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生读后感(汇总10篇)

时间:2024-09-27 作者:笔舞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人生读后感篇一

《耐磨的人生》中作者的朋友就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诠释。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右手,起初又哭又闹,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时将脸刮得鲜血淋漓,认为自己活不下去了。可是他一直劝自己,鼓舞自己坚持活下去。后来,他慢慢平静下来,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明白自己有一条韧性十足而又耐磨的命,不应该懦弱地向命运低头。

读了这个故事,我收获满满: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的器官失去了直觉,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人不论处在怎样艰苦的困境中,都不应该自暴自弃,为天空中的曙光,我们理应活着,为了美好的生活,我们更理应活着。我们应该明白:生活中每天都充满着希望,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也充满着希望,我们当然要自强不息,不屈不挠!

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像张海迪阿姨五岁时患了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但是,她不抛弃不放弃,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累计无偿为人们治病一万多次。她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

邰丽华阿姨幼年因高烧失去听了,幼年因高烧失去听力,15岁接受正规的舞蹈训练,因为失去听力的缘故,经常找不准节拍,动作不对,一次又一次地摔倒,爬起,摔到,爬起……以至小腿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请黑的伤疤。但是她凭着对艺术的执著,和与生俱来的天赋,终于成为为一名杰出的舞蹈家。

人生是一条弯曲不平的小路,耐磨且韧性十足,走到转角处时也不必低头。王勃有句名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只要充满希望,自强不息,就一定能走出黑暗,迎来曙光!

人生读后感篇二

路遥的《人生》是一部小说,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年轻人在选择道路时经过的“人生”,让人深思。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张克南、马拴等人各有各的优秀之处,在高加林的身份转变(农村户口——城市户口——农村户口)的同时,这几人各自有各自的爱情跌宕起伏。巧珍、克南、马拴守住了自己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加林和雅萍,违背了人生的原则,在失去爱情的同时,也对人生迷茫起来。

高加林的悲剧包含诸方面的复杂因素。他自身原因,社会原因……高加林有才华,工作能力数一数二,就是缺一个城市户口。他向往美好生活没有错,但他在追求美好生活时没有正确衡量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好生活,抛弃了自己爱的人,结果待到身份再次改变时,他只能独自承受这痛苦了。

选择是要付出代价的,选择一条路走下去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人生》能引起千万人共鸣,它的意义在于:这也是写我们的人生,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每一次岔道口的选择依然很重要。

人生读后感篇三

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谈人生问题的短文的汇集,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季羡林赞成张载“民胞物与”的世界观,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伙伴,对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强制的手段。也就是说,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则,人类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或惩罚。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读后感《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正是基于这种人生观,季羡林对人生具体境遇的态度,无论是对人生的不完满、世态炎凉,还是对爱情、老年等等的论述,都显得豁达、宽容、乐观和实用。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和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意义和价值基于平实的真理。季羡林的人生哲学也许不是无懈可击的,但却是平实而真挚、引人向善、切实可行的。

人民大道被丛丛的树叶所簇拥着,连滤过的阳光也是绿色的。

在天一书店的路上,远远看见两位老人在行乞,记得很久以前他们也在,穿着朴素而破旧的衣服,脸庞干洁,微黄却不失笑容,我都会在他们的塑料碗上放上一些硬币,我不用理会他们是否骗我,一位活了近半个世纪的人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尊严,他们会出来行乞一定有他们自己的苦衷,我会尽我所能来帮助他们。

虽然我没遇见过,但我对那些游手好闲的人深恶痛绝,也许是出自本能,他们拥有双手却不努力工作,拥有头脑却不努力思考,拥有双脚却不脚踏实地,这种人更应该被指责,相比于那两位老人,早已步入垂暮之年,生活自理已成难事,行乞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他们理应被我们所尊重,去帮助。

我们一些人常抱怨自己的人生。环境时,却挤得出时间去几趟kfc,逛几次ktv,从他们身上我看不出什么好得到的,我想他们才应该被指责,被批评。

但我常常只听过乞丐被鄙视,却从未听说他们这类人被鄙视的。

这真是奇怪啊?

人生读后感篇四

池莉的小说大多取材于寻常百姓的凡俗生活,呈现本真的原生状态。朴实流畅的语言风格,冷静客观的叙述态度,使她成为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放弃 终极想象,面对琐屑的现实,以“零度感情”续写“此岸”的生存状态,来揭示平凡生活的生命本质。

池莉的成名作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她也被公认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的小说大多表现女性视野中的武汉都市生活,人物往往是带有世俗气的芸芸众生,远离英雄主义的凡夫俗子;同时,在现实主义的描写中不闪避自然主义,人物事件均被一层生活原色所笼罩,给人以更为自然、逼真的艺术感受。创作即重视发挥故事的功能,又不排斥各种现代新手法。小说语言善于吸收武汉地域的方言俚语,或幽默俏皮,或质朴凝重,有着独特的风格. 在池莉的笔下,平平淡淡的语调,讲述平平凡凡人物的平平常常的人生故事,凸现其“三平”的平民创作风格:在独特的视角中突现平民态度,在生存的烦恼中突显平民意识,在密集的细节中突出平民理念。

淡淡的风,淡淡的吹。吹走的是一种年少轻狂,吹出的是一种淡淡的真实,淡淡的人生。所以我很喜欢这篇小说。

小说中描述的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武汉中的一个平凡家庭的寻常生活片段,作者池莉用她细腻的笔触合入微的观察,娓娓的道出生活的真实,也同是透出她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对待人生,应该如对待茶一般,细细地去品。平淡中融合了简单的浪漫,烦恼中也折射着静静的幸福。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这是文中的第一句话,不仅引起了我的好奇,也预示了某些事情的发生,也暗暗的揭示了生活的忙碌。儿子在昏蒙蒙的半夜里“咕咚”一声掉在地上,拉开了印家厚一天生活的序幕。儿子的哭,老婆的不满,生活环境的窘迫狭窄,烦恼和辛酸撞击着一个男人的心。

所谓家,就是一架平衡木,他和老婆摇摇晃晃的在平衡木上保持着平衡。这就是印家厚在平息与老婆的风波后的思考。接着,叫小孩起床,洗漱,等待厕所,然后是跑月票,挤公共汽车。生活就是如此的往复,如同不受阻尼的简谐振动,从波峰到波谷,再到波峰,又回波谷。如此往复,没有变化。可现实毕竟是现实,你可能猜出的结果,但是猜不到结尾。往复中带着变化,重复中带着期待,生活就是如此。

“儿子挥舞着小手,老婆也扬起了手,印家厚头也回,大步流星汇入了滚滚的人流之中。他背后不长眼睛,但却知道,那排破旧老朽的平房窗户前,有个汤了鸡窝发式的女人,她披了件衣服,没穿袜子,趿着鞋,憔悴的脸上雾一样灰暗。她在目送他们父子。这就是他的老婆。你遗憾老婆为什么不鲜亮一点呢?然而这个世界只有她一个人在送你和等你回来。”

生活是什么?梦?

生活中原本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一个多么晴朗的五月的早晨!

每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生活中不应该有绝望这个字眼,所以我们可以快乐的面对。

虽然烦恼在继续,但是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一切都会解决,等明天醒来之后一切都会好的。

善待生活,善待自己。让淡淡的风吹拂脸庞,吹散心中的愁绪,接着便是阵阵清凉。生活在继续,不因为什么而停顿;牱衬赵诩绦,生活没有停顿着不变。生活让人烦恼,但也充满希望,一切都会解决,等明天醒来之后一切都会好。噩梦总会结束。

人生读后感篇五

其实早就想写卞老师的小说的书评了,但是到今天才写。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自从我发现了卞老师的博客后,疯魔般一口气读完了他所有的小说,自己觉得这种如牛饮水的阅读方式,简直是最作者的不尊重!必须重新品读;另一方面,就《你把人生施舍谁》来讲,我根本就只看懂一半!或者连一半都没有!(我到底还是把自己没文化的一面暴露了出来。)

首先提出几个我看了几遍都没弄懂的问题:第一,文中有四个女人,作者为什么要为左小倩和江建芳安排这样的关系,把这对母女放在"魔鬼"和"天使"的位置上?精神病院的云又是怎么回事?她不是也被人误解为精神病人吗?那为什么她当了精神病院护士,而不是精神病人?第二,关于顾坚失去自尊这回事,作者为什么要花很多的笔墨来写他们的夫妻生活,写顾坚的"小弟弟"?是不是没有自尊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顾坚的幼稚?第三,是不是左小倩死去的丈夫的经历使她对顾坚从满愧疚?她是不是怕顾坚会自杀?但是最终的打击不是她给顾坚的吗?第四,最后,让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大家会把顾坚当成是神经病?是不是他们觉得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好人?因为他们自己不会这么做,所以就感觉不会有人会这么做?(我一边写这个评,一边和室友纠结这个问题,结果我觉得我也快成精神病了==)

前几天,一位朋友在网上看到我转发的卞老师的围脖,"上午刚读完小说选刊选载的赵本夫老师的短篇小说《临界》,主人公四毛一直坚持做好事反被人耻辱,心理承受到了临界点,最后去做了坏事。这和我前几年发在天津文学上的一个中篇小说《你把人生献给谁》的立意一样,想帮人,可处处得到的是误解,最后进了精神病院。"只这样一段话,朋友就扔下这样一句话"说明心智还不成熟。",我很惊讶,就问他"你怎么知道!文中描述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心理幼稚的人!"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朋友年纪也不小了,他一眼就能判断主人公的问题所在,我却看不出来?这是不是表明我也和顾坚一样?顾坚内心幼稚的表现有这样几个:首先,他看见熟人会脸红,会不好意思。这点我和他太像啦!说出来可能你们不会相信,我曾经花了相当长的时间研究应该怎么和别人打招呼。比如我在8米外见到一个熟人,我是不是要在8米处就打招呼?太远了怕他听不见,还是等走近了再打招呼好了。但是这样问题又来了,我是不是在这8米的距离内要朝熟人微笑呢?但是真心的微笑是保持不了这么长时间的,除非我是飞人,如果一直笑就会显得很假,很僵,那就微笑一下吧。但是这样又不对了,笑是笑完了,可招呼还没打,在剩下的6米的距离中,我是该朝着熟人看呢,还是该低头或是要特地把头撇向旁边呢?这。也太尴尬了吧。好不容易熬过了尴尬的时候,在1-2米处打了个招呼,这还不算完,在1-2到擦肩的这段距离我又该以什么样的表情示人?这个问题我纠结了很久,只能先放下,现在又提起了,于是我又不知道明天该怎么和别人打招了。

扯远了,回到顾坚的幼稚。第二,"顾坚从小就特别喜欢昆虫。",这一段是整个小说中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段文字,因为它充满了童话的梦幻感。顾坚幼稚的可爱,没错就是可爱,尤其是在卞老师的笔下(在这里拍一下马屁嘿嘿)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整天就带着瓶子去捉昆虫,不用考虑柴米油盐,他是那样的鲜活、充满生命力,我仿佛正看着顾坚跳跃、捕捉的动作,阳光穿透顾坚因抬手形成的夹角,形成失焦般的一连串光圈,小虫子、露水都被染成了金色,美极了!我非常喜欢顾坚,换句话说,如果我是当初的王洁,我也会选择他。

第三,顾坚捡到了钱以后,在王洁面前表现的活脱脱就是一个孩子!当时我恨不得也冲进小说里,捏顾坚的脸,再揉揉他的头发,两个人商量该怎么用才对得起这钱!以上,我用自己的经历体会了顾坚的幼稚。

最后就用前几天的见闻来结尾吧。刘家琨先生在微博上说道:"出差回来刚进大门,不认识的小保安蹦蹦跳跳跑过来敬礼招呼,帮这帮那,我想起来只因为冬天里曾经顺口问过他一句穿着制服冷不冷。你拿人家当人看,人家就拿你当人物看。"很多人就评论说"老师商业思维重了。""刘老师心里有优越感,才会这样。"等等,结果刘只能再发了一条"我其实是因为受宠若惊感动了一下,结果招来意外的理解和骂声,更表明这个社会善意太少。"其实是一样的,刘家琨老师因为保安的热情而感到受宠若惊,他觉得平时保安不会态度好到这样子;刘家琨老师因为这点事就感动,是网友感到不解,这么平常的事有什么好感动的?!就是因为善意减少了,使原本很正常的行为也变得如同精神病一样!

人生读后感篇六

路遥把《人生》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写得很客观。

女主刘巧珍是与众不同的,她面对高加林的背叛表现出了强大的隐忍,虽然她的内心并不是那么云淡风清,但她不给自己太长的痛苦时间,她答应了马拴的求婚,且速战速决,立马完婚,用一种虽不能使自己心动但还踏实的生活去置换内心的痛苦。

当高加林弄虚作假的事情败露,被退回农村后,巧珍怕他适应不了田里的劳动又千方百计为他争取去学校当老师的机会。

可能连巧珍自己也很难说清楚吧,因为爱,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

但无疑巧珍是个性的,当初她是不顾家人的反对别人的看法毅然的大胆的去爱高加林的。她又是逆来顺受的,当高加林委婉说出了自己想法,她知道这就是变相的提出分手时,她又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不管她内心是多么的不愿意,她都咬着牙低着头强迫自己去接受“命运”的安排。

与高加林分手后,巧珍以闪婚的方式嫁给了马拴,不是因为一眼定终身,而是看多少眼都不是加林的样子。她是在用与马拴的结合推翻自己以前的“不切实际”,试图用一种踏实但没有或者说眼下没有多少温度的生活去置换内心的向光感。

德顺爷爷说,巧珍是块金子。她善良朴实美丽温柔,诚心诚意,敢作敢当,本分的没有半点浪花,她与那片土地接洽得严丝合缝,没有半点违和。她就是那个时代那片土地上好姑娘的代言。

我却觉得巧珍在某些方面像《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她从心底里热爱生活。还有点像北方旷野里那只咬断伤腿而逃生的狼,她对自己够狠!

在巧珍的感情被踩的乱七八糟的时候,马拴又向巧珍求婚了。他明知道巧珍爱的是高加林,他却还是要娶她,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只要我爱”吧。

其实,马拴是有慧眼的,他早已认定巧珍是一个诺言感很强的人,嫁给了他,就会对他的感情负责,不管她内心的深处是不是一直驱不走高加林,她都会尽到一个妻子的本分。

能够永久保鲜的爱情,中奖率太低了,找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去长相守,就已经不错。

再说高加林,无疑他是有才华的,也有热情有干劲有成绩,他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想在适合他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说他是一个理想青年。

但是,不同的时代,对同一件事情的判定可能不同。在那个城乡界限分明的时代,农民的儿子,地里刨食是本分,想土猪拱白菜,接近白菜地就很难。

但任何时代都有像马占胜这种弄臣,他们很会弄事。他把高加林弄到县里当了记者。于是高加林才华横溢的稿子通过黄亚萍甜美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县城,高加林因此有了更大的“非分之想”,也有了新的爱情,伴随而来的还有他改变的初心。

黄亚萍因为高加林而离开了克南,高加林因为黄亚萍而离开了巧珍,克南妈妈因为自己的儿子受了委屈而揭发了高加林,高加林因为被揭发而被退回到农村,离开了黄亚萍也失去了巧珍,好似多米诺骨牌,哗啦啦倒了一片,让人瞬间傻眼。

正如孩子们见到高加林时所唱的民歌,高加林“罪”有应得。巧英和她娘起初有去找他出出气,去落井下石的想法,但最终还是在巧珍的劝说下包容了他。

朴实的故乡人,当同乡做了无厘头的事情时,大家会对他指手画脚,可当同乡落难时,大家又会伸出长满老茧的大手把他拉起。这大概就是艾青“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的原因吧。

路漫漫,人们总在不停的续写人生。有人说高加林后来会娶巧玲,因为他俩都去了小学当老师;有人说高加林不会当老师了,因为伤心,也因为是巧珍为他争取的,他曾那么深的伤过巧珍的心;有人说高加林不会在农村安于现状,他会找机会再崛起。有人说高加林虽然和巧珍没能走到一起,但他俩会永远“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也有人说,也许开始的日子里他们都把对方放在心里,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心里的东西会被别的感情给代替;还有人说,巧珍会一往情深,但高加林难说,他毕竟曾经为了一己私利把巧珍决绝的推开过,信誉指数不高了。

至于以后将会发生什么,我们当然可以发挥想象力展开去猜,但必须要看的,一是社会的大背景大环境允许什么,二是人们自身的变化。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抱朴守拙,弃恶扬善的初心不变。

人生读后感篇七

读完路遥的《人生》,有几个小感触,虽然我的阅历有限,但是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明白!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无论哪一个,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其实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选择的。

人们常说,浮的高,跌得重。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做人的根本不能丢。

再有,最重要的一点:人似乎总在追求着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得到的,或多或少就缺少了那么一点点价值。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当你疯狂的追寻着更加新奇,更加具有诱惑力的物品,突然间失去它时,或者再也不属于你时,你才会猛然警醒,这样东西早已融入你的血液。高加林失去了他的‘金子’,一辈子再也不会有了,纵然他疼得撕心裂肺。

说得再俗一点,我觉得人生就像打麻将,不管手里的这副牌是好是坏,亦或是不留神发错一张牌,你都得按照排场的规矩认认真真的玩下去,不能随便就把牌一推,说,不玩了!

所以,我们都要好好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利用这一切去创造我们魅力四射的人生吧!20xx年,祝福,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人生读后感篇八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儒商望族。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39岁出家,63岁往生。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李叔同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音乐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闻名于世。他在佛24年,悉心研究佛经,使失传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兴起,因而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一个真正活出了自我的人,一个做事干净彻底的人,一个为了自己的信仰可对一切不管不顾的人。

这样的人生因焕发着智慧的光芒而熠熠生辉;因挥洒着信仰的能量而充满勃勃生机;因充盈着执着的力量而所向披靡。

弥留之际,李叔同奋笔疾书:“悲欣交集”。

或许,他因众生未脱离茫茫苦海而悲悯;又或许,他为众生有了佛陀的护卫而心生欣喜?

李叔同离开了这个娑婆世界,去往了他心中向往己久的西方极乐世界,他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将与人类同在。

人生读后感篇九

工作后,人慢慢浮躁了,下班和周末若是还能拿起书,还非工作需要看的书,对我来说实属难得。之前因为有看到文章推荐《人生海海》这本书,包括董卿高晓松他们的推荐语,还有老朋友朋友圈嗮过,在逛某个薅羊毛平台上,刚好看到了这本书,就买了。买回来几个月没翻,这两天武汉下着雨,没了之前的燥热,我也没想出门,无聊的翻了一下,然后从晚上9点左右看到了11点多,对我来说,上次这么熬夜看书还是高中晚自习后在被窝里看《简爱》。然后下午睡醒后继续看,截止5点,这本书已全部看完。

故事主要围绕着“上校”展开,起初看简介时以为写的是军阀类的或者以军人经历展开,实际上并不是。“上校”确实名由军人经历,却也是一段回忆叙述,而这段回忆造就他这一生的坎坷,时代背景下的无奈离奇,后半生的残酷,以及岁月带走的放下和解脱。

“人生海海”取自闽南方言,意为“人生像大海一样变幻不定、起落浮沉,但总还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这本书可以给生活遇到所谓自己觉得迈不过去坎的人以鼓舞,我想也是麦家先生写这本书的初衷吧,正如他在书中最后写到“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我是平静的时候看的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活这辈子,伤人或者摧毁人的可能不是惨痛经历本身,而是周遭的闲言碎语,以及太过在意他人的眼光看法,延伸出来的可能就是人比人吧,关于这一点,书里有句话“人比人气死人,我不跟人比,只跟自己比。幸福是养自己心的,不是养人家眼的。”这也是这一年时常会蹦出来的“比较”后,我慢慢对自己说的,虽然“比较”依旧时常主动或者被动的蹦出来,我也只是感慨感叹一下,依旧选择过自己的,鞋子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合不合脚,别人的光鲜亮丽只是你看到的表面,你没看到的或许才是重头戏吧。

我感觉我看书,在看到某些部分会有很多感想,若是当时立马记下来,或许很幼稚,或许看完了后压根想不起来自己曾有这想法,就如大学时写的日记一样,不过我会偶尔回头去看看,笑笑当时的自己如此玻璃心,哈哈哈,看这本书,因为有些懒,靠在床上,没怎么动笔,也因为这本书更多的是叙事,没那么多大道理,所以也没怎么动笔,就是把有些觉得好像有触到内心的句子划下来了,可能过几天我就忘了,那就用这篇文章做个记录吧!除去上面提到的,还有下面这些:

值钱的东西像好看的女人,是祸水呢,杀人越货,谋财害命,要的就是这些玩意。

年轻人容易心碎,老人容易嘴碎。

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

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

生活是部压榨机,把人榨成了渣子,但人本身是压榨机中的头号零件。

当一个人心怀悲悯时就不会去索取,悲悯是清空欲望的删除键。

人像一枚硬币,有两面,遇到好的一面是你运气,遇到坏的一面是你晦气,如果两面都叫你遇到则不免要丧气叹气。

心死了,人反而不会死了,只是活得像一台机器。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风飘不到的角落。

世上没有如果,只有后果。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想后依然热爱生活。

生活像人,有时或有些是让人爱的,有时或有些又是不让人爱的,甚至让人恨。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人生如戏,每一出戏都明里暗地连好的。

爱人是一种像体力一样的能力,有些人天生在这方面肌肉萎缩。

这世上最好的朋友是钱。

世上最无情的是老人,其次是有钱人。老人因为怕死或者不怕死而变得无情,有钱人因为可以用钱买到无情而变得无情。

生活是如此令人绝望,但人们兴高采烈地活着。

天大地大,别自大。

网络让无数的.人在希望中死去,在绝望中诞生。

人生读后感篇十

前两天闲来无事,就把路遥的《人生》看了一遍,刚开始我还以为这本《人生》是写了很多又长又臭的大道理,没想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这本书是一本小说,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在陕北地区发生的故事,故事围绕主人公高加林从毕业到参加工作后几年的起起伏伏的人生发展机遇和挫折,从一个微观的视角,讲述了“人生虽然很漫长,但是关键处只有那几步。”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篇读完,最大的感触就是,高加林的故事很像我们小时候在语文课本中学习过的“小猴子掰玉米”。一开始小猴子有个玉米,但是它看见了桃子和西瓜,于是就扔下玉米去追桃子和西瓜,但是桃子和西瓜没有追到,回头再去找玉米,玉米也不见了。在那个年代,刘巧珍一个农村女孩和你恋爱,名声败坏了,以后让人怎么找婆家?!同时,从择偶的标准来看,即使刘巧珍不漂亮,单冲她这个贤惠的品质,你也不能抛弃啊!更何况人家女孩还帮你“卖馒头”,三番几次地跑到县城给你送钱花,这样的女人真的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然而高家林却抛弃了她,和黄亚萍在一起,让人气愤。

正如我们一句农村俗语所讲:“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刚刚盛了一碗饭,还没有吃,恰好看见锅里有更好吃的,于是放下筷子去锅里捞,结果僧多粥少,锅里好吃的东西没有捞到,回头到桌子上想吃自己原来的那碗饭,却发现那碗饭也被别人给吃了!

因此,在人生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风景,见到各种各样的东西,也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多的诱惑,但是我们必须凝聚心力,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做出最优的选择!而且,无论是感情,还是工作,我们都不要好高骛远,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向前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