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红楼梦人物高中篇一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众多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了各自的个性与命运。从林黛玉的忧郁与敏感,到贾宝玉的无忧无虑,红楼梦中的人物个性各异,给人印象深刻。通过阅读红楼梦,我对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他们或让我产生共鸣,或给我启示,我愿意与读者分享这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林黛玉的形象深深打动。林黛玉是一个敏感而纤细的女子,她富有艺术天赋,懂得欣赏美丽与难以言喻的东西。然而,由于她的特殊身世和家境,她注定与别人不同,孤独成为了她的常态。林黛玉在人生的悲欢离合中渐渐失去了自我,最终倒在了情感的压力下。她的形象给我启示,当我们在社会环境中感到孤独时,应该勇敢地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观,同时也要学会寻求帮助和支持。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独特存在,他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贾宝玉在贵族世家长大,他与别的孩子不同,没有世俗的束缚与忧虑。然而,他的内心却被琐碎的事情牵扯,他不喜欢学习,只喜欢游玩。在贾宝玉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纯真与快乐的追求。他让我想起了童年时代的自己,当我们还不被功利所困扰,展现出真实纯粹的自我。贾宝玉的形象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与简单,同时也提醒我不要忘记自己真实的内心。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王熙凤。王熙凤是个聪明机敏的女子,她精于计谋,深谙人情世故。她的心思缜密,常常为家族的利益着想。然而,她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似乎失去了一些纯真和善良。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不择手段,伤害了她身边的人。王熙凤的形象让我看到了现实社会中聪明与利益的冲突,也让我思考到底何为真正的成功。
另外,贾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她是贾宝玉的祖母,贵族世家的独立女性代表。贾母有着深厚的家族情怀,她坚守着旧有的传统观念与价值观。她的形象中透露着对家族的责任与担当,她是家族的精神支柱。贾母的形象让我思考家族与传统文化的力量,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护与传承这些价值。
最后,我也不能忽略贾宝玉的表妹—薛宝钗。薛宝钗是林黛玉的朋友,她是一个贤淑和善的女子,她世故中带有一丝纯真,她的聪明和宽容使她收获了许多朋友和爱情。她的形象给我展示了一个懂得对待他人,理解他人的善良女性。薛宝钗的形象启发我,一个人的品德和待人之道是他人认同和喜爱的根源。
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了解和思考,我认识到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与命运。他们每个人都在探索和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个虚构的人物,他们也代表着现实中的一部分人,他们或让我产生共鸣,或给我启示。红楼梦犹如一镜清华,让人深刻地思考人性与社会的现实,这是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红楼梦人物高中篇二
(一):袭人和晴雯
首先要说明的是,以我个人看《红》心得,黛玉和宝钗是书中贵族小姐的代表,袭人和晴雯是贵族府中高级丫头的代表,并且作者是将她们比照来刻画的。也就是说,黛玉和晴雯,宝钗和袭人她们是分别对照来完成的。黛玉和晴雯是在外貌上的相似,宝钗和袭人是在性格上的相若。(此看法,也许前人已有论述,但这里完全是本人的阅读体会。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袭人和晴雯的相同点:
都长相漂亮。这点无庸赘述。作为宝玉的贴身丫头,没有不漂亮的。
都是贾母赐给宝玉的。这一点决定了她们的身份和别的丫头更高一点,她们说话的底气更足一点,别人对她们也都高看一眼,多担待一点。
都喜欢宝玉。贾府上下无不喜欢宝玉。在小姐里面,是黛玉和宝钗的竞争。在丫头里面,也就袭人和晴雯最有可能最有资格也表现最明显。她们二人也存在竞争,只是没有那么激烈和好看罢了。
袭人和晴雯的不同点:
家庭背景不同。袭人家在京郊地带,中等人家,有母亲和哥嫂诸亲人。
估计她当初进贾府是主动送进来的,等长大了,见了世面,再被家人赎回去,找一个不错人家嫁掉。有这样的家庭,袭人在人生上是有保证的,即便贾家衰败,也有退路。所以,她做丫头是安稳的。晴雯是孤儿,是在大街上被赖大(贾府的大管家之一)家的收买进来的。作为孤儿,她的将来是没有根基的,只能依靠自己。那么,她做丫头是权宜的。如果相信命运,最后也就是年龄到了,被许给贾府的男仆,生子,再做贾府帮佣。世世代代如此循环下去,只要贾府不败。
性格不同。袭人温柔、体贴、懂事、乖巧,遇事考虑周全。她自己明白在贾府这样的人家,自己的性格是符合要求的,所以深得主子(主要是王夫人)欢心。晴雯聪明、伶俐、直爽、坦荡,不懂曲意逢迎,脾气火暴。她这样的性格在有着复杂内部的大家族中是不适合的,易得罪人。事情并没有少做,却得不到上头赞许,甚至有出头鸟的危险。
丫鬟看。她喜欢宝玉是从内心认为她和宝玉有着同样的人格,觉得和宝玉在一起,自己没有受到来自阶级、男尊女卑、主仆等观念的压抑。所以,她从来没有逢迎宝玉,而是以自己应该做和能够做的方式去喜欢宝玉,为宝玉做事情。所以,她从来没有想到也没有去拿话套宝玉说出符合她想象的话并且苦口婆心劝解宝玉。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来,晴雯是在内心有自我意识的人,她不认为人生来就分三六九等,她眼中的别人就是这个或着那个“人”,只是面孔和姓名的不同而已。所以,她绝对不会扭曲自己的人格去做什么第一、第二、第„„小妾。当然,她也知道现实中,她就是一个丫头,不可能和宝玉结合。所以,她仅仅是喜欢,没有任何目的的喜欢。她喜欢的还只是当下,没有过多地去考虑将来。那么,在她死后,宝玉为她用心写了一篇悼文并在她墓前烧掉而表现出来的深切悲痛是不难理解的。
结局不同。袭人的结局安排在了最后一回。当时贾家衰败,宝玉离家出走。这时的袭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而且到那时为止贾家上层一直没有将她许给宝玉做小妾的意思公布,所以,她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没有留下来的名分,而贾政已经提出要把宝玉的丫鬟全部赶走的想法,走出去也觉得不是滋味,毕竟自己在这里做了这么大的梦却没有结果。袭人也是有情有义的人,一走了之,不符合她的性格。贾家却没那么多的想法,按照政策,他们给足了袭人安慰——不薄的一副妆奁,就打发她走人了。应该说,袭人的结局还算好的,也带给我们读者一丝心理安慰。晴雯的结局在第五回已经点破: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她被主子扫地出门,以带病娇弱之躯在破席烂絮之上等死。当看到晴雯端起带有腥膻气的大粗碗一气灌下水去,我们怎能不动容?晴雯就是晴雯,即便要死了,还是那么倔强,高傲,将左手两根指甲铰下来并一件贴身小红绫袄交给宝玉,并要宝玉脱下他的袄儿,要带在棺材里,在阴间还如在怡红院里跟宝玉在一起一般。她说:“„„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见宝玉穿了自己的衣服,藏了指甲,又哭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索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至死,晴雯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性情。她是何等不甘心啊!
袭人也是不甘心的,是没有做到宝玉小妾的不甘心。和晴雯比,我们读者心中自是明了高下的。
红楼梦人物高中篇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巨作,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丰满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思想、性格和命运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深入地理解了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以下是我对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介绍和个人体会。
第一段:贾宝玉,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在小说中格外引人注目。虽然他是贵族的后代,却渴望自由自在地生活。他情感丰富,善于琴棋书画,并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思维方式。我觉得贾宝玉是一个富有灵性的人物,他时常感到压抑和不属于这个世界,他的心胸是开放的,对美的渴望很强烈。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孤独的人,缺乏真正的安全感。我的体会是,贾宝玉的形象是曹雪芹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映,固然深刻,但也使他更加难以适应这个纷扰的世界。
第二段:林黛玉,是红楼梦主要人物之一,也是贾宝玉的另一个红颜知己。她是一个有着创造力和冲动的女孩。她身负着家族的希望,但她经常感到被束缚和压抑。她有一颗纯真的心,对世界和生活充满着梦想和幻想,但常常因为现实的残酷而感到沮丧。林黛玉是一个矛盾的人物,她既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女孩,又有着自我毁灭的倾向。我的体会是,林黛玉的形象揭示了曹雪芹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她的悲剧成为整个故事的一个注视。
第三段:贾母,红楼梦中的长辈代表人物之一,是贾宝玉的祖母。她是一个聪明而睿智的女性,对家族的繁荣和财富充满着责任感和自豪感。她善良、仁慈,是一个家族的精神支柱。尽管她经历了许多挫折,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以其智慧和坚持使整个家族得以繁荣。我的体会是,在红楼梦中,贾母代表了那些有着强烈责任感和家族观念的长辈,她是一位值得敬重和尊重的人物。
第四段: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她是贾母的孙女,也是贾宝玉的表妹。王熙凤是一个聪明而机灵的女性,她不仅有过人的才智,还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野心。她极富有自信,总是能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达到自己的目标。然而,她的聪明也让她陷入了自私和狡猾的境地。我的体会是,王熙凤是一个现实与理想之间摇摆的人物,她的形象告诉我们,聪明才智并不总是带来幸福,有时它们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痛苦。
第五段:贾政,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贾宝玉的父亲。他是一个懦弱和无能的人,对他的家族财富的管理不力,导致家族的破产。虽然他想为家族谋福利,但他的行动往往是盲目的,并且缺乏果断。我的体会是,贾政的形象揭示了曹雪芹对中国封建制度下官员腐败和无能的批评。这个形象非常典型,展示出现实生活中类似人物的窘境。
红楼梦是一部富有哲理和意义的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人物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个性和思想,他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世界。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样貌,也得到了对人性、命运和情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这部小说的魅力在于它的细腻和丰富,让读者在每一个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进一步增加对生活和人性的洞察。
红楼梦人物高中篇四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结局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的出的。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盯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活生的凤姐。
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而且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经过摆饮,“半日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几笔,足以传神。尤其是她“拨手炉里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种细节描写虽简洁,但已写足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一个穷亲戚的威风。另外,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特征。
从第十二回起,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毒设相思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舞弊。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险暗面。“弄权铁槛寺”,水日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散张金哥的婚事,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逼死了一对示婚夫妻。然而就在其利用贾王两府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作者的谴责之意非常明显。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相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但人们又绝不会把她同曹操混淆开来。同时贪婪狠毒的天性,凤姐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在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山空,钱的确不够使了,机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虫。
在“五熙凤大闹宁国府”这一典型情节中,作者用了近二回的篇幅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凤姐性格。她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事儿以后,凤姐从兴儿嘴里听到全部情况,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对策,对尤二姐先是虚心假意地笼络,骗其入住大观园后,又借刀杀人。而为其“显威”而状告贾琏的张华最后只落得被害死,被灭口的待遇,她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兴儿一席话最好的验证。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已心研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其还是很婉惜的。凤姐越是能干,就越加速了贾家这座破败大厦的崩塌,而她自己也同归于尽。
总之,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更多《红楼梦》文章推荐阅读:
1、《红楼梦》的艺术之美
2、《红楼梦》的人物
3、《红楼梦》知识题
4、《红楼梦》妙玉人物介绍
5、《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
6、《红楼梦》诗词(20句)
7、《红楼梦》贾源人际关系
8、《红楼梦》读后感1800字
9、《红楼梦》内容介绍以及100位人物介绍
10、《红楼梦》之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人物高中篇五
红楼梦,这部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邃的人物刻画而闻名于世。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关于人性和人生的心得体会。以下将从五个方面,逐步展开对红楼梦人物的心得体会。
首先,红楼梦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贾宝玉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既自由奔放,又背负着世俗之琐碎。他渴望自由,但又无法从世俗的枷锁中解脱出来。这使我想到,人生的道路就像一条蜿蜒的小溪,我们常常在自由和束缚之间徘徊。而贾宝玉的经历更加突显了这一点,并让我意识到,要真正追求自由,我们需要在面对外界压力时保持内心的独立和坚守。
其次,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多舛,形象逼真。黛玉的悲剧一直让人动容。她是一个纯真善良的女孩,却因为命运的捉弄而蒙受了痛苦。正是因为她的命运如此不幸,才更加凸显了人生中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同时,黛玉也让我们意识到,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不能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失去勇气和坚持的信念,而应该像黛玉一样,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第三,红楼梦中的人物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贾母的性格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她虽然思想保守,但对家族有着无尽的疼爱。她既要维系传统的家族道德规范,又要为子孙后代争取更好的未来。这种复杂的情感让我认识到,人性是多面的,我们往往会在抉择和决断中陷入困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为我们的选择奋斗。
第四,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了丰富的人格魅力。林黛玉的矛盾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既可爱又叛逆,既温柔善良又多愁善感。正是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她成为许多读者心中的女神。而这也提示我们,在真实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个性,勇敢地展现出来,不必刻意追求别人的认同和赞许。
最后,红楼梦中的人物给了我们人生的启示。王熙凤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她懂得如何在现实中生存和取得成功。她利用智慧和机智,不断追求自己的利益,确保了自己的地位和富贵。尽管她的手段不光彩,但她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往往需要我们根据局势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立场和策略。人生不像小说那般顺利,我们需要做好准备,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做出最好的决策。
从贾宝玉到黛玉,从贾母到王熙凤,红楼梦中的人物不仅具有鲜活且独特的个性,更给予了我们许多关于人性和人生的宝贵经验。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分析和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从中获得智慧和力量,成为更加坚韧和睿智的人。红楼梦让人反思生活,让人感悟人性,它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时代的限制,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红楼梦人物高中篇六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书中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深入人心。现摘取几个人物,对他们做浅要的赏析。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人物,褒贬最多的恐怕就是林黛玉了。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本身是一个柔弱的女性。而她却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用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非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认为拿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封建阶级思想表现了出来。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还有,她偶尔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从此变得和宝钗非常亲密。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疼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才华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后因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同时,险恶的环境更推进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尘埃。无视“温柔敦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薛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直逼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爱看《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同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