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

时间:2025-01-24 作者:JQ文豪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这些范文是通过筛选和整理,选取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篇一

《道德与法治》教材之感悟低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就需要好的方式方法来引导,《道德与法治》就是这个合适的准绳。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三、

活动型。

教学。

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四、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充分解读了教材后,实际授课中,我大胆实践,开展丰富生动的意识教育。

“课间十分钟”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中的第三个主题。教材展示了很多图片,呈现了多种课间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间生活,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课间游戏乐分享”活动:

1.介绍游戏。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游戏玩法,在学生介绍时,教师有意识地把游戏图片分成三类(安全室内游戏、安全室外游戏、不安全游戏)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游戏,并说出理由。

2.展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开展分组游戏活动,活动前进行分组,有的组做游戏、有的组观察。回到教室后,学生再进行讨论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游戏中发现了哪些新问题?又找到了哪些小窍门。指导学生进行室内活动,给学生一些时间,试着玩一玩。

要学会选择有益身心的课间游戏,注意自我安全,遵守游戏規则;

要做到室内外结合,动静结合,体验和感悟课间游戏的快乐。

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亲自去观察、记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发现的过程,是自主探究的过程总体而言,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你活着不是只为讨他人喜欢,也不是为了炫耀你拥有的,没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话。你变得优秀,你身边的环境也会优化。

3.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缚情感的空间,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4.很多你觉得天大的事情,当你急切地向别人倾诉时,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痒呵呵地应和着。

因为他不是你,他无法感知你那种激烈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无需再向别人提起,你就已经挽救了你自己。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5,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走进爱情的,总想展示自己最优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

事实经常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变,我们只是走进对方最真实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难过、伤心时都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珍惜经常和你开玩笑的人,说明你在这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

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时第一个发现的人。

7.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

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

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

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8.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

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以婴儿学步的态度,认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时刻。

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9.总有一天,你会与那个对的人不期而遇:所谓的幸福,从来都是水到渠成的。

它无法预估,更没有办法计算,唯一能做得是:在遇见之前保持相信,在相遇之后寂静享用。

宁可怀着有所期待的心等待下去,也不愿去对岁月妥协,因为相信幸福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你活着不是只为讨他人喜欢,也不是为了炫耀你拥有的,没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话。你变得优秀,你身边的环境也会优化。

3.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缚情感的空间,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4.很多你觉得天大的事情,当你急切地向别人倾诉时,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痒呵呵地应和着。

因为他不是你,他无法感知你那种激烈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无需再向别人提起,你就已经挽救了你自己。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5,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走进爱情的,总想展示自己最优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

事实经常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变,我们只是走进对方最真实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难过、伤心时都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珍惜经常和你开玩笑的人,说明你在这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

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时第一个发现的人。

7.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

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

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

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8.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

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以婴儿学步的态度,认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时刻。

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9.总有一天,你会与那个对的人不期而遇:所谓的幸福,从来都是水到渠成的。

它无法预估,更没有办法计算,唯一能做得是:在遇见之前保持相信,在相遇之后寂静享用。

宁可怀着有所期待的心等待下去,也不愿去对岁月妥协,因为相信幸福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篇二

为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通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要求,现把我校依法治校工作做如下总结:

**小学位于**县西北角,所在地海拔1402米,离县城62公里,于民国二年(1913年)创办,是**县最边远的一所小学。招生覆盖全乡五个行政村,人口3561人。学校占地面积349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2.34平方米,有教学楼、教辅楼、教师周转房、学生宿舍楼各一幢。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为“5.12”灾后重建项目,办公楼为2003年全县教师捐建的“园丁楼”。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5人,教师中有高级教师3人,本科生8人,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师德榜样1人。

学校曾荣获“县级办学水平合格学校”、“学校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奖”、“**县依法治校合格学校”,荣获“**县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藏族乡“安全文明单位”、“社会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小学生登山比赛组织奖。迎新年长跑比赛组织奖,小学生篮球比赛组织奖。连续四年全县年度考核为优秀。

根据我市教育的实际和我校办学的远景目标,我校近期发展目标是20xx—20xx实现**市示范学校的达成度,中期目标是2016—20xx建成**市级示范性学校,远期目标于2018年建成**省经典示范性小学校。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明确、健全以校长梁洪卫为学校“依法治校”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校园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为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学校和各教师签订了责任状,将“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度评优、评先、晋级实行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2)建立安全例会制度。“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布置有关安全保卫工作,经常参加安全保卫工作检查,使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处于长抓不懈的态势之中。

(3)建立校园应急快速反应组织。对出现的学生安全事故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妥善处理。

(二)加强安全法制教育。

(1)全体教职工都要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确保学校的财产安全和每位学生的人身安全。经常开展安全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组织全校师生学习有关校园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3)在学校宣传橱窗及班级宣传栏开辟校园安全教育园地,通过典型事例及图片展览教育学生,警钟长鸣。

(4)不定期地组织内容丰富充实、形式活泼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观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禁毒知识教育等。

(5)积极与家庭、社会配合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自开展“依法治校”工作以来,除了常规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以外,我校把依法治校工作放在首位,依法完善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制定学校章程及各种管理制度。坚持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对教职工实行聘任制和责任制,依法管理教师,使教职工权益得到保障。

学校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管理、依法从教,全校教职工及学生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秩序井然,校风优良。

学校有健全的民主管理机制,校务公开,学校工会与教代会发挥积极作用,与社区、家长积极联系,及时听取意见。

学校对学生权益尊重和保护,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行为。

在依法治校工作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全体师生到街上开展“小小交警”活动;

2、在校园内举办“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图片展;

3、举行“法治宣传教育宣传月”活动;

4、安全交通专题黑板报活动;

5、开展“法律进学校”手抄报比赛;

6、邀请法制副校长杨刚勇、民警郑波到我校开展以法制宣传教育、安全防范知识教育为内容的讲座等。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我们积极有效的工作,目前我校教育教学秩序良好,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不断增强,未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学校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篇三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进一步促进基层治理方式转变,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关于印发关于推行积分制管理。

创新。

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银党农办发〔2019〕2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正向激励,凝聚群众、引导群众、调动群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乡风文明实践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探索破解村民主体缺位、村级组织号召力趋弱、农村基层治理缺抓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的新路径,努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自治、德治、法治”乡村治理工作格局。

扶持一批积分制管理示范村,引导社会全面参与、农民自治管理,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治理积分制的全覆盖。

——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提高乡村依法依规治理、服务群众、引导自治等能力,使乡村治理回应群众诉求更灵敏、提供服务管理更完善、开展群众工作更扎实、维护和谐更有力。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鼓励农民参加人居环境治理“赚”积分,“兑”出乡村环境新面貌。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

——群众参与活力有效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积分制管理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作用充分发挥,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安定有序的乡村治理新局面。

——乡风文明水平显著提升。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一)资金安排。

安排资金50万元,在各村积极申报的基础上,遴选出推行积分制管理成效明显的10个村予以奖补。

(二)申报条件。

1.基础条件完善。按照“面积适宜、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原则,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区域合理选址,能够容纳生活用品、衣服、文具、粮油等物品。

2.管理体制健全。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两委班子战斗堡垒作用,把推行积分制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具有完善的积分申报、评定、结果运用等管理制度。

3.积分设置合理。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设置动态管理、可操作性强的积分体系。

4.群众发动充分。引导群众参与积分制管理全过程,让村民成为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村民积分兑换人数占本村总人数比例原则应达到30%以上。

5.实施效果明显。各类主体参与积分制管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作用充分发挥,通过积分制管理,乡村治理能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水平等取得明显成效。

6.积极探索。

创新。

通过电子化信息平台,有效运用智能化分析、大数据处理等现代信息技术,使积分制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三)申报程序。

1.申报(7月22-8月5日)。各村按照申报条件自愿申报,填报项目申报表经所在乡镇公示审核报送至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2.初审(8月6-8月12日)。由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对申报村进行初审。初审结果以正式文件报送至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每个县(市)区推荐示范村不得超过3个。

3.评审(8月13日-8月31日)。银川市农业农村局采取实地调研、竞争性评选、综合评定等方式对各县(市)区申报的村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兑现以奖代补资金。

(一)加强组织管理。组成由银川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资金的落实及项目的申报、验收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要抓好落实,选树典型,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示范村要建立群众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为重点的评价体系,实现积分项目全覆盖、积分对象全参与、积分过程全纪录、积分奖励全公开,确保项目取得实效。

(三)加强资金监督。积分制管理示范村要对项目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一经查出存在虚报、挪用、未按方案使用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及人员责任。

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篇四

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的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一旁的小兔贝贝说着:试着和同学一起找自己学校里的这些地方。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很显然,教材直接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通过找一找等教学活动,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小伙伴们也很快地找到了校园里各处地点。试着想一想,教学真的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吗?我们都知道,当上这节课的时候,孩子们对厕所等与他们校园生活紧密联系的地方早已知道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引导与提升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或者说体现得充分吗?其实,仅仅找到这些地方还不是教材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完整的意思。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内容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具体要求。在教材中,图画、照片等是教材主要的语言形式,其实教材所要表达的还有很多言外之意。如果说图画、照片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要表达的显而易见的意思的话,那么探究言外之意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教材的重要环节。像教材中所呈现的那紧闭着的写着男女的厕所大门一样,刚入学的孩子知道厕所在哪里固然重要,但一年级的新生会上厕所吗?有谁推开那扇门指导他们会用、用好厕所里的设施呢?这就是一个盲区学生生活中急需指导与关心的关键所在。当我们推开那扇门,进入孩子们的天地时,会发现那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在那里有很好的体现。

2.关注细节,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

《秋天在哪里》的找秋天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变化感受秋天,学生从学校里的树叶变黄了、天气凉了进而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稻子成熟了;水果多了;农民忙绿了;螃蟹肥了;蛐蛐唱歌了;秋风伴奏了这样的交流展开后,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角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观察,学生对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的感受也随之加深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良好的养成。

3.揪住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

实践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设计上都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被道德情境激活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内在的创新潜能,拓宽认识和思路。老师切忌按自己备课的固定思路去引导学生,应诱导他们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同时注意接纳不同的价值观,把握好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尺度。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去分析所面临的事件或问题,学会在开放的社会现实中灵活解决问题,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这使他们对思品学习产生怀疑。因此,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标准。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时,就碰到这样一道讨论题:在你的生活小区里遇到陌生人向你问路,而无论你怎样说他都不懂,那你应该怎么办?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维、道德观念、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看法,接着让他们进行探讨、辩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达到知行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思品课程的重要作用。

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篇五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我们青少年现在都会对电视感兴趣,而在电视上就有一个节目就是说法律,并且也为我们播放了一幕幕残忍、血腥的场面,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个小女孩,父母离异后和父亲、继母生活在一起,继母对她很不好,经常虐待她,最终打残了女孩的胳膊,继母因此而被判刑这个法律事件引起我们的'深思,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女孩也受到法律的保护,继母不懂法,因此导致了这场悲剧的产生,通过这件事,就更加明确了我们中学生应该学法、守法,更加要传法的义务,让我们周围的人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要有坚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学苦练,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自己;用优秀思想文化影响自己,激励自己;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知法、用法,守法和护法的水平,让法律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国家也为保护我们青少年而制定了多条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都是为维护我们青少年的权利和利益而制定的,但是有的同学却偏不遵守法律的规定,漠视法律,胡作非为。如在校抄作业、打架斗殴、考试作弊这不仅是违犯了法律,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其他认真学习的同学的不公平,这样做会导致某些同学成绩下降,法律意识淡薄,将来走上社会也是社会的一个污点,也可能会因此赔上了你的一生,所以我们要积极遵守法律的规定,支持党的决定,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也会活得更加精彩。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因为权利在规则中行使,义务在规则中履行,自由在规则中产生,所以让我们与法制同时,让法制与我们同行,一直伴随我们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

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篇六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面貌、政治观念、道德品质等,而道德品质是通过他的道德行为表现的。而道德行为是和一个人的道德习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行;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知。古人说,知之深,爱知切,行之坚。一个人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知荣辱,进而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才能知道为何行动和怎样行动,并把正确的行为坚持下去,表现出道德的自律和一贯。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言道:言传身教,言教在说理,以提高道德认识,身教在示范,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学校里,一个班学生的大小事情都离不开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学识文化等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具有明显的示范性与导向性。小学班主任的素质是做好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本条件。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决定着班风的形成,班主任如果能严格管理班级,正确引导学生,详细制定计划,加深师生感情和加强班级凝聚力,班级会更团结,学生会更进步。常言道:打铁须得自身硬,小学班主任作为带路人,要具备为小学生发展导航的能力。要学生讲诚信,班主任首先要言必信、行必果;要学生有爱心,班主任首先要有爱心;要学生有进取心,班主任自己要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

具体到日常教育和管理中,首先,要抓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宣传和学习,增强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课堂行为规范》等条文的自觉性。充分利用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办小报等阵地,引导学生成功地组织举办好各种班级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树立良好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创建优良班风、学风的有效途径。

其次,从小事抓起,重视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

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养成教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懂得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养成教育对一个人道德与法治的形成非常重要,班主任都应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习惯的养成要从身边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做人的一言一行抓起,逐步养成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范的习惯;从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律开始,逐步养成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的感情;从爱自己的物品开始,逐步养成爱自己的课桌椅、爱教室、爱学校、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遵守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的习惯;从关心和爱护班级并为之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和品格。总之,养成教育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也是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只要我们教师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并持之以恒学生的良好品行定能形成。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在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更要在教育、教学中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重视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因为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千万不能忽视的。当然,我们教师在学生的品行养成教育中更应是先行者,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强,模仿性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思想道德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配合和支持下才会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因此,要在班内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班主任为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除了通过传统的家访方式外,还可利用电话、校讯通等方式经常与家长交流家教工作,实现与家长的互动,也非常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现在我们班的学生绝大多数能自觉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道德意识能力有了提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有所增强,“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好思想正在学生中逐步形成,也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好评。

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篇七

摘要:文章结合教学实例,探索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体验更加鲜活的道德与法治生活。

道融生活;

法在身边;

实践探索。

2016年起,教育部审定了《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教材”)一书,教材的更名意味着课程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更是教育思想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当然,此门学科的教学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翻新理念、渲染形式,而是要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创设学的氛围、学的阶梯和学的方法。笔者在实践层面上尝试探索既关注学生的生活现状,又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

1.拥有童心——教学设计的基准点生本课堂需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呼唤拥有童心的教师,呼唤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拥有童心的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把生活搬进校园,把课堂带到社会。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动物”时,笔者和学生一起在角色扮演中演一演、讲一讲、唱一唱、说一说,与学生玩成一片,既让学生了解了熟悉小动物的特点,又懂得了爱护小动物的时候也要保护自己,唤醒了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2.环境布置——教学内容的体验点学生的信息大多来源于视觉渠道,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能够促进学生身心愉快的成长。因此,选择有代表性的画面布置校园环境进行环境熏陶,显得尤为必要。例如,在教学“分享真快乐”时,笔者将教室改造成“快乐共分享”。图书角有学生分享的图书,讲台前有学生分享的故事,座位旁有学生分享的美食,课桌间有学生分享的游戏……在“他是小气鬼吗”的故事中,学生明白了一起分享快乐多一点,要珍惜、感恩别人的分享,但是不强求必须分享一切。3.小小创客——教学体验的升华点创客教育作为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备受关注,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融进创客教育过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小创意”时,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鼓励学生想象,学习创意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在创客教室用3d打印笔制作笔筒,既学习了3d打印知识,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创造,争当小创客的品德。有的学生绘制创意画,有的学生设计未来房子,有的学生设计未来汽车,还有的学生动手设计小吊床……在动脑、动手操作中,学生发现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动手,就会有创造。

1.简约的目标定位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该立足现实,综览整个单元内容,精选以生为本的教学内容,才能定位出简约的目标。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时,此单元的学习共有4节课,是为了帮助学生身心愉快地完成从幼儿学习到小学学习的过渡,有身心的准备,有技能的准备。在第1课时教学时,笔者定下这样的目标:学会整理书包,认识教材,互帮互助,树立“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消除紧张感,这样的目标清晰,脱离了空洞的定位。2.灵动的艺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将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给学生留下自主、自护、自理、自为、自悟的空间。例如,在教学教材“花儿草儿真美丽”时,此节课侧重于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命美丽的生活情趣,以及最基本的公民责任感。但是,低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笔者做了如下尝试。学校里有一个美丽的花园,每到春暖花开时,各种花竞相开放,引来了蝴蝶,招来了蜜蜂,也吸引了学生在花园里追逐嬉戏。笔者带领学生走进花园,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花花草草,并趁机让学生看看被踩倒的小草、被摘落的小花、被挂了书包歪斜的小树,让他们认识到这些行为是不对的。接着,笔者又让学生看看有锯齿的叶子,听听“有毒的小蘑菇”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在大自然面前要学会保护自己。从室内走到室外,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完全融合,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据,有助于正确自然观的形成。3.融合的生活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是简单的两个课程的相加,更不是法治的标签与道德的凑合,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浸润和感染法治的思维和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的“上学路上”时,笔者带领学生走上马路,参加“今天我是小交警”的活动,跟着交警叔叔观察“不同的上学路”,情境体验“这样安全吗?”切实感悟“交通信号要知道”。通过生活体验,学生知道了闯红灯要罚款,交警叔叔严格执法的背后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并因此获得感悟:遵守规则通行不但是遵纪守法的行为,也是爱的回报,更是文明素养的体现。这样的教学过程无法严格区分出哪里是道德教育,哪里是法治教育,但是在教材内容和实践生活再创造的整合活动中,学生真实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道德,身边处处有规则。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道德与法治的有机融合,是学生主观的参与,是主动的建构,是内化与外显的和谐统一,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让“道”融生活,“法”在身边!

参考文献:

[1]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

作者:王艳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篇八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女: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齐放,我们欢歌笑语、放飞理想。

男:今天,伴着花香、书香和明媚的春光,我们迎来了萧县实验小学“第五届读书节”活动。

女:当我们沐浴着2016年和煦的春风,迎来又一个灿烂的夏天的时候,“书香校园”的动人篇章即将书写“第五届读书节”的辉煌。

合:在此,我们隆重集会,庆祝我校“第五个读书节”的到来。下面举行升旗仪式。

男:琅琅的书声,是我们献给太阳的礼赞。

女:蓬勃的精神,是我们迎接日出的礼物。

合:同学们,请珍惜每一个晴朗的早晨,用生命中最浓的激情,最美的期待迎接日出。让灿烂的阳光点缀我们的人生,让飘扬的五星红旗见证我们的成长,让神州大地彰显中华的辉煌!

男:下面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宋校长为“读书节”致词。

女:谢谢宋校长。篇篇经典唤起我们读书的热情;

男:幽幽书香浸润着我们成长的历程!

女:在书香飘飘的校园中。

男:在书声琅琅的班级里。

女:我们如饥似渴地从书中吸食甘甜的雨露。

男:我们废寝忘食地从书中获取知识的宝库。

合:我们这些花朵在园丁辛勤的培育下竞相绽放。

男:为了这次读书节活动的开展,学校做了精心策划,现在请教导处丁主任宣布第五节节读书节。

方案。

男: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

女:那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

男: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与我们相伴一生。

女:先下面有请    同学宣读宣读读书节倡议书。

【老师发言】。

男: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书和我们一起翱翔。读书活动离不开老师的辛勤耕耘和忘我付出。

女:下面听听大队辅导员张晓鹏老师对我们的读书寄语吧。

五、大队辅导员讲话。

男:亲爱的同学们,你想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滋养吗?读书吧!

女:你想把握这场读书活动的脉搏吗?读书吧!

男:让我们努力读书吧,让我们共同传承伟大雄健的民族精神。

女:让我们努力学习吧,让我们共同创造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合:我们相信,在书籍的熏陶下,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的栋梁!

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篇九

摘要: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关键词:社会生活实践体验发展。

引言:

走进社会,拓宽教学内容,把教学融于学生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知,获得价值体验,实践道德标准。

文本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课本为纲领,大胆的拓宽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观点认知、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文本的缺憾,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学会拒绝“不跟烟酒交朋友”后,学生了解了烟酒的害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吸烟酗酒的危害,我有意识的安排学生交流自己身边因为抽烟酗酒产生严重后果的真实故事。

学生a:去年的一天晚上,我家附近有位老爷爷抽烟,烟火掉在棉被上,酿成一场火灾,大火烧了被子、家具,老人也在大火中烧成重伤,损失惨重。

学生b:前年的冬天,我村的一位年青人在外面酗酒后开车回家,车子一头撞在电线杆上,造成车毁人亡的惨案。

学生c:……。

一件件实事,一桩桩惨案;

沉重的代价,血的教训,同学铭记了抽烟酗酒的危害,坚定了远离烟酒,并主动劝告父母不抽烟不酗酒的信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现生活就是通过视频、表演还原事实真相,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全方位、多角度的获取信息,了解事物、看清事实、获得切身体验,增强认知,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的第1课只有一个地球的“家乡的环境”时,因为学生对家乡的过去只是停留在传说这一事物的表象上,没有见过,更没有体验。为了让学生看清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环境,体会到环境越来越恶劣,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我搜集了不少关于家乡环境的老照片,拍摄了对应的新照片,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再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一课时,让学生扮演父亲或母亲,把他们如何关爱自己一件事表演出来,体验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之情油然而生。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因此,我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把课堂生活拓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教育。

(一周后,学生交流自己调查到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和行为,以及节约用水的“金点子”。)。

学生a:学校厕所里的水龙头24小时开着,严重的浪费水资源。建议改成声控或感应水龙头。

学生b:庄稼地干了,农民伯伯浇地大多使用漫灌,耗时耗力,浪费资源,建议农民伯伯浇地使用喷灌技术。

学生c:可以用生活废水,拖地、冲马桶。

同学们知道节约用水仅凭一、两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事后,他们又起草了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节约用水的行动中来,为打造节水型社会做贡献。

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回归生活并高于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育即生活”,学生的品德形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篇十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集合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文章结合教学实例,探索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体验更加鲜活的道德与法治生活。

道融生活;

法在身边;

实践探索。

2016年起,教育部审定了《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教材”)一书,教材的更名意味着课程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更是教育思想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当然,此门学科的教学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翻新理念、渲染形式,而是要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创设学的氛围、学的阶梯和学的方法。笔者在实践层面上尝试探索既关注学生的生活现状,又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

1.拥有童心——教学设计的基准点生本课堂需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呼唤拥有童心的教师,呼唤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拥有童心的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把生活搬进校园,把课堂带到社会。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动物”时,笔者和学生一起在角色扮演中演一演、讲一讲、唱一唱、说一说,与学生玩成一片,既让学生了解了熟悉小动物的特点,又懂得了爱护小动物的时候也要保护自己,唤醒了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2.环境布置——教学内容的体验点学生的信息大多来源于视觉渠道,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能够促进学生身心愉快的成长。因此,选择有代表性的画面布置校园环境进行环境熏陶,显得尤为必要。例如,在教学“分享真快乐”时,笔者将教室改造成“快乐共分享”。图书角有学生分享的图书,讲台前有学生分享的故事,座位旁有学生分享的美食,课桌间有学生分享的游戏……在“他是小气鬼吗”的故事中,学生明白了一起分享快乐多一点,要珍惜、感恩别人的分享,但是不强求必须分享一切。3.小小创客——教学体验的升华点创客教育作为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备受关注,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融进创客教育过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小创意”时,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鼓励学生想象,学习创意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在创客教室用3d打印笔制作笔筒,既学习了3d打印知识,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创造,争当小创客的品德。有的学生绘制创意画,有的学生设计未来房子,有的学生设计未来汽车,还有的学生动手设计小吊床……在动脑、动手操作中,学生发现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动手,就会有创造。

1.简约的目标定位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该立足现实,综览整个单元内容,精选以生为本的教学内容,才能定位出简约的目标。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时,此单元的学习共有4节课,是为了帮助学生身心愉快地完成从幼儿学习到小学学习的过渡,有身心的准备,有技能的准备。在第1课时教学时,笔者定下这样的目标:学会整理书包,认识教材,互帮互助,树立“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消除紧张感,这样的目标清晰,脱离了空洞的定位。2.灵动的艺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将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给学生留下自主、自护、自理、自为、自悟的空间。例如,在教学教材“花儿草儿真美丽”时,此节课侧重于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命美丽的生活情趣,以及最基本的公民责任感。但是,低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笔者做了如下尝试。学校里有一个美丽的花园,每到春暖花开时,各种花竞相开放,引来了蝴蝶,招来了蜜蜂,也吸引了学生在花园里追逐嬉戏。笔者带领学生走进花园,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花花草草,并趁机让学生看看被踩倒的小草、被摘落的小花、被挂了书包歪斜的小树,让他们认识到这些行为是不对的。接着,笔者又让学生看看有锯齿的叶子,听听“有毒的小蘑菇”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在大自然面前要学会保护自己。从室内走到室外,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完全融合,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据,有助于正确自然观的形成。3.融合的生活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是简单的两个课程的相加,更不是法治的标签与道德的凑合,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浸润和感染法治的思维和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的“上学路上”时,笔者带领学生走上马路,参加“今天我是小交警”的活动,跟着交警叔叔观察“不同的上学路”,情境体验“这样安全吗?”切实感悟“交通信号要知道”。通过生活体验,学生知道了闯红灯要罚款,交警叔叔严格执法的背后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并因此获得感悟:遵守规则通行不但是遵纪守法的行为,也是爱的回报,更是文明素养的体现。这样的教学过程无法严格区分出哪里是道德教育,哪里是法治教育,但是在教材内容和实践生活再创造的整合活动中,学生真实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道德,身边处处有规则。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道德与法治的有机融合,是学生主观的参与,是主动的建构,是内化与外显的和谐统一,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让“道”融生活,“法”在身边!

参考文献:

[1]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

作者:王艳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现在的新课标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小学思品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学科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方法,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社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道德与法治》更使人耳目一新,它突出的表现了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通过一年多的教学试验,我明白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以儿童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但使学生在兴趣、愉快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知识、培养品质,也给教师注入了更多、更新的活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仍有些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因为学校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些家长则对子女讲,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直接影响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实际行为的矛盾。道德与法治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必须讲理。但教育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说教的弊病。学生从本性上不能接受“赤裸裸”的教育形式。这就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他们在思想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行为却有很大反差。如学生知道乘车要让座的道理,但在实际乘车过程中,有几名学生能真正做到让座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这一问题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红灯停,绿灯行”。当小学生在路口碰到红灯时,他是听学校课堂上说的“停”呢?还是随人流“行”呢?不论是“停”还是“行”都对学生是一个疑问,“为什么学校里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上人的行为是不一致的?”这些问题,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就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问题进行思考与对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丰富学生生活知识,提高其适应与创造生活能力,确立其积极生活态度,形成其健康人格为宗旨,通过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帮助,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真正使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确立起健康向上、合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生活理念,优化其生活过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构建起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让小学思品课教学成为回归生活的教学,让小学思品教育成为回归生活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根据本课程的特征,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作为一名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过程中,我针对我班学生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放心。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说:“我长大了,我学习了很多知识,我行的,你就让我做吧。”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爸爸、妈妈倒水。”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爷爷、奶奶捶背。”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让他们在旁边看着。”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再现生活情景,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儿童的眼光看社会,努力发现学生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样化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会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学会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走进生活,认识社会,健康成长。

学生平日里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感受可谓丰富多样,如果在课堂上再现学生的生活情景、生活场景,学生肯定会情趣盎然,再次得到与生活的亲密接触、体验、感悟,进一步明确生活中所蕴含的做人的道理。

(3)走进真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实践生活。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育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

(4)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展开。

要改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不同题材的主题课程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经过这些年教学的打磨,临沂市探索出以下两种较为有效的教学对策:“历史与文化题材”教学策略和“地理与环境题材”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有关历史与文化题材的内容,都是以某一特定的“散点”事件出现的,选取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来以事带史、以人带史,折射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了解我国近代的屈辱史、抗争史以及人类的文明遗产,没有系统完整的历史事件发展脉络。对于历史知识教学,鲁洁教授认为:小学不应过于强调历史的知识点,而应教给孩子“活着的历史”。不应教给学生一个个死板的知识点,而应呈现给学生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蕴涵人类经验的历史要成为联系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桥梁,让儿童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将部分地理题材的内容吸纳其中,地理题材仅涉及了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和区域地理内容,大致包括地理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小学品德教材中的地理应该是生活的地理,人文的地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依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问题探究式学习体验活动的过程。

题材不同,策略不同,教学的方法就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一周吃透教材,从德育资源库中搜集必用资料,并布置学生预习,引领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主题进行初步探究,提出困惑,教师适当指导探究方法。课中老师根据策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合作、探究、交流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或深化认识,提升情感进而引发学生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广阔的地理空间。

(4)触动学生幼小心灵,让良好品德引领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课程,它与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有所不同的是,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通过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来模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因此,在上课前,我都会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块面的活动。可以这么说,活动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说就是它的生命所在,那么在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活动的主题来源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具有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时那种学习才是有效的。

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小学思品教材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老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地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及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添、改,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资源,科学地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使教学内容与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教材资源,而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为“社会”进入课堂奠定基础。因为老师在实施课程的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开发者的角色。新课程指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通过生活学会生活,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让品德教学真正地突显出它的有效性。要想真正教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师就应该多想方法,不断创新,在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我坚信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是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三者密不可分。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

摘要: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充分激发学生w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造精神,让学生成为主体,为学生搭建一个愉快学习的平台。教师要在方方面面精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幽默风趣;引人入胜;抛砖引玉;喜闻乐见。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在教学内容上做了重大调整:在中小学起始年级,分别实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相应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七年级)也把从前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课。为此,我们有必要在新形势下中重点研究这门有着时代特征的新课程,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地方独具魅力。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们注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与法治在传承思想品德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是伴随着“疑”的发现,分析,解决不断升华。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教养性质的课,多读,多想,基本上可以理解和掌握。因此,要培养学生自觉看书的习惯。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上课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就会到书本上去找答案,从而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同时,针对个别问题要给予个别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和点拨,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分析问题。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答案中语言的组织,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大好形势下,中小学起始年级推行法治教育相当及时,它能有效地杜绝中小学生过去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继续蔓延,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力。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它是学生一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品德教育时,老师应该联系生活中学生接触的事物,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一种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体会道德与法治中所举的事例都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善于观察的习惯,还能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消除隔阂,彼此充分交流,进而形成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也只有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来,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学校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规范学生的品德素养,而应该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品德塑造、人格形成、习惯养成进行综合培养。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的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它们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人物和事情来引导学生分别是非对错,以《东郭先生和狼》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到狼的虚伪和凶残、东郭先生的迂腐和仁慈以及农夫的胆识和智慧,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对狼一样的坏人绝不能心慈手软,遇到事情应该善于思考,从而对学生进行一种无形的品德教育。在历史课中,老师可以在讲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语文课上学到的典故“东郭先生和狼”和历史课上的相关历史知识融入其中,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品德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教师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新的形势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注重考查的是能力、思想和科学素养。侧重考查的还是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我们只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题型训练(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才能围绕基本信息或知识点培养起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才能使自己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尽量从多个角度有选择地组织答案。同时,教师要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

再次,选多种类型试题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是适应我国当前形势的新课程改革的,是一门带有时代气息的人文学科,对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终身品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在传统思想品德的教学上承上启下,由旧入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这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学科,所以还需要广大一线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时事,不懈努力、全面解析、深刻把握,从而让道德与法治课独具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华政.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j].新课程(上),2012.

[2]龙能飞.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3(33).

《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常常偏离和违背了这一教学的总目标。笔者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

一、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

由于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语文、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道德与法治》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大多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造成了《道德与法治》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

2、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新兼任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有的教师把《道德与法治》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只注意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一幅幅图地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根本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有的教师为了简单操作,把《道德与法治》课把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也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没有通过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凡此种种,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道德与法治》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

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教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许多适用于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很少使用。还有不少农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面临困难。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学评价不科学,应试教育氛围浓。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很少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因素,也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既没有教学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的考察,也不管学生在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更没注意在一堂课中学生转变了哪些态度,养成了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体验了哪些情感,获得了哪些知识,锻炼了哪些能力……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一张期末统测试卷,并同教师经济利益挂钩。这些现象导致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常常被占用,三至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出现死记硬背现象,应试教育氛围浓。

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道德与法治》课所担任的教学任务极不相符,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应对现状的基本策略。

1、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提高认识,就要求学校管理部门从思想上重视,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安排专门的教师从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让《道德与法治》课,同时更要求任课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让《道德与法治》课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笔者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

2、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行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渠道,以主体参与贯彻始终,以提高品社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笔者认为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有下面几个方面: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性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里教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如《平安回家》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实地了解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交通标线,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强得多。

(2)、交互的动态讨论。“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究,使课堂成为信息交流所。如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在从讲究营养、穿衣舒适简朴、锻炼身体的正面引导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使其交流互动,扩展认知范围,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行为,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样的情景表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取讲故事、听歌曲、情景朗读、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景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很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能充分参与、积极表现,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电化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电教媒体能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以“孝敬父母”为例,教学中,我安排学生们听一段截至网上的录音《给妈妈的一封信》。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高亢铿锵的钢琴声中,黎平对母亲那深情的话语字字句句震人心弦:妈妈,那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当录音机中传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气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铭记不忘。

希望县教研室对《道德与法治》也进行备课、听课、教研、反思。教育教学中实践的作用也异常关键,通过适当适量的社会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进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可见,弘扬人的实践性,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学校德育的明智选择。

让生活融入课堂。

摘要: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关键词:社会生活实践体验发展。

引言:

走进社会,拓宽教学内容,把教学融于学生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知,获得价值体验,实践道德标准。

文本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课本为纲领,大胆的拓宽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观点认知、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文本的缺憾,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学会拒绝“不跟烟酒交朋友”后,学生了解了烟酒的害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吸烟酗酒的危害,我有意识的安排学生交流自己身边因为抽烟酗酒产生严重后果的真实故事。

学生a:去年的一天晚上,我家附近有位老爷爷抽烟,烟火掉在棉被上,酿成一场火灾,大火烧了被子、家具,老人也在大火中烧成重伤,损失惨重。

学生b:前年的冬天,我村的一位年青人在外面酗酒后开车回家,车子一头撞在电线杆上,造成车毁人亡的惨案。

学生c:……。

一件件实事,一桩桩惨案;

沉重的代价,血的教训,同学铭记了抽烟酗酒的危害,坚定了远离烟酒,并主动劝告父母不抽烟不酗酒的信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现生活就是通过视频、表演还原事实真相,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全方位、多角度的获取信息,了解事物、看清事实、获得切身体验,增强认知,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的第1课只有一个地球的“家乡的环境”时,因为学生对家乡的过去只是停留在传说这一事物的表象上,没有见过,更没有体验。为了让学生看清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环境,体会到环境越来越恶劣,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我搜集了不少关于家乡环境的老照片,拍摄了对应的新照片,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再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一课时,让学生扮演父亲或母亲,把他们如何关爱自己一件事表演出来,体验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之情油然而生。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因此,我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把课堂生活拓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教育。

(一周后,学生交流自己调查到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和行为,以及节约用水的“金点子”。)。

学生a:学校厕所里的水龙头24小时开着,严重的浪费水资源。建议改成声控或感应水龙头。

学生b:庄稼地干了,农民伯伯浇地大多使用漫灌,耗时耗力,浪费资源,建议农民伯伯浇地使用喷灌技术。

学生c:可以用生活废水,拖地、冲马桶。

同学们知道节约用水仅凭一、两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事后,他们又起草了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节约用水的行动中来,为打造节水型社会做贡献。

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回归生活并高于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育即生活”,学生的品德形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摘要:在课改全面推行的今天,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课凸现出了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个弊端,那就是“重说教”、“轻实践”,因而造成学生“知”“行”脱节、“说”“做”不一。其实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的学科,作者旨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开放性导课,开放性教学内容,开放性教学过程,开放评价形式四方面着手,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真正实现知行的统一。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注重导课的开放性。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品社课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可见,良好的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

1、音乐渲染。针对小学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容易被新异的刺激吸引这一特点,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能很快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劳动光荣》一课,教师可播放《劳动光荣》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并跟唱,在学生受到美妙的歌曲感染之后,教师可顺势揭示课题。

2、实验操作。运用实验操作法有利于学生在动手、动脑操作中,很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3、趣味游戏。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通过设计学生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入课堂学习。

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讲述故事、实物演示、小品表演、猜测谜语等,如果教师能在"趣"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就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各种导入方法各有各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条件与学生实际,灵活,交替地运用,才会使学生感到新鲜,使新课充满活力,从而达到开放性教学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提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我们的课堂应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

1、教材内容向生活开放。

事实证明,那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真实、可靠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达到期望目标。因此,只有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切合点,巧妙地选取学生的事例整合教材,才能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目标的达成。

2、教学内容向社会开放。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说明只有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活动,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形成。因此我本着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近社会的思想进行教学。

三、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德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品社课是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更应以德育人、以情感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应有充分的情感交流,以心灵撞击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为此,笔者认为教者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一种和孩子"等高"的平等气氛,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坦露一切,把个性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要实施开放化、活动化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

1、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台上台下"式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妨改为"茶馆式",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团团围坐,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推选出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活动成果;也可改成组与组竞赛的"对垒"式。

2、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让每个孩子的思维都被激活,让每个孩子的情感都受到激发,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茶馆式"教学模式就为人人参与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四、尝试开放性的品德评价机制。

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进行评价是品社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评价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特别是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测试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在评价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改革,通过尝试"开放性"的品德评价机制,明显提高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1、调整评价目标。

教师对学生在思品活动过程中的实际表现评价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关注生活和社会程度。

2、充实评价内容。

在思品活动中,评价学生对道德认知的掌握,侧重于"再认、再现能力";评价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能力侧重于合作能力及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评价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正确与否侧重于平时活动中的态度、真实表现及是否关注社会。

3、尝试开放性品德成绩测试。

所谓"开放性"是相对于闭卷测试或开卷测试而言的,即测试内容、测试时间、测试地点都开放。它无须教师或其他人员监考,不要求学生在教室或统一地点答题,测试时间长达一天。一天内若因调查、了解或实践活动影响了答题,时间还可延长,直到做完为止。

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的开放性,必将引起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变化,从而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真正实现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加强育人教育。当然,开放的内涵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地去探索。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面貌、政治观念、道德品质等,而道德品质是通过他的道德行为表现的。而道德行为是和一个人的道德习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行;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知。古人说,知之深,爱知切,行之坚。一个人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知荣辱,进而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才能知道为何行动和怎样行动,并把正确的行为坚持下去,表现出道德的自律和一贯。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言道:言传身教,言教在说理,以提高道德认识,身教在示范,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学校里,一个班学生的大小事情都离不开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学识文化等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具有明显的示范性与导向性。小学班主任的素质是做好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本条件。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决定着班风的形成,班主任如果能严格管理班级,正确引导学生,详细制定计划,加深师生感情和加强班级凝聚力,班级会更团结,学生会更进步。常言道:打铁须得自身硬,小学班主任作为带路人,要具备为小学生发展导航的能力。要学生讲诚信,班主任首先要言必信、行必果;要学生有爱心,班主任首先要有爱心;要学生有进取心,班主任自己要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

具体到日常教育和管理中,首先,要抓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宣传和学习,增强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课堂行为规范》等条文的自觉性。充分利用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办小报等阵地,引导学生成功地组织举办好各种班级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树立良好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创建优良班风、学风的有效途径。

其次,从小事抓起,重视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

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养成教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懂得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养成教育对一个人道德与法治的形成非常重要,班主任都应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习惯的养成要从身边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做人的一言一行抓起,逐步养成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范的习惯;从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律开始,逐步养成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的感情;从爱自己的物品开始,逐步养成爱自己的课桌椅、爱教室、爱学校、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遵守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的习惯;从关心和爱护班级并为之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和品格。总之,养成教育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也是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只要我们教师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并持之以恒学生的良好品行定能形成。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在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更要在教育、教学中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重视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因为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千万不能忽视的。当然,我们教师在学生的品行养成教育中更应是先行者,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强,模仿性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思想道德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配合和支持下才会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因此,要在班内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班主任为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除了通过传统的家访方式外,还可利用电话、校讯通等方式经常与家长交流家教工作,实现与家长的互动,也非常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现在我们班的学生绝大多数能自觉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道德意识能力有了提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有所增强,“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好思想正在学生中逐步形成,也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好评。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当今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现状,阐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运用丰富的情感信息来撞击初中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学习,还要重点关注对学生人品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的具体内容有了许多更新和变化,如何关注生命,如何联系生活,如何理解权利,怎样培养责任意识,如何关注社会公正与维护世界和平,这些教学内容逐渐成为道德法制学科的核心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执教者应该以全新的视角,重点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达到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均衡发展。

个体成熟的重要特征就是情感发展。人的情感不是在自然条件下成熟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发展并成熟的。情感教育关注的是生命机制组成要素之一――情绪机制,关注的是如何使情绪机制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等协调作用,发挥学习的最佳状态。人教版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包含着许多生动多彩的事例,一篇篇优美又便于朗诵的课文,树立了许许多多的鲜活榜样……这些案例与故事都蕴含着美丽、高尚、淳朴、健康的情感要素,承载着对人性的基本尊重,表达了对学生无限的关爱。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劝导和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也无法替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和学生厌学的问题;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教学质量也无法令人满意;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只重视分数不看重素质培养的现象,学生只为分数而学,教师也只看重分数而教,有的学生甚至不学该课程。

这些怪象产生的原因就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因素”的教育,是没有活力的死板的教条教育,很容易导致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边缘化。第一,教学目标轻情感目标重认知目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有完整的人格。新课程改革下的情感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三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在教学中灌输的理论知识就是纸和笔的结果,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德行上人格分离。第二,教条式的讲解方式忽视了情感投入。教师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只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反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趴在桌上呼呼大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情况的调查结果证明,许多初中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值得学,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情感渗透,只是在讲台上一味地说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需要渗透情感教育,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目的既有品德的教育培养,又有传授知识的双重任务。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应统一,做到“知、信、行”有机统一。“知”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础,“信”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行”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要想达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学生“信”的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动之以情地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渗透情感教育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二,《情感智力》一书中曾提到“情商”一词,书中阐述了一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智商仅起20%的作用,而情商可以起80%的作用。一个人的情商包括兴趣、性格和意志等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初中生的情感虽然很丰富但是又很不稳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很容易使学生走向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所以教师要通过情感教育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备课过程、导课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同时将情感教育融入在课外活动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把文化理念、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授给学生。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工作都是依赖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实施,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把情感教育充分体现在备课过程中,正确把握课堂讲解目标,预设要表达的情感案例或情境。

融入情感的导课很容易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氛围更加和谐,教学任务完成得更加轻松,教学效率会更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做更好的自己”一课时,教师通过影音等形式播放《我真的很不错》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合唱。大部分学生都熟悉这一歌曲,在轻松、愉悦又放松的教学氛围中专心学习,激发了他们很强的兴趣和浓厚的好奇心。

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教师把情感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师生教学相长。例如,在教学初中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享受学习”一课时,教师可以大胆地突破课本条条框框的限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参加以“学习并不痛苦”或者“学习很快乐”为主题的辩论赛。通过激烈的辩论和思维的碰撞,学生的情感融很快融入到教学中并达到了极致,实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教学效果。

4.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篇十一

现在的新课标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小学思品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学科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方法,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社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道德与法治》更使人耳目一新,它突出的表现了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通过一年多的教学试验,我明白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以儿童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但使学生在兴趣、愉快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知识、培养品质,也给教师注入了更多、更新的活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仍有些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因为学校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些家长则对子女讲,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直接影响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实际行为的矛盾。道德与法治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必须讲理。但教育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说教的弊病。学生从本性上不能接受“赤裸裸”的教育形式。这就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他们在思想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行为却有很大反差。如学生知道乘车要让座的道理,但在实际乘车过程中,有几名学生能真正做到让座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这一问题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红灯停,绿灯行”。当小学生在路口碰到红灯时,他是听学校课堂上说的“停”呢?还是随人流“行”呢?不论是“停”还是“行”都对学生是一个疑问,“为什么学校里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上人的行为是不一致的?”这些问题,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就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问题进行思考与对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丰富学生生活知识,提高其适应与创造生活能力,确立其积极生活态度,形成其健康人格为宗旨,通过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帮助,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真正使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确立起健康向上、合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生活理念,优化其生活过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构建起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让小学思品课教学成为回归生活的教学,让小学思品教育成为回归生活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根据本课程的特征,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作为一名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过程中,我针对我班学生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放心。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说:“我长大了,我学习了很多知识,我行的,你就让我做吧。”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爸爸、妈妈倒水。”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爷爷、奶奶捶背。”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让他们在旁边看着。”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再现生活情景,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儿童的眼光看社会,努力发现学生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样化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会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学会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走进生活,认识社会,健康成长。

学生平日里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感受可谓丰富多样,如果在课堂上再现学生的生活情景、生活场景,学生肯定会情趣盎然,再次得到与生活的亲密接触、体验、感悟,进一步明确生活中所蕴含的做人的道理。

(3)走进真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实践生活。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育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

(4)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展开。

要改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不同题材的主题课程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经过这些年教学的打磨,临沂市探索出以下两种较为有效的教学对策:“历史与文化题材”教学策略和“地理与环境题材”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有关历史与文化题材的内容,都是以某一特定的“散点”事件出现的,选取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来以事带史、以人带史,折射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了解我国近代的屈辱史、抗争史以及人类的文明遗产,没有系统完整的历史事件发展脉络。对于历史知识教学,鲁洁教授认为:小学不应过于强调历史的知识点,而应教给孩子“活着的历史”。不应教给学生一个个死板的知识点,而应呈现给学生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蕴涵人类经验的历史要成为联系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桥梁,让儿童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将部分地理题材的内容吸纳其中,地理题材仅涉及了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和区域地理内容,大致包括地理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小学品德教材中的地理应该是生活的地理,人文的地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依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问题探究式学习体验活动的过程。

题材不同,策略不同,教学的方法就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一周吃透教材,从德育资源库中搜集必用资料,并布置学生预习,引领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主题进行初步探究,提出困惑,教师适当指导探究方法。课中老师根据策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合作、探究、交流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或深化认识,提升情感进而引发学生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广阔的地理空间。

(4)触动学生幼小心灵,让良好品德引领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课程,它与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有所不同的是,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通过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来模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因此,在上课前,我都会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块面的活动。可以这么说,活动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说就是它的生命所在,那么在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活动的主题来源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具有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时那种学习才是有效的。

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小学思品教材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老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地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及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添、改,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资源,科学地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使教学内容与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教材资源,而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为“社会”进入课堂奠定基础。因为老师在实施课程的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开发者的角色。新课程指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通过生活学会生活,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让品德教学真正地突显出它的有效性。要想真正教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师就应该多想方法,不断创新,在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我坚信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是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三者密不可分。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当今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现状,阐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运用丰富的情感信息来撞击初中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学习,还要重点关注对学生人品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的具体内容有了许多更新和变化,如何关注生命,如何联系生活,如何理解权利,怎样培养责任意识,如何关注社会公正与维护世界和平,这些教学内容逐渐成为道德法制学科的核心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执教者应该以全新的视角,重点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达到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均衡发展。

个体成熟的重要特征就是情感发展。人的情感不是在自然条件下成熟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发展并成熟的。情感教育关注的是生命机制组成要素之一――情绪机制,关注的是如何使情绪机制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等协调作用,发挥学习的最佳状态。人教版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包含着许多生动多彩的事例,一篇篇优美又便于朗诵的课文,树立了许许多多的鲜活榜样……这些案例与故事都蕴含着美丽、高尚、淳朴、健康的情感要素,承载着对人性的基本尊重,表达了对学生无限的关爱。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劝导和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也无法替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和学生厌学的问题;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教学质量也无法令人满意;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只重视分数不看重素质培养的现象,学生只为分数而学,教师也只看重分数而教,有的学生甚至不学该课程。

这些怪象产生的原因就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因素”的教育,是没有活力的死板的教条教育,很容易导致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边缘化。第一,教学目标轻情感目标重认知目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有完整的人格。新课程改革下的情感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三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在教学中灌输的理论知识就是纸和笔的结果,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德行上人格分离。第二,教条式的讲解方式忽视了情感投入。教师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只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反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趴在桌上呼呼大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情况的调查结果证明,许多初中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值得学,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情感渗透,只是在讲台上一味地说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需要渗透情感教育,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目的既有品德的教育培养,又有传授知识的双重任务。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应统一,做到“知、信、行”有机统一。“知”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础,“信”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行”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要想达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学生“信”的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动之以情地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渗透情感教育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二,《情感智力》一书中曾提到“情商”一词,书中阐述了一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智商仅起20%的作用,而情商可以起80%的作用。一个人的情商包括兴趣、性格和意志等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初中生的情感虽然很丰富但是又很不稳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很容易使学生走向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所以教师要通过情感教育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备课过程、导课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同时将情感教育融入在课外活动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把文化理念、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授给学生。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工作都是依赖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实施,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把情感教育充分体现在备课过程中,正确把握课堂讲解目标,预设要表达的情感案例或情境。

融入情感的导课很容易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氛围更加和谐,教学任务完成得更加轻松,教学效率会更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做更好的自己”一课时,教师通过影音等形式播放《我真的很不错》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合唱。大部分学生都熟悉这一歌曲,在轻松、愉悦又放松的教学氛围中专心学习,激发了他们很强的兴趣和浓厚的好奇心。

教师把情感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师生教学相长。例如,在教学初中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享受学习”一课时,教师可以大胆地突破课本条条框框的限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参加以“学习并不痛苦”或者“学习很快乐”为主题的辩论赛。通过激烈的辩论和思维的碰撞,学生的情感融很快融入到教学中并达到了极致,实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教学效果。

4.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要想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重视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这也是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情感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主题班会、重要的报告会、有知识趣味性的演讲比赛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才艺展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情感可以得到充分释放,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课本内容的教学,又要关注学生将来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素养,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梁江涛.道德与法治,引领青少年走进生态文明[j].环境教育,2016(5).

[2]王炳儒.基于体验活动的课堂教学――浅析情感体验活动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

摘要:文章结合教学实例,探索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体验更加鲜活的道德与法治生活。

道融生活;

法在身边;

实践探索。

2016年起,教育部审定了《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教材”)一书,教材的更名意味着课程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更是教育思想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当然,此门学科的教学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翻新理念、渲染形式,而是要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创设学的氛围、学的阶梯和学的方法。笔者在实践层面上尝试探索既关注学生的生活现状,又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

1.拥有童心——教学设计的基准点生本课堂需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呼唤拥有童心的教师,呼唤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拥有童心的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把生活搬进校园,把课堂带到社会。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动物”时,笔者和学生一起在角色扮演中演一演、讲一讲、唱一唱、说一说,与学生玩成一片,既让学生了解了熟悉小动物的特点,又懂得了爱护小动物的时候也要保护自己,唤醒了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2.环境布置——教学内容的体验点学生的信息大多来源于视觉渠道,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能够促进学生身心愉快的成长。因此,选择有代表性的画面布置校园环境进行环境熏陶,显得尤为必要。例如,在教学“分享真快乐”时,笔者将教室改造成“快乐共分享”。图书角有学生分享的图书,讲台前有学生分享的故事,座位旁有学生分享的美食,课桌间有学生分享的游戏……在“他是小气鬼吗”的故事中,学生明白了一起分享快乐多一点,要珍惜、感恩别人的分享,但是不强求必须分享一切。3.小小创客——教学体验的升华点创客教育作为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备受关注,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融进创客教育过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小创意”时,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鼓励学生想象,学习创意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在创客教室用3d打印笔制作笔筒,既学习了3d打印知识,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创造,争当小创客的品德。有的学生绘制创意画,有的学生设计未来房子,有的学生设计未来汽车,还有的学生动手设计小吊床……在动脑、动手操作中,学生发现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动手,就会有创造。

1.简约的目标定位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该立足现实,综览整个单元内容,精选以生为本的教学内容,才能定位出简约的目标。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时,此单元的学习共有4节课,是为了帮助学生身心愉快地完成从幼儿学习到小学学习的过渡,有身心的准备,有技能的准备。在第1课时教学时,笔者定下这样的目标:学会整理书包,认识教材,互帮互助,树立“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消除紧张感,这样的目标清晰,脱离了空洞的定位。2.灵动的艺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将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给学生留下自主、自护、自理、自为、自悟的空间。例如,在教学教材“花儿草儿真美丽”时,此节课侧重于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命美丽的生活情趣,以及最基本的公民责任感。但是,低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笔者做了如下尝试。学校里有一个美丽的花园,每到春暖花开时,各种花竞相开放,引来了蝴蝶,招来了蜜蜂,也吸引了学生在花园里追逐嬉戏。笔者带领学生走进花园,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花花草草,并趁机让学生看看被踩倒的小草、被摘落的小花、被挂了书包歪斜的小树,让他们认识到这些行为是不对的。接着,笔者又让学生看看有锯齿的叶子,听听“有毒的小蘑菇”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在大自然面前要学会保护自己。从室内走到室外,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完全融合,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据,有助于正确自然观的形成。3.融合的生活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是简单的两个课程的相加,更不是法治的标签与道德的凑合,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浸润和感染法治的思维和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的“上学路上”时,笔者带领学生走上马路,参加“今天我是小交警”的活动,跟着交警叔叔观察“不同的上学路”,情境体验“这样安全吗?”切实感悟“交通信号要知道”。通过生活体验,学生知道了闯红灯要罚款,交警叔叔严格执法的背后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并因此获得感悟:遵守规则通行不但是遵纪守法的行为,也是爱的回报,更是文明素养的体现。这样的教学过程无法严格区分出哪里是道德教育,哪里是法治教育,但是在教材内容和实践生活再创造的整合活动中,学生真实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道德,身边处处有规则。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道德与法治的有机融合,是学生主观的参与,是主动的建构,是内化与外显的和谐统一,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让“道”融生活,“法”在身边!

参考文献:

[1]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

作者:王艳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篇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

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视。

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被忽视了。

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有的教师整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缺少信息沟通,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似乎忙得不亦乐乎,但思维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心灵未能受到震撼。看似师生互动频繁,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直到学生认同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答案,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不应当是客人,惟师独尊不可取,惟生独尊同样不可取,两者都是畸形的师生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必要的课堂纪律作保证,那么学生尊重他人、尊重集体的素养如何培养?缺少自我约束力的学生,难以养成刻苦认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难以成大器。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不应当步入“精讲少讲”的误区。该讲的就理直气壮地讲。课堂上,教师不敢讲、泛泛讲、过多讲,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3、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形式多于内容。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简单形式化。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把合作学习变成了一种机械刻板的操作模式,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适,每节课到采用分组讨论方式,打上“合作学习”旗号。

合作学习无疑有助于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正视自我的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教学中如果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过程设计简单,时机把握不好,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导致学生能独立完成时也合作,能够自主时却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让小组优秀者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协作,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种形式多于内容的合作学习究竟对学生有益还是有害?因此,并非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分青红皂白地搞合作学习,必然有害无益。

因此,在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适应社会。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摘要: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充分激发学生w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造精神,让学生成为主体,为学生搭建一个愉快学习的平台。教师要在方方面面精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幽默风趣;引人入胜;抛砖引玉;喜闻乐见。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在教学内容上做了重大调整:在中小学起始年级,分别实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相应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七年级)也把从前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课。为此,我们有必要在新形势下中重点研究这门有着时代特征的新课程,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地方独具魅力。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们注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与法治在传承思想品德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是伴随着“疑”的发现,分析,解决不断升华。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教养性质的课,多读,多想,基本上可以理解和掌握。因此,要培养学生自觉看书的习惯。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上课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就会到书本上去找答案,从而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同时,针对个别问题要给予个别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和点拨,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分析问题。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答案中语言的组织,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大好形势下,中小学起始年级推行法治教育相当及时,它能有效地杜绝中小学生过去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继续蔓延,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力。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它是学生一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品德教育时,老师应该联系生活中学生接触的事物,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一种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体会道德与法治中所举的事例都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善于观察的习惯,还能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消除隔阂,彼此充分交流,进而形成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也只有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来,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学校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规范学生的品德素养,而应该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品德塑造、人格形成、习惯养成进行综合培养。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的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它们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人物和事情来引导学生分别是非对错,以《东郭先生和狼》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到狼的虚伪和凶残、东郭先生的迂腐和仁慈以及农夫的胆识和智慧,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对狼一样的坏人绝不能心慈手软,遇到事情应该善于思考,从而对学生进行一种无形的品德教育。在历史课中,老师可以在讲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语文课上学到的典故“东郭先生和狼”和历史课上的相关历史知识融入其中,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品德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教师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新的形势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注重考查的是能力、思想和科学素养。侧重考查的还是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我们只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题型训练(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才能围绕基本信息或知识点培养起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才能使自己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尽量从多个角度有选择地组织答案。同时,教师要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

再次,选多种类型试题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是适应我国当前形势的新课程改革的,是一门带有时代气息的人文学科,对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终身品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在传统思想品德的教学上承上启下,由旧入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这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学科,所以还需要广大一线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时事,不懈努力、全面解析、深刻把握,从而让道德与法治课独具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华政.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j].新课程(上),2012.

[2]龙能飞.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3(33).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面貌、政治观念、道德品质等,而道德品质是通过他的道德行为表现的。而道德行为是和一个人的道德习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行;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知。古人说,知之深,爱知切,行之坚。一个人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知荣辱,进而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才能知道为何行动和怎样行动,并把正确的行为坚持下去,表现出道德的自律和一贯。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言道:言传身教,言教在说理,以提高道德认识,身教在示范,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学校里,一个班学生的大小事情都离不开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学识文化等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具有明显的示范性与导向性。小学班主任的素质是做好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本条件。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决定着班风的形成,班主任如果能严格管理班级,正确引导学生,详细制定计划,加深师生感情和加强班级凝聚力,班级会更团结,学生会更进步。常言道:打铁须得自身硬,小学班主任作为带路人,要具备为小学生发展导航的能力。要学生讲诚信,班主任首先要言必信、行必果;要学生有爱心,班主任首先要有爱心;要学生有进取心,班主任自己要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

具体到日常教育和管理中,首先,要抓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宣传和学习,增强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课堂行为规范》等条文的自觉性。充分利用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办小报等阵地,引导学生成功地组织举办好各种班级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树立良好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创建优良班风、学风的有效途径。

其次,从小事抓起,重视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

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养成教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懂得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养成教育对一个人道德与法治的形成非常重要,班主任都应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习惯的养成要从身边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做人的一言一行抓起,逐步养成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范的习惯;从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律开始,逐步养成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的感情;从爱自己的物品开始,逐步养成爱自己的课桌椅、爱教室、爱学校、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遵守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的习惯;从关心和爱护班级并为之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和品格。总之,养成教育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也是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只要我们教师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并持之以恒学生的良好品行定能形成。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在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更要在教育、教学中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重视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因为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千万不能忽视的。当然,我们教师在学生的品行养成教育中更应是先行者,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强,模仿性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思想道德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配合和支持下才会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因此,要在班内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班主任为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除了通过传统的家访方式外,还可利用电话、校讯通等方式经常与家长交流家教工作,实现与家长的互动,也非常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现在我们班的学生绝大多数能自觉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道德意识能力有了提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有所增强,“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好思想正在学生中逐步形成,也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好评。

二读单元内的逻辑结构,了解单元中每一课所承担的具体教学任务和要求;

三读每一课的话题及板块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该课的课时划分;

懂得谎言与善意谎言在本质上的区别,知道在生活中怎样做到诚实。

道德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因而需要我们用辩证的方法引导儿童去认识和对待生活中复杂的道德现象,获得对真理的认识及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过去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对教材中涉及的道德概念和生活事件有时会有绝对化的倾向,强调事物的这一面就忽视了事物的另一面。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及道德现象,克服道德认识上的绝对主义和片面性,克服用静止的、不变的观点看问题的倾向。如二年级上册第12课“我们小点声”,本课重在引导学生知道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点儿声是讲文明的表现,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说话小点声的情况下,还要注意让学生知道不能机械地对待事物和处理事物,如公共场合需要呼救时,就需要大点声,不能因为“要小点声”,而在应当大声时不大声。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很多教育内容都需要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如电视、网络、广告等媒体对学生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不能因为强调消除负面影响就否定其正能量的一面。要引导学生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媒体的正面作用,同时懂得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可设置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情境体验和行为演练中得到生长;

可设置两难情境,引导学生在辨析是非正误中生长;

可设置评价情境,引导学生在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中生长,传统的课堂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很少有自主评价的机会。为了促进学生生长,教师应学会“让权”给学生。课堂上引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机制,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生长性学习还要注意课后的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走出教室,离开课堂后还能持续生长。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哲学就是让教师建立起自己的教学价值观和方法论,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清晰、完善起来,并能在教学时采取恰当的教学行动,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哲理性反思。

《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常常偏离和违背了这一教学的总目标。笔者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

一、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

由于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语文、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道德与法治》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大多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造成了《道德与法治》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

2、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新兼任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有的教师把《道德与法治》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只注意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一幅幅图地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根本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有的教师为了简单操作,把《道德与法治》课把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也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没有通过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凡此种种,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道德与法治》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

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教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许多适用于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很少使用。还有不少农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面临困难。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学评价不科学,应试教育氛围浓。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很少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因素,也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既没有教学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的考察,也不管学生在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更没注意在一堂课中学生转变了哪些态度,养成了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体验了哪些情感,获得了哪些知识,锻炼了哪些能力……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一张期末统测试卷,并同教师经济利益挂钩。这些现象导致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常常被占用,三至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出现死记硬背现象,应试教育氛围浓。

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道德与法治》课所担任的教学任务极不相符,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应对现状的基本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提高认识,就要求学校管理部门从思想上重视,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安排专门的教师从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让《道德与法治》课,同时更要求任课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让《道德与法治》课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笔者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

2、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行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渠道,以主体参与贯彻始终,以提高品社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笔者认为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有下面几个方面: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性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里教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如《平安回家》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实地了解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交通标线,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强得多。

(2)、交互的动态讨论。“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究,使课堂成为信息交流所。如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在从讲究营养、穿衣舒适简朴、锻炼身体的正面引导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使其交流互动,扩展认知范围,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行为,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样的情景表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取讲故事、听歌曲、情景朗读、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景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很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能充分参与、积极表现,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电化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电教媒体能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以“孝敬父母”为例,教学中,我安排学生们听一段截至网上的录音《给妈妈的一封信》。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高亢铿锵的钢琴声中,黎平对母亲那深情的话语字字句句震人心弦:妈妈,那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当录音机中传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气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铭记不忘。

总之,

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篇十二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让生活融入课堂。

摘要: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关键词:社会生活实践体验发展。

引言:

走进社会,拓宽教学内容,把教学融于学生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知,获得价值体验,实践道德标准。

文本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课本为纲领,大胆的拓宽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观点认知、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文本的缺憾,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学会拒绝“不跟烟酒交朋友”后,学生了解了烟酒的害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吸烟酗酒的危害,我有意识的安排学生交流自己身边因为抽烟酗酒产生严重后果的真实故事。

学生a:去年的一天晚上,我家附近有位老爷爷抽烟,烟火掉在棉被上,酿成一场火灾,大火烧了被子、家具,老人也在大火中烧成重伤,损失惨重。

学生b:前年的冬天,我村的一位年青人在外面酗酒后开车回家,车子一头撞在电线杆上,造成车毁人亡的惨案。

学生c:……。

一件件实事,一桩桩惨案;

沉重的代价,血的教训,同学铭记了抽烟酗酒的危害,坚定了远离烟酒,并主动劝告父母不抽烟不酗酒的信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现生活就是通过视频、表演还原事实真相,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全方位、多角度的获取信息,了解事物、看清事实、获得切身体验,增强认知,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的第1课只有一个地球的“家乡的环境”时,因为学生对家乡的过去只是停留在传说这一事物的表象上,没有见过,更没有体验。为了让学生看清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环境,体会到环境越来越恶劣,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我搜集了不少关于家乡环境的老照片,拍摄了对应的新照片,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再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一课时,让学生扮演父亲或母亲,把他们如何关爱自己一件事表演出来,体验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之情油然而生。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因此,我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把课堂生活拓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教育。

(一周后,学生交流自己调查到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和行为,以及节约用水的“金点子”。)。

学生a:学校厕所里的水龙头24小时开着,严重的浪费水资源。建议改成声控或感应水龙头。

学生b:庄稼地干了,农民伯伯浇地大多使用漫灌,耗时耗力,浪费资源,建议农民伯伯浇地使用喷灌技术。

学生c:可以用生活废水,拖地、冲马桶。

同学们知道节约用水仅凭一、两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事后,他们又起草了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节约用水的行动中来,为打造节水型社会做贡献。

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回归生活并高于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育即生活”,学生的品德形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二读单元内的逻辑结构,了解单元中每一课所承担的具体教学任务和要求;

三读每一课的话题及板块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该课的课时划分;

懂得谎言与善意谎言在本质上的区别,知道在生活中怎样做到诚实。

道德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因而需要我们用辩证的方法引导儿童去认识和对待生活中复杂的道德现象,获得对真理的认识及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过去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对教材中涉及的道德概念和生活事件有时会有绝对化的倾向,强调事物的这一面就忽视了事物的另一面。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及道德现象,克服道德认识上的绝对主义和片面性,克服用静止的、不变的观点看问题的倾向。如二年级上册第12课“我们小点声”,本课重在引导学生知道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点儿声是讲文明的表现,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说话小点声的情况下,还要注意让学生知道不能机械地对待事物和处理事物,如公共场合需要呼救时,就需要大点声,不能因为“要小点声”,而在应当大声时不大声。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很多教育内容都需要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如电视、网络、广告等媒体对学生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不能因为强调消除负面影响就否定其正能量的一面。要引导学生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媒体的正面作用,同时懂得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可设置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情境体验和行为演练中得到生长;

可设置两难情境,引导学生在辨析是非正误中生长;

可设置评价情境,引导学生在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中生长,传统的课堂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很少有自主评价的机会。为了促进学生生长,教师应学会“让权”给学生。课堂上引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机制,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生长性学习还要注意课后的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走出教室,离开课堂后还能持续生长。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哲学就是让教师建立起自己的教学价值观和方法论,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清晰、完善起来,并能在教学时采取恰当的教学行动,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哲理性反思。

摘要:文章结合教学实例,探索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体验更加鲜活的道德与法治生活。

道融生活;

法在身边;

实践探索。

2016年起,教育部审定了《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教材”)一书,教材的更名意味着课程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更是教育思想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当然,此门学科的教学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翻新理念、渲染形式,而是要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创设学的氛围、学的阶梯和学的方法。笔者在实践层面上尝试探索既关注学生的生活现状,又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

1.拥有童心——教学设计的基准点生本课堂需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呼唤拥有童心的教师,呼唤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拥有童心的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把生活搬进校园,把课堂带到社会。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动物”时,笔者和学生一起在角色扮演中演一演、讲一讲、唱一唱、说一说,与学生玩成一片,既让学生了解了熟悉小动物的特点,又懂得了爱护小动物的时候也要保护自己,唤醒了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2.环境布置——教学内容的体验点学生的信息大多来源于视觉渠道,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能够促进学生身心愉快的成长。因此,选择有代表性的画面布置校园环境进行环境熏陶,显得尤为必要。例如,在教学“分享真快乐”时,笔者将教室改造成“快乐共分享”。图书角有学生分享的图书,讲台前有学生分享的故事,座位旁有学生分享的美食,课桌间有学生分享的游戏……在“他是小气鬼吗”的故事中,学生明白了一起分享快乐多一点,要珍惜、感恩别人的分享,但是不强求必须分享一切。3.小小创客——教学体验的升华点创客教育作为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备受关注,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融进创客教育过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小创意”时,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鼓励学生想象,学习创意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在创客教室用3d打印笔制作笔筒,既学习了3d打印知识,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创造,争当小创客的品德。有的学生绘制创意画,有的学生设计未来房子,有的学生设计未来汽车,还有的学生动手设计小吊床……在动脑、动手操作中,学生发现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动手,就会有创造。

1.简约的目标定位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该立足现实,综览整个单元内容,精选以生为本的教学内容,才能定位出简约的目标。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时,此单元的学习共有4节课,是为了帮助学生身心愉快地完成从幼儿学习到小学学习的过渡,有身心的准备,有技能的准备。在第1课时教学时,笔者定下这样的目标:学会整理书包,认识教材,互帮互助,树立“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消除紧张感,这样的目标清晰,脱离了空洞的定位。2.灵动的艺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将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给学生留下自主、自护、自理、自为、自悟的空间。例如,在教学教材“花儿草儿真美丽”时,此节课侧重于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命美丽的生活情趣,以及最基本的公民责任感。但是,低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笔者做了如下尝试。学校里有一个美丽的花园,每到春暖花开时,各种花竞相开放,引来了蝴蝶,招来了蜜蜂,也吸引了学生在花园里追逐嬉戏。笔者带领学生走进花园,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花花草草,并趁机让学生看看被踩倒的小草、被摘落的小花、被挂了书包歪斜的小树,让他们认识到这些行为是不对的。接着,笔者又让学生看看有锯齿的叶子,听听“有毒的小蘑菇”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在大自然面前要学会保护自己。从室内走到室外,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完全融合,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据,有助于正确自然观的形成。3.融合的生活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是简单的两个课程的相加,更不是法治的标签与道德的凑合,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浸润和感染法治的思维和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的“上学路上”时,笔者带领学生走上马路,参加“今天我是小交警”的活动,跟着交警叔叔观察“不同的上学路”,情境体验“这样安全吗?”切实感悟“交通信号要知道”。通过生活体验,学生知道了闯红灯要罚款,交警叔叔严格执法的背后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并因此获得感悟:遵守规则通行不但是遵纪守法的行为,也是爱的回报,更是文明素养的体现。这样的教学过程无法严格区分出哪里是道德教育,哪里是法治教育,但是在教材内容和实践生活再创造的整合活动中,学生真实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道德,身边处处有规则。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道德与法治的有机融合,是学生主观的参与,是主动的建构,是内化与外显的和谐统一,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让“道”融生活,“法”在身边!

参考文献:

[1]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

作者:王艳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篇十三

摘要: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充分激发学生w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造精神,让学生成为主体,为学生搭建一个愉快学习的平台。教师要在方方面面精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幽默风趣;引人入胜;抛砖引玉;喜闻乐见。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在教学内容上做了重大调整:在中小学起始年级,分别实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相应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七年级)也把从前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课。为此,我们有必要在新形势下中重点研究这门有着时代特征的新课程,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地方独具魅力。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们注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与法治在传承思想品德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是伴随着“疑”的发现,分析,解决不断升华。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教养性质的课,多读,多想,基本上可以理解和掌握。因此,要培养学生自觉看书的习惯。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上课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就会到书本上去找答案,从而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同时,针对个别问题要给予个别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和点拨,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分析问题。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答案中语言的组织,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大好形势下,中小学起始年级推行法治教育相当及时,它能有效地杜绝中小学生过去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继续蔓延,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力。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它是学生一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品德教育时,老师应该联系生活中学生接触的事物,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一种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体会道德与法治中所举的事例都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善于观察的习惯,还能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消除隔阂,彼此充分交流,进而形成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也只有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来,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学校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规范学生的品德素养,而应该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品德塑造、人格形成、习惯养成进行综合培养。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的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它们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人物和事情来引导学生分别是非对错,以《东郭先生和狼》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到狼的虚伪和凶残、东郭先生的迂腐和仁慈以及农夫的胆识和智慧,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对狼一样的坏人绝不能心慈手软,遇到事情应该善于思考,从而对学生进行一种无形的品德教育。在历史课中,老师可以在讲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语文课上学到的典故“东郭先生和狼”和历史课上的相关历史知识融入其中,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品德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教师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新的形势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注重考查的是能力、思想和科学素养。侧重考查的还是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我们只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题型训练(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才能围绕基本信息或知识点培养起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才能使自己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尽量从多个角度有选择地组织答案。同时,教师要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

再次,选多种类型试题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是适应我国当前形势的新课程改革的,是一门带有时代气息的人文学科,对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终身品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在传统思想品德的教学上承上启下,由旧入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这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学科,所以还需要广大一线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时事,不懈努力、全面解析、深刻把握,从而让道德与法治课独具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华政.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j].新课程(上),2012.

[2]龙能飞.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3(33).

道德与法治论文格式(优质14篇)篇十四

现在的新课标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小学思品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学科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方法,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社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道德与法治》更使人耳目一新,它突出的表现了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通过一年多的教学试验,我明白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以儿童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但使学生在兴趣、愉快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知识、培养品质,也给教师注入了更多、更新的活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仍有些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因为学校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些家长则对子女讲,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直接影响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实际行为的矛盾。道德与法治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必须讲理。但教育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说教的弊病。学生从本性上不能接受“赤裸裸”的教育形式。这就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他们在思想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行为却有很大反差。如学生知道乘车要让座的道理,但在实际乘车过程中,有几名学生能真正做到让座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这一问题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红灯停,绿灯行”。当小学生在路口碰到红灯时,他是听学校课堂上说的“停”呢?还是随人流“行”呢?不论是“停”还是“行”都对学生是一个疑问,“为什么学校里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上人的行为是不一致的?”这些问题,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就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问题进行思考与对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丰富学生生活知识,提高其适应与创造生活能力,确立其积极生活态度,形成其健康人格为宗旨,通过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帮助,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真正使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确立起健康向上、合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生活理念,优化其生活过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构建起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让小学思品课教学成为回归生活的教学,让小学思品教育成为回归生活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根据本课程的特征,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作为一名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过程中,我针对我班学生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放心。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说:“我长大了,我学习了很多知识,我行的,你就让我做吧。”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爸爸、妈妈倒水。”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爷爷、奶奶捶背。”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让他们在旁边看着。”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再现生活情景,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儿童的眼光看社会,努力发现学生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样化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会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学会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走进生活,认识社会,健康成长。

学生平日里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感受可谓丰富多样,如果在课堂上再现学生的生活情景、生活场景,学生肯定会情趣盎然,再次得到与生活的亲密接触、体验、感悟,进一步明确生活中所蕴含的做人的道理。

(3)走进真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实践生活。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育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

(4)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展开。

要改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不同题材的主题课程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经过这些年教学的打磨,临沂市探索出以下两种较为有效的教学对策:“历史与文化题材”教学策略和“地理与环境题材”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有关历史与文化题材的内容,都是以某一特定的“散点”事件出现的,选取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来以事带史、以人带史,折射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了解我国近代的屈辱史、抗争史以及人类的文明遗产,没有系统完整的历史事件发展脉络。对于历史知识教学,鲁洁教授认为:小学不应过于强调历史的知识点,而应教给孩子“活着的历史”。不应教给学生一个个死板的知识点,而应呈现给学生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蕴涵人类经验的历史要成为联系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桥梁,让儿童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问题探究式学习体验活动的过程。

题材不同,策略不同,教学的方法就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一周吃透教材,从德育资源库中搜集必用资料,并布置学生预习,引领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主题进行初步探究,提出困惑,教师适当指导探究方法。课中老师根据策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合作、探究、交流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或深化认识,提升情感进而引发学生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广阔的地理空间。

(4)触动学生幼小心灵,让良好品德引领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课程,它与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有所不同的是,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通过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来模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因此,在上课前,我都会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块面的活动。可以这么说,活动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说就是它的生命所在,那么在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活动的主题来源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具有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时那种学习才是有效的。

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小学思品教材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老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地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及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添、改,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资源,科学地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使教学内容与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教材资源,而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为“社会”进入课堂奠定基础。因为老师在实施课程的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开发者的角色。新课程指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通过生活学会生活,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让品德教学真正地突显出它的有效性。要想真正教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师就应该多想方法,不断创新,在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我坚信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是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三者密不可分。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过去经历和未来规划的一种思考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写作
写工作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检验和提高的过程,它可以激发我们更好地发挥潜力。接下来是一些成功企业的工作心得,他们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及教材的内容和难度。通过研究这些范文,教师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机构的运转和发展。以下是一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的方法和策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xx年后勤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公司中心
自我评价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成长的过程,通过评价和总结,可以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这里,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自我评价的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租赁合同应当包括租金支付方式、租金调整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动动手指,小编为你准备了一些租赁合同的经典范文,赶快来看看吧。第一条租赁房屋坐落在济宁市建设南路
撰写个人总结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态度和情绪管理等方面。阅读以下个人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写作个人总结提供一些灵感。纵观千百年来的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思考和感悟的结晶,可以激发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这是一篇通过总结经验和反思思考写成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五环旗下,青春是永恒
培训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培训心得体会示例,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销售培训心得体会,什么是销
月工作总结是团队内部进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可以促进团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附上几篇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x月进入公司,整个第
心得体会是个人的思考和感悟的结晶,体现了个体对经历和困惑的理解和思考。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第一段:介绍家长会志愿者的背景和意
在申请书的主体部分,要详细介绍自己的经历、成就和能力,展示与申请相关的实际经验。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尊敬的民政局领
在毕业典礼上,学生们会收到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以及对他们过去几年的努力和成就的褒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毕业典礼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
如果劳动合同中的条件发生变化,双方应当及时进行协商和调整,确保合同的有效性。让我们一起来审视一下一份优秀劳动合同中的关键要素和精妙设计。甲方:乙方:根据相关规定
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1、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耐心专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写作要求和规范,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第19周1.5-1.9期末复习与考试
借款合同是金融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合同,被广泛应用于个人、企业等不同场合的借款交易。最后是一些关于借款合同的权威范本,供大家用来参考和借鉴。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合
申请书是向有关部门或组织提交的一种正式文件,用于申请某项事务或权益。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这些申请书范文,都是经过认真分析和筛选的优秀作品。您好!xxx员工xxx,于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
通过写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更好地面对挑战和机遇。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系列精彩的总结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本学期各项工作将
在职场中,自我介绍是向新同事或上级展示个人能力和特长的机会,也是融入团队的重要第一步。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自我介绍,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自我介绍案例,供大家参考。
离婚协议是通过协商和沟通达成的一种解决离婚纠纷的方式。以下是一些离婚协议的经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1、写民事诉状,第一部分写明原告、被告的姓名、
学校的期末考试将在不久后到来,我们需要开始准备并撰写期末总结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合同协议是商业社会的基石,它建立了商业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借鉴一些合同协议示例,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编写水平和准确度。甲方因孩子即将结婚需建新房,由
10.心得体会是通过总结和概括,让我们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心得体会,小编整理了一些典型的范文供参考。第一段:引言(150字)。每
编写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如果你需要编写一份完美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下是一些范文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通过尝试,初步了解
范文范本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更多的词汇和短语,从而使我们的写作更加丰富多样。小编希望这些范例文章能够激发读者的创作灵感,促进写作技巧的提高。摘要:《土木工程防
心得体会是人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或工作后,对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以下是一些备受推崇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
在教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工作,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没有什么比看一些优秀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更能激发我们的写作热情了,
活动策划要注重细节,包括活动流程、场地布置、物资准备等。在以下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活动策划思路和方法,帮助你更好地规划和策划自己的活动。文明宿舍、和谐
在培训心得体会中,可以提到自己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的情况和效果。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如果你对培训经历的总结还有些困惑,可以先来看看这些范文。
总结心得体会是一种展示自己成长和进步的方式,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和动力。心得体会范文3:通过这次旅行,我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要学会尊重自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应注意具体细节的把握,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接下来是几份经典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在借款过程中,借款人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还款能力来选择合适的借款方式和金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借款常见问题解答,希望能解决大家的疑惑。合同一甲方(出借人)
写下心得体会是为了保留那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方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借鉴和应用。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演讲稿是小学生在公开场合用口语形式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一种文学作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小学生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
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才能有深度和内涵。优秀作文是在语文学习中最令人憧憬的成果之一,我们都希望能写出一篇引人注目的优秀作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知识融会贯通并获得更深入的体验和认识。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深入思考和动人情感。一场忽如其来的疫情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剖析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观点,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能力。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一些作者对自己经历的真实感悟和深刻思考。
写一份检讨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便今后在类似情况下能够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为了方便大家撰写出优秀的检讨书,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您好!我跟老师
总结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接下来是一些社交心得体会的例子,希望可以对大家在人际关系方面有所帮助和启发。
检讨书是自我反省的结果,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机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检讨书的技巧和要点,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上提供一些帮助。尊敬的领导:您好!实在是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写作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们的文章更加连贯流畅。以下是几篇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
在每个月底进行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方法。小编找到了一些经典的月工作总结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
公司是为了解决生产、管理和分配等经济问题而设立的一种组织形式。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的总结案例,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被告人谢磊,男,1982年1月2日生,汉族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反映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是对培训成果的一种展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20xx年3月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为个人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地撰写个人总结。
优秀作文是一种展示学生语文实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优秀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展现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呢?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和参照,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效果和质量。接下来是一些关于范文范本的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写作的要求和技巧。广大市民及驾驶员
策划方案是指在特定的背景和目标下,对活动、项目或计划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文件。策划方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的经验总结和分享。1、开场热舞表演者:
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达成的一种协议,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合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协议书是社会生活中,协作的双方或数方,
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选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话题,展
不同的申请书需要针对不同的机会和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改。参考这些申请书范文时,请注意借鉴其优点和技巧,同时保持个人独特性。尊敬的企业领导:您好!鉴于我个人能力及不能
成为加盟商可以减少开店的风险,因为品牌和经验已经被验证。下面是一些加盟品牌的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结果,希望对您选择加盟品牌有所帮助。管理岗位可设店长、店长助理,店
发言稿需要考虑听众的特点和需求,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的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这里,我们为你精选了一些精彩的发言稿,希望能够激发你的写作灵感和表达热情。尊敬的老师,亲爱
活动总结可以分享活动经验和感悟,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传承与共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活动总结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根据区安委会下发《广州市白云区安全生产委员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机遇,写一份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经验和反思问题。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写得特别好的月工作总结,具有一定的借鉴
在写作过程中,提纲可以作为一个引导和指导的工具,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并准确传达信息。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提纲样例,供大家参考:一、引言部分;二、论述问题的不同方面;三
检讨书是一个自我反省和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写作和总结来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写的不同风格的检讨书,让我们一起来借鉴他们的经验吧。
总结还能够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篇精彩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启发和帮助。本年的各项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了,
春节是中国最具传统特色的节日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首。以下是一些感人而温馨的春节总结样文,希望能为读者带来温暖和感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20xx年春节即将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团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下是一些月工作总结的案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要点和技巧。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服务月是一个集体行动,通过群体的力量,可以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下面是服务月中一位志愿者的亲身经历,让我们一起感受奉献的力量。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强调治疗,无
通过活动策划,我们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并获得参与者的满意度。如果你正在准备一场活动,不妨来看看以下的活动策划案例,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
合同协议是一种经过双方协商并签署的法律文件,用于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下面,我们列举了一些行业常见的合同协议样本,希望能够对大家在起草合同协议时提供一些参考。
销售合同规定了商品交付、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方面的具体细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销售合同格式,供大家参考制定自己的合同。乙方:为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实现
诚信是社会交往中的基本准则,它关乎个人的信誉和声誉,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以下这些诚信相关的研究报告和调查数据,思考我们面临的诚信问题和挑战。
通过写演讲稿,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演讲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思维和逻辑能力,让他们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演讲过程中,可以用一些生动有趣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随着暑假的结束,新的学年开始了。在这个全新的学期里,
自我介绍的目的不仅是让他人了解我们,更重要的是建立初步的良好印象和沟通基础。如果你对如何写一个出色的自我介绍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自我介绍模板和范文。
借助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找到自己的潜力和机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感人至深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共鸣。前一段时间我看了朱
报告范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传达相关信息,并提供解决问题或改进方法的建议。这些报告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主题,有助于大家提高写作的广度和深度。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战友
在面对复杂的保险问题时,我能够灵活运用保险知识,给予客户准确的建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保险工作总结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作为公司出纳,负责公司取赔款期
月工作总结是在月末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行综合总结和评估的一种报告,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精选月工作总结范文,一起
策划方案不仅是项目开始时的一个阶段,而且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策划方案编写和实施中的常见误区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
培训心得是通过写作来记录和整理自己在培训中的感受、体验和领悟的一种方式。接下来是一些同学们撰写的培训心得,他们在这次培训中的感悟和收获是非常宝贵的。
合同协议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用于明确合同双方在特定事项上的权益和责任。以下合同协议范文来自专业法律团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甲方:___,男,身份证号码:_
工作计划书可以让我们提前预判和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如果你对工作计划书的写作方法感到迷茫,不妨先看看以下的一些案例,或许会有所帮助。为加强安保部门管理
实践报告是对实际操作和经验总结的一种整理和再现,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在读取实践报告范文时,我们可以思考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有所借
实习总结是对实习经历、工作任务和个人成长的一种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能力。以下实习总结范文中提到了一些实习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可以帮助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是一
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团队合作、组织能力、沟通技巧等方面获得成长。下面是一些活动总结的实用范文,通过这些范文可以对活动的策划、实施和评估方式有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和总结过去的经历,进而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范例,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近年来,随着社会
优秀作文是对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运用和总结,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指导意义,大家可以在阅读范文的
写报告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增加我们对所研究领域的认识和理解。接下来请看一些精选的报告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随着互联网普及率和社会信息化水
幼儿园中班是孩子们初步形成自主性的阶段,他们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幼儿园中班的学生作品,感受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
心得体会是对经验和教训的深入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不仅总结了经验,还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做心得体会的方式有很多
写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状况和情感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我步入社会也有两年多了,对如何工作也有
德育工作计划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塑造良好人格的重要文件。在这里,我们分享一些德育工作计划的精选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寻找改进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重要论文形式。这些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不仅涵盖了教学思路和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还包括了具体的教学案例和策略的分享。
述职报告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制定更明确的目标。下面是一些优秀述职报告的实例,希望对大家撰写述职报告有所启发。
财务工作总结应当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以及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分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财务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2015年很快就要过去,回顾
遵守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组织内部的矛盾和纠纷。不同领域的组织都有自己独特的规章制度,下面是一些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本标准规定了农贸市场的场地、设施设备、
一个好的月工作总结不仅要记述工作内容,还需要对工作中的困难和突破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
检讨书的写作不应该只是敷衍了事,而是要真实地反思问题,并且下定决心改正。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的检讨书例文,以便更好地理解检讨书的写作要点和技巧。:。您好!我对于自
租房合同是租房行为中重要的法律文件,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租房经验分享,希望能帮到大家。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姓名:身份证号:承租方(以下
财务工作总结是对公司财务管理的一种自我审视和自我约束,有助于提高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财务工作总结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
总结是一种对过去经历进行概括和总结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学会总结自己的经验。请大家共同欣赏以下这些优秀的总结范文,或许能够对我们的写作有所帮助。据销售员以往经验,
事迹材料是一种客观、真实的记录形式,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一位乡村教师,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为乡村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