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马歇尔计划花篇一
一:首先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实质上西欧各国在马歇尔计划之后达到了快速的发展,之后的二十年间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值得称道的,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马歇尔计划的功劳,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声音。
二:马歇尔计划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欧洲的经济,同时还影响到了欧洲各国的政治面貌,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后西欧各国的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使得战后在各国势力迅速壮大的共产主义力量逐渐的萎缩,最起码比起二战刚刚结束之后共产主义力量是得到了削弱,而资本主义在西欧各国稳定的发展。
三:马歇尔计划也大大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了欧洲自由贸易的发展,在马歇尔计划之下出现了欧洲经济联合体,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出现提供了借鉴。
四: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种作用于是被认为在对非洲等国家的发展中也有作用,所以很多人希望复制马歇尔计划到非洲等国家,甚至是提出了全球性的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花篇二
“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存在本质区别,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新马歇尔计划”,不仅不科学、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
首先,设计构想不同。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凋敝、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外界援助。美国提出并实施“欧洲复兴计划”,也称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 恢复重建、发展经济,并确立自己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本意是,通过援助欧洲恢复经济,使欧洲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这一计划对冷战 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 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也是国际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一个焦点。面对周边领土争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宗教矛盾等问题交织叠加的安 全态势,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一带一路” 有助于亚洲及其他地区相关国家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走上和平发展之路。
其次,根本目的不同。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不仅有经济目的,而且有政治目的。美国为向全球扩张、与社会主义阵营抗衡,迫切需要稳定和复兴的西欧盟友,并借拯救欧洲来发展自己。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马歇尔计划也在事实上造成了美国控制西欧和西欧依赖美国的结果。
古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非、欧国家开展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对东西方文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 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 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正如主席所强调的,这种互 联互通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 通。这与以帮助西欧重建为名、行巩固自身全球霸主地位之实的'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区别。
第三,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地位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以美国为主导、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单方面向欧洲国家投资和输出产能的经济援助计划。这种 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附加诸多条件,受援国处于被动接受与附属地位,不能自主决定经济政策。这一计划还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所谓“欧 洲复兴计划”实际上是“西欧复兴计划”。
话,尊重道路选择;既欢迎沿线国家自愿平等参与,也欢迎域外国家为本地区发展稳定发挥 建设性作用。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参与西欧国家重建并提供经济援助的计划。“马歇尔计划”助推欧洲有关国家实现了战后复兴,但它推动建立了北约组织,巩固了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造成了欧洲分裂,美国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最大受益方。
现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马歇尔计划”进行认真分析对比,不难发现二者存在根本差异。
时代背景不同。
古今之中国皆坚持和平发展,以协和万邦为国际管和基本准则。“日若稽古,帝尧日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早至六七千年前,我国上古大德者就贯彻着这一思想,各国之间和平发展,共同进步,携手应对危机。今日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周边国家也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更需要一个稳定,互帮互助的发展环境。这一举措不仅秉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而且面对新时代新背景新机遇新挑战做出了新的改革与发展。
二战后欧洲经济千疮百孔,急需重建,但是缺乏资金.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实行援助,帮忙欧洲解决困境,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正常运转。二战后苏联壮大,为了对抗苏联,就需要对欧洲实行援助,拉拢欧洲,阻止苏联的势力扩张,维护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国家债款及出口物资,美国以此能获得重大利益。“马歇尔计划”为北约组织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社会制度的不同,两者之间根本性不同。
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推行在国际关系上,大国、强国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超越国际法、国际政治格局现状一味扩张自身势力范围,操纵国际事务,干涉他国内政,甚至进行武装侵略和占领,称霸世界、主宰世界的强权政治、强权政策。当时推出此计划是为了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尽快实现战后复兴,防止希腊、意大利等国共产党借战后百废待兴、政治混乱之机夺取政权,以对抗苏联和共产主义国家,是经济上的“杜鲁门主义”,是为最终实现美国全球霸权服务的。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本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这样会导致两级分化,强则越强弱则越弱,此计划最大的受益方是美国。
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则不同,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因此更加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来发展,来消除一直以来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马歇尔计划花篇三
“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存在本质区别,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新马歇尔计划”,不仅不科学、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
首先,设计构想不同。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凋敝、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外界援助。美国提出并实施“欧洲复兴计划”,也称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重建、发展经济,并确立自己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本意是,通过援助欧洲恢复经济,使欧洲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这一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也是国际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一个焦点。面对周边领土主权争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宗教矛盾等问题交织叠加的安全态势,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一带一路”有助于亚洲及其他地区相关国家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走上和平发展之路。
其次,根本目的不同。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不仅有经济目的,而且有政治目的。美国为向全球扩张、与社会主义阵营抗衡,迫切需要稳定和复兴的西欧盟友,并借拯救欧洲来发展自己。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马歇尔计划也在事实上造成了美国控制西欧和西欧依赖美国的结果。
古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非、欧国家开展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对东西方文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正如主席所强调的,这种互联互通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这与以帮助西欧重建为名、行巩固自身全球霸主地位之实的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区别。
第三,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地位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以美国为主导、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单方面向欧洲国家投资和输出产能的经济援助计划。这种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附加诸多条件,受援国处于被动接受与附属地位,不能自主决定经济政策。这一计划还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所谓“欧洲复兴计划”实际上是“西欧复兴计划”。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谋求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涵盖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坚持合作共赢,追求共同发展,倡导平等对话,尊重道路选择;既欢迎沿线国家自愿平等参与,也欢迎域外国家为本地区发展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存在本质区别,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新马歇尔计划”,不仅不科学、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
首先,设计构想不同。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凋敝、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外界援助。美国提出并实施“欧洲复兴计划”,也称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重建、发展经济,并确立自己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本意是,通过援助欧洲恢复经济,使欧洲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这一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也是国际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一个焦点,“一带一路”有助于亚洲及其他地区相关国家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走上和平发展之路。
其次,根本目的不同。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不仅有经济目的,而且有政治目的。美国为向全球扩张、与社会主义阵营抗衡,迫切需要稳定和复兴的西欧盟友,并借拯救欧洲来发展自己。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马歇尔计划也在事实上造成了美国控制西欧和西欧依赖美国的结果。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互联互通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这与以帮助西欧重建为名、行巩固自身全球霸主地位之实的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区别。
第三,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地位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以美国为主导、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单方面向欧洲国家投资和输出产能的经济援助计划。这种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附加诸多条件,受援国处于被动接受与附属地位,不能自主决定经济政策。这一计划还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所谓“欧洲复兴计划”实际上是“西欧复兴计划”。“一带一路”涵盖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既欢迎沿线国家自愿平等参与,也欢迎域外国家为本地区发展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马歇尔计划花篇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战场的欧洲各国都受到了战争的破坏,面临着战后重建的问题,但是这些国家的国库在战争中已经被消耗殆尽,没有能力重建遭到严重破坏的基础设施和经济设施,而美国在第二次世界中也是战胜国,而且美国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而且在战争中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国生产和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这种军事物资的生产在二战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二战结束之后军需物资的需求量迅速的下滑,美国人想要将这些过剩的产能转移出去,于是欧洲就成为了他转移过剩产生的地区。马歇尔计划成功的将美国的这些产能转移了出去。这是美国得到的经济上的最大好处。
同时美国在政治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好处。美国通过输出自己的产能帮助西欧国家的重建,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同时也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政治,这些国家经济恢复之后使得共产主义力量萎缩,巩固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遏制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发展,可以说向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冷战迈出了第一步,也为美国称霸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歇尔计划花篇五
2017年,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7年3月28日,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的规划正式出台。从规划正式出台至今,围绕中国推进亚投行的建立、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等重要发展节点,境外媒体对“一带一路”作出了诸多解读,他们对诸如中国力推“一带一路”的真正意图、谁将成为“一带一路”的真正受益者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独立见解,其中,关于“一带一路”的影响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聚焦点。
整体而言,2017年境外对中国所力推的“一带一路”战略持积极态度,这类评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一带一路”是一条走向和平之路。
持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前民主党参议员麦克·格莱弗尔。2017年9月,他在联合国将“一带一路”计划称作拯救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唯一方案”。 他说:“中国的‘丝绸之路’与军事无关。这个‘丝绸之路’旨在把亚洲和欧洲从经济上连接起来。铁路系统和公路直达阿拉伯和伊朗,当你看到这一计划,简直让你难以置信!”他认为这一计划“当然符合中国的利益”,因为他们产能过剩,但中国没有任何称霸企图,而且从中让他“看到了解决美国问题的方案,因为,美国的领导地位正在失效,世界正缓慢地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的领导虽不完美,但眼下我认为他们的方案是通过经济利益能够融合世界的唯一解决方案,我认为这是一条走向和平之路”。他痛斥美国以称霸世界为目标的失败的外交政策,他告诉记者:“别担心美国会跟中国起冲突,继续做你们的事,的方案将成为一个新的自由星球的支柱”。他还说:“世界联邦是人类治理的最终答案。现在没有这样的领导者,但我还是很乐观,因为我看到了‘一带一路’,这就是重大步骤。”他说:“如果我们能把精力集中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上,一旦达到这一目标,世界上的暴-力就会平息。而中国的计划将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2.“一带一路”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此,境外媒体大抵表示赞同。波兰外交部长格热戈日·谢蒂纳2017年6月1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为亚洲文明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它不仅意在强化中国与亚洲地区的社会联系,同时也为增进欧亚之间的相互了解发挥建设性作用。‘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发展欧亚战略关系的新载体。”
关于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中巴问题专家安德鲁·斯茂2017年出版了《中巴轴线》一书。他说,这条经济走廊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中巴经济走廊被中国形容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旗舰工程。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外交政策的招牌,这条走廊将把中国内陆同欧洲市场及中东能源供给连接起来。bbc南亚部的巴基斯坦记者拉法格特·阿里表示,巴基斯坦非常欢迎“一带一路”,特别是中国的投资将帮助解决长期困扰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能源短缺问题。
关于2017年印度莫迪访华,传统基金会的南亚问题专家科蒂斯认为:“印度当然希望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增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这次莫迪访问中国是一次机会。我认为很有意义的是,莫迪的中国之行是从西安开始的。西安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似乎是印度在呼应中国政府最近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
3.“一带一路”将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意大利前罗马诺·普罗迪从全球治理的高度论述“一带一路”对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作用。2017年6月26日,他在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上表示,中国在全球治理上进步非常快,“一带一路”计划不仅仅属于中国,目前已逐步成为全球性计划。“一带一路”将影响世界40%的人口,不仅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同时要把很多其他中间地带的国家,像中亚国家纳入其中。这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将使中国在金融、经济、政治行动当中处于领先的地位。中国的责任度将是今后世界发展的关键。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拉吉夫·兰詹·查图维迪说:“这一计划旨在抓住机会使亚洲转型,并为中国开拓战略空间。”
《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吗》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