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一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故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寓意深刻的道理。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深情的文章,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本教学设计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精神,以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学习,懂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现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孝心。
看到这篇课文时,我一下子被它优美的题目所吸引,再读,发现这个故事也很美,整篇文章都萦绕在淡淡的月季花香中,花美人更美。当真正开始着手准备时,才发现想把这篇课文讲好并不容易。这篇文章的段落很多,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必须抓住一个中心的问题去设置整个教学过程。但是第一课时该教学什么内容?如果仅仅是字词教学或者整理感悟理清脉络的话,这样的课堂内容似乎过于简单了。最终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1.字词入手,重点抓课文第二自然段“俯下、摘下、捧着、穿过”这一连串的动词,感受小女孩摘花瓣时的细心,体会写法的精妙。这个环节期初设想在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进行迁移练习。但因为没有设计好,这个环节省略了。
2.读文理清脉络,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三个词“一天清晨、几天后的一个清晨、第二天早晨”,帮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上完课之后,南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黄伟教授进行了点评,他的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围绕主题进行教学设计,《花瓣飘香》这课,你想训练学生运用连续性动词,可以由本课第二自然段到学过的课文涉及的动词段落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迁移写话;你想训练对话,可以用文本中小女孩和“我”对话为例,设计训练点:小女孩将那片花瓣送给妈妈时,妈妈和小女孩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我”买了一盆月季送给母亲时,我和母亲之间又会有什么对话?教师的课堂设计要紧紧围绕课堂目标,这样学生才能有所得。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二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画出体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此时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勾画句子,畅谈自己的理解,在一次次的感情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的;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透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同学们一次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通过让学生写想象练笔,并学习运用课文中对话的形式,学生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怀,深深地感受了亲子之情!学生对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课文的内涵有了新的更为丰富的感悟。在描述想象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个性思维相互碰撞,个性感悟、个性情感自由放飞,并引发生成出很多有意义的东西。
这课上完之后,我欣喜地发现同学们的周记中有记载自己在家为家长拖地板的,为辛劳的妈妈做饭做菜的,为妈妈说笑话逗妈妈开心的,还有自觉完成作业不让妈妈操心的……这大概就是“教育无痕”吧!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三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用崔峦老师的话说就是:它们犹如硬币的两个面,谁也离不开谁,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精、气、神”离开“工具性”谈“人文性”,有舟天水,寸步难行;同样,只有工具性,没有人文性,有水无舟,亦无法欣赏到“小小竹筏江中游,悠悠青山两岸”的绝妙景致。
(1)、由于本人学的是非语文专业,语文素养还有欠缺,语文知识还不够丰富,特别是语文的语言做不到“身形并茂”。
(2)对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学习不到位。
1.加强自己的业务素养,多向名师、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学习理论知识。
应把功夫下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学识水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师生平等对话创设理想的情境上。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学生建构意义。
2.从领悟人文内涵入手,有机进行语文形式的学习
语文课堂上,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不同的,因此课堂教学应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学生必须能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来增强感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同时,研究文本的语文形式,学习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相机进行言语训练。
3.以学习语文形式入手研读文本,相机渗透人文教育。
深圳的赵志祥老师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他这样引导:
孩子们就这样在研读文本的言语形式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了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从而领悟到了这对父子间的深情。
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实践操作上要解决很多问题。从教师的角度看,如何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应采用什么教学策略来促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何谓两者统一的最佳状态和最佳效果,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从学生的角度看,应具备什么态度、情感对待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怎样处理教学的统一要求和个人的独特感悟、体验、理解的关系,如何通过探究活动,透过语言文字的表层去体会语文的人文精神、理解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人文特征,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相统一,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四
《花瓣飘香》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小女孩对妈妈的爱、对爸爸的尊敬,爸爸对家庭的牵念,“我”被小女孩感动后懂得了孝顺……课文不长,情节内容也比较简单,但是处处流露出来的亲情学生不一定能深刻体会。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让他们逐渐体会这浓浓的情谊。
小女孩摘花,摘的只是花瓣,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只摘花瓣,学生一开始只说出是不忍心把整朵花都摘了,我又让他们进一步想想从这里能看出来这个小女孩怎么样,他们明白了:小女孩爱护植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捧在手里,其中的“捧”,又可以看出来小女孩小心翼翼,有的学生说那是因为怕花瓣掉了,我顺势做了个拿紧的动作,问他们这样行不行,学生说这样就把花瓣都捏坏了。好,小女孩这样是为了让妈妈看到最美丽的花瓣,她对妈妈的爱也融进了这片花瓣里。接下来小女孩回答“我”的.那段话,我让学生细细地品读,可以加上动作,啊,花瓣是那么香,凑到鼻子边闻一闻,花瓣是那么鲜艳美丽,摸上去像绒布一样,多舒服呀,情不自禁地抚摸花瓣,最后想起爸爸还在遥远的南沙,禁不住落泪。在这里,我让学生说说小女孩的爸爸离她有多远,小女孩有多久没有见到爸爸了,她有多么想念自己的爸爸啊。让学生体会小女孩此时此刻的心情。而且小女孩始终不忘记爸爸的嘱咐,多懂事的孩子啊。
而这些花的主人,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看到小女孩摘花,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呵斥她,而是轻轻地询问,这里也可以看出对孩子的关爱。最后,受到小女孩的感染,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给小女孩,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此情此景,让学生联想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很多学生都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五
因为今天是匆匆上马,在学校用这节课上了教研课。值得思考的很多:首先我为自己的这种尝试感到高兴,我确实避免了将其上成思品课的可能。紧紧扣住了“如何表达”。而且有了一种“习作为阅读服务”的想法,当然这种思考原来起源于对四五年级的读书学会做符号标记的点评训练。而今天的训练虽然是起步未见较为辉煌的那种成功,但我还是看到了这种训练带来的好处。孩子们的那各种独特的答案就是证明。比如对“跑”孩子们就出现了四种推断:“怕被花的主人发现”“不快点回家,妈妈在家会担心自己”“早点到家,因为时间长了,花瓣的香味就散了。”“加快速度,要不花瓣上的露珠就快挥发了。”有了这样的'一个典型思考,我没有满足于对每个动词的讲解上。我把时间交给了孩子,运用这样的方法去领会各个动词的妙处,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孩子们的推想是多元的,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其次,孩子在这样的一个写话训练过程中,不仅帮助其揣摩了人物的内心,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更是通过阅读反过来推动了写作:我们在怎样的心境下,将如何准确地运用动词。而由于时间的匆忙,也给课堂带来了很多起涩的地方:会议室座位比较拥挤,许多孩子书写、读书都不方便,带来了纪律上的一些混乱。我太过急于求成,在情节安排上有了一些跳跃,而造成了某些环节的突兀。比如在转换角色和心理推想这两个环节之间的阅读尝试我忽略了,所以带来了部分孩子的不知所措。
第二课时教学笔记:20xx年2月25日星期三
阴今天的教学有了昨天的“晦涩”而变得流畅。孩子们对于女孩捧着花瓣回到家中的情景想像得特别丰富:*小女孩和妈妈一起摸着那像绒布一样的花瓣,一起闻着月季那淡淡的清香。*小女孩回到家中,妈妈还没有睡醒。她把花瓣放在了母亲的枕边。妈妈闻着那淡淡的清香慢慢醒来。*小女孩一进门把双手背在身后,说:“妈妈,猜猜我给你带来一个什么惊喜?”(我扮演母亲)母亲微笑着看着女儿,一股淡淡的清香飘来,妈妈说:“呵,让我猜猜。是花吧?”“妈妈真聪明,看——”双手捧出了花瓣。*小女孩回家冲好了药给妈妈喝下去。妈妈一边喝药,一边皱着眉头。女孩拿出花瓣:“妈妈,药太苦了,你闻闻花香吧。这样肯定会好受些。”我真的惊叹孩子们的想像,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全部带进了想像。而对于语言中所体现的“懂事”,孩子们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使得昨天课堂上的“自我”更进了一层:“懂事”体现在为别人着想。(1)
眼眶里含着泪花她觉得:如果作者追究她,告到妈妈那里,还是会惹妈妈生气的。她知道自己错了,想用泪水得到花主人的原谅。她想念在南沙当解放军的爸爸了。(2)“他(爸爸)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记住了爸爸的话。她没有惹妈妈生气。(3)“不好意思”知道自己错了。觉得自己对不起花的主人。自己伤害了花儿。(4)“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她是个爱护花草的人。她知道花儿也是有生命的。(师:既要表达对妈妈的爱,同时也爱护其他生命、尊重生命。这是很高层次的“懂事”!)(5)“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可能妈妈特别喜欢月季花。妈妈躺在床上,呼吸不到外面新鲜的空气。带露水的花香很清新。对女孩的评价是自然而然的,孩子们都由衷地觉得女孩是“懂事”的。而对作者(花的主人)的想像,我是尊重孩子们“叔叔”和“阿姨”的两种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