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11篇(精选)

时间:2024-12-23 作者:储xy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00字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篇一

以上是从宏观上对《道德经》的感受。而在微观上,老子对自然存在、科学、宇宙守恒、人文、国家管理、战争、人性、生命、名利、权位甚至物理都有自己独到精确和细致的认识。

下面对《道德经》的某些段落、重要的文句与自己的观念给出个人的感受:

(1)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章)

“道”可以泛指,自然的方面可以指自然规律,如:星系的运动轨道,物质的自然混成及固有的运动轨道和方式;人文方面可以指人道、道德、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

“可道”是指出宇宙自然规律的确定性和因果关系。也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的可以被人类认可和确定的现象。

“非常道”又指出人类一旦用言语文字来表达就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用物理的观念来分析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动态的存在使一切都不确定。也可以认为是指出人类的有限性而难于道出自然界的全部或准确的自然动态。

“名可名”就是人类对一切现象的命名,名可名是老子认可了人类思想活动对自然的命名。另一方面,又用“非常名”区分了“人类的名”和“自然的不可名”。

所以这样的一对排比句道出了宇宙无常和人类有常的界限。前面简单的6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就道出了人类不同参照系下的各种理论体系的存在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现象。

(2)“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无为,不是字面上的直解不做任何事情,而是不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当你不做违反自然和违反社会规则的事件时,你所做的其它事件就是无所不为。当然,在这里对“什么是违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无为”事件的判断是必须具有各种层次的经验和高度智慧。

举一些在自然低层次且简单的例子;例如:你不会游泳,就不要只身跳入海里。不跳海就是一种“无为”。这种不跳入水里就是一种经验的“无为”,而这种无为会给你的生命存在带来关于该问题的保障,这种保障就是一种变相的“无所不为”。上面举的例子是较为简单而浅显的例子,任何人都可以根据经验给出相应的、各种参差不同层次的“无为”和“无所不为”。

(3)人发地,地发天,天发道,道法自然。(25章)

这是一句用大小来定性宇宙存在的相互包容顺序,特别是老子在那个时代能够发现出了我们所看到的天被“道”所包容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宇宙观,读后感《老子道德经读后感》。更有对宇宙的存在给出了终极的自然存在观,而不是给出“神造”的自我臆测,这也是当时时代难能可贵的自然客观存在观念。

在这一章里,还有一句话是“人也大”,这一句主要是对人类精神伟大的特指,换句话,可以认为,人类的精神思维世界可以包容天地而存在。

(4)战胜以丧礼处之(31章)

老子在强兵反战与孙子的战略思想同出一辙,是以不战而胜为上上,而战胜以丧礼处之。说明老子对生命的尊重和不得以而为之的战争策略。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

在这一句话里,是很有趣和抽象的。本解突出用现代物理的思路与之对应。为何老子认为三生万物,是说明老子认可这个宇宙是只有三样最基本的东西吗?那么,寻找这三样事件与现代物理学对应的是什么?就个人的分析就是“运动”、“空间”、“自然力”这三样;可以认为万物都是这三个事件组织而成的事件,没有更多于这三样的东西存在。这是对三生万物的物理分析。

从此可以推出,二生三的物理意义。“二”就是“动”、“力”这二个事件的存在产生物质的“三”。三就是万物。再往上推,“一生二”中的“一”指的是整体的宇宙,就是我们这一个宇宙,而宇宙是产生动、力这“二”个现象的根源,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进一步可以认为动力互相转换是自然存在的因果关系。

最后,老子认为,道是宇宙存在的基本源头,也可以认定在自然角度上这个道是指特定的运动轨道。在人们对老子的分析中,主要认为他的道,因此把他称为“道家”。其实,对于德,是老子不能忽略的另一个主要元素。德产生道和道产生德是互存的两个基本元素,这也是81章用《道德经》命名的一个主要内涵。与之对应的是物理学上的《动力学》;可以认为道是由德决定的。对应于运动轨道是由力产生的物理现象。任何轨道如:导弹的运行轨道,物体的运动轨迹都脱离不了力的作用。也就是道是被力所决定的因果关系。反过来,力是由运动的道所产生的现象是人类难于直观觉察到的事件。关于这一点,将来的物理学定会给与正确的认识。因此,宏观地可以认为道德经可以对应于动力学,这是从物理学方面给与抽象观测的认定。由于当时动力学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和推广,把“德”对应于“力”对于我们分析老子的自然科学观或许会有点牵强附会。

然而,在社会科学方面,道德更多的是指人类社会的基本规范。由于人类更注重于社会问题,因而在社会上指人类遵从的社会公德是一种道。在人类道德方面,老子在社会公德提出了比孔子“以直报德”更高层次的“德”是“以怨报德”,关于这一方面的分析范文有很多的解释更好,我就不在这里进行更多的瞎扯。

另外老子对于宇宙自然的相对性、物极必反、中庸之道、道无常、柔弱刚济、处事处世、大小上下、重轻强弱等等相对、绝对的分析都能给出最大参照系的分析和包容,甚至对不确定性、悖论的数学物理关系都能给出抽象的合理分析,这种分析虽然不能给出方程的确定性,然而却能指出方程的不确定性问题。也就是他当时的思维可以直达物理学目前的最高境界“不确定性原理”。

总而言之,《道德经》是在哪个时期,甚至在当代仍然不失为一部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直至“天人合一”的简明而客观的经典著作。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00字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篇二

选修课要求读经,于是将压在书柜里已经四五年的《道德经》翻了出来,细细品味了一次,随有感,记于下。

《道德经》,以其精炼的八十一章,写出了世间万物的博大精深。从社会中的政治,谈到经济,有时又涉及到教育,从中又写了军事,用这些实际中的事物来体现老子的哲学思想。在优美的文字中构造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方法论的框架。

一开始我根本是看不懂的,在旁边注解的帮助下才稍微明白一点,就这一点点,让我领略了他的辩证的哲学思想。

读完到《道德经》,使我对这位古代贤哲提出的以提高道德修养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方法有了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人文知识、个人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也有了提高。比如在第四十五章中,老子用辩证的思想阐释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实质上又是一种情况,表面情况与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就是体现了这一点。还有“躁胜寒,靓胜炅”则说明事物的对立面常常互相制约,特别是对立面的主导方面作用更大。

《道德经》的第六十三章说出了做事的原则,即“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也说出了“天下之难作于细,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从而说明在办事情是要从客观条件出发,一旦条件成熟,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也告诫我们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要从细微的地方下手。处理问题时,要是遇到微易的事物,万不可掉以轻心,或许细微的才是事物的关键所在。老子也说出了“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垒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说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从小到大的。我们做事情时必须有恒心一点一滴的去完成,不然就会功亏一篑,半途而废。

《道德经》的许多哲学限于我的学识,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读它真是获益匪浅。在我读完《道德经》后,忽然想起古代的另一位教育家----孔子,于是就有了对比的念头。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据说孔子还对饮食有研究。作为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孔子不及老子,孔子的哲学不能算作作哲学,他的观点,我认为其实是对现实中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的总结,只是别人照着孔子的言行去行事时,还没有发现或许很少发现错误。孔子的哲学,我认为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能说是孔子比别人多了一项概括的能力。比如“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都是一般人们的生活规律,生活常识,并没有太多的理论价值,说明了一点,就是一张教别人如何做菜的烹饪单子,别人看到只需要照着上面的步骤,基本上不需要考虑什么的。

但是老子不同。他的《道德经》从一开始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铭刻名也,非恒名也。”到最后的“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亦责于人。故有德思介,无德思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都是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的哲学。如果从开始你不认真体会,你就没有办法领会到这些深刻的观点。他用一种朴素的语言,用哲学中辩证的方法写出了客观的自然规律,书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最后我感 谢徐老师能为我们大学生读经的活动作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远古的精髓,让我们对于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使我们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下不会忘记我们以前的文明,从而增加我们的文化及道德修养。我真诚希望你的可能继续开展下去。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00字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篇三

读完了,灰灰,我承认最后一部分读得有些了草。

从窗户望出去,田野一片葱茏,纷繁复杂各种绿交织在一起,秋庄稼长势良好,开始秋收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经第二章也有类似的句子,‘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大致都表示道与德的本质是顺其自然,不过分控制的意思。书中常见老子的训诫是使百姓无知、无欲、不争,智者无为,统治者希言,则天下无不治。百姓吃饱肚子,身体强健,安心工作生活,即能收获一片祥和。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控制住欲望闸门,不用过分辛苦的劳作也能平静生活。一旦打开成就了纷繁俗务,就可能一辈子不得安宁。能敏锐的体察细微处,才叫做‘明’,能固守住柔弱,才叫‘强’,才能自强不息。道经部分也有类似的句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至柔有什么?感情?水?它柔软且无形,却能穿透至坚。

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行走在人生路上唯一担心的是怕误入歧途,即使大道已经很平坦,人却仍旧喜欢走邪道。说到底还是为个‘贪’字,走邪道的人最后总会给自己弄上一堆不得已的理由,我看《案发现场》的时候,每集的凶手破案后都会这样妄图打开一个缺口,从法网从人情中讨得一丝怜悯同情,我说这样的人就还不如那些叫嚣着‘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坏蛋来得爽快,成者为王败者寇,愿赌就得服输,做为一个健全人,从开始那点欲望,就该做好成败得失的准备,否则你就乖乖地过老子规划的人生,无知无欲无为,英雄枭雄都得成不骄败不馁,笑对人生直面江湖。你知道,我在说谁!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善于建树的不会被拔除,善于抱持的不会脱落,能守住这道理就香火不断。建行央视广告语,守诚者实,为公者益,求变者通,善建者行。不知此善建者是否彼善建者,我的理解是有所建树有建设性功能,并有所秉持有一定固守理念的,就不会轻易放弃或动摇,这样才能有所做为,才能不断被传承,也就不会被时代的车轮所抛弃。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从一个环境对照旁的,出发点不同,观念不同,感受到的就会不同。小舞和芳都是和我不同的人,有定居外国的,有长期过飞人生活的,从她们眼中有对比有俯视,因为她们见多识广,以前我是有不理解,当看到‘以邦观邦’这句,我才释然,她们的生活经历使她们已经成为要成为也希望成为的人了,这句就有一个角度问题,以自己国家之德观察别的国家,这样理解就客观一些,也就能处之泰然了。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达到道的境界的人是超越了亲疏、利害、贵贱范畴的人,也就能一视同仁,都是独立个体,自然地生活和工作,我觉着这和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坦荡荡好像,也好!这就相应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顺其自然。读到这,觉着这是我的套路,却真的不适合推广,天生冷淡和天生热情的,秉持的理念必是不同的,争执不得,各行其道就好。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禁令越多,百姓越穷;民间武器越多,国家越乱;民间奇巧淫技越多,邪恶怪事越多;法令越严,盗贼不断。有关禁令老子没想到今天环保问题、空气质量问题的严重性,9.12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与公众见面,京津冀地区到20xx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要下降25%,作为身居重灾区河北的人是有多么欢欣鼓舞哇!优化空气质量是利国利民又迫在眉睫的大事,相对来说,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影响,有所得必有所失呵!有关武器,不得不提美国喊了多年的‘控枪’,各类枪击案看得人毛骨悚然无比痛心,而屡次对凶手施以精神心理疾患的托辞,貌似也难圆其说难脱其责。提到民间‘奇巧淫技’,当然会想到三聚氰氨、苏丹红、瘦肉精、塑化剂、地沟油,这个时代聪明人太多,而聪明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竟然意识不到自己也是消费者?骗来骗去终究也会骗自己。“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健康和幸福,国家稳定和民族强盛,如果这些聪明人把目光放远,把小聪明变成大聪明,未必不能赚大钱。

治大国,若烹小鲜。我喜欢这句,有四两拨千斤的气势,读着爽口,看着新奇。治大国我不懂,煎小鱼儿我会!火候掌握好,油不能太少不能太凉,一锅儿的量不能太多,以小鱼儿下锅摆得平整刚好,煎小鱼儿最忌讳勤翻动,尤其是刚开始。这样煎出的小鱼儿鲜香酥脆,口感好卖相好,好吧!吃货果断表示,饿了。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德经很多句子重复了道经。这篇话锋一转又抒发怀才不遇的忧郁情绪。老子说,我的理念很简单,也很容易施行呵?!它有宗旨有依据,为什么就没人能懂我呢?唉!理解我的人太少,能取法于我的就更难得了呵!我就穿着这粗布衣裳,把我的理念带进坟墓去吧!我大概可以想见他一筹莫展,一脑门儿官司仰天长叹的悲愤场景。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知道的,就好;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以为自己已经都知道了,这就是毛病。话说,我的毛病是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知道的,越读越苦恼自己还有更多不知道的,这就很遗憾很茫然了,学海无涯苦作舟呵。我记得小时候村南有片沙土地,种着大片的防风杨树林,那可是我和小伙伴的秘密花园,树底下长着一种我们叫甜根的草(禾本科植物中草药白茅,凉血止血清热利尿)那时候物质匮乏,那就是随手拈得来的美味零食,甜根儿的根儿甘甜多汁,它们的根儿在地下串连,拔起来就扯出去好远好远,节上长芽窜出地面,就又长叶开出芦花。读书很像小时候扯甜根儿,捯呵捯呵,有营养的甜根儿和硌牙的沙土就一块儿送进嘴里了,嘿嘿,不过还是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百姓不害怕统治者的高压,那就危险了。说明什么?阶级矛盾尖锐化,关系僵化明显对立了,公仆就该为人民服务,忘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危机就临近了。更有甚者,本来就来自百姓中间,一旦被人民赋予权利,就飘飘然不知所以,做些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的勾当。只要不搅扰百姓安居,不阻塞百姓生计,百姓是不会厌恶统治者的。不由联想到城管。近年来城管与小贩的问题,给政府遭成多大的负面影响呵。城市规划市容市貌政绩固然重要,但‘堵’绝不是最有效的治理方式,大力疏导,使小贩能合理合法的经营谋生才是正道。瞧全国人民眼中的执法者是什么形象什么素质,时不时就因此而激起民愤。造成今天的局面,有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有部分城管队员的责任,希望高效快速地扭转这种对立关系呵。电视中明晃晃的镜头照射下,联合执法活动中大腹便便的领导一脸横肉地怒吼斥责一脸无辜的倒霉蛋,实在看不下去,你以为你是正义的化身奥特曼打小怪兽哪?!请文明执法好吧!有自知知明,自重自律自爱是每个公民都该遵循的准则。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总是以兵力逞强者早晚会被消灭,树成材木质坚硬就必然会被折断。强大的处在下位,柔弱的反而处在上位。这几句不合时宜呵。兵强者屹立于世界之林呼风唤雨,柔弱者仰人鼻息受胯下之辱。我不知道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暂时性的状况,总之这几句眼下就不符合时局。

通篇读下来,有符合口味的观点,也有令人疑惑,不能苟同的,总之收获颇丰。当然经典不是一遍就能读得懂的,说不好哪天兴致来了,就会再重新翻阅,好书的魅力不正在于此么......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00字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篇四

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人读《道德经》的感受了吧。

其实每个民族都会有智者,会站在人群前面,站在天地之间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诉给他的每一个人。告诉后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更长久,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被自己灭亡。而老子便是这样子的一位智者。

老子将一切归咎于“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于是我们后人再次基础上理解的“道”便是——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但是老子又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天道关系。

“道”生万物,但是“道”亦为虚幻。在恍惚虚幻中,它含万物之影象;有含形色之实体;其实老子的“道”,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先于天地而生,周而复始。今天,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科学家们也证实了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存在于互不相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此是此,彼是彼,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轨迹运行。人们能够用一定的方法去认识它、体验它、并按照客观规律改造它。由此观之,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经揭示了宇宙的起初和自然的本源,这比之西方近现代的理论学说早了两千多年。

老子的“道”,寓意精深,无法企及。使得我们只能用仰望的目光触及他深刻的思想。而老子所提倡的“徳”也被为后世奉行为处世哲学。

“道”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是神秘难测而又隐蔽在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可理喻的东西,是不可及的。而“德”则是“道之功”、“道之用”,是人们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种人为行为,是可以理解接受的,是人们可及的。

“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之人必备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他讲究“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上善若水”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之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处于最末。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却常德众之先。以不争而争,以无私而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却无取于万物,并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种种美德堪比圣人,堪谓之“道”。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往高处走,难免竞争,有竞争就有争斗,有争斗自然就有流血牺牲。水比人明智,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净无为而又无所不为。“上善若水”,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我们心中有德,必然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我们离道就更近一层,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终极哲理。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一言道破天下之事,看破人生之理。世上本无善恶贵贱,人与人本无争斗之意,天地万物本和谐融洽。但由于世人皆需追逐自己所需,觅求自己生存发展之本,于是不断于天地之间人世之中苦心经营、算计不已,一切仁义与邪恶也相反而成。天地本无成人与害人之心,但却造就人际错综复杂,世间本无圣人之现,但却成就社会等级。一切本自然,但却一切又进入繁杂之社会,天地万物、圣人百姓本自然相处,无私无公、无善无恶;却人与人终究摆脱不了关系往来,免不了融于社会,因此一切纷争痛苦皆至。一切人之所想,一切人之欲,一切人之愿,一切人之求,但所有种种皆需要人自己内省不已,都需要自己能够达物达人进而才能达己。

当然每本书都有瑕疵,《道德经》也不例外,他最大的弊病在于过于虚幻,有种避世的消极状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这种消极状态断然是不行的。但是只要我们采撷其长,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读罢此书,掩卷暇思,不禁叹服古代人民对自然崇高的敬意,对人生透彻的洞悉。这样如玑似玉的文字,清新畅怀的生活方式,高屋建瓴的理论,虽不尽善尽美,也无可颠覆了。

又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层次不同,领悟的道就有区别。道法自然,道亘古不变,看的就是不同人不同心境的理解。读此罢,书受益良多,无以为馈,愿共享此书之精华。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00字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篇五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 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再看老子《道德经》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们可以看出“宠辱若惊”的根源就在于“为吾有身”,“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清澈透明,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如果恬淡处世,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若身”呢?

由此,净心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净心是保持清醒认识的源泉。

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明智则生慧。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 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责任,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各村各户都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具体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集体,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重读和阐释圣典《道德经》,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工作团结,有利于家庭和睦!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00字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篇六

寒假之前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道德经的前两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学完后当时心灵很是触动,于是利用寒假时间又继续学了道德经的其它几讲,当然触动还是挺多的。

我觉得《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来理解。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许多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的。例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基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以上是我对“道经”总的认识,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的感悟认识。

每个人都有私有欲,面对私欲,必须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可以算是得道。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达到道德最高境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心情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谦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谦虚就是虚伪,我觉得谦虚有两层意思,谦是谦卑,是一种处事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虚就是虚心学习,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当别人夸奖你时,你完全可以说声“谢谢”,因为这是别人对你工作的肯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说你就此停滞不前了,还需要虚心求教,找出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心态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仅如此,平和的心态还可以帮助处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之变得融洽。观看《道德经》后,我觉得接受老子的思想是一种愉悦,是一种洗礼,是一种灵魂的滋养。

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了。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道德自应继承光大。而我们呢?我们应做些什么呢?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无为而治,任何时候做到宽容(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向善(对善良的人善待他,对不善良的人也能善待他)、谦卑(要能如水的品质)、知足常乐(凡事适可而止,知足者富,安贫乐道,放下名利、放下虚荣、放下固执,多一些知足、宽容和快乐)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00字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篇七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此章历代的释意无数,而我以为皆难着边际,无以更深刻的对老子思想与道德经进行阐释。我从道家修身根本出发,得出新论如下:

此章重点为“致虚极,守静笃”,全文以此而展开,不理解“致虚极,守静笃”,后面的文字解释也只是牵强。老子是从道家修炼“返观内照”而得之境界来引申对世间常道的解释。首先“虚”与“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一种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为空灵,体会为散发状;“静”为沉静,呈收敛状。“致”往之意,可从“虚其心”来体会,道家修习养身的过程,以虚其心开始,虚至四肢百骸,而四肢百骸皆空灵,无时空地域限制,无往而不至,真空无象,能够满屋、满天地、满宇宙,而今日而远古。过程或潜移或发散,以至无我无身无世界。此“极”为无极,或为八极,或为宇宙洪荒。

而“静”的过程从守开始,“守”者,抱元守一,让思想沉静,从时空与外界空间收敛至自身至一点,而到达某种衡定、稳定、笃定的境界。此“笃”为笃定,为极细小,或如针尖,无缝隙如无物般恒定。

于是,老子方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感慨。“复”与“归其根”才是此篇的点题。“虚”与“静”是道家修身中必习的两手,如“阴阳、有无”既对立又统一。虚至极为无,静到笃是有。虚为展开,至极为空灵为“作”;静是回归,回到此刻,是“复”,静到笃定属回归本原为“归根”。从养性功夫来说,“虚静”的过程如佛家心的起灭过程,虚为心起,静为心灭,有无相生,互有你我之佛道原旨。

此章之后节皆为老子从修身之虚静感悟展开对天道、人道常理的延伸分析,万变不离其踪,这才是“道”的至理呵!

由此,我独推崇清之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真空无象曰虚,虚而至虚曰极。”:“专一不二曰守,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静曰笃。”但,所有释意皆不够细致,皆独不能从修身的体验与角度来理解与感悟,想老子思想无欲无求,其经意当从本原出发理解,而不就应根据时代思维做论证也。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00字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篇八

我不得不说自己从未完整地看过一遍老子的《道德经》,却对老子所说“上善若水”有着共鸣——“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说的是,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万物却又不与万物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老子在自然界万物中最为欣赏的大概就是水了。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

我认为,“水往低处流”,因而才有了“人往高处走”的对比。水,源自高山之巅,能俯瞰世界,却是甘心一路顺流而下,滋润万物已是最伟大的了,却又不与万物相争,甚至是安身于别人都不喜的低洼处。而且水是最善于循环的物体了。只要有一点不平,便会开始流动。循环着,“生命不息,流动不止”永远想着前方行进。难得的是,停下来的时候,表面是最平静的,而在平静之下仍是不断的渗透、循环。这世间,有多少人能放弃自己所在的高出而甘心去卑下的地方呢?有多少人能做到不与为争?又有多少人能永不停留,在不断自我循环的过程中又不断向前呢?

静心吧,让我们的心灵平静如水,由此,才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净心是保持清醒认识的源泉,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上善若水”,若水乃为上善。“道”是产生万物的总根源,先于具体的事物而存在,是世间万物的基本规律及本源。“道”应该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理解。而水,便是这世间最接近于道的了,水“无所不利”正如“道”无所不在。水舍高趋下,而不受阻碍;水能流淌于世间各处滋养万物,洗涤无垢;水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平静,实则深不可测;水源源不断地流淌,滋润万物而不求回报。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00字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篇九

《道德经》仅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就应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能够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仅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出现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构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适“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就应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明白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能够用刀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适“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无”。我们明白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空间孕育了无数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独特。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无数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谓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们永远都只是她的孩子。永远不能超越她!就应她本就没有形体,只是一种“柔”的表现形式,我们就应学习道和水的柔,仅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平坦,我们的为人处世才会更圆滑。

有些人常认为仅有“有”才是能够被我们所利用的。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万事万物都不能够独立在“有”之上,仅有透过必须的形体才能显示出“有”的价值。而这种无形的形体就是“无”,之所以会“有”是因为“无”。上方曾提到我们宇宙中的星球都是从无中演化而来的。“无”其实就是指空间。比方说我们所住的房子,他之所以有房子的用处是因为其中是空的,能住人,所以有房子的作用。如果房子是一个实体,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再比方说一个帖盒,因为里面是空的,能够装帖,也就实现了他“有”的价值。“有”与“无”这两个概念不仅仅适用于物质与空间。还适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常对父母说,给我们一些空间。如果其他人过多的涉及我们的空间,我们就会觉的心理十分的窄,透可是气,十分的闷。宇宙之所以为宇宙,是因为其有足够大的空间,能把万物都放在其中,而如果人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就会自由!(那里所提到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可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与无形的“道”成相同阶级,或高之。所以我们内心总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空间是有限空间,而宇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与其持平,只能不停的追求!追求“无”。追求一个现实与虚拟“

有”与“无”并作的境界。仅有这样,才可能到达相对自由,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都是先驱与我貌同学习的对象,永远都不会停止。

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最有名的就是阴与阳了。阴阳能够引申出很多相对的概念,比如正与负,对与错。为什么太极图中的阴阳会是旋涡形的呢为什么不是由一条线将其分割呢为什么黑颜色中会有一点白,白颜色中有一点黑呢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福祸相倚”和“物极必反”的最好体现。白色中有一点黑,黑色中有一点白是因为世事都有相对面。“塞翁失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当黑将要超越白,白将要超越黑的时候,就会成其相反的颜色,循环往复。而有其他物质肆意破坏就会浑浊。就象人类,万物循环往复是其道之根本。而人类却施加干预——破坏树林、大肆捕杀。这样只会打乱正常的秩序,最终人类也会在这团浑浊的气流的中沉没。然后又恢复正常。古人说过不能涸泽而渔,伐木而猎。翻译成现代也就是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我们就应正确的、不干预的攫取利益。同时认清福祸的相互转换,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高兴的忘了本象,可能灾难正潜伏在明天,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可能幸运就藏在你身后。

读道德经后我总结三十六个字。为无为,无不为,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明阴阳,晓情理,知可止,利于本,有无生,悟道德。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礼貌的瑰宝,其中妙理,还得是你亲自去读才可,每个人读“道”,都可得不一样道。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00字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篇十

今天偶然读《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

善为何物?难于言说,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说。

水乃平常之物,举目所及,比比皆是。水虽平凡,却蕴含非凡智慧和品性,远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为也,地球,亦水所为也,万物生长,皆赖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水,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总往低处流,总往底下钻。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人计较,你进,她退,你挤,她溢,能屈能伸,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软弱,内心坚强。坚硬易折,柔软耐久。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以柔克刚,以软胜硬。

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谓道,水即是。

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何谓道,水即是。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300字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篇十一

己丑岁上半年,我在渭水校区给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一门公选课《论语》与《道德经》。倒不是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院士启发了我,因为在杨院士要求博士生在答辩前必须背会《论语》与《道德经》两本书这句话说之前的一九九四年,我就力主在大学生中加强传统国学的养成教育。为此,我曾经与当时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的同仁一起搞了一部电视政论片,题目就叫《归去来兮,中国心!》。在一九九四年的暑假,我们拿着这个片子去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交通学校参加由交通部组织的全国第四届交通部部属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成果交流会,在会上,我们送的片子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并被评为一等奖。

后来发来会议记要,要求在交通部部署所有高校推广交流这个成果。起码从那时起,我就自觉地强化了对大学生的传统国学精粹的教育力度。在新世纪长安大学组建成立后,我们成为教育部直接管辖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我把原来的想法凝练成了一门课,就叫《论语》与《道德经》。这样算起来到今年20xx年是第八次给学生讲这门课了。但由于国学水深得很,每一次讲授我都不敢马虎。今年上半年授课任务不是很重,于是又充实了原讲稿中的内容。上周这门课算结束了,也引来了学生的高度肯定,现就把建工学院28010809班同学张旭升对我这门课的评价缀与文后,望各位看官点评为盼!(以下全部是张旭升同学的文字)

虽然所学选修课是《论语》与《道德经》,但我还是觉得《论语》对我感受较深。其一是,可能是学生与年龄的问题吧,《道德经》对我来说有些深奥,就从《论语》而言也是不好理解,但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也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其二是,课程安排《道德经》的时间太短了,这样一门高深的学问,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要理解实非易事,所以我就仅仅谈谈对《论语》的感受。

既然是选修课漫谈,我就先从为什么选这门课开始。为什么要选这门课呢?总是听人说四书五经,但从来没有认真读过,更重要的原因是古文学得不好,句子都翻译不过来怎能学好呢?经常讲“半部《论语》治天下”,而论语开首篇《学而》中的名言更是耳熟能详,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乎?”想想这些句子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和家喻户晓。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论语》就像今天的英语一样,不过四级不发毕业证。搞得人心惶惶本末倒置,学英语就为了过四级?我可不想如此,为什么放着中华民族的精华不学,而为那一张证书荒废一切?我相信《论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生存文化的底蕴,是我们赖以立身的基础,是几千年文化和文明的结晶!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我选择了《论语》。我喜欢这门课,所以我每次必到,从不缺堂;我喜欢这门课,所以我不断地有所收获和提升!我不仅喜欢这门课,我更喜欢讲这门课的岐嶷斋人戴老师。我可以引出很多实例来说明我为什么喜欢戴老师,因为更重要的是我能从中有所收获。

第一,戴老师真的很有才,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很少见,最起码在我周围从来没有见过。有的只是从书本上知道的那些诗人,伟人或者圣人。在三月二十一日星期六那节课上,即“弘道篇”中,戴老师提到赠友人杨宇立的一首藏头诗,即“杨直志凌云,宇光泽万品,立达贵普同,乔灌草共馨!”短短二十个字,真是巧妙而有寓意深刻。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升华主旨,即人们不要造成“大树底下寸草不生”的非和谐性局面。这是在暗示右派们要注意了,不要只管自个儿发达而脱离草根,大树的树叶活在人生之树的“响亮处”,但不要忘了树根的功劳。就像一个人的上半身离不开下半身是一个道理。当老师说到这是他三十秒时间内作出来时,我很是惊讶,甚至有些不相信,但当有一次下课时,我让老师写下自己的博客名时,旁边的同学拿着一本崭新的《道德经》让老师签名,老师不假思索,不到三十秒就搞定。从此我不再怀疑,并为自己的无知深感羞愧。

第二,戴老师爱憎分明。高尚就赞扬,低贱就扁压;君子就追求,小人就不耻。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在《弘道篇》那一讲中,批评芙蓉姐姐和范跑跑是骚货和贱货;而对于那些高尚的伟人和圣人君子毫不含糊的给予赞扬!因为连战先生清明公祭车队当道,造成了普通民众出行的不方便,就写文章讽刺挖苦;因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写出文稿《居安思危正解》予以褒扬;因为5.12汶川大地震,就写出了中国最长的抒情诗,深刻感人,催人泪下,又给人以希望并激励人奋进!在爱憎分明的道德原则方面,戴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泾渭分明!

第三,戴老师知行合一,诚实正直。王阳明说,“知而不行,是为不知。”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知而不行。而戴老师就很诚实,喜欢仕途尽情表达;喜欢雨水就雨中漫步;喜欢从政而又不与人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xx年西安市大雁塔区人民代表选举时,戴老师因为在学生中的威望而高票胜出,成为区人民代表候选人,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当选,但戴老师却真正践行了《学而》篇里的教导,作到了“人不知而不愠”。这种知行合一,诚实正直不就是《论语》里的活的知识吗!试问当今之世,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试问当今的大学生又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到,真可谓“不解风情,谁知其中味!”

前面就是我对戴老师的评价。我因为喜欢戴老师,所以就喜欢上了《论语》,古人说的“爱屋及乌”就是这个理吧?下面我想说说《论语》一书的核心理念“中庸之道”中的十六字要诀。这是十六个字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永执厥中”。老师要是不讲,真是一头雾水!其实,我听了这么久了,做了许多笔记,而且每一堂课我都有许多思想上的启发,我的笔记本上记得满满的,许多灵感全部写出来真的很多,不过我觉得十六字要诀,不仅是《论语》的核心,而且对我也影响极深。

首先,做人要有公平正义原则,要有毛泽东所说的沧桑正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其次,我们要有真本事,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技能,在能力本位的现当代,就一定要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基础上,要有“游于艺”的真本领。第三,要永执厥中。我的认识是,中庸就是要在矛盾冲突中寻求平衡点,科学发展观中有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这也是我以前规劝一个朋友不要走极端说的。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处理自身所承载的各种关系,能够有效的化解矛盾,才能收到工作中的真正的高效益。

说到这里,我想重点说说对“学而时习之”的理解。一般的理解是“学习之后要复习,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这依然是一种应试教育下的认识。我认为,这里首先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学习的对象,学习在这里绝对不是仅仅为书本知识,而是实践和生活本身!而且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考个一百分,而要学以致用,学习说到底就是要明白,要真正理解和懂得。因为我发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仅仅靠应试教育而兴旺发达的。几乎所有的国家的发展,都是在科技创新的实践中走上进步的。

从实际的观察中辨别事理,然后做出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不仅可以使一个国家走上创新之途,而且还能真正收获人生的幸福。这可以从孔子把女儿嫁给公冶长看出来。孔子在担任鲁国的大司寇期间,给自己的女儿物色了一个对象,就是被关在监牢里的犯人公冶长。按照世俗的眼光,好像不明智,但孔子绝对算是高明,因为他知道公冶长是一个冤案,所以就毫不犹豫地将女儿许配给了在他。孔子在这里并没有拿女儿的终身大事开玩笑。因为公冶长能为朋友坐牢,他以后不会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吗?孔子不傻,因为公冶长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到了知识,所以公冶长也是博学的。所以我认为,学了以后并不实行,就等于没有学。在这方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读了《论语》后一无所获?真正说来这些人可能就是为了装潢门面,并不是为了改造人生,所以我们要学学戴老师,学学孔子,学学,想想公冶长,静下心来学习,站起来行动。从此刻起,你将学以致用;从此以后,你将博学多闻;从此以后,你将功成名就,声名显赫!

相关范文推荐

    书店打工心得感悟3篇(精选)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

    在综治中心工作一天的心得体会(十五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

    2023年沟通心理学心得体会 大学生心理学心得体会(优秀11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

    2023年八一建军节95周年心得体会感想和收获 八一建军94周年感悟11篇(汇总)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

    最新物业工程人员工作心得体会3篇(精选)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

    最新vcase财务会计实训心得体会(优质十三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

    2023年个人创业心得体会感言大全(9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政治学习笔记(汇总12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寒假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优质三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

    2023年大学生志愿者心得报告 大学生志愿者的心得体会2500字8篇(优秀)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