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是一个不断演变和进步的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一些精心整理的会计总结范例,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管理会计论文文献(专业13篇)篇一
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会计学理论相互借鉴融合,帮助企业合理预测人力资源投资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本文从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着手,剖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管理会计论文文献(专业13篇)篇二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和具有人工智能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财政部从1988年开始,规划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中长期目标、组织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的。
规章制度。
开展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指导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等,从而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健康发展。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势头较好,目前国内90%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都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可以说会计软件已成为我国软件行业的一面旗帜。我国会计电算化高等教育创建于1984年,明确提出会计电算化专业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会计电算化理论上的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涌现了大批会计电算化的优秀教师和实际工作者。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首先,许多企业领导者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有的领导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仅把会计电算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在不少财务人员看来,电算化仅仅是代替了手工核算,提高了核算效率,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二)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目前,许多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大多数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不多,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当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时,计算机维护人员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
(三)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问题。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生产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网络财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黑客或病毒的侵扰,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生问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会计电算化下的统一数据接口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五)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许多会计电算化单位没有严密的基础管理工作制度。首先,在人员分工上,企业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没有严格权限限制措施,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篡改数据留下隐患。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十分不完善,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其次,从档案资料管理上,许多单位对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导致不少的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以至于造成企业财务信息泄密。
(六)会计电算化重视账务处理却忽视管理应用。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的计算与分析功能,但是,由于受我国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主要是事后核算的影响,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大多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就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来看,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水平上,并没有应用到企业全面管理活动中,也可以说会计软件只是实现了它的会计功能,并没有实现它的管理预测和分析功能。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促使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信息更系统化、智能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针对以上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的对策: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应强化企业领导支持会计电算化的自觉认识。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在本企业内部要设有专门负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责;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订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其次,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二)重视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企业要重视复合型的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财务知识,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要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首先,要对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与财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对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注重对计算机维护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
为了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首先,要加强数据处理的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从软件开发和维护控制、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制度,并保证措施能落到实处。其次,在国家制定并实施了计算机安全法律,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宏观控制的同时,企业应安装正版查杀毒软件,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安全措施来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再次,应加强对计算机机房设施的管理,制定防火、防水、防盗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的管理办法。
(四)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所以,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应有很好的融合理论与开发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层次的数据转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其次,应由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
(五)做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
(六)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目前许多企业采用的会计软件虽然已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不能适应管理需要,缺乏高质量的会计软件。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单位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向企业全面管理方向过渡。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要加强软件自身的更新和完善,使得我国会计软件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开发出适应跨国企业集团需要的会计软件。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生产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网络财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黑客或病毒的侵扰,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生问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会计电算化下的统一数据接口问题。
五)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六)会计电算化重视账务处理却忽视管理应用。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的计算与分析功能,但是,由于受我国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主要是事后核算的影响,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大多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就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来看,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水平上,并没有应用到企业全面管理活动中,也可以说会计软件只是实现了它的会计功能,并没有实现它的管理预测和分析功能。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完善对策。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二)重视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
(四)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所以,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应有很好的融合理论与开发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层次的数据转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其次,应由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
(五)做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
(六)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目前许多企业采用的会计软件虽然已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不能适应管理需要,缺乏高质量的会计软件。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单位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向企业全面管理方向过渡。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要加强软件自身的更新和完善,使得我国会计软件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开发出适应跨国企业集团需要的会计软件。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管理会计论文文献(专业13篇)篇三
[1]王更峰。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变化亮点与企业应对的浅思[j].会计师。2014(08)。
[2]王梦环。我国合营安排会计准则与ifrs11的比较[j].现代商贸工业。2014(08)。
[3]崔明娟。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
[4]陈博,林泓睿。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程[j].商业经济。2014(04)。
[5]鲍金柱,冯研。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03)。
[6]崔江涛。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4(01)。
[7]谌小红,邹德军。共同经营会计核算探讨[j].财会月刊。2014(01)。
[8]汪祥耀,吴心驰。我国合营安排准则(征求意见稿)与ifrs11的比较和完善建议[j].会计之友。2013(26)。
[9]张立火。我国合营安排准则征求意见稿与ifrs11的比较及建议[j].财会月刊。2013(16)。
[10]梁瀚文。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弊端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29)。
[11]思文良,史海菊。博弈论视角下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9)。
[12]高晟星。解析《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1号--合营安排》[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5)。
[13]赵彦锋。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监管新规思考[j].财会通讯。2012(10)。
[14]张志康,刘枫。关于合并财务报告的思考--基于国际财务报告修改的解读[j].会计之友。2012(04)。
[15]张晶晶。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04)。
[16]杨敏,陆建桥,徐华新。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j].会计研究。2011(10)。
[17]黄平。联营、合营企业内部交易损益之处理方法[j].财会月刊。2011(28)。
[18]顾先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1号--合营安排》的难点解析[j].财务与会计。2011(09)。
[19]乔元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1号--合营安排[j].新会计。2011(08)。
[20]周明春,袁延松。同一控制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10(04)。
[21]胡群英。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国际比较与研究[j].财会通讯。2009(03)。
[22]粟国权。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与联系[j].审计月刊。2007(10)。
[23]刘承焕,李克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不足及修正[j].财会通讯。2006(01)。
[24]陈武朝。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比例合并法[j].财务与会计。2005(10)。
[25]崔刚。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5(25)。
[26]黄世忠,陈箭深,张象至,王肖健。企业合并会计的经济后果分析--兼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计量属性的整合[j].会计研究。2004(08)。
[27]何静。企业合并会计的国际惯例与中国特色[j].时代财会。2003(01)。
[28]周志平。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j].财会通讯。2002(06)。
[29]石俊云。长期投资成本法核算的探讨[j].会计之友。1998(06)。
[30]刘少锋。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6(36)。
[31]张继勋,刘成立。审计收费研究综述及启示[j].当代财经。2006(07)。
[32]杨涛,赵丽娟。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产权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04)。
[33]吕鹏,陈小悦。有限责任制、无限责任制与审计质量:一个博弈的视角[j].审计研究。2005(02)。
[34]章立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分析[j].财贸经济。2005(04)。
[35]张立民,李洁雯。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文化研究述要[j].审计研究。2005(01)。
[36]张艳,李书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4(04)。
[37]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
[38]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03(01)。
[39]罗栋梁。上市公司审计市场有关问题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02)。
[40]郭晓梅,荣耀武。试析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后对原有债务的承担[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06)。
管理会计论文文献(专业13篇)篇四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便努力引进发达国家和管理会计有关的理论和知识。虽有进步,但差距较大,现今的管理会计也仅在少数地区的少数企业得到了极少实践,与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尚有很大的差距。将管理会计运用到现代企业中去,不但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还符合我国发展需要。
管理会计和传统会计存在较大的差别,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其职能更加的广泛,在管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一对过去进行分析,主要指的是加工和延伸企业财务会计提供的相关资料,满足企业决策和管理的实际需要。二是掌控现在,就是严格控制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让其能够依据决策与预算之规定标准开展富有成效的运作。三是谋划未来,就是采取预测与决策等形式对现代企业可以进行选择的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数据研究,以求挑选出最优化的方案。预测内容主要包括了销售、利润、成本以及资金等。预测方法则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等。决策则是针对现代企业今后的经营活动所面临的问题,将直接对企业今后的行动方案作出决择,这直接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不足。
管理会计结合了会计学科和管理学科,将专业管理的方法、理论以及会计知识融合在了一起。我国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研究比较晚,虽然在实践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目前的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实际效果来看,还达到改善企业管理的目的。
1、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无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和管理会计有关的理论是在西方国家中引进的,大都是照搬,并没有形成和我国现状相符合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些新的管理会计理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野,但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却很少应用。即便一些企业应用了管理会计,也多流于表面。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根本就未启用管理会计,对一些项目的考察、实施都是凭借经验,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无形中加大了投资风险,抑制了企业发展。因此管理会计尚未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2、会计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企业的管理部门没有很好的将管理会计衍生的价值较高的信息利用起来,其在企业进行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企业经营以及资源合理利用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仅仅是再利用和深加工了财务的相关信息。目前企业中常用的管理会计是根据财务信息进行财务预算,控制成本费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变动成本费用,但同时也限制了企业创新发展。
3、形成的核算手段不够高效。
现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还采取手工记账的方式,虽然在有些合资企业和大型企业中,电算化软件已经引进,但是其作用还局限在事后记账方面,其在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没有发挥作用。现在很多企业使用的电算化软件,仅仅在财务会计体系中比较适用,而适用于管理会计的软件系统目前还处于开发阶段。
4、尚没有形成对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
就目前而言,管理会计仅在一些地区、少数大型企业实施规划和控制,中小企业几乎不应用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我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纠其原因:一是大部分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有限,缺乏管理会计的思维意识,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营。二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在特定环境下多由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大多年龄偏大、知识结构更新较慢,认为会计就是记帐,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不认知,得不到广泛的推广和实施,这是制约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5、尚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
管理会计的实施需要一个完善的经济体制环境,一个公平竞争及高度灵敏的法制氛围。以来,法制建设得到了空前的认知,现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比较的健全和完善,虽然有些企业在制度完善、内部管理以及激励机制方面采取了很多手段,企业经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企业会计的职能主要集中在了财务会计方面,并没有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来对管理会计进行研究和使用,其也并没有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这也给管理会计工作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特别是管理会计的决策制定需要生产、销售等部门综合测算制定,仅靠财务人员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因此管理制度不健全,就无法实现管理会计的应用。
三、在我国企业中,管理会计应用不足的主要诱因。
管理会计的成长与运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社会环境的发展必然引发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连锁式的导致管理会计实务相应变化,最终影响到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现在,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时重点还是对国外研究成果进行研究,西方的管理会计无论是产生还是成长都有和其相对应的社会经济背景,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应立足我国的国情,建立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之上。
2、从业者的素质与管理会计的要求有差距。
管理会计的功效只能通过会计从业人员来实现,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就成了重要因素。然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的发展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财会人员的储备不足成为了一个短板,企业中的会计管理人员本身的知识结构和层次不够合理,素质参差不齐,这也给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带了了很大的困难。并且,很多企业对于管理会计工作的认知不够,财会人员的观念还比较落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还是进行事后的记账,无法将有效信息更好的运营到企业决策和管理中去,以往的会计思维方式是向后看,管理会计则是往前看。所以,财务人员首先必须做到的便是学会思维切换,否则很容易导致思维混乱的情况出现,选择问题解决策略时存在错误。现在,我国还有很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较差,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给管理会计的应用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3、企业管理者极需提升对管理会计的认知度。
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否能够正确认知管理会计,会给其推广和应用造成很大影响。若是认知没有到位,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便无法考量,即便是会计从业者水平很高,也无法将其作用发挥出来,所以必须对管理会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认知度较低,需求较弱,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现在的相关软件开发比较滞后,这也导致了企业分析处理和利用财务会计信息时,程度比较低下,给管理会计的运用和推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并且,现在会计电算化高素质人才比较少,无法满足社会时代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的财会知识不系统、更新慢,只能处理日常的会计核算,无力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薄弱,只懂得使用计算机,对计算机维护、开发和利用却没有能力涉及。
1、尽快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主要是确立于以往经济环境基础之上的,大量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理论难以用于我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体系建设迫切需要创新,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且操控性强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并加大培训力度,建立长效的从业人员再教育机制,增强知识更新的频率,这也正是现代企业对我国管理会计的需求,以方便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
2、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良好的秩序是保证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良好的秩序需要完善的法制来维护。现代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法律体系中的经济,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必须在一个平等、公平、公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管理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得到应用,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法律法规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营造一个强有力的法律环境,使企业在良好的环境中实现优胜劣汰。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的层次和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缺乏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加强管理会计的培训和后续教育,健全管理会计的培训考评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规范培训和考评机制,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储备起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库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4、强化信息处理手段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管理会计强调财务信息的积累、评估、分析和汇总,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及处理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才能得以实现,改变手工记账的老传统,推广管理会计电算化,提升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和利用效率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只有强化信息处理手段才能大大提高资料收集和分析的效率及准确性。
5、培养高层管理者的管理会计意识,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
管理会计工作者不但要精通企业财会理论、方法和相关法规,而且还要切实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不但要深入了解本企业财务情况,还要对本公司的经营生产总体情况甚至本行业经营发展趋势能够有深入的了解与把握。依据已经搜集到的各类经济方面的资料,设置一些经济参数,运用相应的管理会计方式方法对本单位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或者规划。管理会计有别于传统的财务会计,要求从业者具备更高的知识层次和更全面的知识结构。
不仅要具备数学、运筹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所以,加大培养力度以造就出更多的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这是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发展中面临的当务之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企业要想在全球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加强的自主创新来形成企业自身的强大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就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只有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功效,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结合企业实际,创造性地加以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将会以其所具有的专业化、职业化以及国际化等特点被业内所认同并运用,必定会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管理会计论文文献(专业13篇)篇五
论文题目: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问题探讨。
一、研究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于xx年2月15日发布新的会计准则并且已经与xx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开始实行。新准则与原投资准则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有较大的变化,由于新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价方法并且要区分不同方式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我们研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对投资业务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文大纲。
1绪论。
1.1国内外研究状况。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方法。
2新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
2.1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及其使适用范围。
2.2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形成的不同方式。
3企业合并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
3.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3.1.1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
3.1.2账务处理。
3.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3.2.1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
3.2.2账务处理。
4非企业合并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
4.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4.1.1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
4.1.2账务处理。
4.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4.2.1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
4.2.2账务处理。
4.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4.3.1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
4.3.2账务处理。
4.4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4.4.1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
4.4.2账务处理。
4.5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4.5.1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
4.5.2账务处理。
结束语。
三、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
本论文将利用10周的时间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年11月20至12月20日确定论文题目。
年12月25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
年12月26日至xx年1月10日)根据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年1月11日至3月15日根据开题报告搜集相关资料,完成论文初稿,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年3月16至3月29日进行论文期中检查,并将论文交于老师进行审阅。
年3月29日至4月20日,论文交于老师批阅并定稿。
年4月20至23日,提交论文打印稿。
年4月25至30日,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模拟答辩,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准备并完成正式答辩。
四、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r].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xx.
[10]胡俊坤.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管理会计论文文献(专业13篇)篇六
摘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下,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逐渐加剧,管理会计从管理角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对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分析如何利用管理会计促进财务职能转变进行分析探讨,为管理会计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职能转变;研究。
为更好地研究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职能转变,笔者将分别从:管理会计概述、管理会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两个方面来阐述,为企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管理会计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如:经营管理、财务会计、企业战略,将其融合在一起对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预测、评估与控制。管理会计的实施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实施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其操作对象是企业现阶段以及未来的资金运动。经笔者研究,管理会计于上世纪80年代就在全球开始实施,并发挥出一定效果,然而,管理会计在我国并未得到真正推广,普及性不高。管理会计主要职能包括:核算、分析、预算与考核。核算职能作为管理会计主要职能,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对科目实施合理分类。与财务会计核算不同,管理会计无需根据相关准则,在核算方面具有一定灵活性,将其应用在企业管理中能起到一定作用。分析职能作为管理会计的职能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应对企业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深入分析,一方面能对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还能从产品、行业、企业规模等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预算与考核职能发挥一定作用,从企业历史数据来选择合适的预算方法,对各方权责一一明确。在预算执行方面,应对各种数据进行反馈,对预算指标加以修正,并对下一期工作目标合理调整,从而达到预期目标,另外,考核工作的实施应从预算实际情况来决定,对人员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引导未来工作。
将管理会计应用到企业发展能发挥一定作用,能为企业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参与企业决策,提高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来阐述。1.提供有效信息。不论是哪种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均需要大量信息资源,即包括:成本、经营信息,同时也包括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采取多种方法收集更多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通过加工提炼出有效信息,供企业管理者参考和采纳。2.参与企业决策。企业管理最终核心是有效决策,首先,企业部门应形成监督意识,通过监督来对错误进行改善;其次,企业部门应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使会计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消除暗箱操作,充分降低外界因素对监督管理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后,企业通过惩处措施的的应用,及时发现不良行为,并实施相应处理,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3.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素质。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人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也是会计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部门为提升管理效率,应进一步提高会计管理质量。就现阶段来看,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企业发展会形成一定障碍。据此企业部门应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力度,促进其管理会计的提升,对会计监督制度加以完善,进一步提高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通过培养体系的建立,建立一支高素质会计队伍,为企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4.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加以完善。资金作为企业发展的源泉,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货币的核心作用,与此同时,货币也是危险的资源,其是否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高低,据此,企业应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断完善方能确保资金活动的`有效实施,提高资金应用安全性,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转变财务职能,发挥财务价值。
就现阶段来看,企业正面临着一场变革,在信息技术发展下,“大数据”、“云计算”正逐渐形成,构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企业传统管理理念已不适宜当代社会,也不再适应企业发展,据此对传统管理模式加以创新显得十分重要。基于金融化趋势下,企业组织管理环境受诸多因素影响充满不确定性。为实现财务职能转变还应从以下方面来实施。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实现财务职能转变,发挥财务价值,企业应对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机融合于一体。就目前来看,部分企业已有了相对完善的会计制度,对外信息披露也有了科学管理制度,对管理会计人员自身职能及权限做出了明确规定,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准确信息,为企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会计团队建设中实现了完美对接,加快了二者的融合速度。2.树立良好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意识是指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活动时,科学运用信息化手段、财务管理理念,针对市场中有可能出现企业发展不利的情况进行合理预防。为优化中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领导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培训活动等方式,重视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培养工作人员财务风险意识,规避企业财务风险。3.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各领域均发挥出一定效果。大数据水平的提升,使传统管理理念有效创新,通过管理会计的应用,建立了符合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其中包括平衡计分卡系统、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等,打破了“信息孤岛”现象,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多帮助。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水平。为实现财务职能转变,实现企业发展,企业部门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更好地认识到当前管理现状,获取更多管理知识,掌握更多管理技能,促进财务人员工作能力提升,为企业发展引进更多专业人才,打造一支精英队伍。5.做好财务部门内部建设。财务职能转变主要基础在于实现财务核算流程的有效优化,使财务核算成本充分降低,据此,企业部门可利用管理系统来实施数据收集工作,对各项业务处理流程加以规范,使财务人员繁重的工作得到缓解,更好地落实财务管理工作。6.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系统。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会计的信息是其经营和管理的总体性的反映,从中能够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风险,从而及时的找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更好的预防风险。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零售企业的制度颁布、市场决策也具有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对会计的信息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真实以及及时性。因此,要建立有效地信息交流和反馈系统,保证搜集到的市场信息和用户的反馈能够及时、完整、准确的传达到决策和管理层,这样管理层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来适当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运行的安全性。
四、结语。
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合理创新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科学规避企业财务风险,领导人员应加强对管理会计实施的重视程度,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综合考虑市场发展趋势、企业资产规模、员工个人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构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做好财务部门内部建设,帮助企业科学规避财务风险,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效率的同时,优化企业内部生产结构,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2]郭媛媛。论有效运用管理会计促进财务职能转变的策略[j]。会计师,2016,(23):5-6.
目前,各行各业对企业能力建设的增强和行为主体能力的加强达成基本一致的认识。针对管理会计行业的能力构建逐渐被关注并提上日程,另一方面,出台的加强管理会计能力的一系列政策,从增强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方面建构国企管理会计能力,但是在组织方面尤其是实施管理会计实践的企业方面并没有加以研究和探索,更甚的是,对国有企业管理会计能力没有完整系统的认识。1.国有企业管理会计能力的内涵能力是个人进行自主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是个人在完成某种任务或目的时体现出来的素质。在能力涵义的基础之上,管理会计能力是聚焦的具体行为,是个体在行使管理会计权责时必须具有的基本要素。就国有企业管理会计能力来说,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内部的有关行为主体以管理会计有关工作权责为依据,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案,以达成国有企业制定的计划。2.国有企业管理会计能力的形式《全球管理会计原则》提出了“通过沟通提供有影响力的建议,提供相关性的信息,分析对价值的影响,履行受托责任、建立相互信任”四项管理会计基本准则。在这准则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状况,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会计能力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类:第一,价值创造能力。当前阶段以及以后长时间,国有企业都将遭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改革等全面深化改革措施和“走出去”战略的经营环境。因此,尽可能避免国有资产主观和客观上的损失,体现国有企业价值创造和保值成为重中之重。进行管理会计活动的行为主体在从事国企价值创造和保值增值的过程中,应该利用自身已经拥有的国有企业信息资源的优势,服务于增强国有企业价值。第二,相关信息提供能力。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外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条件下,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有着战略性意义,决定着企业决策的合理性。管理会计以为国有企业提供发展的有关消息,为企业规划发展计划及提供有关服务使得管理会计能力得以实现。因此,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行为主体应该通过做决策的人可以收集、信赖以及理解的方法,为其提供有关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预测的信息以及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第三,风险管控能力。风险是使得国有企业远离当前的正常经营而遇到可能使国有企业价值缩水,国企经营渠道减少,毁坏国有企业发展成果的不安全因素。从事管理会计有关的工作人员旨在揭开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隐患的面纱,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风险预警、风险应对、风险报告,和审计、税务、资金管理等方式方法来规范操作步骤,从而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第四,统筹协调能力。相较于过去,现在的管理会计发生企业信息链从企业经营尾端转变到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与企业业务体系相融合。在此基础上,与管理会计有关的从业人员需要能够与企业各主体进行有洞察有影响的交流沟通。基于管理会计对象的财务知识水平,传递有关信息时以其便于理解的方式,力求对象能够理解。
1、观念认识上的误区人们对管理会计存在错误认知,主要有以下几种状况:首先,管理会计主要作用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人员传送信息,属于企业的内部活动,而不是企业对管理会计加以指导和指示。但在另一方面,财务会计主要功能是传送信息到外部信息使用者;其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零和博弈的关系,压制对方的发展才能壮大自身。两位管理会计大师约翰逊和卡普兰指出,当今对管理会计的分析和改善是以让管理会计能科学有效服务于企业发展,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为目标,而不是增加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差异。最后,成本管理师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业绩评价与激励制度等,涉及到企业的供产销、人财物、技术、市场等所有方面引起的关注度不够。2.理论指导上的偏差从国内外近年来发布的指导管理会计发展的相关文件来看,管理会计能力仅仅认为是管理会计师或管理会计人员的能力。由此推断,人们对管理会计能力形成的整体认识水平肯定存在极大误差。事实上管理会计具有系统工程建设的性质,每一步计划的开展都需要目的和计划支持,因而管理会计组织管理能力最先体现,而后是展现个人组织管理能力。3.实践路径上的偏向现代会计两个并驾齐驱的板块内容分别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但是以往,在实际应用中更偏向财务会计,出现了以财务会计核算为核心的传统企业会计,使得了管理会计出现边缘化的状况。但伴随会计现代化的发展和完备,管理会计在各个国家得到改善和提高,许多企业也逐渐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但存在不足的是尚未建立体现管理会计能力的基础设备和条件。
当今,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发展正处于上升转变的重要时刻,各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可能对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国有企业中发挥管理会计能力,必须总结并借鉴历史已有的经验教训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真正具有我国企业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管理会计论文文献(专业13篇)篇七
所谓的国有企业资产就是在企业的经营范畴之内其占有的所有权皆归于国家所有的无形资产、国有资产等生产经营用的资源总称。然而,随着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不断完善和企业的发展要求之下,我国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也是愈发重视,尤其是在会计监管问题上,也明确要求了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合理规避和处理。因此,在此背景下,对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会计监管问题就必须得到关注和加强关,针对存在的不足也需要尽快改进和完善。
企业之所以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其最终就是为了使国有企业资产能够增值保值,并优化国有企业的资产结构,在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之下,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对于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就必须进行结构改善,才能使资产管理有所保障。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着重要考验,而对于企业国有资产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和提高会计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国有资产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其重要性作用,尤其是在会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时,国有资产就是其核算内容,所以,就必须处理好会计审计及其监督管理工作,这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另一方面,管理好国有资产及必须加强会计部门监管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这为企业生存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后,会计监管工作必须以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为基本职能,才能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现代化管理。
二、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管现存问题。
(一)会计监管标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为了实现会计监管目的,应该确立会计监管的标准。目前,我国对于上市公司虽然已经推行新的会计监管标准,但是,并没有彻底的废除掉企业旧的跨级与行业制度等专业核算方式。所以,在建立会计监管的标准上,我国处于新旧会计准则并存的模式。这样就导致了会计监管没有相对统一的衡量标准,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甚至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对会计监管的效果和效率产生负面作用,更是阻碍了我国集体经济的全面提升。所以,完善会计监管制度势在必行。
(二)政府、单位监管不足,制度或落实不到位。
对于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工作,一直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所在。然而,我国虽然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力度,但实施起来仍有不足之处。一方面,会计监管的监督功能相互交叉,分散管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由于监督具有多样性,所以对于设定目标的监督就很难重视起来,而政府单位监督力度相对缺乏,就导致了监督弱化的问题。最后,由于在实施会计监管时,部分执法人员缺乏法制观念,职业道德修养较差,在执法过程中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使得监督制度不能准确落实。种种迹象表明,政府、单位应该加强监督管理能力,才能适应当代发展。
(三)内部监管形同虚设,经济责任未能落实。
企业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不仅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力度,更重要的是完善内部会计监管。目前,我国企业国有资产内部监管仍存在较多问题,内部监管的设置如同虚设,其经济责任也没有真切落实。比如企业已建立了监事会和审计委员制,但在对于企业经营是否具有合法科学性、会计信息披露是否真实等提出相关性措施时,监事会并没有认真的审视其建议和采纳,使内部监管流于形式,而另一方面,内部会计人员也具有其局限性。比如企业内部会计监管人员为了谋取私人利益,擅自修改报表数据,调减利润数据等造假行为,又或是出入会计行业的新人,对会计法律法规规定掌握度不够,就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有所下降,无法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四)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来看,国有资产会计监管不足,还缘由于企业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深刻,重视程度也明显不足,比如有的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财产是属于整体权益的,资产是否能够保存完好与自己无关,又或者是有的企业认为只要公司没有贪污,就是资产流失也无所谓。且对于资产流失的问题,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追查,也缺少经济责任的追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造成企业和个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阻碍了企业实现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国有资产问题愈发凸显。
三、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的监管措施。
(一)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加大政府监督力度,建立国有资产会审机制对于加强国家的会计监管力度有重要作用。审计机关的设立是依据法律法规而行使的审计监督机构,具有客观独立性。所以,提高审计机关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的会计监管,是有效保障会计监督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政府必须不断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将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作为基本的监督职责所在,正确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为根本目标,建立与国家相适应的审计监管制度,正确划分各项监管职能所在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健全制度,落实企业内部监管。
企业进行内控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完善会计监督。所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机构的职能来提升企业的机构治理。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保障企业内部监督拥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另一方面,拥有国有资产的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的制度发展要求,切实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充分发挥法律所赋予的职责所在,明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防止企业决策者出现道德风险和错误的经营策略,所以,企业只有健全会计监督制度,真正落实内部监管,才能保护国有资产,提高企业机构治理的有效。
(三)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是企业国有资产会计监管的有效方法之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策略条件,引进相应的财务管理核算和资产管理等财务办公软件。将国有资产的相关管理流程和关键控制点嵌入财务软件当,以解决手工做账较为粗糙的问题。最后,企业也应该将采购、验资、固定资产使用和报废处理等嵌入计算机系统之中,进行严格的监控,这不仅利于资产的保护,还能够防止资产管理贪污舞弊现象发生。
(四)建立岗位责任制。
建立岗位责任制,具有保障会计监管有效进行的功能和作用。所以,企业的监管岗位应该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是监管人员具有客观独立性,保持其工作地位。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存在的存缺陷,给予直接向监事董事会报告的权力,保障监管信息能够有效畅通。并通过财务的业绩衡量指标,例如总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反映企业的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如何,再结合会计监管的相关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将企业的目标和个人有效的统一起来。
四、结束语。
目前部分企业的国有资产会计监管仍旧存在较多不足之处,而为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历能够健康发展,为了保障国家与人民的整体利益和促进企业的发展,相关监管人员和企业决策者应当重视国有资产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止而共同努力,提高研究注意力,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国家和企业的稳步发展。
管理会计论文文献(专业13篇)篇八
[1]邓桂清.走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重叠的困惑[j].中国集体经济.
[2]刘明.试析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重构[j].科技资讯.
[3]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
[4]宫昕璐,张媛.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学术版。
[5]高晨,汤谷良.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创新--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
[6]余绪缨.关于培养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的认识与实践[j].财会月刊.
[7]余绪缨.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j].财会通讯(综合版).
[8]于增彪,王竞达,袁光华.中国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研究方法、热点实务和人才培养[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9]郝桂岩.对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财会月刊.
[10]李艳.管理会计规范化的本质研究[j].特区经济.
[11]颉茂华.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及其要素的构建[j].财会通讯(学术版).
[12]王斌,高晨.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j].会计研究.
[13]余绪缨.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的主要特点[j].财会通讯.
[14]余绪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思维[j].财务与会计.
[15]胡玉明.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财会通讯.
[16]杜颖,张佳林.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财经理论与实践.
[17]《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我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中原石油勘探局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
[18]王斌,李苹莉.关于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的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
[19]《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林斌,刘运国,谭光明,张玉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
[20]胡玉明.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外国经济与管理.
管理会计论文文献(专业13篇)篇九
[5]李金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6]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7]李金华。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j].财经,2004(01):1-5。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管理会计论文文献(专业13篇)篇十
[5]王群勇,stata使用指南与应用案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6]凌江红。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105.
[8]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3.
[11]葛家澍。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工业出版社,1999.
[12]李玉敏。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管理会计论文文献(专业13篇)篇十一
段一:引言(大约200字)。
文献管理是学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提高研究质量、丰富研究内容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文献的筛选、整理和引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把握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中,我总结出了一些文献管理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段二:文献筛选和整理(大约300字)。
在进行文献研究时,首要任务是进行文献筛选和整理。筛选文献时,我通常会先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确定合适的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然后根据文献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进行初步筛选。在筛选过程中,我会尽量选择那些与自己研究主题相关、来源可靠、知名度较高的文献。筛选完毕后,我会将选中的文献整理成一份文献目录表,包括文献的作者、题目、期刊、发表时间等信息。
段三:文献的分类和归档(大约300字)。
为了更好地管理文献,我通常会将文献按照研究主题进行分类,并给每个文献文件夹起一个明确的名称。在每个文件夹中,我会再按照文献的类型(期刊文章、会议论文、书籍等)进行细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方便我随时查找某个特定文献,还能够减少文献的丢失和混乱的风险。同时,我还会在每个文献文件夹中设立一个“阅读记录”文档,用来记录自己对每篇文献的读后感、批注和摘要,以便于以后的查阅和引用。
段四:文献引用和注释(大约300字)。
在撰写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时,正确地引用和注释文献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避免剽窃和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我通常采用规范的引用格式,如APA、MLA或IEEE等。在引用文献时,我会将引用的部分用引号括起来,并在尾部注明引用来源的作者和发表年份。此外,我还会小心地检查所有添加的文献引用标志,确保其与文中的引用一致。同时,我也会在论文的末尾添加一个参考文献列表,列出所有被引用的文献,并按照引用格式进行排版。
段五:定期更新和维护文献库(大约300字)。
最后,为了保持文献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我会定期更新和维护我的文献库。每当我发现一篇新的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时,我都会立即进行下载和整理,并更新我的文献目录和文件夹。此外,我还会不断检查和修订文献的分类和归档方式,以保证文献库的结构和内容的清晰和合理。通过这样的定期更新和维护,我可以保持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密切关注,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最新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总结(大约100字)。
通过多年的研究经验,我认识到文献管理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了一些心得和体会。文献筛选和整理、文献的分类和归档、文献的引用和注释、定期更新和维护文献库等都是文献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文献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管理会计论文文献(专业13篇)篇十二
摘要:教学设计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好的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师教的轻松,可以让学生学得愉悦。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为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企业实际工作情景,需要使用大量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教学资料,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完成不能满足现实教学的需求,因此将信息化教学技术运用到专业教学就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在上课前教师应当将课中需要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信息化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信息化教学设计。本文将以错账更正为例从四个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对会计专业课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课;信息化;教学设计。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以及互联网+的提出,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教育迅速发展,高职会计专业是目前在校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由于专业的特点使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将学生留在教室,使得会计专业必须利用信息化技术等手段进行专业教学的改革,迫使各高职院投入巨资进行教改。近几年来各大高职院校几乎要求所有老师全力开发微课、慕课等教育教学资源,然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问题是教学资源按计划和要求开发完成后,如何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来进行课堂教学却没有学校去进行认真思考,教学资源开发完成后,上传到各学校相关的网站上,让学生进行自主下载学习。也有些用于课堂教学,教师零散、无序的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与各学校大力开发这些教学资源的初衷是相违背的。没有使这些教学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有个别学校开发这些教学资源甚至于是为了学校的评估而使用,完成没有得到合理有理的利用,这是对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教学离不开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怎样利用好已完成开发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是每一个从事教育教学老师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然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即教学设计。任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是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在每一个45分钟内利用信息化技术等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内容,使教师教的轻松,让学生学的愉快,这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每一个教师在上课前都要备课,备课并不单纯的备教材,大多数教师的备课都是看看本节课上课的内容,保证这堂课的内容不要讲错就可以了,至于这节课使有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得到的教学效果是不是不一样的,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能将学生留在教室内认真听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则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少部分教师上课是教本宣课,按书上的教学内容读一遍就算完成上课内容,故造成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进教室,这是目前我们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手段等,在课前要对每一堂课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学设计安排好每一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反复比较和运用,做到让学生学得轻松,这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信息化的运用在会计专业课程中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点,因此本文将以错账更正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对会计专业课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错账更正方法”,内容选自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会计学基础》教材中的“第五章—第四节”。该教学内容可以修正会计账簿中的错账记录,又可以为编制财务报表的数据准确性提供保障。因此,在本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用时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该内容的教学将分别实现“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主要要求学生掌握错账更正方法并能熟练应用。技能目标主要要求学生能正确选择错账更正方法,并按规范要求进行错账更正。素质目标主要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及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为错账更正方法及操作,难点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账,如何选择相应的更正方法。
(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职1年级会计专业学生。不喜欢单纯的接受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较强的动手意愿,自觉性不强,团队意识弱是该层次学生的主要特点。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进行积极引导。学生在进行本节课内容学习之前已掌握了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错账的查找等知识与技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理实一体”、“任务驱动”、“分组协作”、“归纳对比”、“岗位模拟”等方法,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中做、做中学的教学设计理念。
(六)信息化应用。
信息化技术与资源的应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前通过职教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并布置预习任务。课中依托视频、动画实物展台及操作系统,构建工作情境和师生互动的学习场景。课后采用网中网财会专项技能实训平台等方式进行测评及反馈。
二、教学组织过程:教学组织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评价三个阶段。
(一)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在职教新干线云平台发布错账更正操作指南、网络课堂视频等预习资料以及企业实物错账纸质材料,要求学生按会计不同岗位以4人为一个小组,分组完成错账更正任务。并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预习结果的反馈,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加强课前对学生的了解。
(二)课中教学阶段分为六步骤进行。
1.课堂导入(4分钟)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点评,并汇总预习反馈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2.基础知识准备(15分钟)在基础知识准备环节,教师事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描述本校的一位毕业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一系列错账并寻求帮助过程。从而迅速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工作情境。在视频结尾时该学生向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层层深入。使学生了解错账类型,不同类型的错账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正。3.修正任务成果(10分钟)带着学长提出的问题,进一步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演示错账更正的操作方法与要点,借助动画视频等信息化资源,演示操作过程,细说操作要求。各小组成员根据动画视频,回答学长提出的问题以及总结错账类型及更正方法。学生总结完后重新对课前预习资料查找出的错账进行讨论并进行任务成果的修正。4.成果展示及纠错(10分钟)为检验课堂学习效果,采用抽样方式通过实务展台及操作系统将学生做好的凭证、账簿投影在黑板上的方式进行小组展示,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点评。在本环节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错账更正方法的选择还存在一定误区,如何根据错账类型选择正确的更正方法也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5.技能要点总结(5分钟)为解决教学难点,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举的方式进行错账更正方法选择的总结,并编制错账更正“口决”(凭证对账簿错,划线可更正;凭证错账簿错分类型选方法,科目、方向有错误,红字来更正;金额多红字冲、金额少蓝字补)。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解决教学难点问题。6.布置课后任务(1分钟)在课堂结束时向学生提出知识拓展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微信群进行课后讨论并通过网中网财会专项实训平台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评价阶段。
教师通过网中网财会专项实训平台获取学生课后作业测评结果,同时汇总测评错误知识点,将汇总结果及正确操作发布到职教新干线云平台,并要求学生再次测评,直至学生完成操作正确为止。
三、教学效果评价。
组织学生分组展示及现场纠错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评,教师的总结性点评帮助了学生对学习难点部分的理解和记忆,网中网财会专项实训平台的在线测评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操作要点的掌握,课前预习效果、课后学习效果的对比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成效,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四、教学特色和反思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了双主体教学,课程安排以就业为导向,应用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结合一系列的信息化资源与技术的应用,使课堂程现以下教学特色:1.以设疑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及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手脑并用,提高学习效果。2.使用凭证、账簿等业务资料、结合岗位模拟,构建情境化教学模式,体现了教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3.通过学生自主纠错与总结,结合“口诀”的应用,突破了教学难点。4.利用网中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进行在线测试、微信平台的互动交流与评价,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多元化综合评价。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教学变得轻松,让学习成为享受。这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心愿,也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5]管友桥,王峰。会计学基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6,6.
管理会计论文文献(专业13篇)篇十三
写论文需要附上参考文献。那么会计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是怎么样的呢?可参考的文献又有哪些呢?请看下文。
1.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2.赵书和著《会计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3.顾爱春著《会计法规》,科学出版社。
4.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
6.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
7.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
8.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
9.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2.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13.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4.[美]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5.[美]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18.[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
20.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
21.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