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兴趣班调研报告篇一
一、调查时间: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及方法
1、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音乐课堂现状的调查,了解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态度的现状;
2、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法:本次调查对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a、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及兴趣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喜欢音乐课,并对其学习兴趣浓,95%的对学习音乐的目的比较明确,大多数的同学认为音乐课与语文、数学、“一样重要”。(见下表)
1、你喜欢上音乐课吗?
a、喜欢
78人97.5
b、不喜欢
2人2.5%
2、你能背唱音乐课上学过的歌曲吗?
a、能
78人97.5
b、不能
2人2.5
3、你最喜欢音乐课的哪个环节?
a、识谱环节
71人88.7%
b、唱歌环节
80人100%
c、表演环节
80人100%
d、创编环节
80人100%
4、你喜欢的音乐课的类型?
a、开心,沉浸在音乐的海洋
80人100
b、安静,大家都不敢说话
无
c、愉快,大家认真地歌唱
8人100
d、吵闹,老师爱管不管
无
5、你对现在的音乐老师满意吗?
a、喜欢
75人93.7%
b、不喜欢
3人3.7%
c、不知道
无
d、其他
2人2.5
b、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态度
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学习是比较积极的,
有97.5的学生【非常喜欢】上音乐课,2.5%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由此可见,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的亲和力以及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是让孩子喜欢上音乐课的关键条件;其次,家长、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也影响学生对其课程学习的态度,对音乐课学习的态度起了重要作用。
学生特别喜欢课堂中的表演、创编等环节,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一起进行探究,在课堂中懂得聆听别人的意见,参与小组交流,并能根据歌曲的特点及故事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完成拓展任务,反映了学生主动要求参与教学活动,用自主活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兴趣班调研报告篇二
小学音乐课堂兴趣现状的调查报告一、调查时间:2月20日――202月28日
二、调查对象:高陵县城关小学一至二年级学生
三、调查内容及方法
1、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音乐课堂现状的调查,了解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态度的现状;
〈二〉对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调查,了解音乐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想法和对老师的希望。
2、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法:本次调查对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a、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及兴趣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喜欢音乐课,并对其学习兴趣浓,95%的对学习音乐的目的比较明确,大多数的同学认为音乐课与语文、数学、“一样重要”。(见下表)
1、你喜欢上音乐课吗?
a、喜欢
78人97.5
b、不喜欢
2人2.5%
2、你能背唱音乐课上学过的歌曲吗?
a、能
78人97.5
b、不能
2人2.5
3、你最喜欢音乐课的哪个环节?
a、识谱环节
71人88.7%
b、唱歌环节
80人100%
c、表演环节
80人100%
d、创编环节
80人100%
4、你喜欢的音乐课的类型?
a、开心,沉浸在音乐的海洋
80人100
b、安静,大家都不敢说话
无
c、愉快,大家认真地歌唱
8人100
d、吵闹,老师爱管不管
无
5、你对现在的音乐老师满意吗?
a、喜欢
75人93.7%
b、不喜欢
3人3.7%
c、不知道
无
d、其他
2人2.5
b、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态度
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学习是比较积极的。有97.5的学生【非常喜欢】上音乐课,2.5%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由此可见,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的亲和力以及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是让孩子喜欢上音乐课的关键条件;其次,家长、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也影响学生对其课程学习的态度,对音乐课学习的态度起了重要作用。
学生特别喜欢课堂中的表演、创编等环节,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一起进行探究,在课堂中懂得聆听别人的意见,参与小组交流,并能根据歌曲的特点及故事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完成拓展任务,反映了学生主动要求参与教学活动,用自主活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兴趣班调研报告篇三
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社综合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先将本学期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简介如下:
一、音乐知识方面
本学期将具体教给小组学生的有:音乐知识及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拍子音名、音的分组、二声部合唱以及简单的舞蹈。
二、音乐是凭借声波震动而存在的,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有节奏、旋律、节拍、音色、力度、速度、和声、曲试。其中最重要的是节奏和旋律。表示拍子的叫拍号。上方的数字表示每小结几拍。下放的数字表示已几分音符为一拍。
三、基本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型。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教师认真的做好每一次活动纪录。学生认真完成辅导老师不止的作业。
四、活动时间:利用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进行训练
五、活动内容:
1、在各年段中选拔歌唱条件好的学生参加。
2、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体裁作品进行演唱教学。
3、训练学生计划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4、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音乐表现力,促进创造性的发挥。
附学生名单:
朱小婷、冯素素、陈晓雨、陈玉丽、陈玉娇、鲁豫、陈洋、曲腾飞、江伟、江丹尼、熊小甜、陈凯、李世东。
兴趣班调研报告篇四
二、调查对象:高陵县城关小学一至二年级学生
三、调查内容及方法
1、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音乐课堂现状的调查,了解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态度的现状;
〈二〉对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调查,了解音乐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想法和对老师的`希望。
2、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法:本次调查对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a、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及兴趣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喜欢音乐课,并对其学习兴趣浓,95%的对学习音乐的目的比较明确,大多数的同学认为音乐课与语文、数学、“一样重要”。(见下表)
1、你喜欢上音乐课吗?
a、喜欢
78人97.5﹪
b、不喜欢
2人2.5%
2、你能背唱音乐课上学过的歌曲吗?
a、能
78人97.5﹪
b、不能
2人2.5﹪
3、你最喜欢音乐课的哪个环节?
a、识谱环节
71人88.7%
b、唱歌环节
80人100%
c、表演环节
80人100%
d、创编环节
80人100%
4、你喜欢的音乐课的类型?
a、开心,沉浸在音乐的海洋
80人100﹪
b、安静,大家都不敢说话
无
c、愉快,大家认真地歌唱
8人100﹪
d、吵闹,老师爱管不管
无
5、你对现在的音乐老师满意吗?
a、喜欢
75人93.7%
b、不喜欢
3人3.7%
c、不知道
无
d、其他
2人2.5﹪
b、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态度
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学习是比较积极的。有97.5﹪的学生【非常喜欢】上音乐课,2.5%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由此可见,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的亲和力以及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是让孩子喜欢上音乐课的关键条件;其次,家长、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也影响学生对其课程学习的态度,对音乐课学习的态度起了重要作用。
学生特别喜欢课堂中的表演、创编等环节,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一起进行探究,在课堂中懂得聆听别人的意见,参与小组交流,并能根据歌曲的特点及故事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完成拓展任务,反映了学生主动要求参与教学活动,用自主活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兴趣班调研报告篇五
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态度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
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
2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技巧
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利用认知冲出,激发求知欲。
认知冲突往往会使人处于一种内部失调状态,而这种内部失调是促使人们解决问题的重要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陷入矛盾、冲突的认知情境中,求知欲便会大大增强,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形成“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这时学生的精力集中,情绪饱满,兴趣最浓,求知欲最强.此时是智力发展的最佳状态,所以新课导入时,可根据教学内容,抓住疑点创设思维情境。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得到的启示尝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受平行四边形先剪后移再拼的影响,学生一开始可能用这种方法,发现很难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这时,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如何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成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不难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一发现解决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应是伸手就摘桃,也不宜是再跳也摘不到桃,而是要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一堂数学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小学生年龄小,对新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追根问底,倘若课堂结束时充分利用教材的“新”“奇”“特”之处设置悬念,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3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开展有关计算兴趣和计算能力培养的活动
让学生在求知欲中探索计算能力。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学习时,我的前提是“比比看,这节课谁是计算小能手”。三言两语已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非学不可的欲望。我给出问题:(四人一组)给你1元钱,让你买一个三角钱的小本子,怎么买?应找回多少钱?这样他们有机会学会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在实际中,学生很快学会计算,教师再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不同的想法。再如,我教“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专门请一些学生扮演数字和小数点,然后让扮小数点的学生根据我出示的小数在数字中进行移动。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笑声迭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从口算能力开始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得先从学生的基本口算开始训练,口算过关了,计算才能达到要求。因为口算是计算、估算、简算的基础,如果口算正确率和速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课堂气氛也活跃了。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准备3分钟时间进行口算习题,让学生准备练习算本,天天训练。训练的层次分为:一二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三四年级训练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一位数除法;五六年级训练一些特殊方法技巧的简便或运算定律的口算。在口算设计中,要形式多样,方法新颖。例如,可以做游戏,进行比赛得分抢答口算、接力口算、视算、听算、笔算等,增强学生的计算兴趣。
从加强日常数学计算训练开始
良好的习惯可以做好一切事。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得把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培养好,因为日常计算细心的习惯直接影响计算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教师在平时教学计算练习时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看似把计算法则、运算定律运用得很自如,但到了关键时刻就会出现问题,这就是平时的训练不到位。这些学生不够细心,导致出现错误。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做到:一看(看要求),二想(想合适的算理),三算(算出正确结果),四检(检查有没有抄错数,有没有计算失误,有没有漏算计算符号等)。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细心习惯。只有细心了,正确率才高,计算能力也才能提高。
4提高小学数学兴趣的方法
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利用游戏,活跃学习气氛。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孩子,游戏是他们忠实的伙伴。我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具的操作与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数学游戏。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理解概念、掌握法则、发展思维,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如在教学《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在学生观察、触摸、联想等一系列活动之后,我安排了一个数学游戏——“看谁摸得准”。内容是这样的,准备了两个纸箱,第一个纸箱里装有:正方体木块、长方体纸盒、易拉罐、三菱柱、圆锥体等。
第二个书纸箱里装有:正方体木块、正方体纸盒、长方体学具、圆柱体等。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各选一名代表按教师要求从书包里摸长方体(或正方体),其他同学一方面为本组代表出主意,一方面担任裁判。哪组代表摸得又准又快,哪组为优胜。在游戏过程中,随着老师说出的形体名称,学生就会在头脑中想象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特征。各组代表根据头脑中保留的表象通过手摸,排除大小、质地(纸、木、铁)等非本质属性,判断并选择出指定的形体。全班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思索。这项数学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比起学生反复死记图形特征,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