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画》教学札记(15篇)

时间:2024-11-13 作者:储xy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一

《流动的画》是一首叙述性的儿歌,是作者坐在飞驰的火车车窗边欣赏祖国大地时看到祖国美丽的景象。诗歌朗朗上口,富有儿童情趣,是一首极好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适合学生阅读的儿歌。

教学札记:

《流动的画》是一首诗歌。初次接触这篇文章觉得诗歌写得很美,人文性很强,课文插图也很美丽,我想学生一定对这首歌很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时,准备用自己极不熟练的简笔画,展示插图上的景物,创设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开始上课,我兴奋的说:“孩子们,我们的祖国美丽如画,坐在火车上观察祖国大地,‘画’动起来会更加美丽,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幅美丽的画。”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边说边画,“看见了许多房子。”我接着在黑板上画出了极其普通的房子。突然有个学生问我:“于老师,既然你说是美丽的画,那你为什么不把最美的房子画出来呢?”我一想说:“你的想法很好,你能把你心中最美丽的房子画出来吗?”他接过我手中的粉笔认真画起来,果然很出色。没有我的提示,可学生的想象力竟如此丰富。接下来让学生边读边画,在整节课中,绘画和仿说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异彩纷呈。

多给学生一份空间,多给学生主动权,相信孩子们会给你意外的收获。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二

习题精选

组词

流(   )        弯(   )        (   )花

景(   )        脸(   )        (   )国

忽(   )        道(   )        (   )往

参考答案:流动 弯曲 鲜花 景色 脸颊 中国忽然 道路 开往

补充标点符号

给完整的句子加标点

①呜(  )火车开啦(   )

②千万不要弄脏它(   )

③你能在地图上找出你的家乡吗(   )

答案:

①呜( ——   )火车开啦( ! )

②千万不要弄脏它( !  )

③你能在地图上找出你的家乡吗( ?)

填一填

读课文,然后填空

(    )的画           (    )的小河

(    )似的水库        山坡上(    )的人家

答案:

( 流动)的画           (弯弯曲曲 )的小河

( 明镜)似的水库        山坡上( 点点 )的人家

排顺序

整理下列句子,在(   )中写上序号。

(   )奶奶高兴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   )妈妈买回几个苹果。

(   )李岩把大苹果给了奶奶。

(   )她给李岩一个大苹果。

答案:

( 4 )奶奶高兴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 1 )妈妈买回几个苹果。

( 3 )李岩把大苹果给了奶奶。

( 2 )她给李岩一个大苹果。

佳句赏析

1.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

“流动的画”是指祖国美丽如画,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画”动起来,更美丽。

这幅流动的画中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小朋友,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想一想,写一写。

2.水库好似明镜。

“好似”,好比,好像。这一句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出水库的清。清澈见底的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鲜花,真像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小朋友,请你也用“好似”写两个这样的句子。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三

教学目标

1、初接触文章课内容,能够准确流利的诵读文章。

2、调动学生运用已有识字经验,让学生在情境中认字13个,会写“流”、 “动”、“扔” ;通过识字,感受到形声字部首表义的特点,从文字中寻找趣味,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语文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情境中认字13个,会写“流”、 “动”、“扔”

一、激趣导入,揭示目标

1、 谈话:课前,同学们从大屏幕上所看到的一幅幅图片,是老师通过网络搜集到的咱们祖国的一些名山大川、风景胜地。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美丽可爱的地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有一个小作者,他和妈妈一起坐着火车外出旅行,在车上,看到那美丽如画的景色,情不自禁地把看到的美景写成了一首很美的小诗,名字叫《流动的画》。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第四单元“祖国”,一起来欣赏它。

2、板书课题,跟老师一起写。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流动的画上画的是什么?画怎么会流动?)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3、出示目标:

(1)、随文认字13个,会写“流”、“扔” 。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1)现在请大家欣赏“流动的画”,不过,这幅画不是用眼睛来欣赏,而是用“心”来欣赏。闭上眼睛,看谁看到的画最美丽。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睁开眼睛吧,刚才看到“流动的画”了吗?看到什么了?

(3)多美的图画啊!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更近距离地欣赏“流动的画”?

2、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同学们,请自由读一读课文。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呢?遇到了不认识的生字,你想怎么去解决它?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同桌共读课文,遇到不认的字想办法解决。

(2)相互认读绿色通道及生字格中的生字,读正确的画一张笑脸。

时间:3分钟

4、检测:

(1)认读词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2组),齐读,再打乱顺序读

一幅画 山腰 白纱 鲜花 忽然 微笑 浮现 流动 弄脏 扔掉

(2)认读生字。

①呜 啦 哪 啊 哦(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都带口字旁,都和说话有关系,再读一读课文里的句子,体会一下) 出示句子:呜——

火车开啦!

快看哪!

啊,真的!

哦,妈妈,我知道啦!

②幅 腰 纱 鲜 流 动 扔 脏 (抽查2组,再齐读)

③ 似 忽 弄 微 浮(引导理解意思)

还有几个字宝宝,要单独和大家见面。认读生字,并把他们送回家。

课件出示句子,

▲ 似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啊?(水库好像一面镜子一样,山坡上还有一些住家的人)

师:多美啊,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

▲ .“忽然”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突然)来,把“突然”带进去读一读看看对吗?

▲ 师: 你能用“弄”说一句话吗?

▲ “浮”为什么是三点水旁?那浮的反义词是什么啊?(沉)

“脸颊”在哪啊?来,咱们大家一块用手轻轻地拍拍我们的小脸颊。

好多同学都找对了,脸颊就是脸部的两侧。

来,让微笑浮上我们大家的脸颊吧!

(3)游戏巩固:小火车把生字送回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字学得这么好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加通顺、流利,赶快试试吧!

2、师: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么多同学都想展示自己?

那咱们来个对抗赛吧,男、女生各请一名代表比赛,看谁读的好!

3、初步理解,感知内容

(1)读第一小节

①课文我们已能正确流利的朗读了,课前的小疑问相信同学们也已经能解决,谁能说一说:流动的画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画是流动的?(坐在火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就像流动的画,景物是在变化着的)

②谁能从文中找出画上的内容?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画中的景色吧。指生读

出示:课件:小河弯弯曲曲, 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

③画中有哪些景物?指生回答,板书:

④来,睁大眼睛,透过车窗,向外看:欣赏课件,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喜悦、激动、新奇)多美的画呀,把你的高兴、喜悦读出来,把你的新奇读出来:

啊,真的!小河弯弯曲曲, 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

让我们乘上火车,和小作者一起再来感受:读第一小节

⑤火车继续在向前开,欣赏美景:课件

(2)、读第二小节

多美的景色呀,欣赏着美景,小作者最想做什么?

此时你们最想做什么?(拍照、唱歌、画画) ?你愿意破坏这美景吗?小作者呢?他看见了什么?他知道了什么?

来,让我们一起留住这美景,保护好这美景。

生齐读第二小节

(3)读全文:

这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的画,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让它变得更美丽,千万不能弄脏它。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来欣赏这幅流动的画,用我们的朗读把它留下来。

四、写字练习

同学们刚才还有很多想法,想拍照片,想唱歌,想画画,想不想像作者一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我们还要掌握写字的本领,到时候就可以用我们的笔把它记录下来。

1、观察一下,那一个字最难写?

指导写:扔

2、学生写字 展示 评价

五、拓展阅读,反馈检测

1、今天大家学生字,读课文,学写字,都表现得特别棒。

(1)连线

(2)选词填空:

纱 沙 留 流

( )土 ( ) 窗 ( ) 下 ( )动

2、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件礼物,我邀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几幅画!想看吗?

祖国是张五彩画

东海水,舞浪花, 海南岛,穿绿褂,昆仑山,戴雪莲,

黑龙江,披银沙,东南西北处处美,祖国是张五彩画!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四

《流动的画》是一首诗歌。初次接触这篇文章,觉得诗歌写得很美,人文性很强,课文的插图也很美丽,学生一定对这首诗歌很感兴趣。可是,教材的挂图迟迟未来,怎么办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备课时,我准备用自己极不熟练的简笔画展示插图上的景物,创设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第一节就是语文课。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兴奋地说:“孩子们,我们的祖国美丽如画,坐在火车上观察祖国大地,‘画’动起来会更加美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幅美丽的画。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14页,先仔细观察,然后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节,说说都看到了什么景物?”随着教学导入,学生们悄然无声地翻开语文书,认真观察起来。

两分钟过后,一只只可爱的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事先准备的彩色粉笔,将要展示心中早已酝酿的简笔画。

“我看见了许多房子。”

学生说着,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栋极普通的房子。

没想到我的画笔刚落,平时思维敏捷的谢一睿就举起了手:“周老师,我有问题。”

莫非她又想将我一军?但我还是连忙把发言权交给了她。“有什么问题,请说。”

“周老师,既然你说是美丽的画,那为什么不把最美的房子画下来?”

果然不出我所料,唉,细细想来,她说的也不无道理,不如看看她会怎样画。于是,我又把“球”踢给了她:“你的想法很好,你能把心中最美丽的房子画出来吗?”

谢一睿兴奋地接过我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很认真地画了起来。画果然很出色:高高的楼房有好几层,屋顶是黄色的、半球体状,在楼房的周围还有观光电梯呢!

没有我的提示,学生的想象力竟也如此丰富,不如就让他们自己画吧。“同学们,谢一睿真有想象力,我相信大家也能行,下面我想请愿意展示自己绘画才能和想象力的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或想到的景物。”一下子,十几个同学接二连三地拥上讲台。

五分钟过去了,小朋友们有的画了阡陌纵横的立交桥,有的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的画的是弯弯曲曲的小河、你来我往的渔船,还有的画的是千姿百态的汽车……虽然整幅画面极不和谐,但可以看出每一个景物都是孩子们大胆想象和精心绘制的结果。既然可以绘出来,说应该不在话下,于是我对学生说:“谁能告诉大家,你画的是什么?”

“我画的是水平如镜的水库。”

……

学生边说,我边在景物旁写下景物名称。一连介绍了十多个后,我实在想让学生认一认书写在黑板上的生字新词,可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我就让他们轻轻地齐读课文,把认字计划撤回来,换成极有难度的仿说: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第一节,把自己画的景物说出来。紧接着,又一个小小的高潮陡然迭起:

公路弯弯曲曲,

公路上下交错,

公路宽阔无比,

大船小船水中划,

渔船往来穿梭,

……

正在学生们说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下课铃响了。这节课,我虽然好像并没有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但我知道在绘画和仿说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已经异彩纷呈。

〖案例点评〗

叶圣陶先生曾言“教是为了不教”。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想象力,以学定教,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阅读教学主张个性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顺学而教,培养主体意识和想象力是对的,但必要的阅读指导和积累语言等也是必须的。在学生没有对文本进行正确解读、感悟、赏析和积累语言的前提下,进行绘画和仿说,虽然能促使学生艺术创造,甚至表达能力的提高,但是否有点儿让语文找不到家的感觉,需要推敲。试想:设若我们只会几个词,即使如何变换顺序,恐怕也不会写出好的语句来吧?因此,个人认为,语文综合活动、开放教学应与基本知识和内容的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五

一、谈话引出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检查预习情况。(识字)

1、 如何预习?

2、 不认识的字怎么解决?

3、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4、 听录音朗读课文。

5、 自由读或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节。

(1)、指名朗读第二节。

(2)、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问题吗?

(3)、教师的问题:解释破折号;讨论:“我”“突然看见”什么了?

(4)、看见妈妈责备的眼神后,“我”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祖国的画”

2、学习第一节。

(1)、小朋友看到哪些美丽的画?出示挂图,看图引出第一节。

(2)、有感情朗读第一节。

(3)、讨论:为什么说“窗外是一幅流动的画”呢?

板书:流动的画。

(4)此时此刻,如果你也和小作者一样坐在火车上看着美景,你想说些什么?

3、进一步学习第二节。

(1)、小朋友没有去弄脏他,妈妈是怎么夸我的?

(2)、讨论:为什么说“我是个懂事的娃娃?”

板书:懂事的娃娃

(3)、交流:你觉得这个小朋友做得好不好,你想对他说什么?

4、延伸:讨论:在生活中,我们用什么实际行动做“懂事的娃娃”?

(三)、展示收集的资料。

(四)、欣赏歌曲《娃哈哈》。会唱的跟着唱。

(五)、评价: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是比较满意,还是非常满意,还是不太满意?笑脸、平脸、哭脸。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六

之四

佚名

教材简介: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首儿歌主要讲“我”坐在火车的车窗边看到窗外的风景随着火车开动而“动”起来,更加美丽,禁不住发出赞叹,并且在妈妈的帮助下以实际行动爱护它的事。小诗既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情趣。它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教学目的:

1、通过“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流动的画”,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用实际行动爱护它的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9个字,会写9个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的景色美丽如画。

难点:理解“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 (生发言)

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

[利用谈话,让学生结合亲身的体验来谈感受,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使生活积累与文本之间搭上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3、学生提问。

4、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流动的画”,一起去寻找大家的问题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预习中画出的生字读一读,看看都认识了没有。

2、小声读读课文,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

1、请同学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并交流)

2、用小黑板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请同学们观察这排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观察思考后,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的。)

3、这里有两个难字:“梭”“橘”,谁能想出记住它的办法?

4、认识“忽”“弄”,前面我们认识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弄”字的读音。(指名读)

[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识字,总结识字方法,学会自主识字。]

四、学习课文

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请明白的学生说一说,互相补充。

(3)、师:这幅画中都“画”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生边回答,师边板书:小河、山腰、汽车、鲜花、水库、人家……)

【1】、指名读后六句话。想一想:这六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为什么?(赞美的语气)

【2】、师配乐范读,生想象祖国的美景。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3】、理解“水库好似明镜”的意思,“好似”能用什么词语代替?你能用它说个句子吗?

(4)、续写“画中景”。

【1】、师:祖国的美丽景色数也数不完,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想一想,还能观赏到什么景色?(师可出示图片进行引导想象。)

【2】、学生充分的说。

五、指导书写:流、往、似、扔、忽、然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探讨这些字的结构、笔画笔顺、互相提醒哪一笔容易错或容易忽略等;再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大组交流,最后由老师着情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火车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朋友组词或说个句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流动的画》这篇课文,还重点学习了第一小节,知道了这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美丽的景色。同时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现在老师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开火车读词语)

2、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大家能把词语读得这么好,那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请大家一起读读第一小节,要求读时要有一定的语气,语音要准确。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师:面对这样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赶快读读课文第二小节,你就知道了。

2、读了第二小节,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言)

3、师: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同学吗?(生质疑)

如:是什么使我意识到不能往“画”里扔垃圾?为什么说“祖国的画中,还有一个懂事的娃娃?”……

4、“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应该读出怎样的心情呢?妈妈的话应怎样读呢?(指名读)同桌读读看——听录音范读(生评议)——指名读。

5、师生分角色合作读本小节。(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老师读叙述的部分。)

[让学生充分的读文,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涵,在问题的碰撞中受到环保教育,激发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三、延伸拓展

1.师:是呀,祖国美丽如画,我们的校园也美丽如画,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做个“懂事的娃娃”呢?当你外出旅游时,你是怎么做的?

2、学生发言

3、师小结:今天我们登上火车去看了一幅流动的画,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么美,我们都要用我们的行动去热爱她,保护她,用我们的双手绘出祖国更绚丽多彩的图画。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发挥语文学习的导向功能,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指导书写

1、书写生字;道、弄、脸(由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观察,互相提醒,教师着情指导。)

2、给文中的“四会字”口头扩词

五、作业 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用“好似”、“忽然”练习写一句话。

教后记: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三个理念:一是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探究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遵循课标的要求,坚持多读少讲,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感知课文的内涵;三是注重生生互动,你问我答,互相学习,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更多了解祖国,体会祖国的山河美丽如画,树立爱护、保护的意识,培养了爱国情感。从学习情况来看,二年级孩子的学习任务还是以识字为主,所以在识字、写字环节中花较多的时间,从学生的作业 来看,识字教学还是比较扎实的。本堂课中,学生学习的热情挺高的,课堂很活跃,基本达到了预计的目标。但学生对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需多加训练。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七

【案例】

我忽然看见——

“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图画,千万不能破坏它!

妈妈听了点头,

微笑浮上脸颊:

“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

(《流动的花画》北师大二年级上册)

近日外出听课,一位青年教师上《流动的画》一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第二节时,对“我看见了什么?”这一句话是这样处理的:

师:你们想想,文中的我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妈妈生气了。

师:对呀,扔橘子皮就会——

生:弄脏了环境。

师:对呀,我看见妈妈生气了,就明白了不该——

生(学生稀稀拉拉地):不该破坏环境。

细细思量,此处:“我忽然看见——”是文本的一个空白点,是放飞学生想像,训练语言,升华情感的一个极好的契机。这位教师的教学出现的问题在于:(1)孤立的教学,导致答案的“一元”;(2)教师指导欠缺,导致课堂教学的“沉闷“;(3)教师自身对文本解读的不到位,导致教学出现”错误“。如果我来教,我会这样处理:

师:我忽然看见——看见什么呢?咱们别急着回答,先来读读前面的句子。

师生(合作读第一节):呜——火车开啦!妈妈说:“快看哪,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啊!真的!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

师:呵,弯弯的小河,飘着白纱的山腰,往来穿梭的汽车,开满鲜花的小路,好似明镜的水库……  风景如画!我正要把橘子皮向窗外扔去,突然看见了—— 请再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并放飞想象的翅膀,想想“我“可能看见了什么?

生(自由读书后,恍然大悟。)

生:看见了山腰的云朵,好白好白,像棉花一样,让我不忍去丢橘子皮。

生:看见汽车上,有个叔叔向我摆摆手,好像告诉我:这么美的风景,你不能丢橘子皮,丢了会污染环境。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看见了水库再阳光的照耀下,水面好像洒了金子一样,好美!

师:请你美美地读小河弯弯曲曲——

生(摇头晃脑地美美地读):略。

生:我突然看到了,一位老大爷在弯着腰捡垃圾。老爷爷在保护环境,我们也不能乱扔垃圾。

师:请带上你的理解来读第一节——

生(小心翼翼地,轻柔地读)略。

生:我突然看见路边的花儿在向我摇头,好像在说:“你这样做,可不好!“

师:想象真奇特!请你带上你的感受读——

生(格外珍惜地读):略。

生:我突然看见火红的石榴花在裂开嘴朝我笑,好像在说:“你是懂事的孩子,怎能丢垃圾呢?”

生:我突然看见妈妈朝我摆摆手,好像在说:“窗外风景如画,我不能破坏它。”

……

师:流动的画在你们的想象中更生动 、更美丽了;课文中的“我”在你们的想象中变得更懂事;“妈妈”在你们的想象中变得更温情。这都源自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灵。来,让我们一起读第二节。

生:我连忙打开画板,边吃橘子边画。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我忽然看见——“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妈妈听了点点头,微笑浮在脸颊:“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能不能弄脏它!”

【反思】《流动的画》这首诗因诗中描绘的自然风景美丽,更因诗中描绘的人文风景动人。诗中的“我”坐在火车上,欣赏窗外优美的风景,禁不住要把它画下来。“我”边画边吃橘子,正要将橘皮扔出窗外时,“我”忽然看见——此时,文本给读者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继而是“我”的幡然醒悟: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是“妈妈”的微笑:“我”为流动的画中增添了一幅动人的“画”——一个懂事的娃娃。

上述执教的青年老师简单地让学生理解为:我看见妈妈生气了。这不仅将“妈妈”的形象大打折扣,而且也使“我”的形象减了十分。当孩子犯错误时,妈妈都是这样粗鲁?“我”缩回扔橘皮的手变成了摄于“妈妈”的威力。

教育教学其实有很多的美好,正如我的教学设想。这样的设计使文中的“妈妈”温情起来,使“我”的顿悟真实起来,使学生的感悟真切起来。“我”的顿悟也许源自妈妈、叔叔、老爷爷等人的暗示,但更多的是源自“我”对窗外风景的喜爱、迷恋。“美得使人不忍心破坏它。”“我”爱眼前的风景促使我内心的觉醒,使另一种爱在瞬间生成——不扔橘皮,让美永存!而“我”的这一举动,恰恰为“流动的画”增添了新的内涵:“我”使流动的画更生动,祖国的画因像“我”一样懂得爱护环境的孩子,而真正 “流动”起来。这一切,我们的学生都是在亲近文本、放飞想象、联系生活中感受到的。“流动的画”在学生眼前流动,更在学生心中流动。我相信:他们以后该如何做,无需赘言。

不同的方法,导致截然不同的教学境界。我们在拿到一篇课文时,可能有许多的念头,但语文教学为学生的言语智慧的增长,为学生精神成长的理念我们应牢记。为师者,如果用这“爱”的眼光来对待教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走出逼仄的空间,师生会享受更多的“爱”的阳光。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八

[教学内容]学习第一节诗,理解省略号的用法。

1.师范读课文。有意识把"山坡点点人家……"一句读得缓慢、舒展。

2.学生先是模仿着读,读着读着,读出问题来了。他们开始发话了:

生:"老师,为什么这句要拖长音来读呢?"

师(故意地):"因为画中的景物多呀,所以要强调了。"

生:"可是,画中只有6种景物呀?"

生:"6种景物要这么读吗?"

3.师(不失时机地):"那你们想想看只有六种景物吗?如果你是作者,你还可以写哪些景物?"

(这下,热闹开了,学生不停嘴了)

生:"还可以写裙带似的公路。"

生:"茂密的树林。"

生:"辽阔的草原,还有草原上像朵朵白花似的羊群。"

生:"蔚蓝的大海,反正好多好多呢。"

4.师:"同学们说得真多、真美呀。快把你们说的美景都写到课文里去好吗?"

生:"好!好!好!"

师生从"山坡点点人家"之后续写:一条裙带似的公路,公路两旁有茂密的树林。远方辽阔的草原上有像朵朵白花似的羊群。蔚蓝的大海上漂着点点白帆……

5.写着写着,学生们又有新发现了。

生:"怎么写不完了呢?"

生:"老师,这得写多少呀?"

生:"哎呀,这读起来多费劲呀。"

生:"老师,怎么办呢?"

6.师:"别急,有一位新朋友会来帮你们。"

生:"谁呀?谁呀?老师快说呀!"

师:"你们从书上细心找一找,仔细想一想,就可以找到它了。"

生很认真地从书上找着。聪明的玉婷第一个站了起来问:"这六个小点点是什么呀?"

继轩:"我想起来了!我以前见过。这六点叫'省略号',林老师,对不对?"

7.师:"对!玉婷和继轩真聪明!"

师:"现在,请你们看看课文,再想一想,讨论一下,课文中省略号能帮你们什么忙呢?"

四人小组开始讨论。接着,全班交流。

生:"省略号可以帮我们少写很多景物。"

生:"这样,写起来很方便,读起来也很方便。"

生:"省略号忙我们节省时间。"

机灵调皮的伟龙拉着长腔语出惊人:"省略号--省略号--省略内容。"

师又出示了有关省略号用法的两道练习题,学生很快做出来了。

[教学反思]

我在朗读课文时,有意识地把"山坡点点人家……"一句读得舒缓,引起学生注意和质疑,激发其好奇心,再有目的地引导他们续写。学生发现还可以写很多景物并遇到了难题,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用省略号。通过刚才的续写,他们已模糊地认识到省略号的作用了,这时让他们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最后进行强化训练、巩固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学习过程中既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九

教学目标

1、初接触文章课内容,能够准确流利的诵读文章。

2、调动学生运用已有识字经验,让学生在情境中认字13个,会写“流”、 “动”、“扔” ;通过识字,感受到形声字部首表义的特点,从文字中寻找趣味,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语文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情境中认字13个,会写“流”、 “动”、“扔”

一、激趣导入,揭示目标

1、 谈话:课前,同学们从大屏幕上所看到的一幅幅图片,是老师通过网络搜集到的咱们祖国的一些名山大川、风景胜地。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美丽可爱的地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有一个小作者,他和妈妈一起坐着火车外出旅行,在车上,看到那美丽如画的景色,情不自禁地把看到的美景写成了一首很美的小诗,名字叫《流动的画》。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第四单元“祖国”,一起来欣赏它。

2、板书课题,跟老师一起写。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流动的画上画的是什么?画怎么会流动?)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3、出示目标:

(1)、随文认字13个,会写“流”、“扔” 。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1)现在请大家欣赏“流动的画”,不过,这幅画不是用眼睛来欣赏,而是用“心”来欣赏。闭上眼睛,看谁看到的画最美丽。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睁开眼睛吧,刚才看到“流动的画”了吗?看到什么了?

(3)多美的图画啊!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更近距离地欣赏“流动的画”?

2、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同学们,请自由读一读课文。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呢?遇到了不认识的生字,你想怎么去解决它?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同桌共读课文,遇到不认的字想办法解决。

(2)相互认读绿色通道及生字格中的生字,读正确的画一张笑脸。

时间:3分钟

4、检测:

(1)认读词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2组),齐读,再打乱顺序读

一幅画 山腰 白纱 鲜花 忽然 微笑 浮现 流动 弄脏 扔掉

(2)认读生字。

①呜 啦 哪 啊 哦(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都带口字旁,都和说话有关系,再读一读课文里的句子,体会一下) 出示句子:呜——

火车开啦!

快看哪!

啊,真的!

哦,妈妈,我知道啦!

②幅 腰 纱 鲜 流 动 扔 脏 (抽查2组,再齐读)

③ 似 忽 弄 微 浮(引导理解意思)

还有几个字宝宝,要单独和大家见面。认读生字,并把他们送回家。

课件出示句子,

▲ 似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啊?(水库好像一面镜子一样,山坡上还有一些住家的人)

师:多美啊,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

▲ .“忽然”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突然)来,把“突然”带进去读一读看看对吗?

▲ 师: 你能用“弄”说一句话吗?

▲ “浮”为什么是三点水旁?那浮的反义词是什么啊?(沉)

“脸颊”在哪啊?来,咱们大家一块用手轻轻地拍拍我们的小脸颊。

好多同学都找对了,脸颊就是脸部的两侧。

来,让微笑浮上我们大家的脸颊吧!

(3)游戏巩固:小火车把生字送回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字学得这么好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加通顺、流利,赶快试试吧!

2、师: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么多同学都想展示自己?

那咱们来个对抗赛吧,男、女生各请一名代表比赛,看谁读的好!

3、初步理解,感知内容

(1)读第一小节

①课文我们已能正确流利的朗读了,课前的小疑问相信同学们也已经能解决,谁能说一说:流动的画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画是流动的?(坐在火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就像流动的画,景物是在变化着的)

②谁能从文中找出画上的内容?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画中的景色吧。指生读

出示:课件:小河弯弯曲曲, 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

③画中有哪些景物?指生回答,板书:

④来,睁大眼睛,透过车窗,向外看:欣赏课件,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喜悦、激动、新奇)多美的画呀,把你的高兴、喜悦读出来,把你的新奇读出来:

啊,真的!小河弯弯曲曲, 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

让我们乘上火车,和小作者一起再来感受:读第一小节

⑤火车继续在向前开,欣赏美景:课件

(2)、读第二小节

多美的景色呀,欣赏着美景,小作者最想做什么?

此时你们最想做什么?(拍照、唱歌、画画) ?你愿意破坏这美景吗?小作者呢?他看见了什么?他知道了什么?

来,让我们一起留住这美景,保护好这美景。

生齐读第二小节

(3)读全文:

这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的画,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让它变得更美丽,千万不能弄脏它。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来欣赏这幅流动的画,用我们的朗读把它留下来。

四、写字练习

同学们刚才还有很多想法,想拍照片,想唱歌,想画画,想不想像作者一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我们还要掌握写字的本领,到时候就可以用我们的笔把它记录下来。

1、观察一下,那一个字最难写?

指导写:扔

2、学生写字 展示 评价

五、拓展阅读,反馈检测

1、今天大家学生字,读课文,学写字,都表现得特别棒。

(1)连线

(2)选词填空:

纱 沙 留 流

( )土 ( ) 窗 ( ) 下 ( )动

2、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件礼物,我邀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几幅画!想看吗?

祖国是张五彩画

东海水,舞浪花, 海南岛,穿绿褂,昆仑山,戴雪莲,

黑龙江,披银沙,东南西北处处美,祖国是张五彩画!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自主识字。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韵律美,语言美,感受祖国山川的秀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诗歌预留的生成点,引导学生想象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诗歌预留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坐过火车吗?你在火车上看见过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2、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登上火车,去欣赏一幅流动的画。

3、老师写诗题,学生书空。

4、全班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这流动的画里会画些什么呢?想知道吗?听配乐朗读。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2、你们想读吗?不过诗中有许多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4、认读生字词,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课件)谁愿意来读一读,说一说怎么记住它。

5、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创设情境,理解诗意。

1、指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生齐读第一诗节)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们都看到什么样的美景?(师板书相关词语)

3、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感情朗读。

(1)“山腰飘着白纱” 这里“白纱”是指什么?(结合画面理解意思)“白纱”怎么飘的?指导学生轻柔地读!(指名读)

(2)理解“汽车往来穿梭” 一句。汽车在马路上,来来往往,开得多快呀!读时要快些。“路边开满鲜花”要读得慢些。(同桌互相练习朗读)

(3)美丽的画里还有什么呢?“山坡上点点人家”这句话该怎么读?(多种形式练读)

4、反复诵读,体会诗情

(1)现在连起来诵读这一节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还可以加上加上动作,等会儿请你们来表演!

(2)全班表演读。

5、展开想象,借诗习诗

(1)作者看到的景色真是太美了!但这幅流动的画里只有这些景物吗?这么多美丽的景色都写不下了,所以诗中用什么表示?(师板书省略号)。

(2)想想在火车上还可能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现在请你们来当回小诗人,学着课文中的句子,把作者没写出来的美景说一说。(生说诗句,评议激励)

四、深入品读,感悟诗情。

1、是呀!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景色。看到这迷人的景色,诗中的小朋友他想做什么呢?一起读读第二个诗节。

2、你喜欢这个娃娃吗?为什么?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谁来朗读他说的两句话。

3、祖国的的画中有个懂事的娃娃,祖国的画就更美了!我们的校园也是祖国的一部分,同学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娃娃呢?(师板书:爱祖国)

五  回归整体,深化感情

祖国的景色如诗如画,祖国孩子的心灵比画更美,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赞美她们吧!生诵读这首诗歌。

欣赏歌曲《绿色的祖国》。

[板书设计] 

小河

汽车      流动的画    爱祖国

人家……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十一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四单元“祖国”的第二篇课文。它是一首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童趣的小诗。诗中,“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美丽的“画”是流动的,“我”的情感也随之灵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流动的画,热爱祖国。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

在这堂课上,我一下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重视朗读,以朗读带领孩子走进诗歌世界。

这次开放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延续了上节课的质疑,围绕着第一课时提出的两个问题“为什么?”“什么样”,让学生“尽情品读,赏自然美”。即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写景的六个句子。(课件演示)通过对比读、指名读、评价读、示范读等方式,(课件出示:品读:对比读、自主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获得美的享受。

紧接着,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内化文本,说自然美”。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动的画中还会有什么美景?指导他们模仿课文的句子进行描绘,让“大家都来说流动的画”。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二、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处理“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这几句描写祖国美好河山的语句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理解和品读,学生的表现非常棒。如“路边开满鲜花”一句,有的孩子注重了“开满”,有的孩子注重“鲜花”,无论他们读得怎样,这至少是他们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及时给予鼓励,评价语“你的朗读让我闻到了花的芬芳” 等温馨的话语提高了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而“大家都来说流动的画”这个环节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眼里的祖国是美好的,一个省略号结束带领他们进入无尽的想象空间,在感受的同时又掌握了省略号的作用。

三、以图片叩问学生的心灵。

可能每个学生都知道要爱护环境,每每提到这个话题,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能乱扔垃圾,其实,这些孩子的行动和语言还是有脱节的地方。对地段孩子来说能冲击他们视觉、叩问他们心灵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图片。为此,我给孩子们展示了充斥着牛奶盒、纸屑、水果皮的河流,缠满了塑料袋的树枝,烟头殷大的火灾,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这些行为我们其实也做了!从而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怎样做才是一个懂事的娃娃?

这堂课中,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讲的过程中,尤其是后面部分,有包办的嫌疑,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板书设计也欠妥。学无止境,相信在今后的不断磨练中会成就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我。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十二

教学目标

★学习必认字11个,必写字6个,理解本课词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并指导个别字的书写。

★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大地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渗透环保教育。

★继续学习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并能争取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积累;“穿梭”一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图片,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后反思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中第四个主体单元“祖国”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文中描述了“我”坐在火车的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看到车窗外美丽的风景,感觉到我们的祖国美丽如画。火车在动,“画”也在动,这幅流动的画更美丽。而文中的“我”则是最美丽的,因为“我”不随便往“画”里扔垃圾,是一个“懂事”的娃娃。这篇散文诗共分为两小节,内容不难理解,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着浓浓的情意,也赋有浓厚的童趣,有着很丰富的审美资源。本文需要学生识写的生字,都包含在优美的词句当中,因此,本课的识字教学可以和对文章阅读紧密结合。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朗读与欣赏,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优美,在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祖国,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些,都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还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课力求体现了以下几点:

1、利用多种方法识字。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能力,注重看拼音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汉字构字规律,形声字的特点来识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点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的老师。” 在本课的识字巩固环节中,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入了适当的识字游戏,如:当小老师带读、开火车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导入,初识课题。

1、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坐过火车吗?(生:坐过)“呜——”火车鸣笛的声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生:火车声)这时出现火车画面。师:同学们快坐好,我们今天将乘坐这列火车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实际为组织教学。)

2、师:火车开了!同学们快看!(给学生放流动的画面。)看完后师生共同小结:这真是一幅流动的画。

二、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诗歌“流动的画”,(屏幕课题)“流动”是这节课需要学习写的词,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课题。(“流”字用红笔写。)读课题,指 “流”字问: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点拨学生:用部首帮助理解这个字的意思,然后记住它,这真是一个好方法。)指导:写这个字的时候注意不丢:点。老师板书。(学生练习)

2、“动”请你观察,怎么才能将字写漂亮?书写动

3、请你们观察,怎么写才能将这两个字写漂亮?

4、学生书写,学生写字,评价。(把学生的字展示)

5、展示学生作品,然后补充完整

过渡: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这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画。

三、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打开书20页,读全文,看看和小作者一起看到了什么。遇见不认识的字,借助课后识字表的拼音争取读正确。

2、谁想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读音是否正确,一会儿来评价。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如果他能做到读正确,并比较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

4、男女生分小节读,想一想和作者一起看到了哪些景色?

四、朗读课文,识词记字。

(一)

1、学生汇报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老师板书简笔画。

我们和小作者一起看到的景色在课文的哪一小节?(第一小节)找找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加深对字词的理解,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词语。(注:以下顺序并非上课时的顺序,是将处理方式备出,上课时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

*小河弯弯曲曲。想见过的小河什么样子,再读这句话。想想还有什么是弯弯曲曲的,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

*山腰飘着白纱。

a、读词语:山腰,白纱

b、请同学把词贴到黑板上,和图对应。

c、“山腰”引导学生贴到山的中部,结合人身体部位“腰”,来理解这个词;用“月字旁”来帮助记这个字。(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记字)

d、想象:青青的山,绿绿的树,山腰上绕着朵朵白云,美吗?试着读出来。

*汽车往来穿梭。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梭”——课件演示什么是梭子以及梭子是如何织布的。(可见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汽车如何在公路上跑,理解往来穿梭。读出感受。

*路边开满鲜花。在板书上贴上剪好的花草图,请学生把鲜花这个词语贴上。请学生判断“鲜”的部首。(鲜的部首是个难点,学生不易判断,教师该点拨的要点拨。)(查字典)

*水库好似明镜。出示图,直观感受,问:还可以说“水库好_明镜。”(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好似。)

*山坡点点人家。人家在哪?学生在图中找,老师顺势贴出:山坡,这个词语。指导学生看图理解:这几户没,那几户,离得很远。读出感受。(必要时,这句老师可以范读。)

3、我们从第一小节的景色描写中,仿佛和小作者在火车上看到的一幅“流动的画”。(再次点题)你能试着用“流动”说一句话吗?(在理解流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累运用的意识。)

4、请你们带着感情,再读书中对这幅画的描写。

5、这幅流动的画真是太美了!板书:美

6、背诵喜欢的诗句,配乐。

7、发散思维:武老师,在暑假去了西藏,乘坐火车沿着青藏铁路驶向拉萨,沿途我也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牦牛山野遍地、梯田层层叠叠、雪山高耸入云、牧民悠闲自得)这流动的画中都有什么?

8、这么多写也写不完,怎么办呢?你们从书上找一找,仔细想一想,就可以找到它。(省略号)

9、再来读第一小节,感受祖国大地的美丽。

(同学们读得多投入阿,有的还带有表情,有的还加上动作。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小节。)

(二)

1、过渡:小作者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是怎样想的呢?谁来读读第二小节。

2、大屏幕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提示学生注意变红的字的读音。(忽然,扔出,弄脏,脸颊,都是比较容易读不准的,点红让学生注意读音,如果学生又读不正确的,及时指正。)

3、再读读这小节,想:为什么妈妈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渗透环保意识)

4、理解“脸颊”。

5、师:这个小作者如此懂事,所以微笑浮上了妈妈的“脸颊”——贴词语。你在平时做什么事情时微笑会浮上你的、妈妈的或老师的脸颊?(即指导说话,又渗透思想教育。)

6、请你脸颊上浮着微笑来读第二小节,读出妈妈的喜悦心情。

7、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娃娃?为什么?

8、读句子“窗外是祖国的美景,千万不要弄脏它!”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知道不能弄脏它的原因吗?板书:爱。

9、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随父母坐上火车去外地旅游,你会怎么做呢?

10、你们也是懂事的孩子,再读第二小节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过渡:你们用自己的方法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用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所以这课里的字词都愿意和你们交朋友。

2、指名当小老师带读黑板上的词语。

山腰、白纱、鲜花、好似、扔出、忽然、知道、弄脏、浮出、一幅、微笑、脸颊

3、生字火车开启来: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

4、出示:呜,腰,纱,鲜,似,浮,哦,幅。观察这节车厢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右结构,形声字,用部首可以帮助理解字义,记住这个字。)

5、悄悄话游戏:选择一个形声字和同桌说说怎么记。(巩固并运用这种识字方法)

6、请一名学生说一个字,展示方法。

7、别的生字你还可以怎么记?(上下结构)

8、看,现在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生字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

9、让我们再次和小作者一起欣赏这流动的画,拿起书齐读课文。

六、课外延伸,小结全文。

祖国的山河美如画,国庆节快到了,希望你们能走出家门畅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别忘了把美好的景色拍下来,也别忘了向小作者那样,做个懂事的孩子。

七、拓展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句。

2、搜集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写上一句说明,办个展览。

2、识字与阅读相结合,感悟诗歌的美。这首诗歌充满童趣,对祖国美景的描写也非常优美,因此,我把对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积累、运用放到阅读中,放到语言环境中。在教学中,边理解字词,边阅读感悟,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全文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情感,同时渗透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老师的引导、点拨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体现随文识字,先是整体通读全文,然后过渡到逐句理解,最后结尾反馈识字效果。

5、注重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不是安排在课尾,做上课灵活机动的部分;而是把写字放在课前,真正落实8分钟左右的写字教学,夯实写字教学。

6、引导学生发散时有图片辅助。在教学中我们总希望让学生联系自己展开想象来说。但针对低年级孩子对外界接触较少的现状,我们不能让孩子凭空想象,胡想乱说,于是我利用课外的图片(西藏风光),引导学生,有了视觉冲击,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发散不能漫无边际,仍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

不足:老师的板书与课件的呈现差距比较大,老师绘画的基本功还需要加强。

思考:低年级的随文识字教学怎么搞?要继续不断摸索。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十三

教材简介: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首儿歌主要讲“我”坐在火车的车窗边看到窗外的风景随着火车开动而“动”起来,更加美丽,禁不住发出赞叹,并且在妈妈的帮助下以实际行动爱护它的事。小诗既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情趣。它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气息。

教学片断:

师:谁来说说“我”看到的是一幅怎么样的画?画中都有哪些风景?

生:画中有小路。

师:小路是怎么样的呢?

生:弯弯曲曲的。

师:好,还有什么呢?

我指名一个学生回答,他答不上来,我让另一名学生帮帮他,另一名学生说:“你看看书就知道了。”果然,第一位学生看了书,回答了。

他说:“山腰飘着白纱。”

师:对,这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说说吗?

生:就是山上很白,地上有沙子。

师:是这样吗?看看这个:“纱”字,它是表示“沙子”吗?谁来说说不同的意见?

生:我知道,这句的意思是:山腰上飘着白云。白纱就是白云啦!(他边说还边用双手在自己的腰间做出白云飘动的样子,十分生动。)

师:说得太准确了。掌声送给他!只在这样积极地动脑筋,才能找到最准确的答案!谁接着说?

学生继续根据书上的描述说着。突然有一名学生回答说:“水库里还在天鹅在游来游去。

师:哦,是啊,骏赫同学还想象到了这么清澈的水库中还有天鹅在游呢。这是书上没写到的,那你还能接下去想象,坐在火车里还能看到些什么风景吗?

生:山上有一大片的果树林。

生:果子都成熟了。

生:有农民在秋收。

生:可以看到天空中白云在飘。

生: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

生:蜻蜓在水库上点水。

师:哦,你的眼睛还真尖,连小小的蜻蜓也能看得见。

生:我想还可以看到大雁往南飞。

生:瀑布后面还有洞,就像水帘洞一样。

师:大家的想象可真丰富。连水帘洞都想到了。如果我们能把刚才说的内容记下来,学着书上的句子的样子来说一说,也就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画了。你能试着编一编吗?每人编一句试试!

生:我能!小鸟飞来飞去。

师:好的,就像这样!

生:小兔蹦蹦跳跳。

师:多可爱的小兔呀。

生:农民在收果实。

师:好,秋天有这么多的果实,农民伯伯一定会收得很忙的,如果能换个说法肯定会让句子更美。

生:农民忙着秋收。

师:真棒!能让句子更优美了!水平真高!

生:树叶纷纷落下。

师:啊,还懂得用“纷纷“这个词了!真是了不起!把树叶一片片落下来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

生:秋风凉凉地吹。

师:啊,多凉爽的风啊!

生:牛儿吃着青草。

师:多悠闲啊!

生:小马练习奔跑。

师:多勤奋的小马!就像我们在练习说句子一样,在训练自己的本领呢!

生:白云飘来飘去。

生:说得太好了,连静平同学也在积极动脑筋呢,还说得这么好。大家都要加油喔!

生:枫叶都变红了。

师:说出了秋天的特点,好!

生:小鱼跃出水面。

师:同学们说的一点都不比书的差!如果我们回去后把刚才说的记录下来,就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流动的画啊!如果再给它配上插图,那就更美了!今天回去就让我们来完成这个作业吧!

教学反思:

教完这堂课,我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快。我看到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深入课文,进入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悟到祖国的美好山河,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再进一步学编句子,在仿编中积累语言,学会创造,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因为,我做到了以下这两点:

一、给学生一个舞台,他就能尽情地演出。在本节课中,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到思考创造中,编出了一句句优美的诗句。这正是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收获!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它要求我们根本性地改变学习状态、学习情感、学习方式,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培养的人才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更要求我们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让他通过自己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究方法,并在教师的适度点拨引导下,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感悟得到原创性的知识。“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

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实践、感悟、积累。学生学习课文时,不是进行分析讲解,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课文中具体、生动的形象,进入课文报描绘的情景。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先是通过想象画面,再对语言进行组织、提炼,仿编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层层深入文本,在语言实践中超越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任其发挥的舞台,才会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去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我是引导者,学生是创造者,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自己来获得的,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这正是我想努力体现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二、能把表扬与激励艺术融合在一起,寓激励于表扬中,在表扬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开发群体智慧,激发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 。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话语不是简单苍白的“你真棒!”,而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的。教师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热情,满怀深情地期待学生,细致入微地关爱学生并在语言方面进行引导。在课堂上造出鼓舞人心的氛围。每个孩子得到表扬后,坐下来都是带着满足感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始终是抢着发言的。这样的互相激发也是互相促进。就连班上最差的学生静平同学也得到了启发。他回答的那一句“白云飘来飘去”虽然不是非常好的一句,但对于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了,这对他来说是最可宝贵的。要知道,他平时是很少发言的,作业也都基本上无法独立完成的。

在这整堂课中孩子们始终处于一种快乐的状态。孩子在自然、充满温馨的气氛中倾听、交流、表达,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也让孩子不断地树立起信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表扬下,不断地增强了自信心,对学习也有了更强的自主性,课堂的质量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爱因斯坦说过:“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掌握方法,具备学习的能力和养成学习的习惯,当学生们长大后离开了学校,在教室里学会的东西也许会忘记,但永远留在他们身上的,是一种鼓励、一种信心、一种创造。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十四

班级情况: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的学生12人,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很好,自学能力强,学生的识字能力较好,老师只要好好加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很轻松的。

教材简介:

本课是以“祖国”为主题的一首小诗,通过一个孩子和妈妈外出旅行,坐在车窗边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孩子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觉保护祖国的自然环境的情感。这是既充满了款款的深情又充满了浓浓的情趣的一首儿歌。这首小诗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14个,会写6个字。

2、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祖国的秀美山川,并学习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重点:

通过落实“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

1、借助多种手段引导孩子入情入境地朗读

2、仿照课文的样子续写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词卡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动画激趣。

1、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单元:祖国(齐读),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是啊,我们的祖国有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景,像一幅动人的山水画,今天,老师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幅画,你们想看吗?(生:想)让我们坐上火车一起去看一看吧!(播放动画)

2、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祖国的画很美丽;这一幅幅的画好像动起来了)

3、师小结:是啊,我们的祖国美丽如画,坐在火车上来观赏,画好像在流动,看上去更美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幅流动的画吧!(板书:流动的画)认读

4、写“流”字

①仔细看一看这个“流”字,怎么记住它?闭上眼睛书空

②记住的孩子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③在书上21页描一描,注意关键笔画,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注意右上有四画,第三画是撇折)

④在一号本上写两个,自评,写好后想一想可以组什么词。

5、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练习写一写“动”字,再次齐读“流动”一词。

二、巩固字词,读通文章

教师活动:

1、师: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要来考考你们了,有信心吗?(开双列火车读词语,正音)

2、“大转盘”游戏认读

3、自己小声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反馈:齐读课文,读流利

学生活动

1.开火车读词,读准字音;感情读词,读出自己的理解。(如“微笑”读时应带着笑意,“白纱”应读得轻柔)

2.学生自由练读文章,读准,读通。

3.全班自读,反馈情况。

三、品读文本

教师活动

(一)学习前三句

1、师:孩子们,听“呜,火车开啦!”这时的你坐在火车上,是什么心情啊?(生:非常激动)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

2、引读第二句,妈妈说——“快看哪,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齐读)

点拨:注意后面是个感叹号哦!应该怎么读?谁再来试一试?(指名读,生评价)

3、师:是啊,我也看见了窗外这幅流动的画,并且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啊,真的!(出示句子,生齐读)

4、师:带着你们的体会,自己练习读一读这几句,(出示句子,生练读)

5、反馈:谁来读一读?其他孩子认真听,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读,交流)(预设:如果孩子没有表达完整,引导孩子知道以下三点)

生:①都有感叹号,读的时候语气强烈

②“呜、啦、哪、啊”这几个字都有口字旁,是感叹词(板书)

③“哪”是个多音字,有哪两个读音,组词。(哪 na 天哪、看哪;nǎ 哪儿、哪里)改:教学这一知识点后紧接着完成课堂趣味练习

6、师:带着我们的赞美,一起来读一读这三句话

(二)学习4、5、6句

1、师:“流动的画”是怎样的?找到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

2、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流动的画”是怎样的?(指名答,相机板书:小河 山腰 汽车 路边 水库 山坡)

3、师:你们也是找的这几句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几句,想想你读的时候脑海中都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你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多美的画面呀,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4、小结学法:一边读一边想象,读起来课文来特别有味道。以学定教:你还看见了哪些画面?读一读。(出示图画)我们也来看一看这美丽的图画吧!(齐读)

点拨:“白纱”实际上指的是什么?“点点人家”是怎样的情景?

6、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现这丰富多彩的美景吧!

学生活动

1、个性朗读,读出感叹词的语气

2、借助语言文字和图画品读4、5、6句

3、掌握多音字“哪”

四、拓展延伸,续写句子

1、师:我看到的美景只有这么多吗?“我”还会看到哪些景物?改:引导孩子结合生活经验谈看到的景物,如,平时你坐在汽车上或早上坐着妈妈的电瓶车上学的时候看见了哪些景物?让孩子想开来说,说充分,然后再拔高要求:你能像课文中的小作者一样用简短的句子来说一说吗?

2、你能仿照课文的样子再说一句吗?先自己练习说一说,全班交流后写在书上改:考虑到时间关系,写话省略

3、师:坐在飞驰的火车上,我看见了祖国秀丽的图画,(指板书)小河——,山腰——,汽车——,路边——,水库——,山坡——,我还看见了——

4、师:原来我还看见了这么多的美景啊!真是说也说不完,于是作者用了这样的符号来表示——(板书:……),这六个小圆点叫做——省略号

五、练习背诵,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我在朗读课文时,有意识地把"山坡点点人家……"一句读得舒缓,引起学生注意和质疑,激发其好奇心,再有目的地引导他们续写。学生发现还可以写很多景物并遇到了难题,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用省略号。通过刚才的续写,他们已模糊地认识到省略号的作用了,这时让他们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最后进行强化训练、巩固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学习过程中既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资源:课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祖国”为主题的一首小诗,通过一个孩子和妈妈外出旅行,坐在车窗边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孩子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觉保护祖国的自然环境的情感。这是既充满了款款的深情又充满了浓浓的情趣的一首儿歌。这首小诗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14个,会写6个字。

2、通过情景朗读,感受祖国的秀美山川,并学习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重点:

通过落实“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

《流动的画》教学札记篇十五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教材2年级上册。)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儿”吗?

生:喜欢,因为画很美。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师出示书中的挂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生:图上有山、水、树林。公路上有汽车,远处山坡上还有房子。我感觉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有一位作者也喜欢这幅画,并把图画中的内容写了下来,取名叫《流动的画》。(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你们想知道是怎样写的吗?

生:想。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师:接下来,我们要看场“电影”。不过,这场电影不是用眼睛来看,而是用“心”看才精彩。(师配乐范读课文,生边静听、边想象场景。)

师:睁开眼睛吧,刚才看到电影了吗?

生:看到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看到了公路有来来往往的汽车,看到了有许多鲜花。我好像还看到了有水库,还看到了山坡上有几户人家。

师:多么优美的一幅画呀!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评析:好奇、好动是2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堂上,哪怕有一点儿令他们稀奇的事,他们便会控制不住情绪。本节课的开始,教师便以和蔼可亲的姿态出现,用温柔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同时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高涨吗?素质又怎么会得不到提高呢?]

三、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师:现在可以自己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

生:看拼音。请同学或老师帮忙,还可以查字典。

师:打开书,自己读读,听好老师的要求:第一,圈出不认识的字。第二,标自然段的序号。(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起劲儿,谁愿意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老师有个要求:指名读课文时,要认真听,特别注意你不会的字别人是怎样读的。

生:我喜欢读第2自然段。

师:说说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我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你确实读得很棒,就在书中空白处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吧!

生:我喜欢读第1自然段。

师:评价自己的朗读吧。

生:我觉得“快看哪”,这几个字读得感情还不够。

师:那你再读一遍行吗?(生又读一遍。)

[评析:教师有鼓励,有引导,这样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动口、动脑)的能力,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合作学习。指名读时,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把读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借助语言可使动作思维內化为智力活动,让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四、解读课题,理解文意

师:老师觉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两名同学就能读得那么通顺,真了不起。

师: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找出来。(生自由读课文。)

师:大家来说说吧!

生:老师,我知道了流动的画中都有什么:有小河、白纱、汽车、鲜花、水库,还有人家。我还懂得了“快看哪”、“啊,真的”这些词怎样读,应该把声调读得高一些,读出惊奇、欢快的感情来。

师:对,你说得太好了,那你能不能试着给大家读一读呢?(生带着浓厚的感情读起来。)

生:我知道了作者为什么不把橘皮扔出窗外的原因是他不想把这幅画弄脏,是爱护这幅画。我不明白前边说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后面又说窗外是祖国的画。

师:是呀!你们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什么吗?小组讨论一下吧。(生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师:谁能告诉他呢?

生:这流动的画指祖国的大地是一幅画,因为他是坐在火车上看窗外的祖国大地。

师:你真聪明!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画”动起来,更美丽。

生: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这篇课文题目不叫“祖国的画”呢?

师:问得很好!同学们,你们怎么认为呢?

生:我觉得“流动的画”比“祖国的画”更有趣些。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就会喜欢上的。

师:你说得真好!看样子,取一个好的题目对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

生:我也知道,“妈妈为什么笑了”。是因为“我”很懂事。

师:这幅画中的景色确实很美,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部分美美地读给你的同伴呢?(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整篇文章进行美读。)

师:你觉得这幅流动的画面中,还会有哪些景色呢?(生思考后在小组內交流、讨论。)

师:谁来向老师汇报?

生:我觉得这幅画中,有成群的牛羊;高楼大厦、街道两旁有路灯……(生自由想象。)

师:课文中说“我忽然看到——”想象:“我”忽然看见了什么?(生思考后交流,向教师汇报。)

生:我忽然看见妈妈责备的眼神,所以就说出下面的话:“哦,妈妈,我知道啦!”

师:妈妈说我是个懂事的娃娃,学习课文后,我们有什么实际行动做“懂事的娃娃”?(生讨论。)

[评析:教师没有表现出一点权威的样子,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表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更加亲切。学生提问很有价值,教师把问题的解答权还给了学生,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体味,在与同伴的思維碰撞中得出了自己的理解。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想象与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及美好的情感。]

五、复习生字,结束全文

师:课文读了这么多遍,相信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也了解了,那么我们把生词从课文中拿出来,看看你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生认读并组词。)

师:说说“好似”、“忽然”什么意思?

生:“好似”是好像的意思。“忽然”是突然发生的意思。

师:多么美丽的画呀!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朗读一遍。(生随音乐,朗读课文。)

师:回家后,把你想象的画面画下来,明天把你的作品展示给老师和同学看,愿意吗?

生:愿意。

[评析:锻炼提高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同时教师的启发提问,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把阅读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交流心得。学生能够各抒己见,通过讨论,互相启发。教师很会引导学生学习,把教学活动与语文知识能力的学习、学习方法的学习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尤其是在这种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