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课件模板

时间:2024-11-25 作者:储xy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视频篇一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分别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77—78页的内容,是本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学好这一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等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作用。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了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一)心理特征:三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认知状况: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加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法、设疑诱导法、类比法。

(一)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本课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过程来学习。

(二)设疑诱导法: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需要老师给予设疑诱导,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理解。

(三)类比法: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是由一个长方形渐变成正方形,求面积的过程中得来的。

教具:多媒体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我将小组合作探究作为首选。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等活动,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具:预习纸、学具盒中的1平方厘米卡片、直尺。

(一)复习巩固,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通过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这一环节是重点环节,将用时17分钟。有四个步骤:做一做、猜一猜、验一验、说一说。

首先做一做,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例题1,在预习纸上写出自己的方法,再交流。例1: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面积。

小组成员可能三种方法:(1)画一画(画方格)(2)摆一摆(两种摆法:一是全摆上,二是只摆一行一列)(3)算一算(5×3=15(平方厘米))

同学们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识:用乘法计算最简便。

接着猜一猜,我将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猜想?有人可能会说出:这个长方形面积=长×宽。

然后验一验,学生自己根据预习纸上的3个图形(图a:2行6列,图b:4行3列,图c:1行8列),摆一摆填一填,之后再汇报结果。

图形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图a

图b

图c

通过刚才的过程验证了这个猜想是对的,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同时也体现课堂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当中来。

(三)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这一环节将用时8分钟。

首先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把一个长7米、宽6米的长方形花坛,渐变成边长6米的正方形花坛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接着让学生交流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

最后让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明确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间异同。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将用时10分钟。

为巩固本节学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我设计以下习题:

活动一,求一张长方形餐桌的面积。(学生联系生活,练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课本例3)

活动二,求出数学课本的面积。(学生自主操作,独立完成。课本78页下边做一做)

活动三,强化训练,提高难度。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外面长方形,里边正方形,剩余阴影部分)

(五)总结过程,突破重点

这一环节我将用时2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并引导回顾研究的过程。

设计意图:一节课总结必不可少,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内容的掌握。

(六)作业布置

为巩固本节学习内容我布置以下习题:课本79到80页2、4、6(必做),8(选做)。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习题,让水平不同的同学都能达到很好的练习效果。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行面积=长×宽7×6=42(m2)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6×6=36(m2)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视频篇二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先编排了“认识24时计时法和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再编排“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有着广泛应用,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普通计时法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知之甚少,再加上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上午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

由于概念不能简单植入学生的头脑,学生要将概念内化,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才能使数学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接。课堂上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中,加强对钟面认识;在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中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时间观念,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时计时法的特征,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学生经历认识、收集、应用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3、学生在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中,促进思维发展。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我把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定为学习重点,把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定为学习难点。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我设计了如下的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1、创设生活情景,形成探究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到:上午10时,上午11时,下午1时,下午2时……,可能有的同学会说到:因为20时就是晚上8时,所以只要在晚上8时之前到都可以。

我首先肯定个别同学的生活经验很丰富,同时揭示出:像我们平常说的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这是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而像19时、20时是一种新的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经常会用这两种计时法的互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4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为揭示12时计时法或普通计时法提供物质基础。而学生在思考“为什么”过程中,引出“19时、20时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时”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样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探索任务,而且符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2、交流信息,激发浓厚的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要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给学生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生经历了收集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过程,了解了这一全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课上学生通过交流与思考,不仅加深了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而且尝试了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激发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1、动手操作,促进感知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钟表来帮忙,好吗?一天有24个小时,而钟面上却只有12个大格,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能表示24小时的钟面,你会设计成什么样子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先说说你的想法,然后设计一个钟面。

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己动手绘制钟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

2、交流讨论,优化方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设计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呢?”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圆形或类似于圆形的大钟面,上面标有24个大格,从1到24;二是仍是12个大格的钟面,不过有两圈,内圈是从1到12,外圈是从13到24;三是其他画法。

师:“比较一下,哪种设计方法比较好?好在哪?”

学生会发现大圆钟面可以明确看出一日有24小时,但看着钟面要想说出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比较困难;而双圈钟面上能突出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利用这个钟面很快找到黑板上的24时计时法所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间。

(设计意图:知识因交流而增值,思维因交流而碰撞,情感因交流而互融。学生在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在比较、分析钟面的特点时,经历了深层次的思考,体验到数学的优化思想;最后依托钟面的对应关系,把24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积累了直观转化的数学经验。)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1、课件展示,强化两种计时法的对应。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播放课件:时针从0时开始,慢慢走动2圈,第一圈,依次从数字1到12,第二圈在外圈上依次出现13到24。配合演示相应时间的动画画面。

(设计意图:拨开云雾见天日。在学生自主探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演示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2、探究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方法

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普通计时法前面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上午、下午、晚上,而24时计时法却没有这些;经过思考总结出由普通计时法向24时计时法转化时要去掉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午12时之后要加上12,中午12时之前不用加,反之由24时计时法向普通计时法转化时,要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午12时之后要减去12,中午12时之前不用减。

(设计意图:数学因抽象、概括而被赋于了简约美的化身。学生脱离了钟面这一形象、具体的实物载体后,对两种计时法的互换关系进入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出两种计时法的互换规律,使学生思维达到一次质的飞跃)

3、巩固训练

1)、填空

(1)一天有()时,从钟面上看,时针正好走()圈。

(2)17时是下午()时,21时40分,晚上()时()分

(3)晚上12时是今天的()时,也是第二天的()时。

2)、连线:

3:408:20xx:3017:0015:40

下午5:00下午3:40凌晨3:40上午8:20晚上8:20

3)、师生互问

(1)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不同的计时法的时刻,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计时法。

(2)由学生写在黑板上一个时刻,让教师写出相应的计时法。

示时间的词语,增强对普通计时法的认识。让学生出题考老师,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四)当堂检测,拓展应用

1、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在下课前引导学生从三维目标的达成进行本课的小结。不仅是一个回顾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2、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时间用24时计时法,还是12时计时法。

下午6:0623:38凌晨18:06

取信时间:

第一次:8:00

第二次:14:00

第三次:18:30

中午12:301:20

2)第二次取信时间是下午()时,

第三次取信是晚上()时()分。

3)把下列时刻改写为12时计时法。

18:0023:0010:005:30

4)用24时记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小明早晨6时30分起床:()

中午12时用餐:()

下午2时10分上课:()

下午4时50分放学:()

下午6时看动画片:()

晚上7时30分做作业:()

晚上9时睡觉:()

5)把下列时刻按一日里的先后进行排序

(1)上午10时0时下午1时30分18时13时

(2)傍晚凌晨中午上午深夜下午

(设计意图:为了更体现“学以致用”的课程理念,依据本课的学习重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5道不同层次检测题目,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拓展运用(二选一)

1)课外查阅:钟表发明发前,人们是怎样计时的?

2)用24时计时法记录自己或家人一天的作息时间。

(设计意图:好的一节课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让学习从课上延伸到课后,在拓展运用中我设计了二选一的题目,达到“课虽止而意犹存”的效应)

最后,我简单说明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课题是课堂的眼睛,板书是课堂的靓相。采用数学化的板书方式,以简明、整洁的节奏,体现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符号化、对称化、比较化、分类化和过程化)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视频篇三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3页做一做。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观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教材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体现了在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

(3)、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之分几一、创设学习情境,重视教学知识的操作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和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进行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1、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

2、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认识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揭示课题。

(2)认识1/2: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

3、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较分数的大小。

4、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

1、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

生1:……

2、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别?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

3、如果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个

4、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

5、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1、请选择信封里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个,1/3、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能平均分。

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3、观察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把()平均分成()……

4、(根据第3问灵活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6、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7、揭题:象这些1/2、1/3、1/8……我们都叫它为分数(板书:分数)

8、举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

空白部分还有几个1/4?

8、练习:(判断题)

2、师:空白部分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3、(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

(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书: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书:1/21/81/32

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说一个更小的分数。

a、用什么分数表示想到几分之一?

b、拓展练习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视频篇四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由于在家里受到娇惯,独立做事少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时间观念淡薄,不知道珍惜时间,学习、生活懒散、松懈。然而,这些学生面对的社会,将是越来越讲究效率,快节奏运行的,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保持课内与课外教育的一致性,特意结合第五单元时、分、秒的内容设计珍惜时间这一节课,促使学生巩固知识,同时把道德行为进一步深化。

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观察、动手操作、比较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班队活动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活动的目的,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明白道理。

本次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亲身体会,自主发现

(三)依托生活,自主探究

(四)实践应用,寓练于乐

(五)文化熏陶,情感升华

注意从学生的出发,因此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中有关的问题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再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行为知识,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活动过程。同时,课堂教学流畅、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的氛围,渗透守时、惜时教育。抓住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动手、合作、体验学习等学生比较感觉兴趣的活动,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达到活动的教育目标。,让学生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1、活动开始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现实生活场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让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地进行学习。

2、通过故事《一分钟》提出问题,鲜明地揭示教育主题,指导学生讨论完成,引起共鸣,深化道德认识。使学生懂得对于他们来说,一分钟也很珍贵。从小树立时间观念,抓紧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情,成为时间的主人,养成惜时的好习惯。

4、让学生在积极、多元的评价中建立信心、感受成功。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用积极、及时的评价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亲切的鼓励、由衷的赞叹能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探索,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给予他们肯定的暗示、无穷的力量。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参与着教学活动。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视频篇五

《年、月、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知识内容。

●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相互关系,介绍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教材力求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初步会判断平年、闰年。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操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自觉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掌握它们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卡片、表格、计算器等。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年历,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交流、概括、总结,并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上,我让学生观察、体验、质疑、讨论、概括、总结、实践运用,用这些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判断等多种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一)猜谜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数学博士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得着吗?请注意听: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估计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并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通过年历认识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猜谜语导入新课,直观形象,过度自然,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自主创新。

在这一方面,我又分五个小节来实施。

1、合作观察、自主探索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年历卡(年历卡为1997年至20xx年各年的),学生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合作交流,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卡片内容。(可以用计算器)

卡片内容:

(1)、我们小组观察的年份是___________年。

(2)、这一年有__________月,其中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这年一共有多少天?

学生合作完成后我请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

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的发现了:(板书)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的是28天,相对应的那一年是365天,有的是29天,那一年366天(板书28天、29天、365天、366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

(设计意图: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充分的让学生合作观察、自主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亲身体验,开拓创新

在学生明确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提出要求:要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吗?当学生提到书上介绍的拳记法时,课件及时引导学生共同观察:(课件)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都是小月。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亲身体验这个规律,并与邻桌互相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读读教材上的歌谣,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具有个性化的歌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发现规律、突破难点。

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二月月历卡,发现二月份的天数只有两种情况,一种28天,一种29天,然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平年、闰年)。

也就是说判断平年、闰年是由2月份的天数决定的,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1997—20xx年2月的月历卡并统计天数,四人小组里完成表格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表格如下:(略)

学生自主发现了: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贴纸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学生通过观察、借助计算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充分探索,发现规律,达到自主建构新知的目的。)

4、扩展延伸

学生的求知欲是旺盛的,他们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平年、闰年呢?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我出示了平年、闰年的来历这课外知识点,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分册)《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自然分册)等。

(设计意图:从而达到了课外延伸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巧设疑点

接着我让学生完成一组练习(课件),在学生回答1900年能被4整除是闰年时,我告诉他你判断是错误的,这时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开始和老师争论起来。这时我出示1900年二月月历卡求证,1900年二月的确只有28天,这样一个巧妙的矛盾设置,瞬间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我让数学博士带领同学们去了解原因。(课件)通过数学博士点拨,让学生认识到1900年确实不是闰年。(贴纸条: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除以400能整除的才是闰年。)

这一小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判断整百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而设计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适当的质疑给学生思维上的振憾,同时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为了巩固与发展前面的新知,按照新课标理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里分三个层次进行练习设计。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练习:

1、一年中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小月有()个。

2、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5月的最后一天是()日。11月的最后一天是()日。

4、4月和5月共()天。

(本次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巩固。)

第二个层次是深化练习:

小冬满16岁的时候,只过了4个生日。他的生日是()月()日。

这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这次的练习可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个层次是拓展练习:

1992年2月13日是小红的第十五个生日,这一年爷爷再过几天,才过第十五个生日。

1、爷爷的生日是()月()日。

2、爷爷这一年是()岁。

3、爷爷过第十七个生日时是()岁。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也有利于不同层面学生的知识掌握。)

(四)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牐牨咀拧靶】翁茫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五)课后作业:收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办一份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本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启发他们要学会珍惜美好的光阴,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简明突出了本课的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学生记忆更为深刻。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31天

(四、六、九、十一)小月30天

平年(365天)2月28天

闰年(366天)2月29天

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能整除400的才是闰年。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视频篇六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的方法,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本节课有关分段的知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考与分析。因此,在教学时,主要借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归纳整理,感知分段的一般规律,为以后教学植树与喜迎新年的内容做准备。

我设计这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三个方法

(一)加强动手操作 促进思维发展

1、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果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黑板——教师的动作中去接受知识,模仿思维,时间稍长,他们便因单调感到乏味。因此,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基于上述几个原因考虑,我在课开始部分就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剪绳子出发,为他们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与同伴合作剪彩绳,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近感。接着又让学生通过动手画线段图等一系列自主活动,由浅入深,充分利用动手操作的直观具体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一个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思维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与逻辑性

分段这个抽象的数学问题,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在生活中略有感知,但没有作过系统地思考与分析。而且,我班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时,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剪一剪(一根彩绳剪四次,五次、六次、分别剪成几段呢?)和画一画(假如剪7次,可以剪成几段呢?)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又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分层揭示分段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了规律形成的'思维全过程,学生概括起来言之有物,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效率

我认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和效率,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探索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通过想办法用线段图来表示“假如剪7次,可以剪成几段呢?假如剪7段,要剪几次?”时开拓思路,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提高思维效率。

(二)让学生学会用线段图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我认为画线段图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好拐杖,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教会学生画简图,”让学生会用画线段图来描述情节,分析题意,归纳结论,运用结论,解决问题。这在“思维过渡”中很好地起到“船”和“桥”的作用。

(三)提供小组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我想,生生互动最好的方法是小组学习。我把全班学生根据各种差异分成若干个小组,随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力量大,同学之间要相互合作,让合作成功的小朋友来交流他们的做法,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学习中非常需要合作;因此课上我安排了多次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集体中获得成功,体会合作学习的好处,从而愿意合作。同时也能让学生与同伴的合作交往中增进情感,增强竞争意识。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视频篇七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数学书本,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学生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的一开始,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在班级内的位置;介绍完自己后,再把你前后左右分别是谁也介绍一下?;转个方向再次介绍,从而引出“为什么同一个人,他一会在你的左边,一会又是在你的前面呢?让学生体会到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新课,用东南西北来描述。

教师板书:东南西北

课始师生的谈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了伏笔,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第一层次: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辨别方向的方法,如:看太阳辨别方向,看北极星辨别方向(这两种方法在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看积雪辨别方向;在深山看树叶辨别方向等等。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层次: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辨别现在的东南西北吗?

我给学生出示了三个活动内容:

1、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方向,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2、你是怎么根据这一个方向辨别出另外的三个方向的?

3、你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吗?学生依据个人的不同经验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有的先找到了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西方,那是太阳落下去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北方,那是北极星的方向。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如听口令做动作等,感知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此时,教师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的方向排列的。这里教师不对学生做统一的要求,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习惯。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教室的东南西北四面墙上都有些什么?将物体与方向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方位的记忆。

认识了东南西北,接着我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东南西北分别坐着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不同方向的认识。接着我让讲台前的学生进行介绍,同时变换方向进行介绍,学生可能会受前后左右相对性的影响,认为方向也会因为转个方向,而使自己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通过探讨使学生明白,方向是固定的,不会因观察者的朝向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区别前后左右的相对性。

随后安排一个开火车找方向的小游戏,让学生闭眼想象,睁眼判断,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三层次: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课前,我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校园,让学生说一说校园中的建筑物在学校的大体位置。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画好方格的校园平面图,让学生以操场为中心,先确定操场四周的四个方向,再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物体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设计,反馈。预计学生中会出现上方定为东南西北的都有,让各种不同表示方法的同学做一下介绍,从而引出为了统一,方便大家观察,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设计的。

教师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让学生亲身经历画平面图,统一平面图方向的过程,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明确了统一方向的必要性。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本环节主要设计了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

1、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周海军和王小娟同学上学可以怎样走?(练习一第3题)

2、出示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

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课到此时,我想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多的收获与想法,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收获与遗憾,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遗憾,因为这是急需解决的。

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教学中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这一课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的有效引导,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谢谢!

东南西北

北(上)

(左)西—|—东(右)

南(下)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初三毕业生家长会发言稿九篇(模板)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最新高考励志的祝福语(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2023年走进初三手抄报精选(九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

    2023年数学周记五 数学周记四年级字优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小学周记如何写5篇(大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给英语老师的教师节贺卡祝福语(模板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教师节的唯美祝福语实用(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

    最新教师节的祝福词句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最新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优质课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万能(实用七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教师节祝福语字8篇(优秀)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