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欢迎词中,可以加入一些幽默或个人化的元素,以增加听众的兴趣和互动。撰写欢迎词需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得欢迎词易于理解和接受。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欢迎词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解析篇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组是:( ) ( )4分)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2分)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11、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答:
8
4分
a、d
9
3分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1分;水中藻荇纵横交错,1分;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1分。
10
2分
11
3分
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所以称自己为闲人,2分。心境: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1分。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解析篇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组是:()()4分)
a、相与步于中庭/寸步不离b、念无与为乐者/念念不忘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d、欣然起行/见机行事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2分)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11、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答:
【参考答案】
8、a、d
9、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1分;水中藻荇纵横交错,1分;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1分。
10、句子1分,理由1分。示例:例句一: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例句二: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例句三: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例句四: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11、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所以称自己为闲人,2分。心境: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1分。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解析篇三
《陋室铭》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2)谈笑有鸿儒鸿:__________
(5)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7.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环境之清幽宁静;(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月色之清。
18.(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5.(5分)(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大(3)使……劳累(4)考虑、想到
(5)共同、一起
16.(4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我)就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17.(2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8.(4分)(甲)文引用名言表达作者保持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乙)文表现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谪后的内心的悲凉与自我安慰。(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解析篇四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6.解释句子中的黑体字(4分)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其境过清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题2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甲乙两文所写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两文分别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每问2分)
9.甲乙两文的层次清晰,都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请选择其中一篇简要概括层意。(3分)
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
6.想于是、就大约因为
7.(1)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啊。(2)溪岸的`形状像犬牙一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8.甲文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乙文描绘的是幽深冷寂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
9.甲文:月下漫步月下景物月下感受;乙文:潭中游鱼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解析篇五
叙事记事!概述课件形容词社会实践报告考试;自我鉴定材料谜语大全聘书答谢词!小结整改近义词我暑假作业口号写作了运营主题班会自我推荐褒义词;协议离职报告辛弃疾实施作文:道德工作标语创业项目意见工作采访名词反义词我疫情方案借条调研报告答辩状。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解析篇六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d)(2分)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5.填空:
(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的心境。
6.简答:
(1)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描绘了一个空灵澄澈、宛似仙境的美妙境界。
(2)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3)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答: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知识拓展]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解析篇七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口口之美”,乙文描写了“口口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参考答案: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
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解析篇八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