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猫教学设计两课时完整篇一
13、蒲公英(第二课时)
一、
二、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过渡:我仿佛看到这些小降落伞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妈妈的怀抱,在空中自由飘荡。(看课件)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
2、交流(谁来当一回太阳公公/)
3、评(太阳公公当得怎么样?)
4、你觉得太阳公公说的有道理吗?
5、一起来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这些小降落伞听话吗?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
2、这些小降落伞听话吗?为什么他们中还有选择去沙漠和湖泊的?(板书)
3、分角色读第三小节。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小降落伞们的结果怎么样?
1、个人读
2、看课件说,(板书)
猫教学设计两课时完整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进行语言积累和表达方法的领悟。
2.体会作者借描写雪景所表达的预见到来年小麦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句。
(1)俗语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
(2)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2.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按照要求预习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见过雪吗?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说说自己的经历。
2.播放下雪视频和雪景视频,谈谈感受。
3.谈话:一场大雪后,往往给人们带来欣喜和快乐。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第一场雪》,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的,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4.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
2.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3.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多读读,可以在旁边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质疑。
三、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1.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四、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小结:因为是,所以作者抓天气骤然变冷这个特点来写;又写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并对进行了联想议论。
2.读通课文,理清脉络。按下雪前雪中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下雪前的天气变化。
第二段(3)下雪时的景色。
第三段(4、5)雪后的景象。
第四段(6、7)作者的联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2.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分段朗读课文。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大家思考: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分小组议论。(雪大、雪景美、人欢乐)
(1)雪后的景色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出示课文插图,结合课文内容想像后的壮丽景象,学生可边看图边说。
4.朗读课文,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其它几段又写的是什么呢?学习其余几个段落。
三、学习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句,并在书中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3.朗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顺序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2.用对读的形式进行交流。
3.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写得很细致,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籁籁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所以这段写得有序、有色、有形、有声。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你怎样理解瑞雪兆丰年的?它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3.作者由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
1.朗读全文。
2.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里?
3.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2.抄写你觉得写得好的语句。
3.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猫教学设计两课时完整篇三
1、知识目标:学会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生说出风霜雨雪四种自然现象中最喜欢的现象及喜欢的原因,导入新课。
二、自学预习,感知本课学习任务。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这场雪有什么特点?
四、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如何抓特点表达思想感情。
1、看录相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部分,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出原因。
2、生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相互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做好汇报准备。
4、学生汇报。
5、学生讲述自己所见过的最大的雪,谈谈当时的感受。
6、分析雪的作用及本课中作者的联想。
五、激发情感,结束全文。
猫教学设计两课时完整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进行语言积累和表达方法的领悟。
2.体会作者借描写雪景所表达的预见到来年小麦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句。
(1)俗语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
(2)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2.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按照要求预习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见过雪吗?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说说自己的经历。
2.播放下雪视频和雪景视频,谈谈感受。
3.谈话:一场大雪后,往往给人们带来欣喜和快乐。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的,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4.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
2.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3.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多读读,可以在旁边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质疑。
三、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1.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四、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小结:因为是,所以作者抓天气骤然变冷这个特点来写;又写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并对进行了联想议论。
2.读通课文,理清脉络。按下雪前雪中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下雪前的天气变化。
第二段(3)下雪时的景色。
第三段(4、5)雪后的景象。
第四段(6、7)作者的联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2.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分段朗读课文。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大家思考: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分小组议论。(雪大、雪景美、人欢乐)
(1)雪后的景色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出示课文插图,结合课文内容想像后的壮丽景象,学生可边看图边说。
4.朗读课文,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其它几段又写的是什么呢?学习其余几个段落。
三、学习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句,并在书中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3.朗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顺序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2.用对读的形式进行交流。
3.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写得很细致,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籁籁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所以这段写得有序、有色、有形、有声。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你怎样理解瑞雪兆丰年的?它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3.作者由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
1.朗读全文。
2.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里?
3.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2.抄写你觉得写得好的语句。
3.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教学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课文第三段在描写放晴后的雪景时,情景交融,字字句句流露出喜悦之情。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加深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教学设计还注意了媒体的使用,注重学生的感受。
探究活动
学会求异思维
要想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素质的人,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求异思维,是与求同思维相对而言。求同思维是寻求唯一的一种答案,而求异思维是在多种假设和构想中寻求答案。像杯子有什么作用?芳芳说:杯子可以用来装水喝。圆圆说:杯子可以装上热水当作简易熨斗用,杯子也是工艺品。显然,芳芳的回答只局限于杯子是盛液体的工具,属于求同思维。而圆圆却指出了杯子的几种特殊用途,属于求异思维的范围。
下一看,有胃病的人为什么总到眼科医院去呢?似乎没有道理。但是,如果用求异思维方式寻求这个答案,却并不难。
你能用求异思维回答这个问题吗?
答案:
休漠的朋友去眼科医院上班。
猫教学设计两课时完整篇五
目的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一、二段内容。
重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难点:理解一、二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看雪景图。(单击课题)
二.审题引入。
1.“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按你的想法,“第一场雪”应抓哪些特点写?
三.范读课文,初知内容。
1.边听边想。
作者写“第一场雪”抓住哪些特点写的?
2.生讨论后,师总结。(单击答案)
四.自学生字词,理清层次。
1.查字典自学字词。
2.按“下雪”“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拼写词语。(单击巩固练习拼写词语)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2.讨论分段。
读课文,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讨论分段依据。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言。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前天--气象台预报寒流即将南下。(寒流未到)
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布满彤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刮起凛冽寒风。(寒流到来)
昨天黄昏--下起雪来。
这是按时间顺序把寒流来时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出来,语言简明,特点突出。
七.讲读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
2.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这段也是按时间发展顺序写的,用看到的和听到的把下雪的情况写出来了,有形、有声、有色。
八.布置作业。
1.写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深入体会文章中心。
2.学习写作方法。
重点:体会文章中心思想。
难点:学习文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第二段。
二.讲读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
2.议论。
(1)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雪大、雪美、人欢)
(2)“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怎样写雪大?进一步理解词语“罩”“粉妆玉砌”。
(3)为什么柳树上的雪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和柏树上的雪为什么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了解原因后,指出这里写的是静景。
(4)一阵风吹来,树上的精致发生了什么变化?齐读“树枝轻轻地摇晃”到“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指出这里写的是动景。
(5)课文怎样写孩子们欢乐的心情?(“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
(6)“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目的是什么、(突出“人欢”)
(7)概括段意。
三.讲读第四段。
2.“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3.作者对第一场雪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
4.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概括段意。
6.小结。
“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叫谚语。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劳动经验的总结,是客观规律的总结,含有科学道理。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预见到来年小麦将会丰收,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大雪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总结谈话。
1.复述全文内容。
2.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第一场雪雪景的描写和联想,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和预见到小麦丰收的喜悦之情。
3.学习写作方法。
(1)文章叙述顺序: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大的按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写,小的雪前和雪中也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后两段是按景和情、理和情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寒流来时各个阶段的特点非常清楚,雪后落叶的柳树和不落叶的松柏不同的特点表现的非常准确。
(3)景中含情: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悦之情通过具体语言表现出来,把“严寒”写得很美,透过美显示爱,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练习。
七.布置作业.
背诵二.三.四三个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前:冷--云--风
第一场雪中:大片大片一会儿就白了
后:雪大景美人欢
猫教学设计两课时完整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第一场雪”景的美。
2、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能说出自己对雪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学习成语:(时间为五分钟)
2、学生交流学习成语。(请两名同学)
3、其余同学的搜集的成语在小小组内交流。
二、读题,初悟课文中心。
1、同学们,刚才我们交流了与雪有关的成语,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雪景的文章,题目是——《第一场雪》(点击课件)。
2、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
3、你感觉读得好吗?你来试一试?你为什么要把课题这样读呢?
4、真好,你把雪的美以及人们对这第一场雪的期盼都读出来了,好,现在我们就按刚才同学说的这种感情,再一次把这个课题读好。(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汇报交流。
四、再读课文,读好课文。
1、过渡句:作者笔下的第一场雪感觉是这么突然,昨天还是阳春三月,今天就下起来了;这第一场雪感觉又是这么的及时,想到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我们心中也是无比喜悦。从你们的发言中,教师也深深感受到给同学们留下感受最深的是这第一场雪的美景,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第三、四、五小节。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们对这三小节的朗读,把你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可以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个人读,或者小小组配合读。
2、学生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开始读书。
3、谁来读,你读得最棒的是哪一段。
第四小节:(1)学生个人朗读。
(2)小组配合朗读。(分两组)
(3)师:多美啊!我们看看这雪后的美景去!看的时候可以交头接耳、指手画脚,动起来!(播放录像)
(4)师:假如这段雪景再和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结合起来就更好了,请同学们来当当“配音员”,注意配音员要与画面协调,先试试再来!
(5)同学们尝试着配上录像朗读。(分两组)
(6)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全体起立,可以再加上些动作。
第三节;(1)学生个人朗读。(分两人)
(2)小组配合朗读。(一组)
(3)师:每当我看到雪花飞舞,雪花洗礼着这个世界的时候,《雪绒花》的旋律会在我的脑子里回荡。这曲子那抒情的旋律,准确地表现出下雪时的美好。“雪绒花,雪绒花,小而白,洁而亮,仿佛对着我微笑”这首曲子同学们在音乐课上刚学过!下面,就让我们在大雪飘飘时,去体验一下,雪绒花飘落在我们的手中、发梢时的感觉吧!(师播放录像)
(4)齐读。
第五节:(1)学生朗读。(两人或两组)
(2)你们喜欢堆雪人、掷雪球吗?我们赶快全部加入到这队伍来,齐读。
4、总结:《第一场雪》这篇文章就像一幅幅画卷向我们展开,有“夜雪图”、有“瑞雪图”、“戏雪图”、“丰收图”。让我们把课文的第3。4。5小节齐读一遍,把你们的所有感受都通过读表现出来!
五、引导学生自我感悟。
1、大家刚才已经跟随作者峻青去领略了他所看到的那一场雪,感受到了许多。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许多种情绪的东西,在每个人眼中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同学们,你们眼中的雪是怎样的呢?可以再到课文中与作者再次细细交流;也可以想想自己阅读过的有关雪的诗歌,散文;或者回忆一下自己看雪的情景……(请同学们在小小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来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许多同学与作者的感受是相通的,那么课后请你选择你喜欢的课文段落去背一背,如果你的感受不同于作者,课后可以把你眼中的雪它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交流。
猫教学设计两课时完整篇七
一、教学要求:
1、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的意思。
2、阅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三、教具准备:投影、图片、cd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生齐读课题)
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这场雪的?(指名回答)板书:雪前
雪中
雪后
2、下雪前,作者抓住了时间短、变化快,突出了天气骤冷。
板书:骤冷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引读:师读时间,生读天气变化。)
3、小结:一天之内,天气变化如此之快,预示着这是一场大雪。
(二)感受雪大,体会景美、人欢:
1、这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说)
板书:雪大
景美
2、雪的大、美,你是怎样从文字中感受到的呢?
请大家细读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圈圈点点,有什么感受随时用简洁的语句记下来。老师相信你的感觉是最准的。(生细读体会)
3、下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读给同桌听,读完后互相说说感受。(同桌读、说)
4、交流:先读句子,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师生议议、读读。(以下内容按学生思路安排教学)
a、第3自然段
抓住“鹅毛般的”“地上一会儿就白了”(视觉)
“簌簌地”“不断”“咯吱”“压断了”(听觉)体会夜静、雪大。
(指名说、读)
你们看他,读得轻轻地、缓缓地,多安静啊!把“夜静雪大”的意境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学着他再去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这样的感受。(齐读第3自然段)
b、第4自然段
(1)“整整”(说明下雪时间长,雪下得大。)
指导朗读:语速慢、语气稍重
(2)“嗬!好大的雪啊!”(两个感叹号突出作者看到大雪景象的惊叹。)
指导朗读:突出“好大”,惊叹的语气
(3)从“罩”“厚厚的”“粉妆玉砌”整体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读
说说你对“粉妆玉砌”的理解?
想不想亲眼看看粉妆玉砌的世界?先闭上眼睛,自己想象一下画面,——睁开眼睛。(出示画面:田野中、树林里、屋顶上、公园里的雪景图)
雪景美吗?(生:美)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练读、指名读、齐读)
说得好,读得也好。老师送你们几个描写雪景的词语。
(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洁白无暇、冰凝雪积)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词吗?
(4)从(部分描写)树上积雪的静态描写、动态描写中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读、说)雪大、景美在什么地方?
大家看——(出示柳树、松树积雪图)感受“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挂满、堆满”
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的雪景。
(看图试背:生练说、指名说,评议)
小结: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指导朗读:亲切、喜爱之情
“簌簌地”“玉屑”“随风飘扬”“五光十色”(动态的雪景也很美。)
指导朗读:欢快、活泼
小结;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给人以幽静秀雅之感,动态描写给人明快热烈之感。这一动一静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使画面更加迷人。
c、感受“人欢”
(出示图)下雪后,孩子们在干什么?(指名说)
他们可高兴啦!谁能读出高兴的语气?(指名读)
孩子的笑能把雪震下来吗?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指名说)
板书:人欢
作者抓住了雪大、景美的特点,给我们描绘出一个童话般的雪的世界。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再到粉妆玉砌的世界中去尽情地遨游一番吧!(配乐朗读:生自练、指名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雪后的美景再一次浮现在老师的眼前。
(三)体会联想,加深认识:
1、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了什么?
(生自读6、7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
2、交流:
(1)“瑞雪兆丰年”的意思。(指名说)
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
3、此时此刻,作者看着眼前晶莹剔透的世界,听着耳畔孩子的欢声笑语,联想到明年的丰收,他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
4、简介背景:
一场大雪使得作者如此兴奋和激动,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吗?
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自然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吗?瞧,农民们都高兴得扭起秧歌舞啦!
(出示图片)
5、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这一场雪,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模拟记者采访,学生说感受)
总结:作者不仅写了事物:第一场雪,还写了联想:瑞雪兆丰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点明了喜悦的原因,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深化了课文的主题。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来朗读一次全文。(配乐)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搜集雪景资料,写一篇短文。
板书:19、第一场雪
雪前骤冷
雪中雪大
雪后雪大景美人欢喜悦
联想瑞雪兆丰年
猫教学设计两课时完整篇八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作手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联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学会评价他人,学习他人。
3、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谈、提高协作能力。
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怎样读好课文,做到感情真挚。
让学生情景表演,综合应用语文,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设计理念:
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生如何与别人谈论天气。通过朗读指导和训练教会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并通过课外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和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背景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谈了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写雪的文章。板书:第一场雪
这是峻青爷爷写的,写于1962年,(板书:峻青1962)注意:问题就出在这个年代上,这三年是什么年代?你们听说过没有?1960到1962年我国遇上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生活非常困难,农业歉收,经济停滞,所以人们叫做“三年困难时期”。在这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冬天,作家看到了这么一场预兆着丰年的大雪,非常高兴,写下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来读,你们看着文章,想一想他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都写了那些内容。
师读课文。学生听,思考。
二、学生回答理清文路
师问:课文的写作顺序什么?写了那些内容?
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课文结构)
三、创设情景培养说话
咱们先来看雪前的天气变化,我想这些变化当时人们一定都注意到了,人们想没想到要下雪了?希望不希望下雪呢?试着想象一下,人们会怎么谈论天气,根据你从文中相应部分体会到的,表演完成对话。
出示对话:
小王:兄弟,你还别说,这天气预报还真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可不是,你看前几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王:就是,你看今天,这天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是呀,你看今天,这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王:……
小李:……
表演的真好,眼看一场瑞雪就要从天而降了,那雪到底下了没有?下的大吗?人们的心情?作家看到这场大雪想到了很多,人们一定也会由这场雪产生很多联想。他们在一起又会怎么谈论这场雪?请你根据你从文章相应部分体会到的,表演完成对话:
出示对话:
孙子:爷爷,这雪可下的真大呀!
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子:不就是一场雪吗?人们为什么那么高兴?
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爷爷:……
孙子:……
真不错,刚才我们表演了两段对话,它是那两部分的内容?(雪前、联想)
那谁能总结一下雪前这部分的情况。抓主要词语。
联想部分:
板书:寒风凛冽天骤变
更喜瑞雪兆丰年
四、以读代讲体会感悟
这场雪到底下的怎么样?雪后的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欣赏课件
雪下的大不大?雪景美不美?
那一部分写出了雪大?(雪中)
这一部分是写下雪的过程,我们如果要写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写?(时间顺序)
学生找,老师引导
“冬天的………”
想一想,这句话以前写什么时候?(白天)以后呢?(晚上)
白天雪的特点一个字:“大”
谁能通过读给我下一场大雪?(指导朗读)
这是下雪的前半段,白天雪下的很大,到了晚上还能看见吗?晚上怎么办?手势(听)
生说“听”真富有诗意“听雪”好!
那晚上听雪有什么特点?一个字“静”
既然是静,那就一定要读出静,用轻重两种方法读,指导读出“静”。
既然是这么静的,为什么还要搞出那么多声音来呢?(指导用反衬的写作手法)
静中微响更觉其静
师总结:这一部分作者通过看雪、听雪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山村雪夜图”,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用几个字概括一下。
板书:山村夜静(听)雪漫天(看)
课文中同样有一句话,抓住这关键的一句话,你马上会明白?学生找
这句话是怎么写?(总写、概括写)
以后呢?(具体写、细致写)后面写了三个细节,引导学生分别说出:银条、雪球、彩虹、
写了银条、雪球、彩虹、三个细节。读的时候,写整体的句子要读的壮阔一些,雄壮些(范读)后面就要读的细腻一些(范读)
学生练习读课文。
男女分组读老师指导。
这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那是个怎样的世界?还可以说成怎样的世界?
学生回答。
引导板书:粉妆玉砌
这样的美景中人们的'活动怎么样?板书:人欢笑
指导读出高兴。
出示读书歌:
读书做到有感情,
讲说语气要记清。
体会作者心中想,
设身处地入情境。
轻重缓急要分清,
抑扬顿挫要分明。
下面你们就用这个秘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课。
指名读
读的不错,现在来看看老师的板书,象什么?写什么的诗?
读一读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古人写雪的名句:
出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这三句诗句,是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在因雪而凌厉肃杀。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这两句诗是作者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这是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在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
猫教学设计两课时完整篇九
教材分析:
这篇阅读课文选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图》。文章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大雪,讲述了“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和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粉妆玉砌、瑞雪兆丰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出来的喜悦之情。初步想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第一场雪的,写出了这一场雪的哪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教学构想:
先布置预习,再在课堂上交流预习的结果,解决问题,最后欣赏平时积累的有关于描写雪景的段落。学生可充当小导游,介绍雪后美景。
教学准备
积累有关于描写雪景的词句段、雪景录象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背景,感受雪景的美,并能感情朗读。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谁来说说为什么喜欢雪,它美在哪里?今天,我们来学习峻青写的《第一场雪》。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生词小黑板,点名汇报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共同纠正读音。记住字形。
2、开火车按自然段初读课文。
3、读后请大家结合预习课文的情况,说说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根据以往教学情况和学生心理,一般说,学生对课文中“雪中”和“雪后”这两部分最感兴趣。因势利导先学习这两部分内容。)
三、学习新课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场雪下得怎么样,给你什么感觉。
2、在书上找一找,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一场雪下得很大?
(1)注意指导学生突出理解“鹅毛般”、“一会儿”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句。(注意“鹅毛般”读成重音;“一会儿”可读快些。)
3、同学们,下雪与下雨不同,没有声响。可是课文中为什么又写“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的声音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雪下得大,并指导学生在讨论后朗读这两句。)
4、按照刚才的学习要求,请大家把第三自然段完整地轻声读一读。谁能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请1—2人有感情地朗读。)
5、这场雪下得真大啊!刚才我们一起学的是下雪时的情况。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下雪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读后引导学生说说又从哪里看出这场雪下得真大、真美。(注意指导学生理解“好大”、“全都罩上”、“挂满”、“堆满”等词语。)
6、我们来看看这一句:“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这里作者连用了两个感叹号。想一想,作者当时看到这雪景是什么感觉?(作者内心充满了惊叹、赞美,脱口而出。)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要读出重音,要表达出惊叹、赞美、欣喜之情。)
7、再想想,作者在赞美、惊叹什么?(让学生在轻声朗读中学习体会。)
8、谁能把第四、五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请几个学生起来朗读。)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本课生字词。难写的可多写几遍。
猫教学设计两课时完整篇十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引导感情朗读课题: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4做一片美的叶子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
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7、自己再次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
2.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3、学生描红练习。
六、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教学反思
4、做一片美的叶子(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奉献飘零输送茁壮葱翠整体肥美回归
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
(2)读句子,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
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3.怎样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相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5、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4、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自己想一想,指名交流)
四、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选做题:
(1)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树美
外在美:形态各异
树叶美
内在美:无私奉献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