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健康论文论文需要题目吗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心理健康论文(实用8篇)

时间:2024-11-12 作者:笔砚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健康论文论文需要题目吗篇一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心理健康论文论文需要题目吗篇二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地人所认识和珍视,从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近年来,许多学校纷纷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学习如何维护和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我校,我也热心参加了这门课程,这篇文章主要就是分享我在此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课程内容的总体认识

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涵盖了许多常见的心理问题领域,例如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人际沟通、管理时间和金钱以及自我认知等方面,这样的课程设置非常切合学生的需求,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情绪问题有着积极的效果。在课堂上,老师不仅向我们传授科学的心理知识,提醒我们各种负面情绪的种种危害,而且还让我们分组讨论、交流彼此的问题,这一氛围温馨而亲切,让学习有了更多的乐趣。

第三段:我的感悟和收获

在课程中,我最感受到的便是情绪方面的收获。在学习过情绪调节和管理的课程之后,我的情绪管理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种种负面情绪的出现,我能够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控制和缓解,大大减轻了由此带来的烦躁和焦虑程度。在之前,我经常处于一种情绪低落状态中,而现在我学到的内容也在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这让我感到非常地宽慰和欣慰。

第四段:如何应用课堂中所学?

心理健康课不仅提供了种种有用的心理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启示了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比如,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如意时,我们可以通过适度的锻炼、与他人的交流分享、或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等方式去缓解痛苦。还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问题,在这样的时候,我们需要懂得如何平衡我们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这样有助于我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有效地解决人际问题。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学习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大量的心理知识和技能,还摆脱了我们自己解决心理问题的尴尬局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感受到了自己对心理的认知和理解得到了大幅加深,同时也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必要性,我坚信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更高的认识和价值感受。

心理健康论文论文需要题目吗篇三

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面临着许多压力和不确定性,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许多人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时候,心理健康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本人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整理出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和探讨。

第二段:课程学习经验

在学习心理健康课程时,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我对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学会了如何理性应对强烈的情绪,例如愤怒、沮丧和恐惧等。同时,我也了解到情感的调节和管理有很多技巧,例如,通过阅读、绘画等方式来释放情感。此外,我还学会了平衡时间和精力,学会了如何休息和放松,以保持身心健康。

第三段:实践体验与思考

除了课堂学习,我也在生活中实践了一些心理健康课程所教的技巧。比如,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会采用“认知重构”技巧,重新审视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减少压力和焦虑。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也更加注重沟通技巧,学会了耐心聆听,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意见。通过实践,我认识到心理健康技巧是可以帮助我提高自我意识、增强情感平衡和改善人际关系。

第四段:心理健康课程对我未来的帮助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课程,我意识到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和成功密不可分。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影响我们在学校和工作中的表现,甚至会对个人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决定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学会更多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技能和方法,力争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第五段:结论

在本次的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更加理解到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加强了自我成长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在未来的教育和生活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宣传。

心理健康论文论文需要题目吗篇四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难题。于是,心理健康课应运而生。作为主要针对青少年进行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课已经成为了中小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大量心理调适的技巧,并建立了一系列对自身和他人的情感认知,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我本人的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课也给我带了很大的益处。

第二段:课程内容

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很丰富,包括了人格发展、情感管理、生理健康和沟通技巧等多个方面。其中,人格发展这一内容教给我们如何与人相处。从中,我们了解到不同的人格类型和不同人格类型的主要特点,并探索不同人格类型之间互相合作的有效交流和思维方式。情感管理课程则引领学生们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包括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等方面,让学生们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理性处理情绪问题,提高自我调适能力。此外,生理健康的课程内容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个人身体及心理问题的了解和防护特别有帮助。沟通技巧是课堂上比较常见的内容,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说至关重要,从而帮助我们改善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与和谐度。

第三段:受益程度

尽管我自认为是一个对自己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比较重视的人,但是在上心理健康课时,我还是意识到了自己很多问题。比如,过去我很容易受外界的因素影响而处于忧虑或悲伤状态。但是,在学习情感管理方面的知识后,我懂得了如何自我调适,逐渐缓解了内心压力。此外,沟通技巧也让我从渐渐了解到与别人交往时需要的一些礼仪及技巧,从而更好地与人相处,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融洽感。课程内容使我发现了自身能力的提高,提高了自我认知,让我更加有信心面对整个社会。

第四段:班级氛围

我觉得,心理健康课的师生关系和班级关系都非常良好,老师热心耐心,经常开展各类活动来丰富课程。而同学们也都抱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课堂上互相交流的情况相当普遍,大家经常讨论自己或他人的困难,试图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种合作、共进的氛围给了我们很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并且使班级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课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不仅让我们从中学习到了很多重要的知识,而且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比如,我们可以从中学会适应压力,在情绪管理方面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增加自我认知,提高沟通和交往能力等等。总而言之,心理健康课为我们的头脑和心灵注入了正能量,为我们未来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拓展和保障。我相信,这次心理健康课的学习经验,将在我们的成长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心理健康论文论文需要题目吗篇五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 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评估。

健康的判断;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 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论文论文需要题目吗篇六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进行了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那么,何为心理健康?所谓的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保持的心理状况,一方面要没有心理的疾病,另一方面要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做到这两点,就拥有了我们所说的健康心理。那么,目前我国学生的心理现状是怎样的呢?体育训练强度与心理健康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如何调试体育训练与心理健康呢?接下来我们就一一解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人们的生活步伐逐渐的加快,社会上的竞争也在日益的加剧,人类的情绪已经进去了严重负重的时代。正是这种社会上的变化,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据资料显示,我国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正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心理问题更是迫在眉睫,1988年的大学生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数已经高达99%。可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小觑,严重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发展。另外,在这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中,其中由于心理问题而休学的学生人数占所有休学学生人数的64.4%,高居心病休学之首,这也更加说明了心理问题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也更加证明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的重要性。

1、适度训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适度锻炼,促进身体发展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为心理成长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体育竞赛是体育活动的常用划分形式,其中往往伴随着成功和失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承受失败与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优良品质。体育竞赛中,存在着严格的规则与纪律要求,对于培养学生超强的自控力与纪律性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并且还能够锻炼学生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优秀精神。另外,体育锻炼一般都是室外活动,风吹日晒,略微恶略的环境更能对学生进行考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

(2)适度锻炼,促进人际交往通常情况下,体育锻炼都是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师生共同参与,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和更多的同学交流与互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育课堂其实就是一个小的“社会课堂”,课堂的形式和内容都是模拟的社会生,在课堂中,学生会受到胜利,会受到挫折,会受到成功,会受到失败,会受到优势,也会受到劣势等等,一系列的体验,都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素质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有助于自我认知,也有利于交到更多的朋友。

(3)适度训练,增强信心体育训练通常都是激烈、艰苦、竞争的,对学生的情绪和意志力都是很大的考验。适度的.体育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团结友善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沉着果断、机智灵活的意志品质,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因此,适度的体育训练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不可比拟的作用。

(4)适度锻炼,缓解紧张疲劳适度的体育训练能够帮助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情绪。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和我们的心理状况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的从事一项令其情绪消极的任务或工作时,他的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疲劳与紧张。但是,如果保持适度的体育训练,并且在锻炼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就能够明显的减轻疲劳。与此同时,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治疗神经衰弱也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积极休息”。另外,适当的训练可以有效的增强心理坚韧性,减轻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情绪,根据研究显示,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不不锻炼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要强好几倍。

2、超强的体育训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根据英国专家的研究显示,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对人的身体或是心理都具有不利影响,过度的训练会造成体力的大量消耗,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免疫系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在过度的训练时,会产生大量的负荷,促使机体内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这些激素对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的前线战士)会有抑制作用,血液中的抗体数量也会由于训练强度的提高而降低。所以,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对我们的身心发展并没有好处,并且不利于健康。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以一蹴而就,需要细水长流,有一些人急功近利,想要一举而成,总是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导致后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出现,影响了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3、低强度的训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其实这应该是众所周知的,低强度的训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直接的不良影响,不会像高强度的训练那样严重影响身心发展,而是对学生有着间接的影响。就比如一个体育生,长期不坚持锻炼,每天只是跑几百米的训练强度,虽说对身体无害,但是长此以往,体育成绩会一落千丈,与其他人差出水平,到时候学生自己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会怀疑自己的能力,造成心理上的影响,日复一日,心理就会产生疾病,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综上所述,是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不同的体育训练强度对心理健康的印象,可见不同的训练强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不相同,其实毋庸置疑的是我们要作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锻炼,适度的训练强度对我们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无害,而不管是高强度还是低强度都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望大家都能够合理训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况。

[1]普照民.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复原力的对比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xx.

[2]邱达明.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整体自尊、生活满意感及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xx.

[3]翟芳.不同强度、项目的身体锻炼对男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维度若干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xx.

[4]吴波.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xx.

心理健康论文论文需要题目吗篇七

[论文摘要]目前高中学校不断扩招,职业教育出现滑坡,学生素质下降,招生越来越困难以及社会大环境等问题。另外,家庭关系、经济原因和自身原因共同构成了教师的压力源。这些压力引起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会使人由于体会压力而放大压力,发展成为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教师心理健康 中职学生 自我减压

引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负有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且更应担任学生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的任务。教师工作极其重要,其任务十分繁杂,而且责任重大。

目前高中学校不断扩招,职业教育出现滑坡,学生素质下降,招生越来越困难以及社会大环境等问题。另外,家庭关系、经济原因和自身原因共同构成了教师的压力源。这些压力引起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会使人由于体会压力而放大压力,发展成为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职教师的心理状况,通过我自身及对周围同事的调查研究,努力发现专业课教师的心理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使中职专业课教师能够身心健康的工作生活,我特地谈谈我的个人看法,其中多有来源于各种资料的引证,不对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指正。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分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一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有利于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如何?了解的人无不摇头。虽然官方报道某某学生放弃高中,选择职校;某某职校教学改革成功,学生竞相报名;某某专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抢购一空……可谁见过说这些话的人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职校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学生进了职业吧:学习极差,毕业考试总分仅为几十分、甚至没有参加中考的学生;初中旷课数节,甚至半学期都不进校门的学生;早恋的学生;头发五颜六色、鼻子上打了若干洞洞的学生……当然,也有成绩还算“凑合”,在“非升学”班级倒数15名以内的学生。

于是,课堂经常变成了“德育教育基地”,而不是知识传播平台,有的教师平均三分钟就要维持一次纪律,否则很难正常教学。以前那些课堂传纸条,做小动作的伎俩早已经过时,现在是信息时代了,打手机、发短信、看手机电影、电子小说……守着这样的学生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受着来自上下的双层压力。

首先,来自学生的压力。

其次,是来自教育管理部门的压力。

教育衙门的官僚们,素质教育的思想真谛究竟有没有搞懂不知道,但稳定、和谐的理论是一大套。凡是有老师和学生争执,错的永远是教师。校长在此压力下,只好把压力传导给教师。批评、扣奖金都是小事,更有因为学生家长闹得凶,开除或教师被迫辞职的也不在少数。暗地里,教师们愤愤不平,把进课堂叫“进刑场”,班主任自称是“和魔鬼打交道的人”。大多数明智者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哲保身了。如此,便恶性循环,学生发猖獗。学习成绩更不用说了。但是,教育衙门的官僚们还要用各种技术指标来衡量学校的质量,于是,教师不管吧,学习成绩上不去,扣奖金,挨批评;管吧,遭罪受,挨气生。左右为难中,心理压力极大却无处诉说。有门路的纷纷跑到声誉好一点的、生源好一点的学校,没门路的便盼着退休,或盼着教务处能给分一个好一点的班级。而年纪轻又没有门路的,就只要望着遥遥无期的苦海,无处寻岸……这已经不是偶然的现象。

小学、初中教育的问题,家庭教育的失败、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致使学生集中在职校总爆发。不能骂,不能打,不敢管,无法教,谁来拯救深陷在苦海中的职校老师?他们所作的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对社会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生,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们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因此,教师心理素质是否健康、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体健康等方方面面。作为一名有着5年教龄的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对于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12,理现状我有体会并感触深刻。就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12,理健康水平我就我的了解,谈谈我的拙见:

当前职业教育的春天即将来临,但“普高热”的势头未减,尤其是在安庆这样普高教育质量高的地区。同时伴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的增多,生源的减少,以及学校办学的配套设施和教育资源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不相匹配等问题的显现,严重威胁着职业学校的生存。我们知道,中等职业学校一向被认为是三流学校、杂牌军,在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眼中地位极低。因此,学校一旦招生不满或招来的学生今后就业率低,将面临倒闭的危险。正是这样,学校便不惜一切代价、想尽各种办法把学生招进来,注重了生源的数量,而就顾不了生源的素质,从而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生源的选择上是没有了任何选择的余地,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就必须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教好他们便成了我们的优先课题。既然如此,那我们只有在这样的学生的基础之上来讨论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基于中等职业学校现实,我们不可能改变生源的素质,更不可能用降低教育要求来换取教师心理的平衡。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立足于现实,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压力问题。

1.克服浮躁心态,以平和之心对待学生、对待挫折

大家知道,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差,课堂难管理,厌学情绪较重,个性偏激,自私,有太多不良习惯与问题行为(如:吸烟、喝酒、泡网吧、夜不归宿等),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如果我们还是以老眼光、老方式去看待他们,要求他们,势必会带来挫败,结局是学生更为不听话,不自信,教师也越发沮丧、气馁。

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遭受挫折时,通常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会有意无意地寻找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自我保护,自我调节,以尽快恢复心理上的不平衡,这是挫折的自我防卫机制。教育教学中的挫折,我们并不陌生,它好比家常便饭,太经常了,可有些教师遇上挫折后,则变得颓唐、懒散,不自信了,并且把一切教学失败的原因都归因于学生和其他外界因素;有些则走向另一极端:恨铁不成钢,变得更急躁、急进,巴不得有灵丹妙药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改造好……所有这些都是不科学、不理性的,是不值得我们鼓励和提倡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是应该建立建设性挫折自我防卫机制,以平和的心态,理性的心智去研究学生,分析挫折,审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会反思,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要求上,我们应客观实际地去研究学生,理解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要求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职业学校的学习中能进得来,静下心,留得住,学得好。对部分学生,我们要像幼儿园教师那样去对待他们,理解他们,爱护他们,陪着他们。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可能顺利开展。

2.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功利心、虚荣心是生活的绊脚石,人一旦功利心过重,他的为人行事将受到影响。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的教育方式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灵成长。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放下功利,以一颗平和之心、真诚之心去面对学生。当然,我们并不提倡教师放下追求,碌碌无为,而是让教师们放下不应有的“欲”,以成熟、自信、开放的心态去教育学生,做好你自己。

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为《三杯茶》,故事的大意是:一位教师路过教室的时候看到某一学生一直在睡觉,于是叫醒他并接连为他倒了三次茶,想以此唤醒学生。结果学生在博客上留言:“本来准备挨你思想教育一番的!!!没想到你给我倒茶!!!我很惊奇也很郁闷,因为你是第一个为我倒茶的老师!!!谢谢!!并表示明天打死也不睡觉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养成今天这样那样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然而我们却有意无意地总希望通过我们的帮助能让他们马上改变。一天,两天,一周,两周,学生依然是原来的状态,于是我们就忍不住了:老师昨天不是和你说过……你怎么又这样,昨天你答应老师什么了!……你为什么总是不改。简直是一幅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改变我们这样的学生哪里是如此容易的事。比如说一些学生,初中三年来甚至更久以前,他就从来没有认真听过课,或许已经忘了怎么做笔记,怎么静下心了;而喜欢讲话的同学也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不知道怎么才可以做到不讲了。现在仅靠我们短时间的教育就想让他改变,不太现实。对从没认真听过课的学生,他们的转化,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是机遇,也是耐心,……一次、两次、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学生可能都不会发生改变,但是也许偶然的一天或许偶然的一个机会,你突然发现:咦,这位同学以前怎么怎么的,现在怎么这么乖啊!其实,耐心,、爱心,是教育的永恒主题,这又让我想到前不久我们学校的一位班主任张老师说过:“说真的,我非常爱我们学校,非常爱我们的学生,我也从来没想过要调离学校……”多么感人肺腑的语言,它虽然不惊天动地,但至少当时让我震憾,因为我是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因此,作为学校的老师,只要心中存有爱,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关爱我们的学生,他的世界将是充满阳光的。

3.放松情绪,给自己减压

俗语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职业学校尽管与普通中学相比学生的素质有所不同,但所承受的压力程度还是相当的。面对压力,如果你能学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那么,你无论在哪都能快乐地生活着都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如何放松情绪,给自己减压呢?我在网上看到了放松训练,这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控制紧张情绪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深呼吸:缓慢地吸进一口气,摒住一两秒再缓慢地将它呼出来,如此反复约十次,能有效地将自己整个放松下来。其次,在压力当前,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通过大哭或大笑、大叫的方式将郁结之气排放出来,也能达到宣泄的目的。再次,可以通过写日记或给自己写信的方式将不良情绪疏导出去;在遇到自己无法疏导的情况下,可以找自己可以信赖的人进行倾诉,以达到释放困扰情绪的目的;最后,通过运动的方式,也能达到放松自己的目的,诸如体育运动、唱歌、逛街购物等。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放飞我们的心情,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我们的事业中去。

4.积极进取,努力工作

人是做出来的,人一旦不做事,便会感得空虚、无聊。郁闷情绪随之而来,人的价值观就会发生改变,这对人际关系和工作质量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个世界,人生苦短,繁华落尽都成了过眼云烟……以至于学术界才有了“虚无主义”、“悲观主义”、“怀疑主义”及佛教的“四大皆空”等说法。典型的有欧洲的叔本华、尼采等人,他们对人生的看法都很悲观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伟人,因为他们有不朽的著作传世,他们的思想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茫。尽管他们“虚无”,但他们并不空虚,他们仍然不停地思考,勤奋地写作。这种“虚无”并不是“真空”,他们是用积极的生命历程去阐发悲观的人生,他们的人生没有意思吗?因此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自己的这份职业,面对眼前的诸多困惑,我们应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们,做到牢骚照发,工作照做,该努力的继续努力该争取的积极争取,平日多学习,多实践,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为自己的“有为”多储备一份能量。

心理健康论文论文需要题目吗篇八

摘要: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科教学不仅要完成基本的知识传授任务,还要发挥其更多的功能,以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目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科中所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数学教学

当前,高中生受社会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他们的心理极易受到冲击,面临着很多的挫折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对他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利用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借助数学中的文化因素陶冶学生性情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数学的发展伴随着源远流长的数学文化,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可以有意地收集一些有关数学的历史故事,一些重大发现的典故,或者一些数学家的故事等。在这些资料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努力的重要价值,启发学生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没有过不去的阻碍,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多的数学家,他们身残志坚,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钻研数学知识,百折不挠,这本身就给了学生努力奋进的精神力量。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欧拉,他在失明之后,凭着对数学的强烈兴趣和顽强的意志,在数学上做出来大量重要的研究突破,还陆续出版了400多篇论文和多部专著。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来自于兴趣,来自于使命感,来自于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

二、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因子,开展德育教育

心理学研究发现,很多心理和异常行为问题的出现跟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学生对祖国、对政府、对家人失去信心,就容易表现出极度的自私自利、虚无和冷漠的态度。我们知道,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只有在集体中,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才不会感到孤单,才会感到归属感,其它的社会需要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因此,我们可以从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开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做好自身的工作,把自己良好的心态展现给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精于专业,把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也才能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把兢兢业业的精神运用到学习上。相反,如果教师对于一些数学知识没有做到非常精通,在学生请教的时候,教师对知识缺乏清晰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便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和对学业的态度。其次,虽然数学这门学科抽象性强,但其中有很多等待挖掘的教育因素。例如,爱国主义的教育资源,能够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数学课中很多的知识点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展开,让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且这种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自然更好。尤其在当前这个数学知识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大背景下,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数学,实现自己内心的抱负,造福于社会和人民,也离不开数学。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了美好的未来孜孜以求,奋发图强。

三、纠正学生异常心理行为有

些高中生会有一些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如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看课外书,甚至睡觉,还有的学生考试时候作弊,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负责任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单独与个别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所在,帮助他们主动去解决问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如果之前的基础没打好,很可能会在之后的学习中遇到问题就退缩,认为是自己的智力不行,便放弃努力,消极懈怠。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帮助其识别原因,把以前落下的课程补回来,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慢慢地,他们的成绩就会提高上来。

四、通过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课堂的学习气氛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课堂气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情感和注意力。我们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让学生在一种开心的氛围下学习新知识,同时培养良好的心态。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只要教师的心态积极,对各位学生平等相待,营造出一种鼓励、互帮互助的局面,学生自然会受到这种正能量的影响,提高突破困难的勇气。有的教师不注意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使得课堂死气沉沉,很多学生也因为讨厌这种气氛,而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更可怕的是,这种消极气氛会较长时间地影响学生的心情,甚至波及到旁人。从现实情况看来,课堂气氛差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有时教学过于严厉,出现过讥讽学生的错误,而学生本性是积极的,追求进步的,一次受挫的心理因素很可能导致他们怕出差错,而不敢于回答问题,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积极思维的习惯。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内省,注意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及时发现并消除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的忧虑情绪

在应试教育重压之下,很多学校的课业任务繁重,这使得学生的心理承受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高三学生,其产生焦虑异常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有些学生更是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不注意休息,导致身心疲惫不堪,情绪波动大,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这种过度焦虑会让学生产生不自信,由此带来考试怯场,从而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教师要关心学生,帮助他们消除忧虑情绪。总之,我们可以利用好数学课堂教学,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设计安排好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自信心教育、挫折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取得学习的成功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元庆,冯娟.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xx(10):773~774.

[2]李瑞久.高中数学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才智,20xx(27):136.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