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以来,我每天拼尽全力的做着琐碎繁杂的教育教学工作,陷在那一件件琐事中,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产生了极为严重的职业倦怠感。自从偶然参加了一次魏书生老师的学术报告会,听着魏老师在台上侃侃而谈,感受着他言语间流露出来的幸福享受,我才意识到是我自己出问题了,原来教育也可以这么富有生命!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心得体会1
本套书记录了李镇西老师的36个学生的成长故事。他们的多数在当年是普通生甚至“问题生”,但李老师认为每个孩子的花期不一样,他呵护、尊重、引导孩子们,体现了爱心教育、民主教育、平民教育的温度和光彩。这本书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未来班同学的教育情怀,看到了他的这种精神的引领将永不过时,看到了学生回馈给老师的爱,看到了孩子们如今长大成人后的因爱的教育而努力奋斗的一个个缩影。
正文:
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我现在有点迷茫,我的人生价值在哪里呢?当我读到《教育的100中可能》-- 张劲松:永无止境的证明自己 ,这一篇章时,李镇西老师的编外学生张劲松与李老师交流的一些话题:人的一生该怎么过才有意义?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及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如何在欲望的大海中还能保持自己的正直与善良?为什么李老师能对那么多学生以及那么繁琐的日常工作保持长期的热情?为什么李老师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居然不嫌弃?这些话题与我产生了共鸣。
我一口气读完这一篇章,在文章里寻求答案。我找到了李老师送给他的学生两句话,也许这就是答案。
第一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让周围的人感到了幸福,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要认真,能够吃苦,就一定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也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
当年未来班的学生,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他们遇到人生挫折和困难时,都会想到李老师说过的一些朴素的话,想到李老师的为人,如何安身立命,如何立德立言立功,这种用行动来诠释爱的方式便是最有持续性的激励,也是最有力量的激励。
第二句话:发掘一个卓越的自己。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藏着一个你自己都不相信的“卓越的自己”。
“编外弟子”张劲松写了“李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我也心中涟漪跌宕,从中学习了很多,内容如下:
第一,你的爱心。我觉得你是真正的爱学生,如果一个人不是真正的爱学生,他怎么可能会关注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交朋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当成自己的儿女,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帮助。这里面要花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啊!这就是爱。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爱学生,不可能把体现学生某个成长点的作文、书信、明信片甚至请假条、检讨书保留几十年,连学生都忘记了,可老师还记得那么清楚,这就是爱。
第二,你的事业心。你不是把当老师作为一份工作,而是当成一份事业。我们很多人仅仅是为了一个饭碗就从事某项工作干了一辈子,而李老师无论是工资低的时候还是工资高的时候,都是把教育当成事业。这点对我影响也很大。我后来为什么也走向教育的道路?这是因为你影响了我,我也想把我对教育的理解转化为对别人的影响,把影响更多的人、受益更多的人当成一份事业来做。
第三,你讲真话的品质。我后来也讲真话,真诚而正直的做人,这是受了你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今年五十岁了。这几年我稍微收敛了一些,前几年我喜欢仗义执言。我不只是讲真话,而且做真事。在目前的环境下,有时候说真话越来越难,大家都喜欢听好听的,我就把求真的品质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我的工作中。像我们搞投资的,是千万不能掺假的,否则是要出大问题的,作假最后都是掩耳盗铃,自我欺骗,必须求真做真较真。
劲松说:“当时,无论我碰到困难,还是遭遇挫折,你都是鼓励我,信任我,尽量让我向上,向善。
所以,我现在对学生的爱,也是尽量去发现他身上充满人性的美好品质。也许这个学生成绩不算好,但他善良、诚实,我就尽量去鼓励他,关心他。对有些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更需要细致入微的关心和引导。我也要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心得体会2
第一次读《教育的100种可能》,我就被李镇西老师的学生们的成长故事所感动。“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这句话不仅是学生对老师的,更是老师对学生的。反观自己的教育实践,我也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在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记录了36位学生的人生轨迹。他们的多数在当年是普通生甚至“问题生”,但李老师认为每个孩子的花期不一样,他呵护、尊重、引导孩子们,体现了爱心教育、民主教育、平民教育的温度和光彩。这些学生有的来自他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所带的第一个班,也有的来自他退休前教的最后一个班。他们之中有教师、医生、空姐、飞行员、艺术家、科研工作者、公交车司机、火锅店老板、足球教练、摇滚歌手等。他们以亲身经历阐述了当前基础教育的功过得失,并庆幸在自己成长的关键时段有李老师陪伴,很多同学有“如果没有你,我会怎么样”的感慨。
36个故事体现了李镇西班主任工作的炉火纯青,思想教育的出神入化,教书育人的深度思考,以及对自己教育失误的反省和修正。李镇西老师试图超越师生情感和教育技巧,深入学生内心,展示他们的精神成长。他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包括家长在内的所有教育者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他个性的成长和成功。36个故事演绎了教育的各种可能,体现了李镇西班主任工作的炉火纯青、思想教育的出神入化、对教书育人的深度思考,以及对自己教育失误的反省和修正。他警醒自己,提醒同行:善待孩子,耐心陪伴他成长,相信他的未来有100种可能!
教育的责任、智慧和人道主义情怀的体现,就是教育者对每个孩子的“草稿”进行精心地加工,使之既拥有完整的人格,又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成功与幸福。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育同行提出忠告: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
李镇西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就这样写道,“我当然为我学生中赫赫有名的精英人才骄傲,但同时也为默默无闻的平凡百姓自豪。我认为,这才是教师应有的‘骄傲观’。尤其是在当今十分功利也十分势力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千万不要把教育的目标仅仅锁定在培养‘高端人才’,而应该把培养数以千万计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公民作为我们的神圣使命。”
近百年前,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既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而要做“人中人”,要把自己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在李镇西看来,“如果我们能够摒弃‘人上人’的教育成功观,而将所有能够‘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的学生都视为教育的成果,那么我们的教育才算是真正走上了正轨”。
“现在那么多的家长、老师都把学生往大学赶,往985、211赶,这是好多学校永远达不到的目标。于是家长焦虑,老师急躁,整个社会就焦虑不安。”李镇西说,他就想通过这些孩子几十年的故事证明,无论这个学生现在是怎样的,将来都有无数种可能,“100种可能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无数种可能”。而这些可能,或许就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100种可能”,这需要为师与为人高度统一,具有超强的社会情感能力,坚持日常持久的输出以及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教育是人性的投射。如何具有超强的社会情感能力呢?需要站到对方的位置,感受学生的感受,可以从孩子的眼睛望出去,“作为老师你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李镇西说,“使一个人努力在某件事上表现自己,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来”,这就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在成长,李镇西也在成长,回顾自己的教师生涯,他说:“我的教育其实伤痕累累。”而在这本书的最后的代跋中,他写道:“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我”。在从教三十多年的生涯中,他反思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情不自禁地对不喜欢的学生冷眼相待,不由自主地挖苦讽刺,或不公正地批评、惩罚……对中等学生(“不起眼”的孩子)的冷落……还有更让学生无法忍受的“老师偏心”。他说:“希望家长和老师通过这个书用另外一个眼光看自己的孩子,从容、欣赏、包容,和孩子一起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教育奇迹或者说教育童话。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所有人都很出名,而是要教他们做一个真正的人,而这正是身为教师最幸福的事情。书中陈铮的例子,张凌的例子等等,36个故事,无一不诠释着好的老师的教育之道。陈铮是班里的优等生,一直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她成绩很好,字迹漂亮,书写干净。爱憎分明,无私奉献,辩论赛上气宇轩昂,从容迎战等等。是万里挑一的“学霸”!而我并不幸运,在我暂短的教育经历中还未遇见。其实更多出现的是张凌一般的孩子。张凌是班里的“差生”,是个淘气的学生,上课吃东西,成绩也不好。学习跟不上,也就不想读了。张凌喜欢踢足球,被沈阳足球学校的教练选拔上,最终也成为了一名足球教练。张凌在教孩子们踢球的时候也很有耐心,就像是李老师的映射一样。确实,好的老师,好的教育,一定要尽可能对每一个学生好,平等公正,一视同仁。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花期,他在学习上的“花期”要迟一些。像张凌一样的捣蛋大王甚至有一群。但作为老师的我们依然需要用爱去灌溉他们的心灵,永远记得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是我在读这本书时与老教师交流后他说的,我想把它作为本篇心得的结尾。是啊,老师确实是良心活,是“普渡人”,我们要自多做义举,做好当下,用心去爱去教育每一个学生,不要过度牵挂往后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是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们尊重眼前的这个孩子,不是因为他“很可能”将来成为杰出人物,而是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都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着丰富内心和独立思想的“人”。只有我们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面前的每一个孩子,教育才会回归起点,回归纯粹,回归到人的本质。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也会成为孩子们心中的那个“李老师”。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心得体会3
李镇西,已成为中国新教育的一面旗帜,引领者众多教育人向美好的教育漫溯!
李老师的著作等身,文章里并没有高深的教育教学理论,有的是满满的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童心、思考与挚爱。
《教育的100种可能》,他写了让自己引以为傲的就职于各行各业学生,或许他们没有“声名显赫”,亦或“功成名就”,但他们都从李老师身上学到了善良、真诚、正直、正义、爱心,他们在学习与工作中始终践行着李老师的名言“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每个学生的故事里都浸透着李老师的爱与付出,也展示着李老师对每个学生“所有资料”的珍藏,因而他才能对每个学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李老师被尊奉为“中国的苏霍姆利斯基”,他的确是用善良厚植善良,用爱心唤醒爱心,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引领梦想。
自从20xx年读了李老师的著作,他便成为了我的偶像,无形中为我指引着前行的方向,鞭策着我不断探索与勇敢前行。
我也希望自己的教育充满色彩,充满爱,充满成功,满满回忆。但反观当下的自己,好像自己还在蹒跚学步,摇摆不定。“雁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云千万绪”。自己还存在诸多问题:
1.自己对学生的爱算不上真爱,亦或爱的太单薄,因为融入学生的心灵太少,与学生平等、深入地交流太少,往往是自己说,学生听,学生说的太少,真心话不敢也不想说给老师听,因而很难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2.李老师特别慷慨,他的学生张劲松教授慷慨太让我汗颜了,一年拿5万,甚至10万元资助学生,还不让请自己吃饭的学生买单。而自己也则太小气了,以后不能让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也限制了自己的爱心,今后要学的大方点,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应该不差钱!
3.李老师太细心,非常注重学生资料的收藏与整理,几十年后,这都是“文物”啊,自己也应该有这个意识与行动。
4.自己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学优生与后进生身上,学优生爱的太多,后进生批评与督促太多,而中间的孩子们得到的关注与关怀很少,因而要转变策略,为中等生的发展出谋划策。
总之,李老师的爱心、童心、耐心、细心、恒心都是我要学习的,包括“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希望未来自己的教育也美好满天飞!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心得体会4
《教育的100种可能》这本书是李镇西退休之后反思几十年的教育生活,是一个系统的回顾。这本书他选取了从教生涯中36个典型学生的事迹,有这些学生青葱岁月的照片、事例,也有几十年后这些学生的近况以及这些学生对于教育,尤其是李老师做班主任期间对他们的教育的深切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桃李满天下,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李镇西老师无疑就是这样一位幸福的教师,他用心爱学生,同样也得到了学生的爱。他的学生有的做了教师、军人、医生、足球教练、摇滚歌手;有的做了火锅店老板、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科研人员、飞行员、空姐等等。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绽放光彩,让李镇西老师感到骄傲。他们都回忆起李老师的陪伴,很多同学都发出了“如果没有你,我会怎么样”的感慨,曾经李老师的那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像一颗生命力旺盛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同学们的心中,并不断延续、传承着。
李镇西老师不仅有爱心,也是一个有心人。很多读者都会对李镇西老师能保存那么多的学生资料——作业、作文、书信、照片等感到惊叹。这当然不是他有意为了写书而做的准备,这是他的习惯。参加工作后,他就习惯性地保存学生的文字图片资料。时间一长,就成了“文物”,这些“文物”便成了某些记忆的“导火线”。真的很让人佩服!当年一张张稚嫩脸庞的照片,一段段充满青春色彩的学生作文手稿,是李老师送给学生宝贵的礼物;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学生早已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他们一直为是李老师的学生为骄傲,对李老师当年给予他们的不一样的教育念念不忘,这是学生们送给李老师最宝贵的礼物。
这本书中记录的学生,他们多数在当年是普通生甚至“问题生”,但李老师认为每个孩子的花期不一样,用李老师的话来说他们都是勤奋、善良、向上的。他呵护、尊重、引导孩子们,体现了爱心教育、民主教育、平民教育的温度和光彩。那么李镇西老师是怎么做到一视同仁,对待每个学生都是如此有爱心的呢?他为什么能拥有这么多学生的人生故事呢?
李镇西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就这样写道,“我当然为我学生中赫赫有名的精英人才骄傲,但同时也为默默无闻的平凡百姓自豪。我认为,这才是教师应有的‘骄傲观’。我们千万不要把教育的目标仅仅锁定在培养‘高端人才’,而应该把培养数以千万计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公民作为我们的神圣使命。”静待花开,无关早晚。晚一点又如何?后来的生命之花不一样鲜艳吗?为什么一定要捆绑着所有的孩子齐头并进呢?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所有的花儿在同一时刻开放呢?我们要像李老师那样宽容、细心,理解孩子,善待孩子。
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有缘和每一个学生一起度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光,有机会在彼此生命的长河里留下些涟漪。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将来让他们回忆起我们曾经给予的教育时,尽可能多地留下些温暖而美好的回忆呢?这是我们时刻要思考和不断追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春节假期,相信很多人都在为《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点赞。大家被电影中母亲李焕英对孩子养育中的爱的智慧和宽容所感动。尤其是那句“我的女儿,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很多妈妈都在某音里也纷纷发表了这句宣言。而回到现实中,真实情况是妈妈一边告诉孩子健康快乐就好,一边又会忍不住要求孩子努力变得优秀。
百年前,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既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而要做“人中人”,要把自己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但遗憾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仍被不少家长、老师奉为教育准则。在李镇西看来,“如果我们能够摒弃‘人上人’的教育成功观,而将所有能够‘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的学生都视为教育的成果,那么我们的教育才算是真正走上了正轨”。
李镇西说,现在那么多的家长、老师都把学生往大学赶,往985、211赶,这是好多学校永远达不到的目标。于是家长焦虑,老师急躁,整个社会就焦虑不安。他就想通过这些孩子几十年的故事证明,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也许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可能。无论这个学生现在是怎样的,将来都有无数种可能,教育的“100种可能”就是指教育者根据不同个性的孩子而采用不同的课程与教法,对孩子的“因材施教”也有100种可能,即无数种可能。而这些可能,或许就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教师真的是一份良心职业,许多工作都是隐形的,做没做,做得好不好,只有自己才清楚。曾经那些很小的事迹,那些看似很小的理想,很简单的话语,实实在在地在积极影响着某些学生的一生。生命其实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小感受。是的,教师的工作很难用具体的“量化”来评价。关键是要用心,别人也许看不到你不认真,但你自己是否问心无愧。用心也是一节课,敷衍也是一节课,但是我们的尽心与否,很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踏踏实实做好教育。要努力去寻找幸福感,因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什么样的人最幸福?如果学生们的一生都伴随着创造性劳动,你会幸福的。永远保持童心,永远对明天和后天保持憧憬,你会幸福的;爱和被爱都是幸福的;有帮助别人的专业能力和智慧也是幸福的。
我默默地在我的教案卷首语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教育的本质是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孩子有无限可能,教师静等花开。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发掘一个卓越的自己。以此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