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程活动策划方案做篇一
明德兴华中学在“文化立校,特色办学”思想的指引下,贯彻实行“全面+特长”的培养模式,追求高品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孩子带着一门特长走出校门,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
1、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祖国、对湖南、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2、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领学生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学校的发展,增强社会、集体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和优秀心理品质的养成。
4、增强教师的校本课程意识,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加强学校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1、时代性和先进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趋向,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深造和工作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地域性和个性化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具体地区、具体学校和具体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当地或学校教育资源,反映地方或学校文化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3、选择性和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可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简约性和通俗性原则。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内容呈现形式应该活泼多样,通俗易学。
5、主体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把培养师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造精神放在首位,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重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双主体平等互动的积极作用,使课程开发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突出趣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2、校本活动课程固定在每周二下午第八节课开展,课时60分钟。为保证校本活动课程质量,周二下午不安排音、体、美等专业课程。
1、科普类:如机器人创新与设计、动画制作、玩转科学、信息学奥赛等。
2、人文类:如翰墨飘香书法的魅力、英语角、中国象棋、趣味英美文化、希腊罗马神话欣赏、兴华话剧社、生活学习在美国、漫话美国总统、仰望星空—走进天文、旅游地理、经典诵读、英文经典歌曲欣赏等。
3、运动类:如竞技足球、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羽毛球、跆拳道、健身健美操、武术等。
4、生活类:如生物与生活、手工钩编、自救与互救、心理学与生活、我是女生、生活中的趣味物理、趣味数学、团体心理辅导、创意手工、烘焙等。
5、艺术类:如舞蹈、基础素描、小合唱等。
1、教师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对培养学生特长有整体的规划与安排。
2、教师应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应提前了解学情,熟悉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深入挖掘学生潜能。
3、教师应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按计划高质量完成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和教学实际,调整课程进度,实现教学目标。
1、学生对校本活动课程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主管理模式提交课程评价反馈表,由教科室根据反馈情况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2、校本活动课教学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平台。教科室综合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绩,学生作品,学生参加课程的表现,对教师承担校本活动课程的能力水准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
3、学校把校本活动课作为年度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教科室对教师授课情况、课程效果及备课作业等情况进行检查,其结果作为本年度考核评估优秀的重要依据。
4、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将以优劳优酬的形成在经济方面有所体现。所有承担校本活动课程老师的酬金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固定报酬,每节课60元;第二部分为浮动报酬,实行平均每节40元的浮动奖励,对前3项考核评价先进的个人,实行优劳优酬的鼓励政策,并另外对精品课程进行奖励。
1、走出去—组织老师参加省(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丰富校本课程体系。
3、老带新—通过老教师带教,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4、自学—为老师提供各类书籍和学习资料,由老师自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课程活动策划方案做篇二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概论课程设计方案,以提高学生跨学科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了概论课程设计方案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个人经历和实践感悟,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概论课程设计方案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综合素质。传统的学科教学往往追求专业深度,而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然而,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概论课程设计方案重视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我的设计项目中,我选择了一款智能手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这涉及到了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材料学等多个学科。通过与不同学科的老师和同学的合作,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学科之间联系的理解。
其次,概论课程设计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设计方案中,我们被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且要能够应对各种可能的问题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我的设计过程中,我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技术难题、资源不足等等。但是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我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的动力。通过反复实践和调整,我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个过程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更让我获得了自信和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再次,概论课程设计方案侧重于实践和应用。在传统的学术教育中,理论知识往往只停留在课堂上,而概论课程设计方案注重贯彻实践和应用。在我的设计过程中,我除了理解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要进行实地调研、实验和试验。这些实践活动让我亲身体验到学科知识的应用和实用性。我还积极参与了一些科技竞赛和创业活动,将我所学到的技能和知识付诸于实践。这些实践让我学会了如何把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也让我对我的专业充满了热爱和激情。
最后,概论课程设计方案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一个人能够独自解决所有的问题和挑战,合作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在我的设计项目中,我需要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工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理解,学会了跟他人沟通和合作,也学会了如何克服团队合作中的矛盾和分歧。这些能力对我今后的工作和发展都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概论课程设计方案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程,它不仅培养了我们的综合素质,还锻炼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和应用,我们学会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并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我相信这些经验和能力将在我们未来的工作和人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概论课程设计方案让我们不仅成为了学术的高手,更成为了真正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课程活动策划方案做篇三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200字)
概论课程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入大学阶段的我,也有幸参与了一门概论课程的设计方案。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概论课程设计方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本文将分享我在概论课程设计方案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设计理念和目标(200字)
一个成功的概论课程设计方案需要明确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课程设计的理念决定了教师要传递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给学生。在我参与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目标的设定是指该课程希望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达到的学习成果。我们希望通过概论课程,学生能够获得广泛的知识背景,能够理解并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段: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300字)
在概论课程设计方案中,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讲座、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评估方式应该针对课程目标,既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也能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估。我们在概论课程设计方案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评估,包括考试、小组项目、论文等。这样的评估方式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发展。
第四段:实践和改进(300字)
概论课程设计方案需要不断实践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改进。我们发现学生更愿意参与互动式教学,于是增加了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机会。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实践和案例研究的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这些实践和改进,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第五段:结论和展望(200字)
综上所述,概论课程设计方案是一项复杂而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但它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通过参与概论课程设计,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和艺术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参与更多概论课程的设计和改进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知识传递效果。同时,我也希望概论课程的设计能够在更大范围上得到重视和发展,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并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发展。
总结: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在概论课程设计方案中的心得体会。通过对设计理念和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探讨,以及实践和改进的实施,我深刻认识到了课程设计方案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概论课程设计方案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也为教师的教学发展提供了机会。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概论课程设计方案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活动策划方案做篇四
1、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根本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已从“制度化层面”转向“实践层”,并驶入了快车道。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验,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2、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学校特色和校园文化的形成
学校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课程特色,为此在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现有课程资源,结合我校用朱棣文名字来命名的一所教育设施现代化学校的优势,开发“朱棣文精神”校本课程的条件已经成熟。
朱棣文十分关注我校的教育,在访问我校时题词:“小学是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涯中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要在这里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在朱棣文谈到许多关于学习和创新的言论中更能反映出一个科学家对当代教育的独到理解,而从朱棣文本人成长、成功、成名的经历中又折射出他鲜明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所以开发“朱棣文精神”校本课程旨在以朱棣文精神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独特资源,从能做的做起,去发现,去开发,去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形成和体现朱棣文小学办学特色,取得朱棣文精神氲氤于校园的效果,让朱棣文精神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方法论的指导,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3、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十五”省级课题研究的有效深化
我校的“十五”省级课题《“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从xxxx年开题研究至今,我们主要从本体研究和微观层面的学科研究两个方面展开,即重视校园景点布置,使特色建设“环境化”,重视教学方式的变革,使特色建设“情境化”。而对中观层面的综合性研究几乎没有涉及,而开发“朱棣文精神”的校本课程肯定能弥补此方面的不足,并带动课题向中观层的综合性研究深化,中观层面的综合性研究的主题是“学生学习品质和创新品质的研究”这也是每一位学生、教师和一切成功人士必备品质,我们将其整合为“成功品质”。在朱棣文小学,师生们是怎样去认识和理解朱棣文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教育思想,是如何在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科研中体现的,最后又是如何内化为师生的一种素养和品质,这必须让朱棣文精神作为校本资源的特色和文化去研究开发,唯有这样,朱棣文小学的品牌才能成为世间独一无二的优质资源,这真是我们要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背景和目的。
1、在课题研究中编写校本教材
学校的“十五”省级主课题是《“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它的研究核心是如何将朱棣文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内化为师生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去收集朱棣文的各种资料,去研究朱棣文的内涵,最终必须有校本教材问世,校本教材的出现也就是拉开了开发校本课程的序幕。现在学校已编著了第一本小册子《朱棣文》和第二本《追求与超越》。
2、在编写校本教材中开发校本课程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呼之欲出的第三册校本教材——《让成功伴我成长》也已进入了最后定稿阶段,它证实了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是长期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校本课程形成的沃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校本课程。
《让成功伴我成长》是上述二册的继承和拓展,此书在提炼朱棣文成功事迹的基础上还与更多的科学家成功故事相映证,并对科学的成功秘诀进行了有效的揭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有效迁移,积淀成功素质。
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在第一、二、三册基础上第四、五……册校本教材将系列陆续问世。
3、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王晓春任组长,叶天荣、全柳芳、王文英等为副组长,原子课题组组长和课题组成员二十余人为组员。
(2)前期论证
利用“朱棣文精神”现有资源,确定校本课程具体内容并将课程纲要拿到家长、学生中征求意见。
(3)培训师资
a、学习校本课程相关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以沙龙、讲座、研讨为主要形式。
b、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4)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要阐明下面几方面内容:
a、课程目标
b、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5)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处、教科室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6)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每周晨会一次,每学期举行一次班级主题活动。
1、重视校园景点,让开发过程“环境化”
我们为挖掘朱棣文这一伟大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教学思想,在校园里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
走进校门“求实创新”的校风映入眼帘,两块大型浮雕上刻有朱棣文的题词,中英文对照,并配有十几幅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创造的图形;宣传廊里关于朱棣文的简历,成就及照片;宣传牌上中英文对照的朱棣文关于学习和创新的言论;学校的校标是“dw”(棣文两个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的变形组合,寓意是学生像刚出土的幼苗,在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学校主建筑的命名:求真楼、启智楼、博学楼;景点设计:读书亭、彩虹廊、展翅雕塑、朱棣文名言廊;十大世界伟大科学家的头像雕塑;朱棣文展室中朱棣文事迹和图片的介绍;走进体育馆,“放飞理想”的校歌让你情不自禁高歌引亢……这些具有个性的渗透名人精神的校园文化景点布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名人精神的激励和科学文化的熏陶。
2、编著校本教材,让特色建设“课程化”
为“十五”省级主课题《“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需要,我们有步骤地编著关于朱棣文的系列教材,让朱棣文精神渗透于课堂、家庭、社区。
第一册教材——《朱棣文》,分上篇、中篇、下篇、三个部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朱棣文的生平事迹,各种记者对他的采访以及他访问我校时的一些互动情况。
第二册校本教材——《追求与超越》,以十六章形式从十六个方面围绕朱棣文文化科学精神进行记叙和阐述,提示了朱棣文科学事业成功的秘决。
第三册校本教材——《让成功伴我成长》有二十二篇课文组成,每篇课文的框架结构相同,分四大块: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成功探秘、心动行动,每块内容都围绕课题的主题词展开编写。
第四、五册教本教材,随着课改的需要,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的逐步完善的教材体系将问世,并实施于教育、教学、科研之中。
3、重视科技教育和综合实践,让实施过程“阵地化”
朱棣文是一位伟大的物理科学家,在他的鼓舞下科技教育成了我校特色之一,我们又将科技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列为研究“朱棣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它是学生实践创新的主要阵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开展科技和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把这些宝贵的材料收集和整理、编写成校本教材,此教材编写中突出二个原则:
第一、在教材的内部结构设计上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为原则,操作上,一是以问题为核心架建知识结构;二是以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第二、在教材的外部特征把握上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为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开展活动,蕴育个性。
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理念与特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学校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评价从下面四个方面考虑:
1、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开发校本课程主要看学校是否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进行课程开发,并以学校为基地,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手段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利用校本资源,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认识论环境和活动空间,使多样性的知识成为提高认识能力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公正对待各种知识乃至自身经验的理性态度。
2、开发校本课程要体现学校“十五”科研成果
开发校本课程是我校“十五”省级主课题《“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实践》重要研究成果,以朱棣精神为校本课程,首先应看朱棣文精神是否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及科研各个领域,让朱棣文精神氲氤于校园。在朱棣文精神的鼓舞下师生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践性作业、实践活动过程、收获汇编成册,形成一套适合学生课外、社会实践带有研究性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在实践研究中归纳出校本资源,优化学生科学素养的最终界定。
3、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质
通过编写校本教材,教师在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上是否有突破,学校的内涵、特色、精神、氛围上是否洋溢着时代的特征和科学精神,一句话朱棣文精神是否内化为教师的自身素质。
评价时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具体操作可用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案例分析等。
4、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在学习中敢于质疑,敢于尝试,敢于标新立异,又敢大胆想象,细心求证,能自信、自主、自强、自立,又虚心求学善于合作,一句话将朱棣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创新品质。具体操作时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方法:观察、调查、学习知识的成果展,还可以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成长记录袋(将孩子成为优秀的作品、习作放入)。
课程活动策划方案做篇五
20__年1月,我回到北京,担任“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装帧课程教师,尽管已经是第六次了,心情仍然忐忑激动。
20__年1月,吕敬人老师正在筹备“敬人纸语“纸店开幕和第一届“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我作为老师工作室的一员,也担负了一些设计和事务性工作,其中包括联络和接待巴黎装帧师catherine malmanche女士。从此,“装帧工作坊”成为了每次研究班的固定课程;而我也爱上了书籍装帧,前往巴黎,与catherine度过两年制书时光。再后来,回国接替她曾经担任的教学工作,我对此一直心存感激。
三年间,我不断改进,积累经验,跟敬人纸语工坊工作人员的合作越来越融洽。“法式精装“讲座和演示课程一般被安排在同一天内,长达5、6个小时。可是,制作一件皮面经典装帧,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因为等待胶水干燥、压平纸张,观察不同材料的适应程度,包括让装帧师保持良好工作状态,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讲座约一小时二十分钟——与其说是“讲座”,不如说是一场“分享会“,学员有任何问题,即时讨论。我侧重介绍法国手工制书行业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参与其中的每个手艺人,是他们支撑着这个古老的行业,使其在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的二十一世纪得以留存。也要重点提及现代“制书业先锋”,他们年龄不同,风格各异,活跃于自己的国家和领域,共同拥有的是对手工纸质书的热情和信心。有些当代装帧师看上去热衷于质疑和突破传统,事实上,又无一例外地传承着行业精神,希望推动书籍艺术和工学共同发展。
在两周的研究班课程中,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深入探讨手工书的未来,主要目的是共同体验经典技艺。我用五本半成品书进行”跳跃式“讲解,展示超过三十五道工序的山羊皮经典法式精装。尽管学员们都是与书籍设计相关的专业人士,但几乎毫无手工制书基础,观看这场”表演“,可以用眼花缭乱来形容——就像七年前讲台下的我,当时作为负责拍照的工作人员,被catherine利落的身手深深迷住,震惊于世上还存在着这样美好的行业。
一本平装旧书,被拆分,重新缝缀,在锤子的敲击下渐渐显出圆脊;书槽里的纸板必须严丝合缝,书脊的弧度和平滑度被反复加工和确认,等待乳胶干燥的时候可以同时处理其他环节;山羊皮已经在工厂整体削薄,但仍需要手工处理细节;最后,在压平机里,这些书页、纸板、麻绳、麻线、皮革都更加紧密,它们组成了一本手感舒适的半皮半纸法式经典精装书,制作过程中任何细小的操作和情绪,都在成品中一览无余。
设计师在编辑人员和工厂之间发挥创意和沟通能力,职业细分化使标准化成为可能,高质量的批量生产至今仍是制造业为之努力的共同目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小作坊手工生产理应消失,私人装帧工坊仍存在于世界各地,虽然失去了从前浩大的规模,却迎来了新型的客户:他们不再是所谓“王公贵族”,需要用昂贵的皮面套书来彰显身份地位,而是对千篇一律的产品感到厌倦、坚持个人审美要求的人们,他们出于各种原因染上了爱书的“病”,“这种病的特征就是病人根本不想痊愈”(《古书比孩子重要》鹿岛茂 麦田 20__)。同样的行业,在不同时代和地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然也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两周课程结束后,吕老师和我们一起前往韩国,在首尔,参观了一家私人装帧工坊(boyounglee atelier),负责人李宝英女士也曾在法国学习装帧艺术,我与她相识于巴黎,她热情开放的性格和坚定勇敢的个性吸引了我,也吸引着韩国的欧式装帧爱好者,经过七年的努力工作,她已经拥有稳定的客户群,每周都有学生来工坊上课,三十平米左右的空间里,满满当当的工具材料,令我感到亲切,也使刚做完第一本精装书的学员们实地感受装帧工作室的魅力。
宝英专门为我们空出了一天,作为“开放参观日”,精心地在工作台上摆放展示专业工具和装帧作品,她很高兴有来自中国的客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其间有人提问:”在没有相同的文化基础的亚洲国家,开设专门制作欧式装帧书籍的工作室,最初是否有所顾忌呢?“她想了想:“我没有想过。我觉得自己如此喜爱的事物,应该也会有别人喜欢吧!”
在距首尔一小时车程的坡州书城(paju book city),我们照例参观韩国现存唯一还在运营的活字工坊,在这里,全部实行手工检字排版,铅字印刷,因此可以实现精工细作的小批量独立出版,一般用于诗集、散文集等。相应地,书函也是手工制作。李宝英与活字工坊也有业务往来,正在准备策划和印制特精装版书籍。
吕敬人老师在“书籍设计研究班”中加入手工装帧的课程,不仅“法古”,更激发“创新”,这也是吕老师书籍设计事业的一贯理念。参加课程的学员,大都是在出版行业默默耕耘的专业人士——偶尔把目光从电脑屏幕上移开,从现代书籍产业的领域抽身,触摸材料,动手制作,是一个重新审视“书籍”的好机会,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时,也许将有所启发。这个过程,也是我对纸书的现在与未来所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