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及点评解析篇一
山东枣庄三中西校 时均琪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
2014年山东作文体现了人文素养、个性特色方面的内容,2014年我在命题和讲座时往人文素养、个性特色方面猜题,山东高考题目出来之后,果然属于人文素养、个性特色,感觉到没有误导考生,很欣慰。
我在给学生进行作文审题讲座时,我用的材料是: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您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我强调的是胸怀、眼光和见识,你脑袋里边有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就能审出什么中心来。2014年山东高考题作文题目就是这个类型和主旨,听过讲座的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好写作了。
今年的山东高考题作文题目审题难度不大,可写范围很广,并且顺从学生自己的意愿,你有什么感悟就可以写什么,这是今年山东高考作文的一个亮点。你喜欢静,你就可以写静;你喜欢热闹,你就写热闹;你喜欢雅,你就写雅;你喜欢俗,你就可以写俗;你看到了好,你就写好;你看到了不好,你也可以写不好。自由民主,各抒己见。没有最佳立意,当然,能够反映自己的见识胸怀的题材得分会更高。
总之,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体现了下列特点:
高考及点评解析篇二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进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其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痛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0》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他人说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士,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美什么用处。
b.《皇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皇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皇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地老子一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②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高考及点评解析篇三
2017高考作文汇总高考零分作文大全
2017高考满分作文专题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
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答案汇总2017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高考及点评解析篇四
考生要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看法和理由。
面对这个题目,彭治旗分析说:“当前我们的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应试型的,特别是高三,课堂讲题,课外练题,社会实践几乎空白,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怎么理解‘语文素养’呢?这是一个难点,它肯定不仅仅指语文课本和语文知识,它是一个人在文化和生活、思维和审美上综合能力的体现。”彭治旗说,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灵活运用,考生其实也能发现写作点。
比如“课外大量阅读”,怎么理解大量?“你说你看了几本名著,这还算不上。大量有范围大、涉猎广之意。不仅要看小说,还能看科普等社科类的书,还有做菜的书看不看呢?做一手好菜是生活能力,也是语文素养,是对生活美的欣赏与热爱的表现。中国菜也是‘国家软实力’嘛。”彭治旗说,如果孩子能把课外阅读接通到生活运用层面,写起来就比较有意思。
选择怎么样的角度切入比较好呢?彭治旗举例说,比如一个孩子讲自己生活在书香世家,她觉得自己提升语文素养的方式就是阅读家里的各种藏书,这种方式对她促进很大,她就可以重点谈谈。
比如一个孩子假期经常选择出去看世界,他见识了很多风土人情,了解到各个地方的文化,他觉得这种方式很有意义,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提升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方式也是语文素养提升的途径。
“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还要把语文学习融合进去。这道题直接考查语文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态度。如果学习的课程与自己紧密相关,却又无话可说,那么我们的语文素养就有问题了。”彭治旗说。
高考及点评解析篇五
为我们讲述了如何提高评语技巧,方法共三个部分:注重“堂外功夫”,作文评改“因人而异”,“评分标准”随心所欲。
(1)注重“堂外功夫”
第一、绝对熟悉你的学生。暗中将其按上面的大致标准分类排队。最好按三大类自己编制三张《写作能力分析表格》,还可以添加若干项目,再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进行填写,填写之前必须有深入的调查研究,要把情况弄准确。学情分类要保密,切不能够让学生得知,避免产生副作用。
同一堂作文教学课。甲类在教师里按我的要求写作文;丙类在教师里抄写“优秀作文”,把乙类调出教室,找个空地方,重点是听我讲作文,听完后在课外完成布置的作文。但不完全是一成不变,根据需要,有时调甲类学生出堂,有时调丙类学生出堂。高三作文教学,“重在堂外功夫”,此乃我的绝招之一。
(2)作文评改“因人而异”
我最反感“作文全批全改”,也从不全批全改!因此同行中不少人都说我是个“懒人”,校长和某些家长也有过不少非议。我不管他!因为学生还满意。最后的考分可以让非议者闭口!
我每次作文不过就批改十来篇,其余的打个分就完事!看起来很轻松。其实不然!
我决定要批改的,不但是“全批全改”,而且是精批细改!往往我的批语比学生的作文要长好几倍,4-5篇批语只是一般的,多的批语有十多页。有时甚至还要附上一篇我根据学生原文改写的作文。不这样,优生就很难在今后更具优势。中等生和差生,一般不写评语,只是偶尔加一句两句表扬和鼓励,批语中从不指出毛病和缺点。但这只是表面。暗中的工夫是我要教会他们自己给自己的作文写评语。学生会写评语,自然知道写作失误在什么地方,他能够找准失误点,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中所得到的感受比看老师的评语不知要好多少倍!我有个真切的体会:“中差生作文教学的重点不是教他怎样写好文章,而是教他如何避免写作中的错误!”除自己评改外,有时也让他们互相评改。有时还把优等生的作文拿给差生评改。古人说文章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在评改中学习和提高写作能力”,这是我的又一绝招!
(3)“评分标准”随心所欲
“你怎么不下评语呢?”
“你很在乎老师的评语吗?”
“那当然!”
一个星期天,他真来了。这是他自己来的,这就是天大的机会和转机。实际上我并没有怎么评点他的“诗集”,主要是聊天。这一聊,得到出乎意料的收效:他作文兴趣陡增,劲头一来,写作水平也简直是与日俱增!我动员他参加了一次“全国中小学生诗文大赛”,他得了一等奖,并应邀免费参加了有著名作家与会的“承德避暑山庄中小学生夏令笔会”。他的这种状态应对高考作文哪还用老师担心?(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因限于篇幅,不容赘述。)就此,我有点感概:搞教育,重点是“育”,真正“教”还在其次!所谓“教”,只是将现成的东西进行传授,而“育”则要动用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