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实践的过程和心得体会,方便以后的回顾和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精选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3篇)篇一
以前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媒体对社会福利院孩子的生活状况的报道,可以说,每次我看到的报道都是某某单位对某某福利院献爱心,为孩子们带去了糖果,零食和他们喜欢的玩具,并同时捐款多少元。是的,福利院的孩子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经济上的资助,但是,他们更需要的是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他们已经被他们的父母因为这样社会实践或那样的原因遗弃,这莫过于人生的一大灾难。而他们,绝对不能被我们的社会所遗弃。
8月20号,我们小组一行10人来到浦口的南京市社会福利院。来到了那里,我们都大吃一惊。这里的孩子都不是正常的孩子,他们是一群有先天性障碍的孩子。有的孩子因患残疾而行动不便,但他们依然用坚强撑起活着本应挺起的脊梁;有的孩子说话支支吾吾,口齿不清,但我们分明可以听到他们渴望与人沟通交流的声音;有的孩子虽然智力有障碍,但他们却用力在纸上写下遒劲的大字或者用手中五彩的画笔勾勒出内心的美好世界,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不去的真实写照。即使有的孩子年龄还没有十岁,但他们已经学会了自立与自强;即使这些孩子非亲非故,但不幸的命运将他们会聚在一起,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团结友爱;即使他们和同龄的孩子相比缺少富足的物质条件,但他们丝毫不埋怨上天的不公,虽然他们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无情的父母所抛弃,但从他们清澈的大眼睛还是可以看到与生俱来的单纯和可爱。
刚和这些孩子接触的时候,孩子们都用怯生生的目光看着我们,我暗想这些孩子真的是太缺少爱了。虽然他们在福利院衣食无忧,但他们却没有很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与人交流的机会。我们的小组成员拿出事先买的糖果和零食,孩子们都露出欣喜的眼神,看得出来孩子们很喜欢我们带来的东西,但他们却不敢上来拿,直到我的同学们吧糖果和零食分给孩子们,孩子们才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接下来,孩子们为我们合唱了一首《卖报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走不好,滑一跤,痛苦的人生谁知道,七个铜板就卖两份报。”稚气的童声唱着辛酸的歌曲,让我们小组的成员都有着想哭的冲动。然后在福利院老师的电子琴的伴奏下,孩子们又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们正在认真的唱着歌,其中有一个孩子十分稚气对我们的一个女同学说:“阿姨,我想妈妈了!”真的是没有实现想到,这个孩子一呼百应,不一会所有的孩子都哭闹着要妈妈。我们的小组成员都哄着,安慰着孩子说:“你们妈妈过一段时间就会来看你们的。”我们害怕伤害这些孩子的心灵,因为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是天使,确实有点忧伤的天使。过了一阵儿,孩子们在零食的“攻击”下渐渐停止了哭泣,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想被他们的父母抛弃无疑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巨大的伤口,但伤口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合,他们会走出这一个人生本不应该出现的黑暗,但是这个黑暗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以后,他们也会和我么一样长大,经历青春期的烦恼等等,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打击,然而他们拥有坚韧不拔,顽强的意志品质,一定会越过每一道坎,追求自己的幸福。
后来,我们和孩子们做起了游戏。我们先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们和孩子们都玩得不亦乐乎。接下来。我们又玩跳长绳的游戏,孩子们跳的可欢了。特别是一个小女孩,胖乎乎的,协调性却超好,跳长绳的时候还能翻跟头,简直是精彩之极。这是个有着先天性智障的孩子,福利院的老师说过一段时间她就要代表中国参加一个国际上的残疾人交流会呢!谁说智障的孩子天生就需要人们的照顾,他们同样可以为我们的社会创造价值,为我们的国家增添荣耀。
我们与孩子们交流的的时候,孩子们有时也会出现不耐烦,不听话的时候,他们会发呆,露出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的想,他们也是有心事的呀!有一天,一个小男孩突然问我:“哥哥,人再怎么样才能不死?人可不可以不死?”我怔住了,那么小的孩子,居然在考虑这种深奥而没有答案的问题。有位教育学家说过,人一旦考虑生与死的问题,他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生命的思考。
实践时间:20xx年6月8日-20xx年6月21日。
实践地点: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二、实践单位介绍。
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1.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对于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制定了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期能从其中获得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并从中汲取社会的思考,促进自身的思想进步。
本次南山福利院之行的目的:一是给老人们送去快乐和温暖;二是通过走入社会,使我们大学生认识社会、增长社会经验;三是培养我们的爱心、热心和善心。
我们小组为这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到往返联系福利院负责人,我们付出了很多,经过不怕麻烦的重复再重复,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活动计划,熟悉了路线,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小组参加该活动的17名同学在深大北门地铁站集合完毕。我们满怀激动地前往南山福利院进行公益劳动。
进入南山福利院,在领导阿姨的安排下,有的同学对墙壁、院落、窗户等进行了认真、彻底地打扫;有的同学与老人们亲切、热情地聊天,给老人们送上一份温馨和幸福;还有的同学搀扶老人下床走路„„个个都很认真的学着、干着。一些老人对我们赞不绝口。夸赞我们深圳大学的学生真不错!听到这样的称赞,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感到无比光荣。
下午五点左右,活动结束了,我们和老人们一一道别,有的老人说:你们还要再来呀!我当时就被这句话感动了,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老人近距离的接触,尽我最大的能力把快乐与温暖送给了他们,我真的很高兴;作为该活动的一员,活动这么成功,这么有意义,我真的很欣慰。
我从中学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首先,关心照顾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理应继承并发扬这种美德。
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年轻到年老的过程,老年人历经风吹雨打,千辛万苦地培养出下一代,现在我们理所应当去关心照顾他们。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家,和他们拉拉家常,倾听他们的诉说,他们会感到很高兴。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老人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我们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对此,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其次,公益劳动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有益的无偿的劳动,是不计报酬、不谋私利,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劳动。参加公益劳动,对于培养我们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自觉自愿为公共利益而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以及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等思想品德,都有重要的作用。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些人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做什么事都讲钱,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浮夸虚荣等等丑陋现象,对尚处于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理想信仰上的迷茫和思想行为上的严重腐蚀。我们要认真学习提出的“八荣八耻”,领悟其中的精神,坚决抵制这些不良的思想。
此次南山福利院义务劳动作为一次公益劳动,我们毫不嫌脏,踏实、认真地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并且没有发生打闹情况。这体现了我们尊重公益劳动、热爱公益劳动的态度,体现了我们作为深圳大学的学生的良好素质。
第三,我们17名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我从中体会到了集体力量无穷,个人力量微小。试想,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墙壁都擦得一尘不染,把楼道的垃圾全部清扫,把每间屋子的地都擦得干干净净„„然而我们17名同学通过团结合作就做到了,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我们大学生将来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在竞争激烈的年代,单位中的每个成员,若想把工作做好,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想方设法尽快融入一个团队,了解并熟悉这个团队的文化和。
规章制度。
接受并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观念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职责。
从现在起,我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树立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懂得通过团队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工作上作出最优秀的成绩,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我体会到了社会实践对于个人的无尽帮助。“纸上得来终觉浅”社会实践让我们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统一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发挥出了它的价值,完成了知识的真正使命,我们才能修补自身知识的欠缺!责任和使命不仅使我们忍受了从未有过的困苦,迸发出从未有过的热情,而且,使我们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最后,总结这次南山福利院公益劳动的社会实践,我觉得,虽然它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但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匪浅的社会实践。虽然我们创造的社会效益难以用用金钱来衡量,但其对我们的影响和锻炼是难以计数的。可以说,社会实践是艰苦的,但收获又是巨大的。它将成为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因为它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深入社会了解生活。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精选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3篇)篇二
2017年xx月12日,1689爱心团队走进郑州市社会福利院,慰问那里的病人和孩子们。此次活动与以往有所不同,除了按传统来看望一下孩子们和病人外,还打算在这里为一批红十字会新志愿者举办一次加入宣誓仪式。参加此次宣誓的新成员有:张鑫、李若晨、王鹏飞、陈鑫、左娇、左斌、孔曙光、臧周凯、孔阳光。参加活动团队人员有:杨丽、李波泽、雷高威、杜朋林、潘璐、赵喜成、朱惠子、张平贺、李艺菲、杨华蕊、孙力强、刘璐、赵瑞、高智。
10月12日9点30分,1689爱心团队在杨丽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郑州市社会福利院,此次团队为孩子们带来了水果、薯片、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并且这次我们的志愿者王鹏飞特别为福利院带去了大量学习盲文的纸张。我们志愿者们一进入福利院,住在楼上的孩子们和病人们就对我们的志愿者招手,志愿者们也高兴的回应他们。首先,我们来到了二楼,看望住在这里的孩子们,我们将水果、薯片等食品分给孩子们。因为我们1689爱心团队每周都要来社会福利院看望,所以孩子们都已经和我们熟悉了。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我们一起玩耍,志愿者们都抱起这里的孩子们,用心去关怀孩子们。来的时候有几个孩子正在写作业,有许多题目都不太会,我们的志愿者们就耐心的为他们讲解。然后,志愿者们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孩子们都很是开心。志愿者们看见满脸笑容的孩子们,也感觉非常快乐。
一个多小时后,志愿者们来到了四楼,看望住在这里的病人和中老年人,志愿者将拿来的水果、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分给大家。大家见到杨丽老师又一次来看他们,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都争先恐后的拉着杨丽老师的手,诉说自己在一周中的生活,杨丽老师又询问一下他们近段的生活情况,有什麽需求没有,有什麽地方需要我们志愿者们帮助的没有。大家都被这种关怀感动了,一位50多岁的福利院病人,为志愿者们热情高歌。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把全场气氛提升到极点。接下来又为我们演唱了《东方红》等经典歌曲。志愿者们都以真心的掌声表达对这位病人的谢意。
最后,志愿者们和福利院里所有成员齐聚一楼。接下来,我们1689爱心团队要在这里举办一场河南省红十字会志愿者的新成员加入宣誓仪式。这次有八位新成员经过审核同意加入河南省红十字会,成为注册志愿者。福利院的管理人员、孤儿、病人等都参与和见证了整个过程。新志愿者在老志愿者高志的率领下,在红十字会标志下进行宣誓。全场肃静,宣誓过程庄严神圣。仪式结束后,周围的所有人都为这八位新成员表示祝贺。福利院的孩子们集体为新志愿者演奏了一场《感恩的心》,稚嫩的童声,缓慢的手语动作,真情的表达。在场所有人的心都被孩子们所感动。相信此时此刻所有志愿者们的心中应该会多一份责任。之后,杨丽老师又对所有的志愿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真正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多为社会弱势群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时间飞快,转眼已近中午,志愿者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福利院。相信他们的心中一定有所收获。总体分析,此次活动举办的相当成功。不仅仅为福利院的儿童和病人们带去了温暖,同时也锻炼了一批新志愿者。
精选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3篇)篇三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精选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3篇)篇四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对于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制定了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期能从其中获得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并从中汲取社会的思考,促进自身的思想进步。
本次南山福利院之行的目的:一是给老人们送去快乐和温暖;二是通过走入社会,使我们大学生认识社会、增长社会经验;三是培养我们的爱心、热心和善心。
我们小组为这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到往返联系福利院负责人,我们付出了很多,经过不怕麻烦的重复再重复,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活动计划,熟悉了路线,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小组参加该活动的17名同学在深大北门地铁站集合完毕。我们满怀激动地前往南山福利院进行公益劳动。
进入南山福利院,在领导阿姨的安排下,有的同学对墙壁、院落、窗户等进行了认真、彻底地打扫;有的同学与老人们亲切、热情地聊天,给老人们送上一份温馨和幸福;还有的同学搀扶老人下床走路„„个个都很认真的学着、干着。一些老人对我们赞不绝口。夸赞我们深圳大学的学生真不错!听到这样的称赞,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感到无比光荣。
精选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3篇)篇五
xx年xx月xx日我和我的几个伙伴在家乡的福利院进行了社会实践社区活动,福利院的老师们向我们介绍着福利院和孩子们的概况,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关爱孤儿时的注意事项。因为小朋友大多是有先天性疾病的弃婴,所以我们在与他们互动时要格外地小心和特别地体贴。上午9点,我们准时到达福利院,并与小朋友进行了互动。
当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小朋友就一下子兴奋起来,喊着“爸爸”、“妈妈”、“抱抱”等简单的词语,我们也很快进入角色,与小朋友们互动。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零食拿给小朋友吃,陪他们一起看电视、搭积木,抱着他们在教室里逛逛。小朋友们不奢望我们有什么特长会表演什么节目,他们只想坐在“爸爸妈妈”的腿上静静地看着我们。我们跟他们一起合影时,他们会摆出pose,竖起两个手指,喊“yeah!”。他们会把照相机抢过去,从相机里面看看自己的模样。他们会把“妈妈”的头绳拉下来,亲自给“妈妈”扎辫子。上午10点,准时开饭了,年龄稍大一点的小朋友坐在方桌边,自己吃饭,我们就一对一喂年龄小一点的小朋友吃饭。他们一个比一个乖,会互相督促“坐好,吃饭”,一口接一口,不一会儿一大碗盖浇饭就已经吃完,一粒米饭也不会浪费。饭后稍做休息,便是午睡时间,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床位,会自己脱下外裤穿好睡裤,会把袜子放到鞋子了。
下午我们向老师们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和春节的心情,老师们说:“他们不会感到孤单和寂寞,反而会感到快乐,因为福利院对他们来说就像家一样。”
下午我们和孩子们玩起了小学或幼儿园才玩起的游戏,他们都很开心。傍晚我们要走的时候,福利院的老师和孩子们都出来送我们,和我们说“再见。”
回家后,我认为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着社会上许许多多好心人的关心和照顾,还有些好心人领养他们,他们又是幸运的。我们同学中有一些已经为人父母,有些结婚了还未育有孩子,有些还是未婚,状态不同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感触。为人父母的同学们觉得他们是那么听话那么可爱;结婚还未育的同学们觉得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是要优生优育,要勇于承担父母的责任。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留在老师们和同学们心中的回忆不会消失,同学们也觉得关爱这些小朋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今后可以经常开展。
精选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3篇)篇六
范文两篇,欢迎阅读参考!
暑假里的一天下午,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某某社会福利院进行“关爱孤儿,助人为乐”活动。接待我们的是一个跟我们年龄相仿的小伙,觉得他全身都是温暖的光芒,和蔼可亲!福利院的老师们向我们介绍着福利院和孩子们的概况,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关爱孤儿时的注意事项。因为小朋友大多是有先天性疾病的弃婴,所以我们在与他们互动时要格外地小心和特别地体贴。
他把我们带到小朋友们的地方,说实话,刚进去还是有点惊到,虽然早已做好各种心理准备。
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的我,手足无措,呆呆地站在门口,手足无措,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感觉全是多余。反倒是朱琳,潇洒地笑着和他们打招呼。我也依葫芦画瓢,呆头呆脑地说了句:“小朋友好,嘿嘿!”天知道我有多傻。
刚开始有什么都帮不了的无力感,和他们一起看喜羊羊。老师看出了我们的窘迫,要我们给他们发小馒头,可句是一袋小馒头,顿时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一个个小手,从我手里小心的拿过去,没拿到的只是充满渴望的眼神望着我。
我发现一个第一眼就喜欢的宝宝。萌萌的。他是一个爱笑的男孩,你走过去,他就笑。后来我问老师,她说他只知道笑和吃。看见人就笑,我喜欢爱笑的也喜欢萌萌的,他应该是我最偏爱的一个吧。看着他的笑,就觉得心疼,也许什么都不懂才会有如此纯真美丽的笑容,可他的笑容背后,会有难过吗?我一直坚信,爱笑的人运气应该不会太差。可惜的是,他们解散后便再也没有见过他,找遍了我能去的地方,还是未看见他小小的身影,就连他们吃饭时,我都没有再看到他。
有一个爱笑的小姑娘,她长得都是满脸微笑的模样,看到的时候,她在一个有婴儿的房间里要宝宝,煞是喜欢。我走过去,她伸出她肉嘟嘟小手,牵得我好紧。另一只手摇着宝宝。她吃饭的时候,看见我,笑得超开心,举起小碗,还是有些腼腆。腼腆尔内向的姑娘,面对喜欢的想要去争取,可面对其他的人群,还是缩在角落里,默默的看着,像及了有时候的自己。不喜欢争抢,自己默默的,不喜欢大群人,做好自己的事。
那四个月大的宝宝,我逗她,她把没一颗牙的牙龈给我看。我出去一会儿后再回来,她就一直打饱嗝,喝多了牛奶。
有一个老喜欢扯着我乱跑的小男孩,喜欢扯我的手表。我一说好疼诶,他就松手,继续乱跑。
有一个老喜欢装老成的,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我说狗,他就扯着你一直说他喜欢狗,电视里演乌龟,他就告诉我乌龟小时候是红眼睛,长大了是黑眼睛,说实话我不知道。炯炯而谈的样子,只把你忽悠。他答应我和我练羽毛球,哈哈。
有一个真老成,他叫罗林峰。当其他人都向后望是,我坐在他后面他都不理我。后来他告诉小日日写他的名字,期初,他用手比划,我点头示意我懂了,他却坚持要用笔写。好吧。我告诉他他和我奶奶一个姓,我问他知道奶奶是什么意思吗?他说不知道。心疼,看着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扯出一个牵强的笑容。他非常好学,喜欢读书。但似乎我把他教坏了,我告诉他说逗比小青年。小日日解释说,我是苏逗比,逗比就长我这样,因为是我首先告诉他这个词的所以他就叫罗逗比。听后,他双手紧按耳朵,嘴里哇哇叫着:“啊,太难听了!真难听!”左手扶额,45度角仰望天花板,仰天长啸,一副怎么可以这么有这么丑的名字的模样。小日日唱歌,他的反应更强烈,开始的时候一副欲死不能,欲生不得的表情,再过两秒,也许是本着“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心态,直接跪下求她,还差点磕下头:你别唱了,好不好?悲切之情,溢于言表,难以掩饰。得提一下另一个小姑娘,本来她死死的拉着小日日,毫无挣脱之力,微笑的望着她,小日日唱了一句,她就低下头,缓缓松开手。我得为小日日说句公道话,其实她唱得挺好的,只是听的人有点难受。他吃饭去的时候,对我们说:“姐姐,你们不要先走,等我吃完饭。”下午6点,我们要准备回去了。小木木写的时候,他说了句,姐姐你好漂亮啊!走出门的时候,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直接告白:姐姐,我好喜欢你啊!
最逗的是装老成的和老成的找我和小木木要qq,电话和地址,还要写的一模一样。
最感动的是,我问他们“你们喜欢我吗?”真诚而爽快的答道“喜欢”。
最心疼的是,他们眨着眼睛小心翼翼的问我们"你们明天还会来吗?”还认真的要我写下时间。
我不想说他们是脑瘫,他们依然真诚善良而美好,他们不应该被歧视,不应该因为先天的正常而持一种优越感。也许你不知道自己的一个眼神或举动对他们有多大的影响。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爱,而不是遗弃。他们的单纯影响着我,也传递给我纯真的快乐。天才与他们只有一线之隔,他们只是因为受到上帝格外的偏爱,而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以前,有个朋友对我说:感觉社会好冷漠,全是负能量。其实我想说的是:因为我还没进入社会,不好妄自评论,不懂其中的纷杂。可是正能量依然是满满的,如果你更多的关注社会的正能量,你也会是一个满满温暖且正能量的人。刘同说:你要越来越能接受现实,而不是变得越来越现实。虽然变得现实是你自己选择,我们无权妄自评论,但你同时会失去很多美好。
“助人为乐”虽然从小听到大,可却未真正理解过,最近才感受到。
谢谢他们让我有种满满的被需要感。
大家都是棒棒的,一起加油!
世界以痛吻你,你要回报以歌!
实践时间:xx年x月x日-xx年x月x日。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但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精选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3篇)篇七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实践时间:**年1月8日-**年2月3日
实践地点:xx儿童社会福利院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精选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3篇)篇八
本次我们实践团队去的是xx市儿童福利院,该福利院位于相对安静的地带,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相对还是有利于该福利院的儿童的。虽然相比我们的教学楼,它有些简陋,墙上的墙灰脱落不少,铝合金窗户的纱窗略有破损,但设施还较齐全,配有电视,空调等生活电器。
炎炎夏日我们齐聚参与这次的实践最大的目的是给这些“残缺”却可爱的孩子带去温暖,也向他们学习生活的勇气。因为我们所学的专业是幼儿师范,有关于儿童,所以我们不仅要考虑正常的幼儿园内的儿童,更要关注这些特殊的儿童,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同时也希望在志愿服务实践中,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来增加我们的经验,更多地了解儿童福利院中孩子们的实际情况。
这次的实践我们一起从有想法到写计划到联系落实花费很多时间,第一次前往还扑了空不过没关系,我们有了更多的经验呢!那次失误后我们会每天不断调整计划,活动后集体写下日志和小结,互相谈谈感悟交流心得,以求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
最后就是在画画,折纸,聊天,游戏,唱歌等等活动中我真的被这些纯真的孩子所感染,他们都曾遭遇过痛苦,现在或许已摆脱或许仍然失落悲观内向,但感受到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是尽心尽责的做事,也便放心了些,我会以后也常来这里的,他们十分的乖巧不同于普通的孩子,他们懂得生活的不易,他们是天使。
我想,我来儿童福利院之前的一切计划和想象都是模糊不清的,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敏感的地方,直到这次切实的进入到里面那么久,离开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很感性人,对他们的关照可能更多的是对弱势的关爱和心疼,然后他们都很快乐阳光是我过于敏感了,同时跟他们的接触中,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读书,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
这次给我的触动很大,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记住这一次的点点滴滴,在我毕业后为弱势儿童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精选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3篇)篇九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一张青涩的脸庞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敲开了大学的校门。这一年的时光里,不知何时,我们褪去了学弟学妹的无知,担起了学长学姐的称呼。来不及追忆大一的似水年华,来不及品读大一的青涩无知,我们一头钻进了暑期社会实践中来,就如这难遇的酷热夏季悄然到来。
经过细密的前期安排联系,七月六号,我们同青年志愿者队伍经过辗转乘车、步行,来到了福利院。这天正巧赶上省里相关部门的人员来访,我们同其一同参观了小朋友们平时的活动场所:厨房间、发泄室、心理室、阅读室……由此可见小朋友们的活动颇丰。
因福利院临时有其它活动安排,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人数并不多,仅是两位。但是我们并没有懈怠,打起十万分精神,耐心细致地开始讲课。其中一个小朋友天生聋哑,我们透过手势与文字进行交流沟通,透过阅读电脑屏幕上的ppt,他也能够切实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另一个小朋友叫王强,曾是兔唇,经过治疗,已渐好转,很是活泼开朗地参加进活动中来。不时他们小伙伴俩还会透过手语和文字进行讨论沟通。我们队友们一同向他们讲解邪教的危害、反邪教的常识,普及科学知识,最后的知识问答更是让他们兴奋激昂,用心踊跃地举手抢答。作为奖励,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小礼品送给他们,灿烂的微笑甚是可爱。在简单愉悦的环境下,小朋友们学到了反邪教的常识,我们也收获到了快乐。
活动结尾,与福利院负责人交流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具体状况,聋哑小朋友会被送进特殊学校,在书法与认字方面会有所侧重。福利院的小朋友与在14岁之前都能够透过相关合法途径进行领养。至于教育学习,只要愿意,福利院会供他们上至大学。来福利院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很多,但也有一些志愿者质量不高,会导致小朋友的一些错误思想与行为。同时由于平时的志愿活动太多,小朋友们也有些许厌倦,参与度时常不高。
活动中与两位小朋友的接触中,队友们也的确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钟爱手机电脑灯电子产品,只要看到手机就会喊着抢着要,所带的礼品被看见了就会主动上前来拿等一系列问题。
福利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然需要我们社会大群众的关心与爱护,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健全家庭的我们拥有健康完好身体的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正常的、平等的、尊重的、适度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去理解他们真实的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关爱他们。正如我们会自然地俯下身子去与小朋友对话,沟通中正是需要心灵上的平等。平等不是一味的退让,不是因为年龄、遭遇、家庭的差距而无原则地迁就。在他们犯错时,依旧就应被严厉地指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尊重,真正的对他们负责。
福利院、志愿者、整个社会就应教导他们以健全的人格、足够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品德修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心灵上的依靠与慰藉。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因精神空虚、思想偏激、对社会悲观消极等思想上的偏差而受到邪教蛊惑利用,才能远离邪教,才能让以前不幸的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精选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3篇)篇十
国庆的最后一天,我们18对亲子自行组团浩浩荡荡地来到福利院,去看望遗落在人间的天使们。
早上8∶30,我们在余姚市政府门口集合,然后就驾车前往儿童福利院。组长一边带我们参观福利院,一边给我们讲解,原来院里有15个年龄大小不一的小朋友,其中有些是智障儿童,有些是残疾儿童。
院里的环境特别整洁。到了二楼大厅,我看见有一条像七色彩虹一样的拱型爱心桥,上面刻着“用手托起孩子的明天”这九字大字,特别引人注目。走廊的两边分别是医务室、值班室、教室、厨房,还有游泳池。院里的扶手很特别,有一排像婴儿学步的扶手。顺着楼梯我们到了三楼,三楼是卧室和饭厅,透过玻璃门我看见有两个小朋友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看着我们,一动不动,房门却是紧锁的。原来这两个小朋友是脑瘫儿童,整天只能躺在床上,不能活动。我很震撼,也很吃惊。在饭厅里有几个小朋友陆陆续续走进来吃奶油蛋糕,他们很开心。但是看着这一幕,我的泪水情不自禁模糊了我的双眼。
参观完后,是互动环节,我们一个个踊跃报名,临场发挥,表演节目: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走模特步的走模特步,节目丰富多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有个小男孩演唱的《春天在哪里》,他一瘸一拐地走上舞台,边唱边跳,尽管歌声和动作是那么不协调,但在大家心中,却是最动听的歌,最漂亮的舞,全场的观众掌声不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当然要属赠送礼物的环节,天使们坐在椅子上,我们一个个拿着自己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挨个送给他们。我带去了很多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和生活用品,他们拿着礼物都爱不释手,这些小礼物能让他们笑逐颜开,我真的很开心。最后,我们在临走前与天使们一起拍照留念。
这次活动圆满地结束了,我希望在这个温暖的春天里,我的绵薄之力能给他们带去爱的正能量,更希望这份爱能一直延续下去,传播出去。
精选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3篇)篇十一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济南儿童福利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几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
考试。
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精选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3篇)篇十二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这个暑假里我认真履行了学校要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任务。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学习了解了国家大学生要求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投身社会实践的各项指令,深入学习结合自身专业进行了详细而又深刻的实践经历,在实践中收益良多,体会深刻。
这个假期里,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去孤儿院当义工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许多。回家后因为离孤儿院比较近,加上社区干部的大力宣传,我和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参加了此次公益活动。孤儿院的孩子们从四岁到十五岁不等,父母大多双亡,只能被孤儿院收留。我所在的孤儿院是7月初才成立的一所孤儿院,也是本县历史上的第一所孤儿院,收官孤残儿童共50余人。
所需要的关心和爱的滋润,她们无疑是可怜的,没有父母的爱在孤儿院里生活成长。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却失去了他们最重要的感情依靠,我无言以对,只希望那些草率把孩子生下来的父母不要这么不负责任,让一个无辜的孩子白白承受着不公平的对待。孩子们午休时间总是不安宁喜欢哭闹,好不容易安抚了这个,另一个个又开始折腾,最后弄得我手足无措,通过向护工虚心的学习,自己慢慢地也能熟练而紧凑的完成安抚他们睡觉的任务,这些孩子们是她们见过的最可爱的孩子,可是却有着这样的遭遇和命运。
这些孩子在没有父母之爱渐渐长大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时期特别的古怪,他们怀疑自己不好,十分的敏感多疑,看着直叫人心疼,好在这些孩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衣食无忧的生长,给孩子们提供的条件都是最好的,让他们在没有爱的基础上得到一些补偿,能顺利安全健康平安的长大,孤儿们是可怜的,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应娇生惯养受尽疼宠,可是他们却没有这个福气享受这些本该属于他们的感情,我们平常不光只顾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健康长大,而是要从学习、生活、为人处事,修养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两个月的实践生涯过得飞快,我和这里的孩子相处得非常愉快,比如带着她们出去野炊,一起玩游戏,一起上课。
看着每一个孩子开心快乐着,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义工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开心,能感受到被需要,能帮到这些孩子,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变得开始有了特殊的价值,和孩子们的感情也是真实而美丽的。这些孤儿无疑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抹色彩,和他们一起度过的这五十多天,充实而充满了意义,让我学会了如何爱和关怀别人,如何让身边的人因为你而感到快乐幸福,那些最真诚最可爱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报。
真心希望那些父母们在决定生下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毕竟这是一条生命,她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无辜的,她并没有任何错误。既然决定带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定要对她好,不要因为残障而狠心抛弃自己的子女,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因为,这意味着这世界上又多了一个缺爱的可怜人,她的人生将永远不会圆满。所以我呼吁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慎重,负责。
不要让他们因为你而接受不公平的一生,这是一个孩子的一生啊,多么重要啊!同时孕妇一定要慎重服药不要让孩子在发育的时候因为你的一时疏忽大意而产生先天性发育残障,我希望父母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多一些疼爱,多一些不舍,少一些狠心和无情,既然是父母,就要负起责任,你选择把他们生下来,就要对孩子一辈子负责,狠心抛弃他们是多么残忍的一个决定,他们多可爱,不该受到这样的伤害。
我们要用最真的爱关怀这些可爱的孤儿们。在这五十多天的义工生涯里,我觉得学会的远不止这些,我们这些九零后生长在无忧无虑的和平年代。对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疼爱总觉得理所当然,对别人的付出当做是应该的,从来就只知道索取很少付出和为别人着想,心里大多也都只有自己一个人,天生的自私无情。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别人对你好疼你爱你并不是应该的,这是付出,这是爱,是人间难得的真情,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看似来的容易其实来之不易的感情,感激社会政府感激党给我们带来的和平年代,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这一切,都是幸运的恩赐,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激报答每一个对你好的人,感恩父母亲人,多关心体贴他们,有的时候你不经意的关心会让他们像个孩子似的欢心一整天。感恩社会,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让这个社会因为你为更美好,实现你的价值。感恩每一个人,播撒你的爱心和关怀,让他们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开心,让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你的付出而感到幸福,把自己有限的爱播撒到无限的世间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不在多,在于参与,我相信,只要我们当代大学生们共同行动起来,带头分享温暖,传递爱心,社会会因我们而改变,人世间一定会越来越来美好、越来越和谐。
福利院之行:这是第一个活动,从效果上看,和院内的孩子都玩的很开心。但是我们没能让外面的人知道我们的活动,是一个不足。在和院长交谈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出错了。表达上应该委婉一些,不至于让她觉得我们有很强的功利性,而影响活动的进行。
进社区访问残疾人,这个活动做的蛮顺利,也多亏社区阿姨的帮助。能了解到他们的生活,虽然在生活上有困难,可是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也在服务社会,而社会上的人也一直在给与他们帮助和关心。这一点能真正体现出和谐社会的风貌,也是我们实践的宗旨所在。
在城市广场和超市出口的问卷调查,其实也碰到了很多的小麻烦,被超市管理员以可能妨碍超市治安为由婉言赶出,面对很多人的猜疑,我们只能以真诚的微笑来消除他们的顾及,配合我们的工作,这一点,很能明白,在和谐社会中,微笑是很重要的。
在最后一天的活动中,校领导的到场,也可见我们活动主旨是在现在社会中是很值得关注的,授牌仪式是现场才构建起来的,这一点,是我们所忽略的,也是我们很缺乏的,身为学生干部,却没能在这种场合合理的安排好程序的进行,需要反思。
总结在绍兴的实践日子,比较充实,虽然有些不足,可对于我们这些第一次自我策划。自我行动的小队来说,应该还算不错。但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需要在活动前有更详细的策划,活动中有更灵活的头脑,这样,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活动中得到提升,活动所要表达的宗旨才能让社会关注认同。
精选走进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汇总13篇)篇十三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____儿童福利院20____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____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