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激发我们的创造力,使我们的作文更加有新意。范文是指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主题下已经成型且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它可以作为写作参考或者学习的榜样。如何写一篇完美的范文是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的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帮助。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范文(12篇)篇一
摘要: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csr)内涵的综述,着重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中心圈层”理论的内在机理,系统阐述“三个中心圈层”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及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的比较分析,以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发展,并理清相关重要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三个中心圈层;利益相关者;金字塔型。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上进入了不断发展、多角度、多视野时期。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博文在1953年的着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给出了商人社会责任的最初定义:“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行动”。之后,企业社会责任从关注商人个体转向了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即csr。
二、“三个中心圈层”理论。
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1971的《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出,“企业应该为美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多贡献,而不仅仅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这份报告详细阐述了“三个中心圈”的企业社会责任规定:内圈代表企业的基本责任,即为社会提供产品、工作机会并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职能;中间圈是指企业在实施经济职能时,对其行为可能影响的社会和环境变化要承担责任。
三、基于“三个中心圈层”的企业社会责任。
根据上面的“三个中心圈层”理论,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论的模型勾勒如下:
从模型可以看出,企业是作为一个单元存在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社会赋予了企业多重角色。那么“三个中心圈”理论和其他理论之间的关系如何?下文将重点讨论。
第一,“三个中心圈”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从“三个中心圈”理论可以看出,中心圈理论并不是把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存在于社会来研究,而是从相互联系的逻辑把企业和社会上其他集合和个体结合进行动态研究。企业作为经济职能要考虑到广大消费者、职工的利益,要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放心购买的产品,为社会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直接或间接对社会上的.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影响,如供应商、顾客、政府、社区、雇员等,那么企业要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同时,要保护环境,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迎合顾客的消费变化,还要为雇员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而不仅仅是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第三圈层,企业要主动通过救济灾民、消除贫困、防止城市衰败等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三个中心圈”理论通过相互联系、层层外推,由基本责任到为促进社会的其他无形责任无不隐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痕迹。从发展历程上看,“三个中心圈”理论伴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进程,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二,金字塔型的企业社会责任。
金字塔型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是卡罗尔于1979年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和自行裁量的期望。”
企业承担着必要的法律责任;再者,虽然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中都隐含着一定的伦理规范,公众社会仍期望企业遵循那些尚未成为法律的社会公认的伦理规范;另外,社会通常还对企业寄予了一些没有或无法明确表达的期望,是否承担或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完全由个人或企业自行判断和选择,这是一类完全自愿的行为,例如慈善捐赠、为吸毒者提供住房或提供日托中心等,卡罗尔将此称为企业自行裁量责任。从企业考虑的先后次序及重要性而言,卡罗尔认为这是金字塔型结构。
综上所述,“三个中心圈”理论在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发展和演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蕴涵的原则是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不仅要关心利润和经济绩效,还要回应和满足社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企业的多重期望。
参考文献:。
[1]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王碧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2).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范文(12篇)篇二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港口企业在运营上主要采用扩张策略,注重规模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在重视规模的前提下很容易忽视成本管理发挥的应有作用。对于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信息收集工作还存在问题,核算数据在为经营决策提供借鉴作用还无法满足新时期港口企业的需求;会计核算效果较差,局限于对传统的装卸、堆存、运输和港口管理业务进行成本核算,忽略综合物流多式、联运方式等物流技术发展的变化,不能够全面进行分货类或单船成本核算和分析;基础工作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港口成本核算效果;港口企业粗放型生产方式与成本核算要求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不能够准确的测算出货物在港内的精确成本;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准确的成本核算和有效管理的动力,不能够认真履行港口成本核算要求,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数据分解的准确性不高等。成本核算工作在港口企业管理过程中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在物资的采购上没有严格落实采购制度,导致采购成本增加、库存不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金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在作业调度安排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流程指引,只能够凭经验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处理,导致直接装卸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成本预控;单船成本测算分析不精细,使企业忽略了工艺环节的改进,装卸效率的提升;成本基础工作不完善,使得成本预算工作质量不高。这些方面反映了港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不能够将成本管理责任纳入到港口企业部门年度经济责任考核中或者考核比重过小。
(一)树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不断创新管理方法。
港口企业应该加强对成本核算管理的认识,树立全过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化危机感的培养。只有建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才能够提升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在成本核算管理完善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基础核算,将生产单位作为核算管理的重点,强化制度建设和落实,充分提升目标考核效果,将生产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作为港口企业发展的重点。
(二)不断强化基础工作,提升操作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能力。
基础核算工作是港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重点。班组核算是队部核算的基础。加强队部和班组的核算工作,建立三层甚至多层核算体系,逐级汇集责任成本实际消耗数据及装卸机械运行情况是装卸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并且要做好操作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将港口分货类进行集中成本费用的统一分配。同时,利用这种操作确认每吨单位装卸或运输成本的核算。这将有助于不同货类间单位成本的比较,有助于同一货类不同航次间单位成本的对比,分析差异原因,有针对性加以改进,提升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市场竞争力。港口在工艺流程上要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根据港口企业码头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货物、不同船舶、不同操作机械等进行成本测算,从而制定有效的货物集疏方式,避免低效率、高成本的作业线;通过不同货物的单船成本测算,分析船舶作业中各种成本所占的比例,对所占比例较大成本项目,寻找形成成本高的原因,探索解决的办法。开展港口企业装卸成本核算管理应该与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充分的结合,按照操作过程中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的核算。同时根据港口部门交叉作业,装卸设备交替作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合理的分摊方法,这也是港口成本核算的'重点和难点。
(三)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
港口企业要做好成本控制就要完善成本核算管理责任制的建设,包括成本核算制度、成本管理实施制度、考核规章制度等,建立起港口企业各层级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和成本考核的较完整的体系。强化成本意识,全员投入是成本管理的前提,通过增强员工的成本效益意识,提升成本核算和管理效率,最终实现全过程成本核算和管理。
保证港口企业各部门都能够做好成本核算管理的考核工作,将目标责任成本考核发展成为一种高水平的有效管理方式。
1.确定目标操作成本。
在港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效益为先的理念,加强港口企业经济效益成本目标建设。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年度目标计划要求,根据计划要求制定各项目标操作成本,同时要根据管理要求和机械状况变化对目标操作成本项目的适时调整。将目标成本建设融入到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并且使自身形成一定的压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围绕目标成本切实采取控制措施,能源等消耗,控制支出,提高效益。
2.分解目标成本,形成责任成本。
为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必须把目标成本分解成为责任成本,把成本指标的压力、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成本职能部门和有关部室的各个层次上,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众人挑”的成本责任意识,以此来调动全体员工人人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在目标成本的分解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成立由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成本控制领导小组,召开成本责任落实会议,把各项变动逐项分解落实到职能科室。第二,各职能科室将每项变动成本向每个成本消耗单位分解,使成本消耗单位都有一定的指标。指标分解到哪个层次好,主要看指标是否真正落实,有没有人具体负责。具体负责人是否能够控制,坚持谁能控制谁负责。
3.严格考核监督,奖惩分明,确保目标实现。
为明确成本管理责任的界限,根据管理会计中的有关原理将目标责任成本进一步划分为不可控成本和可控成本,公司在考核时分别按责任成本的控制特性进行考核。第一,对不可控成本重点考核成本管理的职能科室,实行只罚不奖的政策。若成本没有控制在目标之内,按超支程度同比例扣减责任科室的年终奖励。第二,对可控成本(如:材燃料费、修理费、能耗等)实行双向考核。既考核成本管理的责任科室,也考核成本费用的承担部门。对成本控制的责任科室和成本费用承担部门按各要素费用的月度或季度支出总额进行核算,年度考核对支出总额进行汇总清算。另外还要制定配套政策,奖励那些控制责任成本成绩突出部门和个人,激励广大职工在控制成本中想方设法,献计献策;同样要扣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松懈不力的部门和个人。对于条件成熟的成本费用承担部门,再进行班组责任成本三级考核,最终达到单机核算、单船核算,使责任成本控制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实质性地挂钩,达到增强职工成本意识,人人关心成本,处处精打细算的管理效果。
三、结束语。
港口生产规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大,吞吐能力越来越强,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港口企业也不得不面对自身的发展情况,及时的调整策略,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在港口市场完善的影响下,对港口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港口企业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需要强化成本核算与管理,采取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针对港口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港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注重成本的控制,树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提升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质量,不断地推动自身建设。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范文(12篇)篇三
首先,我国中小企业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缺乏专业的成本核算财务员工,极大的影响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加上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数量较少,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兼顾所有企业财务工作的情况比较普遍。此外企业财务人员负责工作内容的一致性,更降低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就是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流程不健全。中小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如果不结合企业产品生产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不区分企业产品的种类,这样整合出来的企业产品消耗会出现一致的情况。这种情况会造成企业无法正确估计企业实际的成本,不能更好的为高层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
1.2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手段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中小企业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成本管理手段,出现了中小企业应用的成本管理手段与企业自身的情况不符合的现象。加上中小企业管理手段的落后,使得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还不完善,没有形成健全的成本核算机制,大部分企业都采用其他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1.3成本核算数据缺乏准确性。
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与否,对于企业实际产生损耗的控制非常有利。而由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没有更好的明确成本预算标准,尽管中小企业中出现不正常的损耗,也不容易被发现,从而影响企业高层领导不能全面的掌握企业产品成本的情况。同时,如果企业这种不正常损耗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就不能发挥成本核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有的作用。另外就是一些企业存在编写、篡改成本核算手册等情况,这将严重影响企业成本信息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企业相关管理活动的成效。
想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好企业经营和纳税风险的规避工作,就必须提高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而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中小企业负责人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将少数人的成本管理转变为全员的成本管理,进一步推动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发展。另外就是完善中小企业成本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等管理手段,推动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水平的提升。
2.2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采用科学成本核算方式。
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在服务于成本管理的同时又与企业成本管理相协调。伴随着企业成本预算、分析、控制环节的完善和要求的提升,对企业成本核算要求就更高。为此,只有完善企业成本核算的方式和内容,才能更好的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所以,企业成本核算需要建立在企业成本管理需求上,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另外,企业的成本核算也要与企业人力、财力现状相结合,在遵循企业核算的相关原则基础上,兼顾节约成本和提高核算效率。还有就是那些有条件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更是要加深业务数据系统和成本核算软件的学习工作,进一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而对于那些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则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科学的核算方式,摒弃那些落后、效率低下的手工核算方式,进而提升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效率。
2.3做好企业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建立统一协调的核算机制。
规范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相关的存货验收、生产记录、人员工时记录等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从而保证企业成本核算基础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同时统一组织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成本数据记录工作,做到同一数据提供的路径、时间、信息一致,强化企业业务数据的细化工作,完善企业基础工作。
中小企业需要结合其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目前成本管理的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建立完善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对于企业成本核算流程、核算方法、成本核对与勾稽、数据记录和流转、资产清查及成本报告等进行规范和完善。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和中介审计机构的作用,提升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监督管理作用。企业更是要虚心接受内部审计和中介审计机构提供的管理建议,改进自身的成本核算工作,全面提升其成本核算水平。
2.5加强成本核算人员建设,规范企业成本核算工作。
企业成本管理和核算人员的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质量和核算水平的关键因素,全面提升企业成本管理质量,需要企业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式和专业性强、有责任心的成本核算人员,建立完善的企业成本核算激励机制,完善企业成本核算流程,规范企业成本核算岗位、账簿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水平。综上所述,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本身就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程,做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不仅需要企业相关部门的配合,还需要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而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做好成本控制,才能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内部管理绩效,才能保证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范文(12篇)篇四
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目的是指有效地控制产品的成本开支,提高生产中投入产出的效率。企业想要做好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就要关注好“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工作,要节约产品成本,还要规范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施工效率,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对生产资金进行计算、核算、控制和协调等等工作,来实现企业预定的成本目标。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力争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经营成果。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个综合质量指标,是管理者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对企业的兴衰起决定性的作用。成本是对象化生产耗费的综合体现,企业每个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果都会在成本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来,它要求科学合理,系统全面,它对于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及整体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中的不合理现象。
目前不少的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占据更广阔的市场,都在盲目地扩大企业规模,收购兼并其他企业。但是,在企业扩大企业规模的时候,对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能力并未得到及时的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相对来说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壮大,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手段落后,管理方法也不够科学,导致企业在扩大规模的时候出现资金花费不合理的现象出现,造成企业的资金浪费现象严重,导致财务效率低下,盈利能力始终很低,这对企业的发展及其不利。
2.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注重结果,轻视过程。
许多企业缺乏相应的成本管理监督制度,财务上不能及时地进入成本,成本管理与成本消耗脱节严重。在进行成本管理控制时,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往往都是在年底突击性地抢进成本,平时没有对施工成本进行必要的控制管理,成本管理控制不协调,没有执行力,而且失去了其应有的监督与控制职能。
3.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单一。
现在许多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思维固化,因循守旧,工作作风保守,缺乏学习和创新精神。工作中追求单一的管理模式,不懂得变通,在成本管理与控制上也是如此。企业往往运用单一的成本管理控制方法,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在成本管理控制中出现信息不全、管理目标的设置不合理、数据指标的分解不及时等现象的出现。
4.产品质量低下。
有些企业片面追求利益,在生产的过程中偷工减料,毫无企业应有的责任感和信誉,甚至导致“残次品”的出现,不但给社会和客户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将企业推向破产的深渊。
1.树立全新的成本管理观念。
要通过培训、研讨等各种方式向企业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宣传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强化他们的成本管理意识。要让大家明白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每一位员工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来源于减少成本的浪费损失,要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营成果。要懂得成本管理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单单靠哪个群体单独完成,要全员参与,要把这项工作当做战略来抓。同时要善于学习和创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将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意识、管理手段有效的运用于企业自身的生产实践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紧密配合国家经济发展脚步,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运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加强成本管理。
首先要加强成本管理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企业成本管理要以国家规定的制度为指导,同时制定出内部“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内部有动力,外部有压力,形成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寻找出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建立企业合理高效的成本管理机构,我认为应以建立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由负责工艺、设计方面的工程师、熟悉生产业务的会计师以及供应、生产、销售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成本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负责成本计划的制定、监督、考核及分析工作,各主要车间要派相应的专职或兼职人员。最终实行各负其责,统一平衡。其次要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要参照成功的同行业管理经验及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为进一步的成本核算奠定好基础;按部门划分责任做好核算的原始记录,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传递。最后要运用现代、信息化、科学化的成本管理方法。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还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水平,产品缺乏创新能力,成本核算方法也过于简单化,因此我们要知彼知己,善于学习和积累国内外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积极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切实将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运用到企业供、产、销全过程。
四、结语。
企业成本管理需要超越传统成本核算和产品成本管理的范畴,从每一个细节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降低成本的思维模式,必须从传统思维向现代思维转变,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在各个环节上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范文(12篇)篇五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加之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导致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和污染,如以来愈加凸显的霾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政府采取了如限号出行、压减燃煤等减排措施,而企业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主体,必然要顺势而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把环境成本纳入到产品成本核算中,以激励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注环境问题、努力降低环境成本。企业环境成本包括内部资源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损害成本,其中,内部资源环境成本是企业在提供生产和劳务的过程中为防止和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实际支付的环保费用以及所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的虚拟环境成本,这部分成本是企业已经支付或将要支付的可见成本,企业内部对此有较完善的监督和控制流程,比较易于核算,而外部环境成本核算是要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能量物质消耗和环境释放对环境的影响予以量化和货币化,因此,识别并量化我国化工企业各生产环节的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确定某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并建立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是研究我国企业外部环境成本核算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识别、量化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
目前,国外企业有一些用来评价环境影响的先进做法,比如日本lime法评价体系、美国“经济环境一体化卫星账户”和德国生态会计模式等,而我国企业目前对外部环境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学习借鉴的是日本的lime值法评价体系,其与我国目前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态势、人口基数大、资源耗费巨大、环境保护意识和力度均有待提高等情况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学术界对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有mfca和lca等。lca目前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都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对于我国企业在依靠理论指导下结合各自行业特点以设计一种环境成本核算和计量方法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lca,即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确切地说,是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用来评价一种生产活动从原材料开采一直到产品寿命终结处理完毕的全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lca方法通过四个步骤来完成环境评价过程,分别是:目标和范围的界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以及结果分析,借鉴lca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跟踪控制某种物质或能量自进入企业生产过程后在各生产环节的流转和消耗,物质或能量消耗的过程同时也是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的过程,因此,从某个具体行业的角度来说,要做到清楚识别整个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记录每个制造环节的物料需求,分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至此,企业就做到了对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的识别工作。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完成对这些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的量化,即把环境指标转化为经济指标,把对外部环境造成的损害用直观的数据来表示,进而实现外部环境成本的内部化。为了达到量化目的,企业可以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识别每种污染物的排放会对环境中的哪种要素产生影响,大体来说,主要有资源耗竭、危及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的破坏三个方面,企业要进一步细化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如生态的破坏又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的污染等。其次,为每种环境影响评价要素据其重要性和破坏程度的大小赋予相应权重,经过加权处理的结果有利于更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对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最后,企业根据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总量与加权后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相乘,即可得出生产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负荷量。
二、确定各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
另一个比较复杂的处理过程是确定平均单位环境负荷的经济成本,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蒙特卡罗方法(montecarlomethod)和k-s显著性检验来实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可以用蒙特卡罗方法对环境负荷量进行随机抽样,得到统计意义上的外部环境成本计算结果,在累积概率分布中选择一个临界点,用以评价外部环境损害程度,在超过临界点的环境释放量,即对环境损害影响较大的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中,根据其抽样值将累积概率分布分为几个部分。其次,对这几个部分的最大差值进行k-s显著性检验,如果差异显著,则表示参数的选取对外部环境损害程度的区分比较敏感,也就是说这个参数会对外部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通过k-s检验识别对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重要参数,并在统计意义上对它们进行灵敏度分析,可以对每个参数选择一个特定值,针对这个值,对其他重要参数使用蒙特卡罗方法随机抽样,来模拟计算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确定各个参数的变化对于外部环境。
三、建立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
外部环境成本是整个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环境成本之和,因此,在建立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各个生产过程、各种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所造成的环境负荷量以及各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等。其中,所含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开采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产品使用过程以及废物的处理过程等,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造成的环境负荷包括资源耗损量、各种环境要素价值破坏以及环境的补偿和修复等,因此,本文建立了如下的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其中,ec-外部环境成本总和;q-各个生产过程和环节,即原材料开采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产品使用过程以及废物的处理过程等;p-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类别;elp-各生产过程中各排放物的环境负荷量;uecp-各环境负荷量的单位成本。根据本文对外部环境成本的计算思路,在第一步骤,即识别、量化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时,环境负荷量的计算结果就已经是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能量消耗的环境释放总量,因此,可以将elp视为各个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总量,上述公式可以简化如下:根据简化后的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把第一步骤确定的各种排放物的环境负荷量(elp)及第二步骤确定的各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uecp)代入到模型中,即可得出企业外部环境的总成本。
参考文献:
[1]方刚.环境成本计量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6).
[2]薛丽.资源流成本法在环境会计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4).
[3]郭莲,卢志辉.企业环境成本计量方法探讨[j].财会研究,,(9).
[4]白玉翠等.环境成本计量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1).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范文(12篇)篇六
摘要:自2009年中国正式推出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至今已过7年,作为公益组织的医院力求在改革中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但是医院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白炽化的竞争中更胜对手一筹已经是各个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越来越多的医院将注意力放在了改进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方案上面,力图减小医院成本和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对于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实施的具体措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困惑医院工作人员的重大问题。本文将对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两方面内容进行阐释,并指出两者间的关系和结合措施,提出医院在改善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方案。
一、实施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维护患者利益,降低医患矛盾。
大量媒体曝光医患之间的矛盾,使得医院更多的以一个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而非服务机构的形象展现在大众面前。医院有其自身的难处,竞争环境下成本越来越高,迫使医院不得不提高医疗成本。医院如果实施成本核算可以降低医疗成本,进而减小了患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解决了因看病贵和看病难所引起的医患矛盾。
(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选择实施成本核算,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这就证明了实施正本核算的好处是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社会收益和经济效益,使得医院走向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强医院在竞争环境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降低人力成本。
成本管理系统下的绩效管理的一个重点在于绩效管理,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降低人力资本成本。实施绩效管理模式下的成本核算,医院的各个项目的支出都会经过精准核算,医院运行的效率会大幅度上升,冗余的人力资源会大大降低,人力成本进一步下降。
(四)提高医院工作效率。
采用成本核算体系下的绩效管理最大的意义就是对整个医院运行效率的管理。通过财务管理的手段控制医院各个部门和科室的运作,合适的绩效管理手段对成本核算进行二次考察,系统而紧密的提高整个医院工作的效率。
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是分类、记录和分析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耗费,并提供成本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对医院成本核算首要目的在于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使医院在现有条件下为人们创造出更大的收益,解决更多的医疗问题。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有三种方法,全成本法、项目法以及病种法。所谓绩效管理,则是指依据医院的具体运营情况确定的绩效体系。医院的绩效管理由个人、不同的科室、行政职能部门组成,这是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的基础。绩效责任小组成员是医院的领导,个人是医院的所有员工,行政职能部门主要是财务和质量监督人员。成本核算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考核是成本核算实施效果的评价。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医院会降低其成本支出,绩效自然会提高,而成功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完成成本控制工作,提高成本核算效果。所以,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中现存的问题。
一般医务人员都认为财务管理是管理者的工作,他们不能从意识中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更加不会主动的参与其中。他们只是站在自身工资的角度,在意成本核算的结果,而忽视了最重要的过程。
(二)医院缺乏系统的成本核算体系。
现今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医院,不同的医院或者同意医院的不同科室之间采用不同的核算体系,导致成本核算大部分流于形式,医院的成本核算效率很低。
(三)无法贯彻绩效管理原则。
医院部门之间的有较强的异质性,要求医院必须贯彻绩效管理的原则,对不同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现实操作中往往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无法公平核算不同科室的工作量,进而破坏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降低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未采用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大部分医院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市场激励的竞争中选择了经济效益指标而完全忽视了社会效益指标。作为公益性组织的医院,在市场环境中应当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指标,让医院成为实至名归的救死扶伤的场所。
(一)传播成本核算思想,唤醒成本核算意识。
意识是转化为行动的第一步,意识的传播和唤醒可以从高层向下进行,先领导者首先起到带头作用,宣传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益处,再以身作则的自己实施,带来榜样作用的同时,将这一意识默默的植入医院之中。
(二)重视不同科室和行政部门之间的横向合作。
医院不同科室和部门之间工作内容往往差别很大,加深不同部门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深化成本核算意识,成功的让意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成功唤醒医务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促进医院整体成本控制。
(三)优化成本核算人员的知识内容。
在原有医疗体制下工作的医护人员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产生了板结现象,很多知识已经落伍。新医疗制度下,成本核算工作的复杂化,要求医务人员学习和掌握新的成本核算方法,防止工作脱节。
(四)提高医院基础核算设施。
互联网技术和电子硬件的发展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医院需要配备跟得上技术发展的核算软件和设备。
(五)实施全方位的成本核算。
要将医院的每一项支出和费用都纳入到成本核算的范围,而且要将各项成本费用分摊到各个科室,对医院的各个科室和所有的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从而保证其工作全面和规范。
五、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形成完善评价体系。
核算各个科室甚至各个部门的工作难度,并为之赋予一定的权重,在医院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将这些权重纳入到考核范围内,按照按劳分配、绩效优先且兼顾公平的方案,对各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科室进行绩效评价。对不同系统的科室所考核的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于不同层级的医务人员也应该考虑到工作内容的差异。由此形成一套横向的不同科室和不同工作内容以工作难度为权重的考核体系,同时配备同一工作部门,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的不同考核目标的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二)设置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根据社会对医院的期待和医院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将社会效益的指标分为三类:医疗质量的指标;医疗效率的指标以及科研能力的指标。医疗质量的指标不仅仅包括临床工作者的治疗质量,医院的药品质量,还应该包括服务质量。医疗效率可以采用更小的指标来代替,比如医院病房的住院率,病床的使用率,医院每年的急诊次数等指标。最后的科研能力指标,可以用医师的学历组成情况,近年来参加的科研项目数量,科研项目规模以及发表论文情况来核算。
(三)明确绩效考核分配方法。
执行二级考核和分配方法,各科室成立核算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任、护士长和兼职核算员来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小组按照本科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系数分配,主要参照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以及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计分核算绩效工资。最后再根据科室内员工的态度和实际工作完成度进行二次分配,使得不同员工之间绩效有一定的差距,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六、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结合。
既然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工作,那么这就有必要在深入了解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这就需并将两项工作结合起来谋求医院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长远的发展。医院在实施成本核算后,能够有显著的实施效果。把握医院每年的收支数据动态,通过节约成本来增加医院的年度收支结余。将这项结余用于绩效管理,在绩效管理中设置一项新的激励资金,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确定激励资金的数额。结合每位员工的每期的绩效结果,进行奖金的分配。医院还可以设置绩效考的关键指标中直接加入成本核算指标。对于推动成本核算有贡献的员工,其绩效成绩会因此提升,其奖金也会因此增加。绩效管理要在成本核算的预计范围内进行。不能因为绩效管理影响成本核算,打乱成本核算的正常工作,否则会使成本核算工作很难展开;若有预计范围外的情况,可以报到下一期的成本核算中,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正常进行。
七、结束语。
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合理控制医院的运作成本,而进行绩效管理。而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更好的约束医院工作人员工作行为更加符合成本核算标准。这两者的结合激励员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实施有效地成本控制,可以提升医院整体的效益,进而提高其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力,保证医院长足的发展,实施绩效管理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效率,最大程度提升人力资源价值。运用这种两者并举的模式,并注重两者相互结合的部分,在医院内部形成一套相互促进的运作系统则可以使医院在不断变化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范文(12篇)篇七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形成。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从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进程来看,越是完善的市场体系,竞争越充分,越要求市场主体在各方面讲究诚信。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离开了信用,就不会有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更不会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3.2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道德诚信不仅是成熟企业的标志,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从国际惯例来看,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都需要先由著名的国内外著名的评估机构进行信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公告社会,这个惯例特别符合国际市场公开透明的准则。为此,企业只有具备清晰的产权制度、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并在企业内部设有完善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才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3.3有利于政府有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完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发展仍有较大的作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可以全面准确了解企业整体的发展状态,据此做出统筹安排,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4有利于促进社会信用环境的形成。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在一个信用完善的社会中,人们遵纪守法,理性地获得经济利益,整个社会就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秩序就会井然有序。相反,在信用缺失的环境中,一些人在交易中通过违背诚信而谋利,且又不受法律制裁及社会舆论的谴责,就会诱导人们仿效,这样社会风气日趋恶化。因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的有效途径。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范文(12篇)篇八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市场的日益国际化,我国的勘察单位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成本核算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工作,高质量的成本核算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勘察单位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构建勘察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为我国的勘察单位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行性思路。
我国的勘察单位一般采用部门制、项目管理制或是分院负责制等几种管理形式,无论采用哪种管理形式,在成本核算方面都往往采用统一财务收支、统一成本核算,在二级生产部门,往往采取目标责任制,根据行业特点把费用按照一定比例划分到二级单位,将此作为二级单位的成本进行控制。而我国的勘察单位一般都没有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都是人为进行利润划分,对成本核算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勘察单位的成本核算具有全员性、全过程性的特点。全员性:全员性,顾名思义就是,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全体成员都应当积极参与进来,不论是生产部门、人力部门还是财务部门等,都应当积极配合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尽量使单位的所有成员都培养起成本核算的意识。全过程性:全过程性,是指勘察单位的成本核算应当贯穿到勘察单位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在各个阶段、各个时期,在勘察业务的各个环节,都应当全力落实成本核算工作,确保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空间。此外,勘察单位还应当定期,或是月末,或是季度末,进行成本核算的总结工作。
首先,勘察单位一般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前面已提我国的勘察单位往往不设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或是人员,提拔单位内技术专业突出的人员成为管理层是普遍现象,但是这种选拨人才方式将计算作为单位设计水平的唯一标准,非常不利于企业其他部门的内部整合,例如,单位会将项目的质量控制、监管等费用计入企业的管理费用,而不是分别计入项目的成本,也就会导致项目成本的低估。其次,由于成本核算工作本身就非常复杂,再加上勘察单位在生产经营方面的特殊性,也就导致了勘察单位的成本核算编制方法和编制过程更加繁琐,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和精力。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勘察单位很多没有考虑实际情况,而采用增量预算编制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是由于其是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的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就相对较弱。再次,由于勘察单位的成本管理制度往往不具备系统性,不能够给成本核算提供一个完善的支撑,加之成本核算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导致成本核算工作在落实过程中也不具有系统性,零零碎碎,弊端众多,结果失真,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勘察单位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重要性、一致性、权责发生制、分期核算、实际成本计价等。
成本核算方法体系包括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方法两个部门的内容。成本核算对象:这是成本核算的客体,勘察单位的成本核算对象一般是指成本的计算实体、计算时间。施工流程中的不同阶段构成成本的计算实体,包括施工前成本,施工成本,变更成本、竣工成本等;成本的计算时间也就是项目的生产周期,指每一项项目的完成时间。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包括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分批法、作业成本法等),成本计算辅助方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效益成本法等)以及成本计算综合方法。
1.成本账户设置。
出于经济性及勘察单位的情况特点考虑,成本核算账户设置可以沿用传统会计中的生产成本账户,并在相应的生产成本账户下设置三级子目录,区分有困难的费用、奖金等要进行归集和分配,要设置集合分配的账户制造费用等,以此来归集成本费用。而勘察单位不同,组织架构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不同的成本费用归集。但各个勘察单位的成本费用种类大同小异,因此传统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的处理方式基本一致。
本文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勘察单位的成本核算制度进行设计。勘察单位的成品成本可以分为可追溯成本、不可追溯成本和直接成本三部分。可追溯成本是发生在单位各个部门之中的费用,这些费用有些与项目相关,例如项目人员共的工资、奖金等,有些与项目不相关,例如单位的福利费、财务费等,还有些费用中既包含与项目相关的费用,也包含与项目不相关的费用,例如差率费、宣传费等。与项目相关的费用应当按照一定方法计入项目成本,与项目产品不相关的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办公费等,在核算成本时不用考虑;不可追溯成本是与设计环境不相关的成本,例如企业的年检费用、招待费用、会议费用等,应当在企业的财务软件会计科目中设置福利费、招待费等不相关项目,还应当计算出不产生价值的作业在价值作业中的占比。
首先,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成本核算监督管理体系,这是勘察单位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效率,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精准的保障;其次,调动一切成本核算的相关部门,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员工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好成本核算的编制工作,才能确保成本核算管理的协调运行;再次,还应当引用新技术,利用高科技成本核算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高效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
明确固定资产及材料核算方法:在勘察过程中投入使用的机械设备、计量工具等成本一般较高,占用大量资金,而且长期的野外工作也导致设备损耗严重,再加上科技不断发展进步,设备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因此,对于此种情况,应当采用加速折旧、后进先出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资金的占用。对于物资材料等,在收发、领用、消耗过程中也应当进行严格的检验与计量,并定期进行清查,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与损失。制定科学有效的成本定额和费用标准:与其他单位相比,勘察单位有其自身的行业特征,应当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出符合实际的科学有效的成本定额和费用标准,将单位的人、料、机等的利用和消耗,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对项目成本定额进行控制时,应当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遵循科学合理、恰当实际的原则,采用合适的定额方法,充分、全面地考虑,尽量做到详细周密。编制项目施工成本计划:编制和明确勘察单位项目施工成本计划,是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应当根据施工项目报价、合同、施工经验等进行编制;之后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尽量控制项目成本与计划成本的一致,出现偏差时,及时发现原因,进行合理调整或改进;另外还应当根据责任成本管理办法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员工身上,制定较为完善的奖惩制度,提升全员成本控制意识。
三、结束语。
由于勘察单位自身行业的特点,生产运营具有特殊性,也就导致了其生产核算范围较广、内容复杂。勘察单位要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就必须使其勘察设计人员对各种成本支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有效的监控,不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深入研究勘察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创新成本核算策略,才能为勘察单位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洁.勘察设计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的特点与实施措施[j].中国外资,(2).
[2]徐丽.勘察设计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探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8).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范文(12篇)篇九
近年来,山西狠抓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十分薄弱,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科研体制机制不完善。
1.1.1农业科研创新体系的主体结合不紧密农业科技包括产、学、研3个内容。省属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在省科技创新体系中扮演知识创新主体的角色,大中型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在“板块结构”的格局下,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问题尚未能很好地解决。
目前,存在山西省农业产学研脱节的问题。一是农业科研机构重研究轻推广,导致许多科技成果与经济脱节、与产业脱节,无法进人农业产业化环节;二是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没能参加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选题和立项,农业产业化环节对农业产业技术需求的变化,无法及时反馈给农业科研单位;三是各大院校设置学科和专业不合理,在生产和市场2个环节中,没有培养出它们急需的人才。
1.1.3农业科研创新体系的组织机制不健全一是农业科技决策政策有待完善。无论是农业科研项目的确定还是农业技术推广,都要由政府集中决策和行政推动,但政府对农民需求缺乏调研,导致大量科研课题对当地的生产发展促进作用不大,科技成果也无法有效地进行转让二是农业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共享仍然落后。市场上迫切需求的技术及成果,农民无法通过有效的渠道去获取,实用技术没有有效到达农户手中%三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不强。由于农户自身观念落后、素质较低,科技意识淡薄等问题,直接制约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
1.2农业科研创新保障条件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完善,需要经费、人才、设施等方面的保障。首先,农业科技创新资金不足是所有技术创新不力的普遍原因,而且又存在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科技创新计划缺乏衔接,资源配置缺乏协调,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甚至部门内部本不应该出现的重复建设、重复研究、重复引进的问题二是推广手段落后。乡镇一级农技人员的专业知识老化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服务手段落后,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了服务功能的发挥。技术推广往往是请专家教授讲上一两堂课,没什么实质的作用。农民的培训也最多只是开一堂学习会,放放光盘讲座和发发材料而已。三是基层农业和农村服务机构的办公场所简陋,设施陈旧,真正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和创新的时间较少,有的地区植保站、防疫站等农业防灾减灾体系的工作几乎处于停顿状态,无法保障农业的安全生产。
1.3政策机制缺陷。
农业科技支持政策有待完善。一是缺乏有效的鼓励政策,没有形成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大量社会力量不敢进人农业领域。二是缺乏保障机制,气候、市场因素对农民收入影响很大,没有政府支持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和社会保险机构的参与,农民收人难以保障。三是从财政上讲,没有金融机构的专项惠农贷款支持机制和制定相关的涉农政策,必将影响山西省现代农业的良性运行。
1.4企业创新能力不高。
随着科技创新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涉农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曰益突出,但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的来看,山西涉农企业中设立了科技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例较低’技术开发能力还比较薄弱,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而且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较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严重不足。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范文(12篇)篇十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说,市场机制愈加成熟,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从企业的内部来说,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已经不适应现代的市场需求,需要不断的完善,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才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因此,本文在简要解释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研究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的意义与特点,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做好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重要性;措施。
在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展与生存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转变管理理念,这样才有利于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说,财务管理是重要的一个部分,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在当前财务管理活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改进财务管理的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才能够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实行精细化管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一般来说,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可以理解为在财务管理中以“细”为核心,细化相关的财务活动,对企业的每一个岗位、发生的每一项业务,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规范与流程,落实到实处,并且扩大财务管理的业务范围,在公司的各个生产环节与生产领域中,都开展精细化管理,通过发挥监督的作用,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增加公司的利益,并进一步挖掘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潜在价值。通常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围绕现金流的流动展开,主要集中在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上开展财务管理业务。而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制定财务分析报告,然后制定出相关的财务计划,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企业来说,实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能够在维护企业现金流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精细化财务管理活动强调的是细,从而能较好的落实企业开展的每一项财务管理活动,并获得较为准确、真实的财务数据,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计划书,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二)降低企业运营时的风险性。在企业的发展中,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并且企业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只有通过改善管理的手段,转变管理的理念,加强监督,才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在企业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资产管理,资产管理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尤其是对企业的各项资金的管理,能够避免资金的闲置,并且维持资金的平稳运行。除此之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活动可以让企业实时的掌握资金的运转情形,对各个生产环节来说,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风险,加强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决策的科学性。
(三)提高运营效率。运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环节。财务管理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分析企业运行时产生的财务数据与财务信息。企业在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能够规范财务管理的程序,对各个财务活动的工作流程进行重新的规定,并严格的落实到相关的部门与每个财务岗位上,加强财务人员的职责意识,并且在管理中,赏罚分明,积极的激发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这样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高企业运营时的经济利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识,完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者能够引领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促进企业发展,扩大规模,并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就需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积极的寻找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加以完善,甚至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另外,企业管理者要加强资金的投入,加强企业员工与部门负责人精细化管理意识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或者是讲座等形式,来提高他们对财务管理手段的认识程度,增强对精细化财务管理活动运行的整体认识程度,了解其中的工作流程,引导员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活动中来,由此来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建立健全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分支,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要着重改善财务管理体系的不足,推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其中,企业需要明确职能机构的划分,明确每一个员工与每一个部门人员的职责,对管理人员来说,要确保每一个管理人员都了解自身的管理职责与工作范围,并要严格的按照管理流程与管理规范来开展相关的活动,这样有利于构建精细化财务管理实现的平台,从而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建立精细化财务管理流程时,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仔细的考量企业的生产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三)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高低逐渐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大、人员增多,涉及到的信息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的难度。因此,在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时,要重视建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来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效率。企业人员在执行工作时,要有财务管理的意识,熟练的掌握相关的财务处理工作以及使用财务处理的软件,并且还应该不断的进行探索,在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形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业务的需要,适当的细化管理模块的内容,由此来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进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不断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不断的发生改变,企业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的建设,尤其是财务管理,不断的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实力与竞争力,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总的来说,发展精细化财务管理,能够将财务管理活动与生产的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做到细致的管理,加强监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且促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辛艳单位:西安银桥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临潼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彤,范火盈.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j].品牌,,11:137+139.
[2]王红朝.对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10:226.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范文(12篇)篇十一
从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努力与世界学术体系接轨。这样的过程往往被认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照着说”,就是将西方的理论观点学习照搬,从而促进我国相关学科学术体系的建立。第二个阶段是“接着说”,将西方的理论观点应用于中国实践,或者说使用中国的实践案例来验证西方学术假说。第三个阶段是“对着说”,基于中国的本土实践发现中国发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从而和西方学术形成对话和争鸣。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发展了源自西方的理论观念。因此,这构成不同学科的中国化和本土化的过程。可以认为,“对着说”的状态开启了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从当下中国的发展实践与学术成长来看,基于西方实践加以总结的理论观点未必完全能够有效地解释中国实际,使得中国学研究开始进入一种“对着说”的状态,丰富了对中国社会的理解,也推动了中国学术界与世界的学术交流。中国的学术发展可能还蕴涵着一种更长远的学术愿景,就是可能形成一种“领着说”的状态。中国的学术努力发展出基于自身的理论观念体系,提出独立原创性的知识思想,为中国和世界提供新概念、新理念,影响世界并为他人所赞同或批评,这样的“领着说”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客观上还并没有出现。
从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话语建设的内在逻辑来看,中国所经历的文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具体实践,为思想和学术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知识来源。因此基于中国实践的中国概念的生成,和对中国发展运行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探索构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提供土壤。而基于中国实践的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在与世界学术界的对话过程中,才能丰富和修正已有的知识体系,并创新创造出新的有解释性的新知识体系。中国的思想和理论发展应努力通过和世界学术的对话,提升中国理论学术发现的解释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学术发展的学术自觉才得以形成。可以说基于中国、与世界沟通,在这两个侧面上共同努力,才能开辟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并真正能够建立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因此,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应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第一,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本身是开放性的世界主义的话语体系,基于中国的哲学社会话语体系本身是在与世界学术界对话中成长起来,并努力将自身的思想理论创新影响世界。因此,对于世界学术采取排斥主义的中国话语本身就不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道路。关起门来“孤芳自赏”的学术创新,如果得不到世界学术的普遍认同,也很难说是成功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
第二,基于学理才能够有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话语。中国话语体系作为一种学术建设,其概念体系、理论体系本身需要符合学术的内在自洽。只有具备学理的完整性,及只有在学术基础上的逻辑演绎和知识理论体系建设,才能真正和世界对话,才能根据其知识理性发挥出解释的作用和引导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话语不是感性的民族主义的口号,而需要在学理平台上依靠学术规范来批评评议。而且,从口号出发、而不是从思想理论出发推动学术发展,本身是一种反智主义的思路。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和话语体系建设,需要从学理讨论出发,是要依靠“批判的话语”而不是依靠“话语的批判”。披着学术名词外衣的打棍子、盖帽子的自封的“创新”及“创见”,要么是自欺欺人,要么就是欺人自欺。
第三,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话语建设仍然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发展和转型的历史过程和未来判断,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论解释,如何理解社会、如何理解历史、如何理解国家社会发展运行的内在逻辑,必然也不能单纯通过纯粹的思维建设得到完成。这些思维建设是否符合真理,也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同时也只有在具体实践的检验中才能验证思想理论观念的正确性。同时,只有通过实践的结果也才能够验证思想理论观念的合理性,和呈现出思想理论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也仍然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和长期的过程。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大思想理论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和在短期建立的。往往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新鲜内容创造出了新的研究概念、思想见解,从而得以继续回归到实践的检验,丰富和扩展理论框架和理论观点,并因此能够提出区别于前人的新理论与新的知识框架。新的思想理论和知识框架在学术史上有一个理论思想继承性的联系,也有一个创新和突破的关系。思想理论的创新和话语体系的丰富发展,构成不断更新对照、不断突破创新、不断应用完善的知识循环。这样的知识进步往往需要长期性学术努力,“十年磨一剑”意味着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思考才能够在某个方面建设体系性的话语,“十年磨一剑”,也意味着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验证、细化,以及扩展理论,从而使知识创新得到确立。
因此在浮躁肤浅的学术态度指向下,断然难以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建设,希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不能成为“话语”,而“真实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建设”深深地依赖于学人的学术自觉和长期性努力,依赖于真正有志向学术创新的学人团体,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资源。如果出现知识生产和资源配置的失衡或者错位,以及出现只是“话语的自我生产”或者“概念的泡沫游戏”,看起来一哄而上、红红火火,但与真正的知识与理论创新实际上是背道而驰、有害无益。
中国的学术发展内在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建设。这不仅是学人的学术追求和社会理想,也是学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学术发展的持续积累和进步,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提供了人才的储备、实践的经验、资料和数据的积累,及增强了和世界的对话能力。中国的学术发展应该有这样的自觉意识和积极作为,实现自身的知识进步,并将自身的知识探索贡献于世界知识界。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话语建设,更好地指导中国发展实践,并贡献于世界发展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话语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口号,而是一个长期艰苦努力的知识建设过程。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已经开启出中国话语建设的道路,但是离开实现建构出成熟的话语体系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自然凸显出了当今时代学术人才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而在此过程中的自以为是、或者拔苗助长是很难有效的。建设成熟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有赖于数代学人持续、不懈和创新性的思想学术建设,才真正能够逐步形成并发展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范文(12篇)篇十二
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应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相对接,使实训教学内容紧贴企业生产需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成为今后的工作本领,最终达到职业岗位的需求。根据汽修专业特点,我校建立“z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四合一”(即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实训室与车间合一;技能训练与企业生产合一)。要实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创建全新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汽车空调系统原理与维修实训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和电路元器件的拆装与检修、汽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教学内容的实施引导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电路控制原理、故障诊断方法,把学生培养成为能满足汽车空调维修岗位要求的技能型劳动者。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空调实训教学的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围绕企业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许多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又包含若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与岗位能力要求紧密贴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从而完成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空调实训教学的实施。
1.依据企业生产实际,设计实训教学工作任务。
根据维修企业汽车空调维修工日常工作项目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笔者将实训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在充分考虑可实施性的基础上设计了汽车空调系统的安装、制冷系统有噪声的检修、空调系统不制冷的检修、空调系统制冷不良的检修、空调系统制冷时断时续的检修、取暖系统不制暖的检修和综合故障排除等7项典型工作任务。各工作任务包含若干个知识点,与企业工作任务相对接。例如,空调系统制冷不良的检修这一工作任务包括(系统压力的测量,温控器的作用及检查,干燥器、膨胀阀检查,冷凝器、蒸发器检查,散热风扇检查,传动皮带检查)六个知识点,与之相对应的是(测量系统压力的方法及步骤,检查温控器工作情况,检查干燥器、膨胀阀是否堵塞,检查冷凝器、蒸发器是否脏污,检查散热风扇是否正常工作,检查传动皮带是否打滑)六个企业生产项目。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内容是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也是实现与企业生产对接的过程。
(1)小组分工。
将学生分成若干工作小组,每小组5个人,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分工协作。
(2)角色扮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实际工作中顾客的角色,学生扮演汽车维修企业员工的角色。
(3)小组探究。
教师根据工作任务在实习设备或车辆上设置故障点,然后交。
到学生手上。学生(员工)接到有问题的车辆后,询问教师(顾客)车辆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确认故障点。讨论、交换意见,归纳出排故障的要点,然后共同实施解决。
(4)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参与工作小组的交流、讨论,使他们明确工作任务,找到切入点,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学生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还需监控每一个小组的任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供必要的引导,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任务评价。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及时的讨论和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开展自我评价。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使他们知道自身学习能力的程度,为今后更好地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最后,教师进行总评,着重阐述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重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自信心,让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
三、基于工作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实践分析。
1.教学的效果。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掌握贴近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职业素养。笔者在09级汽修班的汽车空调实训课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后,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相比其他传统方法教学的课程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基本上实现人人参与,其中09汽修(3)班庄顺强同学曾代表江苏省在全国汽车技能大赛(空调项目)中荣获二等奖。目前该学生在汽车4s店专门从事空调项目维修工作,深受企业负责人赏识。
2.教学方法的运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根据工作任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
教师扮演顾客、学生扮演员工角色等。
(2)小组讨论法。
在制定维修计划、实施维修过程及故障排除后的检查、评估阶段,经常采用小组讨论法,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间的协调与沟通能力。
(3)引导法。
教师按照维修企业工作流程设计作业单,在作业单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独立排除故障。
(4)案例教学法。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汽车空调系统典型检修案例,让学生独立进行故障排除过程。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的对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协作、主动探究,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其他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协调工作的能力,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三梅。论行动导向教学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02.
[2]陈建华。汽车空调实训教学设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8.
[3]夏云铧。汽车空调运用与维修。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02.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