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拓宽教学思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反思的经典案例,希望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一
很久以来,也许常常存在这样一个迷惑,我们课堂为什么变得枯燥无味了?事实上,是我们教学的主导思想存在问题,当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时候,课堂就有趣了。开学第一周学校提出了坚持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思想,我们语文组也一直在坚持去做,我想就我的这一次出课简单谈谈我的感受。
从确定课题到最后的出课,我的教案写了五稿,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思路都是建立又被推翻,重新建立再推翻,最后才确定了出课思路,这也要感谢我们语文组各位老师不遗余力的耐心帮助。在每一次的磨课过程中,我都感觉自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当然,有些想法也让我越来越坚定,也让我受益匪浅。
1、用贴近学生的语言,顺着学生的思路,拉动学生的思维。这次出课我选择了《最后一课》,在刚开始设计这堂课时,我在问题导入时选用以背景填空的形式释放,后来在磨课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过于死板,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思考,经过研究,我选用了“这是谁的.最后一堂课?”后来发现这样的问题既切近学生的思路,又拉动了他的思考。同时在磨课过程中,课堂的思想主线也越来越清晰,一堂课不是由老师控制课堂,不是由老师牵制着学生,而是应该顺着学生的思路,但同时老师的心中要有一条课堂的主线,无论学生怎么回答,都是围绕着这条主线进行的,这样的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同时又活而不乱。
2、针对学情,重难点取舍,课堂目标设定越来越清晰。学生第一次接触小说,一开始我选择了以韩麦尔先生的话语蕴含的情感和小弗朗士的内心情感变化,情节和人物分析两条线同时进行,但是后来觉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小说,这样设计可能课堂容量较大,学生接受不了。在分析了我们之前曾经做过现代文的人物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我们之前的人物分析方法,我将这节课的课堂目标设定为1、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抓住关键词,品读人物的情感。(知识能力目标)2、学习法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的祖国。
3、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以往有的学生有回答不上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很着急,有时候迫不及待地就脱口而出,但是通过这次出课,我认识到有的学生回答不上来,可能还有别的学生能够做到,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和细心指导。同样的当学生回答问题偏离正确方向时,不要急于去纠正,也许细心的同学能够发现。
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人海茫茫,我们也找不到完全相似的两个学生。放手吧,把时空还给孩子们,他们会还我们一整世界的精彩!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二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主题表现深刻,艺术手法生动,反复读课文后,感触很深。
本篇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和背景资料都十分必要,因此学案中附上了这部分内容。教学中,由学生自己朗读来进行了解,但发现效果并不好,学生无论通过自由读、齐读、默读,都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根本记不住所读内容,也就无从了解。因此,我认为以后教学应大胆放手,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有了这个自己寻觅、查找的过程,相信学生也能够课前学得开心、课上用得舒心,而且通过小组的交流,所获得的资料远远要比老师在学案上所附内容要丰富得多。
本次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完课后,我觉得“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的学习目标基本实现,但“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目标并未达到。静心思考,发现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由于学生现在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体会这样的情感会十分困难。2、作为教师,自己并没有深入其中,因此更无法将学生带入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氛围中。3、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在一遍遍的朗读中,相信学生会有所感悟的。据此,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课文,结果发现效果稍好。
因此,日后教学应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学习目标。
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把握人物的爱国感情。
我首先提问“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学生回答:
意识到这种教学的方式不妥后,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开始增加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来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接下来重点让学生掌握人物的描写方法。我先提问:“我们学过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几种?”学生答:“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等。”学生边说我边写在黑板上,学生掌握较佳。
按照教学的设计,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几个问题: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小说是怎样刻画他的?等。学生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因此,我对这节课还是感到满意的。
可是上完课后,仔细回想一下教学的各个环节,我觉得有些遗憾。教学定位在掌握人物的方法上没错,但却忽略了另一个目标:把握人物的情感。如果能在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时,让学生理解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用人物的形象去教育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可供效法的楷模,会不会更好呢?通过阅读名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利用语文学科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我的困惑是:像这样的名著小说究竟是让学生掌握小说的描写方法还是重在情感体验?还有待思考改进。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三
很快,一节课过去了,但回顾这一节课的收获如下:
1、本节课我充分尊重了学习的主动性,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体现了新课改中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变成学生自主的.学。
2、从教学内容上,本堂课,我重点放在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上,并通过阅读文本,从文本中获取信息,从而全面深入地理解韩麦尔先生,特别是韩麦尔先生身上那种浓浓的爱国情怀。
3、在时间安排上,更多地考虑到爱国情怀的渗透,激励更多的学生满怀报效祖国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所以后面练习写作的时间就显得有些紧张,这也是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4、在朗读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指导,但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学生朗读的时间和人次也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5、板书设计方面,我通过“士”字形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农垦的情感,同时也将本文的主要内容展示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表现,特别是中下等生的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有所提高。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四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篇小说,小说写的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当地学校该教德语的事件,最后一课就是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展开的。学习目标设定了2个:
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个目标在授课过程中都得以完成。文章中对于小弗朗士大部分都是心理描写,所以设定的主问题“抓住心理描写体会小弗朗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找出文章中对于韩麦尔先生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通过学生对这两个主问题的探究完成目标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在文章中勾画对人物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经过小组的探究,学生对文章分析的比较透彻,回答问题时积极度很高,得出的答案较准确,能够深刻理解人物复杂的心理,同时学习了这种写法。
目标2的完成贯穿在分析人物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文中人物的爱国热情,也能够激发他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但是总感觉学生感受的不强烈,不能够深入到小弗朗士或者韩麦尔先生心理,好像和他们之间还是有距离。反思这个问题,一是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他没有共鸣。二是学案上直接给出了这个背景,学生没有去查找关于文章更多的背景,所以学生对这段历史也不熟悉,自然不能体会人物的感情。所以我觉得以后文章的背景、特定的环境不再出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体会,上课可给些时间进行交流,这样可能会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深刻。
在讲了一个课时,学生初步有所感受之后,我让学生又找了一些以爱国为主题的文章或者诗歌。在第二课时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交流,又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了交流,之后找了学会来朗读自己文章或文章片段,推荐自己的文章,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这样的文章,同时通过这样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
文中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小弗朗士分析时间多,而韩麦尔先生则匆匆而过。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前准备与预设还不够周全与合理。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不点思考教学的得失:如教师提问的指令应简单明确;
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要力求自然顺畅;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来追问与总结;要不断深入激发课堂上新问题的生成,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总之,一堂课上完之后,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从中也能受益颇多,既锻炼了自己,更学到了知识,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会多运用、勤反思,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水平的提升。
范例十四在我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有这样一次教学感受奇特而令人难忘。
那是我带八年级语文课时的事情,那天上午上的课文是《最后一课》。在第一个班上课时,讲到韩麦尔先生讲最后一课时教室的情景及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时,我很投入,这时下课铃声已响了,走廊上学生的嘈杂声很大,可我的教室里却是安安静静,就连平时最调皮捣蛋的那几个学生今天也很安静。这让我既惊讶又兴奋,原来语文课竟然能上到这样的境界,原来语文对学生也有吸引力。接下来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我更卖力的去讲,但不管学生的感受表现,还是我的感情都没有达到上一节课的水平。随后在写教学反思时,我认真的思考这两节课的得失,有以下几点体会:
1、语文课要老师带有自己的情感去引导学生,而不是照本宣科。
2、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要削弱教师的讲,关键是讲的要引起学生共鸣。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五
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19xx年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融入近代中国人百年的情感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通过《最后一课》,了解到“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这句话的内涵,懂得了“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初中课文。从教近xx年,这篇课文教了无数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记忆最深刻的是xx年教坛新秀评选上的那堂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该把什么传授给学生:生字、人物、环境、情节等,似乎哪一样都不能少,于是我哪一样都取一点,教案提纲如下:
1、导入课文。
2、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
3、学习生字。
4、听课文录音,理请文章结构,并概括大意。
5、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6、找出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语句,并说说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7、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行动的语句,并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8、是什么使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9、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
10、阅读训练,阅读最后一部分,回答四个问题。(问题略)。
以上10个环节,从语言到句子,从环境描写到人物描写,一步一步规规矩矩,涵盖了课文的方方面面,所有的内容和问题都是教参中现成的,没有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考虑了很多教材教法,但惟独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思考需要时间,我把一节课的时间排满了,学生还怎么思考呢?在特定的情境下。为了保持一节课的完整性,我采用了灌和塞的方式,本来很有趣简单的一篇短篇小说在我的灌和塞下变的毫无生趣,学生听的云里雾里,一片茫然,我敢肯定,下课后学生的脑子里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今天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重新再接触这篇课文,最初决定要上这一课的时候,仍然很茫然,过去失败的经验使我有点惧怕这篇课文,我喜欢这篇文章,但我怕自己又把它上坏了,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是被逐步唤醒的,而学生的感受也应该是这样的,怎样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情象小弗朗士一样逐步理解,加深,及至产生共鸣呢?我反思了过去教学环节和教案设计:时间不够是客观原因,以前为了赶教学进度,每篇课文的课时都抠的死死的,就怕课时拖的太多了,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或者上新课时间过多了,留下来复习的时间不够,有了这些顾虑自然就不敢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太多的时间考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教材处理不够大胆,我害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所以凡是教参上提到的我都予以重视,都想教给学生,就是这个自认为聪明但恰恰是最愚蠢的想法让我的课堂成了满堂灌。面面俱到其实就是面面不到啊,我怎么就意识不到这点呢?再就是过度的依懒拘泥于教参,被教参缚住了手脚,自己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了。理清楚了这些原因之后,我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来审视和思考这篇课文:第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
我把课文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多遍,祖国、语言、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这几个词语在我的脑中越来越清晰,最后变成了这几个问题:
2、听完课文录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听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5、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6、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7、拓展阅读老舍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样灾难前表现出来的共同爱国情结,认识到珍惜时间,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8、课外作业是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
9、本课延伸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你怎么看待现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你觉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请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社会调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几个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学生的时间充足了,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果就自然好了。
总之,一堂公开课受益颇多,既锻炼了自己,更学到了知识,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会多运用、勤反思,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水平的提升。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六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初中课文。从教近10年,这篇课文教了五六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该把什么传授给学生:生字、人物、环境、情节等,似乎哪一样都不能少。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来审视和思考这篇课文:第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
我把课文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多遍,祖国、语言、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这几个词语在我的脑中越来越清晰,最后变成了这几个问题:
2、听完课文录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听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5、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6、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7、拓展阅读老舍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样灾难前表现出来的共同爱国情结,认识到珍惜时间,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8、课外作业是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
9、本课延伸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你怎么看待现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你觉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请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社会调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共是七个问题,外加两个作业,我安排了7个课时来完成,第8题的写作放到课后,写完后用半节课时间讲评,第九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查找资料放在双修日进行,周一回来进行小组辩论,时间富裕了,学生的思考也充足了。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七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初中课文。从教近2019年,这篇课文教了无数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记忆最深刻的是2019年教坛新秀评选上的那堂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该把什么传授给学生:生字、人物、环境、情节等,似乎哪一样都不能少,于是我哪一样都取一点,教案提纲如下:
1、导入课文。
2、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
3、学习生字。
4、听课文录音,理请文章结构,并概括大意。
5、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6、找出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语句,并说说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7、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行动的语句,并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8、是什么使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9、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
10、阅读训练,阅读最后一部分,回答四个问题。(问题略)。
以上10个环节,从语言到句子,从环境描写到人物描写,一步一步规规矩矩,涵盖了课文的方方面面,所有的内容和问题都是教参中现成的,没有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考虑了很多教材教法,但惟独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思考需要时间,我把一节课的时间排满了,学生还怎么思考呢?在特定的情境下。为了保持一节课的完整性,我采用了灌和塞的方式,本来很有趣简单的一篇短篇小说在我的灌和塞下变的毫无生趣,学生听的云里雾里,一片茫然,我敢肯定,下课后学生的脑子里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今天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重新再接触这篇课文,最初决定要上这一课的时候,仍然很茫然,过去失败的经验使我有点惧怕这篇课文,我喜欢这篇文章,但我怕自己又把它上坏了,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是被逐步唤醒的,而学生的感受也应该是这样的,怎样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情象小弗朗士一样逐步理解,加深,及至产生共鸣呢?我反思了过去教学环节和教案设计:时间不够是客观原因,以前为了赶教学进度,每篇课文的课时都抠的死死的,就怕课时拖的太多了,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或者上新课时间过多了,留下来复习的时间不够,有了这些顾虑自然就不敢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太多的时间考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教材处理不够大胆,我害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所以凡是教参上提到的我都予以重视,都想教给学生,就是这个自认为聪明但恰恰是最愚蠢的想法让我的课堂成了满堂灌。面面俱到其实就是面面不到啊,我怎么就意识不到这点呢?再就是过度的依懒拘泥于教参,被教参缚住了手脚,自己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了。理清楚了这些原因之后,我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来审视和思考这篇课文:第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
我把课文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多遍,祖国、语言、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这几个词语在我的脑中越来越清晰,最后变成了这几个问题:
2、听完课文录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听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5、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6、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7、拓展阅读老舍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样灾难前表现出来的共同爱国情结,认识到珍惜时间,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8、课外作业是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
9、本课延伸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你怎么看待现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你觉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请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社会调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几个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学生的时间充足了,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果就自然好了。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八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初中课文。从教近10年,这篇课文教了五六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该把什么传授给学生:生字、人物、环境、情节等,似乎哪一样都不能少。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来审视和思考这篇课文:
第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我把课文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多遍,祖国、语言、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这几个词语在我的脑中越来越清晰,最后变成了这几个问题:
2、听完课文录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听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5、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6、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7、拓展阅读老舍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样灾难前表现出来的共同爱国情结,认识到珍惜时间,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8、课外作业是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
9、本课延伸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你怎么看待现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你觉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请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社会调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一共是七个问题,外加两个作业,我安排了7个课时来完成,第8题的写作放到课后,写完后用半节课时间讲评,第九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查找资料放在双修日进行,周一回来进行小组辩论,时间富裕了,学生的思考也充足了。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主题表现深刻,艺术手法生动,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所见所感所闻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对统治者的愤慨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反映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我让学生收集了普法战争的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这一课我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梳理小说结构,第二课时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深层内涵。初次默读,我不做任何要求,只让学生将作品认真仔细阅读一遍,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自由度极大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不会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使学生直接被作品所吸引,如果老师布置了很多任务,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由发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领会理解课文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等教学目标。在分析小弗朗士的过程中,主要分析心理描写,分析老师,主要分析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由于这部分内容容量很大,我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评价。并在互动中强化目标。可是,遗憾依然存在,这一次备教材备得较充分,但没真正备好学生,课堂气氛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热烈。而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对于课堂容量大的课,应该充分预习,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学案发放也应更提前一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须对学生加强多方面的训练。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九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着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初中课文。从教近10年,这篇课文教了五六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该把什么传授给学生:生字、人物、环境、情节等,似乎哪一样都不能少。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来审视和思考这篇课文:第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
我把课文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多遍,祖国、语言、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这几个词语在我的脑中越来越清晰,最后变成了这几个问题:
2、听完课文录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听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5、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6、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7、拓展阅读老舍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样灾难前表现出来的共同爱国情结,认识到珍惜时间,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8、课外作业是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
9、本课延伸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你怎么看待现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你觉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请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社会调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共是七个问题,外加两个作业,我安排了7个课时来完成,第8题的写作放到课后,写完后用半节课时间讲评,第九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查找资料放在双修日进行,周一回来进行小组辩论,时间富裕了,学生的思考也充足了。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十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主题表现深刻,艺术手法生动,我很喜欢。可从教近十几年,这篇课文教了几遍,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这一次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重新接触这篇课文,终于找到问题所在:害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所以凡是教参上提到的都予以重视,都想教给学生,造成满堂灌,吃力不讨好。再就是拘泥于教参,被教参缚住了手脚,自己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了。考虑到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课前我把课文翻来覆去读了好多遍,对上课内容做了大胆处理:
第一,去除旁杂,突出重点:这是学生上中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所以我决定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整节课仅围绕着小弗朗士作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第三,全面参与,动脑动笔:中学语文考试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可是,通过一个多学期的了解,我发现现在的这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相当差,不少同学没办法用恰当得体的书面语言把心中想说的话描述出来,鉴于此,我不追求表面的热闹,设计了为课文做旁批,发挥想象力,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续写这些既动脑又动笔的`环节。
第四,水到渠成,畅谈感想:中国自古讲究“文以载道”,所以,当学生通过交流慢慢了解小弗郎士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最后一课,不仅使小弗郎士变懂事了,更唤醒了他的爱国热情。那么,你从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了什么有益的东西?没有生硬的说教,学生自然而然就得出“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东西”,“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祖国的语言,学好祖国的语言”等体会。
就这样,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完之后,我觉得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领会理解课文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等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十一
从教学预设和课堂效果以及教后反馈来看,最突出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有没有把握好开端即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时间。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中澎湃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课文相得益彰。它反映的主题和课文是契合的,且诗的语言最易感染打动人心、拨动听众心弦,激起共鸣。导入新课我朗诵这首诗,声情并茂的朗诵成为这堂课最好的开场白,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这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事实证明这样安排独具匠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课本剧表演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形式但作为解读文本的一种途径,安排在研读课文之前,却是一种可贵的创新和探索。把编写课本剧作为预习作业,熟悉文本这才是第一步,还有人物安排和台词、舞台说明等需要认真把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锻炼了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课堂上精彩的表演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会从中受到形象而深刻的感染,激起情感的强烈共鸣。从课堂效果来看,预设目标均达到。当最后一课结束的钟声无情地响起,它也如重锤般敲击在我们的心头,时空在这一刻似乎变换,时光倒流……它给我一个可贵的启示:学生的创造热情和能力是无限的,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调动和激发。三、一堂好课当然离不开巧妙的预设,但我认为不露痕迹巧夺天工水到渠成的生成更是师生智慧之花的绚烂开放,课堂因此而摇曳生姿,精彩纷呈。在引导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时,同学们都认识到他坚持上完最后一课非常了不起。但我不经意追问了一句,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您会坚持上完最后一课吗?同学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后纷纷举起了手,大家的回答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同学说他不愿意上是不想在大家痛苦的伤口上撒盐。但更多的同学都愿意像韩麦尔老师一样坚持上最后一课,尽最后的职责。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在课堂上创造空间时间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这应该是课改精神的体现,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试想没有争辩哪有真理的诞生?它不是标新立异更非哗众取宠,也不必担心会偏离主题,弄散课堂。
但这堂课也存在几个不足:
一、小弗郎士既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更是小说主要人物,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课本剧表演由于受课堂场景限制,小弗郎士活动空间以及内心情感展现空间太小;分析人物形象时,由于学生对文本不是非常熟悉,加之没有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导致此人物形象单薄,特别在表现主题上的作用未充分挖掘,留下缺憾。
二、课本剧表演结束后,同学们都沉浸在最后一课的悲剧气氛中,应抓住有利时机追问学生观后感,自然过渡到情节感悟和人物分析。这样不仅教学环节会更紧凑,且课本剧表演的价值意义发挥到最大。教学机智未充分发挥,生成的亮点减少。可见课堂艺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积极地修为和磨练。
三、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不能做到得心应手。一方面课件的展示和课堂环节有时不能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没有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学科上的作用,特别是网络资源的选择利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十二
设计本堂课时,一个良好的愿望就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饶有兴趣的完成师、生、文中主人公的三方对话。七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发展,作为老师的我应把教学重点投放在引导学生从扎实阅读文本入手去理解人物形象,而不要流于架空的分析。
走进新课题,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本文教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如果课前预设的越多,课上学生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少。作为老师在设计教学流程的同时,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变一种固定的计划方案为多假设方案并及时调整找到新的突破口才行。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不会停留在程式化的状态,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着智慧,充满着情趣,充满着创新。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初中课文。从教近10年,这篇课文教了五六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这篇文章完整的呈现给学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该把什么传授给学生:生字、人物、环境、情节等,似乎哪一样都不能少。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来审视和思考这篇课文:第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
我把课文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多遍,祖国、语言、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这几个词语在我的脑中越来越清晰,最后变成了这几个问题:
2、听完课文录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听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5、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小弗朗士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6、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7、拓展阅读老舍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样灾难前表现出来的共同爱国情结,认识到珍惜时间,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8、课外作业是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从上课到下课的内容。
9、本课延伸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你怎么看待现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你觉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请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社会调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共是七个问题,外加两个作业,我安排了7个课时来完成,第8题的写作放到课后,写完后用半节课时间讲评,第九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查找资料放在双修日进行,周一回来进行小组辩论,时间富裕了,学生的思考也充足了。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十三
这是一篇经典小说,也是一篇讲读课文,我期待着师生互动,获得成功。
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只习惯于平铺直叙地叙事,不会描写人物,因此,我在备课时将重点放在:一,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二,理解和感受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学习。因此后续的第二环节的教学中,我决定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让学生进行一次自由度极大的阅读训练。按往常,在布置学生阅读时,无论如何要提出一、二条阅读要求或一、二个思考问题。这种阅读方式目标明确,但其弊端也是极其明显的,那就是这种阅读方式多少会让学生产生压力,致使部分学生失去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谈阅读的体会、感受及困惑。
我想,在这一阶段,我没有干预学生的阅读,学生应该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体会的空间。但令我难堪的是,教室里沉默了1~2分钟,竟没有一个举手。面对这一尴尬的场面,我不得不对学生进行启发。
我说:你能说说课文的目的含义吗?这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平时上课有何不同?作者为何要写这些不同呢?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韩麦尔先生还是小弗郎士?……我一口气提出七、八个诸如此类的问题。
又过了1~2分钟,陆续有几个同学举手,举手的就是平时爱举手的那么几个同学,其他大部分同学难道永远就是课堂的看客而已,我很是不满意。如果照往常,由这几个学生说说,就可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但我决心要让大多数同学融入课堂。我对同学们说:有一个成语叫教学相长,意思是说,教和学两个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课堂是老师教学的主战场,是同学们学习的主阵地。在老师的.心目中,好的课堂应该具有“等闲识得东风起,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勃勃生机,而不是老师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同学们在台下“水波不兴”。老师面对这样的课堂,既感到无奈,更感到心烦。
讲完这一席话后,我有布置同学们重新进行阅读,并要求前后四人一组讨论。如果你口头表达有障碍,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整理成文字。这节课的后十几分钟,同学们有小声朗读的,有讨论问题的。我走下讲台在同学的课桌间穿行。我很想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偶尔有同学问我问题,我尽量作一些简短的回答。
第二节课上课,我先要求每个小组至少派一名代表讲述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其他同学还可补充。与上节课相比,出现的变化是,除了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外,还有几个同学作了补充,同学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加强,课堂气氛较活跃。更让我颇感意外的是,有两个同学说出了他们阅读课文的独特感受。有一个同学说,读了这篇小说后,留在他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郝叟老头。你看他那么大年龄,在课堂上那股认真劲儿,虽然一句话没说,但他留给读者极其深刻的印象。另一位同学说,他并不喜欢这篇小说,主要是觉得它的情节不是很精彩。我他怎样才算精彩。他说,他喜欢有离奇曲折情节的故事。我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发表的意见。我觉得,课文要让学生读透,许多问题无须老师多讲,他们就能自己感悟。
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领会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我问学生,我们以前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都有那些?有学生说“肖像描写”,有学生说“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还有学生说“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学生回答的这些“人物描写方法”与我备课时所设计的内容是吻合的。考虑到学生老是将人物描写的方法和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等混淆,我特别强调同学们做笔记,并要求背记。事后回想这个环节,觉得十分值得让人回味。
接着我重点品读了写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分析了这一人物形象。
上完这一节课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究竟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虽然当初设计这节课时,我拟写了两条,一是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二是理解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回忆这两节课的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对这种爱国主义的认识更重要。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十四
《最后一课》是篇传统的`课文,一直被各种版本的教材选做课文。然而在不同的时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这篇课文中心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无论怎样设计,这一主题是不能变的。我是这样设计这篇课文的。
首先,导入新课时,教师用生活的语言讲述:爱国不一定是做轰轰烈烈的大事,爱祖国,就意味着爱大地、江河、语言、民族、文化、同胞等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一样的爱国感情,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但其丰富的内涵一样能拨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弦。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与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用这一段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明了本文的主题及教学目标。
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采用感悟的方法,教师提出要求:
(1)快速阅读,至少一遍。
(2)查出不会读的生字、生词的读音和含义。
(3)了解课文主要军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有什么深刻含义。
(4)将你不懂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并尝试做简要解答。
(5)记下你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想。
第三步,互动交流。学生快速阅读完后,通过初步了解,完成以上问题时,有些学生比较困难,因此就采用互动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发言,谈阅读的体会,感受和困惑。教师不干预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体会。对于学生的意见和自主体会,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或质疑。教师注意控制时间,这一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认识课文中的人物。
第四步,引导阅读,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结合阅读后的交流发言,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讨论归纳出故事情节,小弗兰士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
(法语课,爱国课。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感情更强烈。)。
2、教师讲述:同学们都知道记叙文有六要素,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因此阅读小说时,可以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
(1)这篇文章,可按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情节(教师板书)。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之中宣布下课。
(2)抓住情节的各个阶段,从小弗兰士的具体表现来分析他的心理变化过程,了解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开端:贪玩、幼稚、怕老师。
发慌:感到诧异、理解学习的重要、懂得怎样爱国。
高潮和结局:理解尊敬老师。
(3)归纳小弗兰士的形象及意义:
a.小弗兰士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即是他的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升华过程。
b.小弗兰士在文章中的作用:本文以小弗兰士,即“我”的所见所闻所所感为线索,他又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溶化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步,合作探究。分析韩迈尔先生的形象特征,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2023年最后一课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模板15篇)篇十五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利用短篇小说的特点,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方法,在尽可能精练的艺术形式里容纳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题材。他选择了在普鲁士人规定阿尔萨斯省学校里不许再教法文的命令下,一个小学校里学生们上最后一堂法文课的场景,把这一堂课提升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的高度,使普法战争悲剧性的'结果通过一堂课表现得非常鲜明突出。作者还广泛应用了白描手法,在小说中穿插了一些简洁而别有特色的细节描写,如文中对韩麦尔先生在讲授“最后一课”时衣着的描写,对刻画课堂不平常的、庄严的气氛及韩麦尔的内心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室内外的桌椅树木,金甲虫的飞,鸽子的鸣,这此细节,都紧密地与描写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感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得既自然又从容,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着重引导学生借助圈画、品读等方法,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小说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理清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圈画、品读等方法,把握重点语句,感受作者笔下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
作者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本文人物形象生动,它主要通过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同时借助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具体,所以这既是本文的写作特色也是理解分析的重点,成为教学的重难点。圈画、品读是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借助圈画,抓住关键句子来感受文章流露的感情。
这篇文章情节性强,学生有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我”(小弗郎士)心理思想的变化成长为切入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以此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剖析课文,并且探讨“作者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以此来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