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调研农村贫困原因的报告 残联调研县农村残疾人贫困现状调查报告(优质5篇)

时间:2024-11-12 作者:LZ文人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调研农村贫困原因的报告篇一

县委、县政府提出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奋斗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使远安县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城乡建设、生态文明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为全县人民奔向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是残疾人。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相对来说、农村贫困人口不断下降,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逐年减少,解决民生问题已是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日益重视的问题。

我县地处西山区,是一个山区小县,有各类残疾人

17000

人,占总人口的

8

6%

,平均每四个家庭有一个残疾人,全县残疾人按类别划分具体情况为:视力残疾

2876

人,占

16.92%

;听力残疾

3716

人,占

21.85%

;言语残疾

269

人,占

1.58%

;智力残疾

1541

人,占

9.07%

;肢体残疾

4736

人,占

27.86%

;精神残疾

1361

人,占

8.01%

;多重残疾

2501

人,占

14.71%

。其中农村残疾人

15300

人,约占残疾人总数

90%

20%

50%

;三是长期贫困残疾人约占

30%

。多是重残人或是一户多残或老养残

,

他们或是看不见、或是不能行走、或是智力障碍,丧失了劳动能力,多年积贫,常年靠救济。

5001

人,其中残疾人

1726

人,占

30%

1000

元收入以下的家庭可以说全部为残疾人家庭。尽管各级逐年加大贫困残疾人的救助、帮扶力度,但对一些无任何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只能维持基本生存。

200

户,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改造。其次是生活质量差。按我国贫困线标准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来测算,我县十分之一的残疾人处于极度贫困,十分之二的残疾人处于一般贫困,此外,还有生活虽然有了改善,但脱离了外界的帮助无法实现自我发展仍然徘徊在贫困边缘。走进残疾人家庭,多数是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电视、电话、家庭影院这些当代已普及的文化生活家常电器,对残疾人来说是奢侈品,因为温饱尚未解决的他们,最有吸引力的是柴米油盐。它们所考虑的是不挨饿,不受冻,如何能吃饱穿暖的问题。其三是看病难。残疾人是不能得病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余钱看病吃药。得了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这残疾人是家庭主劳,那么又病又残的他们就只能等着救济了。

1.7

250

人,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只有

230

人,入学率占

92%

,但辍学率高,能接受大中专教育的,

15300

人中约有大中专学历的也就是近百人,大多是自学成才,而且其中有些是健全人转为残疾人的。真正能够考上高中接受大中专教育的残疾人寥寥无几。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普遍封闭、保守、落后,整体素质低下造成精神贫困。这样因物质贫困造成了精神贫困,又由精神贫困反过来加深了物质贫困。恶性循环的锁链束缚了残疾人,长期不能挣脱贫困。

首先是因为残疾人素质低下,又有身体功能缺陷的企业技术残疾人中,实现就业的不足

60

人,且以自谋职业为主。其次是社会存在偏见,不少单位宁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安排残疾人就业,有的单位既不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将法定责任和义务置之不理,因此,残疾人就业率和就业保障金收缴率都低。

要消除残疾人的贫困状态,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来统筹规划,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组织、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探索切实可行的办法,化解各种难点,带领残疾人共同致富。途径及对策如下:

发挥残联的组织作用,作为“代表、管理、服务”的基层组织,要强调“理念人性化、职责规范化、工作制度化”。必须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好务,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操作性强,职责明确,工作体系完备,网络健全,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努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目标。

0.5%

预算,我县只有

0.1%

,比例偏低。政府应加大投入,培养康复技术人员,建立基层康复网络,逐步使康复社区化,实现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

就业是解决残疾人贫困的根本出路。一要坚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巩固已就业的残疾人的岗位,适当调节一些公益性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让有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建立社区残疾人就业基地,鼓励和扶持残疾人积极自主创业、个体开业。二要加强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和管理,拿出部分资金奖励和扶持安残单位和自强残疾人典型。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培训网络,每年有计划,定期培训服装缝纫、家电修理、计算机、盲人按摩和各类种、养殖业的技能,不断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三是以收促安,对部分单位或企业既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又拒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要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征收残保金,达到以收促安的目的。

治穷必先治愚,残疾人文化素质低,必须加强教育提高其文化层次。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没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在竞争中只能处于弱势。必须从青少年残疾人抓起,一要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加强对特困残疾学生的救助和生活补贴,对考入高中和大中专的残疾生实施奖励。二要加强特教工作。扶持扩展特教项目,发展手语教学、语言培训、智力培训、家长培训,扩大就学面,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能进学校接受教育。

。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缺乏基本生存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纳入低保救济。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如二级以上的重度残疾人)需要家庭成员护理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和城镇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另一方面,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志愿者、社会各界合力扶残。再次,积极探索对精神病患者、智力残疾及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以解除残疾人家庭负担,减少社会危害性。

总之,改变残疾人贫困落后的现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那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同心协力才会做得更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下,我县残疾人一定会摆脱贫困和全县人民一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调研农村贫困原因的报告篇二

一、建设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县有25个乡镇,每个乡镇都建设了文化站,以文化站的建设标准配备了设施设备。到目前,在4个乡镇建立了省级乡镇文化示范站。以4个省级文化示范站为点,以点带面,带动其它乡镇文化站共同繁荣,促进我县农村文化全面发展。

目前我县建设了3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备了功放、音响、调音台、话简等唱歌设备;在活动室里还可以读书看报、玩棋牌等活动。以后逐渐增加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数量,并赋于更多的功能,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更广。

(二)农家书屋建设

我县共有143个行政村,每个村都建设了农家书屋,配备了图书管理员。每个书屋配书1300多册,光盘100多盘。每年都要补充新书,以符合百姓的需要。

(三)体育场地建设情况

目前,我县在乡镇、村共建设了52个标准篮球场,76个健身路径。有效地满足了老百姓健身的需要。

(四)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情况

近几年我县在143个行政村放映电影约1800场次,满足了群众看电影的需求。今年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放映了《永远的焦裕禄》、《孔繁森》、《生死决择》等群众路线教育影片,有力地宣传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

二、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一)工作举措

一是为确保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顺利推进,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文体广新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着眼于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的文化建设方针,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从硬件和软件是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需要,促进了全县文体事业向纵深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从县到乡镇和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格局基本形成,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成果。在免费开放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的同时,逐步开放健身房、公共电子阅览室,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需要。全县25个乡镇的文化站也免费开放,143个行政村的图书室免费阅读,给乡村带去文化的精神食粮。各乡镇和一些村已有完善的'全民健身路径,安置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满足群众锻炼身体的需要。

二是我县群众文化娱乐的需求增加,自觉加入文化娱乐、全民健身的队伍中,精神需求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各乡镇自发成立广场舞协会,每天晚饭后就跳坝坝舞。村民到乡镇文化站唱歌、看书,出门不远就可以进行打篮球等体育活动。文化体育方面的娱乐已经潜移默化到老百姓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在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的同时,增进了百姓的素质,加快了创建“和谐·人文”目标的进程。

(三)取得的经验

一是逐步引导群众文化娱乐的需求。我局先在一些人口比效密集、经济比效好的乡镇、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积累保护管理经验,建设之后其它的乡镇、村也就有了需求。二是做好管理工作。注重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

调研农村贫困原因的报告篇三

为深入了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切实把握好“民心工程”的真正含义,一个月来,我参与了xx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调研,通过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时间对xx镇农村低保工作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为全镇低保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人为本,适应形势,低保工作尽量缓解受保人员的生活压力。

(三)低保干部,迎难而上,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四)健全制度,动态管理,积极构筑城市低保救助体系。

三、发现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发现该镇农村低保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全镇低保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部分群众还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

二是低保干部的工作压力较大,办公经费严重不足。

三是低保干部队伍建设应进一步加充实,低保工作人员严重缺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调研农村贫困原因的报告篇四

近年来,在党的惠农政策和各方面大力扶持下,民族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工业粗放式经营,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的大幅增加,畜禽水产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无序排放,使农村环境负荷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新农村建设步伐。面对新农村建设,环境的保护该如何有效推进,立足州实际,作以下理性思考。

自治州是一个典型的民族贫困地区,目前仍有15万人处于温饱线以下。受客观条件限制,近20年来,陆续上了一批耗能高、污染大、附加值低的粗加工、重污染工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留下了历史欠账,并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改变不良现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源头上把好环保切入点,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州近20年来留下的环境欠账,已使部分州域环境失去了其应有功能。只有加大老污染源治理,逐步恢复环境应有功能,才能为新农村构筑建设的平台。一是突出治理工业污染源,确保环境功能区的有效恢复。一方面以锰、钒、铅、锌等矿石生产加工业为治理重点,采取“严格环境执法、督促防污设施运转,提供技术指导、推行清洁生产,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达标排放”等措施,实现境域主要河流水功能的逐步恢复。另一方面力争3至5年时间,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业生产秩序,依法关闭耗能高、污染重的小浮选、小冶炼、小化工等“十九小”企业,从严查处和打击擅自闲置污染治理设施、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遏制工业污染反弹,全面恢复水功能区。二是突出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确保农村环境的优化整洁。农村面源污染又是当前农村的又一重要污染源,使农民健康面临威胁。全州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水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相当于工业企业排放废水量的64%和化学需氧量的59%;农业化肥施用量逐年递增,生活污水和垃圾也直线型增加,仍有83.9万农村人口饮用水高氟、高砷、高污染水。农村污染源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农民身体健康,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治理。一方面实施以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三清六改”工程,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另一方面采取全面整治“闲置房”、村庄整修改造、拆旧建新式的村庄整体改造和建设农民社区新村等四种基本模式进行村庄改造,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在规划力度上求“实”。党委、政府要将新农村环保工作与经济发展同等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同时,应制定配套的环境保护政策,在确立“gdp”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应将“绿色gdp”考虑其中,改变过去只有“gdp”增长绩效,没有环境污染、资源耗损惩罚的格局。在明确权利时要将责任捆绑其中,特别是对政府、部门及环保主管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职责要具体、明了、实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能出现“文字游戏”和模棱两可的“模糊职责”,“尽职”与“渎职”的奖罚,要有据可查。将污染治理作为考核一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指标一并考核,作为干部调动、升迁的条件之一。在计算“gdp”政绩的同时,也应计算“gdp”中的资源耗损和环境污染。建立健全综合决策机制,明确各部门环保职责。另外,要加大立法力度,保证其合法化。二是在规划内容上求“全”。首先是环保指标概率要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新农村环境美化率、综合绿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每一项环保指标,必须做到衡量具体全面,既结合州实情,又与新农村要求相符。其次是操作涵盖面要广。从实际出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本州实际,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强调各项工作与环境相协调。再次,涉及面要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规划时,必须围绕环保这根主线,根据当地资源、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发展的眼光考虑未曾遇见的问题,从而作出科学、合理而又极具前瞻性的决策。三是在规划实施中求“真”。首先,规划思路不虚。在确定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实施中,立足生态州建设实际,对技术能力范围内的资源,按有序开发原则,实行优先开发利用,对技术能力不及、资金严重不足、设计规模不大而又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或不予开发,严防资源的流失。其次,履行规划不软。对已实施的规划项目,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和《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环境保护条例》,开展环境管理,严格环境执法,坚决取缔违法排污企业和违法违规项目;对新上工业企业,认真把好“准入关”,落实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防止发达地区和州内城市落后、淘汰工艺与设备再进入农村和乡镇,控制新的工业污染产生。

据专家推算,只有当社会环保总投入占同期gdp1.5%到2%的时候,环境修复能力才能大于环境破坏速度。而州的社会环保总投入不到同期gdp的0.1%,低湖南省0.6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4到0.97个百分点。加大环保投入是环保应对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切入点。在众多投入中,财政资金的投入对社会资本投入最能起到导向作用,能起到以小带大、以点带面的作用。为此,政府必须对环保投资采取倾斜政策,扶持污染治理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扶持环保型“绿色企业”。引进市场机制,建立多种融资渠道,实行污染治理多元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加大“乡镇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乡村风景林木保护、水土流失防治设施、乡村保洁”等项目的投资。创新环保投入机制,建立起环境保护的价格体系,做到“污染者付费,治理者受益”,使违法成本高于治理成本,促使企业自动投入污染治理。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对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逐步替代、淘汰,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业与环保的协调发展。

一是将工业规模调“大”,减小污染源的再生。应对新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的要求,州工业发展必须改变当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经济增长格局。扩大生产规模,减小污染源的再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既发展生产,又确保整洁”的一大举措。调整工业结构,首先对现有工业企业规模进行调整,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规模准入标准,坚决取缔、关闭“作坊式”的小规模企业,让大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加大高新技术推广,着力培育高新技术“环保型”“龙头”企业,优先发展对新农村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比重。二是将企业数量调“小”,减轻环境的压力。“散而多、小而全”是当前州工业企业的又一显著特点。这不仅增添了环境管理费用,浪费了矿产资源,还拉长了污染源的“线”,扩大了污染源的“面”,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增加了难度。调整工业企业数量,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环保投入,减轻环境压力。托依矿产品资源优势,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建立与资源匹配的企业体系,引导和推进优势产业和规模产业集聚,使企业数量由多到少,企业实力由弱变强,实现企业数量的整合,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工业调“活”。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壮大老爹公司、亿事达公司、武陵牧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形成以节能、节材、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把生物药业作为新型环保工业的新亮点来抓,建立医药企业开发新产品体系。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工业与农业的良性互动。三是将工业技术调“高”,确保资源的节约。采用新工艺,是工业企业朝精深方向发展的唯一动力,也是实现新农村“整洁”的最佳保障。着力加大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在重点行业的推广,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在矿产业,要注重对伴生矿的回收利用,减少废渣排放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价值。

一是将农业品种调“优”,减少垦殖面积。通过加大品种改良和生物防治措施,推广良种产品,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从近几年州农业发展来看,农业品种改良的不断深入,农业产值不断增加,20xx年达26.7亿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1766元,增加164元。但农药、化肥、薄膜的使用也在不断递增,仅20xx年至20xx年,化肥、薄膜的使用量递增率高达4.6%、6.2%,20xx年农药使用总量高达3204吨,平均每亩1.7千克,位居全省第三,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4个百分点,其中高毒农药使用量占使用总量的9.93%。给农村面源造成很大的污染,直接威胁农民健康。为实现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接轨,需要进一步加大品种改良步伐。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优质品种,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农产品质量,减少播种面积,实现局部的退耕还林、退耕还山;另一方面加大农业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减少化肥、农药、薄膜的使用量,有效杜绝农村面源污染的产生;其次要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运用新技术的水平,使现有品种和技术得以进一步提升,实现物与人的双“优”。二是将内部结构调“佳”,减少面源污染。改变当前“单一、线性、简短”的农业结构方式,推行“复合式”的结构方式,是新农村建设环保的最佳境界,既富裕了农民、发展了经济,又减少了面源的污染,实现了资源的效益化利用。一要充分利用州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水体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主线的生态农业,建成猕猴桃、柑桔、中药村、茶叶、草食牲畜产品等一批有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基地。二要抓好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建设,扶强做大水果、茶叶、药材等绿色主导产业,培育出主打产品龙头企业,打响“绿色食品”牌子,争取进入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扩大**区域绿色生态品牌的影响力。三要依托现有的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商品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和种养加工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格局。三是优化农村生活耗能,实现良性互动。当前州农村农民的生活仍沿袭着几千年的“伐木取暖、用柴烧饭、用树建房”的原始耗能方式。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能源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掉,与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实质要求相悖。优化农村生活耗能,成了实现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环保基本要求。一要改变当前原始耗能方式。采取以“点”带“面”,在养殖大户和基础条件好、经济效益高的农村,大力发展节煤灶、沼气池。这一点已在州得到实施,并取得了突出实效。为与新农村建设尽快接轨,必须加大点到面的普及力度,力争5年到2019年时间,沼气能在州农村基本普及,使“伐木做饭、烧炭取暖”的原始耗能方式不复存在。同时要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清洁能源。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生态公益农、林补偿制度,鼓励发展高效农业和林业,从而推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通过以退人还山、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为重点实现农业效益化、林业生态化、能源多样化。确保农村面源污染的杜绝,实现新农村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富裕”和“村容整洁”。二要大力推广砌块建房,解决农民建房问题,从根本上杜绝破坏生态的现象,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既是一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综合产业,又是最具环保效益的前景产业。旅游资源是我州新农村建设最有潜力的优势资源。我们要着力整合旅游资源,放大资源的聚合效应,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最大效益。一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生态发展提供基础“硬件”。二是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效益。三是加大旅游宣传造势,营造新农村大环保氛围。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推行循环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体现。目前,州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初具雏形,农产品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工业“龙头企业”初具规模,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推行循环经济,搞好“点——面”两个配套,为实现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者的长期和谐统一注入活力,促进环保后发力。一是搞好以农户、企业个体为循环圈的“点”循环配套。以单个农户和企业为中心,实现庭院内的“园、圈、气”生态循环和企业生产流程中的“水、气、渣”内部循环,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减少面源污染和“三废”污染,实现“点”上环境“整洁”。“庭院”生态循环坚持实施沼气项目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和庭院经济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全面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药”生态经济园模式。以沼气池为纽带,一头连经济园,一头连畜禽圈舍,园中饲草、桔杆和经济作物下脚料饲养畜禽,畜禽粪便入沼气池产气,同时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入经济园,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链条。扩大经济园建设规模,注重庭园生态保护和生态绿化,不断推进围绕庭院的生态循环圈内各环节的有机链接。工业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内部循环坚持实施生产技术的引进与环保配套污染设施的投入和企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使高新技术融合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之中,体现在企业内部的“水—气—渣”的有效循环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废”循环利用,为“面”上的循环提供基础,给实现新农村经济、环境的同步发展创造条件。二是搞好农业、农村、农户为循环圈的“面”循环配套。农户与企业个体的发展不是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全部要求;农户与企业个体经济的壮大,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显得十分有限,实现以农业、农村、农户为循环圈的经济大发展,才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根本。首先实现庭园经济向农业产业化基地的跨越是农业圈循环的起点。为改变生态家园户办工程中经济园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种植模式,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将各类经济园串联成相对连片的产业化基地,使千万个“小庭园”组连成能对接市场的产业化“大基地”;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进培植业主和大户,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要求发展产业化经营;同时,围绕猪、果、药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依靠二三产业带一产业的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有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其次是按照退、改、调搞好生态产业发展配套。“退”就是大力实行退耕还林、退人还山、人工造林、天然林管护,改善生态环境;“改”就是将退出来的耕地、非耕地和农居周围的空地进行坡改梯、薄改厚、瘦改肥,增加可用土地面积和提升地力;“调”就是利用改后的耕地围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调整工、农业产业结构,从而达到以退促调、以改促调、以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化。

调研农村贫困原因的报告篇五

党的十七*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金融支持“三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趋势。虽然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得到一些改善,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仍然跟不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旺盛的金融服务需求存在着一些差距,这些差距所表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银行难贷款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环境建设滞后、城乡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应。为切实掌握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及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我们分别调查了山西省**市**区石羊坂村、张胡村和孟高庄村近120户农户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两家金融机构,并以此为例,对当前农村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位于山西省中部的盆地,全区面积1328平方公里,人口54万,辖5镇3乡9个街道办事处,194个行政村,其中农业以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着力建设“蔬菜、红枣、畜牧、加工”四大基地。截至目前,全区蔬菜种植总面积已突破35万亩,产量连续2019年全省夺冠,无公害蔬菜认证品种达40多种。红枣面积30万亩,产量2200万公斤,被确定为全省七个红枣示范园区之一。全区规模养殖小区达到120个,集约化畜禽饲养总量占到80%,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万吨。

辖内农村地区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2家金融机构,其中农村信用社网点17个,占到网点总数的60%以上,因而全辖金融服务需求也以农村信用社为主。20xx年,全辖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16.28亿元,贷款余额11.3亿元,其中农业贷款比年初净投放1.85亿元,占新增各项贷款的75.5%,农业贷款余额达到4.9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43.4%。开办的主要金融业务有:储蓄、信贷、汇兑、代理保险、代发工资、代理理财等,其业务开展范围紧紧围绕农户的生产生活,乡镇以下除储蓄、信贷外,基本无其他业务。

本次调查样本主要按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分别选择了辖内极具典型意义的三个代表性村落的530户农户,一个是较贫困村东赵乡石羊坂村、一个是较富裕村东阳镇孟高庄村、最后一个是中等收入水平村北田镇张胡村。每个村落随机选择40户共计120户农户进行入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15份。调查显示:三个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为3150元,年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主要收入来源以粮食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和外出打工为主,贷款总量增幅不大,其它生活性消费贷款需求也尚处于缓慢增长阶段。从支出状况看,农村以建房支出和子女教育支出为主,其次为治病、生活费和农业支出,总体支出和收入大体相当,略有盈余。

农户收入有限,有储蓄意愿,但较多的以现金形式存在。样本农户收入大概分为三个区段,入不敷出约15%;收支平衡约55%;略有结余约30%,这一区段的农户较多的集中在1000-5000元之间。受财不外露观念影响,农户家庭收入的真实情况可能会更好一些,因而现金的结余会更多。农户储蓄能力低下,受收入限制外,一个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网点不足,现金的存取不方便。

1、农户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普遍存在需求,但在资金的来源上较多的选择了向亲戚朋友借。

在120户被调查的样本农户中,68户需要贷款,占样本量的56.67%;余下52户中有20户认为自己资金足够,不需要贷款;而另外32户不需要贷款主要是自己困难,不敢贷或暂时无投资项目,因此农户贷款需求面应为83.33%。但在实际资金需求时,60%以上的农户首选向亲戚朋友借,因为向亲戚朋友借可以不付利息或少付利息。这与我区农户多子女现象突出有关,几千元的资金需求在一个家族内往往很容易得到满足,但春耕农忙时节,农户资金紧张或需要大额资金时,仍然会选择向农村信用社贷款。

2、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贷款需求覆盖面近几年逐渐上升,但仍有较多的农户贷款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样本农户在回答对信用社贷款是否容易时,无一例外的选择近几年越来越容易,这也证明了我区农村信用社在满足农户贷款方面的确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农户的充分肯定。但仍有较多的农户贷款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特别是低收入农户,能够得到贷款的不足一半。

3、农户贷款期限、金额与现实需求不相符。

农村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工商业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从小额转向大额,从短期转向长期。基层信用社信贷资金发放权限仅一年期20xx0元,与农户生产周期和资金周转不一致,特别是在肉牛养殖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

4、较高的利率

限制了部分农户的信贷需求。

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执行半年期8.82‰、一年期10.02‰,利率己成了农户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不少农户说能够借款绝不贷款,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样本农户在实际资金需求时,60%以上的农户首选向亲戚朋友借。

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户假币知识的缺失,使农民对大面额纸币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收受大面额人民币时翻来复去左看右看,一些农民甚至拒绝收受大面额人民币,因为一张100元券人民币是一个农民一年人均纯收入的3.17%。在接受调查的农户中,20-40岁的人对假币识别率较高,通常能够达到95%以上,而老年人和小孩对假币的识别率较低,甚至有的老年人缺乏起码的识别能力。去年以来,**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假币宣传活动,深入乡村对假币的识别进行了认真宣传,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纷纷要求要多搞几次反假币宣传,但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很多偏远乡村农民的要求无法满足。

1、农户保险知识缺乏。

调查显示:农民对相关保险知识知之甚少,仅知道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保险的种类、作用更是不清楚,这一现象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更为突出。样本农户反应从未看见保险人员进村入户宣传保险知识。

2、农户保险需求大,但参保率不高。

通过外出务工农户介绍及农民进城看见保险公司的宣传。一些农民对保险知识及其作用也开始有了初步认识,特别是随着种养殖业、外出务工风险的加大,大分部农民更加认识到了保险的必要性,但苦于手头紧,家庭不宽松,难以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投保。扣除学校要求的学生强制保险外,样本农户实际投保的仅4户,占调查农户的1.67%。

3、目前保险险种与农户保险需求相脱节。

目前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险种主要有:家庭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教育保险等,对于这一类保险、农户有需求,但不愿意拿出钱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收入不宽松,有限的收入必需用在更需要钱的地方,而农户最愿意投保的也最值得出钱的种养殖业保险,却不开展。

农村金融电子化的建设为农户的支付结算带来了很大方便,但似乎永远满足不了农户需求。不少农户对结算十分不满,特别是没有金融机构的乡镇。自20xx年以来,**区农村信用社汇兑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去年9月份开始,已实现全市农村信用社通存通兑目标,农民在**市各县(市、区)的乡镇均可直接汇兑结算,然而全市农村信用社通存通兑业务仍然有其局限性,突出表现在信用社办理的银行卡只能在市内农村信用社间实现通存通兑,在市外仍然无法结算,使农民工不能将务工收入及时汇回,极大地影响了银行卡在农村信用社的推行。

虽然农户金融知识匮乏,但投资理财的愿望极为强烈。一部分手中有余钱的农户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将资金增殖。投资于农业期限长、风险大、见效慢,投资于商业又没有相应的市场环境,因此民间借贷成了这部分农户的不二选择。在20xx年以前,这一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随着政府打击高利行为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农信社金融服务的进一步加强,县辖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民间借贷的范围及利率均大幅度下降,但仍然十分活跃。

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已经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制约因素,根据调查情况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中央银行肩负着货币政策传导功能,应注重发挥其窗口指导和调节引导作用,促进农村金融资源的重组整合。

1、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及时制定货币信贷指导意见,通过政策传导、行业指导、检查督导,进一步引导农贷方向,增加农贷投入。

2、发挥支农再贷款的支持作用。合理确定再贷款的期限、额度和发放时机,努力做到了再贷款期限与农户贷款期限、农业生产周期相适应。利用支农再贷款的农村信用社向农户发放支农贷款的利率应不浮或少浮,以减轻农民负担。

3、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农业发展银行在体现国家扶持意向和扶持力度方面发挥商业银行不可替代的政策性功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储备资金需要,支持培育现代化粮食市场体系的同时,应积极拓展服务领域,重点支持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

4、深化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放开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建立稳定增长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稳步提高国家用于农业和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业投资的规模,特别是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的投资比重应成为投资的重点。逐步加大,并坚持持续有效的长期投入,确保农业发展的后劲。

2、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支农增加财政补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政策性支农作用,降低金融机构对支农信贷投入的风险,用少量的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金融部门支持“三农”的积极性。

1、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农村信用社要以改革试点为契机,不断创新支农服务功能,为农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避免农村信用社一枝独秀的局面,多方面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以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创新和丰富支农金融产品,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2、合理设置网点,方便农民办理金融业务。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按经济区划合理设置农村信用社网点,为农户提供信贷、各项中间业务等服务,对于由于规模小、业务萎缩、保本经营难,而被撤并了的乡镇信用社,可通过设置代办站、补充农金员、增加农贷协管员等途径,解决农户金融服务难,尤其是信贷服务难的问题。

3、加快疏通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在资金汇寄方面,金融部门应想农民之所想,为外出打工人员提供一个便利资金结算渠道,保证农村汇款结算安全高效。

4、开展业务咨询,传授金融知识。农民群众对经济生活中的有关金融政策越来越感兴趣,金融部门的业务人员应该深入农村,积极宣传、解释金融、保险方针、政策,推介金融新产品、商业保险以及农业政策性保险知识,为农民提供金融信息,传授反假币、识假币知识,使农民免受假币之害。

1、完善农村社会征信体系,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加快充实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解决由于农村信贷机制不健全,广大农户因为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而无法得到信贷资金的支持问题。

2、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一要大力开展诚信宣传,通过宣传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信用氛围,提高广大农民的信用意识,维护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二要继续开展信用“村、镇”建设,对信用村、信用乡镇的“三农”贷款需求要优先予以满足,项目贷款优先给予评估和安排,贷款利率给予优惠,以促进农村地区讲诚信、守信用环境的形成。三要建立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与逆向惩罚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逃废金融债务不法行为,进一步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1、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尽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依据农户需求开发不同的保险种类,将灾害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造成的农户资金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加大农业领域的支持力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通过农业保险与信贷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防范风险的作用。

3、建立专门为“三农”服务的贷款担保中介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从而解决农户因缺乏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无法取得大额贷款的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计划 小学创建文明校园工作计划(汇总5篇)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计划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

    2023年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计划内容(通用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

    最新建筑企业劳动节活动方案(汇总5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

    最新出纳实训报告(汇总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

    最新计划员的工作难点和重点 商品计划员工作职责(汇总10篇)

    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并为之制定相应的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

    2023年二年级进位加法教学反思加改进措施(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最新大型节水宣传活动方案(精选5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风险的评估以

    最新合同期内被辞退赔偿(通用5篇)

    合同的签订对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合同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合同范本,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

    最新团支书个人述职报告 个人的述职报告(模板7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

    最新媒体活动策划书(精选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