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诗句(大全8篇)

时间:2024-09-27 作者:灵魂曲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立秋的诗句篇一

立秋传统习俗

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摸秋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国以来仍流传在民间。如在商洛竹林关一带,中秋节夜里,孩子们在月亮还未出来时,照例钻进附近的秋田里,摸一样东西回家。如果摸到葱,父母就认为这孩子长大后很聪明;如果摸到瓜果,父母就认为孩子将来不愁吃喝,事事顺利。人们视“摸秋”为游戏,不作偷盗行为论处。过了这一天,家长要约束孩子,不准到瓜田里拿人家的一枝一叶。商南县的居民,在中秋节的晚上,吃罢月饼后,不肯长高的小孩去摸高梁;没有男孩的人家去摸茄子;没有女孩的人家去摸辣子;小孩不聪明的人家去摸葱。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秋收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立秋的诗句篇二

1、恰遇立秋,几翻思绪欲说还休,不下眉头总上心头,且敬一杯雄黄美酒,祝君快乐无虑无忧。

2、这条短信我从去年冬天开始策划,今年春天开始为你写,用了一个夏天来修改,立秋这天终于完工了,现在送给你,祝你立秋快乐!

3、秋风起了,吹散了暑气;秋雨降了,消退了暑热;秋意浓了,爽透了身心;秋天来了,悦动了生活;秋福到了,愉悦了心扉。立秋到,愿你开怀,惬意逍遥!

4、一阵清风携清凉,扫去暑燥身舒爽。一场秋雨一次凉,早晚添衣不能忘。荷露晶莹耀银光,秋来景色耀灿烂。立秋了,愿你美景尽收眼,快乐幸福度晚年。

5、秋风清爽送凉意,心情舒畅心欢喜;秋雨清澈淋运气,福禄寿喜落给你;丰收之时在秋季,工作顺利好业绩。立秋之日祝福你:事事顺心如意大吉大利!

6、立秋到,清凉为你按摩,消暑降温,舒爽你心;清爽约你谈心,消烦去燥,愉悦你心;清新向你问候,情浓谊厚,沁润你心。愿你笑开怀,立秋乐逍遥!

7、立在秋天的门坎,欢送酷暑远去,盛夏落幕。立在秋天的田野,等待金秋胜景,丰收登场。祝你幸福甜蜜,兴旺发达,爱情事业双丰收。立秋节气快乐。

8、立秋过后处暑来,天气不再烈火炎,多吃瓜果和蔬菜,不要熬夜到很晚,温度要随天气变,衣物记得要增减,虽然不在你身边,短信一则表关怀!

9、夏去秋来,金菊开,雁徘徊,秋风秋雨来。天高云白,烦恼埋,登高台,秋思秋情怀。日子飞快,立秋来,祝福在,秋信秋语愿你日子精彩,快乐开怀。

10、夏日去的真快,立秋悄悄袭来,对你甚是想念,短信捎来关怀:虽然立秋现在,在外仍要防晒,小心酷暑难耐,把好秋之命脉,秋天将是精彩!

11、秋风吹,拉开秋天的序幕,秋雨飘,浇灌秋天的美妙,秋果硕,缀满秋天的喜悦,秋露白,纯净秋天的心情,立秋到,愿你立秋快乐,幸福满心间。

12、又是一年立秋时,一层秋雨一层凉。整日奔波挺辛苦,天气变化要健康。爱惜身体加餐饭,珍视友情长想想。短信情长言未尽,唯愿朋友多安康。立秋快乐!

13、银烛秋光冷画屏,温馨短信送给您;秋风萧瑟天气凉,诚挚问候祝福忙;八月秋高风怒号,天天开心烦恼逃。祝你立秋快乐!

14、秋风秋叶落纷纷,秋日秋水多丽人。云卷云舒云渐残,湘江水远楚云天。偶有秋雨意缠绵,秋游只带一画伞。漂泊江湖有时倦,听雨孤店伴书眠!立秋了,出去走走,快乐秋游!

15、炎炎暑热何时消,烦闷知多少?转眼立秋送爽来,炎热不堪回首月明中。暑气余威应尤在,只是脾气改。问君能有几多爽?恰似秋雨秋风渐渐凉!立秋快乐!

立秋的诗句篇三

新疆沿天山附近、东北地区大部、华北中部和东部、黄淮大部、江淮中西部、江汉、江南大部、华南东部、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贵州中南部、云南大部、西藏南部、海南岛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黑龙江东部、吉林中部、辽宁北部、北京西部、山东西北部和西南部、湖北西南部、湖南北部、云南西部等地的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分散性的短时强降水或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立秋的诗句篇四

一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秋季养生早知道

秋季,是最好的进补期。不过,如果刚立秋就忙着进补,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生出诸多弊端。这是因为,在酷暑难耐的夏季,人们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因此,秋季进补之前重要的是先调理脾胃。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吃,能让你健康、轻松地迈进秋天的大门。

先调脾胃后进补

要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使体内的湿热之邪排出,以下三类人要格外注意:

1、脾虚者——吃点粥

表现: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

百合杏仁赤豆粥(清肺火):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许。先将赤小豆洗净,加水适量,与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锅内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热即成。适用于肺阴虚,虚火旺盛,素有口干、口苦者。

2、胃火旺者——吃点苦

表现: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

食补: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清泄胃中之火。

3、老人及儿童——吃点山楂

表现: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

食补: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今天要贴秋膘

“贴秋膘”的说法更是为大家所熟知。炎炎苦夏,大家的食欲都不是太高,几个月下来,体重多少都会降些。秋风一起,天气渐渐转凉,胃口也好了起来,也要为后续到来的'秋冬储存热量。

最常见的“贴秋膘”自然就是白切肉炖肉烤肉红烧肉可劲儿招呼,“以肉贴膘”。想来旧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这首选吃肉的贴膘法自然是简单直接。

立秋养肺好时节

祖国医学认为金秋养肺最为适宜。祖国医学认为肺属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黄,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中医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肺和皮肤粘膜的关系非常密切,也就是说在秋季,干燥是伤害肺脏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呼吸道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器官,从鼻腔到气管再到肺部,秋季由于早晚比较凉、温差比较大,干冷的空气容易侵害和损伤粘膜导致呼吸道疾病。如果秋燥伤肺,则冬季来临时易出现肺系疾病,所以秋季重点养肺不无道理。

秋燥伤肺的易感人群:老年人、儿童、体弱者、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者。这些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因此容易被秋季的燥邪所伤。秋季应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调补,特别是加强对肺脏的调养,以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频发。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保健方法:

饮食养肺

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人肺阴。此时可以通过食疗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之功。白木耳有补肺润燥之功能,胡桃有补肾安神之效,秋季服用更有疗效。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搭配则功效更佳。

运动养肺

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等。其中如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很明显的作用,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锻炼方法。

立秋后睡眠时间需要调整

夏天晚上睡觉最好不要超过23时,入秋后最好不要超过22时30分。因为,人们体内的阴阳本来是很平衡的,白天劳累对身体的损伤都需要在晚上的睡眠中进行自我修复,比如一些小毛病就自我恢复了。如果晚上睡眠没有保证,导致人体的免疫机制被打乱,小病得不到修复,就会变成大病。因此,年轻人每天晚上至少要保证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最少要6小时。

艾善灸节气灸

据《黄帝内经》所载,人体每一个器官的能量,都是由特定的脊椎位置所控制,与大自然24个节气所对应。当节令交替时,能量会大量流失,使身体免疫功能降低,久而久之,导致慢性病和机体老化。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观点之一,也是传统中医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体与宇宙天体的运行互相感应,信息相通,与大自然的万千变化紧密联系。节令交替的一瞬间虽然时间很短,但足可以对人体的生命活动造成深远的影响,所以,巧妙地利用这一时段养生保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立秋的诗句篇五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立秋美食,美味清凉

西瓜

立秋这天,中国人有“咬秋”的习俗。江苏各地会在立秋日吃西瓜,因为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

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清凉糕

在浙江金华,清凉糕为立秋必不可少的美味。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龙眼

立秋时节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吃“渣”

山东、四川等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立秋的诗句篇六

霜降已过,秋天也就快过去了,象征着冬天到来的立冬也就快到了,今年立冬是在11月8日,农历十月十三日。

立冬为农历十月,阳历的十一月七日或八日。我国以这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225°。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是建始;冬,终也,万物收藏。立冬后46天,“中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至极”意,俗话说到头儿了,便是冬至了。古人有在立冬看气象、卜冷暖的说法,如“立冬晴,一冬凌(严寒意)”;“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从立冬起,“水始冰,地始冻”。而到了冬至,则阳生,即阳光直射位置向北部移动。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在食俗方面,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少见。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冬至也叫“过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

资料

还有光着脚穿着一层布的虎爪,跑跳着登刀(是在高梯子上一层层绑上铡刀)而上房脊,为此看热闹的人从十里八村纷纷而至,均要一饱眼福。观众不但可以饱观跳虎神的全貌,还可看到摆腰铃、顶水碗、耍鼓绝活,即头顶水碗,两臂上伸支起鼓来团团转,两臂弯曲手腕端平食指各挂一鼓旋转,甩起腰铃鹞子翻身接鼓打在点上。与此同时还能看到霸王鞭的各种翻滚跳蹦,鲤鱼卧莲,一支花棍玩耍于手掌、手背、左肩、右肩、左膝、右膝上,二郎担山、脚踢花棍、轱辘毛就地十八滚、站打四面、卧打八方,这条棍花样繁多,为此亦称花棍。一般三鼓神匠可打三十九节,精悍神匠能打五六十个节数。

满八旗“烧荤香”5—7天,这种烧香遵照“萨满教”原始规矩,庄严肃穆。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在头三天“磕面子”,家庭主妇亲自操作,不擦脂粉,就连雪花膏也不抹,不但不用香皂洗脸,而且连猪胰子都不用,洗脸只用热水,为了将手洗净可用面碱洗手,其他女眷同样如此效仿。淘黄米双膝跪在地上,妯娌接过也是双膝跪接,再传递给晚辈少媳妇送到“哈什”(仓房)顶上,用日光晾晒,此是磕面子用的黄米。再淘二遍黄米后,放到小罐中,用薄羊皮扎罐嘴,富户大家可放到二缸中,制作米酒,亦称“糖黄酒”。此酒得在上供这天开罐,由香主东家打酒装瓶,连斟九碗或九盅上供,再一连供上九盘子饽饽(用粘黄米面做的粘饼),按照顺序摆供。上供齐全,打开莲花香碟,此莲花香碟系木制。中间有一道香槽,滤上达子香粉末(满族名称安素香,满语土名叫迎山红)。这是达子香花(山杜鹃花)的嫩叶或嫩枝尖,晒干碾成的香末。槽底垫上香灰,香火烧不着木碟,如此可防火。最少可烧一个晚上,勤添香末,由此香烟缭绕不断,芳香扑鼻。

“烧荤香”要宰三口猪。第一口猪祭天,第二口猪祭祖,第三口猪祭“歪梨妈妈”。满族宰猪从古至今不用右手持刀。早年是将柞木扦子削成尖放到油锅里炸一下,其锐利无比而用来宰猪。后来恐怕用扦子宰猪的技术差,才用左手持尖刀由“萨满”宰。宰猪时,首先将一盅酒倒在猪耳朵里,猪耳朵一扑楞,即表明列祖列宗已领受此猪。此猪必须是公猪“蹭”子,俗称“净”。如果猪耳朵不动弹,萨满”就着急了,双膝跪下,双手合十念满语祷告,香主带领全家连连磕头,直到猪耳摇动,祖宗领牲了,这才皆大欢喜。一般农家三至五年才能筹办一次“烧荤香”的还愿香。有许多“烧太平香”则是差不多一年一次,大部分不宰猪而以鸡代替,中等家宰二十一只鸡,一般家宰七只鸡,此称为“烧素香”。

文档为doc格式

立秋的诗句篇七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国以来仍流传在民间。如在商洛竹林关一带,中秋节夜里,孩子们在月亮还未出来时,照例钻进附近的秋田里,摸一样东西回家。如果摸到葱,父母就认为这孩子长大后很聪明;如果摸到瓜果,父母就认为孩子将来不愁吃喝,事事顺利。人们视“摸秋”为游戏,不作偷盗行为论处。过了这一天,家长要约束孩子,不准到瓜田里拿人家的一枝一叶。商南县的居民,在中秋节的晚上,吃罢月饼后,不肯长高的小孩去摸高梁;没有男孩的人家去摸茄子;没有女孩的人家去摸辣子;小孩不聪明的人家去摸葱。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做戏的场所。他们把嫩包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到处拾柴禾,包谷顶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烧。一会儿一全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丰硕的包谷谷宴就在田间举行。他们还上树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锅里,烧制出来。有荤有素,百味俱全。他们还把打来的柿子,弄来的红苕,放在土窑洞里,温烧一个时辰,就会变成香甜的柿子。这种秋田里的乐趣,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立秋的诗句篇八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立秋吃饺子这说法,所以立秋吃饺子是真的。

立秋,民间有“立秋贴秋膘”的说法。过去民间对节气多有讲究,“民以食为天”,立秋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北方地区民间普遍流行“贴秋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鸭或红烧鱼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