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能够培养人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辩论技巧。在辩论过程中,可以使用比喻、引用、举例等修辞手法,使观点更加生动和有力。以下是一些著名辩论家的名言,希望能激发大家对辩论的兴趣和热情。
旅游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教学目标:
通过“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让学生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喜欢到森林去旅游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森林里的什么呢?
生:森林里有小草、大树、蝴蝶、蜜蜂,还有可爱的`小白兔……
师: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到森林去旅游吧!
二、合作活动,探究新知
(一)森林食品店。
1、师播放:我们先到森林食品店来,看一看这里都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图,明确图意。
师介绍游戏评分规则。
(1)每人都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顾客”扣1分。
(5)在事先规定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
2、学生按规则进行游戏,师巡视。
3、汇报游戏结果,师小结。
(二)纪念品商店。
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
师:你想买一些纪念品吗?这里面可是也有一些数学问题吆!这一次同桌两人交换角色,来做这个游戏好吗?在做的时候,同样要注意上面的游戏规则。
2、学生按规则进行游戏,师巡视。
3、汇报游戏结果,师小结。
三、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2、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课后完成)
四、评价小结,全面发展
师: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你的表现怎样?
师评。
旅游教学设计案例篇二
3.2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
教学目的:
1、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旅游旅游信息资料。
2、能根据旅游需要确定旅游主题,并合理安排旅游景点和线路。
3、能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4、了解不安全因素对旅游的影响,以及旅游景区采取的主要安全防范措施。
重点:选择设计旅游线路,旅游安全及其事故成因。
难点:选择设计旅游线路
课时:2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旅游活动应当怎样设计?
怎样做才能够形成这种旅游活动的节奏?
旅游活动设计:
确定旅游地点——设计旅游线路——以安全为基础
旅游活动设计(旅游地点确定;选择旅游线路)
安全
一、旅游地点的确定:
[问题]如果在中国范围内选择一旅游地,你会选择哪里?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这个旅游地的相关信息的?
说明是什么原因导致选择这一旅游地。
外出旅游之前,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去做出旅游决策。
获取信息的途径:
(1)上网
(2)咨询当地旅行社或经常外出旅行的人
(3)阅读书报杂志,各种旅游指南等。
影响旅游决策(旅游地选择)的主要因素:
客观因素时间距离经济因素安全因素
主观因素偏好感知环境
客观因素:
1、时间:
充足的旅游时间: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尤其是远距离旅游
2、居住地与旅游地的距离。
客观距离和感知距离:客观距离以实际里程来衡量,而感知距离则以克服客观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资金和精力等来衡量。
3、经济因素
必须要考虑个人的经济收入怀况
4、安全因素
必须保证旅游者的安全
主观因素:
1、旅游偏好:
(1)年龄: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对游乐设施特别感兴趣;老年人喜欢清静之地。
(2)职业:由于职业的不同,影响了人们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3)学历:高学历的人基于他们对世界的了解,他们的出游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例:西安碑林和华山两个相距不远的旅游地,二者相比,碑林的游客的文化程度远高二其他游客。
这也说明碑林游客的受教育程度总体上高于华山。
2、感知环境: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人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感知环境对旅游地点确定的影响:
感知环境的差异:尽管现实中存在某个很有价值的旅游地,但由于某种原因,这个旅游地没能成为人们的感知环境的一部分,那么,人们就不一定去这个旅游地旅游。如:人们想去领略大瀑布的壮丽景象一般都是去黄果树瀑布。但实际上,在规模上可以黄果树瀑布相媲美的还有十丈硐瀑布。两个瀑布的规模和区位条件很相似,但到两地参观的人数差异很大,到黄果树参观的人达35万,但到十丈硐的仅有人。
3、最大效益原则: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程旅行所消耗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不能太大。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人们总是力图通过旅游获得最大的环境信息量,对收集大量信息时的需求使人们选择旅游地时往往有以下倾向:
a、选择著名的旅游景点
b、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如:外国旅游者对我国的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普遍感兴趣,而对于娱乐活动、冬季运动等不感兴趣。
环境差异越大,越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趣。
——作为旅游开发者,应当研究这些影响因素,为开发资源做准备。
二、线路选择:
旅游线路的解释:
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
一种是指在旅游地或旅游点内部游人参观游览所经过的路线。
第二种:内容上包括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所享受的一切,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
故旅游路线常成为旅游产品的代名词。
1、确定旅游线路的原则:
(1)突出特色:
每一条旅游线都应有特色,形成鲜明的主题,唯此才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旅游线所串联的多个景区,可能各有特色,但又都要烘托同一个主题。
例:丝稠之路旅游线,就是将西安、敦煌、吐鲁番甚至中东,欧洲的一些相关的旅游点串成一条线路。组织游客活动包括:参观文古迹,民俗风情,品尝历史名菜,骑骆驼等。但所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丝稠之路”主题。
(2)讲究韵律:(探索活动)
在线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和体力、精力状况,据此安排其结构顺序和节奏。
一条旅游路线如同一部艺术品,也应当有序幕——发展——高潮——尾声,在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体现出上述特点。
(3)冷热兼顾:从全局出发,做到冷热兼顾。如山水圣人,其实是兼顾了济南。
(4)发展创新:旅游线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反映旅游者的需求。
(5)安全可靠:安全第一。
2、选择路线的基本出发点: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丰富的旅游体验、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3、注意问题:
(1)根据经济收入,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与食宿条件。
(2)尽量避免行程的重复。
串联成环形:环形主线路外加小环形支线或放射型旅游支线。
小环形支线:依托地周围的旅游地点距离较近,但它们都与依托地距离在一天以上行程时,没有必要回依托地过夜,而是就近住宿(注意分成几组)
放射型支线:旅游地与依托地距离在一天行程内,而每个旅游点之间距离又相对较远,一般是返回下榻处过夜,然后再前往其它旅游点旅行。(减少改换下榻饭店的麻烦,增加旅客的安全感)。
(3)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
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精力和体力状况,合理安排其结构顺序与节奏。例:最受旅游者欢迎的安排是把购物安排在最末一站,这样有利于旅游者大量采购各种物品,而没有携带不便的困难。
(4)突出主题:一条好的路线不是随便的景点的组合,而是一定突出其鲜明的特色,用一定的主题把景点联系在一起。例:丝稠之路)
三、旅游物品的准备:
问题:外出旅游时一般做好哪些准备?
(1)钱——不多不少,多:不安全,少:不够用,——最好带信用卡。
(2)物——必要的,不要带太多(累):旅游四宝:扇子、雨伞、眼镜、太阳帽。
(3)找个好的同伴
(4)注意安全(买份保险)
四、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1、导致旅游不安全的原因:
问题:外出旅游可能会遇到哪些不安全因素?
包括两大方面:
旅游环境和旅游行为
旅游环境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等):例:自然灾害:南亚海啸
社会环境(政治、战争、犯罪等):例:印尼巴厘岛事件。
旅游行为
旅游管理行为(教材阅读材料)
旅客不安全行为
2、防范措施:
自己阅读
三个方面:
1、增强安全意识(杭州市导游),努力消除不安全环境因素
2、坚决控制不安全旅游行为
3、为救援做好准备
(阅读p72材料:旅游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海啸对亚太旅游业的影响:亚太地区因为南亚海啸所蒙受的旅游损失高达30亿美元。尽管亚太地区不少的度假景点并未受到破坏,但本年仍将有9%的国际游客因担心安全问题,而选择到其他地区度假。
印尼巴厘岛旅游业陷入困境:10月12日,巴厘岛发生了针对外国人的系列爆炸案件,造成190人死亡,310多人受伤,这是印尼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恐怖主义事件,事件的发生,使巴厘岛旅游业陷入困境,该岛主要从事旅游业,每年接待150万名旅客,观光收入高达14亿美元,恐怖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原计划在该岛举行的国际会议已经有90%被取消。
导游带领游客全身而退:12.26,海啸袭向泰国南部的著名旅游胜地披披岛。当日杭州中国旅行社领队蔡玮玮带领的团队刚刚踏上小岛,游客们对潮水快速后退的奇物景观深感好奇,但蔡玮玮敏感的意识到这非同寻常,于是,她沉着冷静的带领全团游客迅速向海边酒店撤离,躲过了顷刻之后席卷而来的大浪。
案例研究:
评价第一个线路的合理性
节奏:两个高潮。
旅游路线:适合人群:
板书设计
3.2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
一、旅游地点的确定:
(1)上网(2)咨询当地旅行社或经常外出旅行的人
(3)阅读书报杂志,各种旅游指南等。
客观因素:1、时间:2、居住地与旅游地的距离。
3、经济因素4、安全因素
主观因素:1、旅游偏好:2、感知环境:3、最大效益原则:
二、线路选择:
1、确定旅游线路的原则:(1)突出特色:(2)讲究韵律:
(3)冷热兼顾:(4)发展创新:
(5)安全可靠
2、选择路线的基本出发点
3、注意问题:
三、旅游物品的准备:
四、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1、导致旅游不安全的原因:
2、防范措施:
旅游教学设计案例篇三
一.创设引入:
师做实验:把一个地瓜放入量杯里,加满水,然后再把地瓜取出。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面会下降?(使学生明白,地瓜占有一定的空间。)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生举例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1.师课件出示:电视机和遥控器、课桌和凳子,谁占得空间大,谁占得空间小。
指生说一说。
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占得空间比较大,那些物体占得空间比较小。
生举例说一说。
2.师出示一个地瓜和一个土豆,问谁占得空间大。
生猜测。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到底谁占得空间大。
生四人为一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找代表汇报。重点说方法,并让学生到讲台前操作。
3.揭示体积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小。
生举例说一说。
4.师课件出示:笑笑和淘气搭的长方体,谁的体积大。
生说一说。
5.师拿出一个橡皮泥做的长方体,然后把它捏成球体,问:哪个体积大,为什么?
6.出示一组图片:苹果、书包、冰箱、橡皮、碗、魔方。
把这些物体按能不能装其他物品分成两类。
生分一分。
揭示容器概念。
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容器。生举例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收集的容器图片。
7.出示一个玻璃杯和一个塑料杯,问:哪个容器装的水多?
生猜测。
有什么办法验证?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汇报方法,并让学生操作。
师揭示容积概念。
8.出示半杯水
我能不能说杯子里水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为什么?
9.课件出示:冰箱的体积与冰箱的容积那个大?为什么?
生讨论后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对于同一个容器,它的体积一般比容积大,因为它有厚度。
三巩固练习
1我会判断
(1)洗衣机的容积就是它的体积。
(2)游泳池里注入半池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3)两个盒子的体积一样大,他们的容积一定一样大。()
2课本练一练的第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也可以说说你的体会、感想。
旅游教学设计案例篇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1----32页内容
教材分析:
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a×b=c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二、设计思想:
这节课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学习找一个自然数的倍数。教材通过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不同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直观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依据算式具体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利用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理解。
六、学情分析:
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个数都是无限的,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还记得刚入学时你们学得那些数吗?师准备一些豆子让学生数。师介绍自然数及非零自然数。
2.师:我们知道人和人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其实,数和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两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二、认识倍数和因数
1.操作活动:
师:一起看大屏幕,老师这儿有1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如果请你把这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能不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试试看。
2.学生汇报算式,然后思考是怎样摆的。
师: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出3种不同的长方形,并能写出3个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
3.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4×3=12,数学上我们就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师:大家很会联想,反过来说,4是12的因数,同样,3也是(12的因数)。(课件出示这四句话)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齐读一下。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选你喜欢的一个,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师: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在说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师:现在你能写一个算式,找一找其中的倍数和因数吗?(同桌互相交流)
师:屏幕上也有几个算式,你能不能说一说其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呢?
(重点是最后一个算式18÷3=6)
生:18是3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3是18的因数,6也是18的因数。
师:看来,我们不仅可以用乘法算式,同样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的方法
1.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发现12是3的倍数,18也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只有12和18吗?(不是的)
师:你能把3的倍数写出来吗,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开始。
师:我们一起来写3的倍数,在写一个数的倍数时,一般可以从小到大写前面5个,后面用省略号表示。
师:现在你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吗?(会了)
师:写出2的倍数行不行?(行)5的倍数呢?(行)。
2.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生:最小的和它一样
师:一个数最小的倍数就是它“本身”。(板书:最小本身)
师:最大呢?(生:找不到最大的)
师:也就是说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板书:最大没有)
生: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无数个我们也可以说是“无限”(板书:个数无限)
四:拓展练习
1.
(1)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2)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
2.判断题.
(1)36÷9=4,36是倍数,9是因数。
(2)12的倍数只有24、36、48.
(3)57是3的倍数。
(4)1是1、2、3......的倍数。
3.下面的数哪些是4的倍数,哪些是6的倍数,哪些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42121869203048
4.写出100以内8的全部倍数.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旅游教学设计案例篇五
【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听说能力。
2、能勇敢的承担口语交际中的“导游”角色,增强收集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
想办法把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解说清楚。
【教学难点】
想办法把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解说清楚。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彩笔。
【教学设想】
本次口语交际可先创设情境我们出去旅游,引学生入情入境,再自由组合成“旅游团”,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当“导游”,向“游客”们介绍景点,最后评选“最佳小导游”。
【教学过程】
一、情景谈话,引出课题
1、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飞,枫叶似火,硕果累累。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去旅游,去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去欣赏各地的美丽风光。
2、课件配乐演示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
3、刚才我们去旅游,说说你们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二、进行口语交际
1、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收集到的风景名胜图片或资料。
2、学生自由组合成“旅游团”,给自己的旅游团起个名字。
3、在自己的`旅游团里轮流当“导游”,向小组内的“游客”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
“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题,“导游”要耐心解答。
三、竞选“最佳小导游”
班长主持,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当评委,各“旅游团”选派代表参加竞选活动。
四、小结
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跟随“小导游”到了许多地方,饱览了祖国各地的风光,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你们还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吗?我们可以到课外书中去畅游,可以到网上去旅游,有机会的话,还可以亲身去领略山河的美丽、风景的迷人。这样,这样你会成为一名快乐的旅行家。
【板书设计】
我们去“旅游”
“最佳小导游”
【教学后记】本次口语交际学生经过精心准备,把自己知道的、看到的风景向“游客”介绍,参与积极高,有些同学的语言组织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练习。
旅游教学设计案例篇六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说明中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分布和造成的危害
2、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
3、学会运用地图来说明灾害的分布状况。
过程与方法:利用中国主要地震带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图了解我们国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分布,结合相关相关资料了解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危害。最后发挥空间分析能力将地震灾害多发区分析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这些突发性的灾害发生的地点都位于哪里,以便今后生活中做好预防,也了解我国灾害分布的基本国情。
教学重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教学难点:灾害分布规律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
教具准备: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分布图
教学过程:
导入:“泥石流来了,如何自救”
(4等高线地形图,实线表示泥石流路线,分析,若有人正
(处于一时发生泥石流,他逃生的路线应该选择那一条?
(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主要的地震与地质灾害及分布
板书:我国地震与地质灾害
一、地震的分布于危害
师:阅读课本相关介绍
师:读图“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总结我国地震活动的分布?
板书:
分布:1、东南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3、西南青藏高原与四川、云南(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西北陕、甘、宁和新疆地区(如1920年的海原地震)
师: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阅读“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的几次强震”来理解。
总结:人员的死亡,财产的损失,自然资源与地表环境的破坏
师:(转折)地质灾害除了地震灾害还有?下面来学习一下泥石流灾害,
板书:泥石流的分布于危害
旅游教学设计案例篇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8页的例题、试一试及相应的“练一练”。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
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多媒体课件。
一、对话交流,引入课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既能陶冶情操,又能锻炼身体,还能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
1、同学们喜不喜欢旅游,去过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
2、我们庐山有哪些旅游景点?
学生回答,教师播放课件进行补充。
碧龙潭、三叠泉、龙宫洞等
3、旅游时,有哪些费用?
生1;住宿费、餐饮费。
生2:车费、门票费。
师:有些人去同一个地方,花费却有多有少,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旅游费用。
板书课题:旅游费用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信息
我们庐山有许多旅游景点,庐山长城旅行社针对庐山旅游景点,推出了两种旅游优惠方案,我们来看一看,出示优惠方案。(课件和黑板出示两种优惠方案)
庐山一日游
团体5人以上
(含5人)
每位100元
庐山一日游
大人每位160元
小孩每位40元
a方案 b方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优惠方案,说说每种优惠方案是什么意思?(购团体票必须要有5人。)
2、解决问题1
(1)提出问题
师:小红一家五口一起去庐山旅游,有哪几个人?(她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几个大人,几个小孩?(课件和黑板出示情景图和这个问题)
4个大人,1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理由是什么?
(2)猜测判断
大家猜一猜,哪种方案省钱?
生1:我觉得应该选择a方案,因为小孩有优惠。
生2:我觉得应该选择b方案,因为团体票便宜,不管大人、小孩都有优惠。
(3)探索交流
师:到底选择哪一种方案,我们通过计算就明白了,现在请每个人算出两种方案的费用。
160×4+40×1
=640+40
=680(元)
100×5=500(元)
a方案 b方案
因为b方案费用少,所以,按b方案买票省钱。
3、解决问题2
(1)提出问题
师:高琦幼儿园的两位老师带着四位小朋友到庐山旅游。有几个大人,几个小孩?(课件和黑板出示情景图和这个问题)
2个大人,4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理由是什么?
(2)猜测判断
大家猜一猜,哪种方案省钱?
生1:我觉得应该选择a方案,因为小孩有优惠。
生2:我觉得应该选择b方案,因为团体票便宜,不管大人、小孩都有优惠。
(3)探索交流
师:到底选择哪一种方案,我们通过计算就明白了,现在请每个人算出两种方案的费用。
160×2+40×4
=320+160
=480(元)
100×6=600(元)
a方案 b方案
因为a方案费用少,所以,按a方案买票省钱。
4、尝试解决
现在有6个大人,3个小孩,到庐山去旅游,我们再来看一看,a、b两种方案,哪种方案省钱呢?(课件出示: 6个大人,3个小孩,a、b两种方案,哪种方案省钱呢?)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动笔算一算吧。
160×6+40×3
=960+120
=1080(元)
100×9=900(元)
a方案 b方案
因为b方案费用少,所以,按b方案买票省钱。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课件出示结果。
谁能说一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通过计算来解决的)
三、应用知识,拓展创新
我们再来看一道题: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0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课件出示:在“长城旅行社推出的a、b两种优惠方案”的情境中,回答下列问题
(1)3个大人,2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
(2)1个大人,7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
(3)7个大人,3个小孩呢?)
第一小题
160×3+40×2
=480+80
=560(元)
100×5=500(元)
a方案 b方案
因为b方案费用少,所以,按b方案买票省钱。
第二小题
160×1+40×7
=160+280
=440(元)
100×8=800(元)
a方案 b方案
因为a方案费用少,所以,按a方案买票省钱。
第三小题
160×7+40×3
=1120+120
=1240(元)
100×10=900(元)
a方案 b方案
因为b方案费用少,所以,按b方案买票省钱。
解决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哪个小组先说一说第一个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接着汇报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
在探索哪种旅游方案买票省钱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孩多时,a方案省钱;大人多时,b方案省钱。)
四、应用规律,提高能力
成人每位400元,小孩每位200元。
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300元。
a方案 b方案
请大家按照我们今天发现的规律来判断一下,哪种方案买票省钱?(因为大人多,买团体票即a方案省钱。)
请大家算一算,两种方案各多少钱,来验证一下自己的判断对不对。
努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创造性思维。 3、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学生只有明白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才能深刻理解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一般规律,从而学会采用分析、推理、列举等数学思考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
本节课,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了学生熟知的庐山旅游景点作为探究的载体,通过旅游时经常遇到的“购买门票”这一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热爱家乡和热爱生活的教育。
旅游教学设计案例篇八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的设计
一、尝试准备:
一些平面图形与一些立体图形之间究竟有没有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1、把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请与同桌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小结
二、尝试探究
1、先想一想,再动手操作确认,下列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
2、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请说出1号、2号、3号面相对的各是几号?
3、以下哪些图形可以折叠成一个长方体?
4、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找出相对的两个面,并分别标上记号。
三、尝试练习
1、下面图形中,哪些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3、下列图形哪个不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
1、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标注了字母a的面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所标注代数式的值相等,求的值。
2、试画出能折叠成正方体的平面图。
参考:
动手剪开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盒。
1、先想,再用附页1中的图形试一试。
2、先判断,再用附页2中的图2试一试。
1、先想一想,再用附页2中的图1试一试。
2、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展开想象,进行判断、交流。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展开与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