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法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篇一
首要的是,法律报告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了在法律领域的知识有多么的广泛和复杂。报告中提到的法律法规、判例以及相关的国家政策,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才能真正掌握。这也强调了在法律领域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异常重要。只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从事法律工作。
其次,法律报告让我体会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报告中的数据分析、文献综述、结论推断等环节,需要非常严谨的思考和处理。这意味着,在法律研究中,每一个小细节都需要被仔细思考和验证。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寻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做出不断的改进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法律工作中不断获得成长和提升。
第三,法律报告反映了在法律领域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报告中所涉及的司法机关、司法人员、律师等,都需要通过合作和协调,才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法律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还需要学会在不同的角色和场合中,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人际关系,才能够更好地协作完成法律工作。
第四,法律报告让我感受到了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和使命。在报道中,被提及的司法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等,都在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法律工作者不仅是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的责任人,更是为社会公义与公正服务的力量。在法律领域中,我们需要像法律界的前辈们一样,始终保持勇敢和坚定,致力于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力量。
最后,法律报告让我意识到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的关键性。作为法律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始终保持职业精神,诚实守信、公正无私、行事规范、依法执业。在法律领域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慎重和谨慎,始终树立起个人的操守和职业道德,为客户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之,通过法律报告体会,我深切感受到了在法律领域中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才能够不断提升自我,更好地为客户和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需要时刻保持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才能够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法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篇二
大学学习的法律课程众多,其中之一就是法律报告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撰写一份完整的法律报告。虽然对于普通人而言,法律报告听上去十分生涩枯燥,但是在我看来,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不仅学到了如何写一篇完整的法律报告,更深入了解了法律和司法程序,并且也锻炼了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段:了解司法程序
在写法律报告时,首先要了解整个司法程序。如果我们缺乏对司法程序的理解与把握,很难搞清楚法庭、律师以及司法官员的角色和职责。充分了解司法程序可以帮助我们在写报告时获取关键信息,更准确地理解和分析案件要点,并做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段:收集并分析案件资料
了解司法程序后,我们可以更加专注地收集和分析案件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阅读法律案例,应根据案件事实编写详细的笔记。同时,还需要学会如何在法律案例中捕捉关键信息。这将是我们写作报告时的基础,这些信息将帮助我们制定报告而不犯错误。
第四段:撰写报告
当我们收集和分析案件资料后,就可以开始撰写报告。在报告中,我们需要准确而清晰地表述案件的背景和要点,并根据我们之前的分析提出建议和结论。一个好的法律报告应该是清晰、具体、精细和客观的,并且应满足特定的格式和规范。
第五段:心得体会
写完法律报告后,我感受最深的是有效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身处在一个充满复杂和挑战的法律环境中,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能力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不能依赖其他任何人,而必须紧密关注法律细节,并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解释每个问题。这在我们日后走向社会和进入职场的时候,绝对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这门法律报告课程让我从多个层面认识到了关于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对法律问题的思考方法。 熟悉了这种方法后,我相信法律报告将会成为我的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法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篇三
本人于5月x日至7月x日在苏州万杰装饰公司进行社会实践,就职工工伤认定案件问题做出调查,笔者发现,如何进一步保障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待遇水平,已成为我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令人深思。本文将重点分析其中几个较为普遍发生的法律问题,希望对解决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有所借鉴和启迪。
调查人:蒋友才
时间:5月x日至7月x日
地点:苏州万杰装饰公司
调查方法:走访职工
我国的工伤认定制度建立于20世纪××年代中期,1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建国后第一部专门性的涉及工伤认定方面的法律。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当时经济结构单一,政企不分,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因此是否构成工伤是由企业进行认定的,并主要由企业给予相应的工伤待遇,形成国家调剂与企业责任相结合的模式。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从20世纪××年代末开始,进一步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范围,随着20××年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出台,目前已基本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工伤保险体系。
20××年至20××年,我区法院受理该厂工伤认定行政案件12、22和36件,案件数量增长幅度较大,远远高于同期行政案件增长的速度。
(一)工伤认定行政案件数量激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该公司共有职工三百余人,庞大的劳动者群体,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大量的劳动争议,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行政诉讼案件。
2,某些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从企业的角度看,不少企业只图抓生产效率,不重视企业的生产安全,既忽视对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也缺少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和制度建设。
3,劳动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随着我国法制环境的逐步改善,法制宣传活动的*开展,劳动保障部门和法院救济劳动者实际案例增多,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在发生事故以后,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二)工伤认定案件的结案情况
20××年至20××年该公司的工伤认定行政案件中,被告的败诉率约占全部案件的10%左右。工伤认定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主要有:
1.认定结论的事实证据不足。在不少案件中,行政机关未能充分核实相关证据,未能严格把握“用人单位否认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这一原则,在缺乏充分事实证据的情况下就做出事实认定结论,导致被法院判决败诉。
2.认定程序违法。少数工伤认定行政机关执法水平不高,程序不够规范,包括没有履行好相应的告知义务,没有进行必要的证据审核,超过法定期限作出认定等情形。
3.判断标准与法院不一致。由于现行规范工伤认定的法律、法规规定过于原则,而在实际中新情况、新问题较多,劳动者发生事故的情形也是多种多样,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工伤事故,往往存在许多争议,行政机关和法院的认识标准不统一,也是行政机关败诉的一个主要原因。
4.从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若干
问题第一,工伤认定的模糊地带较多,立法层次过低,认定标准难以统一。
5.在可作为裁判依据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条文规定方面,涉及工伤界定的主观因素过多,弹性太大,缺乏确定性标准,如《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二项“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况,哪些是“有关”、哪些是“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有着较广的含义;再如对“上下班”行进路线亦未有明确定义,缺乏易操作性。
法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篇四
在学习和实践中,法律报告是法学专业学生无法避免的任务之一。从最初的参与,到最后的完成,整个的过程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分析,而且必须把这些信息组织起来,以达到一个清晰明确,有说服力的法律报告。
第二段:重点
为了完成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法律报告,关键是要重视研究和分析环节。一方面,我们需要搜集大量的法律文献、判例和相关资料;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了解案件历史和现状,掌握相关法律条款和准则,考虑各种可能的法律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问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比如,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深入分析犯罪动机、主观主观因素、证人证言、法庭程序等方面,以确保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第三段:结构
一个清晰明了的结构是撰写法律报告时不可或缺的。事实上,一个好的结构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增加读者的共鸣和信任。具体来说,一个完整的法律报告应该包括:引言、布局、问题陈述、过程、结论、建议等几个部分。此外,在有冲突,或互相差异较大的陈述中,必须在分析前做出解释。分析时,需要按顺序分析各种数据,证据和论据,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结论是合理的。
第四段:言简意赅
言简意赅是一种大多数人需要努力培养的技能,它的关键是在表达观点和结论时使用简单、生动、语言。当然,并不是要用简单的话来代替精确的说法,而是要善于用一些类比,比喻,实例等方式来将复杂的概念,或生涩的名词解释清楚。除此之外,还要避免使用太多的法律术语,保证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第五段:总结
最后,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完成法律报告需要运用的各种技能,如调研能力,分析能力,组织结构技能,言简意赅和规划定制策略。当然,这些方法与技能并不是设计成规定的单元,而是互相将补,互相补充,以提高我们的整体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无疑会提高我们的写作技能和法律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铸就自己的强大学习力。
法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篇五
现在我国正在加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个大背景下,了解我国法制建设成效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更加清楚反映在这个现实,我将调查对象主要定格在农村居民,但由于农村知识水平的局限,因此我将问题设置的十分简单,并且针对的是农村学生。调查时间就是这个寒假(即20xx-1-12——20xx-2-12),调查的主要方式是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是能够及时反映我国法制建设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予自己的建议,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弥补农村的薄弱环节,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使得农民也能知法、懂法,从而做到守法、用法和护法。
在调查之前,我心中颇有几个疑问:在新世纪,常言所说的“民不与官斗”是否还存在人们的思想里?人们是否有意识的去了解法律知识?人们是否敢于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来了解。
1.关于法律常识的问卷调查。
第一题.您的文化程度?
选项
a.初中
b.高中
c.大学
d.其他
第二题.您是否经常看法制节目?
a.是
人数(人) 19
第三题。您关注国内重大民事或刑事案件吗?
项目
a.是
b.否
人数(人) 28 23
第四题。20xx年举办的“全国公诉人与律师电视辩论大赛”是第几届?
选项人数(人)
正确19
错误32
第五题。我国第一部宪法是何时制定的?人数(人)
a.1954 42
b.1976 4
c.1982 5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比较分析,大多数被访者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不深。对最近发生的法律案件有过了解,但对法律知识的关注程度较低。从第一题和第二题的数据上看,在被访人中大学学历的人居多,其他文化程度较少。但其中未经常看法律节目的被访者约占63%,这可能是他们认为法律太过于深奥和难以理解,对法律也无太大兴趣。平时也不常用,对此有些忽略。况且,他们之间在发生纠纷是通常是通过居委会或村委干部来协调解决的。因此,在大多数人眼中,法律知识是可有可无的。
从第三题的数据上看,多数被访者还是经常关注国内重大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大约占总人数的55%。这说明大多数人还是有一定的意识来了解我国法律发展,不管关注刑事案件只是为了自己的好奇心理,还是认真想了解法律知识,但这在客观上还是促进了法律知识在居民、群众中的传播,加强了人们的法律观念。由此可见,法制建设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即使这种变化不是显而易见的,不可否认的是,她的确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第四题数据的了解,人们对20xx年首届全国公诉人于律师电视辩论大赛还不是很了解。但我认为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这毕竟只是首届而已,可能是宣传还不到位,这档节目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众人对此还根本不知道,尤其是工作者和在校学生。我想说的是“全国公诉人于律师电视辩论大赛”的确是一档好节目,他所展现的不仅有精妙绝伦、激烈的辩论艺术,经典的案例分析和法学知名学者的评论,还有专业的法律知识。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大量的法律知识和欣赏法律人的精彩表现。有利于法律知识的发展和传播。
在第五题中,绝大多数的人对我国宪法的制定时间都了解。这更说明大多数群众对法律知识只有一定的了解,法律知识的更新还跟不上时代。法律是为广大人民而制定的,只有让大多数的群众了解法律知识,才能更好的实践法律,才能更好的建设法制社会,实现真正的法治。
建设法制社会任重而道远。实现法治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因此加强人民群众的法制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更不可忽视。
为此,我建议以下几点:
1.加大法制宣传,在村务栏或公告栏上公布法律知识,使法律知识得以普及。充实人们的知识面,使人们对法律有更深的认识,来促进法律在普通劳动大众的影响力,使人们能够对法律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使他们不在害怕法律。
2.开展法制讲评活动,以近期发生的案例来让群众评说,增加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渴求和兴趣。这样可以使他们不在固步自封,降低法律在他们心中的神圣不可及的观念,是法律能够真正进入人民的心中。
3.加大法律节目的宣传力度,扩大法律节目的知名度,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法制建设中来。大量丰富的案例可以引发观众的好奇心,他们相互探讨,共同促进法制社会的建设。
4.可以邀请律师来进行一个法律知识讲座或设置一个免费的法律咨询平台。在一周中抽出几天来进行群众与律师有一个好的交流环境,律师的言传身教让群众近距离的接触法律工作者,这对法律知识的传播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5.发扬基层干部的学法风气来带动人民学法,使法律真正成为人民的好帮手,而不只是避而远之。因为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法律只与犯罪、恶人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法律也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层干部是最接近人民的,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可以很大程度改变人们忽略法律的心态,从而真正认识法律,了解法律。让法律成为我们的助手,而不是让我们仰望她。
法律并不是完全无情的,相反,她是处处有情,她是基于常情常理而设定的。我们不要只去敬畏法律,而要真正的去了解她、认识她,让她成为我们的朋友。
法律无时不在。她是一种规范,一种制度。法律处处与我们相伴,关键时给予我们援助,保护我们的劳动成果。国家因她而强大,社会因她而安定,家庭因她而安康。她总在无形之中默默的奉献她的力量,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学法、懂法、用法、护法,做一个更富有正义与理想的新一代接班人!
法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篇六
法律实施报告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向公众汇报法律实施情况的重要渠道。通过法律实施报告,公众能够了解到政府在法律实施方面的一些举措和成果,而自己也能够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场关于法律实施报告的研讨会,对此产生了一些思考和体会。
第二段:了解法律实施情况的重要性
法律实施报告对于公众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过了解法律实施情况,公众可以及时了解到法律的执行效果以及政府在法律实施方面所做的努力。这样一来,公众可以更好地参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同时还可以有效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因此,法律实施报告不仅具有公众的知情权,也更有助于推动法律实施的合理性和进步性。
第三段:法律实施报告的优势与不足
然而,尽管法律实施报告有很多的优势和价值,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政府在撰写法律实施报告时存在主观意识的介入,使得报告内容可能出现误导和虚假宣传。其次,法律实施报告的内容可能缺乏具体数据和科学论证,导致公众难以全面了解法律实施情况,或者无法对报告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此外,法律实施报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法律实施涉及到众多的利益关系和复杂的社会问题,仅仅通过一份报告无法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第四段:加强法律实施报告的品质和透明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法律实施报告的品质和透明度。首先,政府在撰写法律实施报告时应该注重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虚假信息的渲染和夸大宣传。其次,政府在发表法律实施报告的同时,应该提供充分的解读和解释,使得公众能够更加细致地理解报告内容,并提供必要的数据和论证,以推动报告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为民众提供投诉和举报渠道,以便公众能够更好地参与法律实施的监督和评估。
第五段:结语
总的来说,法律实施报告对于公众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公众了解法律的实施情况,参与法律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并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公平。然而,要提高法律实施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需要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政府应注重报告的客观和真实,提供更多的数据和论证,公众则要积极参与报告的评估和反馈,以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和进步。
法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选题篇七
认 识 实习课 程 报 告
姓名:樊云冲班级:110603
学号:110806103日期:20
12、6、1
4记得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曾说过:“法乃善与正义之科学。”然而对于善与正义的把握却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走入社会,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去到了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习了很多,让我对庭审有了一个更很程度的认识,我相信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这次的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在系办安排下,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庭审现场旁听。首先,法庭的庄严肃穆程度是远远出乎我的意料的,整个法庭在庭审过程中,安静庄严,只有法官等有关人员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直接对话清晰简洁,又不失大义,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不得不去尊重法律、去崇尚法律的权威。并且,我见证了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眼见为实的案件审理,开阔了我的思维增长了我的见识,也让我感触良多。下面,我首先对这个我人生中所经历的第一个案件进行简单的描述。
案件梗概:
案件的起因是被告人数年前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多个高考应届生的家长,声称自己可以通过关系获得某知名大学的内部生源的指标,只要家长出钱,就可以保证孩子在这多知名大学完成学业,并成功获得毕业证书。家长在各种心理的驱使下,向被告人支付了巨额金钱,被告人合计收取金额数十万元。孩子们结果倒是顺利的进入大学,但在大学的一切却不如被告人开始时多承诺的那样,可以跟其他学生有着一样的待遇。首先是入学后,他们只拿到了一个学生证性质的饭卡,其它一切正常入学学生的证件他们都没有,学生家长就开始产生课怀疑。然而真正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当学生们完成四年学业是,却没办法像其它学生那样正常的拿到毕业证,当家长开始着急的询问被告人时,被告人却一再拖延,知道最后不见人影。学生家长就此一咋骗罪的罪名对被告人进行可起诉。
审判流程:
1、审判长宣读庭审秩序。
2、被告入庭。
3、审判长核实被告人及原告身份身份。
4、原告提出诉讼轻轻。
5、原告陈诉事情经过。
6、被告陈诉事情经过,并且承认部分事实的真实性,但有异议。
7、原告对被告进行提问,被告答辩。
8、审判长委员会小议,宣布再审、9、庭审结束。
案件焦点:
原告与被告在是否诈骗的问题上进行可激烈的辩论。原告认为,被告收取学 生家长巨额钱财却没有做到承诺事项,且证据确凿,构成了诈骗的元素,应依法处以诈骗罪。被告认为,最后毕业证的问题是学生的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及时把个人档案交于学校,并说明自己曾在学生入学前强调是学生在校期间不能违反学校纪律才能顺利得到毕业证。并声称这一切都是都是学生家长收人指使,自己是受冤枉的。
庭审结果:
审判长宣布本次庭审结束,择日再审。
我的感想:
关于本案:在这次庭审的最后,我们并没有得到最后的结果,但我想,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相信,是非曲直,法律会给我们一个公道!借此我也想到了近年来花钱买大学的事件频发,家长上当受骗的案例也不胜枚举。通过调查,骗子大都借用一下手段,望学生家长可以借鉴,防止上当受骗:移花接木型,2009年高考失利后,河北考生王某希望实现军校梦想。就在这时,她遇到了一个自称可以帮忙的人。很快,她就收到了入学通知书,里面有一张重庆某军校的信息卡和入学须知。当年9月初,王某来到重庆报名上学,两个穿迷彩服的人员将她接到该军校。在交了上万元学费后,“老师”告诉她因高温学校放假,她信以为真回家等待通知。直到接到民警的电话,她才知上当受骗。
万余元。此外。大肆吹嘘型、瞒天过海型、鱼目混珠型的骗子也很常见,仅此提醒各位家长切记勿病急乱投医。孩子有真实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关于法律、关于自己: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食物,我国的法律制度也不例外,在这次实习当中,以我愚见,现存刑事诉讼法的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已于我国的现实状况有很大脱节,影响了法官的公平、公正的审判过程。
一、刑讯逼供问题 在实践中,往往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上会提出之所以会“自认其罪”,是由公安部门或检察部门在侦查过程中所致,并要求法院认定其无效。可是该要求由于犯罪嫌疑人不好举证而往往得不到法院采纳,仍旧按公诉方所提供的证据作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审判。我在实习中发现,往往判决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犯罪分子对会在法庭调查阶段会翻供,认定侦查人员对自己实行刑讯逼供。这反映了我国现阶段此问题解决的还不是很尽如人意,如果靠道德和纪律来约束办案人员恐怕只是治标而非治本之策,我认为应该从修改和完善刑事诉讼程序上下功夫。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实践,不仅锻炼着我们的意志,它更大的作用是丰富着我们的知识,让我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磨练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