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内容。下面是一些精心编写的初中教案范文,其中包含了不同科目和不同教学内容的样例。
书法教案详案篇一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点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点的写法、“点”画中的提按。
教学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三、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四、讲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五、讲授新课。出示课题:第八课点的写法。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观察“点”画的特点:1、它像什么?(大瓜子、雨点等)2、在米字格中的位置。点的写法:右下入笔,右下按,提笔回收。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出点的写法。
六、完成第八课作业、范字处理时,请同学说出其图形、笔顺。硬笔书写强调提按。老师巡视行间,此时可放音乐,调解课堂气氛。
七、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
书法教案详案篇二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虚实得宜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种类型的的字。
1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虚实得宜的写法
2、讲解虚实得宜
(1)什么叫虚实得宜?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虚实得宜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范字,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书法教案详案篇三
时代发展到现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脑走进了家庭,走进了个人的生活,作为文字的记载工具,书写似乎已经落伍了。你写得再快,没有电脑高手快,(每分钟近200字)。在这个情况下,书写还需要吗?事实证明了,书写还是需要的,不仅需要,而且仍然是很重要的。
(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无法取代传统的书写;
(二)、作为传统的书法艺术不会消亡。
古人对书法的理解,汉杨雄认为:“书,心画也。”唐朝张怀鹳说:“书者,法象也。”清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以上定义过于玄虚。
书法的内涵有三个方面:一是表现的对象是汉字;二是书法表现的内容,三、是不同书者的感情和审美观而造成的不同的书法风格。书法是书写汉字,将情感寄予在汉字的点划、结构和章法之中。
书法是什么?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情感意象的艺术。
艺术是给人以精神享受,一个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在观赏书法作品的时候,对书法作品的线条节奏和结体时候,能够揣摩出作者的感情脉搏、激发想象,启动灵感,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超然的境界之中。宋代苏东波说:“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为什么书法有如此大的魅力呢?首先书法的对象是汉字。汉字是象形文字,汉字的性质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张扬个性的舞台。
其二,汉字有着丰富的书体,纵向有甲骨文、金文、篆书、分书和楷书,点画形式的多变。横向看,不同的地域在不同时期创造出了不同的偏旁字体,同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的写法。
第三、书写的工具是毛笔、墨和宣纸。
毛笔在商朝时就出现了。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用笔时提按顿挫的变化,能写出粗细方圆各种不同的形状和质感,所以,毛笔的表现能力(点画)是鹅管笔、钢笔、铅笔以及油画笔所无法表现得出的。
墨可浓可淡,浓者近,淡者远,平面图上可以表现出立体的纵深的效果。苏东波用墨浓,作品显示出珠光宝气,神采奕奕。董启昌善用淡墨,荧润空灵古雅飘逸。
宣纸有很强的吸水性、渗透性和化印性。行笔慢则化,行笔快则干。枯润燥湿,能敏感第记录下书写的速度。虚虚实实,变化多端。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的对象和加工的工具在表现上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对比丰富。笔划的粗细、方圆;用墨的浓淡、枯湿;字体的大小、繁简;结体的疏密、正欹;纸张的生和熟也表现出作品的不同风格。美是对立的和谐,书法的对立如此强烈,所表现出来的和谐和美感就成了艺术的条件之一。之二个特点:书法的表现形式较为随意,粗细、正欹、疏密、大小都可以根据作者自己的审美观作出比较随意的处理。
书法的对象和书写工具在表现上具有的丰富性和随意性,是世界上其他书写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总而言之,独特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
书法教案详案篇四
1.掌握左耳刀与右耳刀的写法技巧,并将它们写美观。
2.掌握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
写法技巧、占格,并将它们写美观。
(双耳刀在左,耳朵要写得小,竖画要用垂露竖。)
1.“陶”的写法:左小右宽大。2.“院”的'写法:左边窄小,右宽大,底部平齐。
1.临写、默写“阶”、“陈”、“院”2.自己找类似的字,练习书写。
1.临写、默写“郊”、“郁”、“邻”、“郭”
书法教案详案篇五
1、认识横折、竖折的形态特点。
2、掌握横折、竖折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横折、竖折的书写方法。
描仿好以横折、竖折组合的三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引入新课:
1、复习横画和竖画的写法。然后了出示课文的'范字挂图,让学生认识范字的笔画,哪些是学过的,哪些是没有学过的。
2、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横折、竖折。
2、出示横折、竖折的笔画,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学生齐读。
3、出示横折、竖折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
4、教师讲解示范笔画的写法。
5、组织学生练习横折、竖折两个笔画,教师巡视指导。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引导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
7、教师范写例字。
8、学生描仿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9、出示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共同评论。
10、组织学生书法比赛。
每组推选写得最好的三个学生,每个学生只写一个字,由老师评比出“书法冠军”。
四、课堂小结:
1、号召其他学生向“书法冠军”学习。
2、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把字写对写好。第二课竖钩弯钩教学内容:竖钩、弯钩。
书法教案详案篇六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点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捺的写法、捺角捺尖的写法。
教学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讲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讲授新课
老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这一笔象什么,老师出示课题,第七课捺的写法
请同学观察“捺”的特点:1、它象一把笤帚;2、上细,下粗,出尖3、在斜线上
捺的写法:先左上,转锋斜下行,边行边按,把笔毛铺开,到捺角处,慢提平出锋,(由于此笔划较难,老师讲述要准确,演示要稍慢,让同学看清楚)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七课作业,范字的要求可在黑板上出示:
1、园行;
2、笔顺;
3、在田格中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硬
笔字要求捺画出锋自然。老师巡视行间,给学生示范,纠正书写是的
一些毛病。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希望同学们课下多练习,老师要了解课下练习的实例,以多种办法表扬,促进同学们的进步。
书法教案详案篇七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三):从外到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笔顺规则(三):从外到内,掌握笔画中的粗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讲授新课。老师板书课题:第十三课:笔顺规则(三),并出示挂图“句、用”,请同学观察,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出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老师此时板书“从外到内”。范字“句、用”的分析:“句”的第一笔短撇较直,有力,第二笔横折钩,折钩稍向左斜,这两笔先写,对于口来讲成两面包围。然后再写“口”,“口”在左下格和右下格的中上偏左。“句”字大体呈三角形。“用”字的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钩的竖分别穿过横中线的左右部分的二分之一处,对“用”里面的“”形成三面包围。第三笔、四笔与第二笔的横部分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五笔在竖中线上。“用”字大致呈长方形。老师还可让同学说出笔顺是从外到内的其他字,如“风、凤”等。同时让学生说出这个字笔画的粗细,在书写时要特别注意。硬笔部分的四个字,除复习笔顺外,老师还可要求同学在临写时注意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以便临出的字形似。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三课作业,在学生书写时伴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同学们在书写时的错误(执笔、坐姿方面的问题较多,纠正也是长期的任务,望老师不要怕麻烦)。
五、总结::展示同学们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同学们课下练习。
书法教案详案篇八
第1课女字底
第2课四点底
第3课木字底
第4课心字底
第5课皿字底
第6课建字底
第7课走之底
第8课同字框
第9课国字框
第10课门字框
第11课横长竖短,横短竖长
第12课横长撇短、横短撇长
第13课长短参差
第14课边学边用第
第15课认识行书
综合实践我们班的书法展
【教案范本】
第5课皿字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部首皿字底的形态特点,学会皿字底的书写方法。
2、教学生欣赏范字“盈”和“监”,认识上下部分的宽窄长短特点,感悟这类字的书写规律。
3、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同方向的笔画的变化,领略书法的变化美。
4、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字形、分组研析笔画的赏析思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认识部首皿字底的形态特点,学会皿字底的书写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字形、分组研析笔画的赏析思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出示图片:
“皿”象形字。《说文解字》解释为“饭食之用器也”。它在甲骨文中的形象就量个盛东西的器具模样。以它为偏旁时,说是放在字的底部,表形意,称为“皿字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部首“皿字底”和含有这类部首的范字的书写。(板书课题)
(二)自学仿写。
1、出示颜体“皿字底”。
(1)引导学生观察“皿字底”与硬笔书法中的“皿字底”字形变化。
教师提问:哪些笔画发生了变化?它是怎样变化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2)教师小结:(出示课件ppt)
a、逆锋轻顿写短竖,微向左斜。
b、写横折先轻顿,再提笔重写竖,横细竖粗。
c、中间两竖是短竖,细短面正直。
d、逆锋放笔写长横,重顿回收。
2、出示范字“盈”和“监”。
(1)学生观察,讨论: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上长下短)
(2)书写范字时应特别注意哪些关键的笔画?
师问:同学们你们认真观察一下“盈”字,中间又部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
细看上部你发现了什么?(左撇长,右撇弯短)
(3)观察“监”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上部稍宽下略窄,长短相近。书写是两竖笔画要变化为“臣”字。但上横短小,右上部分撇短捺舒展。)
3、学生临习范字各三遍。写完一遍不要急着写第二遍,先看看哪些笔画写不好。
4、教师示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临写反馈。
1、出示学生临写的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1)字形特点是否准确。
(上长下知,“盈”字上窄下宽,而“监”字下窄上略宽。)
反馈范字上下部分是否“中心对正”。
2、学生练写,自我校帖修正。
3、教师巡视指导。
四、赏析拓展。
1、出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盈”、“监”进行对比欣赏。
2、讨论各字体中“皿字底”的形态处理的同异之处。
3、课堂小结。
书法教案详案篇九
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让学生运笔写好钩。
钩:是笔画的附属物,是由于某些笔画的连接呼应而产生的。汉朝以前的文字几乎没有钩,汉隶也极少有钩。钩本身就起连带作用,因此,凡钩都要写得短小、尖锐、有力。勾时先用力顿一下,随后才迅速勾出。顿一下,是为了积蓄力量,迅速勾出,才显得尖锐有力。
(1)竖钩: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直下,至钩处先用力顿或向左下挫,然后提笔向左上呈45°勾出。如:“寸、示、可、寺”等字中的竖钩。
(2)弧钩:写法是轻落笔,徐向右下弯再向左下弯,呈弓背形(起笔和出勾处在一条线上),勾时用力,向左上呈45°勾出。如:“子、手、家、象”等字中的弧钩。
(3)提钩:写法是起笔作顿,转笔直下,至提钩处略顿,然后向右上呈45°挑出。如:“长、民、良、切”等字中的`提钩。
(4)横钩:写法是轻落笔,横向行笔,左低右高,至钩处略顿呈45°,然后向字心迅速勾出,角度太大太小都不好看。写横钩时要注意两肩平齐,勾尖对字心。如:“它、皮、写、字”等字中的横钩。
(5)戈钩:写法是起笔作顿,再纵笔向右下弧行运笔,多呈45°;出勾时略驻,再翻笔向上勾出。整个戈钩,直中带弧,充满了力量,形同满月之弓,富有弹性,气势开张。如:“戈、成、我、武”等字中的戈钩。
(6)抛背钩:先写横画,转折处作顿,折笔成环状写弯钩。勾时稍驻,用力向上勾出。抛背钩弧度较大,要既圆活,又遒劲。如:“飞、气、风、氢”等字中的抛背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书法教案详案篇十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初步学会竖钩的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竖钩的写法、钩的写法。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米字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表扬班上书写认真的同学。
三、复习竖(垂露竖)的写法。垂露竖的写法:先左上,转笔右下按,转笔下行,顿笔,提笔回收。问:如果在垂露竖的末端加点东西,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待学生说出“竖钩”后,出示课题:第九课:竖钩的写法。
四、讲授新课。老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观察“竖钩”的特点:1.其外形像一个钩子;2.其是竖和钩组成的;3.其在竖中线上。竖钩的写法:因为垂露竖已经学过,所以尽量请学生多动脑子,总结出竖钩的写法。先左上,右下按,转笔下行,顿笔,提笔回锋,出钩。请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书写练习。
五、巩固练习:完成第九课作业,范字要求可在黑板上出示:1.图形为“”形;2.笔顺;3.“竖钩”在竖中线上。硬笔要求:学生写出的字尽量和帖一样,每写完一遍,和帖上的字对照检查一遍,不断地纠正错误,越写越好。学生练习时,配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给学生示范,纠正书写时的一些错误。
六、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表扬方式方法,老师自酌,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佳),对课下练习的学生多加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