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组织论的内容篇一
本书一共五个章节,第四章有这样一段话:“一个组织的创新能力,依赖于组织成员的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激活个体成为组织管理新范式的核心”,其核心是组织转换自已的管理功能,从管控转向赋能,陈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强调分工带来效率,所以陈教授的效率来源于协同而非分工这一观点,这实际上是对整个管理理论的巨大的挑战。作者通过共生逻辑阐述了这一观点,而且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等都是互相依存的,否则将越来越验证以存活。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是今天企业应对变化的基本选择,而创新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构建共生逻辑,以达成价值共生,共同生长。
我们的工作习惯就是,你指引什么就做什么,你考核什么就做什么,这是我们的工作习惯。而如果你很严的绩效考核就会带来很大的绩效,但可能创造力就会被扼杀掉。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很大的组织改变,这个改变就是,从考核绩效转向激励价值创造,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改变。
价值观是否能够产生绩效,不仅取决于价值观本身,更取决于价值观的管理。华为总裁任正非提醒华为管理者“让听到炮火的人做出决策”,他创造性地设计了“轮值ceo”带领这家已经站在行业高端的企业进行全面的组织转型。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预言:“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家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联想到集团公司一年来的所作所为,有很多工作和书中的内容是贯通的。通过控股新疆玉象胡杨公司、沙雅丰合能源公司,是构建共生逻辑的创新商业模式,将供应商变成合作伙伴,是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公司竞争力的最佳选择。集团公司决定成立基质混装站的战略决策,在硝酸铵生产线旁建立基质混装站,减少了硝酸铵的配送,形成了地面制备站集中生产乳化基质,配送车远程物流配送,装药车现场敏化、混合、装药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形成“一站多点”的服务体系,这种作业模式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了区域辐射面积,并便于现场作业点的灵活拓展,非常具有战略眼光。集团公司周一视频会议主持人每月由一位高管轮流主持,我想究其原因,也是希望每一位高管能够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是从管控转向赋能的一种具体做法。
本书的第五章,是陈教授用最多的篇幅来阐述的,因为这是激活组织的7项具体工作内容,从组织的结构、文化、激励、工作习惯、绩效、价值共同体和领导者角色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传统组织结构的弊端:一是严格的层级制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二是部门之间难以协作;三是知识型员工自主行动自由与自我价值实现受到限制;四是难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组织结构的弊端在生产保卫部还是比较突出的,本部门工作往往沟通比较顺畅,一旦牵扯到其他部门,往往就存在推诿扯皮现象。文章中所讲的突出平等、速度与效率,以任务团队结构取代层次结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通过互联网模式消费的销售公司比较适用,我们生产保卫部如何借鉴仍需要思考。
华为强调责任而非感恩,保证员工与组织之间是一种单纯的、基于责任的平等交互关系。从根本上管理员工的期望,可能采取的做法有以下五种:第一,尽可能地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工作关系是正确而合适的,即把合适的人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第二,让员工感受到责任承诺与组织对个体的承诺是明确而可靠的;第三,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一个适当的交流,在具体情况发生变化时,要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第四,确保人们因为好的绩效而得到承认;第五,确保人们因为努力而得到承认。我认为如果我们努力做到上面的五条,员工会感受组织公平,努力后得到肯定,会提升职工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过段时间还需要把这本书再读一遍,那个时候和现在的感触肯定不一样。这段时间我也好好用这些理论来指导我目前的工作,和班子成员一道,让团队有更好的发展,更高的产出,团队中每个人能更高的发挥他们的价值,让每个人都得到成长!
组织论的内容篇二
陈春花教授阐述了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企业如何应对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结合了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等先进企业案例,从理论延伸到实践,给我们讲了绘声绘色的“一堂课”。
每个行业都有生命周期,优秀的企业总是能够面向未来,提前布局,寻找变化以及未来的机会,发现可持续增长的路径。这就要求企业有增长型思维和管理不确定性的能力,这些不确定性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
书中提到组织需要驾驭不确定性,而组织成员拥有持续创造力是根本解决之道。组织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进化,来应对或转化不确定性的风险。个体作为组织的基础,个体核心竞争力的融合就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作为依附组织的个体来说,只有不进行学习和创新,才能和组织一起成长。
如何激活组织成员的创造力,正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书中有一半的内容都是实践的精华,作者指导我们从七个方面作出根本性的改变:结构、文化、激励、工作习惯、绩效检验、价值共同体以及领导者角色。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包含了很多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我对其中“结构”变革方面有以下三点感悟。
陈教授提到激活组织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打破内部平衡,我们一直学习到的公司组织结构有职能、矩阵制、事业部制等,但这些都是按职能划分不同部门组成的垂直型组织结构形式,这会造成重复管理成本高、职能部门员参与业务程度低,如此公司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是缺乏协同力。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未来的组织,是有组织无结构的。”实现这个目标的首要工作就是以任务团队结构取代层次结构,按照顾客的需要而不是按照只能进行组织,从而形成以工作小组、团队为基本单元的组织结构,强化组织对客户需求情况的反应速度,适应变革的持续性。作者举了韩都衣舍的案例,该企业内部组织体系不再是层级结构,而是小组结构,让每一个小组从设计开始,可全程对最终价值负责,让组织可以依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重组组织要素。这种划分小单元、责权利统一的方式,更有利于激活每个团队的战斗力。
集团公司采取的也是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缺点主要是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率不高,增加管理成本。同时,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职能部门在每年做预算的时候,就体现了工作重复的问题,子分公司需要给人力资源、经济运行部、财务部、研发中心分别提供各口径的预算,数据既有交叉重复,报送时间的先后顺序也存在矛盾。因此,这项工作应该由一个小业务单元完成,可每年从各部门选取一名员工,组成预算管理小组,只下发一套统一的表格。子分公司先填报表格中业务口径预算,预算小组成员审核完毕后,通知子分公司可以开始填制财务预算,整体编制完成后,预算项目小组最终审核汇总,如此,这套表格涵盖业务口径和财务口径预算,便于后期跟踪分析。
稻盛和夫创造的“阿米巴经营”的经营原则是“追求销售额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为了在公司实践这一原则,就要把组织划分成小的单元,一方面,小单元成员直接接触市场,对顾客的需求可以从各方面进行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小组成员共享利益,就从控制成本转向主动协同提高效率。
划分小单元可实现全员参与经营并培养出具有经营意识的人才,各个小单元的领导会树立起“自己也是一名经营者”的意识,进而萌生出作为经营者的责任感,尽可能地努力提升业绩。同时,小单元的成员更容易清晰的知悉该团队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并且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取利益,那么自然能激发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举了“打造小碧桂园”的成功案例,碧桂园按照区域划分成10个“小碧桂园”,每个区域的总裁都明晰旗下每个项目的状况,一个地区负责人说,“这就像碧桂园给了我一个最完美的创业平台”。这也是碧桂园成倍增长的内在驱动力。
集团公司正在组建混装部,这一举措就类似于将公司一项业务划分出来,作为一个小单元,如果权责利分明,团队目标清晰,那一定是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公司旗下三家爆破公司,也适用于按不同地区整合成小单元,按地区划分便于项目跟踪和设备管理,读书笔记同一地区项目团队之间相互帮扶,共同达成这一地区利润最大化。整合的过程涉及股权的变更、人员的调配、资产的划分等诸多复杂的问题。但混装替代包装已成必然的趋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打破内部平衡,让组织更具柔性是必要的选择。
首先,小单元更容易打造轮岗的机制,给予员工最大化的获取新机会的可能,不允许固化员工的角色和岗位,更有利于每个员工的成长,同时熟悉每个岗位的工作,更有利于提高团队的协同力,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工作中需要协调的问题。
其次,我认为打造团队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双向沟通,一方面让公司信息透明化,另一方面允许员工自主表达。设法让小单元信息处于全透明的'状态中,利于公共平台发布团队的各项信息和工作成果。鼓励员工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提高每个员工参与度,提高业绩与每个人相关的时候,员工就能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这也就是快乐工作的前提。如此便能购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的氛围,营造平等、理解、信任的组织文化氛围,保证成员在组织中的长期发展观,促进成员和组织共同成长。
最后,给予员工组织的支持感,让员工感受到组织愿意并且能够对他们工作努力成果进行回报,不管是工资增加还是发展机会等重要资源,员工就会增加义务感,并且按照互惠原则,通过增加角色内和角色外的绩效来达成组织的目标。
集团公司也是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班组培训,短短三天收获颇丰。每一个团队都是小单元,组员为了团队荣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陈教授的书中开篇和结尾都提到的一句话,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集合智慧的时代。这是一本前沿的管理类读物,信息量巨大,初读此书写下这篇读后感,我会再读第二遍,一定会写出不同的感想。
组织论的内容篇三
--对激励机制的认识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在阅读过这本书后,我觉得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产生的激励机制是领导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公司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国内外许多著名公司、团体无一例外地都拥有非常成熟的激励机制。在这里我想就联想集团谈谈自己的看法。
联想集团,它是侧重于以业绩为重。联想是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公司,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联想现在许多高管人员其实在公司工作时间并不长,能从普遍员工升到最高管理层,原因不是跟谁有什么关系,而是全凭业绩。为什么外企一些有相当级别的管理人员愿意到联想工作,就是看重了这一点。不同层次的人员收入不同是很自然的,但联想的干部没有贵族化的倾向。其实联想每一个事业部的规模,都相当于一个中型it企业,这些管理者得到的收入高些也是理所应当的。当然从薪酬结构上看,固定工资部分,经理层跟员工层的差异并不十分巨大。联想员工的收入分为3块,固定工资、绩效浮动和年底分红,在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企业里,员工的收入是跟其贡献直接挂钩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是20%的人才创造80%的财富,对这20%员工的薪酬当然不能少了。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人才争夺很激烈,争夺的焦点就是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可以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
在联想,普通员工并不是只有做管理人员一条升迁之路,不做经理可以走技术职称的道路。技术骨干的待遇与相应的管理者的收入没有差别。今年年底之前,联想要完成能力评介体系,要让公司的各级管理层知道每个员工的能力如何,其社会竞争力处在什么水平,是否达到了人岗匹配,是不是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合的位置。这项工作可以达到3个目的:公司清楚员工的能力水平、主管清楚手下人员的能力水平、员工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
为突出业绩导向效果,联想在业绩考核中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果员工在考核后进入最后一个层次,就进入了末位淘汰区。所以,不论哪一层次的人都有压力,中层管理人员压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考核时排在最后,就会成为不合格员工。联想还培养了后备干部,对于被淘汰的人所在的岗位,马上就有人可以顶上,这是一个合理的闭环。确实,在it企业必须每个人都时刻要有危机意识,不进则退,跟不上形势就要被淘汰,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联想公司正是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将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起来,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力争体现公平发展的原则,力争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这些,都是《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在不同背景的组织内灵活应用的最好实例。
其次,人是经济动物,更是知识动物。人是理性动物,更是感情动物。每个人都需要周围人的支持、鼓励与帮助。领导的一次不恰当的批评,一场不该有的争吵,就很有可能对一名员工产生伤害。
这就说明管理层的表率行为确是很重要的。研究表明:人是很容易进入角色,被环境同化的。如果你的领导经常迟到早退,那么下属也很容易变得自由散漫。同样,如果你的领导经常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甚至贪污腐化,那么下属也将会跟着效仿。如此一来,再坚强的大厦也会倾塌,再宏伟的基业也会毁灭。
而异,因材施奖,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发挥每位员工的力量,产生较强的凝聚力,使员工的个人需要和整体的管理目标合二为一,产生合力,使整体工作效能有效提升。另外要注意领导本人的言行,用良好的作风来感染每一位员工。在员工有所成就时,就要对他进行鼓励和褒奖。在员工犯错时,也要耐心的进行批评,切莫失去理智。
这就是我在学习《组织行为学》后,结合一些具体实例,对激励机制的一点认识。
组织论的内容篇四
读《激活组织》有感
利用三天的时间将陈春花老师的《激活组织》一书拜读一遍。三天的时间对于理解怎么样去构建组织结构,激发组织的活力这个课题远远不够。但是通过阅读本书将目前的组织结构相结合,给我带来的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组织发展中的危机,个人发展与组织的结合共同健康长期的发展。
本书提供的是一个激活组织发展的全新视角,让我们在快速发展的变革的时代中能将个人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下面就谈谈读完本书后的一些感想。
一
快速变化时代下的组织特征
现在的时代是技术革新飞速,资本不断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不断刷新的人们对行业认知的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不确定性的飞速变化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资本不断的侵蚀传统行业,行业的边界壁垒被不断的打破。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强化组织的危机意识,抗风险能力,只有不断的学习调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是一个组织长期健康发展的法宝。
目前我公司是传统的矿山服务型企业。经过近几年的产业链延伸已经发展成为从火工品的生产,爆破施工知道矿山采掘的一个综合性企业。在我们传统的思想认为对手是同行业,与同行业的竞争是我们固认的对手,但是目前的技术革新以及资本市场的进入,已经在慢慢改变这个传统的矿山服务行业。
随着大型机械的发展,在隧道采掘以及矿山综合开采的技术应用,目前全国的雷管生产销售量明显大幅下降。谁也不敢预测随着机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爆破采掘工艺会不会全部由机械破碎采掘替代,在隧道掘进盾构机已经在逐步代替传统的爆破工艺。
目前履带式破碎机已经在小规模的矿山及采煤工艺中得到应用,机械技术的发展已经是目前我们这个传统行业的非常大的潜在竞争对手。
二
政策影响
随着国家去产能政策的实施及环保要求。目前的达不到行业生产标准的小型矿山被强制关停。但是对于资源的需求不会改变,在一个大型矿区内集中大规模开采并对资源的深加工是目前矿山资源开发的一个新导向。
从公司目前炸药的生产比例可以很好的反应这一现状。这就要求公司对以前传统的炸药的生产模式进行改变。由以前的固定厂点生产、库房储存、配送变成针对某一矿区的订单生产(这个订单时间短,准备期不超过24小时),而且针对目前的安保形式,大规模的库房储存存在很多问题。这样就要求企业对目前的以生产为主向服务转变,与下游紧密联系,及时调整公司的发展思路。
三
资本的潜在影响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的矿山行业在向智能化生产转变已经初现端倪。
四
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一致性
个人的发展需要组织做为平台,离开组织个人犹如无根之木,无水之萍,只有扎根在组织才能不断的学习成长。同样个人的发展没有活力,则组织将无从谈起发展。个人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当于一种契约,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相互成长。
0
个人创新对于组织的作用
一个组织的创新能力,依赖于组织成员的创造力与发挥,所以激活个体,打造价值共享,是一个组织的管理核心。
个体在组织中所实现的一般有以下几点:劳动所得,个人能力发展,被尊重,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同时个体的发展需要组织的理解与包容,目前人事关系中普遍存在的二八定律(百分之20的人做百分之80的工作),做的多存在的问题及错误也较多。组织应充分尊重这百分之二十的强烈想发展的个体,应该能包容这些个体所犯的错误,不能应为干的多错的多而在升值及奖励中打击这些个体,导致组织一潭死水,从而导致人才的流失。
0
组织在发展个体时的方法
第一、充分发挥个体作用(或建立新的合伙制度)
对于目前公司的运行实际,公司的个体应该就是项目部,怎么样去激活这一个个项目部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项目部及子公司目前的运行模式就是公司下达指标,项目部按照指标完成任务。充分授权项目部,扩大项目权力,激活其开拓能力,将项目部看成一个个独立的单元,保证其活力,建立新的合伙管理模式,确实是一个需要讨论的课题。保证其在开拓市场的能力,财权分配能力,人事任命权力,由目前的垂直管理,变成网状的合伙式管理,实现项目与公司的发展成果合理化分配。
第二、打破目前存在的部门壁垒
对于目前的运营模式,公司的部门机关担负的是管理模式,这种等级森严的官僚体系管理不适应目前公司的快速发展要求。
公司部门机关应当有目前的管理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将公司掌握的信息资源分配好,将化为独立运行单元的项目部串联好,保证每个单元个体的活力。打破目前部门壁垒,建立起一套新的组织与个体之间的运行模式,是创新型组织需要考虑的地方。
组织的效率来不是来自于分工,而是来源于协同。协同就需要放下各部门之间的利益,为个体单元的发展服务。
第三、组织对个体的关怀
对于员工来说,他的项目经理就代表了组织,激活区域的项目经理就以为这激活了所有员工。
而项目经理作为公司组织的个体,他的活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组织的活力。他们所需求的不仅仅是劳动所得,更多的是个人事业成就感,与参与分配组织发展的果实的权力感。
公司项目单元基本都在野外,对于家庭的照顾很少,有时候工作难免照顾不到家庭。现在的年轻人或者有能力的人,往往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这时候就需要组织在员工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中的缺陷予以照顾,比如员工家属的工作问题,子女上学问题,以及员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组织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予以帮助解决,这样才能留下有能力的个体。
第四、组织要善于学习改变
在传统的组织与个人的关系里往往是组织要求个体多一点,特别是个体对组织的忠诚、服从以及效绩。而现代职场关系个体更需要的是与组织的平等,公正的对待以及组织的包容心态,不再是以往的服从关系,而是与组织的共生关系。
在目前这个个体价值崛起的时代,建立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而不是要求个体感恩组织,相互平等的对话,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景,是一个新型组织需要考虑与研究的课题。
以上是看完本书的一些粗略心得,在以后时间里再次拜读此书相信会有更好的理解,不管是个体还是组织一定要保持归零心态,不被目前掌握的信息所迷惑,不断提醒自己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不断学习才能不被这个大时代淘汰。
供稿:雪峰爆破公司 徐洪艳
组织论的内容篇五
陈春花教授阐述了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企业如何应对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结合了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等先进企业案例,从理论延伸到实践,给我们讲了绘声绘色的“一堂课”。
每个行业都有生命周期,优秀的企业总是能够面向未来,提前布局,寻找变化以及未来的机会,发现可持续增长的路径。这就要求企业有增长型思维和管理不确定性的能力,这些不确定性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
书中提到组织需要驾驭不确定性,而组织成员拥有持续创造力是根本解决之道。组织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进化,来应对或转化不确定性的风险。个体作为组织的基础,个体核心竞争力的融合就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作为依附组织的个体来说,只有不进行学习和创新,才能和组织一起成长。
如何激活组织成员的创造力,正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书中有一半的内容都是实践的精华,作者指导我们从七个方面作出根本性的改变:结构、文化、激励、工作习惯、绩效检验、价值共同体以及领导者角色。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包含了很多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我对其中“结构”变革方面有以下三点感悟。
陈教授提到激活组织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打破内部平衡,我们一直学习到的公司组织结构有职能、矩阵制、事业部制等,但这些都是按职能划分不同部门组成的垂直型组织结构形式,这会造成重复管理成本高、职能部门员参与业务程度低,如此公司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是缺乏协同力。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未来的组织,是有组织无结构的。”实现这个目标的首要工作就是以任务团队结构取代层次结构,按照顾客的需要而不是按照只能进行组织,从而形成以工作小组、团队为基本单元的组织结构,强化组织对客户需求情况的反应速度,适应变革的持续性。作者举了韩都衣舍的案例,该企业内部组织体系不再是层级结构,而是小组结构,让每一个小组从设计开始,可全程对最终价值负责,让组织可以依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重组组织要素。这种划分小单元、责权利统一的方式,更有利于激活每个团队的战斗力。
集团公司采取的也是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缺点主要是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率不高,增加管理成本。同时,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职能部门在每年做预算的时候,就体现了工作重复的问题,子分公司需要给人力资源、经济运行部、财务部、研发中心分别提供各口径的预算,数据既有交叉重复,报送时间的先后顺序也存在矛盾。因此,这项工作应该由一个小业务单元完成,可每年从各部门选取一名员工,组成预算管理小组,只下发一套统一的表格。子分公司先填报表格中业务口径预算,预算小组成员审核完毕后,通知子分公司可以开始填制财务预算,整体编制完成后,预算项目小组最终审核汇总,如此,这套表格涵盖业务口径和财务口径预算,便于后期跟踪分析。
稻盛和夫创造的“阿米巴经营”的经营原则是“追求销售额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为了在公司实践这一原则,就要把组织划分成小的单元,一方面,小单元成员直接接触市场,对顾客的需求可以从各方面进行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小组成员共享利益,就从控制成本转向主动协同提高效率。
划分小单元可实现全员参与经营并培养出具有经营意识的人才,各个小单元的领导会树立起“自己也是一名经营者”的意识,进而萌生出作为经营者的责任感,尽可能地努力提升业绩。同时,小单元的成员更容易清晰的知悉该团队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并且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取利益,那么自然能激发基层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举了“打造小碧桂园”的成功案例,碧桂园按照区域划分成10个“小碧桂园”,每个区域的总裁都明晰旗下每个项目的状况,一个地区负责人说,“这就像碧桂园给了我一个最完美的创业平台”。这也是碧桂园成倍增长的内在驱动力。
集团公司正在组建混装部,这一举措就类似于将公司一项业务划分出来,作为一个小单元,如果权责利分明,团队目标清晰,那一定是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公司旗下三家爆破公司,也适用于按不同地区整合成小单元,按地区划分便于项目跟踪和设备管理,读书笔记同一地区项目团队之间相互帮扶,共同达成这一地区利润最大化。整合的过程涉及股权的变更、人员的调配、资产的划分等诸多复杂的问题。但混装替代包装已成必然的趋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打破内部平衡,让组织更具柔性是必要的选择。
首先,小单元更容易打造轮岗的机制,给予员工最大化的获取新机会的可能,不允许固化员工的角色和岗位,更有利于每个员工的成长,同时熟悉每个岗位的工作,更有利于提高团队的协同力,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工作中需要协调的问题。
其次,我认为打造团队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双向沟通,一方面让公司信息透明化,另一方面允许员工自主表达。设法让小单元信息处于全透明的状态中,利于公共平台发布团队的各项信息和工作成果。鼓励员工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提高每个员工参与度,提高业绩与每个人相关的时候,员工就能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这也就是快乐工作的前提。如此便能购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的氛围,营造平等、理解、信任的组织文化氛围,保证成员在组织中的长期发展观,促进成员和组织共同成长。
最后,给予员工组织的'支持感,让员工感受到组织愿意并且能够对他们工作努力成果进行回报,不管是工资增加还是发展机会等重要资源,员工就会增加义务感,并且按照互惠原则,通过增加角色内和角色外的绩效来达成组织的目标。
集团公司也是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班组培训,短短三天收获颇丰。每一个团队都是小单元,组员为了团队荣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陈教授的书中开篇和结尾都提到的一句话,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集合智慧的时代。这是一本前沿的管理类读物,信息量巨大,初读此书写下这篇读后感,我会再读第二遍,一定会写出不同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