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生《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清明节的由来》是语文s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清明节由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随臣介子推,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割肉奉君感动了晋文公,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想封官报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绝,为避当官,他躲进深山,晋文公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愿焚于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的精神激励着晋文公执政清明,完成安邦大业,日后晋文公怀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为清明节。百姓安居乐业,也十分怀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节都要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他。慢慢的清明节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
课文配有一副插图:展示介子推割肉奉君,重耳深受感动的场景。
课后安排三道思考题:1.默读课文,说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2.介子推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晋文公做到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3.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用方格列出了14个学会字,用横条呈现10个会认字
最后还有一个“学习链接”,讲的是清明由来的另一种说法的——节气。
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落脚点是看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是我们设计时的主导思想。所以我们依据课标、教材、学生制定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精选教学内容,再依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对重点部分设计层层推进的问题,让重点词句唱响课文的主旋律,从而达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标。
1. 能准确认读“昏、臣、邦”等10个生字;学会“族、邦、偷”等14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借助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
4.会复述课文,知道清明节的由来。
1.能借助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
2.会复述课文。
理解句子“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1.学生准备:
(1)有通过预习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2)认真完成预习了要求:查阅字典理解课文中的“感人肺腑、语重心长、座右铭”等词语;标出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了课后思考1、2题。
2.教师准备:
(1)精心备课,突出实效,选择策略,完成教学设计;
(2)准备好ppt几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借助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能借助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教学过程:
一、回顾古诗,导入新课。
1.师:本学期我们学过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叫《清明》,一起背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诗人描写的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它的的由来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的背诵积累引入课文清明节,开门见山,给人干练的感觉。同时渗透性积累“感人肺腑”这个词语。 )
二、自我检测预习,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自由小声读一遍课文:昨天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下面老师再给你们一个自我挑战的机会,用心地把课文自由小声地读一遍,读完后自己认为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同学,请轻轻举起小手,老师就知道了,好吗?
(设计意图: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是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词句把握人物品质的基础。由于课文比较长,我们选用自由读课文一遍的方式,既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促使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目的,又是在教学中坚持整体性原则,使学生对文本的'读与理解是整体的,为后面的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一件什么事情?
(二)反馈:引导用概括的语言说,理清事情的条理。
(设计意图:此处的设计要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一是给学生创设学会默读的机会。第二学段课标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对于三年级学生还是学习默读,这个训练不能少,所以采用默读的形式,还要求边读边想;二是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是还是坚持整体性原则,只有孩子把文章中的事情能大体理清楚,后续理解重点词句就不是问题了。 )
四、精读课文,品味“清明”的内涵。
(一)默读课文2-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ppt出示问题)
介子推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晋文公做到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有关的词句。
(设计意图:紧扣课后问题来读文,既是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又是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机会,体现书是学生读会的、读懂的。而且问题层层推进, “让重点词句唱响课文主旋律”这个教学理念的体现成为可能。)
(二)反馈:
1.介子推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
预设:
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介子推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①语重心长你是怎样理解的?
②这个词语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③什么情况下介子推语重心长的说了这些话?
④他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⑤引读课文:
当重耳在大山里迷了路,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得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了一碗汤送给重耳吃,重耳要报答介子推时,介子推语重心长的说……
在重耳遇到困难时候,介子推割肉给他熬汤喝,介子推的心愿是……
介子推宁愿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他的希望是……
⑥你觉得介子推是个什么人?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读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问
①丹心是什么意思?写谁尽丹心?
②介子推怎样尽丹心的?
③清明是什么意思?
④出示阅读链接:自由读,这段话告诉我们清明是个节气,文中的清明又是说什么?
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这两处体现介子推对晋文公希望的句子是文章的重点词句,是我们要唱响的主旋律,所以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第一处,抓住“语重心长”这个词语设计了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表面的意思到联系当时的情景理解,由理解词语到理解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水到渠成;第二处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采用学生质疑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由词语到句子,逐步体会到“清明”的真正含义。)
2.小结:
在公子重耳遇到困难的时候介子推割肉给他吃,表达作为臣子的忠心,希望将来晋文公做一个贤明的君主;此时介子推却用生命的牺牲作为代价,劝说晋文公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国君。正是一片片丹心照汗青呀!
(设计意图:此处的小结是从学生理解的角度考虑,发挥教师的指导提升作用,促使难点的真正突破。)
3.那么晋文公做到了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重点理解第八自然段
(1)理解座右铭。
(2)引入资料,介绍晋文公的成就。
(3)总结: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荣华富贵、不求报答、忠君爱国的精神感动着、鞭策着、激励着晋文公,最终使他成就了霸业。
(设计意图:拓展晋文公成就的资料是为了进一步印证介子推的精神对晋文公的影响,体现文章的主旨。)
(三)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不仅是去祭奠去世的先人,更是为了纪念那些为了国家、人民而清正廉明的不图富贵,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民的精神。所以我们国家在清明节专门放假,大家去给先人上坟、给烈士扫墓,把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纪念。
(设计意图:进一步升华“清明”的含义,感悟到我们国家“传统节日”的内涵。)
五、作业:
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很多节日背后都有感人肺腑的故事或传说,请大家课下查找阅读端午节由来的传说故事,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作业既是拓展课文内容,也是回应课后的第三题,但为了更有针对性,所以确定为端午节。)
六、板书设计:
29清明节的由来
晋文公 → 纪念 → 介子推
常清明 ← 尽丹心
(设计意图: 体现三点:一是介子推“尽丹心”希望晋文公“常清明”,晋文公做到了所以要纪念介子推,他们是互为因果的循环关系;二是体现课文重点词语唱响课文主旋律主题的策略;第三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
教学任务:
1.整体回顾,复述课文。
2.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略)
s("content_relate");【小学生《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关雎》的教学设计
2.《绝招》的教学设计
3.《负数》的教学设计
4.《古诗》的教学设计
5.《挑山工》的教学设计
6.《母鸡》的教学设计
7.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
8.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9.玲玲的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