是很完美,虽然木牛流马会走,但似乎操作的人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让他们行走,这便失去了古人制作木牛流马的意图。究其原因,难道是古人能造的东西,我们就仿不出来吗?难道是古人比我们聪明吗?其实不如,并不是古人比我们更聪慧,而是我们没处处留心,过于依赖现代科技,也许就是那种守常必败,思变则胜的道理吧!
因此我们现代人在学好知识,掌握现代科技的同时也要去用心思考。作为我们当代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也要明白木牛流马的道理,在跟老师学的`同时一定要把所学知识消化,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四
三国时期,文臣武将遍及天下,其中最能堪称英雄豪杰之辈,非蜀国五虎将莫属,五虎将武力超群,为蜀国立功无数,也为蜀汉失业奠定了一定基础,此五虎将之中,惟有赵云一人最值得我尊崇。
“常山赵子龙在此”一声惊破万重天,身为蜀国五虎将之一他,骁勇善战,也有着一定谋略,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称得上是一位难得将才。
赵云成名战役就在当阳板坡。赤壁大战开始前,刘备因兵较弱,敌不过曹军,被迫撤退到江夏。因为走匆忙,再加上曹军追击,最终却把刘备两位夫人给走丢了,赵云奉刘备之命去寻找两位夫人,糜夫人对赵云说,孙夫人和少主在当阳被困,赵云依然策马奔向了当阳,此时,当阳已被数十万魏军所包围,赵云以他勇猛性格冲入了曹军,冲破包围后,在一处土屋后便找到孙夫人和少主,孙夫人为了保护少主,脚已经受伤,因不想拖累赵云,投井而去。
赵云带上少主,又策马冲向曹军,想突破重围,赵云七进七出,杀曹军闻风丧胆,当他突破重围后,刘备称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啊!”诸葛亮也很器重他,孔明借东风后,靠赵云接应,赵云一箭射中来追击吴将船上蓬索,仅一箭就能让吴军受到很大惊吓,从这可看出赵云射技过人。
同时,赵云也是一位很谨慎人。平定贵阳时,贵阳太守赵范投降,见赵云如此威武,便想把他笼络到其帐下,便摆出美人计,欲把其嫁与他,被赵云严词拒绝,后赵范叛逆,赵云未受任何牵连。
赵云年老时,孔明挥师北伐,赵云依然如此勇猛,竞能连斩魏军数员大将,诸葛亮都赞叹道:“赵老将军威武不输当年啊!”赵云于攻打天水时,无病而终,终年76岁。
赵云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将四人就不如他了。这也是我对他钦佩不已原因吧!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五
如果让你写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吗?《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4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题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你知道这首词是明朝才子杨慎为哪本书写的吗?对,就是《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句,你可别小看它,就凭这句话,已经为整本书做足了铺垫。比如说开始写一国分三国就有用到,后面写到司马炎一统三国也用了这段开头句。所以说这句话在全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本书都在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本书主要刻画了这几个人物: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刘表、周瑜和孔明,这些人物也是许多读者较为喜欢的。
这本书像一杯淡淡的龙井,刚入口时觉得无味,细细品尝过后却回味无穷。而然其中也蕴含着最深的,对人类有巨大帮助的力量。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临危不惧,兢兢业业,大智大勇,自强不息。更重要的是他的才智和胆量让我无法不佩服。而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属“三顾茅庐”了,它给了我无限的启迪。如果不是刘备一次又一次地去拜访诸葛亮,也就不会有日后三足鼎立的局面。从中我也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能知难而退,而是要迎难而上,这样即使是再大的难题我们都能一一解决。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我们都能成功。
千百年来,无数先驱无数名人都用他们的人生书写了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壮丽诗篇,李时珍潜心四十年涉远山,尝百草编撰《本草纲目》;大数学家陈景润花费毕生精力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歌德编写《浮士德》将近用了四十余年……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这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坚持才会成功!
历史的钟声一次又一次的敲响,新世纪新的挑战也在向我们走来。只要我们时刻铭记着前人用时间为我们演绎的教诲,坚持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坚持就可以胜利!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诸葛亮、曹操、孙权、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一些人物。关羽,字云长,死的时候仅有58岁,立过战功: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劈颜良,斩文丑,温酒斩华雄等战功,应为,失去了荆州,连自我的命都没了,我们以后做事千万别大意。
张飞,字翼德,死的时侯仅有55岁,立过战功:智擒严颜等,性格太暴躁,就是因为这个性格,才死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不要太暴躁。
赵云,字子龙,死的时侯仅有60岁,性格很讲义气,当年在长板桥七进七出,杀了2名魏国大将,因为得了重病死了。虽然这只是小说,但我会记住这段永恒的经典。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后,使我受益匪浅,明白了《三国演义》里的各种计谋,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等。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各路英雄好汉一齐除了官宦,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消灭宦官后,为了分出胜负,构成了三国鼎力的局面,有蜀国、魏国、吴国。他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之后又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最终,魏国打了胜仗,建立了晋国。
读了《三国演义》,我才明白为什么刘备没有赢,原先是张飞在和刘备会和的途中,被手下人杀死;关羽没有防备,被孙权暗算,抓了杀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战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病死了。这真可惜,想想之前那一些贪官被抓,我真开心。想到之后刘备、关羽、张飞还有诸葛亮死了的时候,又是多么的怀念。
想想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没有战争的弥漫,仅有和平的光辉,在幸福中成长。我们应当感到骄傲,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真的很幸福。当我读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和老百姓血流成河时,我感到这实在是很悲惨。战争竟然连老百姓也不放过。
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历史;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战争的可怕;同时我也学到了各种谋略,异常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他们很值得我学习。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启发。
我爱看中国四大名作,其中又最爱看《三国演义》,这几天来,我把三国演义连环画册六十册,每册仔仔细细看完了,真是深深有感。
三国演义,叙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吴、蜀、魏三国鼎立期间的一个个精彩故事。其中,我最喜欢赵子龙单骑救主和赵云截江救阿斗的两个故事,我认为这两个故事写得最为精彩。都真诚详细描述出部下对主公的忠心耿耿。如赵云冒死在百万曹军中救出小主公,冲出重围,将他交给刘备;赵云截江救阿斗写出了赵云有胆有识,从东吴船上救下阿斗。从中告诫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对国家对人民要忠心。三国演义中的其它故事,如赤壁大战、铁笼山姜维困司马,写出其中有些人的智慧过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能打善战等的故事情节。
在吴、蜀、魏,三个国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国家就是蜀国,虽然蜀国的物力、财力都比不上魏国和吴国,但蜀国人才很多,像智慧过人的卧龙先生(诸葛亮),有勇有谋的常山赵子龙,智勇双全的关羽,能打善战的张飞,无人能敌的马超。,并且我此刻又生长、生活在当时的蜀国的土地上。
但我厌恶战争,厌恶你打我杀,厌恶对立,还好,此刻我们国家生活在和平时代,没有战争,没有罪恶的子弹,没有战争的硝烟,我爱我的国家。
我要学习三国演义中那些智慧过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对国家忠心耿耿精神!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六
赵云二救阿斗使人深受感动,看看《三国演义》的目录,你会发现目录中只有“赵子龙单骑救主”和“赵云二救阿斗”罢了,可是,三国时有多少人,有多少人没出名,仔细想想,你真得会觉得他很伟大。
单骑救主中,糜芳怕他回投降,刘备却坚持认为,赵云不会背叛自己的,果然,赵云没有投降,可见,刘备多么信任他。
诸葛亮出茅庐立大功之前,关羽、张飞认为诸葛亮年纪轻轻,没什么用,而赵云却高兴得很,认为孔明能为刘备统一天下果然,诸葛亮刚出茅庐就立了大功。赵云还智勇双全不像吕布,有勇无谋;也不像曹操;有谋无勇。
他的思想几乎都是正确的,心中只为刘备统一天下立下更多的功劳,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投降”二字,他更是一个讲义气的人:他救出阿斗后,对刘备说:“赵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报答您的大恩!”《三国》里谁还能说出这样的话?谁还能对君主如此忠心耿耿?我想没有像赵云一样的人了。
赵云,我心中的英雄。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七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直写到晋朝那个时代。
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特别的好。
书中,有多疑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谦虚的刘备,勇敢的张飞……从桃园三结义到三气周瑜到三国归晋中,有着很多战争故事。
张飞,他开始脾气还好,可是,一听说关羽被孙权杀了,脾气就暴躁的不得了,总是殴打士兵,结果被他的手下害死了。三国里,我比较喜欢诸葛亮,因为他有勇有谋,曹操就是中过他“火烧赤壁”这个计谋,把曹操的军队烧得一塌糊涂。所以,我最佩服他。
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睿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对当时**社会有所反映,暴露了董却等反动统治者的某些罪恶,提供了关于封建社会中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可资借鉴的思想材料。但书中通过尊刘备抑曹操等描写,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并对黄巾农民起义有所诋毁。
暴徒们都想争夺皇位,你杀我我杀你,有些奸臣也都不放过这次机会夺取皇位,有些暴君只顾面前的利益,贪心怕死,还为了争夺城池而打仗,互相残杀,不知有多少平民百姓死于他们手下。三国时期也有许多猛将出击,有的是英雄有的是狗熊。因为有的将领为了金银珠宝,而打仗,有的为了行侠仗义而来,所以这个时代是有分黑白之分。
我读了这本名著,知道了我们不能只要眼前的利益就眼红了,要想想后果是怎样,还有不要为了争夺权利,而让无辜的人受罪,这样最后害了自己别人。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八
义薄云天、勇冠三军的关羽当然算得上是盖世英雄,但在人才济济的三国时代,其他人也未必就是狗熊。尤其三国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可谓人杰中的人杰,但关羽敬刘备,礼曹操,却独看不起孙权。
本来孙权打不打荆州,在两可之间。诸葛瑾出的主意正中孙权的下怀,去荆州向关羽提亲,没想到关羽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把诸葛瑾轰了出去。
可怜孙权,曹操尚言: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在关羽眼中孙权竟如一狗。
关羽最看不起的人为什么是孙权?到头来却又为什么恰恰死在孙权刀下?
关羽瞧不起孙权,不外乎两点:
一者孙权是世袭之子,不是白手起家,他只是继承父兄之业,等于得了笔巨大遗产的公子哥。这一点比白手起家、叱诧风云的曹操、刘备差得多。在关羽心中孙权和曹操、刘备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再者,关羽对于孙权的为人也极为藐视。孙权做事首鼠两端,脚踩两只船。事魏事蜀反复无常,实属一蛇鼠两端的小人。
但是,即便“蛇鼠两端的小人”,也并不等于是个狗熊。充分证据说明,关羽虽满肚子瞧不起孙权,孙权也没有把关羽太当一回事。
从关羽与孙权的交手来看,虽然孙权搞的“偷袭”战术,但他的谋略与用人却远胜出关羽不止一筹。相比较而言,为谋求后发制人,孙权不像关羽那样颐指气使,他能屈能伸,特会装熊,压低姿态,麻痹对手,以求在战场上毕全功于一役——这是孙权最惯用的计谋。
孙权先用大将吕蒙、后用新秀陆逊,都是内秀十足、胸怀锦绣的大才,而那关羽镇守荆州时信任的大将潘睿、糜芳等人,均为虚伪无能之辈,一触即溃,大祸临头各自飞,他们貌似忠厚实则见利忘义,断其后路、送关羽下地狱的,其实正是后方的他们。
孙权不怕关羽,孙权的部下吕蒙更不怕关羽,关羽不知道,人们只是愿意敬重他,却不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东吴派去斩杀关羽的潘璋,并不是什么名将,而实“博荡嗜酒”之辈,实际擒获关羽父子的,更只是潘璋手下一个名叫马忠的小角色。关羽不明不白地死于寻常匹夫的暗算,本人身首异处,死得实在窝囊!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九
《三国演义》全书贯穿的各种打仗场面很有趣,其中“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说的是吕布很强悍,张飞打不过他,结果叫来了他的兄弟,关羽和刘备,一起打群架,结果还是没打赢。吕布太厉害了。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是诸葛亮,爸爸告诉我,诸葛亮是个“法西斯”,在他的国家实行军国主义,就像当年的日本鬼子东条英机,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他的一生,都是在侵略别人,制造战争。
《三国演义》太深了,很多地方我都没看懂,我决定有时间再看看。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十
赵云被称作常胜将军的称号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出处难以考证,明清一些学者在自己私撰的个人作品里有说到过,但也并未直接说“常胜将军”四个字,而是用诸如“身经百战未尝败”、“无敌之将”等来表述。
1984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评书《兴唐传》里,罗成被比为是常胜将军赵子龙。
由李仁港执导,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见龙卸甲》里,将赵云塑造成常胜将军。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十一
赵云武力超群,在阳长阪恶战七进七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跟随诸葛亮北伐,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刘备称赞为“一身都是胆”。作为“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其英勇事迹数不胜数,但其中一次,至今让我仍记忆犹新,这就是“单骑救阿斗”。
有一次,在阳长阪,赵云单枪匹马恶战曹军,杀得曹军四处逃窜、溃不成军。曹操对他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很想让赵云归顺于他,但赵云不但没有投降他,而且还杀了曹军的将领50余名,砍段曹军军旗5、6根,终于救出了主人阿斗。从这故事里我知道了赵云武功超群、英勇善战、勇冠三军,真是智勇双全,同时很忠义于主人,不把金钱看得很重,不被诱惑所吸引,就算粉身碎骨,也要保护主人,其品德和气节真令人赞叹不已。
赵云真不愧为好男儿,这种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读了罗贯中写的中国第一大名著《三国演义》,我的脑子里纷飞着那关云长过长过五关,斩六将,赵云单骑救幼主,张飞独挡长板坡、诸葛七擒孟获的生动画面。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出生入沙场战斗的虎威大将军赵子龙也。
赵云,字子龙。在七十八万曹军当中单骑救主,在群魏军中返老回年,救出黄忠,勇不可挡。他高大威武,喜欢穿白衣白甲白袍,但血污常常飞起落在他身上,令他的白甲成红血甲。一生跟随主公蜀王刘玄德北打南攻东伐西讨,忠心耿耿,立下了汉马功劳,但是最后年老病多,死于蜀国军营中。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十二
[摘要]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赵云不乏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词]赵云鲜明家喻户晓[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08-0078-01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赵云不乏是其中的一个,他百战百胜:长坂坡七进七出,截江救阿斗,最后被封为五虎大将之一,家喻户晓。但是真实的赵云真的是这样吗?关于赵云,《三国志、蜀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以下都是引用赵云的传记,故称《赵云传》)对其有明确的记载,加上裴松之做注时所引用的《云别传》使赵云这个形象非常的丰满。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有几件大事大书特书,就是上面说的长坂坡、截江救阿斗、被封五虎将还有就是失街亭一回唯独赵云那路大军没有失败。首先说赵云的长坂坡七进七出的事,这件事在《三国演义》中写得最精彩,也是赵云少有的精彩情节,一人单枪匹马杀死曹军战将五十余名,砍倒大旗一面、夺槊两条,而且还成功救出了阿斗,可谓是战神。但是这并不是历史的真实,或者说可疑。这段历史明确地记载在《赵云传》当中:“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语言只有寥寥几句,就把这件事情交代得非常清楚了,其中并没有提及七进七出的事,现在也没有任何可靠的史料记载赵云有过七进七出。只能说这件事大体上是有的,但七进七出大概是罗贯中杜撰的。其次就是截江救阿斗,这件事在陈寿写的《赵云传》当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反倒是在裴松之引用的'《云别传》当中提及了一嘴:“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这件事罗贯中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但是这个调整足可以塑造赵云这个人物了,那就是赵云是和张飞一起率领水军拦截孙夫人的船把阿斗要回来的,而并不是赵云自己得知消息追击在先,而张飞率领水军截击在后,但是这一改,却把赵云智勇的形象刻画得淋漓极致。再次就是赵云被封为五虎大将,这个我想可能是个小小的误会。因为刘备根本就没有封过什么五虎大将,要是有也是四虎大将,即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被封为前、后、左、右四大将军,根本也没有赵云什么事儿。最后就是失街亭时候的赵云,按《三国演义》上说是蜀国各路大军都遭到惨败,唯独赵云那一路不但没有失败,而且赵云还斩杀了魏国的先锋,丝毫没有受到损害。回来后诸葛亮赏赐了赵云。但事情并非如此,按《赵云传》上说:“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从这个记载来看赵云是失败了的,但是他能把部队召集回来,顽强守护没有遭到大的失败,回来是被贬官了,而不是赏赐。但罗贯中这么写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因为《云别传》是这样记载的:“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可见这件事两部史书记载是有歧义的,罗贯中为了赵云的形象采取的应该是《云别传》的说法,但是也经过了一定的美化描写。作者本身倒是更倾向《赵云传》的说法。以上四件事是赵云一生比较重要的事件,其他的还有赵范让赵云娶寡嫂樊氏;成都劝刘备不要大加赏赐;被称为虎胆将军;劝刘备不要伐吴四件事。这四件事《三国演义》的描写和《赵云传》或者是《云别传》的记载基本上一致,没有太大出入。那么为什么要把赵云塑造成一个百战百胜、战功奇出的智勇将军呢?首先,虽然赵云的传记虽然只有三百余字加上裴松之引得注也不过千字,陈寿对赵云很是青睐,不仅把他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四个人写入一个传记,而且对陈寿对赵云的评价也是很高的:把他和黄忠比作刘邦手下的大将灌婴、夏侯婴。这就为以后《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形象奠定了史料的基础。顺便说一下陈寿写的《三国志》是可靠的,因为虽然蜀国没有修史的习惯,但陈寿本人是蜀国人,他的父亲是诸葛亮手下的官员,他的老师是谯周,所以他和蜀国的联系是紧密的。加之他写《三国志》的时候三国的历史刚刚结束50多年,有些事是可以考证出来的。而且他写的《三国志》也有良史之称,所以《三国志》所记载的大体上应该是事实本身。其次自程朱理学以来,以刘备为正统,尊刘贬曹的思想日趋严重。但是从历史上看刘备蜀汉集团的文臣武将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无法和曹操的曹魏集团相比的,甚至连东吴都有所不如。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不对刘备的手下进行大幅度的美化,到了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更是达到了顶峰。赵云就是其中最佳美化对象之一。因为赵云和其他人相比就像是一张白纸,虽然有历史记载,但是却不像别人记载得那样详细,他的记载很是寥寥,顶多算是个梗概,所以在大的历史不变的情况下给了作者更多的想象、创作和发挥的空间。所以赵云被塑造成一个百战百胜、忠勇直谏、为蜀汉事业奋斗终生的光辉形象。到了现代人的眼中,他的完美形象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他的形象甚至超过了武圣关羽的形象。更创造了在《三国演义》中斩杀大将最多的头衔,有名字的就达27人。虽然《三国志》当中记载的赵云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多的战功,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赵云的那种忠勇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的,相信在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喜欢赵云,同时去学习他的那种精神。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十三
“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这句话大家一定听得十分的熟悉,没错他就是蜀国五虎大将之最,手持长枪,身披白甲,胯下白马人称常胜将军的赵云。
赵云一生立功无数,而且每一次战斗都不会失败真是十分的厉害,好像年终时有70来岁,在当时能活到那个时候是十分的不容易。(医学条件十分的差)要想身体强壮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习武,不习武的谋士死的比较早的有曹操手下十分得力的军事郭嘉。所以因为习武赵云在60来岁还在战场上拼杀。可见赵云的体力是多么的好。赵云的勇猛是十分的厉害的,尤其是在几个典型的例子上,一是舍身救阿斗,二是在老年的时候不顾一切力斩五将。
话说是诸葛亮火烧新野之后刘备带老百姓南下,遭到来了曹操的攻击,下场十分的残但是总算自己逃出来了但是刘备的几个妻子却难逃厄运,所以赵云去找刘备的妻子,虽然找到了但是刘备的妻子不肯来(当时也是带一个人突围是不肯能的事情所以赵云就一个人闯入了曹军,十分的厉害,曹操站在高处见有如此猛将十分的欣慰于是就下令不可以放冷箭但是赵云在军中毫不在乎最终突出了重围。把阿斗交给了刘备。)。
在赵云60岁以后,又有敌人来犯,赵云请战说:“这是老将军的最后一战,刘禅允许。在在战场上赵云连斩了魏军的4位将军,还活捉了一位勇气十分的可贵,十分的可赞扬。当时的赵云已经是个年迈的'老人做到这一点十分的不容易。
赵云的忠心:赵云的忠心从救阿斗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赵云一人,怀抱阿斗,在曹军中杀出一条血路,要有多么强大的忠心,如果在杀的途中赵云半途而废那又怎么样那?当然情况不容乐观了。
刘备能有这样的人才是在是十分的幸运,五虎大将中哪一位不是英雄那?
初一:haifei145。
原来,赵子龙保护着家小,杀退了一批又一批曹军。最后,他他发现刘备的夫人和儿子阿斗不见了。赵云一心要找回夫人和儿子,他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带着十几名骑兵,冲进曹营。
张飞又大喝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到底想干什么!”这一声,竟把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吓的肝胆破碎,一下栽到马下死了。
就在这时,山坡后一阵鼓响,冲出一队人马,为首的正是关羽,他手拿青龙刀,骑着赤兔马。
我从中体会到赵子龙忠心于刘备;张飞很豪壮,夏侯杰十分贪生怕死;关羽很威风。
六年级:zyx1294958142。
读书笔记_《三国演义》之刘备三顾茅庐_150字。
单福胸有成竹。他对刘备说:“不能让曹军入境,关云长率军从左迎击,张飞率军切断曹军的后路,主公和赵子龙率军正面迎敌。”
由于单福调遣得当,刘备的军队大获全胜,曹将吕旷、吕翔被杀,三千兵马被活捉。刘备更加信任单福了。
曹军主将曹仁听说先锋被杀,率领大军杀向新野,在城外摆了个“八门金锁阵”。单福叫赵云破了“八门金锁阵”,又把曹军打得大败。曹仁带着残兵败将回到许昌,向曹操汇报说:“有个叫单福的人当了刘备的军师,这人足智多谋,十分厉害。”
我读了这些片段后,感受到单福很有才华,很聪明,能力大,足智多谋,令我佩服不已。
六年级:zyx1294958142。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十四
赤壁之战前夕,据东吴史料《江表传》记载,刘备驻扎在樊口,诸葛亮还出使东吴没有回来。刘备日夜担心曹军南下,心下“恐惧”,日日夜夜盼望东吴的水军快来。有一次看见周瑜的舰队,还误以为是曹操的舰队,哆哆嗦嗦不敢靠近。直到打听证实是周瑜的舰队时,才放下心来,决定与周瑜见面。
双方的会谈是很不对等的。首先是刘备邀请周瑜过来,周瑜推脱说军务在身,不能前来,刘备无奈,只好乘坐单船前往拜会,这种情况倒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因为当时合作双方当中,孙权周瑜是老大,刘备有求于他们。会谈中,刘备问合作伙伴有多少人马,周瑜说:“三万”,刘备一听,心里没底,说了一句没志气的话:“恨少”,周瑜很鄙夷地说:我觉得这点兵力够用了,您就一边待着看我怎么揍曹操,“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接着,《江表传》说刘备当时对抗曹实在没有信心,有自己的小算盘,因此不敢大投入,在赤壁之战中,只派关羽、张飞率区区两千人马投入战争,还打算如果不胜,就进一步撤退,“为进退之计”。
对于这些记载,后来的史学家孙盛实在看不下去,说:刘备和曹操对抗,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也是铁了心和东吴一起抗曹,不存在什么犹豫与否的事情。孙盛认为,东吴人这样写,无非是想专门垄断赤壁破曹的功劳,“当是吴人欲专美之辞”。
其实,当时刘备与周瑜在船上谈了些什么,事后谁也说不清楚,东吴单方面的记录肯定是不够权威的。况且刘备已经和曹操翻脸,成了仇家,他带着残兵败将一路狂奔到樊口,完全做好了与曹操决死战的准备,不存在犹豫的可能性。因此,后来的陈寿写《三国志》时没有采用这段不靠谱的史料。
同时,在《三国志》里,也有刘与曹军作战的记录,“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曹操在赤壁的主要作战对象似乎成了刘备。可见刘备在联军中的份量不轻。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十五
五虎上将流传甚广,但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却在百家讲坛栏目里提出了四虎将之说,并为赵云叫屈。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关张马黄赵合为一传,这五人虽然各自有着勇猛一类的评价,但还并未说有五虎上将,五人共同的评价是都被比作“国之爪牙”。
五虎上将一说何时出现已不可考,元代戏曲里他们被称为“五将军”或“五兄弟”,《三国志平话》称其为“五虎将军”,《三国演义》称“五虎上将”。
除了民间艺术,五虎将也见于一些史料记载,如《山堂肆考》、《历代名臣录》等,至清代,五虎将一说被收录于《四库全书》。
三国演义之赵云读后感范文(16篇)篇十六
从小,总听哥哥姐姐们提起中外名著《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为我讲《三国演义》。无奈当时年纪尚小,歪着个脑袋傻呆呆地听家人费力地跟我解释每—句话的意思。当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终于把这本我思念已久的书勉勉强强读完。可是—个刚步入学习的殿堂的小学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书中的含义呢?到了现在,我才渐渐读懂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
刘备是英雄吗?有人会说,他当然是英雄!刘备知道没有—个足智多谋的人和自己—起打拼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番大事业的。于是他三顾茅庐,找诸葛老师来共谋大事,前两次拜访诸葛老师不在家,当刘备第三次找他时,诸葛老师却在午睡。刘备当时虽不算很有名气,却也是—个将军呀。而这位将军,却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等诸葛老师睡醒。这件小事,足以看出刘备的谦虚和明智。况且曹操曾对刘备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么说,刘备怎么会不是英雄?不过,我却有自己的—些不同的看法。且不说刘备没有强大的军队;且不说刘备没有稳固的地盘;且不说刘备没有太大的名气,刘备的人品也有点问题,吕布之死足以证明。
想当初,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避免了—场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败仗。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问刘备该不该留下吕布时,刘备却忘恩负义地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吕布就这样被自己恩惠过的人的—句话给毙命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读不厌。但是,这其中有的人物愚不可及;有的人物狡猾奸诈;有的人物疑神疑鬼;有的人物心胸狭窄。如果用我的标准来评价《三国演义》中各具特点的人物,恐怕没有—个算得上英雄。
我心目中的真正的英雄应该聪明透顶、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如孔繁森、刘玉儒、任长霞,他们都是我们的时代楷模,民族英雄。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家长、老师、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有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祖国的明天会变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