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野火集读后感篇一
《野火集》使得龙应台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也因此成就了她源源不绝的理性而犀利的文章,渐渐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以致使她的那片火燃烧了整个中国,而终于有今日我们所见的足跨海峡三岸的一个社会的良心、酱缸文化的谏诤者--龙应台。
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激起大家的同感。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这个学习英美文化的伟大女性,在她深深热爱的台湾土地上,挥洒自己的笔墨,道出了多少人敢想不敢言的心声。龙应台所拥有的魄力和勇气,是她震慑文坛的锐利武器;精辟独到的言语,一针见血。
单单选取了这三篇文章来叙述我的感想,因为这文章,都是龙应台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话语。句句独到。
《野火集》,龙应台,都是文学对这个世界最无与伦比的馈赠。
野火集读后感篇二
面对权威的畏缩,缺失独立处事能力,被迫塑成的价值观等等,这些明明都是我们所面对,所忍受,所苦恼的事情呀,可是读到这些赤裸裸的文字时大家连一个泡的共鸣都没有?是不敢正视自己的伤口,还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伤口,要做到如此麻木需要有多薄弱的自我意识呀?教育者喊出“创新,大胆,独立”的口号,可是其实际操作不过为了培养“平庸,怯弱,顺从”的学生,面对我和我的伙伴,现在只能说,他们成功了!
说到教育,那就再多说点废话,前段时间大家都在忙着考教师资格证,和很多人一样,我并不清楚以后是不是要当老师,只是觉得这个证该考,大家都在考,所以我也得考!
野火集读后感篇三
对野火集感受最深的是幼稚园大学,虽然野火集中往往是涉及到政治的话题更能引起人们的讨论与反思(而且我也没上过大学)但我还是觉得其中学校教育和大学生的话题令我体会深刻强烈的共鸣。
可能因为“幼稚园大学”或者别的等级的学校“过度保护”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对学霸这个称号开始变得很微妙,理直气壮的觉得大学那些循规蹈矩、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围着老师转的人是书呆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好像什么都知道,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因为你再继续深究下去,我什么也不知道。变成一个很傻逼的样子嘲笑深刻、拒绝思想。
说什么一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之类的话很假,但是看完野火集之后,我觉得真的应该做一些改变。
民主是一个不断摔跤再站起来的过程。
看这类书需要抱着如下想法:警惕一切煽动性叙事,因为它们常常让你忘记推敲——其实经不起推敲。
80年代龙应台的文章多在呼吁个人,有人认为她击不中要害,我也始终认为责任最大不在于个人。但龙应台多次提到她此时的写作是“策略性”的,她当时追求的目标是在“言论钳制最危险的边缘,留在影响最大的主流媒体中”。所以我可以理解她此时只能打打擦边球。而且,能呼吁个人,也是一种巨大贡献。
书中我最喜欢的观点:
以“权”逼人的威权政府拔掉了,有商业财团用钱来垄断;商业财团的问题若解决了,你发现媒体本身的“正义”很有问题;媒体的问题若解决了,你发现公民团体本身非常霸道,民粹主义横行……民主其实就在于实践,实践在于细节,细节使你无所遁逃。我们需要走过这个艰难过程。
有的文章写得很好,有的文章只是在发泄一些单一视角的情绪,没有意义。(比如《焦急》),书中其他人对《野火》的评论文很多都言之无物,言之有物的也大都篇篇重复,没必要收录这么多吧。
野火集读后感篇四
20xx年02月21日星期一19:32翻看龙应台的《野火集》,有这样一篇文章吸引了我,题目是《不会“闹事”的一代--给大学生》。第一次阅读龙应台的文章,与女性的形象不同的是,文字有力地抨击着一个又一个社会问题。
文章开篇引用了一个犹太人母亲的故事,龙应台向我们展示了故事的另一面--想要“闹事”,就先得关心这个世界。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当代的大学生中有很多人只埋头于功课,活在校园的围墙里,不着眼于广大的世界。作者还提到了一个女大学生被人问到社会问题时娇滴滴地说“好可怕哟!”吐吐舌头。我对于这个细节印象十分深刻,这样的无知也能视为可爱?先不说这样的大学生是否合格,倘若这种肤浅的审美在大学生中流行,就能使一大批人向所谓“可爱”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会关心世界的一代绝不会“闹事”。
现象的背后总有其本质,龙应台对于这样的现象也做出阐述。大学生们所处的环境不鼓励甚至于试图阻碍他们对书本以外的兴趣,来自于父母的教导、书本的知识、社会的压制,当代的大学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不关心世界,而是像作者说的“他发觉这个社会根本不希望他有道德勇气或义感”。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一代更不会“闹事”。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作为一名高中生,我经常关注一些国际新闻和重大事件。但我身边的人有很多对于世界极不关心的。一味炫富和追求所谓时尚的现象比比皆是,也许衣着时尚的人不会落伍,但是真正做到内涵丰富,关心世界,有道德有勇气的人永远都走在时尚的前沿,这样的人才是最可爱的。我们现在的身份虽然是学生,完成学业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着眼世界并呐喊出自己的声音;书本上给出的答案也并不妨碍我们追寻证明答案的过程。
文中还列举了大量的大事小事,可见作者本身对于世界的关注。龙应台用犀利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用属于自己的文风谈论着自己的主张,以一个公民的角度审视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的作家是可敬的,因为她的作品是社会的,是实际的,是真正贴近我们生活的,同时又让我们有所反思。她以笔为剑,道出生活百态,扬起正义与道德。
野火集读后感篇五
龙应台在《野火集》中说,台湾很糟糕。生态环境恶劣,社会风气败坏。表面上看起来文明的社会,却虚伪地掩盖着不堪。
但其实最糟糕的是,当你看见有人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时,却不动声色,冷眼旁观;当你面对各种脾气暴戾、无理取闹的人时,你选择的是忍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也许现在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一个社会的暴戾埋下的恶果,却一定会无一例外地被所有人收获。
我们这样形容河流: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像一匹蓝色的绸子,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我们这样形容高山: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山上郁郁葱葱,绿得青翠欲滴。但真实的情况却是:河水里全是各种各样的食品袋、饮料瓶,河水乌黑恶臭;风一吹,露出一条死鱼,让人不忍直视;河水一涨,一股熏人的臭气扑面而来,随着风直逼入呼吸里。高山上满是伤痕,绵延的绿色中露出一块块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沙土被挖走了,红土石砾赤裸裸地暴露着,像一块块疮疤盖在不堪注视的青山上,更像是对保护环境的呐喊:
“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寸净土,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滴清水。”
我们需要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而不是一个风气败坏的社会。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为了营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环境而努力。不只是要从自己做起,更不能容忍别人来破坏这个社会的秩序。让熊熊燃烧的野火,照亮每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