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应当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实践和探索,实现知识的转化和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一
我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九义教材第五册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校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3、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二
1、启发学生认识到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
2、让学生通过参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15片。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们吗?想对他说什么?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照片?
生: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2、我们要求它的什么?
生:求面积。
师: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要求:
(1)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选几个拼成长方形,看哪小组的摆法最多。
(2)请把结果填入表格。
(3)聪明的你会发现什么?
(4)(小组操作、交流并汇报)整理如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宽所含的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616
5315
5210
339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的厘米数乘以宽的厘米数。
师:还有谁发现了?你来说说看!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通过实验大家证实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师:刚才我们得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如果用字母来怎样表示呢?
师: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那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生:s=a×b(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老师,刚才那个表格上的第四个摆的不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师:是吗?同学们发现了吗?刚才那个同学摆的好象有点特殊。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可是长方形啊,怎么会出现正方形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这样算吗?(讨论)
生2:我是这样想的:刚才我在排的时候横过来排3个,竖下来也排3个,这样就成为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了。(教师指着原来的表格)它的面积有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3×3就是9平方厘米,也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
生3:老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师:你说说看)我们以前学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就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可以等于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那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1、练习
师:你能运用这个面积公式求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吗?
师;在算这个照片的面积时,我们要先做什么?
生:测量。有两个小朋友帮测量,一个测的结果是长15厘米,宽10厘米;
生汇报:15×10=150平方厘米
师:可是老板为什么给我180平方厘米的透明薄膜呢?他是不是想多要我的钱呢?
师:既然大家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应用。
例1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业步行街长300米,宽36米。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解:s=ab=300×36=10800(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有10800平方米。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能正确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地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力训练目标
能正确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个性品质目标
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尽量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关键: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四、说教法、学法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
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
最后,我再来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新课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让学生指一指、想一想,认清求周长的意思。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答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逐一展示学生的解答思路,生答时老师板书学生的解答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比较解答方法,自主选择,鼓励算法多样化。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适当地安排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题。
5、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尝试求正方形的周长
做“试一试”,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把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有针对性地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三)、课堂小结时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四)、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 26+14+26+14=80(米)(2) 26+26+14+14=80(米)
(3)26×2=52(米) (4) 26+14=40(米)
14×2=28(米) 40×2=80(米)
52+28=80(米)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上周我们学校开展了校级中心研究课,听了岑老师的课,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这是一节高效课堂模式的课,与以往的传统模式不同,使我有了向岑老师学习的机会,所以说谈不上是评课,而是我听课的收获吧。
岑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课,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自学指导设计合理、清晰、操作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符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再加上她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基本功。所以老师看上去从容不迫,学生学得积极主动,通过课前的独学、对学、群学,到课堂的大展示,使得课堂上呈现出浓浓的探索学习的氛围。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一、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但是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活有关,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本节课从我们熟悉的篮球场入手,引入自然。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二、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应该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的。在出示了场景图以后,岑老师马上请一位学生展示:指出它的周长并思考:要求长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知道什么?同学们讨论得出答案以后又及时让学生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了学生解题的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三、注重在一系列基本练习中深化概念。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得出长方形周长的求法之后,岑老师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层次不等,难度递进的一系列巩固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知识进一步进行内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关注学生学习中的误区。岑老师善于抓住课堂上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适时介入强调。例如:本节课中,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方法3里,关于(12+8)*2要不要加括号,岑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加括号,求出来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做法,从而避免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总的来说,岑老师这一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体现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目标效率高意识强。让学生在展示中发挥自己潜能。这是一节有效高效的课堂,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五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5页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建立了周长的概念以后,着重研究两类规则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问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周长的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建立了相应的概念,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非常重要的认知基础,本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也就在此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一、激趣设疑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们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程比乌龟的长!”
师: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预设:
生1:有,可以量一量。生2:算一算他们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乌龟的路线有什么特点?(是正方形)
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怎么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呢?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卡片,小组合作,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你们小组能想出几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更好?(注意在讨论之前要先选好记录员、测量员和监督员和汇报员。)
(1)生合作解决以上问题
(2)小组汇报解决方法,师板书并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好,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预设:
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是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计算。我们先量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因为长方形有两个长边和两个宽边,所以这个长方形卡片的周长是:6x2+4x2=20(厘米)。(师板书)
师:哪个小组计算的这个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方法和他们小组的方法和结果都一样?
师:哪个小组计算的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生2:6+6+4+4=20(师板书)
生3:(6+4)x2=20(师板书)
师:哪个小组讨论的是正方形卡片的周长,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
预设:
生4: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正方形卡片的周长的计算。我们先量出正方形卡片的一条边长是5,根据正方形的特点,用5+5+5+5=20(厘米)。
生5:5x4=20
预设:
生:长+宽+长+宽=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x2+长x2=周长(长+宽)x2=周长
(随着学生的汇报,师板书)
引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这就是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齐读2遍)
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们总结出来了,下面小组讨论一下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齐读2遍)
2、比较他俩的路程的长短,得出结论: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
师:是呀,小兔子知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师:在这次比赛中,兔子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一心一意的和乌龟比赛,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结果的时候,乌龟又不服气了,说:“跑得快算什么,我们一起来比比智力吧!”同学们,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比赛吗?(愿意)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比赛题目吧!
1、小小判官。(课件出示)
(1)长方的周长=长+宽x2。
(2)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
(3)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0米。
(5)用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其中一个正方形周长的2倍。
2、求下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
3、量一量,算一算。
测量并计算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4、拼一拼,算一算。
两人一组,把两块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拼起来,算一算所拼图形的周长。
5、分一分。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课件出示)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课下请同学们: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黄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出示学生熟知的校牌,通过给校牌围金边的活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过渡自然,从而让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其次,通过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第三,巩固练习阶段安排的帮哆啦a梦找家的游戏,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即有趣味性,又有层次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练习。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从学生的口语表达来看,黄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导不够,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
二、在教学(4+6)×2=20(厘米)这种方法时,学生说得不够清楚,黄老师也没有及时帮学生完善补充,使学生在概念方面有些模糊。
三、学生测量长方形周长时,用了过多的时间,以至于最后的“找周长、测周长”的活动没开展,黄老师没把握好时间。如果能开展这个活动,就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七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就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等等。在练习巩固中,"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纵观整节的教学,我都努力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的是本节的练习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学驾驭能力还不足,学生的开拓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示。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八
1、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改写大数。
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能够熟练地改写多位数。
能够归纳多位数改写的方法。
小黑板、卡片、中国地图、课件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国土面积》,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问:谁知道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生回答。
老师这里还有我们国家新疆等地的面积数据,出示小黑板:
新疆唯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660000平方公里
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公里
黑龙江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公里
江苏省土地面积约:100000平方公里
谁来读一读这些数?学生读数。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觉?觉得这些数怎么样?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国家的国土面积一些数据是这样显示的960万平方公里,板书。
仔细观察这两个数是不是相等?读一读。那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呢?后面的一个比前面的少了什么又多了什么?(少了四个0,多了一个万字)
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呢?(生回答:把整万的数万位后面的四个零去掉,然后再加上一个“万”字。)
2、下面同学们动笔,把小黑板上的四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指名汇报师板书,并让学生回答是怎么想的。
师板书:10000000000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指名到黑板前面写,其余自己在练习本上写。
5、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整万的数和整亿的数的改写,说一说,该如何改写?
书中还告诉我们一个有关国土面积的小知识,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书,教师问:读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感受?教师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拓展练习
1、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查资料,了解我国西部的12个省市自治区,谁查到了?说一说。
2、我国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是我国21世纪重点开发的区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全国西部地区土地情况表。
学生看表读出表上的数据。
动笔将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然后互相交流。
3、老师还收集了这12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
4、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大数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或者亿为单位的数。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国土面积》一课是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讲授多位数的比较大小。以下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几点体会:
一、用旧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令我惊讶的是全班没有一个举手发言的。学生能说出答案,可是却没有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我想这是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够。北师大教材淡化概念,在课本上没有概念、方法性文字出现,所以教学中,我有时也疏忽这面的锻炼,在今后备课中,我会参考人教版教材,使新老教材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课堂上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总结知识点。
二、教学技巧的运用
在这堂课,在讲多位数比较大小时,我告诉他们先分级,位数多的数,那个数就大。位数相同时,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这个数就大。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三、四个数在一起比较时,学生就错。我以为是学生马虎,我还不停的在课上强调要注意比较的方法。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九
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理清概念。从意义、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三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区分周长和面积。
第二层次是对比练习,感知规律。通过观察、计算两组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直观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第三层次是深化练习,发展思维。这一层次的教学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主要让学生借助直观,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课中设计了“用16个边长l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长方形或正方形”,“用16根1厘米长的小棒去摆长方形或正方形”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观察、分析、思考探索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这些活动提供了蕴涵本课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的现实客体,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了这方面的感性活动经验。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总结。这就是把蕴涵在活动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揭示、抽取出来,提高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面积一定时,周长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周长一定时,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感知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这是学生以前所没有想到的,渗透了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深切的体悟必定来自亲身实践,但亲身实践未必自然会有深切的体悟,针对学生目前学习的状况,教师在这一层次教学中必须适时引导,而且必须导在数学思维上。例如:“用16个边长l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完长方形或正方形后,仔细观察表格,有什么发现?“仔细观察周长都是16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又有什么发现?”少数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已经有所感悟、发现,但无法用语言表达或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这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困惑,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感悟到这个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如“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最短;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抽象思维”这一过程,头脑中不仅有了“摆”这一过程,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这里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层次是拓展应用,提高能力。就是要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智力大挑战,要求帮助爷爷用篱笆围菜地,怎样围使菜地的面积最大?学生动手设计、比较分析或直接运用所学知识得出:围成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菜地,面积最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十
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
1、学科:数学
2、学生课前准备:每名学生准备相同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卡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两个例题:例1,例2和做一做的题。例1是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例2是求正方形卡片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两条彩带。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先量出边的长度,观察边的长度,发现边长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动笔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整节课围绕两张卡片需要彩带长短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新知识吗?
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再过几天,国庆节要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行的,一张是正方行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生自由猜)
师: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其实,我们要比较“两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的长短”,就是要比较“两张卡片的一周的长” (用手演示指一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行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1,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
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生1:我先量出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然后用6+6+4+4算出周长是20厘米。
6+6+4+4=20(厘米)
生2:我量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也是6厘米和4厘米。我用6×2算出两个长边的长度,然后用4×2算出两个宽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2+8,也等于20厘米。
6×2+4×2=20(厘米)
生3:我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就是6+4=10厘米,因为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和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也就是10×2=20厘米。
(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 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2,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生:动手量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结合汇报,演示课件。
生1:我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8+8+8+8.。
8+8+8+8=32(厘米)
生2:因为正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就是8×4.
8×4=32(厘米)
(3)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3比较总结。
生: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些。
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1)长方形长4分米,宽6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
(2)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
4` 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
(1)计算一个长方形周长。
(2)计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
(3)计算拼成的正行的周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谈一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十一
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概念,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纸一张,磁性小棒20根,10根作为长方形的长,10根作为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纸一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导入课题。
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熟悉这个生活情景吗(篮球场)?今天我们先要研究一道和篮球场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情境图,便于他们联系篮球场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自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找得真仔细,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篮球场的两条
长对应这个长方形的哪两条边(课件上篮球场的两条长闪烁)?
生:上下两条边。(教师拿表示长的磁性小棒摆在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上,并写上28米)
师:那两条宽呢?(课件上篮球场的两条宽闪烁)
生:左右两条边。(请学生上台拿表示宽的小棒摆到长方形上去,并写上15米)
师: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其实也就是求这个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此时教师下去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让其把他的答案写在磁性小黑板贴上,然后请他带着自己的方法上台)
(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还可以借助老师的小棒解释。)
预设1:
长
宽
宽
长
(1)28+15+28+15=86(米)
86
30
56
宽
宽
长
长
预设2:(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56+30=86(米)
43
43
长
宽
长
宽
预设3:(4)28+15=43(米)
43×2=86(米)
师:这四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四种。
师:为什么?
生:只需两步计算。
师:这也是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候经常采用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3)“练一练”。
那我们就用刚才的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吧?(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前两道)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纠正。
2、正方形的周长。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果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课件出示“试一试”)
师:请你们自己读题,并独立解决。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结果。
预设1:25×4=100(米)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对)这里为什么要乘“4”?
生: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四边相等。
预设2:50+50+50+50=100(米)
师:这样做对吗?(对)
生:这样做太麻烦了。
生:边长乘4(教师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知识。(补充课题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习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又相对容易,这里就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决,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完成“试一试“后再出示一个一般的正方形,帮助学生归纳计算正方形的公式,加深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比较归纳
师: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相同:都是求四条边的和。
不同:长方形的周长是用一条边加一条宽,再用结果乘2;正方形的周长是用边长乘4。
三、练习巩固。
1、快速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课件依次出示:
长方形:长6米,宽3米,周长()米。
长方形:长8cm,宽4cm,周长()cm。
正方形:边长12分米,周长()分米。
长方形:长15m,宽5m,周长()m。
师:下面我们再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开课本第42页,自己独立完成第3、4两题,同时指名两位同学黑板板演。
(教师下面巡视,有必要的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完成“想想做做“第3、4两题。
学生完成后
(1)课件出示第3题。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吗?哪里告诉你是算这个长方形周长的?
生:跑一圈。(课件将“一圈“一词圈出)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以后我们要注意这一类词语。
(1)课件出示第4题。
师:哪里告诉你是算这个正方形周长的?
生:边框。(课件将“边框“一词圈出)
师:你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由于课本上这两题的难度不大,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这两道简单的实际问题没有难度,所以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在课本上解答,培养学生独立审题、解题的能力,学生完成后,在校对过程中总结以后会经常出现一类求周长的词语,如:一圈、边框、四周等词语。
3、拓展提升
师:老师这边还有一道和长方形周长有关的问题,你们敢挑战一下吗?(课件出示第4题:4、一个长方形的池塘,长126米,宽74米,小明每天早上绕着它跑两圈,小明每天跑了多少米?)
师:这道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生:池塘的长是126米,宽74米,小明每天绕着它跑两圈,问题:小明每天跑多少米?(课件依次标出这些信息)
师:题目大家都清楚了,但是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有点困难了,请四人小组讨论,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学生完成后,小组代表发言。
师:以后在做题时一定要报题目的意思弄清楚了在做。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导入新课,进而把它抽象成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交流的时间。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在这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十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 x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十三
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概念,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一张,磁性小棒20根,10根作为长方形的长,10根作为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熟悉这个生活情景吗(篮球场)?今天我们先要研究一道和篮球场有关的问题。
1.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自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找得真仔细,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篮球场的两条
长对应这个长方形的哪两条边(上篮球场的两条长闪烁)?
生:上下两条边。(教师拿表示长的磁性小棒摆在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上,并写上28米)
师:那两条宽呢?(上篮球场的两条宽闪烁)
生:左右两条边。(请学生上台拿表示宽的小棒摆到长方形上去,并写上15米)
师: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其实也就是求这个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此时教师下去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让其把他的答案写在磁性小黑板贴上,然后请他带着自己的方法上台)
(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还可以借助老师的小棒解释。)
师:这四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四种。
师:为什么?
生:只需两步计算。
师:这也是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候经常采用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3)“练一练”。
那我们就用刚才的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吧?(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前两道)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纠正。
2、正方形的周长。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果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出示“试一试”)
师:请你们自己读题,并独立解决。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结果。
预设1:25×4=100(米)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对)这里为什么要乘“4”?
生: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四边相等。
预设2:50+50+50+50=100(米)
师:这样做对吗?(对)
生:这样做太麻烦了。
生:边长乘4(教师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师: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知识。(补充课题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比较归纳
师: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相同:都是求四条边的和。
不同:长方形的周长是用一条边加一条宽,再用结果乘2;正方形的周长是用边长乘4。
1、快速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依次出示:
长方形:长6米,宽3米,周长( )米。
长方形:长8c,宽4c,周长( )c。
正方形:边长12分米,周长( )分米。
长方形:长15,宽5,周长( )。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十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 x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十五
整节课,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有以下四个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上课伊始,我利用学生最爱看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导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津津乐道。教学效果很好。
周长计算的方法可以通过学生练习、集体交流而获得,但这样的学习缺乏一种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学中我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我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求周长的必要条件,自己做完后与其他同学交流,同学间计算方法得到交流和互补。
课本例题变成练一练,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相对容易些,学生自己能总结出两种方法,并能强烈地感受到用乘法计算的简便。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求图形周长的必要条件,理清几种思路,并合理择优。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材并未说明哪一种是最好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选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做到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交流想法,让学生理解算理。用连加计算是基础,用长乘2加上宽乘2是进步,用长加宽的和乘2是空间感理解上的一大步。对于长+宽的理解是个难点。
方法的优化上虽说学生喜欢哪种就哪种,但老师应有所提炼,让学生感受到第3种最简便。在练习中鼓励学生用第3种方法,当然,对一些不善于用周长公式计算的学生,也不必强求统一,随着计算周长经验的积累,他们慢慢也能悟出周长公式的意义的。
只有通过相应的练习,才能更好地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我设计了闯关的练习过程,激发了运用知识的激情。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第二个层次是简单算算,使学生明确计算周长的必要条件,练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灵活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不同程度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练习安排要注重层次性,还要同时渗透多样性,让学生理解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境界,那就是要把学生推向采石场,令其主动地去探求寻觅知识。课堂无法做到完美,但只要把一些学习理念、学习方法落实到细节处,那必定是有效的课堂。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十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x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十七
《长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测量长、正方形的周长,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摸课本,课桌等面的边线,量长、正方形纸的各边,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件、长正方形生日卡片、尺子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生日卡片,要求给四周装上花边。
2、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
3、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长方形插图。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3、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先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5+3+5+3=16(厘米)
方法二:先分别量出长和宽的长度,再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3×2=16(厘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3)×2=16(厘米)
4、理解并比较计算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5、得出最简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二)探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把4条边长加起来。
3+3+3+3=12(厘米)
方法二:4条边都是3厘米,边长乘4就可以了。
3×4=12(厘米)
4、比较,选择最简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课件出示图形)
2、再次拿出生日卡片,让生量一量,再算出各图形的周长。见证课前到底谁猜对了。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学生可能只想出一种方法,教师予以点拨。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3、4题。
长方形周长
5+3+5+3=16(厘米)
3+3+3+3=12(厘米)
5×2+3×2=16(厘米)
3×4=12(厘米)
(5+3)×2=16(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一定的测量方法,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测量长、正方形的周长,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本节课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教学的:
一、创设有价值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联系班级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生1:长方形卡片的花边长。
生2、正方形卡片的花边长。
生3、两张的花边一样长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个不停,这样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长、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时,通过让学生摸课本,课桌等面的边线,量长、正方形纸的各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并在其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会知识,并为求周长作铺垫。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多种方法的探索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三、紧扣教学目标,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长方形周长》的教学,教材并没有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了多种计算方法,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没有把公式强加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运用自己想出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真正掌握了求周长的方法。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从课堂上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清晰,不够流畅,可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导不够,要求不严,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另外,测量、探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用时过多,以至于忘记测量、计算生日卡片的周长这一活动环节,没有做到首尾呼应。课堂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这些不足之处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教案篇十八
本节课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课下学生自主观看微视频,课上交流收获和疑问。本着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理解周长的基础上,在微视频中我创设了一个学生们都熟悉的喜羊羊美羊羊的故事的情景导入,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又蕴含着新知识,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课下学生自主观看了微视频,课上交流总结观看微视频的收获,提出通过观看微视频的疑问,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问题。在通过不同梯度的问题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进行巩固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在这次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多,对学生的激励不够。二是让学生发言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今后教学中应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