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赶集作文300字篇一
北方叫集,南方称墟。有支歌《赶墟归来阿哩哩》,欢快、奔放,是江南如诗如画的风情,竟是北京合唱队唱的,真不争气。
像诚心的教徒渴望朝圣一样,盼着过年——直说吧,盼着赶集。孩子们平时都上学忙功课,放了寒假,首先想到的就是赶集——吃不吃饺子不算什么,那一札鲜丽的画片,一挂好像就要响了的鞭炮,一枝平时不敢妄想的塑纸的折花,美丽的红丝带,如生的小糖人……怎么能少?怎么能?一年中积攒的奢望,不就是——在乡下孩子的心中,年集就是上帝。而我们就成了教徒,受了它的感召,真的。
集在镇上。蹦蹦跳跳七、八里,一点儿也觉不出累。要是在学校跑几百米就受不住,可现在——有点神吧。
离集还远,就听见乱哄哄一片人声,却下意识地想到夏夜的蛙鼓,当又想想自己就要汇入这交响曲,便憋不住乐。回去向小伙伴们夸耀时,可千万别说这一节。
往年的集就缩在街里,今年却一直排到镇外的公路上——是欢迎我吧?都这么认为。牲口市、菜市、肉市,一点儿也不让人动心。一看见案板上那肥满的血淋淋的肉,反觉得恶心。不过,要是吃在嘴里也挺香的,说不定,妈妈在家已炖好了呢!从四五爿有些破旧的饭铺里飘出香气,忍不住使劲闻几鼻子,没人注意。
又过了果市、布市,人越挤了,呜呜呀呀涌了一街筒,老少男女,高矮胖瘦,摩肩接踵;拖着长音儿的“借光,借光,油衣裳——”,沙哑,粗朴;一群一伙的女孩子都鲜鲜亮亮的,捧着花儿,护着画儿,不惜蹭脏了衣裤;一个托着一包什么东西的干瘪的老头儿直着嗓子叫:“哎呀,踩着脚了!”……不知啥原因,人流阻塞了,结了冻一般,成了一堵人墙——便有小贩们走调的声儿——“还挤,把摊子挤散了,都!”可是没人听,像挤上了瘾。哦,怪不得小脚的老太太们赶集回来就喘几天呢。过一会儿,人们又熙来攘往,便得空儿穿过去;况且已听见炮市里噼噼啪啪诱人的响动,更宛如游鱼戏莲间,上了劲。几个被年画迷住了的同伴,落得老远,只闻声,不见人,活该。
又挤三两市面,才到了炮市。因为一心在挤上,两边在卖什么也没留意。只记得在一家书亭前呆了一会儿,怕与伴儿们失了关系,忙撵上去。盆花、纸花、头绳、布条、泥娃娃、糖豆豆、气球、口哨……这些小摊儿都不在眼下。“那就是炮市!”
在一方很大的开阔地上,黑压压聚着数不清的人,在离人群很远的边上,也有三两个红绿的小孩子,想加入进来,又迟疑的样子。“胆小鬼”,心里正笑话他们,一声炸响惊得我捂死了耳朵。渐渐熟了,人们这一堆那一片,围着卖主。卖炮的站在高处,竹竿挑着,乒乓放个不停;也有二踢脚在半空里炸开花。花炮在呲呲地漫天飞红。在人们让出的一片空地上,铁筒里的“麻雷子”手腕那样粗,“轰”一声,震得远近的炮声都不引人了。一大团青烟还没有散开,又一团漫过来,好闻的硝磺味直呛鼻子。拾“炮筒儿”、捡“鞭落儿”的孩子们,争先恐后,东寻西找。预备买炮的大人们纷纷凑在称意的卖主前讨价还价。五尺高的爷儿们也分毫不让,真有意思。几个小孩子就围住卖“嘀嘀机儿”的——用纸裹药,点着喷火星儿的,花上五分一毛,弄一大把。要是三十晚上没有“嘀嘀机儿”放,似乎有点不体面。炮声一直不停,对,爆豆子一般。——可那香喷喷的炒豆没我们的份儿。妈妈只准买些糖呀果呀,装挂鞭回家会惹生气的。将就着买两排“摔炮”吧,又便宜,一摔了事,大人们不会知道。
在炮市过足了瘾,日已偏午,肚子里也叫,很悔刚才费了那么大力气挤;在炮市把买馃子的钱也报销了。但我还是有点幸运,一个伙伴连钱也挤丢了呢。
回头看看街上,人还没有减少的意思,我们可是没有力气再挤回去了,就绕道出镇。走在回家的路上,“摔炮”已响得不剩几个,只有心里的高兴劲儿一直在膨胀。“赶集归来阿哩哩……”,反反复复哼着这一句,反正我们喜欢,听一万遍也不嫌啰嗦。一点儿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