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字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书分享篇一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内容仅供参考。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
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同的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字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书分享篇二
周末两天闲来无事在当当读书中发现一本蒙台梭利教育的书,记得之前知道蒙氏教育是因为微信上的一个帖子,讲的是如何根据蒙氏教育的理念教育小孩子,让小孩子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工作室、自己洗漱角落、自己做饭的地方、自己的读书角等等。当时看到那篇文章和配图的时候就感觉好神奇哟,竟然可以这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顿时对这种教育理念有了兴趣。虽然我还没有结婚怀孕生宝宝,但是之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还是很敏感,将来也要培养自己的孩纸长大成人,需要有先进靠谱的理念支撑。
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她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蒙台梭利曾经运用其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些普通贫寒的儿童,几年后都被培养成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
整体讲,这本书还是理论性太强,没有之前看过的帖子那么生动,没有图文解说,只是理念的传播。书中指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婴儿是满怀陌生和恐惧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要对孩子和对新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生下来后的一段时间可以不穿衣服,因为他们不习惯被束缚,用毯子包裹着不受凉即可。孩子是发展和潜能是无限的,但是却是有一定规律的,教育儿童,尽可能地将一切回归自然,让其自由发展。在时机还没有成熟之前,千万别让孩子着急行走,只要时候一到,他自己便会站起来,自然轻松地行走了。
蒙氏教育崇尚让儿童做为自己的主宰者,父母不可以强迫他们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一心让儿童变得顺从,儿童将会失去自己。这就会成为教育最大的失败,教育的真谛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早教决定孩子的一生,他的很多潜能都是需要在0-3岁进行开发的。我们可以采取“模式教育”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硬灌,这个时期的孩纸不会厌烦多次重复,而且能够短时间内账务事物整体的模式。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灌输他们一些语言、音乐、文学、图形、人生基本原则和做人态度等知识。
书中的理论主要围绕说对孩子每个时期都要有关注,根据孩子的发展天性培养引导他们成长方向,对孩子不要过多的干预。如果孩子在专注一件事情时,一定不能打断他,培养孩子专心专注的习惯,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加大他的工作难度,锻炼他的肌肉和小脑发育。对孩子的创造力不能抑制,多问开放性的问题,不批判他们的奇思妙想,相信想象力能创造奇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对其的思想教育,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能一边教孩子不能撒谎,一边在他面前撒谎,这样他们会对成人不信任。
总而言之,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相信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宝宝,应该能多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体会,带领他健康快乐的成长。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字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书分享篇三
早期教育法总算是读完了。这句话一出,大家就知道我读书时的心情了。一直都很讨厌读这种专著类的书,刚开始云里雾里看了几章什么都没明白,好在坚持下来了,后面虽说明朗了许多,但只读一遍当然也不能深度理解,所以本文只是对这本书的初次浅显的认识。
本书前五章总体上介绍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自己创办的“儿童之家”的概况。本来翻译过来的文章有些地方就不是很好理解,加上……嗯……个人觉得对我用处不大的语言过多,加上现在脑子不好使,所以前五章什么都没看明白,所以就无话可说了。
后面开始讲对“儿童之家”孩子各方面的培养:授课方法;生活实践,饮食,体格训练,自然与手工,感官教育,智力教育,阅读写字,语言,数学,练习和纪律等12个方面。
蒙奶奶说过: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生命,让生命得以自由发展。孩子们的心灵正在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需要用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真正的生命,而我们只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所以整书从各个方面都在讲让孩子自由发展,放飞心灵,但是教师要提供帮助,要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提供简单的有意义有必要的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尊重孩子,但又不破坏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比如:到了适当的年龄,母亲要教孩子怎样拿勺子,怎样吃到嘴里,并且亲自示范,而不是一勺一勺喂给孩子。比如一群三岁到三年级不等的孩子,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玩玩具,有的在写作业,可是没有人打扰其他人。
蒙氏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伴有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教具。这些教具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乐于得到他们没有的东西并且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所以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感兴趣,专注,效率高。同时,讲课过程简单,明了,客观以及快乐教学法,都是蒙氏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样就使得孩子对课堂非常向往。
这本书给我第三个感觉就是涉及范围广,而且有非常专业的理论支持,无论是心理学,生物医学,又或者教育学,都有强大的理论分析和理论支撑。在这个理论体系上建立起来的“儿童之家”,又给了这些理论许多实际的例子,让理论丰满起来,二者相互配合,最终形成了风靡全球的蒙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