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

时间:2025-01-18 作者:紫衣梦

培训心得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对于个人和职业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系统性思考和分析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教学反思了吧。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我们可以通过回顾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准备、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以下是一些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一

每当大家滔滔不绝地谈论中国历代政治时,“封建君主专制”总是第一个被引用的词眼。我们已经习惯于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尤其在近代经历过黑暗的侵略史后,更全盘否定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光辉之处。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作者钱穆向大家说明了几千年的中国政治史也有它争奇斗艳的一面,让我们对古代政治有了另外的感悟。

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它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决定一切。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政治主要是两条线,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皇权与相权之争,这两股力量的交锋相错最终是中央战胜地方形成中央集权,皇权打败了相权导致丞相被废除。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领土之大,人口之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难以滋养民主制度的土壤。我们更应该了解古代政治并非真是极端的君主专制。汉代的中央政府里面三公九卿,唐代的三省分制划分了中央的权力,并且各机构之间互相牵制,就是皇上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也不能随意发号施令,如果他真要一意孤行,那么终究是要被历史淘汰的。唐代皇上颁发命令需要先由中书省制定,门下省审批,最后由尚书省执行。就是封建专制严重的清代,也只能说是部族专制,仍非皇帝专制。因为皇帝个人并没有掌握整个主权,皇帝只是代替了宰相的一部分权力。我们也许不曾知道明制常朝有两种:一种叫御殿,即在大殿内朝会议事;一种叫御门,即到奉天门,让老百姓也可以见面说话。清朝故宫的午门是预备皇帝和民众见面的阳台。这样的古代制度类似我们今天民主政治的踪影。所以,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我们不能一言以蔽之,把它批得一无是处。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存在冗官现象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宋代冗兵冗官现象严重是导致其衰败的重要原因,明代时期也同时存在这样的问题。明制地方行政制度最低一级是县,县上面是府和州,又往上是省,即承宣布政使司,这三级之后还有三个分司。这样纷繁复杂的行政体系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对比起今天中国当今的行政部门也隐藏同样的问题,部门之多,职责不明确,责任推诿。所以中国之将来,是如何把社会政治上种种制度来简化,继续彻底地进行政治改革,不再重蹈历史的覆辙。

一项好制度,若能永远好下去便将使政治窒息,再不需要后代人来努力改善,惟其一切制度都不会永久下去,才使我们在政治上勇往直前。制度也只是历史事项中的一目,人类整部历史便没有百年不变的,每项制度之变有其可变的限度,在变动中导出它不变的本源。纵观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每当改朝换代之后总会有新的制度来统治新的时代,不断地寻求与本时代相适应的制度。所以当我们回首历史时,我们应该以正确的历史观评价历史,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或肯定。同时我们更明白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只有与时俱进,找到符合实际的才是最好的。

历史终是客观事实,是一个个的偶然与片段组成的结合点。历史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不对的是我们不注重历史,不把历史作参考。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二

正如我不知哪里看到的某人所论,钱老的叙述里头,读得到对旧的中国政治制度满心的怜惜。结合这本书写作的环境看来,也从钱老在书中的总论里读出,著史之人能力避盲目批判之风,从受到万人践踏的“封建腐朽”之中捡起对传统政治的尊敬,乃是真学者。我以为这也是钱老写书讲演用意所在。

但此书由此也有个弊端,就是在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怜爱之下,则有些结论的得出还真是有待商榷。如果我后面有了更深的阅读,那么钱老的这种偏袒则更加清晰明了了。尤其是讲清朝制度那一篇,开篇一段话就把清朝制度贬到了街边弃蓆不值一提的程度。大概,我们每个人对自己曾身处的时代,因为见惯了它的制度暗面,所以还真叫人生不出半点同情。恨不得亲自将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才可解心头之恨吧。

不过总而言之,这本书算是中国古代史启蒙最佳普及读物之一了。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三

从年前一直读到年后,断断续续竟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读完这本小小的书。读此类学术性很强的书籍,我向来读的慢。不过每天读一点,反倒读的下去。

豆瓣书评中,很多书友说书读起来稍感艰涩,因其艰涩难免让阅读枯燥无趣。诚然,钱穆先生在书中的用语和现如今的大白话相差甚远,但我反而觉得,书中的遣词造句尽显大家风范,很多语言和描述都值得反复品味。用某豆瓣友邻的话来说,别人需要长篇累牍才能讲明白的事情,钱穆先生三言两语便能道个明白。

读了这本书,我愈发觉得,天下道理,无不相通;讲政治的书,如果仔细体会,深谙其意,何尝不能用诸生活和工作中,甚至对人生有启发意义。

下面是几点读完本书的感受,记录之。

可能是受初高中历史教育的影响,也或许受影视剧荼毒,在不少人的观念里,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皇帝往往都是“专制”“皇权”等等刻板映像。但是在书中可以看到,汉唐宋时期的皇帝并非独裁专制,“皇权”是受到“相劝”的制约的;到明代时,宰相虽被明太祖撤掉,但明朝皇帝依然受制于当时的制度,绝非专制;直到清代时,才实现了专制,但也并非皇帝个人的专制,而是皇帝背后的满洲部族的专制。但清代的专制也有其历史原因所在,绝不同于前朝历代。

而我们后世人好像以一清代就代替了历朝各代,确实既不客观又不公正。

这一点认识对我的冲击算是比较大的,自己笃信了十几年的事情,忽然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推而论之,生活中有多少我们觉得是对的、深以为然的事情,可能并非如此,但是因为我们相信它是对的,便不会去追究其真伪,所以如非机缘巧合,我们也就没有办法去了解背后真相。

钱穆先生在书中说:“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

后世人看待古代政治制度总习惯以“封建、专制”一言以蔽之,先不说光谈专制本身就是偏颇的,只说封建也不一定就是错的、不好的,细论起来,如果一个制度在其产生之初就是错的,断不会延绵数十年乃至数百年,必然是其产生之初利大于弊才会被大众所接受。

现代人总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不如国外,但中国的教育制度延绵数千年,自有其道理在。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抡死。

钱穆先生在书中反复强调,要讲某一代的制度得失,必须知道此制度实施时期有关各方意见之反映,也既“历史意见”。

而后世人单凭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用“时代意见”裹挟“历史意见”,未免是站在上帝视角。

这让我想到,作为互联网从业者,有时我们习惯性去点评别家的产品,大有一副指点江山的架势;但是抛开每个产品内部的环境和条件,以及其他我们不可知的背景,我们妄自评判实在可笑。

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朝空降而成也不是一夕拔地而起的,自有其历史因由。

有些事情孤立地去看,只站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去看,很可能看不清楚看不明白,但是如果往回看看,追究事情发生的起源和历史,却能得到更深刻的认识。

推而论之,我们现在的所有处境,都是我们的过往造就的;遇事只停留在当下埋怨,不妨回到过去寻求原因。

最后一点让我影响很深刻的是自汉唐以来就存在的谏官制度。

书中描写,唐朝皇帝和宰相议事时,谏官可参加列席。有时宰相不便同皇帝直接讲的话,谏官却可直言;但谏官本身阶位却不高,皇帝听其言,是因为谏官本身职责便在谏言,不关乎其身份高低。

这让我联想到,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可以抛开对个人的偏见,仅就其职责和专业性看,沟通是不是会更顺畅;在此前提下,即使大家互有争论,但只从职责看,也断不会有大的不良影响。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四

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结构严谨主题宏大,节选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朝代汉、唐、宋、明、清以为代表,从政府组织、选举、赋税经济、兵役等方面分别论述,大体上可以窥探中国历史之全进程了,我能理解的有限,仅分享几点我的一些体会:。

2、书中提到很珍贵的了“历史意见”,即当时的人如何看待这件事的,而非用我们现代民主视角,井田制发展到后来的均田制,在某个时期是符合当时社会生产水平的,同时西方的选举制,放在古代的中国,幅员辽阔交通落户,完全没有可行性。

3、制度与人事是也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话题,我想提二类人,张居正们以及绍兴师爷。他们的共同点都有不在其位而谋其政,虽然制度约束难以撼动,但是他们还是凭借着独特的个人魅力绽放在历史的星空下。

这也得说到,任何事终究要落到人这个字上,一旦由某个人参与,必然带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构成我们文明中璀璨的光,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因为这些不确定性,我们才能发展自己,成就每个独特的自己!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五

不知道大家听到“西南联大”这四个字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但至少是会肃然起敬的。毕竟,那里群贤毕至,绝代风华,那里握着一个时代的斯文正脉。我总觉得,西南联大的钱穆之于史学界,正如西南联大之于中国。

钱穆这个名字早就听过多遍了。历史老师开的书单里总会出现它的身影。几位复旦学长也极力推荐,说高中将这本书看五六遍也不为过。

终于,在极其仔细地读完第三遍之后,才敢提笔。钱先生的形象是在读完《八十忆双亲。师友杂议》后逐渐清晰起来的,长衫、眼镜,有一种属于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从容与旷达。钱先生对中国历史是怀着深深的温情的,而这种温情在这本书中更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看这本书前,我相信大部分人会有这样的误解:

一、国家的安宁或动荡,基本由皇帝的“好坏”决定。

二、几乎没有弄清楚“封建”的概念。

三、“封建”、“专制”、“中央集权”之类的词,等于黑暗,落后,退步;

“共和”、“民主”、之类的词就是先进的,好的。而钱先生看待中国历史的立场,在《国史大纲》的引言四义中可见一斑,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顾颉刚说:“钱宾四先生,在北大任历史讲席已越10年,学识淹博,议论宏通,极得学生欢迎。其著作亦均缜密谨严,蜚声学圃,实为今日国史界之第一人,刚敬之重之。”

张自铭说:“先生治学,戛戛独造,一无依傍,遂成极诣,而融贯中外,直凑单微,又迥非抱残守缺者可比。辛亥以还,时局屡有起伏,先生未尝一日废学辍教,以哗世取宠,毕秋帆所谓“学问观其会通,性行归于平正”,唯先生足以当之。”

愚暗谓:“吾辈学当如此。”

同时,也提出两点问题:

1、钱先生谈清朝与元朝制度时几乎全篇都在言其黑暗与“私人化”,我总觉得有些民族主义的色彩在里边。

最后,分享一下个人的一些读书方法吧。

1、勾画,批注。不要害怕这会让书变“丑”。一定要及时写下你的“灵光乍现”。

2、回顾,梳理。特别是再看这种理论性的书籍的时候,先要把书读厚,也就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大量拓展;然后把书读薄,也就是简单地用一段话,或者话思维导图来梳理一篇文章的逻辑。

3、切问,输出。看到一个观点的时候,倾尽毕生所学,去论证它,再绞尽脑汁去推翻它。特别是和师友一起进行这头脑风暴的过程,会收获颇丰。另外,最好可以找一个人讨论这本书,或者你讲给他听一遍。讲清楚了,就真的掌握了。而有些自以为明白的东西,不运用出来,久而久之就只能成为“茶壶里装汤圆”了。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六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既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通俗读本,同时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了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发展的好书。下面是本站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品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心得体会。

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若离开人事来看制度,则制度只是一条条的条文,似乎干燥乏味、无可讲。”这是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前言中说到的。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用什么样的制度,不用什么样的制度。一定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一项制度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同时,历史在不断前进,人事在不断的变化,制度也应该不断的变化以适应人事。人事,就钱穆先生此书来说,有深刻的含义,指的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制度则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框架,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历朝历代,两者都有着积极且双向的互动,由此又影响着中国历史的演进。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全书寥寥九万八千字,钱穆先生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中国历史上五个最具代表性的朝代,从政府组织结构,考试选举制度,经济赋税,兵役制度等几个方面来比较优劣、来陈述历代得失。我认为,组工干部读书的面要广博一些,要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历史观、大局观,提高文化素养。这本书偏重于政治制度的论述,对广大组工干部来说,既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通俗读本,同时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了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发展的好书。我们要做好组织工作,有必要深入细致地研究行政权力的架构和运作模式,洞悉规章和人事的分离与配合。

从这汉、唐、明等五个五个朝代,三个大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三个重要国家制度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各个方面的制度都和人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事可以使制度适应时势,使之趋于完善,但是人事在制度的实际操作过程里也有可能阻碍其理想效果的发挥,从而导致制度失之应有作用。人事从来都是有双面效应的,所以从历代政治得失当中得出的经验也应该借鉴到当今的国家制度建设当中,实现制度和人事的有效积极互动,最大程度的发挥两者的作用。

钱穆先生写道:“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之一制度与现实不配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而美其名曰革命。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法律制度的必然性。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先生给我们留下看待历史的角度是笔宝贵的财富。没有完美的制度,亦没有完美的人事。封建不是黑暗的过去,他也曾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西方制度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更要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应重视其地域性,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该项制度获得成立而推行有利,但在另一国家与另一地区,则未必尽然。不论是政治制度还是法律制度,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模式,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才是正途。因此我们说,对于历史的功绩切不可一笔抹杀。放到当今社会来看,对于一个正在飞速发展中的中国,在面临许多社会以及民生问题的时候,多数人都倾向去狠批制度,痛陈弊病,可他们却常常忽视了制度能带来的好处,或者去想这个制度存在长久的意义和产生的原因。

回顾历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不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还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说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些道路都是不行的。而最终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取得胜利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这让我想起一段历史,就是黄炎培与毛泽东畅谈“历史周期率”。1945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问毛泽东同志,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同志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我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改革步入深水区,所以党的xx大以来,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以非凡的政治勇气与智慧推进改革,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改革部署全面展开。5年多来,1500多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节奏推进之快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我相信,未来的中国政治变化,也许会有阻碍和波折,但最后肯定会走向真正的民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阅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辩证看待历代的政治体制,也知道了历代的变化更替。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值得警惕,值得思考,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明白世事兴衰的因缘,思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考察政治和文化积淀,把握制度变迁的脉动,唯有如此我们在组织工作中才能更加理性、客观,更加公正、平和。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作者为著名的国民大师钱穆,钱老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出了提要钩玄的概观和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今天我就以其中的考试制度谈点体悟。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为选拨政治人才而诞生。虽然今日之高考,早已判若云泥,但人们两千年来的流品思想根深蒂固,依旧有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认知,究其原因,不可不追溯到历代考试制度。今读钱穆先生《中国历史政治得失》,叙述古代制度精辟有力,对于中国古代制度,很多人印象里多是封建专制。却不知道,中国古代人才选拨制度的公平、开放、民主程度,一直领先西方至近代。秦汉时期开始,贵族权力世袭逐渐打破,普通官员的子女已不能继承权力。汉武帝后,汉代形成“察举制”,以孝廉加考试的标准选拨人才。从此,中国政治面向全国开放,此时的政府不再是贵族政府,也不是军人政府,更不是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士人政府。汉代用分封制削弱贵族,同时规定“当官不能经商,经商不能做官”;唐代规定商人和工人不得参加考试;宋代的“重文抑武”,更是大张旗鼓。综上,虽然执行各有偏差,但历代都尽全力去营造一个“读书人”的政府。西方社会政治对政党贵族开放,而中国对全社会读书人开放。中国的读书人是来自各阶层,往往不能形成统治集团,难怪有这样说法:西方有阶级,无流品;中国无阶级,有流品。中国考试制度,本意在于开放政权,选拨政府各部门真才。而到清代,通过考试,另一部分知识分子尝到甜头,不致绝望造反,考试制度变为了巩固满洲政权的小手段。至此,中国的古代考试制度,正式寿终正寝。

我们观历史,中国往往人治多于法制,好制度往往因人而变。这是中国人的灵活变通,也算是旧俗陋习了。我们观历史,一旦发生变革事件,读书人为了保住已得势力,往往倒向贵族一边。这或许可以解释,历代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吧。综上,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创造性把政权开放到社会各个阶层的代表读书人手里。读史反思,在当代,如何把知识分子的力量合理分配到各个阶层,避免读书人为“贵族”服务,或许更值得我们去探究。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者,《易·贲卦》的象辞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的“文化”一词从源头上就有着“以文教化”之意。当下中国人对汉唐时期引以为傲,原因之一就在于当时文化能够感召、吸引和教化周边的民族。虽至现代,文化的含义发生了改变,但文化一词仍包含着这种教化、培育、改造的基因,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创造,也能够感召、凝聚和引导整个中华民族。

然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在近现代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很多怀疑和否定的声音,这是源于我们近代的落后挨打的历史,使得我们对于我们的科学技术、政治体系乃至更深层次的文化体系产生了深重的怀疑。到了当代,在世界浪潮的冲击下,当前社会甚至出现了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这对整个民族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的论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曾写到:“因对满清政权之不满意,而影响到对历史上传统政治也一起不满意。因对于历史上传统政治不满意,而影响到对全部历史传统文化不满意。但若全部传统文化被推翻,一般人对其国家以往传统之一种共尊共信之心也没有了……政治权之稳固,一定要依赖于一种为社会大众所共同遵守、共同信仰的精神上的‘权’。”否定自身文化,奉行拿来主义,并不是像修枝剪叶那么简单,而是一种会产生动摇根系动摇全局之重大影响的错误行为。究其原因,某些人正是缺失了在十九大报告中告诫我们的“文化自信”。对于自身文化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缺乏信心,进而否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即便他们仍然是黄皮肤黑眼睛的面孔,其内心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果我们都缺乏这种信心,这个民族也就名存而实亡。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精辟论述实际上就告诉了我们要如何正确的认识、对待、和利用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我们要直面历史和传统,不回避,不丢弃,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不能是叶公好龙,而是要主动自觉地去认真学习和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善于去粗存精,在学习和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发展和需要,平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有了才华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同理,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修好了“内功”,重塑我们的文化价值体系,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来自世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向世界彰显我们的风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七

中国历代政治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政治的源头。回顾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发展,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心得体会。首先,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有效的统治者。其次,政治制度的合理与科学是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再次,民主与权力制约的思想是中国历代政治中的重要主题。最后,政治的历史教训是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

首先,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有效的统治者。中国历代政治的发展可以看到,有些历代政权能够维持几百年的稳定,有些政权则不断地动荡。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统治者的才能与能力。一个有能力的统治者能够理性管理国家事务,善于治理,并且能够以视野和智慧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这样的统治者往往能够使政权稳定并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政治制度的合理与科学是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中国历代政治中,一些统治者能够设计出合理和科学的政治制度,使得政府运转得更加高效和有效。例如宋代的科举制度,它选择人才的标准公正、严格,使许多有才能而出身不高的人得以进入政坛。而一些政权失去了对政治制度的关注和改革,导致政府机构僵化、腐败,最终导致政权垮台。因此,政治制度的合理与科学是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再次,民主与权力制约的思想是中国历代政治中的重要主题。中国历史上有一些重大的政治改革,试图通过引入民主与权力制约的思想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平衡与限制。例如唐代的肃宗、睿宗时期,他们试图通过实行更加民主和平等的政治制度,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样地,在明朝末年,明清交替时期,人们也提出了严明法纪、限制官员权力的一系列改革。然而,这些改革并没有取得持久成效,很快失去了对政治的控制,最终导致政权的垮台。这告诉我们民主与权力制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且要建立在稳定的政治体系之上。

最后,政治的历史教训是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历代政治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和复杂,其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教训。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历史教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政治发展的规律,为我们今天的政治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同时,对政治历史教训的认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当代的政治问题和挑战。

总而言之,回顾中国历代政治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有效的统治者,政治制度的合理与科学是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民主与权力制约的思想是中国历代政治的重要主题,政治的历史教训是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这些心得体会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政治发展的规律,为我们今天的政治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八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权更替和政治制度变迁的过程。自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近代的民国时期,每个时期的政治体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通过对中国历代政治的回顾和总结,我们能够得出一些关于中国政治的重要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政治集权与中央集权的优缺点。

中国历史上,政治集权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地方官员和地方实权都受到皇帝或中央政府的高度控制。政治集权有利于实施统一的政策,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避免地方分裂。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例如,地方官员常常履行皇帝或中央政府的意志而忽视民众的需要,导致社会发展滞后,不利于政权的稳定。

第三段:民主与人权的追求。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开始追求民主与人权的价值观。尤其在20世纪初,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民主转型的先声。经历了短暂的民国时期后,中国进入了共和国时期。但我们也看到,中国的民主发展进程并不顺利,曾经出现过政治混乱和动荡的局面。这使我们意识到,民主与人权的追求是长期的、具有挑战性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改革与进步。

第四段: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

中国当前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政权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试图以更加开放和民主的方式来管理国家事务。这些变革为中国政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的深入将有助于加强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提高政府管理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国政治的发展。

第五段:历史厚重与未来发展。

中国政治的历史厚重影响着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我们需要认识到,政治变革需要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不能盲目地模仿西方的民主制度。同时,我们也应该从过去的政治经验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推动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应该重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和负责任的政府机制。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实现早日走向民主、和谐与繁荣的目标。

总结:

通过对中国历代政治的回顾与总结,我们认识到政治制度的选择应该是深思熟虑的,不能简单地照搬外国的经验和模式。同时,我们也应该珍视当前中国政治的变革机遇,努力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只有确保政权的稳定和政府的合法性,中国政治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九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无数次政治变迁和制度更迭。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政治经验积累得非常丰富。通过对中国历代政治的研究和思考,我得出了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历代政治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与制衡。无论是封建时代的君主专制,还是后来的共和制度,权力的配置与制衡一直是历代政治家积极探索的问题。权力过于集中会导致腐败与不公平,而权力分散则又可能导致无序和混乱。因此,必须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监督机制来限制权力的任性滥用,实现权力的合理分配与制衡。这一点,无论是封建时代的三权分立还是现代的法治原则,都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其次,历代政治的成功与否往往与统治者的品德有关。在中国古代政治理念中,德行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历代统治者如孔子和汉武帝都强调君主要以德治国。这是因为统治者的德行直接影响到政权的稳定和继续发展。一个有德之君,能以身作则,体察民众疾苦,倾听民意,使政府更加公正,社会更加安定。而一个无德之君,则往往沉迷于享乐和私利,往往会忽视民众利益,导致国家长期动荡和民不聊生。从历史上的经验看,统治者的德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权的兴衰与镇定。

第三,中国政治历来强调仁政与民生,这是政治成功的关键。在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仁政始终被视为一种最高的政治境界。仁政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民众的需求和福祉。传统的中国政治理念中,政府的最大使命就是要保障民众的安居乐业,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只有一个能够满足民众需求的政府,才能够获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从而保持治理的稳定性。在当代中国,这一理念被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第四,历代政治的成功也离不开改革创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变革发展,与时俱进。无论是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新文化运动时的思想解放、还是后来的改革开放,都是在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求中进行的积极探索。在政治领域,需要有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者,积极寻找新的治理方式和制度改革,才能够推动政治进步和社会变革。

最后,对中国历代政治的研究还让我明白,政治是一门智慧的艺术。无论是古代的明君,还是现代的执政者,都需要具备高超的智慧和能力来解决复杂的政治问题。最大的智慧在于善于处理各种利益冲突和争权夺利,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化解矛盾,达到和谐稳定的社会目标。在政治斗争中,智者懂得融会贯通,顾全大局,以智慧和智谋为工具,为国家和人民谋取最大的利益。

总之,中国历代政治的经验丰富,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许多有益的启示。政权的稳定与持久,关乎政治制度的完善和权力的分配;统治者的德行和品质决定了政权的正义和长治久安;仁政与改革创新是政治成功的关键;政治需要智慧和智识的引领。通过对中国历史政治的研究与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根源,并为当代的政治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十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本评古论今,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的书籍,下面是本站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精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心得体会。

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中国古代的政治政治制度并非一层不变的,也绝非简简单单的封建专制所能形容。

首先封建一词更是与中国实际大不相符,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主并鲜少拥有西方领土地主式的政治资本,地方最高权力机关多是中央力量的在地方的延伸,正是所谓中央集权(当然这同样表现为一个过程)。而即使是西周的分封制也与西方的封建制大不相同,西方的封建更多是中央权力不足以对地方进行控制,而自下而上产生的一种封建制,而西周的分封制则是中央为巩固政权而自上而下推行的一种制度。

而专制也并非完全,首先是专制的主体到底是地主还是皇权,如果是说地主专制显然并不符和实际情况,事实上,古代的科举制度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良好的社会流动性。和古代西方社会相比,古代中国可以算是一个开放社会而非封闭社会。而皇权专制尽管在明清之际发展到顶峰,但在从秦汉到唐宋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着相权的制约。

2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是与文化相适应的,文化是制度合法和政权合法性的基础。

在我们谈论中国人的奴性时,并不能把古代的某一阶级假想成为一群在主观层面上刻意为之的阴谋者,或者,至少不是从一开始就这样。尽管中国政治文化中,没有人权的思想,但也绝非将民众简单地看做的奴才,中国古代崇尚的贤人政治,即有着良好德行的士大夫有着责任和义务兼济天下苍生,这里并不存在权利被剥夺的概念。所以,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是与文化相适应的,文化是制度合法和政权合法性的基础。

3、制度的激发善和惩治恶。

贤人政治的理想自然是以孔孟之道为蓝本,也有一种说辞是孔孟之道本就是地主阶级进行压迫的思想宣传工具。思想宣传工具确属于值得商榷的概念,但统治者的利用也应该是一定存在的事实,要不然孔子也不会周游列国却终不得志。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过分仰仗统治者政治德行,或者是一个不惩恶的制度,若有个好皇帝、好父母官,便是百姓之福,若碰到个坏皇帝、坏官员,便是百姓之祸。人性之恶鲜有制度性的约束。似乎又回去那个司空见惯的观念,好的制度一定是激发善而惩治恶的,至少在传统的权威失去合法性的现代是这样的。

这是一本小书,很短,比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还要短小精干许多。里面的语句有时乍一看似信手拈来,但继续看下去便知须是学力深厚才能如此举重若轻。抛开了复杂的人事,专注于制度上的变更,这本书在这个角度上让人对以前的历史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传统的历史书更多是如史记一般记录事件,制度的设置都是隐藏在纷繁的人事之后的。在这本书里,将政治制度单拎出来讲,对非治史的读者而言,是的确方便许多。

钱穆写这本书时,恰是中华文明的低潮期,对于我们自己的历史传承,许多人都生出了怀疑之心,而倾心于英美。当时不乏倾向于对历史绝对否定的人,所以在该书中,钱穆反反复复地提到了一个意思,评价古代的政治体制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绝不能以一句封建腐朽就来一棍子打死。既然当时的政治体制可以如此建立,就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符合当时的国家状况的。如此从这本书中,也可以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中那些起起伏伏,对自己的国家历史有更好的理解,而远不是一句封建专制能概括得完的。

看这本书,有两点感受较深。

一是,久而久之制度都会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和现实状况脱节。这使得在朝代的后来,都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新的问题,由此只能来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方能让国家机器在废墟中重新开始。除开宋朝这种先天国防弱势的之外,其他朝代更多的是在土地政策或者税赋政策,亦或人事政策上出了问题,埋下了动荡的隐患,然后在战火中覆灭。读完后感觉这种僵化似乎无一例外,就算是有所谓中兴亦或变法,也多是以失败告终,更多的还是无济于事,只能迎来最后的改朝换代。

ispower”这里的power也可以解释为权力。权力是希望继承的,是希望能够可控地传承的,或是积极地扩张,但这种个人的愿望和国家的需求又是相悖的。由此裂缝产生的破坏力,又会是改朝换代时的那最后一根稻草,就如明朝一般。如何处理好官僚集团,文人集团和国家与国家机器之间的关系,又是历代的变革核心之一。但最终走到清朝时,这种改变也走到尽头,毕竟满清是外来政权,对于政治体制的设计,考量更多的还是如何稳定自身的异族统治,此处的私心不是以往的汉人政权所有的。而对官僚系统与文人集团的关系进行平衡,几乎每个朝代都在进行着这种动作,由此看来,或许49年后的种种动荡也有这一意味。

如果有时间,一口气看上两遍三遍多好啊。现今时代虽然书籍泛滥,然而大浪淘沙,经过时间洗礼的经典果然是经得起推敲细阅,很难有书在看第一遍中段时候就想着什么时候要看多一次,其内容博大,深入浅出又梳理得透彻清晰。

书中讲到中国史里五个最重要的朝代:汉唐宋明清的政府组织、经济制度、选举制度、考试制度、兵役制度等,可由中一览中国历史之全进程。

钱穆讲历史总结如下几点精髓:

1.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若离开人事,单来看制度,则制度只是一条条的条文,干燥乏味。

2.任何一制度绝不孤立存在,各制度之间必互相配合,形成整套。

3.某一制度之创立,必有其渊源,不是凭空忽然而来,其消失也并非无端而是渐渐变质的后果。即是制度虽成文却也跟随人事而有变动。

4.某一制度的创立在其当时代必然有外在需要和内在用意,不为后人所了解,时代更替,制度不存,不可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判断一制度在其时代的实际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5.任何一制度,绝不会有利而无弊,也绝不会有弊而无利,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历史意见。

6.不仅要重视制度的时代性,还要重视其地域性。

7.历史的特殊性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的一个项目,若不深切认识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很难孤立的抽出其政治一项来讨论其意义和效用。

泱泱中华两千年,史籍浩繁,但自太史公起,多是纪传体史书,少有专述制度的典籍,而能把历代制度放在一起作对比的史书更是少之又少。钱穆先生这本书,从制度着眼,如线穿珠,从汉、唐、宋、明、清一路讲下去,贯穿起各各人事,让人豁然开朗。

钱老阅史无数,是近代治史最后一个集大成者,这本书也是写的深入浅出,各种典章故旧信手拈来。笔者学力浅薄,只能就其中几点做些思考。

一.到底存不存在相权。

宰相,按照钱先生的说法,是中国古代政府中的实际领袖。两千年国史其实就是皇权和相权相互博弈,此消彼长的过程。从汉代一路走下来,皇权日盛,相权日衰,到明代胡维庸造反,明太祖取消宰相一职,所以明清两代才是真正专制的时代。

天下之大,从秦代统一算起,疆域北起河套,南至两广,西起陇山,东至朝鲜半岛,有上千个县,事务繁多。始皇精力过人,尚自每天要批阅一百多斤奏章,后来人自难仿效。这么大的天下,一个人是无论如何管不过来的,必须有人分担,所以宰相必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名称,分担的分量也不一样罢了。在汉代叫宰相,一人包揽,唐代是由中书令、侍郎、尚书令三人负责,宋代由中书负责行政,三司负责财政,枢密负责军事,明代由大学士票拟,皇帝本人或者司礼监太监批红,清代政务由皇帝和军机处大臣商定。不论名头如何变化,总是要有人来分担皇帝手里的权力的,这是中国国土博大、事务繁多所天然决定的。

二.宰相到底是管家还是实际领袖。

钱先生认为,宰相是政府首脑,是国家的实际领袖。皇帝只是国家权威的象征。至于后来相权衰微,是各类因素共同导致的。但这是不对的,正常情况应该是相权对国家负责,皇权只对皇室负责。

但是从上文可以看出,两千年下来相权是越来越小,皇权倒是越来越大。如果宰相是实际领袖的话,为什么却要不断受到皇室的制约。如果把宰相看作是皇帝的管家的话,这个现象就很容易解释了:主人让管家帮忙治家——遇到懒主人,管家管的就多管些;遇到勤快的主人,管家就少管些。

那么,到底宰相是实际领袖还是管家?这个应该从谁受制于谁来分析。

中国国土庞大,举国皆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家庭,居住分散,参政意识淡薄。这导致了中国不可能像希腊城邦那样选举产生领袖,也不可能定期推选出代表民意的国会,所以天然地造成了不民主。不民主就会产生个体领袖——皇帝,再由皇帝来任命宰相,从而宰相受制于皇帝。所以与其说宰相是政府实际领袖,不如说宰相是皇帝事情太多管不过来,请的一个管家而已。倘若皇帝是由宰相或者内阁任命的,那样宰相方可以说是实际的领袖。

三.历代田赋政策。

历代土地政策都极其简单,虽有便于操作、避免官吏从中上下其手的考虑,但是也过于简陋了。汉代就是按田收赋,唐代实行两税制,按人收赋,宋代也是两税制,加上地方乡绅负责制,明代用鱼鳞册,按人、按田统计收赋,清代沿用明制。即不考虑田有贫瘠肥沃,也不考虑收割播种的效率不同,更遑论山民、渔民等不以耕地为生的家庭。与精巧繁复、互相牵制的政府职权系统相比,真是简陋之极了。从这一点,也可见出皇帝们视百姓如刍狗的心态。

四.清代制度得失。

清代是皇权最集中的朝代,加上自雍正皇帝创立的秘密政治,使有清一代的政治制度最为黑暗专制。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清代的皇帝反而是历代里最为清明的。这来源于清代皇帝对皇子教育的高度重视和雍正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这个制度保证了太子不用早早确立,成为大家的靶子,同时皇子们为了竞争储位,也要各各勤勉。

就像钱老说的,制度永远要和人事配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清代没有一个好的政府职权制度,反而发展出了好的储位继承制,从而保证了每位皇帝都不至于太差劲。

五.制度的作用。

每朝都有每朝的制度,配合当朝的人事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没有完美的制度,任何制度都会有死角存在。有时候越是繁复的制度,死角反而越多,这就是老子说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所以制度绝对不是越多越好,而要视当时情况而定,针对时代特点,制定出配合当时人事的制度来,才能发挥其作用。同样的,时代前进了,人事变化了,制度也应该跟着变化,因循守旧,只能是弊大于利。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力。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钱穆先生视野宏阔,分析鞭辟入里,语言平实。这本书极薄,而内容却极厚重,值得一读再读。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十一

前段时间,我们中青二班三支部主要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模块,几位老师的精彩报告和实践教学,让我对“民主政治”这个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充满兴趣、充满热情地读起了史书,特别是渴望重回中国历朝历代寻求政治体制的发展和变化。于是,我读起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就我国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介绍和对比,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可以说,该书是一本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非常精彩。

首先谈谈对汉朝的认识。可以说,汉朝是吏治相对较好的一个朝代,官员总体人数少,只有中央和地方两级,而且中央和地方官员之间的流动属于正常行为,没有高低之分。汉朝的经济发展也还可以,“三十税一”,总的来说老百姓的税收是相对低的。皇帝和宰相分工也非常明确,君权和相权大致是并列的,宰相具有管理政府的实权。汉朝的选举是举荐制,理念是很好的,不过举荐制也有不公平的地方,就是只有富人才有条件读书,穷人失去读书和当官的机会。

再谈谈唐朝,唐朝和汉朝时我国历史中最为鼎盛的时代。看看唐朝的政治体制,相权被分割了,分成了三省六部制,不过呢,相权还是有的,只是相互牵制罢了。地方管理和汉代就有差距了,县的数量增加了。再说选举,汉朝是采用科举制的,这个制度对于选拔人才更有效了。府兵制的军事制度,后来也还是出了问题了,形成了军事割据。

书中谈的的第三个朝代是宋朝,宋朝是文人治国,但政治体制太弱了,特别是军事上,以防守为主,不敢进攻,节节败退。宋代的中央政府的首领宰相被进一步削掉了军权和财权。而钱先生在表现士族政府对于皇权的退让时,以宋初宰相让座的缘由出发对于历史演变剖析的入木三分。宋之于唐,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而已。只能说有变动,却不能说有建立。宋之于唐,似东汉之于西汉,有事而无政。有形势推迁,无制度建立。

到了明朝,朱元璋取消了宰相,这个对于太祖本身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但给后面的皇帝埋下了祸根。取消宰相意味着皇帝专制,对于打江山取得政权的太祖来说,是可以的,但是越往下的后代,实际上是很多困难的。虽然后来也新设了内阁大学士,但此职位官位太低,作用不大。到了后面,甚至还出现了太监干政,皇帝的事情让太监代劳,太监成了“真皇帝”,长期以往,被清兵取代也是必然。明朝的选举制度还是科举,可是已经变成八股文了,按作者钱穆先生理解,八股文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律诗。

最后,是关于清朝,对于清朝,我和作者钱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如果说前朝治国理政都还是制度的话,那么清人治国只能说是玩弄法术了。清代的中央政府在钱先生眼里就是一个部族统治的工具,以至于皇帝的集权达到了最高峰——设立了军机处。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清朝背后是整个满族,他们首先考虑的是部族的“私利”,以致后面发生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想要得到清人的绝对支持,那是很难的,甚至有一部分势力是反对的。

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文字虽然不多,但贵在语言精辟、观点鲜明,在历史中看历史,以其必然性、偶然性和当时的实际要求来检讨得失。《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总结也很精彩,它基于对历史上传统政治体制的历时性分析,得出对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现状及未来政治发展态势的预判,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在理。在我看来,我国文化的得失能够被钱先生简洁明了,深入浅出的娓娓道来,确实佩服。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十二

中国古代的政治政治制度并非一层不变的,也绝非简简单单的封建专制所能形容。

首先封建一词更是与中国实际大不相符,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主并鲜少拥有西方领土地主式的政治资本,地方最高权力机关多是中央力量的在地方的延伸,正是所谓中央集权(当然这同样表现为一个过程)。而即使是西周的分封制也与西方的封建制大不相同,西方的封建更多是中央权力不足以对地方进行控制,而自下而上产生的一种封建制,而西周的分封制则是中央为巩固政权而自上而下推行的一种制度。

而专制也并非完全,首先是专制的主体到底是地主还是皇权,如果是说地主专制显然并不符和实际情况,事实上,古代的科举制度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良好的社会流动性。和古代西方社会相比,古代中国可以算是一个开放社会而非封闭社会。而皇权专制尽管在明清之际发展到顶峰,但在从秦汉到唐宋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着相权的制约。

2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是与文化相适应的,文化是制度合法和政权合法性的基础。

在我们谈论中国人的奴性时,并不能把古代的某一阶级假想成为一群在主观层面上刻意为之的阴谋者,或者,至少不是从一开始就这样。尽管中国政治文化中,没有人权的思想,但也绝非将民众简单地看做的奴才,中国古代崇尚的贤人政治,即有着良好德行的士大夫有着责任和义务兼济天下苍生,这里并不存在权利被剥夺的概念。所以,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是与文化相适应的,文化是制度合法和政权合法性的基础。

3、制度的激发善和惩治恶。

贤人政治的理想自然是以孔孟之道为蓝本,也有一种说辞是孔孟之道本就是地主阶级进行压迫的思想宣传工具。思想宣传工具确属于值得商榷的概念,但统治者的利用也应该是一定存在的事实,要不然孔子也不会周游列国却终不得志。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过分仰仗统治者政治德行,或者是一个不惩恶的制度,若有个好皇帝、好父母官,便是百姓之福,若碰到个坏皇帝、坏官员,便是百姓之祸。人性之恶鲜有制度性的约束。似乎又回去那个司空见惯的观念,好的制度一定是激发善而惩治恶的,至少在传统的权威失去合法性的现代是这样的。

这是一本小书,很短,比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还要短小精干许多。里面的语句有时乍一看似信手拈来,但继续看下去便知须是学力深厚才能如此举重若轻。抛开了复杂的人事,专注于制度上的变更,这本书在这个角度上让人对以前的历史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传统的历史书更多是如史记一般记录事件,制度的设置都是隐藏在纷繁的人事之后的。在这本书里,将政治制度单拎出来讲,对非治史的读者而言,是的确方便许多。

钱穆写这本书时,恰是中华文明的低潮期,对于我们自己的历史传承,许多人都生出了怀疑之心,而倾心于英美。当时不乏倾向于对历史绝对否定的人,所以在该书中,钱穆反反复复地提到了一个意思,评价古代的政治体制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绝不能以一句封建腐朽就来一棍子打死。既然当时的政治体制可以如此建立,就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符合当时的国家状况的。如此从这本书中,也可以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中那些起起伏伏,对自己的国家历史有更好的理解,而远不是一句封建专制能概括得完的。

看这本书,有两点感受较深。

一是,久而久之制度都会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和现实状况脱节。这使得在朝代的后来,都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新的问题,由此只能来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方能让国家机器在废墟中重新开始。除开宋朝这种先天国防弱势的之外,其他朝代更多的是在土地政策或者税赋政策,亦或人事政策上出了问题,埋下了动荡的隐患,然后在战火中覆灭。读完后感觉这种僵化似乎无一例外,就算是有所谓中兴亦或变法,也多是以失败告终,更多的还是无济于事,只能迎来最后的改朝换代。

ispower”这里的power也可以解释为权力。权力是希望继承的,是希望能够可控地传承的,或是积极地扩张,但这种个人的愿望和国家的需求又是相悖的。由此裂缝产生的破坏力,又会是改朝换代时的那最后一根稻草,就如明朝一般。如何处理好官僚集团,文人集团和国家与国家机器之间的关系,又是历代的变革核心之一。但最终走到清朝时,这种改变也走到尽头,毕竟满清是外来政权,对于政治体制的设计,考量更多的还是如何稳定自身的异族统治,此处的私心不是以往的汉人政权所有的。而对官僚系统与文人集团的关系进行平衡,几乎每个朝代都在进行着这种动作,由此看来,或许49年后的种种动荡也有这一意味。

如果有时间,一口气看上两遍三遍多好啊。现今时代虽然书籍泛滥,然而大浪淘沙,经过时间洗礼的经典果然是经得起推敲细阅,很难有书在看第一遍中段时候就想着什么时候要看多一次,其内容博大,深入浅出又梳理得透彻清晰。

书中讲到中国史里五个最重要的朝代:汉唐宋明清的政府组织、经济制度、选举制度、考试制度、兵役制度等,可由中一览中国历史之全进程。

钱穆讲历史总结如下几点精髓:

1.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若离开人事,单来看制度,则制度只是一条条的条文,干燥乏味。

2.任何一制度绝不孤立存在,各制度之间必互相配合,形成整套。

3.某一制度之创立,必有其渊源,不是凭空忽然而来,其消失也并非无端而是渐渐变质的后果。即是制度虽成文却也跟随人事而有变动。

4.某一制度的创立在其当时代必然有外在需要和内在用意,不为后人所了解,时代更替,制度不存,不可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判断一制度在其时代的实际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5.任何一制度,绝不会有利而无弊,也绝不会有弊而无利,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历史意见。

6.不仅要重视制度的时代性,还要重视其地域性。

7.历史的特殊性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的一个项目,若不深切认识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很难孤立的抽出其政治一项来讨论其意义和效用。

泱泱中华两千年,史籍浩繁,但自太史公起,多是纪传体史书,少有专述制度的典籍,而能把历代制度放在一起作对比的史书更是少之又少。钱穆先生这本书,从制度着眼,如线穿珠,从汉、唐、宋、明、清一路讲下去,贯穿起各各人事,让人豁然开朗。

钱老阅史无数,是近代治史最后一个集大成者,这本书也是写的深入浅出,各种典章故旧信手拈来。笔者学力浅薄,只能就其中几点做些思考。

一.到底存不存在相权。

宰相,按照钱先生的说法,是中国古代政府中的实际领袖。两千年国史其实就是皇权和相权相互博弈,此消彼长的过程。从汉代一路走下来,皇权日盛,相权日衰,到明代胡维庸造反,明太祖取消宰相一职,所以明清两代才是真正专制的时代。

天下之大,从秦代统一算起,疆域北起河套,南至两广,西起陇山,东至朝鲜半岛,有上千个县,事务繁多。始皇精力过人,尚自每天要批阅一百多斤奏章,后来人自难仿效。这么大的天下,一个人是无论如何管不过来的,必须有人分担,所以宰相必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名称,分担的分量也不一样罢了。在汉代叫宰相,一人包揽,唐代是由中书令、侍郎、尚书令三人负责,宋代由中书负责行政,三司负责财政,枢密负责军事,明代由大学士票拟,皇帝本人或者司礼监太监批红,清代政务由皇帝和军机处大臣商定。不论名头如何变化,总是要有人来分担皇帝手里的权力的,这是中国国土博大、事务繁多所天然决定的。

二.宰相到底是管家还是实际领袖。

钱先生认为,宰相是政府首脑,是国家的实际领袖。皇帝只是国家权威的象征。至于后来相权衰微,是各类因素共同导致的。但这是不对的,正常情况应该是相权对国家负责,皇权只对皇室负责。

但是从上文可以看出,两千年下来相权是越来越小,皇权倒是越来越大。如果宰相是实际领袖的话,为什么却要不断受到皇室的制约。如果把宰相看作是皇帝的管家的话,这个现象就很容易解释了:主人让管家帮忙治家——遇到懒主人,管家管的就多管些;遇到勤快的主人,管家就少管些。

那么,到底宰相是实际领袖还是管家?这个应该从谁受制于谁来分析。

中国国土庞大,举国皆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家庭,居住分散,参政意识淡薄。这导致了中国不可能像希腊城邦那样选举产生领袖,也不可能定期推选出代表民意的国会,所以天然地造成了不民主。不民主就会产生个体领袖——皇帝,再由皇帝来任命宰相,从而宰相受制于皇帝。所以与其说宰相是政府实际领袖,不如说宰相是皇帝事情太多管不过来,请的一个管家而已。倘若皇帝是由宰相或者内阁任命的,那样宰相方可以说是实际的领袖。

三.历代田赋政策。

历代土地政策都极其简单,虽有便于操作、避免官吏从中上下其手的考虑,但是也过于简陋了。汉代就是按田收赋,唐代实行两税制,按人收赋,宋代也是两税制,加上地方乡绅负责制,明代用鱼鳞册,按人、按田统计收赋,清代沿用明制。即不考虑田有贫瘠肥沃,也不考虑收割播种的效率不同,更遑论山民、渔民等不以耕地为生的家庭。与精巧繁复、互相牵制的政府职权系统相比,真是简陋之极了。从这一点,也可见出皇帝们视百姓如刍狗的心态。

四.清代制度得失。

清代是皇权最集中的朝代,加上自雍正皇帝创立的秘密政治,使有清一代的政治制度最为黑暗专制。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清代的皇帝反而是历代里最为清明的。这来源于清代皇帝对皇子教育的高度重视和雍正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这个制度保证了太子不用早早确立,成为大家的靶子,同时皇子们为了竞争储位,也要各各勤勉。

就像钱老说的,制度永远要和人事配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清代没有一个好的政府职权制度,反而发展出了好的储位继承制,从而保证了每位皇帝都不至于太差劲。

五.制度的作用。

每朝都有每朝的制度,配合当朝的人事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没有完美的制度,任何制度都会有死角存在。有时候越是繁复的制度,死角反而越多,这就是老子说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所以制度绝对不是越多越好,而要视当时情况而定,针对时代特点,制定出配合当时人事的制度来,才能发挥其作用。同样的,时代前进了,人事变化了,制度也应该跟着变化,因循守旧,只能是弊大于利。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力。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钱穆先生视野宏阔,分析鞭辟入里,语言平实。这本书极薄,而内容却极厚重,值得一读再读。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十三

每个朝代详述框架如下:

政府:

1、权职——皇室及官员组织架构;。

2、保政——兵役制;。

3、养政——田赋税;。

4、兴政——科举制;。

不仅历朝代政府是以此框架进行权力巩固,共产党也同样不例外。

中国5千年历史断不可以“专制黑暗”四字一笔形容,正如之前所悟任何一个事物的兴起,必定与当下的“社会网络”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唐朝:在汉的基础之上,对宰相权力进行了分割、地方政府放权以及商业不收税,旨在不让民间有穷人,所以华夏大地一片欣欣向荣;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社会健全的福利制度;不让民众过穷,却不限制民众过富。

清朝:专权的极致表现,所有手段只为巩固“满清”部族的统治所立,根本无制度可言;。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十四

“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若离开人事来看制度,则制度只是一条条的条文,似乎干燥乏味、无可讲。”这是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前言中说到的。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用什么样的制度,不用什么样的制度。一定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一项制度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同时,历史在不断前进,人事在不断的变化,制度也应该不断的变化以适应人事。人事,就钱穆先生此书来说,有深刻的含义,指的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制度则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框架,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历朝历代,两者都有着积极且双向的互动,由此又影响着中国历史的演进。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全书寥寥九万八千字,钱穆先生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中国历史上五个最具代表性的朝代,从政府组织结构,考试选举制度,经济赋税,兵役制度等几个方面来比较优劣、来陈述历代得失。我认为,组工干部读书的面要广博一些,要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历史观、大局观,提高文化素养。这本书偏重于政治制度的论述,对广大组工干部来说,既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通俗读本,同时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了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发展的好书。我们要做好组织工作,有必要深入细致地研究行政权力的架构和运作模式,洞悉规章和人事的分离与配合。

从这汉、唐、明等五个五个朝代,三个大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三个重要国家制度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各个方面的制度都和人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事可以使制度适应时势,使之趋于完善,但是人事在制度的实际操作过程里也有可能阻碍其理想效果的发挥,从而导致制度失之应有作用。人事从来都是有双面效应的,所以从历代政治得失当中得出的经验也应该借鉴到当今的国家制度建设当中,实现制度和人事的有效积极互动,最大程度的发挥两者的作用。

钱穆先生写道:“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之一制度与现实不配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而美其名曰革命。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法律制度的必然性。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先生给我们留下看待历史的角度是笔宝贵的财富。没有完美的制度,亦没有完美的人事。封建不是黑暗的过去,他也曾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西方制度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更要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应重视其地域性,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该项制度获得成立而推行有利,但在另一国家与另一地区,则未必尽然。不论是政治制度还是法律制度,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模式,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才是正途。因此我们说,对于历史的功绩切不可一笔抹杀。放到当今社会来看,对于一个正在飞速发展中的中国,在面临许多社会以及民生问题的时候,多数人都倾向去狠批制度,痛陈弊病,可他们却常常忽视了制度能带来的好处,或者去想这个制度存在长久的意义和产生的原因。

回顾历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不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还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说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些道路都是不行的。而最终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取得胜利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这让我想起一段历史,就是黄炎培与毛泽东畅谈“历史周期率”。1945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问毛泽东同志,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同志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我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改革步入深水区,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以非凡的政治勇气与智慧推进改革,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改革部署全面展开。5年多来,1500多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节奏推进之快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我相信,未来的中国政治变化,也许会有阻碍和波折,但最后肯定会走向真正的民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阅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辩证看待历代的政治体制,也知道了历代的变化更替。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值得警惕,值得思考,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明白世事兴衰的因缘,思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考察政治和文化积淀,把握制度变迁的脉动,唯有如此我们在组织工作中才能更加理性、客观,更加公正、平和。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作者为著名的国民大师钱穆,钱老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出了提要钩玄的概观和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今天我就以其中的考试制度谈点体悟。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为选拨政治人才而诞生。虽然今日之高考,早已判若云泥,但人们两千年来的流品思想根深蒂固,依旧有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认知,究其原因,不可不追溯到历代考试制度。今读钱穆先生《中国历史政治得失》,叙述古代制度精辟有力,对于中国古代制度,很多人印象里多是封建专制。却不知道,中国古代人才选拨制度的公平、开放、民主程度,一直领先西方至近代。秦汉时期开始,贵族权力世袭逐渐打破,普通官员的子女已不能继承权力。汉武帝后,汉代形成“察举制”,以孝廉加考试的标准选拨人才。从此,中国政治面向全国开放,此时的政府不再是贵族政府,也不是军人政府,更不是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士人政府。汉代用分封制削弱贵族,同时规定“当官不能经商,经商不能做官”;唐代规定商人和工人不得参加考试;宋代的“重文抑武”,更是大张旗鼓。综上,虽然执行各有偏差,但历代都尽全力去营造一个“读书人”的政府。西方社会政治对政党贵族开放,而中国对全社会读书人开放。中国的读书人是来自各阶层,往往不能形成统治集团,难怪有这样说法:西方有阶级,无流品;中国无阶级,有流品。中国考试制度,本意在于开放政权,选拨政府各部门真才。而到清代,通过考试,另一部分知识分子尝到甜头,不致绝望造反,考试制度变为了巩固满洲政权的小手段。至此,中国的古代考试制度,正式寿终正寝。

我们观历史,中国往往人治多于法制,好制度往往因人而变。这是中国人的灵活变通,也算是旧俗陋习了。我们观历史,一旦发生变革事件,读书人为了保住已得势力,往往倒向贵族一边。这或许可以解释,历代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吧。综上,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创造性把政权开放到社会各个阶层的代表读书人手里。读史反思,在当代,如何把知识分子的力量合理分配到各个阶层,避免读书人为“贵族”服务,或许更值得我们去探究。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者,《易·贲卦》的象辞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的“文化”一词从源头上就有着“以文教化”之意。当下中国人对汉唐时期引以为傲,原因之一就在于当时文化能够感召、吸引和教化周边的民族。虽至现代,文化的含义发生了改变,但文化一词仍包含着这种教化、培育、改造的基因,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创造,也能够感召、凝聚和引导整个中华民族。

然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在近现代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很多怀疑和否定的声音,这是源于我们近代的落后挨打的历史,使得我们对于我们的科学技术、政治体系乃至更深层次的文化体系产生了深重的怀疑。到了当代,在世界浪潮的冲击下,当前社会甚至出现了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这对整个民族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的论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曾写到:“因对满清政权之不满意,而影响到对历史上传统政治也一起不满意。因对于历史上传统政治不满意,而影响到对全部历史传统文化不满意。但若全部传统文化被推翻,一般人对其国家以往传统之一种共尊共信之心也没有了……政治权之稳固,一定要依赖于一种为社会大众所共同遵守、共同信仰的精神上的‘权’。”否定自身文化,奉行拿来主义,并不是像修枝剪叶那么简单,而是一种会产生动摇根系动摇全局之重大影响的错误行为。究其原因,某些人正是缺失了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告诫我们的“文化自信”。对于自身文化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缺乏信心,进而否定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即便他们仍然是黄皮肤黑眼睛的面孔,其内心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果我们都缺乏这种信心,这个民族也就名存而实亡。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精辟论述实际上就告诉了我们要如何正确的认识、对待、和利用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我们要直面历史和传统,不回避,不丢弃,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不能是叶公好龙,而是要主动自觉地去认真学习和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善于去粗存精,在学习和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发展和需要,平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有了才华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同理,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修好了“内功”,重塑我们的文化价值体系,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来自世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向世界彰显我们的风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十五

钱穆先生是史学界鼎鼎大名的大师,不过念书之时,也没读过他的几本书,印象寥寥。几日前师大一位故人在微信告诉我,近日正重读钱穆,然其满篇崇古,着实让人不忍卒读。在他的鼓动之下,我便挑了钱穆先生最薄的一本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探究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宾四先生的讲稿整理而成。全书选取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来讲,这五个朝代大体可代表中国历史之全进程。钱穆先生从人事和制度两方面重点考察一朝一代之政治得失,制度方面则侧重政府组织、财政税收、铨选制度与国防兵制,四项都可谓是立国之本。钱穆先生在自序中便清楚地解释了他完成此书的意义,他谈到“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视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因于对传统政治之忽视,而加深了对传统政治之误解。”可见,钱穆先生并非坚定不移的崇古,而只是作为一个严谨学者为中国传统政治正名,这是他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第一要务,我以为可以概括为“破除误解”。此外,钱穆先生还说道:“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这一观点我想可以概括为“人事、制度配合论”,即人事与制度均不可偏废。

钱穆先生从汉代、唐代、宋代、明代再到清代,一条线讲下来基本上中国王朝制度的脉络就十分清晰了。一个朝代不到两万字的篇幅,从阐述政府组织中皇室与政府之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关系,以及选举制度、经济制度、兵役制度,一代政治制度之特点、政治之得失立现。环视当今,恐难再有人能出其右。

掩卷而思,从秦至清两千年的传统政治,不能简单说它是专制政治,但是客观而言,除了很多宝贵经验之外,也有很多流弊。中国传统政治的进程似乎是越走越狭隘,到最后的清代部族政权将之前的优良政治传统几近耗光。用钱穆先生的话说“我们讲政治制度,有一些确实是制度,有一些则只能叫做事件或法术。制度指政而言,法术只是些事情或手段,不好说是政治。大抵制度是出之于公的,在公的用心下形成的一些度量分寸是制度。而法术则出之于私,因此没有一定恰好的节限”,他又说“论汉代,西汉可说是制度,东汉则多半出于光武私心。论唐代,确实可说在建立制度,而宋代则有许多只算是一种法术。明代,有许多只能说它是一些事,不能说它是一些制。尤其是清代,可说全没有制度。它所有的制度,都是根据着明代,而在明代的制度里,再加上他们许多的私心。这种私心,可说是一种部族政权的私心,所以全只有法术,更不见制度。”回头来看中国传统政治中一些政令,方才明白原来每一项均有来历有出处,有出于公的制度,有不得已的苦衷,也有私心的权术。历史、大众、精英、权谋与制度这一切具有裹挟力量的因素将国家的走向推向未知。钱穆先生从严谨的历史研究中总结出中国传统政治的四大走向或者说是趋势:

一是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国家统一是政治上应该绝对争取的,但如何使国家统一而不要太偏于中央集权,能多注意地方政治的改进,这是我们值得努力之第一事。

二是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已造成了社会各阶层一天天地趋向于平等。这一点可能与大家平日的想法有差距。钱穆先生说的平等并非西方普世价值中的“人生而平等”,而是指贵族、大门第的没落,中国社会自宋以下,造就了一个平铺的社会,平铺了就不见有力量。用句时髦的话来讲就是中产阶级的消亡与缺失。

三是长治久安,是人人希望的,可是在这种情况下的知识分子,至多也只能维持三代。实质在讲中国知识分子在绵连几世的皇权面前自感卑微。结果便是皇权的日益尊贵,而经铨选制度进来的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政府之权的日益卑微。

四是中国政治制度,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订一个制度来防治它,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这也被当代的管理学家称之为“钱穆制度陷阱”。而且钱穆还有一个可能与今天社会共识相矛盾的.观点,他认为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法治的,即制度化,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

大师的书往往不仅让人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人思考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从古至今都在困扰着我们,或者说是今天的解决方案也未必让人满意。所谓读史以鉴今,今天我们的政治已经走上了一条新路,传统政治的积弊,虽是历史,同时也还是现实,依然有其现实意义。英国哲人罗素曾说:“讲哲学,至少有一个功用,即减轻一点人的武断。”钱穆先生说:“讲历史,更可叫人不武断。因为事情太复杂,利弊得失,历久始见,都摆开在历史上。”

回顾自身,读书不多,武断不少,到如今方才正本清流,开始有些许独立思考。拉通来看,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这种毁灭重生的螺旋趋势吧,只是悟的早与晚的问题。

专业《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心得体会(汇总16篇)篇十六

这是一本我看了之后爱不释手,并且向身边人强烈推荐的书。被称为神作不是没道理的,很少遇到过让我在短时间内反反复复,看了又看,划了又划的书。

书虽然很薄,可是知识点之密集到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即使你完全不同意书中的观点,你也必须承认看他的书能长很多见识。

对于汉唐为何而强,明清为何而颓的分析非常到位,所谓的黑暗专制并不是一言两语能说清的,可能更多有当时人的妥协平衡与无奈,能够体会到钱常说的对古人常保留一丝温情和敬意背后的深意。

严格说起来,钱穆是经学家,而不是专业的史学家,这本书难免会有史料上的未及之处和漏洞,我们看个总体的分析就好。

从分权和集权的角度。

大体的趋势是地方权力逐渐向中央集权的过程。

汉代的地方政治制度可能是最优秀的,地方大员和中央官员在待遇和地位上都基体上平级。

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则比汉代要更政府化一点,地方权力开始减弱。表现在地方大员的下属也必须由中央安排。

宋代开始向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靠拢,地方官员的权利也进行了分拆,削弱地方财政。

明代则更加集权,地方官员的权利进一步分拆细化,进一步削弱地方财政。

清代因为是部族统治的缘故,将集权发展到了极致。

当然分权也不一定是好事,带来的后果也很严重,就是中央一旦衰弱,就无法控制地方的豪强化,进而反过来下克上,造成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乱象。宋代也是总结了这个教训而进行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好处在于使得地方衰弱,无力对抗中央;但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却难以形成凝聚力,一旦中央政府被击破,基本上就是国家的整体灭亡。

当代商业上可以参考中国移动在各地分公司权力大的时候,展现出的活力和创新力,以及在权力回收总公司后,展现出来的官僚化和迟缓化的表现。

从皇权和相权的角度。

大体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压倒相权,最后完全吞并相权的过程。

汉代的皇权相权是共治关系,甚至相权在实权方面更多,管得也更多。

唐代相权开始削减,从个人负责制,拆分为三个衙门的委员会形式。

宋代相权进一步削弱,没有兵权、财权、用人权和监察权。

明代取消了名义上的宰相,要行使宰相的功能则成为了权臣才敢做的事,皇帝只依靠内阁这种秘书处来办公。

清代在内阁基础上增加了军机处,实行皇帝政务不公开的秘密政治。

中国的皇相两权,比较类似董事长和ceo的关系,创始人需要有能力的人才为自己和子孙后代服务,然而要担心的是,权力放出去以后,还怎么保障自己和子孙后代的权力。

“田代姜齐”的故事并没不是孤例,历史上相权到达了顶点的最著名事件,是有名的“穿越者”王莽。当代商业上可以查看国美电器的黄光裕和陈晓的故事。

从经济的角度。

经济的问题比较复杂,大体趋势是从一开始的力役、兵役、土地税都要交纳,逐渐变为只有财役税收统一的形式。

汉代税收较轻,有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长时间免收田租的时代,需要全民服兵役、力役,可以通过付钱回避服役。不过国家对人民的责任不多,民间经济也更自由。

唐代的“租庸调制”是力役、财税都要缴纳,不过总体税比汉代更轻。并且国家对人民责任更多,比如土地政策上的“计划经济”,后来转为“两税制”,变为自由经济。

宋代将五代时期力役、财税都交纳并严重毁灭地方经济的“差役法”,改为花钱消灾的“免役法”,从此中国人再也不用服“力役”了。兵役制度采用了以终身雇佣形式的“募兵制”.

明代从一开始的依据人口统计的土地统计的财税制度,走向了只收田赋的“一条鞭法”,不过收银不收粮的形式,让人民还要受到商人的再次剥削,而国家也因为银本位的制度而造成国家资源被西班牙掠夺(中国缺少白银资源,“元”这个字来自于西班牙)。兵役则采用了唐代的“府兵制”.

清代的经济钱穆没有说,我觉得可以一说的有康熙的“永不加赋”这样的理想主义政策,雍正的“火耗归公”、“养廉银”这样的现实主义政策。

从力役、兵役、财役都要交纳,向只有财役税收这样的转变,主要是因为古代的通信水平落后,兵役、力役需要精密的人口管理统计,需要长时间付出极大的精力物力和人力,所以最后都转向了相对简单的土地税收形式。而长期只收土地税又会让力役、兵役再次开始征收,导致人民压力越来越大。

而土地买卖的自由化则会造成大量的土地兼并,加上人口的增多,工商业的不发达,当生产力和人口关系达到临界点的时候,古代人类难以摆脱的“马尔萨斯陷阱”就会一次一次的重来。

从人才选拔的角度。

大体趋势是从贵族、大族垄断向门第,再向全民开放;从推举到考律诗到经义,再到考八股文。

汉代人才是“选举”制度,比如地方推举,官员推举,举“孝廉”等形式。

唐代中国人拥有了考试的科举制度,把进仕之路向全国人开放,但依然以门第为主。

宋代门第势力已经衰落,科举制度真正的走向了全国人。

明代整合了宋代考“经义”不够严谨客观的事实,开始考变相的律体经义“八股文”.

清代出于异族统治的需要,在考试上为满族等统治民族增加了更多的名额和更简单的上升渠道。

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在世界上的很长时间都是非常先进的',而且也是中国的政治官场中少数几乎没有贪污舞弊的,这样的制度保证了最优秀的人能进入政府机构。不过成功模式被人为的的单一化,也造成了最优秀的人不愿进入工商阶层等其他空间。

读后感。

1、政治制度离不开当时的人事,脱离了人的动机这个关键,制度就只是单纯的条条框框。

2、政治制度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各个时代的制度之间,各个制度都有潜在的联系和交织。

3、看上去很好的制度也有变坏的一天,看上去很坏的制度在设立之初往往也来自于良好的用意,因为整个世界都是在不停变化的,不要以现代人后世所处的世界准则来抹杀已往的历史。

4、决定制度的关键是文化,决定文化的关键是民族,决定民族的关键是生活习惯,决定生活习惯的是作息,决定作息的关键是自然环境,决定自然环境的是地理。所以制度的决定一定是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5、对历史和过去带着一些敬意和温情,一个时代的人只能做好一个时代的事,而人类是一代踏着一代的肩膀才站立起来的,不要因为有过黑暗的部分而将整个历史都全部抹杀了。这也是我不喜欢黑格尔和他的门徒们用国外的单一角度对中国历史的负面评价的原因。

最后再以钱穆的话作为结尾。

“我们不要说中华民族衰老了,它的文化不行了,那些空洞话。我们要分析那时的具体事说,换言之,我们要找出历史材料,来说明当时究竟失败在那里。”

“不要以时代事实取代历史事实,历史事实纵然有过失但总有其当时的存在意义,万不可将历史之过失全盘否定。只有学习得,借鉴失才能对当下改革有积极意义。”

看到这些话,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真真切切的能感受到大师在主流的“民族虚无主义”下的执着和坚持。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竞业协议是指在员工离职后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员工从事与原雇主竞争的行业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和解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纠纷解决,包括家
在学习心得中,我们可以回顾学习的过程,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阅读下面这些工作心得的分享,或许能给你们一些新的思路。照金县位于河北省西部,素有
伤感文案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宣泄压抑的情绪。总结是人们在特定的日期庆祝某个值得纪念的事件或传统的重要方式,而节日文案则是在节日来临之际,通过文
实习心得是一种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实习经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实习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思考。
征文是一种展示个人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机会,通过文字表达来影响他人并得到认可。在写征文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语法和拼写错误。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
培训心得的写作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自己在培训中的问题和困惑,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和思路。接下来是一些军训心得的精彩摘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反思。干部抽调是一种常
撰写实习心得的过程能够激发我们把实习期间的收获和教训转化为成长动力的热情和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滑冰是一项非常受
感恩是一种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心境。如何培养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的活动推荐:参与这些活动,让我们体验到感恩的力量和美好。赠与人________将其房屋赠
辞职申请书可以为我们离职后的职业生涯和口碑留下无可挑剔的印象。如果你需要了解低保申请书的写作技巧和要点,可以参考以下的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尊敬的领导:本人
一分钟的时间,可以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总结要客观,不夸大,也不缩小原本事实。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彩的一分钟作品。今天读了一篇《零国王斗跳蚤》的故事。
劳动仲裁申请书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和寻求公正的重要方式,应当认真对待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撰写。小编整理了一些成功案例的更多申请书,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
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撰写需要慎重,确保用词准确、语法正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低保申请书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尊敬的xx领导:我于xxx年从xx学
提纲是一个逻辑框架,可以指导我们写作在总结时要将重要的内容和观点放在前面,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提纲样本,可以作为您制定提纲的参考。
经典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启迪。要写出一篇经典之作,我们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让读者驻足思考。经典范文中的修
读书心得是个人成长和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案例,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在四川省的雅安市,有一座令人向往的
一个真诚的致辞致谢可以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珍视的感觉。下面是一些典礼成功案例的分享,希望对您的典礼筹备工作有所启发。当选班干部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对自
合同协议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明确双方在特定事项上的权利和义务。小编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赠与合同样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承租方(乙方):______________
实习心得是实习期间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的结晶,通过总结可以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不足。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工作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读书心得是对阅读过程的一个回顾和整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回味读过的书籍。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值得一读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学习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我的分类名称为:学习感悟。今天晚上,我阅读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第一章--查理。故事讲述了查理一家日子很穷
学习心得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师的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
征文可以是大众化的,也可以是针对特定群体的。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征文,关注题目、结构和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以下征文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
军训总结是对自己在军训期间的表现进行评估和概括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学期总结的写作示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写一篇有条理、有观点、有价值的学期总
运动会是促进学生间交流和友谊的重要途径。运动会的策划,需要提前制定详细的计划。运动会总结范文汇集于此,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为更好的执行公司相关文件,确
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可以避免责任模糊和工作重复的情况发生。在编写岗位职责时应注重条理性和逻辑性。岗位职责范文6:负责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和建议。
读书心得是一种积累和提升的过程,通过写作可以把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思考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学习成果。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在幼儿园工作计划中,我们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教育活动。以下是一些学生在暑假期间制定的创新型暑假计划,他们的计划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视
申请书是一个向目标组织或机构传达你的意愿、计划和目标的关键文档。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转专业申请书,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店领导:您好!我于20xx年六
游戏策划需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和新技术的发展,以便及时调整游戏策略和设计思路。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营销策划书籍和资源,供大家深入学习和研究。2月4日0时30
助学金是为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而设立的,而写一份申请书就是为了向相关机构展示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辞职申请书是向公司或组织提出辞职的正式文件,通常由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请示就能打开我们的思路,解决我们的疑惑,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请示时,我们应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以便上级能够有针对性地
一个生动活泼的标语往往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印象深刻。在编写标语时,可以参考相关行业的成功案例,以获取启发和灵感。勇往无前,无惧困难!_________县学生资助
在写培训心得时,可以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下是一些读书心得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按照局党委转发《关
答谢词可以让我们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可以激励他人继续帮助和支持我们。在写答谢词时,我们应该突出感谢之情,同时结合具体事例来说明。在下文中,你将会看到一些
军训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压力,艰难和困苦的环境下,保持乐观和坚强的态度。战胜懒惰,保持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非常感谢公司能提供这样的培训机会,有幸能观看林伟贤老师的讲座
运动会是展现学校体育水平的舞台,我们需要一句鼓舞人心的宣传语来展示我们的实力。运动会宣传语的撰写需要注意哪些技巧才能更有吸引力?运动会宣传范文的内涵与表达手法十
每一个节点都是一次经历的停留,而总结,则是向前迈出的步伐。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是为了共同探讨关于......的话题,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通过总结工作心得,我能够更好地把握工作中的重点和重要环节。写学习心得小品文范文:过去的学习心得中,我总结了许多学习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很
人生是一次次选择的累积,每个选择都会对我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处理人生中的挫折和失败,保持心态平衡和积极向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技能。点击下方链接,你将会看
环保宣传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探索环保宣传的新路径。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让地球更美好。鼓励可以给人抹掉泪水,鼓励可以给人坚强的决心。我在生活中,也受到过
教学反思是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一些事情、思考的一种总结。范文一:《军训心得:我从中学到的团队合作与领导力》20__年9月9日,我在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参加了
竞聘是一种通过比较来筛选最合适人选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份能够吸引招聘者眼球的竞聘材料呢?看看下面这些精选的竞聘范文,它们对我们的启发和借鉴很大。
奖学金申请书是向评选委员会传达我们对学术和职业发展的承诺的方式之一。小编整理了一些常见的离婚申请书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校学生处(大学生医保办公室):学校、学
标语的撰写要求简练明了,能够准确表达主题,调动读者的情感和行动。创作标语时,要注意避免使用难懂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保持简洁明了。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标语创作案例,展
典礼是展示个人荣誉、团体形象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撰写典礼时,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感人的叙述,来增强典礼的效果和感染力。这些典礼范文涵盖了各种场合和主题
考试总结是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在下一次考试中做得更好。小编整理了一些值得推荐的学习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和思路。
律师工作计划是律师事务所管理的基础,它能够帮助律师更好地组织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编写自己的工作计划
军训心得是在参加军事训练过程中对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对军训经历的回顾和总结,对个人成长的反思和认识。在军训中,我们不仅锻炼了
军训是我们成长的机会,通过训练我们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下的军训心得,了解不同同学的感受和体会。学习是每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而学法笔
导游词是导游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讲解词汇,它既要有足够的知识内容,又要注重口才和语言表达的艺术。导游词的结构要清晰,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或主题顺序,使游客能够更好地
致辞致谢是一种文雅的表达方式,它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友好的沟通和交流。在致辞中可以采用恰当的幽默或情感表达来增添语言的魅力和感染力。尊敬的评委和各位业
军训心得不仅仅是对军事训练经验的总结,更是对自身成长和进步的记录和展示。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工作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一些思路和启发,使你的写作更具有说服力和价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在去年寒假里,我妈妈送了一个
编辑可以提高文章的观赏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其中的内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安全工作计划,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企业。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都应该不断适应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商业领域,报告范文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交流和汇报工作。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辞职报告范文,它们具有精炼、明确和人性化的特点,
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今天的主题。在写开场白时,要注意用好语言的力量,让听众能够产生共鸣。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总结写作范例,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启发。
通过教师总结,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考试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参考。在院级领导及分管院长的领导下,以及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科要求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一份详细计划。下面是一些学习计划的修改和调整建议,可以帮助大家改进自己的学习计划。
劳动仲裁申请书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或电子方式提交给仲裁机构。如果你对申请书的写作还有些不确定,不妨阅读一下以下范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尊敬的领导:您好!我进公司4
竞聘是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一次全面展现和检验。如何在竞聘申请中突出个人的创业精神和实践经验?下面是一些指导原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以下这些竞聘范文是经过多位专业
通过实习心得的写作,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也可以发现自己在实习中的不足之处。走近教师的内心世界,看看他们在教学反思中的感悟和思考。第一段:引言(120字
在现代社会,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能够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写文明礼仪总结时要注意言简意赅,尽量不出现冗长和重复的描述。以下是一些关于校园文明
岗位职责是指在某个工作岗位上所应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关注行业动态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岗位职责和工作方向。理解和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是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和职
医务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责任,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大家
工作心得是我们在工作中所感悟到的一些道理和启示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明确方向。学习心得范文8党日是中国共产党在每个月的7号纪念建党的日子,也被称
梦想是我们人生旅程中的向导,它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培养良好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追求梦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梦想实现的故事
标语的设计要求言简意赅、力求精准,既能够概括表达主题,又能够引发共鸣。制作标语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受众需求,选择合适的媒介和传播途径,增加影响力。这些标语让你在短短
培训心得是在参加培训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所获经验和感受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记录,它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和提升个人能力。这些读书心得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值得
通过写学习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为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提供指导。下面是一份实习心得总结,希望能对大家在实习过程中有所帮助。针对当前一些地方金融
辞职报告是对自己离职决定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客观、真实地陈述离职动机。通过学习整改报告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问题与解决方法。20xx年11月23日小学
贫困申请书是一种对贫困现状的呈现和诉求,通过书面的方式向有关方面传递自身困境和期望改变的决心。请大家注意,这些留学申请范文仅供参考,并不能代替个人的努力和创造性
运动会让我们感受到比赛的紧张与激情,也培养了我们的勇气与毅力。为了撰写一篇引人入胜的运动会宣传语,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选取的运动会宣传语,
撰写总结范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于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了写好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多阅读优秀的总结作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技巧。总结是一个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进行梳理
热爱祖国,拥抱中国梦。爱国标语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力求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深远的爱国情怀。爱国标语是民族文化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激励人们热爱祖国、
了解和遵守自己的岗位职责是员工职业道德的体现。每个人在工作中都需要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但如何将岗位职责发挥到最佳水平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品质管理专员岗位
申请书的结构应当合理安排,段落之间要有过渡,使整篇文章连贯流畅。在下面的内容中,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低保申请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户县土地管理局、
政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公众的福祉。以下是政务工作的技巧和经验,供大家借鉴和参考。亚运会终于都告一段落了,当我的小队长让我们写这么一篇总结的时候,我在想
条据书信是一种通过书面形式陈述事实、提供证据和建议的文体,它具有直接、客观、清晰的特点。在书写条据书信时,要注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确保交易细节清晰易懂。以下是
在旅游过程中,导游词起着引导游客、增加旅游体验的作用。导游词的语言要注意语法和用词的准确性,以避免给游客留下不良印象或产生误解。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导游词案例,希望
企业标语是企业的口号,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之一。最后,在编写标语时要注意审美效果和视觉冲击力,通过文字和图像的结合,营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下面是一些成功企业
工作心得是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些学习心得的样例,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参考。
培训心得是对参加培训课程后的感想和经验的总结。以下是一些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实现了个人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范例,供您参考。只有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
实习心得的写作不仅是对实习期间的经历和感悟的总结,还是对自己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划的思考。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和收获的总结,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在编制幼儿园工作计划时,教师应参考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委党支部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写作工作计划有
运动会宣传语需要简洁明了,又能够表达出活动的独特魅力!运动会宣传语要具有吸引力,引发观众的兴趣。让运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励志的运动会宣传语,为每位
考试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考试中的优势和劣势,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试总结的要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考试总结范文。我从事教育工作已
对工作心得的撰写要真实客观,既要坦诚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也要客观评价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写作精品的培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
劳动仲裁申请书是用于劳动争议解决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申请劳动仲裁的必备文件之一。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助学金申请书的范文,希望能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在培训中,我们经历了丰富的学习和交流,写一份培训心得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和回顾。接下来是一些教师们的教学反思实践,希望能够对大家在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有所帮助。
贫困申请书是向相关机构或组织提出贫困援助请求的一种书面材料,它需要详细描述个人或家庭的贫困状况,并提供相应证据材料。下面是一些低保申请书的写作模板,供大家参考和
朋友圈文案是一个传递情感和思考的舞台,通过文字的抒发可以让我们的朋友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通过这些优秀的朋友圈文案,我想与你们共同感受生活的美好。
读书心得可以让我们拓宽视野,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水平。教学反思范文一:通过对学生讨论课堂效果的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强调了理论知识,但对于
培训心得不仅仅是对培训机构和讲师的反馈,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成长的记录和思考。下面是一些写作出色的培训心得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
通过撰写实习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习单位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军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觉得上完这门课后,我要对自己进行一次教学反思了。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以下是一些
人生是一段旅程,充满了各种挑战和机遇。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实自己,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且充满动力?以下是一些优秀的人生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
梦想,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闪耀着无限的可能性和美好的未来。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付诸行动。以下是一些实现梦想的心灵鸡汤,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力量
爱国标语的作用和意义爱国标语的创作要注重表达技巧和艺术感染力。下面分享一些创作方法与大家。这些爱国标语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泰山,东望黄海,西
军训心得是在军事训练期间对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个人素质和团队意识。接下来,小编就要给大家分享一些同学们写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励志可以使我们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利用数据和事实来支持总结的内容,使之更加科学和有说服力。下面是一些成功企业家的经验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创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