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对学科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个性化设计。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可供广大教师参考。
幼儿园石头教案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按abab的形式进行排序。(重点)
2、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圆形小卡片人手一套
2、ppt
活动过程:
1.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到了,大家都去春游啦。
2.点击ppt。小朋友来到了公园里,公园里有些什么?
3.树是怎么排队的?
4.花是怎么排队的?
5.出示ppt2。啊呀,前面有条河,但是小石桥坏了。我们一起来修吧!
这些石头是什么图形?他们是怎么排队的?接下去是什么形状的石头?
1.情境:路遇小兔,伤心的小兔说回家的路坏了,我们一起来帮小兔修路吧。
2.小兔诉说路的规律: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
3.教师演示。
4.幼儿操作练习。
5.师幼共同检验。
6.小兔送礼物,送给每位宝宝一个图形
延伸活动:
回家--尝试运用abcabc规律排序
1.哎呀,我们回家的路也坏了,怎么办?
2.看看我们有几种图形?三种图形怎么排?
3.师幼合作修路。
幼儿园石头教案反思篇二
1、初步认识石头的特征,知道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发现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初步了解石头的小常识。
1、课件:有用的石头。
2、课-照片:岩石。
3、幼儿用水彩笔。
4、幼儿搜集的小石头。
一、导入。
图片欣赏:漂亮的岩石。
教师提出疑问:漂亮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展开。
1、教师讲解岩石的形成。
岩石是经过风吹日晒,又经过雨水、空气等外力的作用,沉积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教师:你们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见过岩石吗?想一想在哪里见过岩石?(提示:海边,山林等)
2、实验。
出示: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
你们看这是什么?现在,我们用吹风机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
老师告诉小朋友,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呢。
3、了解岩石的沙化特征。
课件演示:岩石和沙子。
教师:看看照片上是什么?,你们知道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吗?
小结:岩石被风化成为小块后,还必须经水流的不断冲涮,才能形成沙子,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4、引导幼儿在探索中认识石头。
(1)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2)启发提问: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5、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课件演示:《有用的石头》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
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三、结束。
引导幼儿在小石头上作画。
引导幼儿回家后继续收集不同的石头,了解不同石头的作用,然后讲给大家听。
幼儿园石头教案反思篇三
1、帮助幼儿了解石头在生活中的作用。
2、尝试运用颜料进行装饰,体验在石头上作画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感受石头画的艺术美。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1、ppt。
2、石头画范例。
3、石头若干、毛笔、记号笔、各种颜色的颜料,擦手小毛巾。
一、引起兴趣,交流讨论。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请你听一听,猜一猜,里面会是什么。
师:你在哪里见过它?它可以用来做什么?
师:小朋友说出石头有那么多的用途,那石头还可以做成什么呢?
二、出示课件,欣赏石头画。
师:原来呀石头还可以做艺术品,在石头上画画呢,看,你最喜欢哪块石头画,为什么?
师:看了那么多石头画,你知道这些是怎么画的吗?
三、教师示范,讲述要求。
1、教师示范石头画。
2、引导幼儿欣赏其他范例。
师:老师还画了几块石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们想试一试吗?老师也给你们准备好了工具,一起动手来画一块自己的石头画吧!
五、展示作品,讲评。
师:你们的石头画真漂亮呀,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六、活动延伸,欣赏艺术家作品。
师:谢谢你们创作了这么富有童趣的作品,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些不一样的石头画。
小结:原来石头画也可以这样创作,成为一件艺术品,孩子们,带上属于你们的艺术品回班级给同伴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石头教案反思篇四
《小石头变身记》是依据建构式课程小班下册的主题《石头大玩家》生成的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发展存在着语汇量少,不愿意大胆交流等特点,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以语言活动《想长脚的石头》和美术活动《石头大装饰》这两活动为基础设计了综合活动《小石头变身记》,通过自编故事,以“小石头借颜色”的情节为线索引发幼儿乐意参与石头的装饰。在故事情境的激发下,学习“有礼貌地请求别人”,把语言、点数、美术创意进行了有效整合。
1、倾听故事,体验小石头实现愿望的喜悦心情。
2、尝试有礼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说短句“xx,请给我一点xx颜色好吗?”
鹅卵石若干、自制绘本、颜料、各种颜色水果及相关颜色圆点
一、情境导入,小石头的愿望
1、引导幼儿和小石头打招呼
2、了解小石头的愿望(小石头看到小朋友穿了五颜六色的衣服,它也想要去找颜色)
二、小石头找颜色
1、欣赏绘本,在边说边玩中和小石头一起借颜色。
师:小石头咕噜咕噜出门去找颜色,一抬头看到了红彤彤的太阳公公,它就对太阳公公说“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请给我一点红色好吗”(教师语言示范,突出礼貌用语“请”)。
师:啊呀,太阳公公里我们太远了,小石头的话太阳公公它听不清楚,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帮小石头,一起说“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请给我一点红色好吗”(鼓励孩子一起练习短句)
2、小石头借到红色(引导幼儿)学说短句:“请给我一点xx颜色好吗?”
三、赏一赏小石头
1、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2、观赏石头变身的图案,拓展幼儿创造想象的经验。
幼儿园石头教案反思篇五
1、学习运用各种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石头画的乐趣。
2、能大胆运用石头,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作品成功的快乐。
:ppt石头画图片、颜料、毛笔、泡泡泥、毛线、双面胶等。
1、观察各种石头,了解石头的颜色、形状、大小区别与不同。
2、老师小结石头外形特点。
1、欣赏石头画,讨论石头画制作方法。
(一)教师出示各种石头范画,请小朋友集体欣赏、讨论。
(三)教师讲解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制作方法
a.用颜料在石头画上装饰方法及注意事项。
b.选用石头后用辅助材
料装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c.启发幼儿利用各种石头,创造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作品。
2、幼儿选取石头,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贴上姓名标签,摆放在展览区。
2、小朋友互相欣赏同伴作品,并讨论。
美术教研组
幼儿园石头教案反思篇六
1、感知石头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探索石头的作用。
1、提前让幼儿感受、观察石头
2、各种各样的石头
3、图片
4、成品石头比如:石臼、假山、磨轮。
1、出示各种成品石头。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东西,我们一块数三下,吹起神秘的丝绸打开看看吧!
2、欣赏各种成品石头
(1)教师分别介绍石臼、假山、磨轮等等。
(2)教师提问:这些东西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3、出示石头
(1)昨天我们玩过的石头都有什么形状的?
(2)昨天我们摸过的石头有什么感觉?(请每个幼儿都能感受石头的粗糙、光滑)
(3)石头都有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石头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有三角形、长方形等等;颜色也有很多种有:红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头有的是粗糙,有的是光滑的。
4、讨论
教师:石头都能干什么?
5、出示图片――幼儿欣赏图片了解石头的作用
6、出示石头小路
(1)教师请幼儿在小路上走、跳、爬,使幼儿感受石头小路。
(2)提问:你踩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觉?
7、游戏:“小小建筑师”
请幼儿用石头搭东西什么都可以发挥幼儿想象力。
幼儿园石头教案反思篇七
活动目标 :
1、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物体。
2、学习按物体的大小差异进行5以内的排序。
3、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外形比较相近、有大小区别的5块石头,大小不同的纸张,幼儿活动材料《数学》插页1中的《石头路》。
活动过程
1、铺好纸张,将5块大小不一的石头随意摆在纸张上。请幼儿数一数有几块石头。
2、请幼儿仔细观察,找出其中最大和最小的石头。老师发出指令:请把最大的石头搬给我,请把最小的石头搬给我。
1、在剩下的三块石头中,哪一块大?哪一块小?它们应该怎么排呢?
2、最大和最小的两块石头应该排在哪里?引导幼儿将最大和最小的石头排在两端。请幼儿说一说:用什么办法将5块石头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请幼儿尝试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石头垒高,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1、翻开幼儿活动材料《数学》插页中的《石头路》,告诉幼儿:请你将同种形状的石头取下来,找一找每种形状中最大和最小的石头,然后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铺成石头路吧!
2、引导幼儿还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排列方式,如将相同颜色的石头铺成一条路。
幼儿园石头教案反思篇八
一、“石头、剪刀、布”游戏引出主题。
2、 请幼儿闭上眼睛,在“变变变”之后睁开眼睛,看看桌子上放的是什么呀?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鹅卵石的特征。
1、我们自己看看,摸摸,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和一般的石头有什么不同?
2、鹅卵石真神气,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玩鹅卵石,然后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的,好吗?
三、了解鹅卵石的功能作用,了解它的保健作用。
1、你在那里还见到过鹅卵石?有什么用呢?
2、请幼儿说一说走在上面的感觉。
四、教师表演“乌鸦喝水”,请小朋友帮忙想办法解决。
五、幼儿操作。
2、幼儿操作在鹅卵石上作画,教师指导。
3、作品赏析。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物的特征,丰富词语:光滑。
2、主动,大胆,合作探索,了解鹅卵石的功能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提高知识学习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会大胆想象创作绘画。
1、每组一份鹅卵石,水瓶一只装三分之二的水,乌鸦头饰一个,每组颜料,棉签。
2、事先组织幼儿去走走鹅卵石铺的路。
3、在鹅卵石上画的笑脸等表情的范作。
幼儿园石头教案反思篇九
1、在玩玩、说说、摆摆中感知不同大小、颜色的石头。
2、能够愉快地用石头进行分类、排序等操作活动。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快乐。
1、操作盒人手一个:盒子下面分三格分别是红、黄、蓝石头的家,盒子上面是红黄蓝三条小路。
2、红、黄、蓝,大、中、小不同的石头每人各一份放在盒子里。
【活动过程】
一、感知石头的特征。
1、出示用布盖好的礼物,请幼儿猜一猜。
2、和石头玩一玩,感受石头的特征。
3、认识红、黄、蓝的石头,感知石头大小的不同。
4、总结:原来我们的礼物是不同的颜色、不同大小的石头啊!
5、石头玩累了,把石头送回家:石头的家在哪里?(送石头回家)你是怎么送的?
二、认识大、中、小三种石头
1、去石头家做客。
2、以“敲门做客”的游戏进行:认识红爸爸、红妈妈和红宝宝。说说为什么觉得那个是爸爸、妈妈、宝宝?(最大的是爸爸,最小的是宝宝,还有一个中间的是妈妈)
3、分别和黄爸爸、蓝宝宝打招呼。
三、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石头们要玩排队的游戏。
2、出示小到大排列的红石头。提问:看他们是怎么排的?
3、小结:宝宝排在前面,爸爸排在后面,妈妈排在中间。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4、红石头变魔术:出示大到小排列的红石头。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5、小结:爸爸排在前面,宝宝排在后面,妈妈排在中间。是从大到小排列的。
6、按照刚刚的方法给黄、蓝石头排排队。
7、介绍:你的石头是怎么排队的?
四、游戏:
1、石头们都排好队了,我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2、红宝宝和红妈妈躲在家里面,红爸爸躲在家外面。
3、黄宝宝躲到了黄爸爸的身上。
4、蓝宝宝躲在蓝爸爸的身体下面。
五、结束
石头真好玩,让我们带着石头们继续去玩更好玩的游戏吧!
幼儿园石头教案反思篇十
1、初步培养幼儿聆听的习惯,感受小猴和熊不同形态的音乐,引导创编各种小猴的动作,表现其音乐形式。
2、激发幼儿喜欢小猴的情感及做音乐游戏的兴趣。
重点: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小猴的动作。
难点:分辨小猴和熊两种不同情趣的音乐。
森林图一幅,各种动物。
一、幼儿听音乐,开火车来到“森林”。
问:我们来到了哪里?
森林里有什么呀?
幼儿自由想象,教师根据回答,在图中放上各种动物等。
二、初步感受小猴和熊的音乐。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想听吗?我们来听吧!(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问:你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2.小猴和熊也来了,听听看,哪是小猴,哪是熊。(完整欣赏一遍)
(1)欣赏小猴的音乐,创编小猴的动作。
a.我们来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幼儿欣赏辨别)
b.小猴是什么样的?
c.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做吧!幼儿跟着音乐做小猴的动作。
d.小猴还可以怎么样?让幼儿创编各种不同的小猴的动作。
e.跟音乐学小猴。
(2)欣赏理解熊的音乐。
a.听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
b.熊的音乐听上去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
c.熊遇到小猴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述说)
三、师生合作游戏。
1.出示头饰,激发幼儿玩游戏的热情。
2.交代游戏要求:
老师扮做熊,小朋友扮做小猴,小猴可以按自己喜欢的小猴动作参加游戏。
3.游戏。
4.简短小结,请一幼儿扮做熊再次游戏。
幼儿园石头教案反思篇十一
我正坐在窗台,被老妈逼着看我不喜欢看的《水浒三国》。天气很好,太阳很大。楼下,一群小屁孩——和我当年一样小,正在玩着什么,喊着什么,乐此不疲——和我小时候一样。
我放下书,专注的看着,看着看着,听着听着,原来,他们在喊“石头——剪刀——布”,每一个音都拖的很长,为了有时间思考该出石头、剪刀还是布——和我们小时候一样,他们在猜拳。
“切,这么简单的游戏,小孩子,幼稚!”虽然嘴上是这么说着,眼睛,却离不开了,书,也看不进去了。索性看着他们玩这最简单的游戏。楼下的孩子,是那样的高兴,是那样的满足,仿佛全世界都是他们的,那么,这世界该有多小哇。
回忆起来,八年前的我,和他们应该差不多大吧,满脑子不也都是石头剪刀布吗?只要朋友在楼下一喊:“袁晓颖,下来玩。”我定能停住手中的一切大事小事,也不顾妈妈同不同意,就坐电梯下楼了。我家住三楼,坐电梯挺快的,可我每次都嫌电梯不够快。下来后,不管是玩捉迷藏躲猫猫还是荡秋千跷跷板,我们都要先猜拳。谁赢了,谁就先来。于是,猜拳的时候,心中多了一份期待,惊喜或遗憾。
在石头、剪刀和布的穿插中,我们长大了。我们带上了红领巾,我们有作业要写,在楼下再也听不到我们的笑声,偶尔有时间去找朋友们玩,也不过是这个在练琴,那个在写作业……石头剪刀布已经被忘了。
再后来,学校中繁重的学习任务让我们喘不过气来,我很忙,我知道大家都忙,很多时候一个人孤零零的,我想,我们都失去了属于我们的“石头剪刀布”,失去了那一份惊喜和期待……很多时候,我喜欢上q,不为什么,为的只是可以找一个说话的人,其实我更喜欢“石头剪刀布”,一直都是。
现在,石头剪刀布对于我来说,没有意义,就像——我早就不再喜欢看动画片一样。只是每次听见那一声声拖得老长的“石头——剪刀——布”,就会想起我们的小时候。
再见了,小时候。
再见了,石头剪刀布。
初二:passer颖子
以游戏为话题的作文(4)
今天早晨,奶奶买回来三样早点,分别是:一袋热狗、一袋吐司面包和一袋馒头。香味扑鼻
的热狗,让人垂涎欲滴,大家都想吃,为了公平起见,姑父建议大家玩“石头、剪刀、布”
游戏,奶奶做裁判,奶奶叫大家分好队,姑姑和姑父还有他们的儿子为一队;我和两个弟弟还有爸爸妈妈为一队,叔叔自己为一队,一场争夺早点的“战斗”开始了。
“石头、剪刀、布”。我队出剪刀,姑姑和叔叔分别出布。这局我队赢了。得到了香味扑鼻的热狗。接下来,是姑姑队和叔叔队比赛了,他们两队总是出一样的。过了一会儿,终于分出胜负了,叔叔赢了,但他却拿了那一袋最难吃的馒头。留了那一袋吐司面包给姑姑队。
今天争夺早餐的“战斗”真是太刺激了,太有趣了。
五年级:凌逸敏
幼儿园石头教案反思篇十二
许多年轻的家长经常抱怨他们的孩子好动,每件事都只有5分钟的兴趣,因而怀疑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孩子的这种表现恰好反映了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特意选择了一首生活中简单的手指儿歌做为切入点。这首儿歌简单、有趣。其重复的句式、形象的手指动作和变化,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们在玩一玩、变一变、说一说的手指游戏中动手、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和调动孩子们的学习意愿,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注意、想象、表述和表现的能力,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1、感受歌曲中说唱的演唱形式,体验歌曲与手指游戏结合的乐趣。
2.初步学唱歌曲,掌握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规则。
3.能够根据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规则,参与到游戏中。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1、感受歌曲中说唱的演唱形式,体验歌曲与手指游戏结合的乐趣。
2.能够根据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规则,参与到游戏中。
1、物质准备:场地、音乐、图谱。
2.经验准备:知道剪刀、石头、布的基本动作。
一、开始部分
1、音乐导入: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风格及内容。
(1)从这首儿歌里你听到了什么?
(石头、剪刀、布、小白兔、章鱼)
二、中间部分
1、幼儿自由探索,自主学习动作。
(1)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儿歌里听到的内容,怎么能用你们的小手来表示呢?
2.教师示范动作,幼儿认真观察和练习。
(1)教师动作讲解。
老师把这首儿歌编成了一个好玩的手指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两根手指头表示剪刀,石头用小拳头来表示,布用手掌来表示,小白兔……)
(2)教师完整示范
先看老师给小朋友们示范一遍,注意仔细观察。
(3)幼儿认真练习。
3.感受音乐
让我们跟随音乐来试一下吧。
三、结束部分
跟随音乐尝试做动作,自主的表现自我。
尝试用身体其他部位表现儿歌内容,进一步感受游戏的乐趣。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形成。有意注意不稳定,在良好的条件下一般持续3-5分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把一节活动的主要内容放在前十分钟,后面适当进行游戏、练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平时其他活动中也可以利用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来引导幼儿,让幼儿快乐成长。同时我们根据小班幼儿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能理解具体的、接近实际生活的事物。而手指作为幼儿身体的一部分,他们对手指较新奇,能很快理解儿歌内容。
《剪刀、石头、布》是一个儿歌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不仅要求幼儿学习儿歌,还要求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做相应的动作。通过幼儿对儿歌的学习和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用手表演的乐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很高,但也存在很多不足:1、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且学习目的性较差。
2.对手指游戏兴趣高,积极性较强,但幼儿手指灵活性较差。3.幼儿对活动内容能理解,但配合度不高。
幼儿园石头教案反思篇十三
发展幼儿弹跳的`能力。
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平坦场地一块。
幼儿两或三人一组,面对面站立,游戏开始,同时用力往上跳,落地时两脚可任意成三种姿势:
1、脚并拢表示"锤子"。
2、两脚左右开立表示"包袱"。
3、两脚前后开立表示"剪刀"。
包袱胜锤子,锤子胜剪刀,剪刀胜包袱。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