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

时间:2025-01-19 作者:雨中梧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制定教学计划的工具和资料,供大家参考使用。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一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经过实际教学我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了一些思考。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是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地用数学的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而数学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则是指按一定比例放大与缩小,它是一种定量的刻画。这一差距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时需要加以利用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很小学生照片,问学生看到什么了?由于太小,学生就让我将图像放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习的价值自然就蕴含其中。接着我把图象放大了三次(只放大长、只放大宽、长和宽都按一定比例放大)。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此时由于前两次图形变形比较严重,学生禁不住发出了笑声,一致认为第三次放大比较好)。我适时提问:为什么呢?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我出现了相关的数据。经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与交流,学生对于图形放大后相应边的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完成了真实的数学理解过程。

通过今天的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当学习之舟泊在学生的已有海域之上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作为老师的我领略更多的精彩!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谋体课件,方格纸,文具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手拿一本书做平移运动,手推动门作旋转运动。

提问:这是什么运动?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对,图形的平移或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和大小没有变。今天我继续学习图形的变化,不过与以往的图形变化不同的是图形的形状不变,但大小发生变化。这就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电脑演示:呈现例1图片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境。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

教师明确: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提问: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

2、认识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明确: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大小变换,形状不变。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

(1)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

(2)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

(3)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共同评议,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重点指导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多少格。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试一试”

先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图形放大过程中,对应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才能保持图形形状比变。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九第1、2题。

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

五、全课小结。

六、板书设计。

放大:

缩小:。

大小变换形状不变。

七、布置作业。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从“平移和旋转”切入,通过例1引导学生先研究图形的放大后与原来对应边的比的特点,理解图形的放大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图形缩小概念。例2的教学是在方格纸上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揭示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本质特点:大小变化,形状不变。教学中以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观察、比较、操作、交流为主的思想,让学生逐步体验了图形的相似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三

一、注重数学术语表述的准确性。

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理解“变大”与“放大”含义的上不同时,我把图片先进行“变大”后再“放大”,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再直观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放大的含义,学生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不能准确地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清楚,这里我就用标准的数学术语指出:“现在的图片形状与原来的相同,只是图片的尺寸变大了,这样改变图片的大小,我们数学上称为把图片放大”,学生有了明确的术语指出“放大”的含义,就会从直观的体验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便于学生在思维中建立好“放大”的概念。

二、注重教学磨到细微变化处本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在练习“试一试”教学中,学生在练习把三角形按2:1放大后,我细心观察学生所画情况,虽然有部分学生在画前,有了对三角形特征地提示后知道三角形按2:1放大后,不仅底和高会按2:1放大,第三条斜边也会按2:1放大,但大部分学生没有直观的进行验证,只有空谈的概念是没有办法在头脑中形成强烈的直观意识的,所以对与放大和缩小是把条边的放大和缩小体验不深刻,不利于对放大和缩小含义的理解,不利于对比例含义建立。

三、注重教学随机变化。

在教学中当图片原来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放大2倍后的图片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当时我第一次把图片的长放和宽放大相应的倍数时,没有放大到2倍,当时可以作为让学生初步感知,提到那如果再进行放大呢?放大到2倍时,观察一下现在的长、宽与原来长、宽的变化,适当地调整教案灵活的处理,第一次让学生初步体验,第二次放大学生有了第一次的体验,第二次就更易感知了,教学也就顺理成章了。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四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解决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实际问题。

3、教学比例尺的知识和实际应用。

4、实践活动《面积的变化》。

本单元教学“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还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放大或缩小,以及比例尺的知识,把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是教材的一大特点。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认识比例的现实素材,比例能揭示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数学含义,而且解决图形放大或缩小、比例尺的实际问题要应用比例的知识。把两个领域的内容融合能发挥数形结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还编排了实践活动《面积的变化》,研究图形放大或缩小时边长与面积的变化关系。

2.联系实际,发现和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4.进一步研究图形放大,发现面积与长度变化的关系。

7课时。

p38、39“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2题。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电脑课件、投影仪。

师生双边活动改进意见。

一、情境引入。

情境演示:呈现例1图片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境。师: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2、教学例2。

(2)探索规律: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3)教学“试一试”师: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

三、练习提高。

做“练一练”;做练习九第1、2题。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

四、总结评价。

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读题。在小组里说一说“按3:1放大”的含义,再全班交流。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小组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发现?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五

范文,欢迎借鉴!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精心设计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课。

教案。

并进行了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新课程教材编写的必修内容,在过去版本的教材中只列为选修内容,我们都不曾上过。选中它作为校本教研公开课,实际上就是对自己提出一个新的挑战。

结合“z+z”和“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课题,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五大特性:

1.全体性。

面向每一位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长城画面和神舟飞船首飞成功纪念邮票的缩放,精美的图片、鲜明的动画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在通过姚明扣球的雄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引入自然、贴切,而且寓学生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2.自主性。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已准备的相似多边形的图片仔细观察、自主思考、随意放置,然后连接对应点。根据自己的理解,推断出结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差异性。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本人在教学中设计了“练一练”、“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施展才能的空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4.实践性。

把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提供学生学习合作、交流、探索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手、动口、动脑、实际操作、同伴互助,让学生通过实际感悟位似图形的概念,找出规律,从而确定位似图形的性质,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

5.创新性。

通过作新五边形与原五边形位似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张小舟同学利用“z+z”教学软件快速准确的做出了新五边形,并且拖动位似中心得到了多种不同位置的新五边形。“z+z智能教育平台”的使用为学生探索数学奥妙提供了直观的现代化工具。特别是我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巧妙用在“室内装潢设计”上,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通过这节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于发现、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异,形成了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长期以往必能获得终生受益的自学能力。同时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真正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感这种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感受到“z+z智能教育平台”辅助数学教学的强大功能。任重而道远,我将把科学探索和课题研究贯穿于教学始终,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到比例单元中,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这个内容是老教材所没有的内容,所以对于我来说有些陌生,不过仔细研读教材,觉得新教材更贴近生活,这样进入比例的学习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面对这一新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这一内容在教材整体中的作用作了一番研究。经过实际教学我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了一些思考。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生活中的放大、缩小学生有很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我采用了两组照片:第一组三张照片:(1)小军的一张生活照片;(2)把小军照片按2:1放大后的照片;(3)把小军照片的长按2:1放大,宽不变,变化后的照片。第二组三张照片:(1)向日葵照片;(2)把向日葵照片按1:2缩小后的照片;(2)把向日葵照片的长按1:2缩小,宽不变,变化后的照片。请学生欣赏照片,初步建立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表象。同时通过师生对话活动创设了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其次是做到重视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我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图形a到图形d的变化过程后,我随之追问:“我们怎样将图形d变为图形a”。你怎样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是怎样理解“2:1”的?”(1、我觉得这个比是现在与原来的比。2、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将图形放大比的前项就大,将图形缩小比的后项就小。3、要说清楚是按怎样的比放大或缩小的,只要先算出对应边的比,再看看是放大还是缩小,将前项或后项调整一下就行了……学生的智慧碰撞,内心的欣喜溢于言表)。

通过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当学习之舟泊在学生的已有海域之上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作为老师的我领略更多的精彩!

针对这一新内容,我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这一内容在教材整体中的作用在前设计中尽力做到缩小学生的朴素认识与数学概念之间的差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是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地用数学的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而数学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则是指按一定比例放大与缩小,它是一种定量的刻画。这一差距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时需要加以利用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很小图片,由于太小,学生就产生让老师将图像放大的想法。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习的价值自然就蕴含其中。接着我出示了三幅图片(b、只放大长、c、只放大宽、d、长和宽都按一定比例放大),不出现数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此时由于图形b、c变形比较严重,一致认为d放大比较好)。我适时提问:为什么d比较好呢?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我出现了相关的数据。经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与交流,学生对于图形放大后相应边的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完成了真实的数学理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

其次是做到重视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我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图形a到图形d的变化过程后,我随之追问:“我们怎样将图形d变为图形a”。你怎样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是怎样理解“2:1”的?”(1、我觉得这个比是现在与原来的比。2、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将图形放大比的前项就大,将图形缩小比的后项就小。3、要说清楚是按怎样的比放大或缩小的,只要先算出对应边的比,再看看是放大还是缩小,将前项或后项调整一下就行了……学生的智慧碰撞,内心的欣喜溢于言表)。

通过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当学习之舟泊在学生的已有海域之上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作为老师的我领略更多的精彩!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六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到比例单元中,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

就第二学段而言,“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是图形与变换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从简单图形开始,借助计算机演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由此充分体验图形的相似是指图形运动后,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不变,前后图形是相似的。

面对这一新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这一内容在教材整体中的作用作了一番研究。经过实际教学我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了一些思考。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生活中的放大、缩小学生有很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我采用了两组照片:第一组三张照片:

(1)小军的一张生活照片;

(2)把小军照片按2:1放大后的照片;

(3)把小军照片的长按2:1放大,宽不变,变化后的照片。

第二组三张照片:

(1)向日葵照片;

(2)把向日葵照片按1:2缩小后的照片;

(2)把向日葵照片的长按1:2缩小,宽不变,变化后的照片。请学生欣赏照片,初步建立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表象。同时通过师生对话活动创设了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例1教学中我把教材中的“第一幅长方形画”“第二幅长方形画”分别改为“原来的长方形”“变化后的长方形”,使学生更容易认识到研究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写比的规定。虽然。例1的大、小两个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数据,让学生思考也能很快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为什么要求学生先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让学生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呢?目的是: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只观图形,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获取新知。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人人动手、动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中很快认识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例2教学我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但在做题前作了提示,提示学生明确做题步骤,关注图形布局;做题后作了必要的总结,揭示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本质。实现了目两个的:1、学生能在网格中画出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2、通过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巩固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我增加了引导学生了解、感知三个图形两两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感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一个相对应的关系,两个相反的过程。

三、拓展练习,形成能力。

等腰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也是我们在把这些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必须考虑的方面:等腰三角形要考虑底边和高;圆只需考虑半径;平行四边形则要考虑底、高和角三个方面。1:3、2:1、1:4三个比既有放大也有缩小,在选择比时学生必须考虑如放大这个图形能不能在网格中画下;如缩小好不好画这些因素,要求学生能合理选择,正确操作。

另外本节课内容较多,特别是学生对放大与缩小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时间的把握非常重要。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七

2、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一、导入。

1、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按一定的比把实际距离进行放大或缩小。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p55的图。

2、说说图中反映的'的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土体放大了?哪些是将物体缩小了?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出示例4,让学生说说题中要求的按“2∶1”放大图形什么意思?(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2)学生尝试着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3)画直角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看出是多少格,怎么办?(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再连成封闭图形就可以了)画完后通过量一量的方式,发现放大后的斜边的长度也是原来的2倍。

(4)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说说有什么变化?(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2、例4的延伸。

(1)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后的出:a、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

b、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

(2)学生独立画出缩小后的图形,指名投影展示。

3、归纳小结: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4、学生独立完成书p57的“做一做”,交流是怎样思考与操作的,并及时纠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p60练习九第1题,找出图形a放大后的图形。

2、教科书p60练习九第2题。

四、总结。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八

徐xx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教学难点比较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徐老师的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有效的突破,课堂教学效果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能够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所熟悉的教师生活照片形象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的对话活动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了本课的学习。进而探索本节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规律。最后,生活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实例的展示,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师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教学流程清晰。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知识时,教师注意强调了放大后与放大前的比,缩小后与缩小前的比,并特别强调了对应边长的比,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本节课难点之一是仅看一个比,学生较难区分是要求将图形放大还是缩小,为此在学习图形的缩小后,结合判断题:“按下面的比画出新图形后,各是把原图形放大了还是缩小了”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比的`前项大于后项表示图形的放大,比的前项小于后项表示图形的缩小。在练习中加强对比。练习九第一题,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得出2号和3号肯定不是1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从而要在4号和5号图形中去找;同理,4号和5号不是1号缩小后的图形,必须从4号和5号图形中去找。大量的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新知,教学效果显著。

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徐老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回答,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是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地用数学的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而数学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则是指按一定比例放大与缩小,它是一种定量的刻画。这一差距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时需要加以利用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很小学生照片,问学生看到什么了?由于太小,学生就让我将图像放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习的价值自然就蕴含其中。接着我把图象放大了三次(只放大长、只放大宽、长和宽都按一定比例放大)。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此时由于前两次图形变形比较严重,学生禁不住发出了笑声,一致认为第三次放大比较好)。我适时提问:为什么呢?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我出现了相关的数据。经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与交流,学生对于图形放大后相应边的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完成了真实的数学理解过程。

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我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图形放大的变化过程后,我随之追问:“我们怎样将图形缩小呢?”然后引导反思:“你觉得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中什么比较难理解?你是怎样理解的?”

1、我觉得这个比是现在与原来的比。

2、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将图形放大比的前项就大,将图形缩小比的后项就小。

通过今天的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当学习之舟泊在学生的已有海域之上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作为老师的我领略更多的精彩!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板书:位置形状大小。

总结:图形在平移与旋转的过程中,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没有变化。

2.拖动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图形是怎样变化的?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学生说出变大也可以)。

拖动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缩小。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图形又是怎样变化的?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学生说出缩小也可以)。

3.师:你能说出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例子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要研究图形的放大,怎样考察?你需要知道什么?

出示数据:第一幅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第二幅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随学生的表述,教师给予评价与引导。(倍数、分数、再到比)。

板书:2:1。

师:你能用2:1说说图中的变化吗?

师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

理解:对应边2:1的前后项各表示什么?

小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2:1,就是把原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学生说出对应边的长度,或是判定放大都可以)。

师:你怎么看出它是放大的呢?

(3)师:若变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1:2,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说出对应边的长度,或是判定缩小都可以)。

师:你怎么看出它是缩小的呢?

那么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2.教学例2。

(1)教师呈现例题。

学生读题,师:在将图形放大之前,你应该做什么准备?(尺子、数出原图中长和宽各是多少格)。

学生按要求画出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

(2)师:你能确定你画的图形是按正确的比来放大(缩小)的吗?

师:观察上面的3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3.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师:你是怎样画的?(确定放大或缩小后三角形直角边的长度)。

师:量一量,三角形任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师:你的测量与计算能证明什么?(对应边的长都是2:1)。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学生按要求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师:你是怎样确定缩小后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的?

2、练习九第1题。

图中几号图形是1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几号图形是1号缩小后的图形,它们分别按怎样的比变化的呢?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汇报。

小结:图形放大或缩小时要注意什么?(所有对应边都要同时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

3、练习九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同桌互相检查。

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所学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什么特点吗?(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形状不变,对应边的长度发生变化,图形的大小也随之发生变化。)。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的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长宽。

第一幅:8厘米5厘米。

第二幅:16厘米10厘米。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十一

总的来说:

(2)课的导入不超过2分钟,最好一分钟,并在此时间内把讲课的题目板书到黑板上;

(3)板书时上臂与肩平齐,切忌踮着脚写板书;

(4)在讲台上站的位置应该符合;

(5)要做到胸中有纲、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心中有谋;

(6)要做到四化:通俗化(生活化)、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抽象化;

一、语言方面。语言应具备“六性”:

1、叙事说理,条理清楚,言之有据,全面周密,具有性。

2、描人状物,有声有色,情景逼真,细腻动人,具有形象性。

3、范读谈话,情真辞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具有感染性。

4、借助手势,穿插事例,比喻新颖,生动有趣,富有趣味性。

5、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词恰当,寓意贴切,富有精确性。

6、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

二、时间方面。时间分配的技巧:

1、一节课中各部分内容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应心中有数,重点和难点需要的时间要长些,讲的力度要深些,切忌主次不分,重点不清。

2、时间分配要讲究科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讲课开始时怕学生听不懂,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把精讲变成了繁讲,到后来一看时间不多了,便任意删减授课内容,“草率收兵”;还有的教师随意拖堂,下课铃响了半天,还在不停地讲授,室外“喧闹四起”,室内“无心听讲”。“草率收兵”或“随意拖堂”都是不良的教学习惯,应努力克服。

三、提问方面:

1、为讲新课铺路的提问。这种提问可创设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讲清新课内容铺平道路。

2、为突出重点难点而有意创设的提问。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掌握课堂知识。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如果遇到了旧的知识,不要直接应用,而应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从而加强教学的系统性和巩固性。

3、总结式的提问。这种提问一般在每节课的小结中进行,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最后,还可以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作示范以便纠正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姿势方面:

走到讲台前站稳后,不要仓促开口,应首先静静地站在那里,面带笑容,亲切地扫视一下全班学生,待全班学生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你的身上,三至五秒后,全班一片寂静时,才开口上课。讲课时站立要稳,切勿前后,以防止使学生认为你心神不定;也不能在讲台上来回走动,以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能总站在一处不动,给学生呆板的印象。应尽量稳重地活动脚步,或前进半步,或后退半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若有些紧张,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课本、粉笔等等。

五、衣着方面:

一个人的衣着直接影响其气质和“形象”。教师在“亮相”之前,应首先作好“形象亮相”的准备工作,这就是衣着。衣着因身份,场所而异。一般来说,服装应以整洁、朴素、大方为原则,切不可奇装异服,过分打扮;也不能邋里邋遢,更不能不考虑自己的“身份”而乱来。女教师上课时不宜穿戴过分艳丽暴露,即使化妆也应以淡雅为宜,否则会引起学生的议论而影响。

六、眼睛方面:

富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恰当而巧妙地运用自己的眼睛表达出丰富多变的思想情感,以影响和感染学生,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且,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一般人对面交谈时,正常情形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

所以,如果我们在讲课时常常用眼睛盯着天花板或窗外,就等于切断了与学生的视线交流,向学生关闭了。那就既不能用眼睛辅助有声语言的教学,也不能及时观察和把握学生听课的反馈情况。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十二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经过实际教学我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了一些思考。

一、要正视学生的朴素认识与数学概念之间的差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是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地用数学的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而数学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则是指按一定比例放大与缩小,它是一种定量的刻画。这一差距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时需要加以利用的。

教学中,我先出示很小学生照片,问学生看到什么了?由于太小,学生就让我将图像放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习的价值自然就蕴含其中。接着我把图象放大了三次(只放大长、只放大宽、长和宽都按一定比例放大)。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此时由于前两次图形变形比较严重,学生禁不住发出了笑声,一致认为第三次放大比较好)。我适时提问:为什么呢?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我出现了相关的数据。经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与交流,学生对于图形放大后相应边的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完成了真实的数学理解过程。

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我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图形放大的变化过程后,我随之追问:“我们怎样将图形缩小呢?”然后引导反思:“你觉得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中什么比较难理解?你是怎样理解的?”

1、我觉得这个比是现在与原来的比。

2、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将图形放大比的前项就大,将图形缩小比的后项就小。

3、要说清楚是按怎样的比放大或缩小的,只要先算出对应边的比,再看看是放大还是缩小,将前项或后项调整一下就行了。

通过今天的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当学习之舟泊在学生的已有海域之上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作为老师的我领略更多的精彩!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十三

一、填空。

1.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直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直径比是,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2.如图所示,甲和乙是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甲和乙两幅图中的阴影面积的比是。

():()。

3.

二、操作题。

1.

2.在方格图中“自己设定一个比”并画出按比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3.在下面的图形中任选一个,再按自己选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

4.在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中任选一个图形,再选定一个比,把它放大。

或缩小。

小学频道六年级数学试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十四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教科书第38—39页“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利用比例的知识,同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又是教学比例的现实素材。教材在这部分的编写,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放大和缩小》与“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相融合,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情况:1、学生已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相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具有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本知识。

2、学生具有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的感性认识,认为图形由小到大视作放大,由大变小视为缩小,但与数学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求每条对应边按相等的比来变化有很大的差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流程1:谈话导入。

流程2:教学例1a。

流程3:教学例1b。

流程4:教学例1c。

流程5:教学例1d。

流程6:完成练习九第1题a。

流程7:完成练习九第1题b。

流程8:完成练习九第1题c。

流程9:教学例2a。

流程10:教学例2b。

流程11:教学例2c。

流程12:教学“试一试”a。

流程13:教学“试一试”b。

流程14:完成“练一练”a。

流程15:完成“练一练”b。

流程16:课堂总结。

流程17:布置作业。

流程1:谈话导入。

出示word中图片指名学生上台拖动鼠标。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画的长变长了,宽也变长了;整个画面比原来大了;虽然长与宽都变了,但形状没变等等。

教师:同学们眼力不错。

教师: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或缩小,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没有规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流程2:教学例1a     。

课件出示刚才放大前后的两幅画。

教师:吴老师也在电脑里把这张照片放大了,请大家仔细观察,第二幅画与第一幅画相比,长有什么关系?宽又有什么关系?自己有想法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流程3:教学例1b。

生1:第二幅画的长是第一幅画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画的2倍;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课件。

教师:这位同学能用“倍”字说清它们的关系。其他同学呢?

生2:第二幅画和第一幅画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课件。

教师:也可以说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教师:长与长的比是2:1、宽与宽的比也是2:1,也就是对应边长的比都是2:1。

教师:以后,像这样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长度的比是2:1,我们就可以说成: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带领学生说一遍)。

课件出示: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教师:想一想,这个2:1表示的是谁和谁的比?

生1:既是放大后的长与原来长的比,也是放大后的宽与原来宽的比。

教师:所以,我们可以说是:放大后边的长度:放大前边的长度是2:1。

教师板书:   放大后边的长度:放大前边的长度    2:1。

教师:放大前边的长度看作几份?放大后边的长度呢?所以是放大(板书)。

流程4:教学例1c。

出示课件:

大家先把题目看完整。

教师:把第一幅画按1:2的比缩小是什么意思?

生1:把原来的边长缩小2倍;

生2:1:2是指缩小后边的长度与缩小前的长度的比。

生3:缩小后长与长、宽与宽的比都是1:2。

生4:缩小前是2份,缩小后是1份。

教师板书: 缩小后边的长度:缩小前边的长度 1:2。

教师:长和宽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呢?是多少厘米怎么计算呢?

生1:长是原来的二分之一,8*1/2=4厘米。

宽也是原来的二分之一,5*1/2=2.5厘米。

出示课件:图片和结果。

流程5:教学例1d。

生1:变化后边的长度与变化前对应边的长度的比。

教师板书:变化后:变化前。

流程6:完成练习九第1题a。

教师:下面我们练习一下,看看刚才的知识你学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练习九第1题。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请大家在课本41页上填一填。

流程7:完成练习九第1题b。

课件出示问题(1)的答案。

学生作业在视屏转换台上展示,先错题,再正确题。

教师:是几号图形?是几比几?你是怎样想的?

生1:5号图的长是9格,1号图的长是6格,9:6化简后3:2;5号图的宽是3格,1号图的宽是2格,也是3:2;所以是按3:2放大的。

教师:我刚才看到一个同学选的是4号对吗?2、3号能选吗?

流程8:完成练习九第1题c。

教师:请大家继续完成问题(2),也在书上填一填。

课件出示答案。

教师:请看屏幕,做对的同学请举手。这个1:2你又是怎么得到的?与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流程9:教学例2a。

教师: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例题。请大家打开课本39页,找到例2。

教师:请同学们先轻声地读一读题目。

教师:想一想按3:1的比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几格怎么算呢?在书上把放大后的图形画出来。

流程10:教学例2b。

教师:老师这儿也画了一个,怎样知道画的对不对呢?

生1:把放大后边的长与原来对应边的长比一下,看是不是3:1。

教师:请大家观察这两个长方形,你有什么想说呢?

教师:那缩小后图形的边又该怎样算?怎样画?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完成。

流程11:教学例2。

课件出示缩小后的长方形。

教师:同桌相互检查一下。相互说一下,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上面三个图形,你有发现吗?

引导:大小、形状,比。

生1:大小变了,形状没有改变;各条边都按相等的比变化。

教师:通过例2的学习,我们发现: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

都是大小变了,形状不变;而且各条边都按相等的比变化。

出示课件。

流程12:教学“试一试”a。

教师:刚才我们又学习了怎样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你们会画吗?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大家先读一读题目,然后独立在课本39页试一试中的方格纸上画出这个三角形。

流程13:教学“试一试”b。

展示学生作业。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先算出一条直角边是6格,另一条直角边是2格,再画出这两条线段,再连接两点。

教师:三角形有三条边,刚才只确定了两条边,大家有疑问吗?

放大后斜边的长度与原来边的长度的比也是2:1吗?怎样验证呢?

生1:量出长度比一比。

教师:好的大家量一量,比一比。

教师:看来把一个图形放大后,所有对应边的长度比都相等。

流程14:完成“练一练”a。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流程15:完成“练一练”b。

课件出示缩小后的图形。

教师:同桌相互检查一下。举手了解情况。

流程16: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除了今天出现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课后大家可以选择一个图形作为主题,研究一下放大和缩小情况。

流程17:布置作业。

教师:今天的作业是课本41页练习九中的第2题。请大家做在书上。

板书:     。

放大后边的长度:放大前边的长度  2:1 放大。

缩小后边的长度:缩小前边的长度  1:2 缩小。

变化后边的长度:变化前边的长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十五

1、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的把握,应该基于教师对教材的、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的深入解读,只有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充分的认识,做到心中有底,课堂才能达到言之有物。

2、数学不是纯符号的学科,其实,它是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那么,如何把数学与生活实际做到无缝拼接,真正做到学为所用,是我们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通过本次执教该内容后,发现学生有相关经验,也在实际中有过运用,但是进行具体交流的时候,学生却似乎难于表达,可见我们平时的教学要能善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做有心人。

3、课堂中,除了教师教学新的内容外,练习的合理安排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精心设计练习,其次要能对练习合理安排,做到有梯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这方面我的确安排的不够到位。

4、课堂,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我们教师要多思考,多实践,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提法或出示,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可见,教师的基本功非常重要,我还要不断学习和磨练。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十六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2题。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同时教材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法:采用情境导入法、演示法、讲授法进行教学。

学法:搜集资料法、观察法、探索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文具。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手拿一本书做平移运动,手推动门作旋转运动。有直观的动作引起同学的好奇与疑问。

2、提问这是什么运动?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平移与旋转运动特点,引出与之不同的图形变化。(引出课题)。

(二)、教学例1。

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总结成通顺的语句,关键点出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图形可以放大,能不能缩小呢?把第一副画按1:2缩小,长与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同上面情形一样组织学生思考。

3、通过例1的教学,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动手、比较初步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具体过程,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明白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共同评议,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4、教学“试一试”

(2)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

(3)汇报展示:先让生说一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是怎样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的?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说一说为什么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两倍,连接两个端点后斜边也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可采用什么方法验证?让孩子动手量一量。通过自己的动手画,亲自验证来加深对图形放大的理解。

(四)、教学练一练。

方法同试一试类似。

(五)、教学练习九第一题、第二题。

1、ppt出示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算一算,画一画。一起讨论,相互交流。

2、展示自己的答案,说出如何思考的。

3、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应思考的方向与步骤。体验一下不管图形放大还是缩小,图形的对应边之比不变的规律。

(六)、全课小结。

(七)、说板书设计。

放大:

缩小:。

大小变换形状不变。

(八)、作业。

由于第一课时授完,练习九没有适合课后作业的题目了,ppt准备了课外作业。该作业紧贴课本,比较基础,能够加深同学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九)、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从“平移和旋转”切入,通过例1引导学生先研究图形的放大后与原来对应边的比的特点,理解图形的放大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图形缩小概念。例2的教学是在方格纸上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揭示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本质特点:大小变化,形状不变。教学中以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观察、比较、操作、交流为主的思想,让学生逐步体验了图形的相似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十七

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理解“放大”含义,我把图片进行“变大”和“放大”,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放大的含义,学生不能准确地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清楚时,这时我就用标准的数学术语指出:“现在的图片形状与原来的相同,只是图片的尺寸变大了,这样改变图片的大小,我们数学上称为把图片放大”,学生有了明确的术语指出“放大”的含义,就会从直观的体验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便于学生在思维中建立好“放大”的概念。

教学中,做到重视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我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图形a到图形b的变化过程后,我随之追问:“我们怎样将图形b变为图形a?你是怎样理解“2:1”的?”(有的同学就会说出:“我觉得这个比是现在与原来的比。”还有的同学说:“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将图形放大比的前项就大,将图形缩小比的后项就小。”……学生的智慧碰撞,内心的欣喜溢于言表。)。

但我觉得还需要逐步完善以下几点:

1、尽量放慢语速,让学生更好地听准确,听明白。

2、利用各种形式,多种不同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优秀18篇)篇十八

本节课主要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9—60页的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新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到比例单元中,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课前,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是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地用数学的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而数学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则是指按一定比例放大与缩小,它是一种定量的刻画。

课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上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现象中,哪些物体是放大?哪些物体是缩小?同时呈现的素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照片,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心理。接着出示教材第60页的例4,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把放大和缩小的过程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长方形各部分按比例放大的现象。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意义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理解。经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与交流,学生对于图形放大后相应边的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完成了真实的数学理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原长方形到放大后的长方形的变化过程后,随之发现对应边的比,后到图形的比,然后培养学生用规范的语言阐述出图形是如何放大的;再类推出图形的缩小的方法,结果在练习的反馈是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接受上有困难,分不清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描述不出来。但经过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对比后,学生不难找出其中的规律,如按2:1放大就是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比的后项是1;按1:2缩小就是每条边缩小到原来的2倍,比的前项是1,同时学生还明白了图形的形状是不变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明白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在学习过程中能由学生观察、发现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学生领略到更多的精彩!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问题,加深对知识和经验的理解和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面塑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间
发言稿要突出重点,言简意赅,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对你的演讲留下深刻印象。借助下面的发言稿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成功演讲的共同特点和技巧。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文明礼仪是一种文化传统,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标准。文明礼仪是展示一个人修养和素质的窗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起来。如何做到在公共场合保持良好的文明礼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呈现和分享的一种方式。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社会实践报告的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经验和技巧。中国的农村长久以来似乎就是贫穷的代名词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过程,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下面是一些写得非常好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写作上的指导和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进行手工制作和美术创作。幼儿园小班是指幼儿在入学前的学习园所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
活动策划是指在组织和规划一项活动时,明确目标、确定活动内容、制定计划和安排资源的过程。活动策划是指策划者通过对活动目标、参与者、时间、地点等方面的考虑和分析,来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所在,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接下来是一些写得非常有思考深度的心得体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合作是一种包容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团队成员应遵循合作原则,积极参与合作活动,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合作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竞聘是一次给予我们成长机会的经历,让我们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提高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竞聘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领导,朋友们,如果说,翱
演讲稿需要引用有力的例证和数据来支持观点,增强说服力。请大家一起欣赏下面这些精选的演讲稿范文,它们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和这么多
合同协议的编写需要考虑法律法规,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如果你对合同协议的写作有一定的困惑,以下这些范文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示例文本九】通过参加竞赛,我克服了自己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对所经历、所感受到的事物和经验的总结。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所经历和思考的总结,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新冠疫情的爆发
活动方案的制定应该注重细节和实操性,要考虑到各个环节的衔接和配合,确保活动的流程和互动环节的设计合理有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优秀的活动方案样本吧。
总结范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下面是一些总结范文的精华部分,希望可以给你写总结带来帮助。一个学年即将结束了,在这一学年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20xx年的工作即将告
演讲稿范文的语言应该简练明了,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以引起听众的共鸣。通过分析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如何组织思路、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式,以及如何与听众产生共鸣。
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感觉自己收获很大下面是一些学员们总结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农业是国家的重要产业,也是人们的生活之源
参加运动会可以增加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培养领导能力和合作精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经典运动会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自己的感悟。各位运动员、裁判员、老师们、同学们
申请书应当真实地反映申请者的个人情况和背景,切忌夸大或虚假陈述。请大家阅读以下申请书范文,相信它们会给你带来不少启示。尊敬的xx总经理:自20xx年x月入职以来
通过撰写演讲稿,学生能够增加对话技巧和沟通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面对学生演讲稿的写作,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并不容易,不过以下这些范文也许能给你
单位的发展需要管理者的领导和员工的团结,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取得成功。以下是一些单位管理中常见的误区,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警示和思考。各二级学院、部、处、室、中心: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路和灵感。第一段:我近日参加了一次农牧民法治大讲堂,从
读后感是一种与作品对话的方式,让我们深入思考其中的人性、道德和价值观。以下是一些读者对专业书籍的读后感,他们通过写读后感来总结和归纳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和收获。
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如果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貌行
个人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几篇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
心得体会是对我们在某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思考和总结。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环保问题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之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财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一本书、一部电影或者一次旅行的思考和感悟,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心得体会,我精心挑选了一些范文,希望能够给大
范文范本的表达方式简练明了,语气得体,符合学术或工作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可以从学生学习
小学教案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内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学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演讲稿范文可以提高演讲者的专业水平,使其在演讲中更加得心应手,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演讲稿范文中的语言精炼、结构合理以及观点独到,可以作为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计划书的撰写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和梳理问题,并为我们的行动提供清晰的指导。如果你正在纠结如何编写一份完美的计划书,那么不妨看看下面的计划书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参
经验材料能够帮助我们保存和传承宝贵的经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经验材料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的智慧结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怎样写一份经验材料,
读后感的主旨可以是表达自己对所读作品的喜好、感受和理解,也可以是对作品的评价和批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书写自己的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优化自己的行动。下面是小红分享的一篇关于自己学习心得的文章,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自我评价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以全面而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表现。下面是一些来自不同行业和背景的人士的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多样化的参考。
在现代社会中,应急预案已经成为重要的管理工具,有助于减少风险和危害。下面是一些应急预案的制定流程,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根据x教政〔x5〕1号《关于印发__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体育是一门让人
活动总结是对过去的活动进行回顾和思考的必要环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改进和提高。【活动总结】参加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我很想写一篇活动总结来回顾和总结一
自我介绍不仅可以展示我们的个人形象,还可以展示我们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十部分:自我介绍不仅要突出自己的个人信息,还可以加入一些幽默和个人故事,增加趣味性。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确保各个成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权益得到保障。在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规章制度案例,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值得
投资有风险,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评估风险承受能力,并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国内外知名的投资机构和公司,供大家了解参考。
只有通过总结,我们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将这些经验传承下去。"心得体会让我明白,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所以我决定在学习上更加用功,相信付出的
小班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及教学的整体安排。小班教案的编写需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以下是一些相关资料的分享。小班的孩子刚刚入托不久,对一
4.在转专业申请书中,必须清楚说明你对目标专业的了解和兴趣。下面是一些经过学校教务处审核通过的优秀转专业申请书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在"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
英语是一门美丽的语言,学习英语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修养。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英语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本论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非常
写讲话稿时,要根据演讲的具体场合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语气和语调。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讲话稿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教学工作计划是在一学期或一学年内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规划和安排的重要工作。查看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编写教学工作计划的方法。
读后感是对自己阅读体验的总结和回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身的成长和变化。以下是一些具有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读后感范文,它们展示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环节。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实用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一年的工作总结时间一晃而过,转眼
通知有着明确的目的,可以是解决问题、促进合作、推广理念等。想了解如何写一份精炼的通知?以下是一些通知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你聪明伶俐,思维敏捷,优美的文字令老师
培训心得是一种对培训过程中所遇到的实践问题进行反思和思考的机会。接下来是一些学员们写的感人培训心得,他们用真情实感记录了自己的学习心路历程。教学督导是学校为主动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主动行为,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下面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参加了这次的忠诚党的学习活动
更多申请书是在申请学校、工作或参加活动等场合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展示我们的能力和经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实
在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经历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心得体会的来源。下面是一些关于人生感悟和价值观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思考的启示。文体部是一个致力于推广和
写心得体会可以增加我们的思考深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网络文明,人人有责。开展“文明上网”活
工作计划范文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份书面材料,它能帮助我们提前预判和准备,以确保工作高效且有条理。接下来,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些优秀的工作
发言稿中可以加入一些生动的例子、引用名人名言等,以增加演讲的说服力和趣味性。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成功演讲家的发言稿范本,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各位领导、同志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通过深入思考和总结,得出的一种有价值的经验和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
实践报告是对实际行动和活动的详细记录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实践能力。实践报告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实践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提高报告的整体质量。
公司作为一种经济实体,通过生产和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来获取利润。以下是一些有关公司管理和经营的书籍推荐,供大家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新浪第一季度净营收为1.715亿美
运动会是学校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运动会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1.青春的脚步,青春的速
总结来说,发言稿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上表达观点和立场的书面材料,它需要充分准备和思考,借助于语言和沟通技巧来实现其目的。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修辞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验的内省和反思,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在写作时参考。第一段:出差的意义与目标(200字)。出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进步进行总结和概括,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和发展潜力。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常用的总结句型和表达方式,并借鉴一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接下来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让我们一
通过撰写更多申请书,我们可以从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实现自己的目标,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在写申请书时,参考这些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构思和表达。
策划方案需要有详细的计划和执行细节,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通过学习这些策划方案范文,你可以提高自己的策划能力和思维方式。以“游艺”为主题,让幼儿在欢乐自由玩耍的
军训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反思和思考,对军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分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军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军事训练有所帮助和启示。
优秀作文是一篇独立完整的文章,它需要有清晰的中心思想和合理的组织结构。优秀作文是一种表达能力的展示,通过写作可以展示自己的思维和观点。优秀作文应该具备逻辑严密、
优秀作文是经过反复琢磨和精心打磨的产物,每一个字句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听得到。它是温暖的,像拉响了一
今天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日子,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主持词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小
把学校作为社会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实践中有所启示。在劳动中虽然很累,但我很高兴,因为我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到的。公益劳动是不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成长轨迹,为未来的发展制定更明确的目标。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都有所启示。进电视台学习化妆一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经历的记录和回顾,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从他们的经验中获得启发和教益。
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加深对自己的理解,还能为他人提供有益的借鉴。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或许不完美,但它们无疑都蕴含着作者的真实体验和思考。外出修整是一种摆脱平时
通过写教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探索教师工作总结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必由之路。敬爱的党组织:一年的支教生活
租赁合同中应该注明双方对于租赁期限到期后的续约、解约等事项的处理方式。请记住,签署合同前忽视任何一项条款都可能导致潜在的风险和纠纷。乙方:甲方就天山、太阳城公寓
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应该包含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作业的要求。这里有一些值得一看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12。友情链接。相关搜索:与课文内容
活动方案是在组织各种活动时所提出的一个详细计划,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活动的各个环节。活动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或需求而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的安排和组织方案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范文范本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避免走入错误的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仅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
申请书是申请某个机构或组织时必备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展示我们的能力和经历。以下是一些被录取的学生申请书的范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住所地:身份证号码:原告邵
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从而提升我们的活动策划能力和执行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活动总结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思路,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月工作总结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到大家。这次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
写心得体会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加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引导自己的未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七五心得体会公
工作心得体会是对工作中遇到的成功和失误的总结,积极反思和吸取教训的过程。这些范文中的工作心得体会,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自己的工作经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内心感受和思考的表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些心得体会,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启示和收获吧。。安全风险没有大小之分
心得体会是对于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一种总结和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计划。这里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发。
优秀作文是一种触动灵魂的力量,它能够在读者的心灵深处引发共鸣和思考。优秀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它能够通过文字塑造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热泪又一次浸润了我的眼睛,模糊了
更多申请书的写作不仅仅是填充一些文字,而是通过精心的组织和表达来传达出我们的核心信息和价值观。申请书是一种正式的书面材料,用于向相关组织或权威人士提出请求或申请
通过发言稿的准备,可以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自己的演讲更感兴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彩的发言稿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经验和灵感。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
写心得体会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加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引导自己的未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体
心得体会可以是历练工作中的感悟,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体会。这些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领域,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的方向。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中
授权委托可以避免我们个人无法亲自处理某些事务时的困扰,同时又能确保事务的顺利进行。您的专业背景和出色的业绩使我将此次财务审计的代理工作委托给您,希望您能准确、高
心得体会是在我们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一种宝贵经验总结。以下是一些在工作中总结的心得体会,其中包含了一些职场技巧和个人成长的经验分享。第一段:引言(字数200字)
合同协议的内容应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交易细则和违约责任等。此处提供的合同协议范文仅供参考,请在签署合同之前务必咨询专业人士或法律顾问。_____________
服务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培训来加强对员工服务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接下来是一些服务月活动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成为____
范文范本是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而提供的一种参考文本。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范文范本,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