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各种写作技巧和手法,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接下来是一些写作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一
摘要法律是通过授予一部分人权利使其享有合理的利益从而使人的积极性与进取心得到肯定,使人的社会本性与价值得到呈现与褒奖,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它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平衡利益分配与增加社会的整体福利。法律良心必须向道德要求开放,然而在专利法的传统中,被认为高度技术化的专利法领域,历来缺少伦理审视。功利主义成为影响专利法实践的主要因素。功利主义伦理观对专利法实践发挥着实质性影响。其内在的理论缺陷促成了分配非正义和忽视人权等基本价值的现实局面。本文指出专利法应该建立在伦理正当性的基础之上,从功利回归道义的专利法正义观,其中应包含社会利益的考量。
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使生物经济成为了各个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着重投资并展开激烈争夺的领域。迄今为止还没有哪项科学技术像基因技术这样对人类社会既存的伦理观念与准则提出了如此广泛、严峻的.冲击和挑战,从转基因动植物、胚胎干细胞、克隆人到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基因修饰,纷纷要求社会伦理道德给予正确的价值评判,继而要求具有强制性约束力的法律相应做出调整,专利法作为直接调整保护科技成果及其利用的法律规范不可避免地也要回应这些冲击和挑战。
对专利申请进行伦理道德考量的过滤机制是通过专利法中的公序良俗规则得以实现。我国《专利法》第五条规定:“对违反国家法律、社会道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欧洲专利法公约和日本专利法也有类似公序良俗的规则。美国专利法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判例法的发展使得法律实践操作中将公序良俗解释为实用性的要求。
华尔街日报重要新专利的专栏里描述美国农业部和岱字棉公司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通过修改控制生长的基因片段,可以阻止植物产生能够发芽的种子而这项新发明加强了对种子的商业控制,使得农民必须每年从种子公司购买所需要的种子。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称这项新技术为“终结者”,是对农民,生物多样性和食品安全的一种全球性威胁。如果终结者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将赋予种子和农业跨国公司以控制世界食品供应的前所未有的,极其危险的能力。
当孟山都宣布收购岱字棉之后,孟山都和岱字棉公司的交易最终被政府反垄断管制否决了。
在给投资者的信中,休·格兰特称:“当我们不能控制天气、生产面积甚至现货价格,我们仍然可以控制住那个直接使我们业务增长的因素——种子。”种子里面的转基因链,是孟山都持续裂变出金子的法宝。”
发展。
《生物多样性公约》规定,遗传资源的利用应当遵循国家主权、知情同意、惠益分享的原则,并明确规定,专利制度应有助于实现保护遗传资源的目标。目前,一些国家已经通过专利法律制度保护遗传资源。为防止遗传资源流失专利法修改剑指“基因窃取”。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二
[摘要]本文先提出了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强化营销风险意识、经济性原则、适度控制原则、适时控制原则、适当控制原则等营销风险传导管理原则,然后介绍了营销风险传导管理模型――“倒置漏斗模型”,并着重介绍了营销风险传导的预警管理策略。
[关键词]营销策略。
一、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管理的原则。
根据企业市场营销风险传导的基本特点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对企业的营销风险传导进行有效管理要遵循一系列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经济性原则。
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管理的程度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管理程度太高是一种资源浪费,因为一定的管理水平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资源成本),而管理程度太低又不足以处理企业的营销风险传导所带来的企业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为此,对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管理水平进行经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有很多方法可以对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管理水平的经济性进行评价,这里采用差额法进行评价。
2。适度控制原则。
企业风险传导控制需要企业防微杜渐、明察秋毫,严格把握每个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和不确定性的风险征兆,但风险传导控制仍然需要有一定的弹性。
因为风险传导控制需要花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规避或是降低了风险,但花费了巨大的风险控制成本也是得不偿失的。
3。适当控制原则。
导致企业遭遇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影响的风险因素的等级隶属度是不同的。
因此,企业风险控制同样需要有动态的、系统的、权变的思想。
二、营销风险传导管理模型――“倒置漏斗模型”
1。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管理方法分类。
在众多的企业的营销风险传导管理方法中,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控制风险源,尽量减少风险源中的风险传导给企业;第二类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三类是针对企业现存的风险做文章,最大限度地把风险传导出去。
2。“倒置漏斗模型”。
控制风险源、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把风险从企业内部传导出去等三类风险传导管理方法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大部分情况下是结合起来使用,把上述三类风险传导管理的方法集中在一起,设计了一个“倒置漏斗模型”,系统阐述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的管理策略。
也就是企业的风险传导的导入口传入漏斗内(也就是企业内部),然后再通过导出口(漏斗底)传出企业。
我们把正常放置的漏斗称之为“正置漏斗”,根据“正置漏斗”设计的风险管理模型称之为“正置漏斗模型”。
在“正置漏斗模型”中,由于企业风险的导入口比较大,风险流进入企业内部就比较容易,并且,由于企业风险的导出口比较小,风险流导出企业就相对比较困难,风险流滞留在漏斗内(企业内)的时间就比较长,量也比较大,对企业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不利影响。
所谓“倒置漏斗”就是倒着放置的漏斗,根据“倒置漏斗”设计的风险管理模型称之为“倒置漏斗模型”。
在“倒置漏斗模型”中,由于企业风险的导入口比较小,风险流进入企业内部就比较难,并且,由于企业风险的导出口比较大,风险流导出企业就相对比较容易,风险流滞留在漏斗内(企业内)的时间就比较短,量也比较小,对企业就不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营销风险传导的预警管理策略。
1。营销风险识别子系统。
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有很大差异,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以及核心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没有一种风险预警的方案能够适应所有的企业。
(1)营销风险识别的基础。
营销风险识别的主要依据是信息,因而必须建立灵敏的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
营销风险信息是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结果。
营销风险的原始信息包括营销风险历史信息和即时信息,也包括营销风险实际信息和判断信息,还包括国内市场信息和国际市场信息以及与该产品、该产业相关的科技经济社会信息。
而营销风险的征兆信息则是指能够体现出来具有营销风险的直观的、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
一个完善的营销风险预警系统需要需要几个方面的配合。
首先要有强大的信息网来进行支持。
信息网的作用是进行信息收集、统计与传输;除信息网外,其次还应包括高效的中央信息处理系统,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信息分析系统。
中央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是储存和处理从信息网传入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甄别和简化。
另外还应有信息分析系统,信息分析系统是对缺乏的信息进行分析并进行征兆信息的分析,从而精确地识别营销风险。
(2)风险识别的人员构建。
通常来说,企业的营销风险管理由企业销售总经理全面负责,但企业的营销风险管理要求企业营销系统内部各方面必须相互协调,营销风险管理需要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广泛参与。
因此,从销售总经理到普通员工,都应把风险管理作为自己的一项职责。
2。营销风险评估子系统。
企业的营销风险评估子系统的构建与风险识别子系统的构建一样,基础也是要有充分的市场信息。
风险评估的参与人员也和营销风险的识别参与人员一样,可以是企业的内部人员评估,也可以是外部的专家做评估,还可以是两方面的专家一同做评估。
至于企业营销风险的评估方法,包含定性和定量技术的结合。
在不要求他们进行定量化的地方,或者在定量评估所需要的充分可靠数据实际上无法取得或者获取和分析数据不具有成本效益时,管理当局通常采用定性的评估技术对企业的市场风险进行评估。
定量技术能带来更高的精确度,通常应用在更加复杂和深奥的活动中,以便对定性技术进行补充。
四、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企业的市场营销风险及其传导越来越复杂,关于企业营销风险传导的研究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强化中国企业的营销风险意识,建立企业自己的营销风险管理体系,已经非常紧迫。
参考文献:
市场营销论文范文2:供应链企业通过营销策略对市场需求的研究。
摘要:讨论供给链管理与营销管理的整合,要求企业站在“供方”的高度来察看需求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保持对客户需求的关注。
经过整合以客户需求爲切入点,由于需求是供给链运转的驱动源,市场营销管理就是需求管理。
将营销管理与供给链管理整合起来,在充沛剖析供给链本钱的根底上,制定最优营销方式,这能给企业提供更多发掘价值的时机,进步企业供给链运转效率。
供给链管理所触及的活动中很多都与营销战略有关,只要把营销和供给链管理结合起来思索,企业的供给链零碎才干够成爲一个无效的零碎,爲完成企业的目的,进步企业竞争劣势,提供微弱的支持,协助企业进一步扩展其市场份额。
关键字:供给链,营销战略,市场需求,探求。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当前,随着迷信技术的提高和消费力的开展以及顾客消费程度的不时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使得市场需求全体不确定性大大加强?了进步竞争力,企业面对迅速变化和不可预测的买方市场,采取了很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办法。
企业摒弃了传统的管理思想,面对外部职能部门(财务、消费、推销、营销等)以及供给商、制造商的不同业务职能爲一体的分销商,构成供给链管理零碎。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三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崭新的营销模式,网络营销为企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相较于传统营销市场,网络营销有交互、个性、高效、经济等明显优势。我国众多大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传统的实体营销自不必说,把握住网络这一片新大陆更是关键。本文将简单分析网络营销的优势并论述企业应如何开展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传统营销;企业。
1网络营销的定义及特点。
1.1网络营销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说,网络营销是企业利用网络环境开展的营销活动,本质上属于传统营销在网络背景下的发展和延伸。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说,网络营销是企业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整合多方资源,实现营销目的的方法和策略。其营销过程和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网站推广、邮件、搜索引擎、行业网站、视频、博客等等。
1.2网络营销的特点。
1.2.1多媒体。
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诸多形式的应用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传输,使得营销中信息的交换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充分发挥营销人员的创造性、能动性。
1.2.2交互式。
互联网平台依托其信息优势,通过展示图像、提供商品信息、买家评论、性能对比等等,实现了供求双方的互动和沟通,产品透明度有了明显提升。
1.2.3跨时空。
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交换,营销过程可以摆脱时间约束和空间约束,企业有了更大的营销空间,每时每刻企业都可以提供面向全球的营销服务。
1.2.4高效性。
依托计算机对大量信息的储存、传送和其精确程度,网络营销能超越其他媒介,高效率的更新产品、微调产品信息、了解市场动向,从而更好满足顾客需求。
1.2.5整合性。
互联网渠道的营销可以做到商品信息、收付款、售后服务的一条龙服务,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了浪费。同时企业可以统一规划,统一传播营销咨询,避免不一致信息的产生。
1.2.6经济性。
网络营销几张图片就可以代替传统的实物展示或是宣传单,减少了实体店压货数量,也减少了印刷、邮递成本,店面投入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也得到了节约。
2网络营销的优势。
2.1个性化增强。
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下,不管如何规划分类,营销活动还是针对特定人群。而网络营销可以轻松做到最大程度的市场细分。企业通过网络环境的便利条件,轻松管理数据库,针对每一个客户展开营销。而消费者也摆脱诸多限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和服务。这种个性化的增强必然能提高营销的效率。
2.2服务方便快捷。
传统营销中很多由人来处理的工作,现在都可以交由电脑和网络来完成。比如企业的前线宣传工作,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固定产品、工作时间、特定地点等限制条件下的营销产出不出正比,而网络营销可以实现预定、结算、送货的自动化管理,效率大大提高,服务方便快捷。
2.3互动性大大增强。
企业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设立电子公告、电子邮件反馈、在线论坛、消费者评价等等方式,低成本就能及时让消费者得到消息并完成反馈,消费者对产品的.方方面面都能发表意见和建议,互动沟通方式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企业方也可以根据反馈迅速调整不足,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
企业网络营销,对企业成本的节约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相关营销业务的管理费用,网上廉价的沟通工具代替了传统的交通费、通讯费;然后是销售渠道的费用,网络信息的发布直接代替了电视、报纸、宣传单的投入;最后是数据库管理费用,企业数字化数据库可以及时更新,其发布信息和修改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传统营销中庞大的信息费用将不复存在。据统计,在企业获得同样收益的情况下,网络营销渠道的投入是传统营销投入的十分之一,其信息传输速度更是达到了传统渠道的五倍以上,信息的传输量是传统营销所不能达到的。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四
摘要:
企业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的互动作用,有效增进了企业文化的建设进程,并使职工的个人素质得到了综合提升,进而使企业价值观和精神得到更好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的宣传工作是一种根本途径,能够使企业文化得到真正的推动的提升。
本文通过分析宣传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互动性关系,对互动的方式和价值进行分析,最终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丰富和提升。
关键词:
宣传工作。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五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正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强化内部控制,有效管控企业风险对于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有效规避企业运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不少企业在管理中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控工作不到位,正是由于风险管理的薄弱,常常致使企业日常运营受到影响,甚至面临困境。早在,国资委就已经制定了相应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引的制定对于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建立完善企业风险长效管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财政部也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风险评估的程序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同时对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协调关系也难以理顺,制约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效率。
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管理者对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及风险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和评估,并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整个过程,它要求企业以尽量低的成本来确保企业的运营安全,规避风险。
内部控制则是企业管理者以专业控制作为管理基础,依靠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定关键控制点并通过流程的形式来直观地表达企业生产运营过程的`一系列管理规范,以此来确保企业实现有效管理、防范风险。对企业来讲,企业内部控制包含了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管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二、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在企业实际的管理运营中,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都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区别,目标、作用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及时识别和发现企业风险,并防止风险对于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影响,而内部控制则是通过规范化操作,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科学评价,通过事中及事后控制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施。风险管理注重风险防范,将机会风险作为资源加以转化利用,并避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而内部控制强调企业的遵循性控制活动,防范管理层的决策风险。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组成要素上有着较大的重合,都包含了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管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之间具有不可分离的内在关联关系。
首先,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假若企业风险不能够有效规避那么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就难以保障。同时,不管是企业风险管理还是企业内部控制,都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实施的主体上两者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以及实施过程也是一直的。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内部控制的过程,两者之间有着协调一致性。
其次,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企业在生产运用中常常面临着内外两种风险,风险普遍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流程及环节中,有效地识别、评估以及防范内外风险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通过收集整理企业风险信息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全面管理。而企业内部控制就是通过建立全方位的管理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内部控制关键点,直观表述企业管理过程的一系列规范。正是基于此,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整理收集风险点,对于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企业风险管理也离不开内部控制的有力支持。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对于可能遇到或者发生的各种风险及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价、监管等,并保证企业管理的安全性。从这个角度上讲,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确保企业可以及时规避潜在风险,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之一,要想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必需内部控制的支持。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建议措施。
基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企业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管理:
首先,积极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要想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离不开企业内所有职工的参与,这就需要管理者积极构建内部控制良好环境和氛围,注重企业风险文化的培养。在实施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及职工都需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明确自身所承担的风险防范责任,积极构建内部控制管理网络,并强化风险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在风险控制的各个关键点都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这也是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其次,强化企业风险管理责任,构建风险管理框架。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控制的起点和基础,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识别过程就难以保证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益,正是由于风险识别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及作用,企业有必要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追粗企业风险产生的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企业要积极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持续、广泛地收集和识别跟企业本身风险或者风险管控相关联的企业内外风险信息,及时发现各种不确定因素。
再次,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的基础性作用,并不断进行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想落到实处就必须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并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层需要结合自身生产管理特点,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操作流程和规范,确定各个管理岗位的具体责任,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的各项责任都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部控制规范的严格落实,这对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效率黑下一,保障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讲,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体制和机制的关联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仅有风险管理而缺少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也就失去了具体的管理手段,很难保障风险管理有确切的收益。同样地,只有内部控制而缺少风险管理意识,内部控制就缺少具体的控制内容,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也就很难落到实处。因此,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切实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有效规避风险,保障企业长期健康持续发展。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六
网络营销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其说是一种新技术手段,不如说是影响企业未来的一种选择。国内企业如不把握好网络营销这一新方式,不仅仅是客户资源的丢失,更是失去了降低企业生存成本的机会,会面临巨大的竞争劣势。我们将从网络营销工具入手,探讨企业网上营销的策略。
3.1网站建设和推广。
网站建设和推广是最基础的网络营销方式。企业制定合理的营销和预算计划并进行预算之后,就可以准备软硬件设备了。域名注册、服务器托管深情、网页设计、网站建设、更新维护等等一系列的工作既可以自己组织完成,也可以请网络营销服务商来完成。网站的建设同时,企业应该注意自己企业文化内涵在网站中的体现,如何能够把企业文化春风化雨般的融入网站建设才是真正的难题。后期就是网络推广环节了,网上网下同时推广,打响网络上线第一枪,为了营销网站的知名进行一次有效的营销。
3.2搜索引擎注册。
在知名搜索引擎注册是很有效的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诸如baidu、google、yahoo等搜索引擎已成为人们接受各类信息的基本工具。关键词广告的出现更是一次进步,其投放的有效性和注重用户的选择性都很卓著,总体营销效果提高明显。通过搜索引擎发布广告可以让网站的访问量明显提高,网络营销效果自然水涨船高。
3.3网络广告营销。
网络广告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依靠着低成本、有效性高、快捷等优点迅速被各大企业使用并创造营销业绩。经调查,在搜狐、雅虎、新浪等等知名网站挂上广告已经成为企业界内公认的“扬名立万”的方式。网络广告既可以做在在自己企业网站上,也可以选择在知名网站上。广告形式多种多样,按钮型、插播、关键字、画中画、声音等等方式,如何用清晰简短的广告展示出企业形象将是营销效果的重点。
4结论。
企业可以应用的网络营销方式策略还有很多,比如有奖促销、拍卖促销等优惠活动,比如开辟通道让消费者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消费者,达到营销、盈利的目的。网络营销只是营销的一部分,配合传统的营销,及时调整策略,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路线,将是企业发展的好模式。可喜的是,企业网络营销发展迅速,大多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网络营销的前景,企业网络营销也在积极建设过程中。可以说这些认识为这些企业的日后网络营销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值得注意,顾客的认同永远是企业形象最好的宣传,现在企业的经营核心必然致力于满足消费者需求。把顾客放在中心地位,时刻考虑顾客的感受和需求,才能保有服务群体,企业才能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邢影.企业网络品牌建设及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
[2]朱劼.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欧志敏.中小企业网络营销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02:135.
[4]李颖.企业网络营销运作策略研究[j].华章,2012,11:46.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七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最终形成的一套行为方式、优良作风的价值观念,使企业发展中的一种无形资产。
同时,企业文化也是对企业内部的凝聚绳,是企业对外的形象标识,宣传工作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
作意见和改革措施,最终使企业的文化建设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一、宣传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互动性关系。
弘扬和发展,同时企业文化又是宣传工作的发展内容,两者互为依存,又相互促进。
作为企业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宣传工作能够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建设重要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文化宣传主要是对企业凝聚力、感染力以及向心力等功能的号召作用。
首先,企业生产经营中需要对企业形象、价值观念、规章制度、企业目标等进行宣扬分析,进而使员工的思想价值与行为方式更具有一致性。
并通过推广企业的文化内涵,使员工更加了解企业的文化,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引导氛围,使企业中的凝聚力更强。
仪规范等培养工作,使其能够真正融入到公司发展中来,更加清楚自身工作的价值意义,成为企业发展的一部分。
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建设,能够顺利成为企业上下级间的沟通桥梁,最终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二、企业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互动方式。
1.培养专业的报道工作人员。
在企业宣传工作中发展报道工作的人员队伍,培养企业文化的建设人才。
在企业文化的宣传队伍中,宣传报道员决定着企业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对企业宣传报道员的培养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在人员的选择上,优先考虑选择能力强,思想素质、集体意识强,具有企业归属感的员工。
其次,是在人员的管理工作中,应加强人性化的管理工作,并在宣传工作时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使其真正价值在工作中得到体现。
2.确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引导。
增进企业价值观的建设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企业价值是体现企业精神动力的中心。
业以及员工工作中的绊脚石,因此要对这种现象予以重视,坚决清除企业发展建设中的蛀虫。
企业文化应以宣传企业的主流产品,以及企业精神为主。
并在宣传中融入企业价值观的引导。
进而使员工能够了解积极的处事方式以及人际交流,最终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3.构建完善的工作保障制度。
应当在文化建设中制定更加完善的工作制度保障,进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得到支撑。
企业的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制度建立进行发展,如对企业日常宣传工作的展示,由具体负责人对日常中的视频板报、手抄报进行展示,从而使人能够更加清晰了解到企业文化的内涵。
并增进宣传工作的范围,使更多人了解到宣传工作的要点。
其次,展开宣传工作的定期交流,从而使宣传工作人员更加真实来哦接到一线员工的生活状态,针对其生活需求进行宣传工作的调整建设。
还可以在工作中引导党政领导和宣传人员的交流,从而保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发香型。
最后可以对宣传工作的最终结果进行调查了解,从而改进宣传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便于其得到改进提高。
4.坚持“三贴近原则。
要想使企业员工能够对企业文化具有更强的理解感和认同感,使其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建设作用,应坚持文化宣传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可以多报道一线员工的工作事迹,并使更多人员感受到企业发展中的榜样力量。
并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工作的普及,使一线员工也能够了解公司中的重大事项,对文化建设工作更加清晰明了,从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中。
三、宣传工作融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互动性价值分析。
1.将企业的长远效益于眼前效益相结合。
宣传工作不仅有力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且带动了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宣传工作更加切合时代的发展进程,能够充分考虑到企业在发展中的目光适应。
改变传统的企业发展形势,使其与企业的文化发展效果相衔接。
进而综合考虑企业发展中的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
企业的宣传工作是在长期的积累渐进中完成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也不能急功近利,而应着眼与未来市场的发展需求,建设具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体系。
2.将企业的生产发展与员工个人生活相结合。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个性发展特色,通过文化的建设,使企业具备更加独特的发展特征,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从而使员工的个人意识得到丰富和增强。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宣传工作贯穿其生产经营工作的始终。
要想建立更具影响性的企业文化,就应切合职工的生活实际,从每个员工的自身足球处罚进行文化构建。
发挥员工的个人价值,通过文化建设使其工作更具有能动性,最终带动企业的生产发展。
对员工的宣传工作不是外包装上的宣传,而是充分走进职工的生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表扬先进的工作个人。
此外,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及时关注,从而使企业拥有更好的发展活力,真正与市场竞争机制相接轨,了解市场的未来发展动向,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更具有有效性,能够有更加充分的市场信息依据。
3.创新企业的发展方式。
当前的文化宣传工作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说教形式,而是使用更容易被职工认可接受的宣传途径,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形式进行改革。
将隐性宣传和显性宣传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开展,建立职工喜闻乐见的宣传方法,如建立企业内部的宣传网,通过论文集、案例集等使更多员工了解到企业的建设工作。
通过书画展览、歌咏比赛等形式丰富职工的生活内容,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内部文化建设中来。
宣传工作者应对企业文化深入挖掘,扩展报道的宣传影响,进而使用隐形渗透和显性宣传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其中显性宣传工作主要是板报、报纸等网页新闻的显性宣传形式,隐性宣传工作是通过活动开展,体现对员工的情感关怀,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属于一项系统工程,而宣传工作则是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需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制度的优化扩展,宣传渠道的扩宽,使企业能够挖掘到更好的宣传素材。
在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宣传工作应应当创新自身的思想性、政治性、艺术性,最终具有更好的文化建设力和渗透力。
弘扬企业的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增进企业形象,不断为企业的员工发展和企业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作者:侯帅单位: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客运分公司。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八
摘要: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企业经营发展呈现良好的前景。
但同时,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也为企业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如何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谋求长远发展成为首要问题。
在企业经营发展中,营造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员工凝聚力,深入挖掘员工价值和潜力,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此,就需要加强政治工作,充分把握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指导依据,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主要就企业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九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商业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管理模式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为实现自身的发展进步,就必须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到与时俱进,探索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更好地为企业业务发展提供战略性的指导。此外,发挥“互联网+”的时代优势,保证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企业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促使企业稳步持续进步。本文就“互联网+”企业管理模式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管理模式。
从20世纪开始,网络技术就迅速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逐步成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获取发展和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优化。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情况与知识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传统管理模式中诸多弊端暴露出来,所以必须要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作用,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保证企业实现持续稳步的发展。
1“互联网+”下的企业管理模式。
1.1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指的其实是在线经济,互联网在市场经济产品中的成本比较低,如新闻、游戏等,但是收益是较高的,虚拟经济能够对实体产业进行替代[1],使企业实现稳步快速的进步。
1.2体验经济。
“互联网+”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如用户的产品体验,企业收集用户反馈的信息,积极鼓励用户对产品设计进行参与,使用户直接获得产品体验,提高用户的求购热情与欲望。
1.3平台经济。
如今“互联网+”时代发展进步,平台经济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并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如电子商务、游戏等[2],这些网络平台建设相对简单,其发展也不会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能够使用户成本减少,并使用户的需要得到满足。
2“互联网+”企业管理的现状分析。
如今“互联网+”不断发展,社会各方面工作都实现了网络化的进步,但是有些企业的管理模式与时代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企业管理暴露出很多问题,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进步。
2.1管理理念缺少统一性。
企业管理中管理理念缺乏统一性。经济改革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企业管理的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企业开始借用国外的管理理念,缺少统一的企业管理理念。传统的企业管理是以自我为中心,“互联网+”实地背景下,企业管理需要将用户放在中心位置[3],这与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是不相符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
2.2企业组织框架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组织框架还是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这种组织框架具有一定的落后性,企业信息传递缓慢,工作效率不高,不能有效地应对当前市场发展需要。而企业要获得好的发展,必须要对转瞬即逝的信息有效把握,但是传统的组织框架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2.3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还相对滞后,传统管理模式依旧被广泛地应用。就如企业的营销方式,一般都是广告营销,通过广告宣传的方法将企业产品信息传播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产品信息,但是这种方式呈现给消费者的信息是不全面的,消费者只能了解到企业想要让消费者了解的信息,使得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并不对称[4]。“互联网+”背景下需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实现信息的对称,保证公平公正,消费者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获得企业的产品信息,这就表明传统的企业管理营销方法与当前“互联网+”时代需要不相适应,因此必须要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创新。
2.4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先进性。
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很多企业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对员工进行约束控制,但是这种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员工很难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而“互联网+”背景下需要企业员工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发展建设中,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3“互联网+”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3.1创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机制。
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发展时间不长,有些企业还没有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机制,与时代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也与“互联网+”的思维相脱节,不利于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企业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创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机制,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依据“互联网+”的时代需要,将企业发展与客户需要密切结合,在企业发展中融入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5]。企业发展需要将客户放到中心位置,依据客户以及市场需要的不断变化,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建立客户为中心的发展制度,使企业市场环境更加稳固,了解自身的发展定位,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进步。同时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机制,“互联网+”背景下,企业需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竞争,竞争对手的产品创新能力将给企业自身产生极大的冲击,所以企业需要建立现代化的市场导向机制,实现革命性的管理变革,使企业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如今资源共享加强,企业需要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将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优化管理模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好的发展。此外还需要建立人性化的长效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层要积极创新与员工以及客户之间的关系,建立长效的奖惩机制,对客户进行人性化的服务。
3.2建全组织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效益。
企业组织结构中,很多企业还是按照“金字塔”的组织结构形式进行管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金字塔”的组织构架工作效率[6],上传下达的速度比较慢,使得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效果受到了极大地影响,也不利于企业市场的开拓。为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企业必须要树立“互联网+”的思维理念,转变传统“金字塔”式的组织构架,建立新型的`企业管理组织体系。对于组织构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认真地审视与分析,将先进理念融入到现代化的企业组织管理构架中,使用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放弃严格的等级制度,尊重企业员工的平等地位,实现基层员工与企业管理者的平等沟通,并及时有效地对信息进行传递,保证企业决策更加高效、科学,能够对市场信息有效把握,判断预测出市场的发展方向,做出及时的应对反应。扁平化的组织架构能够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出来,有助于企业管理效果的实现,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进步。这种企业管理模式相对灵活,能够发挥企业员工能力与优势,更有效地为企业管理服务。
3.3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实现高效管理质量。
当前有些企业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虽然互联网技术有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在物流、财务以及营销管理上,信息技术管理方法使用的效果并不佳,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为此企业管理者需要对管理手段进行转变,发挥新管理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对现代化的管理形式进行创新。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优势资源进行整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使用即时结算技术,减少财务运算成本,保证财务运算更加准确、高效,使企业财务数据得到更加科学的分析判断,从而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对企业进行准确的定位,能够在竞争对手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企业的物流管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使物流成本支出得到减少,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制度,利用网络优势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模式,保证人员、物品等得到有效的调配,实现物理管理的智能化、网络化。此外,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实现营销管理,增加企业管理中电子商务的比重[7],使传统广告营销的成本减少,打破时空以及地域限制,使企业业务量增多,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也能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有了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方法,能够使企业发展战略得到有效的调整,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和效率。
3.4积极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打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人力资源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但是有些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在人才管理中依旧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控制监督,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员工与企业之间出现了一定的距离,无法形成积极团结的凝聚力,不利于企业发展。为此企业必须要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强化企业竞争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使员工能够获得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并提高员工的学习效率。建立企业内部论坛,为员工提供新的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保证企业各层次管理更加顺畅。在互联网中建设一种虚拟的关系网[8],创造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将企业文化深入到员工心中,使员工的创造能力以及潜力等被深入地挖掘。此外还需要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对员工的薪酬等进行科学的考评,使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有科学的技术作为指导。
4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各方面都实现了很好的发展。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明确“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认识到企业面临着的市场环境现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优化企业管理效果,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机制,同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强化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有序进步。
参考文献。
[1]朱晓莹.论“互联网+”与企业管理模式转变[j].商场现代化,(21).
[2]陈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8).
[3]杨枫.论“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j].现代国企研究,2017(18).
[4]唐文.“互联网+”视角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研究:挑战、变革与创新[j].时代金融,2017(08).
[5]张美玲.“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商业,2016(35).
[6]郭帅.运用学生管理平台、“互联网+”、企业6s管理模式同步管理职业院校的班级[j].中华少年,2016(32).
[7]李正飞.论“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6(23).
[8]姚飞飞,王淑芹,李玉红.“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8).
作者:王松单位:大庆石化公司。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论述了关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承担公民道德建设的重任义不容辞。我们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创新传统伦理道德在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内涵,充分认识传统伦理道德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将其引入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切实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调整、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冲击着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失范现象频繁发生。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优秀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当今大学生中日渐式微。很多学生“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内涵不了解,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意识和感悟较浅,对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认识不足”。认为传统伦理道德是过时的,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个人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诚信缺失、缺乏责任感、好逸恶劳等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脱节,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还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的行为,比如:不尊敬师长、考试作弊、学术不端、自制能力差等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比如:马加爵事件、北大学生硫酸泼熊、药家鑫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等悲剧不绝于耳,令人叹息。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也因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践行不足最终会导致社会范围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同危机,最终不利于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建成。
“目前高校的德育课程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失,政治性的内容所占比例过重,传统伦理道德内容没有占到一席之地。学校基本上没有建立起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平台,没有找到大学生道德建设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契合点”。虽然一些高校举办过有关传统伦理道德方面的论坛、讲座,但一般都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报告,不具有教育性和普及性。
“马克思・韦伯认为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之间具有连续性、同一性的关系”。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适应性与教育意义,并且这种传承性依然可以并有必要在大学生道德建设过程中加以延续。
(一)知识目标方面。
引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精髓,使学生了解关于立志、修身、勉学、处事、治家等方面的经典章句,了解所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重视人文精神和文化教养的特点对今天市场经济发展之下的大学生道德建设,具有十分深刻的启发意义。“这些思想和传统美德,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成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成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尺,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规范着大学生的行为举止”。
(二)能力目标方面。
通过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学习,培养大学生自省能力,自我判断能力,具备判断是非和初步的人生规划能力,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通过所学所悟,增加服务社会的能力。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有利于大学生个人行为的规范和自律,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序、进步和发展。
(三)情感、价值目标方面。
通过学习教育,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对家庭、他人、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道德建设过程中,汲取传统伦理道德可用之精华,教会学生们做人处世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如何借助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道德建设的具体工作是目前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两方面入手,寻找工作的着力点,提升道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一)教育手段方面。
在教育内容上重点加强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感恩教育。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其养成真诚做人、认真做事的习惯。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关于民族精神的表述不胜枚举。吸收传统伦理道德中关于感恩精神的表达,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自然、感恩长辈、感恩社会。以课程为载体,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髓为依托,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
2、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传统伦理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宽渠道和平台,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建立多样的教育实践基地。把说服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变宣传教育为灵活多样的体验教育,显性课程教育与隐性课程影响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新知,坚持知识、情感、行为的有机统一。
3、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道德教育手段。
网络在大学生当中已相当普及,可以把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内容做成网页、网站,利用动漫、视频、电视台、学校刊物等传媒手段加大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宣传力度,使课堂教育转变成自我教育,使强制教育转变成自我约束。无形当中使道德教育的场所无所不在,增加了受教育的机率,丰富了教育的内容,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育环境方面。
1、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伦理文化。
学校作为育人场所,要积极营造一个弘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校园环境。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载体,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渗透到学校的建筑、教学设施和各种人文景观当中,让大学生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在耳濡目染之中时时接受教育。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教育机制。
学校领导要关心、重视大学生道德建设,学校各部门要齐心合力开展工作,为大学生道德建设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保障。鼓励对不道德行为进行斗争,促进针对违反学术道德、学术伦理的惩治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让大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道德行为。
四、结语。
罗国杰先生说过:“一旦一个民族抛弃或失去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或者被别的民族的文化所征服,那么这个民族的生存也就岌岌可危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无启发。继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一环,从而使他们自觉按照党的报告中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与时俱进,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婉楠,刘晚霞。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信息,2011(29)。
[3]任锦香,张三继。从传统伦理道德中汲取营养强化高校德育[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4]罗国杰。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传统[j]。道德与文明,1998(1)。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十一
现在,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看你那德行”,“这人太缺德了”,人们说的这种“德”指的是社会公德。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有必要在教学当中重视“德育教育”。
我国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问题,其前提是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进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凝聚一个民族的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在新阶段,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从学生抓起,充分发挥中国传统道德积极进步的作用,首先就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在我国,传统道德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其创始人是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从自己的政治理念出发形成他全面系统的道德思想。他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
“仁”是孔子道德思想和道德学说中的核心概念,“仁”的含义最基本的解释是“仁者人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爱人”,就是说要把人当人看,而且要爱人,在孔子看来“仁”是社会规则和人文精神的基础,学生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才能创造和谐家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董仲舒根据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出“三纲”《春秋繁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常”《举贤良对策》说。宋元时期,人们在管子的礼义廉耻上,配以孝悌忠信,就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
张岱年先生在《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在总结传统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九个主要规范:公忠、仁爱、诚信、廉耻、礼让、孝慈、勤俭、勇敢、刚直的“九德”。
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罗国杰主编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多卷本《规范卷》中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道德规范,有公忠、正义、仁爱、中和、孝慈、诚信、宽恕、谦敬、礼让、自强、持节、知耻、明智、勇毅、节制、廉洁、勤俭、爱物;第二部分是职业道德规范,有政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师德、艺德;第三部分是家庭伦理规范,选取了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它们分别是关于亲子关系的规范,关于夫妻关系的规范,关于长幼关系的规范;第四部分是文明礼仪规范,分别是尊老敬贤之礼,接人待物之礼,仪态言谈之礼,庆典婚丧之礼。
这些道德规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中国封建社会道德的纲目,道德规范体系,充分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人类道德文明上的智慧和贡献,当然,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又具体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要求,成为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有效工具。所以,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规范既要继承也要批判。
第一,历史悠久,良莠杂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政治性明显,它必须服从并服务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要让学生有所鉴别,融入社会主义道德观。
第二,紧密结合社会政治,服务于宗法等级制度。与社会政治紧密结合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另一基本特征。这一基本特征,反映了先哲们所具有的自觉为社会政治服务,为社会的安定和谐服务的务实精神,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宗法制度,一个是等级制度。在中国社会中,家庭是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和社会细胞,在一个“家”中,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之间的.血缘关系,还有主人与奴仆之间的社会政治关系。社会治理得如何,从一定意义上说,其关键在家。
第三,入世尚仁,重义轻利。任何社会都需要用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引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在社会中共同生活。“仁者,爱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以及“恭、宽、信、敏、惠”等都是人情世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坚持其入世性质的同时,却又在世俗生活中尚义不尚利,提倡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孔子告诫人们要“见利思义”,见到利益要想到道义,只有通过节制人对利欲的追求,自觉“存义去利”,才能保持国家清廉和公平。
这就形成了中华民族在现实生活中特有的义气:对国家民族——尽忠义,对父母长辈——行孝义,对亲人——重情义,对朋友——讲信义。人们义不容辞、见义勇为、伸张正义、施行道义直致舍生取义。“为义”已成为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信条,“舍生取义”的高尚境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捐躯、为民献身。
承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更重要的是要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面向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实践。正如罗国杰先生所说“一旦一个民族抛弃或失去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或者被别的民族的文化所征服,那么,这个民族的生存也就岌岌可危了”。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十二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为我们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图形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让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得到应有的认识,许多平面设计师将传统图形文化融入到作品之中,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出了一份力。图形在平面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让平面设计作品变得形象生动,也可以承载平面设计作品的灵魂。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往往被当做作品的文化象征,要让作品具有文化底蕴,传统图形文化的融入显得至关重要。
一、中国传统图形的内涵。
(一)代表着信仰。
在古时的社会生活中,人类有着图腾崇拜的传承并以此来表现出他们对大自然的信仰与敬畏。在原始社会中,每个部落都有他们特殊的图腾图案或建筑。这些图腾以生活中的事物或这些事物衍生出的形象为原型,是部落的信仰与崇拜,同时这些图腾还是保护部落的象征和标志,这些图腾还有便于部落首领对部落进行管理的作用。凤凰就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古时图腾。据文献记载,凤凰的羽毛共有五种颜色,外观十分美丽。而凤凰身上五种颜色的羽毛分别代表着信、义、仁、德、顺,因此凤凰拥有庇护天下的能力,只要凤凰出现于世间,那就意味着天下太平。于是凤凰的形象就成了人们表达向往幸福生活这一愿望的思想寄托。
(二)代表着思想。
几千年以来,我国人们的思想经过了多次变化,但经过无数次的沉淀,最终在儒、释、道这三大思想的影响下构建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人们的社会生活也以这种心理结构为核心进行运作。对于儒、释、道这三大哲学思想,无疑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最大。其中孔子创立的以伦理道德维护人际关系的血缘宗法制度至今仍被沿用。而孔子创立的这种宗法制度中的五种人际关系都有图案与其对应。这种思想上的寄托在中华民族沿用了几千年,其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三)代表着民间习俗。
在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代表吉祥的装饰手工图案,这些图案则代表着各个民族的不同习俗。我国人民在春节期间都有贴年画的习俗,这些年画图案各异,但它们都是人民对幸福生活向往的标志。表面上是一张普通的画作,其实年画具有内在的精神文化价值。我国传统图案在其它很多民俗项目中都有体现,虽然各民族的手工图案没有统一的内容,但他们都能起到激发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
二、传统图形给现代平面设计带来的好处。
(一)赋予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瑰宝,其形成是历史沉淀的结果,同时它代表着祖先们几千年的智慧。我们现在很容易在电视或其它媒体看到旗袍展出,与其它现代风格的衣服相比,旗袍一点也不显得落伍。和旗袍一样,我国的传统图形有其独特的文化,只要用心去感受,都能体会到它给人们带来的文化熏陶作用。
(二)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
现代平面设计大都以独特的图案来博得受众的青睐,但是想要一直都能设计出既让人喜欢,又与已有的完全不同的图案基本上是不能实现的。这时候就可以将传统图形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只要找到正确的运用方法,那就一定能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
(三)保证平面设计的受众数量。
因我国的传统图形文化在国内早已众人皆知,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华文化感兴趣。传统图形文化别具一格,其历史价值巨大,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巨大需求势必会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我国的传统图形,而带有传统图形的平面设计作品也会随之变得受人关注。
三、传统图形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图形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对设计师的文化内涵要求极高,如果不能把握好传统图形的运用方式与文化的融入点,反而会使设计作品变的不如人意。为了能更好的将传统图形文化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传统图形的色彩搭配与形状进行借鉴。
在平面设计中,图形的色彩搭配与形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图形的形状与色彩搭配将其所处时代的人文风情与情感表达方式融入到一起,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在对传统图形的色彩搭配与造型进行借鉴的时候,应当深入了解图形出现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当时的人文风情,然后将其与现代社会特有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这样能创作出有时代特色且具有现代风格的作品,达到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二)把握好传统图形的意蕴并将其传承下去。
传统图形之所以一直流传到今天且一直被人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因为它们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而是因为不同的图形代表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是不可取代的。对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设计师应该在明白图形的意蕴的前提下再将其与作品结合,这样能够使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当然,对传统图形意蕴的应用并不是关键,真正需要设计师做的,是将图形的意蕴传承并发扬。
(三)重视传统图形的精神内涵。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从未间断。图形的精神文化是人们思想境界的载体,每一个不同的图形都在表达一种思想。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作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其内涵,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很容易让人明白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思想。所以设计师在将传统图形融入到自己作品中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图形的精神文化的表达,因为它代表着自己的思想。
四、总结。
传统图形文化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随着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传统图形融入到了作品中。传统图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内涵需要人们慢慢品味。而在对这些传统图形进行应用的时候,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不然作品达不到理想效果。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十三
论文摘要:随看校园网技术教育的香及与发展,大学生是上网的主要人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网络自律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和应用,都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其中包括道德价值观和道德生活态度,网络技术亦是如此,即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罪,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我校的网络道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6.8%的同学收到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94%的同学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现象,85.2%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
1、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
1.1由单一封闭式向多元开放式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敞开思维的大门,正确引导大学生走进不同制度的社会和历史、现实和未来不同阶级所构成的信息时空,让学生经受多元化信息的冲击和洗礼,并教育学生用辩证法去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的教育,把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引向文明健康的方向。
1.2由被动接受式向主动批判式转变。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道德教育再也不能仅仅让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而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使学生在各种不同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学会自主选择健康信息,并能对黄色和黑色信息进行反省、批判和处理,增强网络时代的自我保护和生存发展的能力,使大学生能树立一道无形的防线。
1.3由传统的单向教育观念向双向互动教育观念转变。
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心理和能力,如:指派德育教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实际工作者或网络信息管理者轮流值班,关注网上信息,参与非同步讨论论坛上有关问题的讨论,与学生展开匿名对话等。这样,一方面可以直接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及时把握大学生的现状。另一方面,思想教育者以匿名的方式直接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放到学生的面前,与大学生处于平等的交流,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
2、加强德育内容的多样化。
2.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德育。
网络德育是对传统德育的发展和创新。在网上进行道德教育,应当研究并分析网络德育的环境特点和规律从宏观上把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增强网络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应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网络技术的识别能力,自律抵抗能力,把握方向,拒绝道德堕落,自觉抵制网上不文明内容的侵蚀。其次,要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文明意识,通过制定和经常强调网络文明规范,在学生头脑中树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清楚哪些网上活动是非法、不道德和不文明的行为,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因此,要帮助学生提高对道德规范的认知能力,注重培养他们的文明修养,帮助他们增强信息网络文明的意识,自觉地将社会道德和信息道德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从而正确使用网络,不做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事,不在网上散发病毒,不在网上漫骂、欺骗,不干涉个人隐私等,以促进网络文明的建设。
2.2注重学校德育和网络德育相结合。
首先,学校德育要充分利用网络自由、开放和民主的特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和鼓励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时,直接地反映、真实地表达他们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情绪上的不满和心理上的困惑。通过网络使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把握问题的主线,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从而使学校德育更走近学生、贴近实际和现实,最终达到人脑、人心、入情、人理的德育绩效。其次,丰富和更新学校德育内容,加强网络道德培养。修订学校德育大纲和德育教材,把网络伦理或网络道德作为一门基础性教育学科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之反映网络时代道德的内容。最后,应建设校园德育网络系统,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开辟学校德育的虚拟阵地。应在全国范围内的各高校之间、至少在地区范围内的高校之间实现德育网络系统的贯通与一体化,实现信息共享,为学生在学校上网创造机会,同时利用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园附近网吧的管理和监督,这样才能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最终通过强有力的校园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来实现学生的道德教育。
2.3加强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进行自我的道德铸造,使自我的道德品质不断地向着高尚的境界升华。马克思主义重视个体的自我道德修养,决不提倡禁欲主义和压抑个性,而是强调通过自省的方式使自我的道德人格不断完善。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道德的价值亦是如此,即:道德的价值强调一方面激励、鼓励个体冲破不合理的约束实现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又要求个体依据道德规则自觉、内省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道德这两方面的功能是统一的,都是为完善自我和社会。因此,加强主体的道德修养是使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达到高尚境界的重要途径,从而最终使个体从思想、心理、道德上达到人格的统一。
3、结语。
任何时代,个体的道德都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才,他们的道德修养水平与走向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道德发展,所以校园网络文明建设势在必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给了个体更大的信息支配能力,但同时对于人们更严格地控制自己行为的要求也不断增强,而要建立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除了法律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还需要网络中每个个体的自律和自重。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十四
论文摘要: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特殊的实践活动,要真正实现“至善”的价值目标,就不得不从人性的理念出发,对教育活动的主体即教师的德性和行为进行伦理的反思。学生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提升德性、规范行为的视角对教育伦理道德建设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论文关键词:提升德性;规范行为;教育伦理。
教育伦理问题实质上是价值问题,它所要解决的是教育应该是什么和教育应该怎么样的问题。教育伦理作为在培养人的活动过程中的伦理道德,既不是从某种绝对的道德理念推导出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先天固有的善良意志在教育活动中的表达,而是产生和形成于现实的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育伦理对教育的作用,即教育伦理的价值,是由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者的美德与善行是教育伦理价值取向的两个维度,是教师教育伦理道德建设的终极目标。
一、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的省思。
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是道德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伦理学理论的基本类型。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可以成为人们行为导引和品德塑造的价值取向,但两者具有不同的伦理品性、伦理旨趣和实现机制。
规范伦理研究道德规范及其性质、结构和发挥功能的方式以及规范的论证等问题,它主要以人的行为及其道德标准为研究要义,探讨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应该与不应该之间的界限与标准,给人们行为提供准则指引,为人类社会探索理想的规范系统。它具有最广泛的可行性、可接受性,甚至具有某种必须性,是社会秩序、人际关系最基本的伦理需要。无论是功利主义,还是康德的绝对命令的义务论伦理学,乃至现代西方以罗尔斯正义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或个人主义等等,都是一种规范伦理学。它们都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之上的,认为人们选择一种行为,可能不是因为他们愿意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必须按照规则而行为。
美德伦理本质上属于一种“人格伦理”,即是一种指向更真人生尽力、更善人生价值和更美人生境界的人格的自我完善。道德不只是外在的遵守,更是内在的实现、内心的诚服和以此为基础的行动。儒家作为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美德伦理或者说德性论点的典型代表,以美德和修身为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起点,强调“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希腊罗马伦理学围绕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前苏联伦理学学家季塔连科因此认为“古希腊罗马伦理学可以说是关于德行的学说,’(季塔连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美德伦理“重视美德,并把人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在关于美德问题上,规范伦理和美德伦理的理论侧重和实践导向不同。规范伦理侧重“美德是出于规则而行动的愿望”,认为美德源于规则;美德伦理则侧重“应当通过美德来定义规则”,坚持规则源于美德。不同的伦理导向将塑成完全不同的人才规格。内心的诚服和以此为基础规范伦理的价值取向体现的是一种以规则为本位的知性人才培养模式;美德伦理的价值取向本质上追求的是一种以人格健全发展为本位的德性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普遍存在着一种重视规范伦理而轻视美德伦理的倾向。重视规范伦理的观点主要有“底线伦理”论与制度伦理论。上述两种观点均是从社会伦理之视角与维度出发,强调在当代道德建设中首先要注重规范伦理建设,不过前者强调了这种规范的基础性即底线性,后者则强调了这种社会规则的制度维持手段。但是如果现代道德把伦理学几乎变成纯粹外在约束规范的设计,使伦理道德成了一种类似于法律的规则体系,会不会使道德规范本身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因为没有现代人自身的德性品格作为现代伦理运作的内在主体基础,道德规则又如何得以实施?美德和规则本来是一个完整的伦理学所应当必须涵盖的内容,合理的选择应当是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的有机整合,既提倡既通过遵循规则,规范行为,指导行为,同时又高扬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自主自愿的主体精神,通过培养优秀的美德和塑造良好的人格,提升德性,规范行为,指导行为。
当代中国教育伦理既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深的理论资源,也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然而,面对利益追求和实用理性的挑战,我国的教育道德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教育目标选择的道德缺失。
我国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要求学校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然而考试选拔学生的重要方式,使得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方式主导了学校教育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应试能力训练,轻素质养成培养。考试在教育实践中居于核心地位,并被赋予“指挥棒”的尊称。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不但抑制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而且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学生在准备大学人学考试过程中,是“以智害德”、“以智害体”、“以题害智”。教育在培养人的招牌下却在摧残人,这已是教育目标道德迷失不争的事实。
2.教育伦理中师生关系的生态失衡。
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中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因子在系统结构中的存在和有效运行,都与其它相关因子相联系,都与结构状态和周围环境紧密相联。教师、学生作为教育伦理生态的重要两极,每个人都应有利于各自生存发展的生态位,二者之间要保持一个合理的空间,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教育和学生成长的和谐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的政治特质和教育领域中“政教合一”的形式以及师道尊严的历史渊源,形成了教师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性,形成了具有强烈权威主义色彩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居地位优势以及自身拥有的知识优势常常被异化为权威的象征。这种师生关系在教育伦理生态中是一种单向度的“授一受”关系,全然忽略了教育活动是“动态成长”的双向活动。
功利主义是指一种以眼前利益的获取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典型表现是把人作为工具来培养,完全无视教育在提升人性方面的价值,功利主义教育理念虽能带来教育的表面繁荣,但却不能使教育处于真正的发展之中,同时也妨碍教育道德理想的实现、教育完整意义的展开。
精英主义教育是一种认为教育主要应以培养少数英才为目的的,学校的设立并不在于提高全民素质,而是以培养政府所需人才。这种教育实际上是通过学校教育实施的社会分层。中国的传统教育从来就是一种精英教育,时至今日,在我国教育中的精英主义色彩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改变。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大批精英,然而培养精英不能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为代价。教育道德效益实现的重要标志是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而不应仅仅是专家群体的形成。
三、提升德性,规范行为:加强教师教育伦理道德建设。
在教育伦理建设中,要使教育的内在伦理精神得以体现,要使我们所设定的教育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原则得以实行,我们必须对教师的德性和行为进行磨练,提升德性,规范行为。
教育者总是在一定动机的支配下,从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出发,对社会所昭示的教育伦理进行理性认识,对行为准则给予填密的审视和斟酌,从而做出一种合理性、合目的的'正确选择。因此教育者的道德意识其本质可以看作是对教育伦理合理性的深刻理解和自觉认同,它是教育者实现道德行为的内在条件和认识论前提。所以,若要通过教育者的自觉实践而实现教育伦理向教育善行的有效转化,就必须唤醒教育者的教育伦理道德意识。坚定的教育伦理信念是教师对教育伦理价值目标坚定不移的信仰和执著的追求的精神动力,是促使教育者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力量源泉。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不可缺性,以及自己职业道德的社会性、塑造性和未来性,进而产生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历史感和光荣感,赋予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道德价值。另外教师要拥有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要真正理解现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坚持教育向善的伦理价值取向,有效地抵制各种不正确思想的侵蚀和影响,不断提高教育者的思想境界;此外还应了解一般的教育道德规范,而且能够透过规范看到其背后的伦理信念。教师的“执教之道”是以教师职责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行为规范和道义信念,取决于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教师也要对教育伦理关系有正确的把握,解决好知识与德性之间的关系。苏格拉底说过“美德就是知识”,培养教育者的道德知识、道德意识、道德判断,是实践教育善的理念之开端。人们只有对一定的道德关系及其道德要求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才能培养起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2.加强教育道德规范制度化建设,规范教师教育伦理道德行为。
伦理道德建设归根结底是要把正确的教育伦理理念自觉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教育伦理道德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力量和活动创造的,离开教育实践活动无所谓教育德性,因此,良好的教育伦理行为和习惯,既是教育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所在。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履行教育伦理行为,检验伦理认识,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一步步实现从观念向行为转化。
另外,伦理道德其本质上属于自律道德,道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规则,并且靠社会舆论、教育及人们的自我修养来促进个体道德的生成,因此,道德的规则要求是带有倡导性和建议性,而不是带有强制性的命令。伦理道德的自律性要求大家自觉遵守伦理道德规范,它对教育者、教育活动的规范制约常常是一般的导引,而不是具体的严格规定,因而,教育道德法则通常是笼统的抽象性原则。在社会秩序体系不稳固、人们觉悟水平不平衡的社会环境下,教育道德的劝导性就会缺乏感召力。并且道德教化对人们品行的塑造,常常是一种主体的内化过程,一旦教育道德不能很好地被个体内化接受,其作用状况就很难显现。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其教育伦理道德自身具有不完满性。
与教育道德自身的不完满性相比较,制度对人们品行则具有强大的形塑功能。由于制度是明确的标准,因此对人们品行的塑造就是直接而深刻的,制度有详细的规范要求和操作程序,便于人们掌握和遵守以及做出明确的道德判断。另外,制度的强制性和权威性特点,对违法背德行径的发生具有遏制作用。因此,通过教育道德制度的建设来规范教师的教育伦理道德行为就成为必要了。
教育伦理道德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伦理认同提高、伦理情感熏陶、伦理信念培养,伦理品质锤炼、伦理行为实践的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伦理认同对于教育者个体人格的塑造,德性磨练具有基础意义。滴水穿石、积善成德,是教育者个体在追求教育德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正是如此德性的磨练在教育者的教育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要塑造教育者内在的教育人格,还应当有外在的拓展和建功立业的能力,将内在的人格转化为外在的良好的道德行为,实现教育者德性与行为的和谐统一。
从美德向善行的转化需要一定的道德能力,道德能力是将道德由理论理性转化为实践理性的主体性保证。提高教育者的教育道德实践能力对于防范和避免教育道德危机的发生和蔓延至关重要。尤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遭遇到的道德冲突也越来越复杂化,主体的文化价值观念也走向多元化,教育者在具体的道德境遇中有一个如何抉择教育伦理的问题。即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选择合乎事物发展规律和具有客观必然性的教育伦理准则。只有教育者具备了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及实践能力,才能真正使教育伦理的精神客体化,教育者的行为方能充分扬善,即教育善的目标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所以,教育道德能力的高低对于教育善的获得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是举足轻重的。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十五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论述了关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承担公民道德建设的重任义不容辞。我们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创新传统伦理道德在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内涵,充分认识传统伦理道德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将其引入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切实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一、传统伦理道德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迫切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调整、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冲击着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失范现象频繁发生。
(一)传统伦理道德认知淡薄。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优秀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当今大学生中日渐式微。很多学生“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内涵不了解,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意识和感悟较浅,对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认识不足”。认为传统伦理道德是过时的,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个人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诚信缺失、缺乏责任感、好逸恶劳等问题。
(二)传统伦理道德践行危机。
在日常生活中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脱节,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还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的行为,比如:不尊敬师长、考试作弊、学术不端、自制能力差等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比如:马加爵事件、北大学生硫酸泼熊、药家鑫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等悲剧不绝于耳,令人叹息。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也因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践行不足最终会导致社会范围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同危机,最终不利于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建成。
(三)传统伦理道德内容缺失。
“目前高校的德育课程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失,政治性的内容所占比例过重,传统伦理道德内容没有占到一席之地。学校基本上没有建立起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平台,没有找到大学生道德建设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契合点”。虽然一些高校举办过有关传统伦理道德方面的论坛、讲座,但一般都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报告,不具有教育性和普及性。
二、传统伦理道德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韦伯认为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之间具有连续性、同一性的关系”。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适应性与教育意义,并且这种传承性依然可以并有必要在大学生道德建设过程中加以延续。
(一)知识目标方面。
引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精髓,使学生了解关于立志、修身、勉学、处事、治家等方面的经典章句,了解所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重视人文精神和文化教养的特点对今天市场经济发展之下的大学生道德建设,具有十分深刻的启发意义。“这些思想和传统美德,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成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成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尺,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规范着大学生的行为举止”。
(二)能力目标方面。
通过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学习,培养大学生自省能力,自我判断能力,具备判断是非和初步的人生规划能力,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通过所学所悟,增加服务社会的能力。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有利于大学生个人行为的规范和自律,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序、进步和发展。
(三)情感、价值目标方面。
通过学习教育,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对家庭、他人、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道德建设过程中,汲取传统伦理道德可用之精华,教会学生们做人处世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三、传统伦理道德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如何借助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道德建设的具体工作是目前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两方面入手,寻找工作的着力点,提升道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一)教育手段方面。
1、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丰富课程内容。
在教育内容上重点加强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感恩教育。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其养成真诚做人、认真做事的习惯。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关于民族精神的表述不胜枚举。吸收传统伦理道德中关于感恩精神的表达,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自然、感恩长辈、感恩社会。以课程为载体,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髓为依托,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
2、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传统伦理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宽渠道和平台,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建立多样的教育实践基地。把说服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变宣传教育为灵活多样的体验教育,显性课程教育与隐性课程影响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新知,坚持知识、情感、行为的有机统一。
3、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道德教育手段。
网络在大学生当中已相当普及,可以把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内容做成网页、网站,利用动漫、视频、电视台、学校刊物等传媒手段加大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宣传力度,使课堂教育转变成自我教育,使强制教育转变成自我约束。无形当中使道德教育的场所无所不在,增加了受教育的机率,丰富了教育的内容,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育环境方面。
1、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伦理文化。
学校作为育人场所,要积极营造一个弘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校园环境。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载体,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渗透到学校的建筑、教学设施和各种人文景观当中,让大学生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在耳濡目染之中时时接受教育。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教育机制。
学校领导要关心、重视大学生道德建设,学校各部门要齐心合力开展工作,为大学生道德建设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保障。鼓励对不道德行为进行斗争,促进针对违反学术道德、学术伦理的惩治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让大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道德行为。
四、结语。
罗国杰先生说过:“一旦一个民族抛弃或失去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或者被别的民族的文化所征服,那么这个民族的生存也就岌岌可危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无启发。继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一环,从而使他们自觉按照党的报告中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与时俱进,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婉楠,刘晚霞。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信息,2011(29)。
[2]李抗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特征举要[j]。江淮论坛,2003(6)。
[3]任锦香,张三继。从传统伦理道德中汲取营养强化高校德育[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4]罗国杰。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传统[j]。道德与文明,1998(1)。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十六
前面讲了,清净智慧你才有方法安立;你没有智慧,如果凭感情用事,设立许多机构,时间不久就出问题了。现在这个社会,问题真是层出不穷,你要问什么原因?没有教。教学为先,他把教学疏忽了,也就是说教育没有办好。现在学校很多,但学伦理道德教育校教育偏了,它不是全面发展,它偏了,偏在科技,偏在经贸,偏在这上面。伦理道德人文疏忽了,这个东西不教了,像鸟两个翅膀只有1个,那个翅膀没有了,飞几下就掉下来了,就这么回事情。
教育的根本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教你做人,人,在接受科学技术的教育,他能够为社会大众造福。为什么?他不为自己。伦理道德要是失掉了,人自私自利,他没有科技还好1点,有了科技,尽量整别人,起心动念1切作为决定是损人利己,他干这个。今天社会的**没有别的,就是这个,你们诸位想想,对不对?为了自己利益,置人于死活在所不顾,这还得了!这是世界末日。
往年我在台湾,我听台湾同修告诉我,台湾的农民种植的蔬菜,菜拿出来样子好,真好看,拿到市场卖,大量喷农药。那个菜他自己吃不吃?他自己不吃,他自己吃的是另外种1点点,他自己吃,家里亲戚朋友他都关照那个菜不能吃,有毒。有毒拿到市场上去卖给人家吃,这不叫谋财害命?损人利己,这个话讲的很文明,讲得不好听,谋财害命,干这种事情。
医生不错,念书念得很好,医学院毕业出来当医生,如果没有足够的钱让他满意,见死不救。什么原因?伦理道德教育没有了,你只偏重这1边。农家种粮食,米,我们看到米很漂亮,在市场上卖,米里面掺杂着滑石粉,所以很好看。他自己吃的米跟他卖给别人的米不在1起种,卖给别人的那些米,农药都很重,自己吃的是另外的,现在讲是有机的,他自己种植1点点,自己吃,自己用。卖给别人的那真正叫「损人利己」,现在仔细想想,哪个行业不是干的「损人利己」?好像不干害人的事情,我自己就得不到利益,这个观念错误!
印光大师1生当中极力提倡《了凡4训》,什么用意?我发现他老人家针对现在众生错误的思想来对治的。《了凡4训》你要真正看明白,看懂了,你决定不会做害人的事情。为什么?害人是真正害自己。你得到那1点点利益都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头没有的,你决定得不到。何苦害人?何苦用不正当的手段?大错特错!
《了凡4训》要大力的提倡,让人明了,1个人1生在世间,确确实实「1饮1啄,莫非前定」。你1生能得多少财富,命里定的;你能活多大岁数,也是命里定的,真的是「1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但是佛法给你讲,命运有,但是命运不是1成不变,命运从哪里来的?是自己造作的。前世造作善恶业因,这1生得的吉凶祸福的果报。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十七
1.纵观毕业生。
(1)一些毕业生缺少综合素质。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时期仅仅掌握了文化课程,而不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渊博的知识面,思维不活跃,缺少动手能力,并且表达能力差,因此难以适应社会。毕业生自身较低的素质跟社会的要求之间的差异性也导致学生难以就业。
(2)滞后的就业观念和太高的就业要求跟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太大的差异性。一些学生依旧希望留在大城市和环境优越的城市。新时期气的就业需要跟毕业生的这种思想存在相悖之处,这造成了一些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2.纵观用人企业。
(1)太过要求工作经验。一些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更加喜欢经验丰富的人才,用人企业的这种要求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2)用人的要求过高,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才。人才是用人企业发展与生存的根本,然而一些企业未能够立足于自身现状,过于注重高学历。
3.纵观高校。
(1)在我国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影响之下,高等教育业已越来越大众化。在没有显著增长的社会人力资源需要的基础上,这种改变的量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
(2)高校缺少有效的就业指导。在学生求职的技巧、方法等方面以及怎样启发学生规划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等,教师的指导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
(3)高校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比较低。不少高校在扩招之后,硬件和软件装置难以实现要求,缺少师资力量等,这导致了所培养的学生质量比较低,进而难以实现企业的需要。
(4)高校设置的专业跟社会的需要不相符合。导致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立足于整体上,毕业生的数量不是非常多,然而从毕业生的专业来讲,存在失衡的结构性矛盾。
4.纵观社会就业环境。
(1)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发达的东部区域有利于毕业生的基就业,然而在西部区域存在大量的岗位缺少大学生。
(2)不合理的就业结构导致明显的供需矛盾。社会总需求和毕业学生总供给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跟高校的迅速发展不协调的体现。
(3)不健全的就业市场和转变的就业模式之间存在矛盾。纵观当今的现状,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健全。
(4)毕业生存在严峻的供需矛盾。每年增多的毕业生数量导致社会用人的供大于求,这导致毕业生难以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毕业生应转变就业思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改变就业思想,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对合理的就业期望值进行确定。毕业生应当持续地使就业思想更新,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具备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意识,立足于实际情况就业。
(2)重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下,毕业生选择职业的关键性要素是团队意识、专业特长、能力,以及素质等,毕业生想要取得就业中的竞争优势,就务必以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的手段,持续地使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以使自身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进而实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2.高校应符合社会办学的要求以及指导毕业生的就业。
(1)进一步地改革教育,确保设置的专业跟社会的要求相适应。高校需要结合社会的要求,对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进行调整,针对市场和社会办学。进而对自身的教学知识、专业设置、办学水平、办学模式等进行确定,积极开设社会需求高的专业。
(2)注重指导学生的就业,给毕业生搭建一个好的择业平台。高校应当以座谈、就业咨询、就业讲座课等一系列的方式,指导学生转变就业思想。并且应积极地联系用人企业,从而拓展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渠道。
3.用人企业应根据需求选用人才。
(1)应结合需要对层次不同的毕业生进行引进。用人企业应转变思想理念,根据需求选用人才。层次较低的毕业生是为了对应用操作方面的人才进行培养,而层次较高的毕业生是为了对开发技术和科研方面的人才进行培养。只有适宜地吸引层次不同的毕业生,才可以实现用人企业对层次不同人才的需要。(2)注重储备人才。用人单位需要把握住好的机会,不断地引进毕业大学生,注重储备人才,以实现人才结构的调整。
4.政府应当改革体制,从政策上支持毕业生的就业。
(1)创建以及健全就业信息网络系统,以共享资源。通过对一系列信息的搜集、筛选,评估,使供需的两方共享资源。有效地体现网络的功能,各个级别的教育和政府部门需要建设就业信息网络。
(2)从政策上给予引导,激励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偏远区域、中小企业就业,政府应当创造条件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和偏远区域的工作。像是提供给毕业生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励他们去基层就业,以及对标准化与长期性的渠道进行开辟,且强化引导和宣传。此外,还需要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进行健全。总而言之,坚信在整个社会以及毕业生自身的一致努力下,就一定可以有效地解决毕业生难就业这个问题,毕业大学生也一定能够完全地就业。作为我国庞大劳动力与巨大人口队伍的大学毕业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定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砖添瓦。
企业伦理道德的论文大全(18篇)篇十八
这几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入世后市场经济主体及行为的复杂化,新闻媒体中有一个话题日见趋热:市场要不要讲道德?什么样的商业行为才是我们应该提倡和遵行的?中国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大量问题涌现,商业诚信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一大问题。中国商业伦理的建设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关注。很多学者对此发表意见时均源从西方主流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领域中寻找理论,动辄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等等,本文拟略换思路,讨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是否可寻找些重建现代商业伦理的契机。也许国人于传统文化中能接受和汲取的会更多更深。
一、何谓现代商业伦理?
经济伦理指的是直接调节和规范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系列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内在于人们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商业伦理规范的领域其实很广泛,商业伦理对财务数据的准确、合同的遵守、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是很显然的。此外,产品质量、环境影响、知识产权、雇用关系也都是商业伦理规范的领域。如果一个公司始终坚持商业伦理,那么其员工会有自豪感,从而会激发出更多的热情与创造性;如果产品始终是可信赖的,最终会获得客户的信任;与供应商的交往也是如此,供应合同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如果能获得对方的'信任,那么合同不完备的问题就能很容易得到解决。当然,有些时候,坚持商业伦理是有代价的,尽管最终会有收益,但长期收益可能是当时无法预见的,这就需要一种勇气。
二、中国传统商业伦理中的可取之处。
尽管我国历代君王都有重农抑商的思想,因此我国商业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发展却十分缓慢。甚至长期把商人视为社会底层人物,但正是这样一个阶层在与社会其他人交往过程中发展出了很多充满商业智慧的好的商业伦理。略举如下:
1.“诚信为本”、“薄利多销”的企业理念。
2.价实、货真、量足、守义的企业伦理道德。
传统的企业理念体现在企业道德行为上就是“价实”、“货真”、“量足”、“守义”,这既是企业的伦理道德观念,也是企业的行为准则;价实,是说的商品价格,历代把“口不二价”作为经营者的美德;货真这是说商品质量。《礼记・王制》云:“布帛精细,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就是说经营者必须对消费者负责,保证商品质量;量足,是说商品计量,这里不仅是说商品绝对数量的足量,还指计量单位的统一;守义,是谈经商作风,也是一种企业风尚。中国传统道德观是“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信义不欺,一诺千金”。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商业伦理发展中所提倡的4p理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其实也和这些思想息息相关。
3.富好行德,周济贫民,捐赠国家的企业传统行为。
商业社会中的商品交换行为不应当是无序的,必须有一整套商业伦理原则和规范进行制约。我国商业伦理产生最早,其中最重要的规范就是“勤”、“俭”、“察”。我国古代商业企业优良传统正是通过商人的行为而表现出来。乐施于民成为商人的美德。正确处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是商人的道德行为准则。
4.体现着强烈的民族爱国意识,观念文化起主要作用。
三、从传统商业伦理中寻找建设现代商业伦理契机。
当前西方商业书籍流行极广,中国悠久的商业文化和伦理道德几乎已成被遗忘的对象,甚至完全没有话语权。相关学界和企业界人士应该认识到:加强我国现代商业伦理建设是一个必经阶段。国外的很多管理思想和方法未必一定能完全为我所用。当前最应考虑的一个话题显然应该是如何在现有国际化大背景下,勿忘现有历史资源。不仅是把优秀的传统商业伦理封存在记忆中,或者仅作为讨论谈资。重要的是应考虑如何从可操作层面上探索建立完整现代商业伦理体系的方法和模式。比如政府、企业、社区甚至整个社会如何引导互动,相关理念的宣传贯彻,文化表达权和话语权应如何树立等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贵资源,经过去粗存精,结合现代思想,必将大放异彩。不要忘了我国的传统商业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个大循环,当我们在埋头拜读西方相关著时,西方也在认真学习我们的论语和道德经。
参考文献:
[1]《经济伦理学研究什么》夏伟东《江苏社会社会科学》第5期。
[2]《经济伦理:企业需要遵守的美德》s・普拉卡什・赛提《文汇报》7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