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音乐游戏小花狗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教学反思(优秀8篇)

时间:2024-11-12 作者:笔舞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游戏小花狗教学反思篇一

捏面人这种民间艺术在现今社会已经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孩子们对我们的民间艺术了解的比较少。而《捏面人》这个活动是一个说唱歌曲,把说和唱巧妙的结合起来,让孩子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非常适合大班幼儿学习。其中念白的内容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这是幼儿熟悉和非常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在歌曲中幼儿创编念白部分,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动画片内容进行创编,使幼儿感到既有成功感和趣味性,又不破坏歌曲的完整性,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通过这一让孩子萌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在难点学习中幼儿的.兴致十分高,活动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说唱和京韵两合体,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所以幼儿十分的感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跟着我的步骤学下来。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范唱、戏剧表演、角色变化等方式学习歌曲。让幼儿在形式多变的情境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活动中通过图片帮助和加快速度,逐层让幼儿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整个活动在轻松之中结束,幼儿不仅学会唱原有歌曲,还在其基础上运用所学戏剧操配上动作共同表演。

但在活动中我发现也存在着不足:歌曲由“唱”和“说”两部分组成的,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幼儿“说”的部分和“创编”的部分而忽略了“唱”的部分,“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这句是这首歌曲的难点,在活动中我将难点前置,但发现在学习中幼儿对于这句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揪出来帮助幼儿解决。同时,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弹唱的熟练的即兴伴奏还有待提高;表演中戏剧动作还需多加练习与感悟戏剧的韵味。更好的引导幼儿进行艺术活动。

音乐游戏小花狗教学反思篇二

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由于幼儿不能像成人那样抽象地理解音乐作品,因此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他们需要依赖一定的音乐操作活动、游戏活动来感知和欣赏音乐。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在内容选择、途径手段、组织形式等方面,表现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体化等特征。然而,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的参与中,也容易出现一些偏颇,本文就其中的一些方面加以反思,以在思考中更准确地认识和实施幼儿音乐欣赏活动。

一、对活动目标的反思――切勿重认知轻审美

教师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时,会事先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往往更多地将作品介绍印在头脑中,自然而然地将原作者本身的感受强加给自己和孩子,更多地将作品中认知方面的音乐元素放到目标中,始终关注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是否理解了音乐本身,是否能对音乐进行描述和动作展现。而孩子们在音乐中是否获得情绪的渲泻、是否体验到美与感动、是否在音乐中沉迷留连,这些都是教师相对忽略的部分。当然,我们要把从音乐中感悟到体验到的情绪、想像、沉迷、留连、感动用语言表达出来,然而能够用语言表述可能不是音乐欣赏的最根本要求,音乐欣赏中似乎更应该关注儿童的融入、迷恋和感动,而这些可能是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缄默知识”。老师们往往认为只有孩子用语言去说出他对音乐的理解,才能证明这个欣赏活动的成功,殊不知即便是成人在对音乐、散文、美的感悟中,也会时时感受到语言的苍白,对儿童则是更大的挑战,毕竟儿童的经验是有限的,不能用语言去流畅表达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更多地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语言来反馈。

二、对媒体运用的反思――切勿本末倒置

目前,多媒体和大量教学辅助手段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如录音、录像设备的采用,flash制作的和音乐相匹配的动画软件,配套的图片、图书等。如果合理地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对于引起幼儿积极的音乐审美注意和帮助幼儿理解、体验音乐的情绪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孩子们的注意力往往只专注于画面所带来的视觉享受,音乐似乎成了背景,视觉和运动觉的参与淹没了音乐本身作为听觉艺术的本质,孩子们的耳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幼儿看似积极主动、十分热闹,但他们的兴奋、激动、手舞足蹈不是来自于音乐本身的体验和感悟,而是由音乐欣赏活动中所采用的一些辅助手段引起的。因此,在选择辅助手段的同时切忌本末倒置、过度过泛,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孩子对音乐作品本身的兴趣,要让儿童成为音乐欣赏中的儿童,让音乐和儿童融合在一起。

三、对幼儿表现方式的反思――切勿喧宾夺主

音乐欣赏是听觉的艺术,但是单一的倾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们让幼儿不仅用口唱或用耳听,而且采取了综合动作、舞蹈、语言、游戏、表演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但很多活动设计过于“丰富”,以至在一个音乐欣赏活动中,孩子们一会儿在听故事,一会儿在角色表演,一会儿又跟着图谱打节奏,甚至又去用笔作画等。殊不知,用动作、舞蹈或语言来表达,是孩子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最自然的情感流露方式,而不是教师刻意设计的几个环节,而且音乐欣赏重在对音乐作品认真地感受、欣赏,并不一定要完整地学习、歌唱、记忆和表演,所以我们在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中切忌堆砌不同的表现手段,喧宾夺主。

四、对欣赏主体的反思――切勿角色颠倒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欣赏活动的主角,教师更多的是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但有时,教师在幼儿面前往往不自觉地充当着全知全能的角色,主要表现为指导语过多、线索过多、发问过多、控制过多。事实上,成人与儿童的体验有时会有很大的差别,成人不要把孩子们天真大胆的想像引导到千人一面上来。同时,幼儿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欣赏、理解音乐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教师要善于倾听,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以求师幼互动,产生共鸣。对于没有进入欣赏状态的幼儿也要多引导、提问,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并及时地对其进步表示肯定和鼓励。对于表达不够准确、对乐曲感受在理论上存有偏差的幼儿也要及时地给予指正和引导,使他们的欣赏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还应该善于总结、评价,给幼儿在活动后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间,鼓励幼儿用多种思维感受作品,多听、多欣赏,不断拓宽自己的欣赏空间,从而提升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如,幼儿在欣赏《化蝶》的时候,并不能一开始就能想像到音乐作品表现的是两只蝴蝶的形象,更不能体验到其中相亲相爱的高深内涵,而幼儿说出感觉“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像小宝贝在妈妈怀里睡觉”等,看似与作品本身表达的内容无关,但这些感觉同样表达了他们对这段舒缓悠扬的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同样应该鼓掌叫好。

音乐游戏小花狗教学反思篇三

情景描述:《春天在哪里》是一首孩子们很熟悉的歌曲。在本次音乐活动中,第一环节我先让幼儿通过欣赏歌曲来感知乐曲的欢快、抒情,从而熟悉歌曲的旋律。第二环节通过图片欣赏帮助幼儿再次感受歌曲的内容,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幼儿熟悉了歌曲内容后,我一反以往老师教动作,幼儿学做动作的方式,而是给了幼儿自由创编的空间,让幼儿根据对歌词的理解自由地创编动作,并且,在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时,不强调幼儿技能的表现,也不追求幼儿创编的数量多少,而是让幼儿关注自己成功的同时关注同伴的成功,关注自己的创造所给同伴带来的快乐。

我的反思:快乐是儿童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也分享同伴的快乐。在活动中幼儿所做出的动作是老师平时看不到的,这说明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潜力可挖。音乐活动就是要发挥孩子的音乐潜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本次活动让我了解到教师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重视活动过程的重要性。给幼儿留一点欣赏成功的空间,就会让更多孩子一起分享的快乐。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懂得了教师如何在活动中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潜能;多给幼儿留一点欣赏成功的空间,让更多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音乐游戏小花狗教学反思篇四

反思一:大班音乐课《颠倒歌》教学反思

颠倒歌是一首带有诙谐、幽默曲风的歌曲童谣,歌曲活泼有趣,并有韵律感,深受幼儿的喜欢,结合“动物世界”这一主题活动,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运用日常活动中的内容设计了这一具有特色的童谣——《颠倒歌》。整个活动分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一是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猜谜语:什么动物森林里称大王?什么动物力气最大?(狮、大象)接着播放flash课件,你们要仔细地听才能听出特别在那儿”来吸引幼儿,每个孩子都抱有好奇心认真地听《颠倒歌》,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锻炼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幼儿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不合事理的事情,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小老师称大王”“大狮子很害怕”“蚂蚁扛树”“大象没力气......“真滑稽、真奇怪、真好笑、怎么都是颠倒的。”

反思:在幼儿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我只是老师初浅的表面性地回应了幼儿,没有抓住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颠倒的含义,当幼儿说到颠倒时,应该抓住“颠倒”两字,让幼儿说出颠倒的意思或句子,当幼儿提到某句时,应逐句讲解此句的含义,让幼儿真正理解颠倒,为创编做好铺垫,而不是直接告诉儿歌的名称。

二是学念学唱儿歌,感受韵律。

当我出示图谱边念儿歌边贴出儿歌中相应的事物时,就让幼儿为我拍节奏,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拍节奏感受儿歌的韵律。幼儿学念时采取了多种方式:集体念、个别念等,念时边引导有节奏地拍手念歌词。

反思:让幼儿再次倾听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儿歌韵律和节奏,但由于能力弱的几位幼儿还没有熟悉儿歌, 节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这些幼儿对于歌曲掌握程度不佳。可以适时出示下节奏图谱方便弱的幼儿掌握节奏,也方便音乐感强的幼儿巩固。

反思:部分幼儿由于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触过这个歌曲,一下子就说出了小鸟儿游泳在海洋里,小鱼儿飞在蓝天里。而其他的幼儿也能都感受并理解颠倒国的世界中的颠倒。并学着把歌词填进去。

总之,由于有了先前的经验与理解,孩子们的回答就像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小鱼飞在蓝天中;小鸟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们口中的颠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个个都是创造美的天使,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在能力。

反思二:大班音乐活动《生肖歌》教学反思

过去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大部分都是以老师教,幼儿学为主,一首歌曲老师反复教唱,幼儿机械地练习,一个舞蹈或者音乐游戏都是老师活动前设计好动作,再手把手地教给孩子,不难发现幼儿在机械模仿过程中缺少幼儿自己对歌曲、舞蹈和各种音乐游戏的理解,也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和体验。这种以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禁锢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十二生肖歌》这首歌曲,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十二生肖的先后次序,能用幽默、诙谐的情绪演唱,并能通过自由想像进行表演。活动中,先让学生讲讲十二生肖是什么动物,谁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又是怎么排列?接着,让学生学习并表演歌曲《十二生肖歌》。教师播放歌曲磁带《十二生肖歌》,引导学生根据旋律想像十二生肖动物的表演动作,用不同的声音进行演唱,并创编各种动物的叫声,边唱边表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十二生肖真有趣。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并根据幼儿的发展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结合我园开展的《如何促进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的教研活动,更好的贯彻《纲要》精神,我在本次音乐活动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动力,它能促使幼儿创造性地学习,所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对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第一环节:猜谜语时有的同学反应敏捷,一下子就猜中了,而别的学生还没有理解谜面。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熟悉这一种动物的特征,我又故意问了猜中的同学是怎么知道谜底的,学生便列举了这种动物的特征。老师出的谜语猜完了,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题猜谜语。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熟悉了各种动物的形象特征。我力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个性,创设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情境,以游戏寓于教学中,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主动性便得到培养。二、以游戏贯穿始终。

二、以游戏贯穿始终。

幼儿为十二生肖排序;再选十二名学生来做“生肖火车”的游戏。总之,这次活动,学生的兴趣很高,气氛很活跃,都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让小朋友自己选择演唱的情绪和速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创编动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综观整堂课,能通过让学生猜谜语,讲、听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学唱、表演歌曲等活动初步了解了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并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的兴趣;始终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突出情感体验”这一理念。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强调听赏领先,在审美过程中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从而感悟音乐的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音乐的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

当然整堂课也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解决难点节奏时应该给学生一个准节奏,并接着提醒一下强弱规律,把每句字头的力度突出来,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歌曲唱得更加欢快活泼,诙谐有趣;又如课堂缺少一个评价,当学生表演后应该明确地给学生一个评价,这样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美的、怎样表现是好的等。

音乐游戏小花狗教学反思篇五

1、入场的形式很新颖,像是在表演节目一样,老师插着一对翅膀说,小朋友们,带着你们的梦想跟我一起飞翔吧,小朋友就从两边随着音乐做动作入场,表演。表演后小朋友搬好凳子坐下。

2、导入,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把梦想跟大家分享吧,分享完后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有的小朋友说想当英雄,保护地球,保护森林,,有的说当老师,教小朋友学本领等等,然后老师就说自己的梦想时做一名魔术师,你们想看我表演魔术吗,一下子就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3、老师表演完之后,问小朋友你看到老师做了什么动作?小朋友说一个,老师就揭开一个动作图,然后小朋友就看动作图学习动作。学会动作之后老师又说了,小魔术师们,你们知道吗,这些魔术动作里还藏着节奏呢,让幼儿把节奏图和魔术动作图配对。把找到的节奏图放在动作图的旁边。

配好对之后就学习节奏图的不同标志,它的节奏图都是用左右手画的,认识之后小朋友自己拍拍节奏,老师指导。学会之后老师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拍一遍,然后再配上音乐徒手表演一遍。徒手表演完之后又问,你们想当表演家们,看,我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军鼓,拿上乐器拍一遍,然后配上音乐演奏。

最后,老师和小朋友合作,小朋友伴奏,老师来表演,教学自然结束。

我觉得这节课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幼儿在玩中学。从出场和退场孩子就像是表演家,表演完了还有谢幕,然后拿着帽子跟大家挥手告别。孩子们都学得很high,老师的应变能力很强,比如老师问你知道我时怎么变出来的吗?有个孩子就说,事先准备好了,这时老师很大方地说,我的小秘密都被你发现了。并且老师都是以表扬激励为主,比如,不怕困难的小朋友时最勇敢的。表演得不错嘛。把头带上,显得特别精神。

小朋友的表现也很棒,语言能力发展很快,比如老师问:你看到老师做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就说,从四面八方找魔法,大班的孩子就会说成语了,而且孩子的表现力也很强,很大方,不拘谨。

专家也说了,孩子们先看老师表演,老师的表演不是为表演而表演,是为后面的节奏,让孩子们看老师的动作而表演,跟我们以往的音乐课先听音乐,再学动作不一样。为了让孩子记住动作老师配上了语言。第二遍做的时候让孩子记住做了哪些动作,出示帽子图是为了让孩子记住老师跳舞蹈的动作,培养孩子的表现力是我们艺术领域的目标。

音乐游戏小花狗教学反思篇六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能够有表情、较完整地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喜欢参加歌唱活动。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小狗抬轿》动画,模拟花轿一副,扇子。

2、经验准备:听过《小狗抬轿》的歌曲旋律。

活动过程:

一、练声导入

师:(山谷图片)孩子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地方啊?这是一片美丽的大山谷。山谷呀还会和我们做游戏呢!如果你对它大声地说话,它也会对你大声地说话;如果你对它轻轻地说话,它也会对你轻轻地说话,咱们一起来玩一玩!

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把森林里的小鸟都吸引来了,你听它在和你打招呼呢!(教师扮小动物带领幼儿练声)

二、学习歌曲《小狗抬轿》

1、观看《小狗抬轿》动画,理解歌词内容。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相应的图谱,引导幼儿通过学习动作理解歌词。

师:后来其中一只小狗怎么样了呢?(跌了一跤)老虎是怎么做的?(引出歌词:老虎狠狠踢一脚)教师引导幼儿逐步将图谱补充完整。

师:这件事儿有趣吗?那咱们一起来从头到尾说一说。

2、教师范唱,结合图谱。

师:这里面啊,还藏着一首《小狗抬轿》的歌呢,你听!

教师清唱歌曲,钢琴给前奏。

师:好听吗?我们也来试一试。(钢琴伴奏,慢速)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咱们啊加上好看的动作会更有趣,一起试一试!

3、玩游戏,进一步熟悉旋律与歌词。

游戏:捉迷藏师:现在啊,黑板上的这些图片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了。

教师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两幅图片藏起来,和幼儿进行对唱,多玩几遍,教师和幼儿唱,幼儿和幼儿分组唱,视情况而定。

师:你们可真厉害,黄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你们!

三、表演歌曲

师:今天啊,黄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副简易的花轿,咱们啊一起把这件有趣的事儿来演一演,我要请一个小朋友来做大老虎,站在轿子的中间,还要请八个小朋友来做八只抬轿子的小狗,站在轿子的两边。准备好了啊,咱们听好音乐,下面的小观众一起唱《小狗抬轿》的歌。

四、结束活动

师:表演得真不错,刚才我看到好多小朋友都想来演一演呢!不着急,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副轿子,咱们啊一起抬着轿子去外面的草地上表演表演。

活动反思:

以往开展唱歌活动,基本都是课前准备一套图谱来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这样的方法将歌词内容又直接又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但是整个课堂中幼儿很容易产生依赖感,就靠着图谱唱,懒得去记。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今天我没有准备图谱,尝试着换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而且这个故事不是由教师从头讲到尾,关键时刻还是请幼儿自己动脑思考,猜测情节发展。比如讲到一只小狗跌一跤时,老师问:“小狗摔跤了,轿子里的老虎会干什么呢?”讲到小狗想个办法真正好时再问:“如果你是小狗,你会怎么做呢?看谁的办法最最好。”等等,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答案可以五花八门,但教师都以正面的评价来鼓励幼儿,这样就营造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孩子们参与主动、反应积极。

另外,抓住歌曲幽默搞笑的特点,教师又将幼儿的兴致提到了最高点。幼儿在第一段结束时,心里就已经把歌曲中的角色分为善恶两派,所以唱到“一二三,向上抛,老虎跌个大老跤!”时,善良的孩子们为小狗的聪明与勇敢喝彩,开心的手舞足蹈,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一个活动很快结束了,但很明显,孩子们都还意犹未尽呢,诚诚笑着对辰辰说:“老虎也真够倒霉哦,哈哈!”辰辰回一句:“活该!”颖颖跑过来捂着我的耳朵说:“赵老师,老虎有没有摔死啊?”我问:“怎么啦?”佳佳轻声说:“老虎可是珍稀动物呀!”哈哈,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善良的天真的孩子!同样一首歌曲,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感受,于是我临时生成了一个小组活动:画故事。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画图片,最后老虎跌了个大老跤后怎样了呢?孩子们把自己的猜测和意愿画下来。这样既满足了每位幼儿表达的愿望,又展现了不同幼儿的结局愿望,保护了幼儿的个性想像与发展。

音乐游戏小花狗教学反思篇七

我先示范演唱歌曲,幼儿认真地听着。

提问幼儿:“鼓上的小米粒是怎么跳舞的?”请幼儿用歌词说出来,教师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

“歌曲里的小鼓是怎么唱歌的?”

“小米粒听到小鼓的歌声是怎么跳舞的?”

在幼儿回答的时候,提示幼儿根据小鼓唱的轻重来回答。

这是一节大班的音乐课《鼓上的'小米粒》,在今天的活动中,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不但学会了歌曲,还能够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高,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活动中,以幼儿喜爱的乐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把学唱歌曲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击鼓的不同力度和频率与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这一物理现象,获得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帮助了幼儿理解、记忆歌词,避免了生硬的歌词解说。另外我在“小鼓还能怎么唱”和“鼓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的环节中,请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和体验,为幼儿提供了探究和表现自己的舞台。其次,是教学的组织方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重游戏教学的方法,动静交替,层层递进。在活动中,注重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愉快教学给小朋友带来的乐趣。比如在扮演米粒跳舞和最后的《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的游戏中,幼儿玩得特别高兴,在玩的同时体验了敲鼓的轻重与小米粒的动态变化关系。

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想想,只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望,真是得不偿失。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可以请幼儿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其中一幼儿当敲鼓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角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考虑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

音乐游戏小花狗教学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初步感知舞曲aba结构,感知断顿、缓慢、柔和、连贯及快速、紧张的音乐特性。

2.幼儿能创编出小树生长及小精灵跳舞的动作。

3.在音乐活动中能协调自身与他人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音乐《挪威舞曲》。

2.魔法师和树精灵的课件。

3.树精灵的头饰、帽子,魔法师的帽子、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音乐,你们在仔细听的时候,可以拍拍手,打打节奏。

二、初步认识音乐。

师幼共同完整地欣赏音乐。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听了有什么感觉?

(评析:活动一开始,教师省去了魔法师的出场,直接引导,使幼儿很容易弄清故事情节,让孩子有更多空间去直接感受到音乐旋律和段落。)

三、通过故事,帮助幼儿粗浅理解音乐。

1.借助课件讲解故事,了解音乐结构。

师:从前有一片美丽的森林,里面有许多树精灵。一天,森林魔法师睡着了,小精灵们就从树中逃出来,举办了音乐会,尽情地听音乐跳舞。魔术师被吵醒后生气极了,瞪大眼睛说:“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个不会动的木头人!”“变!”魔法师挥动魔术棒,树精灵就变成了神态各异的雕塑。

这个音乐故事讲了什么?(幼儿讨论回答,师作简略小结。)

2.结合故事第二遍完整欣赏音乐。

四、分段欣赏。

1.第一段音乐分析。

师:你们听到魔法师出来了吗?在音乐的哪一部分?来吧,小魔法师们,让我们一个跟着一个去树林吧。

2.第二段音乐分析。

师:这时谁出来了呀?(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树枝、树叶生长的过程。)

师:小精灵都出来了,他们想干什么呀?

师:如果你是小精灵,音乐会上你想做什么?你来表演给大家看看。(让幼儿做各种表演动作,如:弹琴、吹喇叭、跳舞等。)

听音乐,幼儿表演。

3.第三段音乐分析。

师:音乐会多热闹呀!可是,把魔法师吵醒了,她生气极了,说:我要把你们通通变成木头人。

五、引导幼儿根据不同要求大胆尝试想象、创编优美造型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第一遍先听音乐游戏,要求树精灵在第三段音乐开始前摆出一个造型动作,直至音乐结束。

2.利用人体模型小玩具帮助小精灵在第三段音乐的表演过程中能随魔术棒变换多个造型动作。

师:我今天还带了许多小玩具呢!他们也是变形高手,今天你们可以和他一起做个游戏!你找一个好朋友,两人一起先给小玩具摆个造型,固定好后你们学学它的动作,学会了,再给他摆个造型,看看哪对好朋友摆的姿势最多最漂亮!注意:可千万别把自己设计的动作忘了!我们要把设计的动作编入游戏呢!

3.幼儿自主操作,老师巡回辅导。

引导幼儿身体各部位动作的设计,如:腰、臀、胯、头等。

4.请一组幼儿上来展示自己设计的动作。(教师可从身体姿态、造型不同高度、动作连贯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评价!)

5.随音乐游戏一次。

引导小精灵能根据魔术棒挥动的走势来变换造型的高度。

2.不伴随音乐先试试。

3.根据要求再游戏一次。

4.请一幼儿做魔术师,再游戏一次。

师:我有些累了,谁愿意来做魔法师?

六、集体游戏。

1.请一名幼儿做魔法师,引导幼儿做“领头人”,进行游戏。

2.利用道具完整地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而游戏化的教学又最符合幼儿成长的心理特点。怎样在幼儿音乐教学与游戏化之间找到最佳的搭配,促进幼儿音乐教育的人性化和最佳效果,就是本文探讨的主要方向。如何打破传统,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乐意参加形体活动,是我设计本活动的目的所在。选取《挪威舞曲》这一教材是因为:1.这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适合大班幼儿欣赏。2.游戏是幼儿园小朋友最喜欢的教学形式,通过游戏,能让小朋友清楚地区分段落,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幼儿教学中,古典音乐的欣赏教学矛盾显得尤为明显。所以我挑选了两个小朋友感兴趣的人物,并结合故事、游戏、舞蹈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肢体语言是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并且符合大班幼儿好表演的学习特点,所以整个活动,幼儿都在全程参与中感知、学习、创造。

整个活动中,作为新老师的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在课堂上我过多牵着孩子走,没有很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参与性;2.虽然有了师生互动,但是生生互动的环节还不够,没能很好地体现出幼儿的创造性和互动性;3.用语还不够精练,画蛇添足的成分比较多;4.内容太多,繁琐,不易操作。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原色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它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是幼儿成长的乐园。本次歌唱活动《魔法师和树精灵》中,教师处处从生态课堂理念出发,注重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充满人性化的课堂氛围,尊重接纳孩子的创造表达,自然真实地展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场面。主要体现在:

1.让幼儿能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人。

新《纲要》指出,艺术教育的目地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感受,感受促进作用,改变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强调音乐教学要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所以我们应重新审视音乐教学活动,重新审视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地位,让幼儿能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人。

游戏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让幼儿置身在游戏中接受美育是非常重要的。游戏符合儿童的本性,如果能让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把音乐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唱唱跳跳、动动玩玩中体验音乐、感知音乐,在音乐中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不仅能成为落实新《纲要》精神的捷径,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要求,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效率。

2.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多样性,是幼儿园音乐游戏化的首要条件。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孩子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他才会主动学习和探索。所以,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素材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具有教育性和艺术性,能够为幼儿喜爱的音乐作品。如:《魔法师和树精灵》,幼儿可以找到喜爱的动物或人物形象,或者能被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

3.教学过程的情节性和趣味性,是幼儿音乐游戏化的必要手段。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有先天性的行为趋势倾向。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幼儿更是如此。如果能让他们感到快乐和获得成功体验,幼儿就会乐此不疲,并能表现出不凡的创造力。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在音乐教学活动的施教方法就要有趣味性,教学活动过程要有情节性,让幼儿觉得自己是在玩音乐,在音乐中游戏,使他们身体感受,情感与思考融为一体,让他们自主地感觉音乐,表达情感,充分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4.师幼关系的互动性与学习性,是保证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核心。

许多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常常受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影响,只喜欢儿童听话守纪律,不许儿童“乱说乱动”。表面上是让儿童守规矩,实际上是不许超出教师限定的范围去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这样的教育显然不能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精神。新《纲要》中也多次提及,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怎样做到新《纲要》的要求,我觉得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应由活动的“设计者和指挥者”变成幼儿音乐活动环境的“提供者”和“服务者”,为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学习和探索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环境氛围。二是教师应成为孩子创作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幼儿的探索与创造,许多在成人看来都很简单甚至是荒诞离奇的,但正是这些想法,才表现出幼儿难得的创造性。活动中,教师要细致地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过程的需要,通过对幼儿探索中的环境、材料以及精心组织设计的提问等途径给予幼儿隐性指导。教师最好以幼儿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行为,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对待每个孩子的创造成果。有时候,老师的一个赞扬,一个微笑,甚至一句鼓励的话,都是提高孩子创造积极性的良好手段。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