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撰写调研报告,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调研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为他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参考。下面是一些调研报告的摘要,其中包含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实用的案例分析。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一
机构编制资源是政治资源、执政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作为机构编制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的运行、财政供养人员的规模以及党的执政形象。在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的背景下,如何盘活机构编制资源,有效服务和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机构编制部门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编制总量紧张。
就宝兴县情况而言,编制总量紧张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全县行政事业编制总量是以多年前人口基数标准核定的,而宝兴县是典型的人口小县、幅员大县,这一巨大的差异导致我县编制数量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全县编制总量全市最少,且与其他县区相差较大,与邻近的芦山县、天全县相比,我县编制总数为芦山的56.4%,天全的50.2%,而芦山县是除我县外全市编制总数最少的县。
(二)思想认同缺乏。
部门控编意识不强,缺乏编制资源是稀缺资源的认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三是个别部门因工作目标任务完成不好归结于缺编缺人,作为向上级部门和县委、政府推脱责任的理由,进而要求增加编制。
(三)人员结构老化。
由于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等客观原因,宝兴县人才引进难度较大,且人才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二是人员年龄老化,全县在编在岗的人员中,年龄在50岁—60岁的男同志占总人数的17.8%,年龄在50岁—55岁的女同志占总人数的5.0%,两类人员占全县在编人员22.8%。
(一)争取上级部门工作支持。
一方面在严控编制总量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向上级编制部门争取编制增量,以缓解宝兴县编制不足等相关机构编制问题。另一方面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党政机构领导职数、事业机构设立、升格等方面争取支持。
(二)挖潜盘活现有编制资源。
一是做好超编混岗清理整顿。按照“综合施策、逐步消化”的原则,结合岗位、年龄等,通过完善资料、调整岗位、职务与职级并行、多出少进等方式逐步消化超编混岗人员。
二是规范编外人员管理。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临聘)人员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严明编外人员的招聘程序、薪酬保障、管理考核等,进一步规范对编外人员的管理,从严控制新增编外聘用人员,确因工作需要,需招聘编外人员的,严格按照“严格控制、明确权限、依法管理、保障权益”的原则,按程序报批。
三是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着眼于减少机构编制紧缺压力,对可由市场提供、社会力量承担的专业技术或后勤服务等,逐步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由市场和社会力量承担。
(三)建立统筹管理编制模式。
一是实行空编统筹管理。建立“零空编”管理制度,以现有编制和实有人数为准,收回事业单位部分空编,集中统一管理,建立编制周转池,着力用于保障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民生领域需要、改善单位人员结构、引进紧缺急需人才等领域,进一步盘活编制资源。
二是建立用编评估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因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变化提出的用编需求,结合各单位职能职责、人员结构、学历结构等开展调研、评估可行性,并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决策审批提供依据。
(四)完善配套机制。
制定机构编制工作考核细则,将机构编制工作纳入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及绩效考核范围,强化各部门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对机构编制管理的责任。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二
随着金融服务市场逐步健全并不断的繁荣,金融服务的质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无时不刻的与金融有着直接的或是间接地关系.我决定于2014年4月2日-2014年4月13日进行一次调研。
调研方法:采用街头抽样调查。
调研对象:各个银行金融机构。
本次调查采取街头抽样调查,主要调查年龄在18-59岁之间,性别随机抽取。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其中男性占50人,女性为42人,被调查者80%为城镇居民。
以下为回收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一、银行服务基本调查。
(一)在目前所选择的银行服务机构。
结果统计中可以看出,被最多人选用的银行是中国工商银行,有38人,占据了主要位置。其次是中国农业银行,30人。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排在三、四位。有12人选择其他银行,根据口头的调查,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也有较大的客户群。
(二)消费者对其所选择的银行满意度。
从结果统计图表可以看出,市民对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满意度普遍不高,大部分的人表示只能勉强认可银行的服务,34%的人明确表示不满意银行的服务,在被调查的人中大部分的表明其所选择地为四大国有银行,因此也可以看出,四大银行的服务确实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反应的情况来看,人们对国有银行的服务态度意见较大,银行员工的敬业度不高。
(三)选择商业银行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从雷达图的分布来看,较多的人会就近选择,服务和营业点的数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有就少部分的消费者会从知名度、安全性等方面考虑。
(四)消费者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四大国有银行)的态度。
结果表明,人们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了解不够,只有14%的消费者已选择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其提供金融服务。32%的消费者表示有意向尝试这一新兴的银行服务机构,31%的消费者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甚了解,还有15%的消费者还未过考虑此事。
(五)被访者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重。
从柱状图的分布情况来看,有46%的消费者将会把大部分的收入存入银行,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将一半的收入存入银行,有17%的消费者只将收入的1/4放在银行,只有2%的消费者表示目前在银行没有存款。
(六)被访者是否使用过或正在使用信用卡。
被访者中只有11人曾经或正在使用信用卡,只占到被访者的12%,而将近90%的人没有使用过信用卡。
(七)被访者对信用卡使用的态度。
从图表中明确可以看出,大约31%的消费者表示对信用卡还不甚了解,对其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清楚,18%的消费者仍在考虑,有意向办理;19%的消费者觉得没必要,对其作用不大。13%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很方便,能够解其一时之需,还有11%的消费者表示从未考虑过信用卡对其生活的影响。
(八)被访者曾或现在参与的银行投资理财活动。
贷款10080没有过288604540200投资43222其他理财咨询结算。
可以看出,有将近一半的人参与过贷款,与此人数相近的被访者有过投资的经历,有不到25%的人参与过理财咨询服务,只有两人参与过结算服务,30%的人还没有接触过以上的理财活动。
(九)被访者对理财活动的态度。
调查显示有将近70%的消费者认为可以适当的参与理财活动,10%的消费者说应当对银行的理财产品持乐观的态度,13%的消费者表示银行的理财产品有时也有一定风险,投资须谨慎,应该敬而远之。4%的消费者未做考虑。
二、问卷结果分析,提出问题并作出详尽分析。
在对被访者其所接触银行机构的情况来看,(一)四大银行占据着绝大比重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在街面所能见到的大多数为四大国有银行,并且,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与这些银行有业务关系,等等因素。这其中工行占据了最多市场份额,有将近40%的消费者会选择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分列其后,在调查中发现交行和招行拥有不少的客户群,并以其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近些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渐的加大了对上海地区的扩张,消费拥有了更加多样的选择空间,有利于金融服务机构的合理竞争,提高本地区的金融服务质量。上海市政府应该加大对金融服务机构的招商引资,活跃本地区的金融市场,更好的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虽然四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极高,但被访者普遍的表示出对为其提供服务的银行的不满,这是银行系统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问题,银行服务人员的敬业程度急需提升,大银行的服务已经不再是他们在市场经济时代行业间竞争的优势,在当代,人们对此有着多种的选择,人们可以选择服务更人性化的银行。从反应的情况来看,消费者对银行的意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服务不够人性化,不周到,不够尊敬,没有耐心。2.四大银行的各项费用较多,且较贵,使得消费者难以接受,影响到人们对网银等新兴事物的热情。
存在以上问题的银行应该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提升服务的品质,使得消费对所选银行的忠诚度得以提升,银行间展开良性的竞争,实现双赢。
(二)被访者在谈到选择银行时的考虑因素时,显得并不是非常的在意,可以看出,很多人处于方便的考虑,将钱存在离家较近的银行,分析得知,现阶段的浦东新区曹路镇的城镇居民对金融服务机构的认识还不是很全面,消费者应该将其视为市场当中的普通服务公司,更多的了解金融服务机构,更好的利用其所提供的服务,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提高时间的效率,提高生活的质量。人们对储蓄的安全性没有太多的顾虑,四大国有银行的体制背景,使得这一金融业的关键问题显得并不那么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经济体制的优化,竞争机制的深化,各银行的信用会显得尤为重要。现如今的许多银行为提高其业务量,与许多的企事业单位合作,采用定点合作的方法来抢夺市场份额,此营销方案起到不小的作用。
(三)虽然银行目前的存在较多待改进地方,但人们打算更换银行的热情并不是很高,用户对其所选银行有着较高的忠诚度。这样并不利于银行之间的竞争,不能使得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消费者应该及时的转变原有的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合理的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形成对银行的压力,迫使其不断地进步。
(四)在谈到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态度时,人们的反应不一,有些人已经体会其带来的变革,有些人则对其不以为然,调查表明,大部分的人对其不甚了解,进而对其不会有过高的热情。但人们的好奇十分的强烈,这说明股份制银行在此还是有较为广阔的前景,但前期宣传、导入,将会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此类的金融机构应该加强长远的预知能力,克服眼前短暂的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
(五)在提及存款占收入的比重时,将近50%的人表示其将大部分的收入存入银行,多一半的人有不到一半或是将近一半的存款。了解到,每个对存款的态度不尽相同,出于安全性、流动性、投资性的考虑,导致了不同存款比率。整体来看,本地区的人在消费方面较为保守,生活负担较重,人们多年来勤俭的生活习惯和现实的生活状况,致使存款的比重较大。
(六)信用卡在本地区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有将近90%的人表示没有使用过信用,这与本地区的经济现状和人们的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很多人还不了解信用卡得作用和方便之处,提前消费的观念还不能为广大的民众所认识和接受,人们对其的需要并不很强烈,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先进,人们会逐渐的接受使用信用卡,促进本地区金融体制的完善。
在针对投资活动的调查中,和现状相符,将近一半的人都参与过贷款的理财活动。还有将近一半的人参与过投资的理财活动有少数参与过理财咨询的活动还有不少的人从未参与过银行的理财活动,这部分人更偏好与收益稳定银行存款。
被访者对参与理财产品活动的态度多为适当参与,能使我们消费者能够在所参与的理财产品中获益,使得自己的闲置资本达到效用最大化。
三、提升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的建议。
调查中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有几点:
(一)增加服务窗口,增设自助设备,加强引导服务。
提高服务效率等具体措施,如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提出实行弹性工作制、弹性工作窗口的措施;建设银行提出实行划分服务区、分层服务的措施以及提高每日自动取款限额等;农业银行将逐步推行延时服务;工商银行所有营业网点延长服务时间30分钟,对业务流程实施现金业务和非现金业务高低柜分离,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缩短交易时间等。还有其他银行提出的通过提高服务效率来缩短办理业务时间等。
(二)加大对客户的收益风险意识的宣传。
针对理财产品宣传,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都提出了要加大对客户的收益风险意识的宣传,及时进行风险提示,严格遵守理财产品真实性宣传的要求,端正客户预期。
(三)加强服务督察,针对客户咨询和投诉的问题。
各个银行都提出了增加客服电话,强化咨询和受理工作,加强服务督察,积极配合消协处理用户投诉;浦发银行、招商银行还提出了首问负责制,争取一站式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四)开展各具特色的优质服务活动。
如工商银行开展的“优质服务年”活动;招商银行推出的“满意100,我最优秀”服务月比赛活动;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实施的“星级服务”考核,挂星上岗活动;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增设的便民措施,体现了人文情感等等。这些活动对提升银行服务水平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调查体会。
总体来说目前该地区金融服务业还是很发达,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前景是不错的。应该加强合作、沟通,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地改进,在改进中努力的做到最好。
我认为,银行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服务水平的竞争。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关系到一家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这次主题调查活动,展现了不同银行不同的服务侧面,也许并不全面,却让我们发现,“你中意哪一家银行”得到的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回答。当我们对银行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时候,“中意的银行”意味着优质的服务产品、服务方式,意味着良好的服务设施、服务理念。一张信用卡、一个营业厅、一台atm机都联系着大市场。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扶持;金融事业的兴盛,更需要企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加强金融机构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实现银企双赢双兴,已成为县委、政府实施“工业兴县”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最近,带着如何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搞好银企对接这一问题,我们到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全方位地了解了当前银行与企业的合作状况,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
一、当前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工业兴县”战略,立足现有信贷政策,改进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年末,我县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农发行、信用联社(以下简称“五行一社”)贷款余额22.2亿元,当年信贷投放总量20.4亿元。其中,工业企业贷款3.2亿元,私营个体贷款5.2亿元,签发承兑汇票7207万元,票据贴现7.99亿元。今年元至四月,信贷投放总量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1%。其中,工业企业贷款3900万元,私营个体贷款1.2亿元,签发承兑汇票2185万元,贴现6.5亿元。为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短缺,保障企业健康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信贷投放不足、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仍然突出,集中表现在:
(一)存贷差额不断扩大。90年代末,我县各家银行是贷差行,贷款大于存款,而后由于存款总量和贷款总量增长不对称,导致我县存贷差严重失衡。年末,我县各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6亿元,贷款余额27.1亿元,存贷差15.5亿元;到年末,我县存款余额达61.8亿元,贷款余额22.5亿元,存款增加了19.2亿元,贷款却下降了4.6亿元,存贷差进一步扩大,达39.3亿元,是年的2.5倍。到今年四月末,存贷差再增4亿元。同时,贷款余额中有11亿元属于粮棉油收购挂账的政策性贷款,实际对县域经济的投入只有11亿元,只占我县存款总量的17.8%。工行有6个亿的存款,贷款却只有1000万元。存款逐年增多,贷款逐年下降,大量的存款被上级行调控,与此同时,我县的中小企业发展却受到了严重的资金瓶颈制约。
(二)资金投放“重强轻弱”。全县几家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相对集中,把目标都瞄准在源等重点企业上,为他们授信放贷。尽管其他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大,但银行投向重点明确,惜贷惧贷,重强轻弱。目前,凯乐等四家重点企业的贷款余额2.18亿元,占全县剔除政策性贷款后余额的15.6%;其他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2.8亿元,分布在82家企业,企平仅341万元。
(三)贷款难与难贷款同时存在。一方面,银行扶持企业发展,服务县域经济的意识明显增强,希望通过扩大信贷投放,实现效益最大化,但有钱放不出去。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中信贷需求大,但求贷无门。企业的“贷款难”和银行的“难贷款”同时存在,导致银行信贷投放功能不断萎缩。年末的贷款余额比年末的贷款余额下降了4.6亿元。今年四月末的贷款余额比年初又减少了7142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2亿元。
二、信贷投放不足的原因分析。
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日益减少、投向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银行政策控管方面的因素,又有企业自身不足的被动,更有政府部门、中介组织服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影响。具体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县级银行自主权有限,经营服务滞后。
一是贷款审批权缺失。各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基本上收了基层行社的贷款审批权。目前只有建行、农行和信用社争取到了极为有限的贷款审批权,其中农行也只有对个人的贷款审批权,单笔贷款最高审批权限为60万元,对公司的信贷,支行无权审批。其他商业银行如县工行、中行都没有贷款审批权限。中行连存单质押贷款也必须经上级分行审批。
二是贷款手续繁琐复杂。每一笔贷款都要通过信用评级授信、项目评估、贷款审批等诸多环节,要经过信贷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审贷委员会层层把关,逐级上报重复审批,从申请到审批、发放,至少要履行8道手续,约需28天时间,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高频率、小金额、快周转、强时效的需求存在很大矛盾。有时银行贷款到位,企业商机已失。“小天使”公司反映,有一次他们急需一笔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要求在15天内融资到位,但找县内一银行,四个月后才把贷款审批下来,而此时生意早已“泡汤”了。
三是信贷“门槛”较高。在营销战略上,金融机构大多是扶强不扶弱,这使得贷款投向集中,主要流向了县域重点骨干企业。同时,银行贷款授信条件和抵押贷款标准过高,中小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能达到银行要求的为数不多,致使一些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显得无能为力。建行规定,从今年开始,aaa级以下企业贷款不再受理设备抵押,只能以房产和土地抵押,且必须两证齐全。然而,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家aaa级企业,很多企业也没有办理土地证。
四是金融产品适用率不强。金融机构虽然推出了不少信贷产品,但大部分产品都是由上至下推广的,与县域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吻合,缺乏与我县企业发展适销对路的配套产品。目前,在企业信贷上,仅限于房地产抵押贷款、存单抵押贷款等,诸如仓单质押、动产质押等适销、灵活的产品,推介使用较少。
五是贷款营销激励机制缺乏。为了有效防控风险,目前,银行普遍实行不良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信贷人员终身责任制、信贷人员薪酬与不良贷款比例挂钩等制度,都没有出台贷款营销的激励政策,信贷人员的利益与贷款发放的多少相关不大,只有风险责任,没有激励措施,使基层信贷人员缺乏贷款营销的积极性。而且,在国家宏观调控、收缩银根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增加,而转账结算,银行卡收单,证券、保险、债券、工资收付等中间业务的开拓发展,以及资金上存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目前银行平均储蓄成本年利率约为1.46%,银行平均上存年利率约为2%),导致银行转向保守经营。
(二)企业自身不足,授信基础较差。
一是自身资产不足,争取贷款的能力较弱。目前银行一般只接受土地或建筑物等抵押担保,并且一般只能按评估值的60%予以放贷。由于我县多数企业都是小规模经营,投入资金少且主要用于购置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固定资产少,特别是一些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大,仅靠固定资产来抵押而获取的银行贷款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如一家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只在100-150万元,而其每年在收购棉花时,需资金500-1000万元,银行按规定比例测算其抵押价值,该企业可获取的抵押贷款在95万元以内,远远不能满足其流动资金的需求,因而不得不转而寻找更具灵活和快捷性的民间借贷。
二是缺少优良项目,产品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我县大多数企业处于发展初期,经营粗放,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结构表现为资源性粗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趋同产品多、优特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缺少优质项目、优质产品,发展潜力有限,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银行为加强审慎经营,不敢轻易放贷。
三是内部管理不规范,经营信息失真,影响银行评估授信。我县的企业大多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有的企业产权不明晰,管理人员缺乏,“家族式”管理比较普遍;多数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盈亏状况;有的企业在购进原材料和销售产品时,以现金进行交易,使得金融机构无法监管其资金流向;有的企业在为职工购买劳动保险以及一些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没有认真履行义务,社会公信度欠佳。等等这些,导致企业在寻求信贷支持时,银行会因难以掌握其真实的经营状况,不能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而约束信贷的发放。
信贷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生态环境较差。
一是担保公司能力不足。目前我县只有县民生担保公司一家担保机构。虽然该公司目前运行较好,但其存入信用社的担保保证金只有718万元。按照1:4的放大比例,只能担保贷款2872万元。而且,目前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1500万元,按照信用联社的最新政策,注册资本在2000万元以下的,信用联社将取消与其的合作。
二是中介组织服务不优。目前,企业财产抵押,抵押物评估环节多、手续繁、收费高,而且有的评估登记的有效期与贷款期限不匹配,贷款期限内重复评估登记、重复交费,加重了企业负担。而且,为企业贷款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大多是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内设机构,存在部门垄断现象,服务质量不优。有的中介服务人员存在吃拿卡要的现象,工作效率低下,人为地拉长了企业获取贷款的时间,贻误了企业商机。
三是征信体系建设缺失。人民银行正在建立和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但由于参与各方支持不够,数据采集、更新相当困难,特别是非银行信息的采集阻力较大,目前企业信息仅入库118家,且部分数据失真失实。同时,社会信用环境也有待改善。目前我县不良贷款占比仍然较大,全县“五行一社”不良贷款余额为3.9亿元,占15.6%。金融部门依法收贷清息时,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得不偿失,这些都制约着金融部门向中小企业融资。
四是政府、银行、企业信息不对称。银行垂管后,因条块分割,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缺乏经常的联动沟通机制,往往是政府的产业信息、发展规划金融机构不知晓;而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扶持政策、投资方向政府和企业不清楚;企业的新建项目、财务信息、信用状况和融资需求银行不了解。信息交流的不对称和不通畅,阻碍了信贷的投放。
三、加强银企合作,实现银企有效对接的建议。
银企关系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同体。改善金融服务,加强银企合作,是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要解决好银企对接障碍,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改进金融服务,建立适合县域企业融资特点的银行信贷支持体系。
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全新服务理念。金融部门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观念,调整经营战略,重新进行市场定位,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一方面,要调整信贷战略。既要重点关注产品有市场、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规模型企业,更要关注法人代表信誉良好,产品有潜在市场,经营前景乐观,但效益暂时欠佳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思路。对已有信贷关系、信誉良好的企业,可以大胆施贷予以支持;对那些效益欠佳的企业,可以在落实还款保证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贸易融资、封闭贷款、短期授信业务等方式帮助企业尽快扭亏为盈;对于出现不良贷款企业,银行应积极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努力盘活不良贷款。
2、针对县域企业特点,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一是要积极拓展新的信贷支持方式。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和控险方式的不同,不拘泥于贷款这一种方式,积极办理银行承兑、银行和商业汇票贴现、打包贷款等。二是要积极开发、丰富信贷产品。要摒弃过去仅限于存单、房产、土地抵押贷款的狭窄选择,积极推介运用动产质押、股权质押、无形资产质押、货权质押、品牌使用权质押等信贷方式。要广泛推广营销“速贷通”、“成长之路”等新的信贷产品,培育信贷品牌。要学习借鉴深发展开展“供应链金融”的经验,不断研究推行适合我县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三是要灵活信贷方法。对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可以采取以房地产一次性抵押、多次贷款周转使用的办法,并放宽贷款抵押条件,提高企业设备、厂房、私房等固定资产抵押率。
3、积极争取政策空间,提高金融服务能力。一是要积极扩大县级信贷审批权限。一方面,各上级行要进一步下放、扩大县级信贷审批权;另一方面,各县级金融机构也要通过提高自身营运水平,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贷款审批权限。二是要改革信贷操作流程。要针对中小企业用款“急、频、少、险”的特点,改革信贷业务流程,在保障贷款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审批环节,节约时间,以加快贷款发放速度。三是要建立信贷营销激励机制。银行部门要坚持风险防范与信贷鼓励相结合,出台信贷营销激励政策。在业绩考评时,合理设置信贷业绩与存款业绩的考核权重,从内容上向信贷营销倾斜,加大对信贷有效营销的奖励力度,调动银行营销人员信贷营销的积极性。
4、创新服务方式,提高金融营销服务水平。金融机构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一是推行客户经理服务制度。要根据企业的行业性质、规模、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特点,设置专职客户经理,为企业提供随叫随到、精细入微的贴身服务。二是开展量身定制服务。针对每个客户的具体情况,拿出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建议书,通过管户客户经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三是提供信贷一条龙服务。在办理贷款过程中,客户经理要积极协调房地产、人行、保险等单位,帮助企业办理评级、办证、登记、抵押、保险等手续;同时,要加强银行内部协作,在最短时间内办完全部信贷审批手续。
(二)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1、培育良好的信用意识。中小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取得金融机构的支持,首先,必须依法开展生产经营及融资活动,自觉接受金融、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其次,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配备精通业务的财务人员,严格依法建账和进行会计核算,坚决摒弃账外账和虚假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并要定期向社会各有关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第三,要按期如数偿还银行贷款,自觉缴纳各项税费,积极为员工办理各类保险,逐步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取得银行的信任。
2、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经济管理部门要强化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辅导和培训,努力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和企业经营水平。尤其是一些新起步的民营企业,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吸收专业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实现企业家素质由经验型向知识型、开拓型转变;企业管理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向科学的现代化管理转变;产权制度由自然人产权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转变,尽快进入银行的授信范围。
3、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步伐。中小企业要选择性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水平先进,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附加值高的项目和产品,积极开展技改扩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努力做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定位由传统型向科技型、农产品深加工型、出口创汇型转变,从根本上扭转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融资困难问题。同时,通过技改扩能,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为银行授信增额夯实基础。
(三)加强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全力打造银企对接平台。
1、建立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由县委、县政府主持召开银政、银企协调座谈会,按照政府搭台,银企唱戏、增进合作、共谋发展、实现双赢的原则,经过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座谈,加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为资金供需双方搭建合作平台,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有效投放。
2、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由政府牵头,成立由人民银行、工商、财税、社保、质检、法院、银监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征信机构。各金融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特别是在非银行信息采信中,各相关部门要协助人民银行做好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确保中小企业入库率达到100%。
3、打造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工作。聘请一家具有公信力的中介评级机构,开展第三方评级,各银行统一按照第三方评级的结果授信。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记录体系,创建企业信用信息网,成立中小企业信用咨询机构,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视角的信用状况。对于有骗贷或违约行为的中小企业,应在金融同业中予以通报,增加中小企业及其股东的违约成本,促使其主动增强对自身的风险约束,防止其多头融资,套取银行信用。
(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银企对接的良好氛围。
1、努力创建最佳金融信用县。今年是我县再创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的申报年。要坚持政府领导、人行推动、金融参与、全社会配合的整体联动机制,切实搞好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农户、信用企业、信用社区、信用个人的创建工作,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要加强金融债权维护,严格清收信用社不良贷款,依法打击逃废债行为,大力开展行政环境、经济环境、司法环境整治,全力打造信用,确保拿回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这块金字招牌。
2、切实改善中介服务。要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评估及评级机构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培植一批诚信水平较高、有代表性的专业化中介机构。要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切实解决资产评估、公证和转让中收费过高、手续过繁、重复收费的问题。当前,房产、土地等中介评估机构和交易机构要严格落实《县长办公会议纪要》(年第2期)的有关要求,执行最低收费标准,简化办证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贷款的经济成本和办事成本。
3、规范发展担保公司。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县民生担保公司,采取政府注资、民间资本参股入股等方式,不断壮大担保基金,放大担保比例,提高担保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发展新的担保机构,为民营经济融资提供强有力的担保支持。
4、建立政府金融激励机制。政府要出台奖励措施,每年由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对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提高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要用足用活中小企业成长基金,对发展较快、诚实守信的企业给予奖励,引导企业加快发展,不断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关于农村信用社业务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情况: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农业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一些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将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不仅为广大客户所信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农村信用社以便捷的地理环境、丰富的金融产品,竭诚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全方位、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了更深一步了解银行这个金融机构及我的金融专业在工作中的运用和掌握银行业务的基本技能,我到此做了为期20多天的实习生,从基本的苦练“点钞”到柜员业务交接,虽然比较辛苦,但让自己对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了解了很多,经过向会计反复的学习和总结,现将各项金融业务的调查报告如下:
调查内容:银行的各项业务。
调查结果:
第一:会计业务。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帐员审核记帐,会计复核员复核。
第二:储蓄业务。
储蓄业务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办理储蓄卡、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等。,凭证不像对公业务部门那样在会计之间传递,而是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
第三:信用卡业务。
第四:信贷业务。
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融资难,尽管央行一再出台有关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方案,但是,在各个银行内部都有严格的控制。建行也是如此。所以,银行目前也投入了个人贷款领域。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并不是直接将款贷给个人,而是与商家签订一定的协议,其实是将款贷给商家,然后商家把商品卖给个人,个人再还款给银行。银行在与商家签订协议时,审查商家的证件是否齐全。而个人要向银行提供有关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明等。一般都是以购买的标的物作为抵押,最常见的就是动产抵押(如汽车贷款)和不动产抵押(如住房贷款)。信贷部门实行的是审贷分离制,就是进行贷款客户开发与具体发放贷款,审核贷款可能性的工作人员是各司其职的。
调查体会:在这个实习阶段,对于每一笔业务,我都学习了其vost系统的交易代码和操作流程,业务主要可分为单折子系统和信用卡子系统两类。此外我还学习了营业终了时需要进行的vost轧账和中间业务轧账,学习如何打印流水,平账报告表,重要空白凭证销号表,重要空白凭证明细核对表,审查传票号是否连续,金额是否准确,凭证要素是否齐全等。在银行实习,学习柜员间每天交接工作时的对账是必不可少的,对账时除了要核对现金账实是否相符外,还要查看重要空白凭证是否缺失,传票是否连续等等。而柜员间对账也是很有程序的,一般先清点现金,然后再是清点重要空白凭证如存折、银行卡、存单等。
总的来说,这次的实习,虽然自己有些辛苦,但是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对这些天在电大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觉得在金融单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对自己办理的业务负责。如果没有完成当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那职员必须得加班;如果是不小心弄错了钱款,而又无法追回的话,那也必须由经办人负责赔偿。我体会到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也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我们反复的学习和总结。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会计分工,对于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起到了会计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错误的发生,避免错帐。所以,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我还要不断的学习和巩固我所学的金融知识及银行业务的操作,为将来更好的工作打好基础。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三
显的改善,特别是经过实施医疗机构监督量化分级以来,部分个体诊所的软硬件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年开始,我们国家组织了几次大型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今年省里又针对性的开展了一级以下医疗机构专项整治活动,通过检查结果看,我市民营个体医疗机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个体诊所的健康发展,下面我结合日常的检查情况,对个体诊所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
一、人员执业、地址变更问题。
【法律规定】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执业医师法第十七条: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手续。执业医师法第三十条: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法律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六条医疗广告内容仅限于以下项目(一)医疗机构第一名称;(二)医疗机构地址;(三)所有制形式;(四)医疗机构类别;(五)诊疗科目;(六)床位数;(七)接诊时间;(八)联系电话。
根据检查情况,多数诊所能基本按照核准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但是有个别诊所存在超范围执业情况,有的内科诊所公然宣传治疗妇科、外科、皮肤科、儿科等疾病,目前,我市审批的诊所中除内科、中医、口腔诊所外,只审批了1家美容诊所和1家皮肤科诊所。检查发现有个别诊所甚至违法开展妇科手术、放环、取环、流产输卵管结扎术、早期终止妊娠术等项目。关于夸大宣传的问题,个体诊所在媒体发布医疗广告的现象比较少,但是个别诊所通过散发小广告,门头广告牌宣传的现象很普遍,多数有内容违规,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了医疗广告发布前的审查制度,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成品审查,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方可发布。二是限制了医疗广告内容,限于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医疗机构地址、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类别、诊疗科目、床位数、接诊时间、联系电话等8项内容;同时,规定医疗广告不得出现以下八项内容,即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的;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淫秽、迷信、荒诞的;贬低他人的;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并规定禁止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发布或变相发布医疗广告。
三、消毒、隔离技术规范问题。
如何有效的做好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监管,是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新农合医疗机构是否得到健康发展的问题。黑龙江省卫生监督顺应形式的发展成立医政四科,是个新成立的科室。该科为了做好全省新农合医疗机构的监管,不断探索、研究,于年3月日至日组织人员到海伦市、绥棱县、兰西县的3个县及3个乡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县卫生局农合办、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走访、了解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情况。
海伦市、绥棱县、兰西县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
1、海伦市的基本情况。
资金万元,截止到目前,已核销总资金为万元。2、绥棱县的基本情况。
年全县有户籍农业人口人,常住农民人口人,有人参加新农合,按常住人口计算参合率为4.%。为完成省、市政府提出的年参合率达到%以上的工作目标,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县长亲自召开各乡镇长新农合工作会议,落实新农合工作任务。卫生局、县合管办亲自深入村屯对新农合政策与农民面对面答疑解惑。县的参合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了使参合农民得到党的这一惠民政策,按照省、市对新农合工作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的我县的补偿方案,保证了新农合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更加规范安全。
3、兰西县星火乡的基本情况。
星火乡辖区共5个行政村,个自然屯;多户村民,常住人口0人左右;共有5个村卫生所,名村医。全乡农民参合率达到0%。乡卫生院大厅有新农合公示板和农合办的咨询电话,但没有公示具体核销病人的基本情况。所有参合人员均持有新农合医疗证,核销时的票据全部为机打收据。参合报销农民的档案基本完备。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管理上的问题:1、本次调查发现有的市到现在没有给参合农民办理合作医疗证,以收缴收据代替,有的办理了,但是没有照片等信息,给参合农民的真实身份辨认带来了不便,形成了一些定点机构只凭参合农民口头上说,冒名现象无法杜绝。
2、管理机构的问题:县农合办的组成人员存在一定的技术结构不合理,由于有的方面的人才缺乏,致使对定点医疗的监管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例如审查病例,什么样的病人该住院出院的标准等。新农合办由于没有独立的办公经费,其日常对医疗机构监督存在比较远的定点医疗机构监督不到位。
3、定点医疗机构的问题:定点医疗机构的存在病例书写不规范,标牌及程序未公示,基本药物价格未公开。还有的存在存在挂床现象,如开人情方、大处方以及超标准出院带药等。也有一些医院"小病大养"、"短病长治"等现象比较突出。
4、参合农民的个人问题:有的利用医院管理上的漏洞做假病历骗保,还有的把假就医票据直接卖给农民方便他们回家乡报销。还有的医患串通弄虚作假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如病人入院程序不规范,手续不齐,身份难以核定,加之部分村委会领导证明不实事求是,造成外伤病人性质难以确定,给新农合基金造成不必要损失。
5、国家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后,由于配送体系构建、配送费用、监管等方面的原因,一些乡镇卫生院反映基本药物无法满足需要,一些病人不得不到县卫生院去,加上交通费、食宿费等,使一些农民的负担加重。
首先要明确对管理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患者三方监管的内容,针对基金管理和规范定点医疗机构行为的重点问题,开展法律监督、审计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专项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1、加强对管理机构的监管。充实监管力量,提高监管能力。省里要加大培训力度,使一些监督部门的监管人员的政策掌握好,防止违规违纪问题发生。新农合基金能否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关键在于地方特别是县、乡有关部门和机构规范的管理和严格的审核把关。随着新农合的全覆盖和筹资水平的提高,必须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作为一项长期限巨的任务来抓,加大对基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全面加强对基金筹集、存储、拨付等各个环节的监管,确保基金管理安全、运行规范,确保基金全部用在农民身上,切实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2、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执行《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单病种限额收费管理,从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降低农民负担,减少新农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历与处方评价制度,定期抽取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和处方,由新农合专家委员会集中对其评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3、对参合农民的管理。首先定点医疗机构要把住参合农民身份辨认关;二是农合办对外出人员严格审核。三是全省要对参合人员统一办理证,以便真假身份的确认等。
建设。
5、加强监管人员及经办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6、加大新农合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省、市、县新农合资金网上审核、网上监测、网上信息汇总,及时进行预警报告,更好的对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建立新农合报销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资金一站式同步结算平台。
7、尽快出台新农合管理法规,使新农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监管力度。
41第三篇:医疗机构环节的调研。
总结。
报告柘荣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本县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调研总结报告柘荣县药品监督管理局自年成立以来,在加大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对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环节上的监督管理尤为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对某些医疗机构出现的一些不规范使用药品及对药品质量管理上的疏漏仍然感到不容乐观。在这里根据这次调研活动中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结合我局在这几年的对本县医疗机构的执法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管理办法作一个总结分析。
一、柘荣县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监管的情况和方法(一)从加强岗位培训入手,提高人员素质。
我局在狠抓监督检查的过程中,把事前的培训帮助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分批分层次组织法律法规和药学业务知识培训,进行指导。同时采取有效方式认真督促医疗机构自身开展药剂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医疗机构涉药人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药学专业水平,为规范药品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员保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规范购药渠道入手,保证药品质量。
为从源头上保证医疗机构药品质量,我局“三管齐下”,一是要求医疗机构高度重视营销人员和供货企业资质审验,做到“三查五对”(即查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委托授权书;对身份证、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印章、授权范围),签订配送质量保证协议,把好进药第一关;二是加强药品营销人员管理,通过建立信誉档案、强化信用管理措施,督促医药企业严格依法聘用营销人员,严格实行对营销人员的审查考核和业务培训;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打击无证经营药品、非法渠道购药等违法行为,有效地净化了市场。
(三)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统一管理“软件”。
针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没有明确的规范化质量管理体系的情况,我局在出台的《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软件”,即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职责、质量管理制度、相关资料记录等统一做了细化,督促医疗机构统一制作各项制度并统一上墙明示,统一对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统一做好各种资料收集和质量记录,使医疗机构在药品管理上做到合乎规定,有章可循。
(四)从创建“规范药房”入手,加强诚信自律。
治并在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主动地加强药品质量管理。
(五)从密切部门配合入手,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联合组成了医疗机构药品规范管理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通知》,并成立了联合检查指导小组,加强指导;二是建立互通信息制度,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有关医疗机构涉药违法案件和检查情况,加强部门信息沟通,从而增强了部门沟通和药品监督执法工作透明度,也使医疗机构更加重视药品管理,提高了守法遵规的自觉性。
二、目前柘荣县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县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由于病患者相对集中,用药人群大,在用药品种、数量上相对较大,是人民群众药品使用最直接、最广泛的窗口,因此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通过这几年多的监督管理实践,我们感觉到,医疗机构在监督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进药渠道不规范。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各级医疗机构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进货渠道混乱的问题。虽然药监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责令其改正,并严厉打击其违法行为,但他们想方设法钻法律空子,使得药监部门无法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管。
2、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法律观念淡薄,对《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必要的认识;其次专业知识匮乏,由于某些医疗机构负责人对药品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忽视,导致了药品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水平相对低下,从而造成在药品使用管理上的效率低下。
(二)我县在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我国目前在药品研究、生产、经营等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规范,如药品研究领域有glp、gcp,药品生产领域有gmp,药品经营销售环节有gsp等,这些规范都是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有关条款的要求制定出来的,具有法律效力。药品研究、生产、经营单位只有符合并通过这些规范的严格认证,才具有合法从业的资格,这些环节抓监管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但是在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却遇到了一些违法行为无法追究的情形。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状况令人担忧,对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已经远远落在了药品研究、生产和经营等环节的后头。在现阶段,我国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在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欠完备、全面。
《药品管理法》关于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参照什么质量管理规范才能获得认证许可并没有做出象gmp、gsp那样的明确规定,但在《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第八十三条关于药品认证含义中却提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施相应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检查、评价并决定是否发给相应认证证书的过程”这样的描述,显然没有做到法律与法规的统一。
3、对药品使用从业人员业务学习缺乏硬性要求。
我国目前实施的执业药师制度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由于gmp、gsp认证必须配备的硬性规定,极大地促进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但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因没有相应的质量规范,该制度很难得到医院的重视,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不学习照样工作,无危机感,这就很难保证百姓用药安全,更不能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了。
三、对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设想和对策(一)、完善补充现有法律法规。
1、在现行的《药品管理法》的基础上,需对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章节增加如下内容:(1)医疗机构药品使用须经医疗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使用许可证》;无《药品使用许可证》的,不得使用药品。(2)《药品使用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和经营范围,到期重新审查发证。(3)医疗机构药剂科必须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4)具有与所使用药品相适应的药库、药房、设备、仓储设施、卫生环境;具有与所使用药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人员;具有保证所使用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5)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必须按照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本法制定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使用药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医疗机构药剂科是否符合《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对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6)《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实施办法、实施步骤由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xx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2、制订《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
制订《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必须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制订《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可参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订《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时除对药库、药房软硬件做出规定外,应考虑急诊室、防疫室、中药炮制室、病区药房、化验室、煎药室的药品管理问题。
(二)、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可实行“扣分制”管理。
根据上述内容及分值,药品监督执法人员在对医疗机构药品进行检查时,如发现没有做到的内容,则此项分数全扣,当一次检查扣分达4分以下,且行为较轻的,则给予警告,限期改正外,必须视情予以经济处罚。如全年累计扣分达分以上,则该单位必须停业整顿,同时建议卫生主管部门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如发放了《药品使用许可证》,同时予以吊销。
监管工作实践,就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的难点及对策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现状与分析。
我县现有乡镇卫生院家,村级卫生所及个体诊所6家。分布在农村个乡镇和7个自然村。由于受地方经济的影响,这些乡镇卫生院、村级诊所以及个体诊所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有的甚致职工都开不出工资,而且硬件设施极度匮乏,处于维持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难以达到政府和百姓的要求,也给我们药品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首先,农村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功能达不到要求。由于乡镇医疗机构受规模、人员所限,在药事管理上药房人员缺少,有的还不够从事药房管理的资质条件,还有的是资质能力偏低,对药品的养护、评价、配制和分发以及特殊药品管理的知识还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以致造成药事管理功能不全,只能维持简单的药事管理职责。第二,药学技术人员中非药学专业人员占有一定比例,学历普通较低,业务素质不高,有的药房人员身兼数职。这种情况在农村医疗机构表现的尤为突出。第三,药事管理制度不健全。药事管理的好坏有赖于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农村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制度建设大多没有摆上日程,个别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制度事实上处于可有可无状态,既缺乏外部的压力,又缺少内部激励的动力,就连《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的“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药品保管制度”等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医疗机构中得不到落实,给药品的安全使用带来了隐患。第四,药事管理水平较低。在日常监管中,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水平明显低于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农村医疗机构涉药人员的技术水准、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普遍较低。医院往往只重视药品的进出数量管理,注重药品的经济收益,忽视药品的质量管理,而且对药房、药库及设施的投入比较少,很多农村医疗机构的药房,药库硬件还不如普通的药店,制度和软件建设更是处于低层次状态,不能适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基本要求。第五、药品养护和贮存设施条件较差,农村医疗机构的药品贮存设施可以用“简陋”二字来形容。一是药库药房条件差,既无隔热装置,室内也无空调,窗帘、排气扇,及防鼠装置等设施,药品直接与地面或墙壁接触,在潮湿多雨的季节极易吸潮霉变。有些医疗机构,特别是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各种药品随意摆放,未按要求进行分类,极易混淆;二是阴凉库缺乏。全县%的医疗机构没有设置阴凉库,有阴凉库的其面积与用药规模不相适应,空调长期关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冷藏设备不齐全,只有乡镇以上医疗机构配有冰箱,%的村级医疗机构没有冰箱,有冰箱的也是和家庭混用。一些需要冷藏的药品如胎盘注射液等也在常温下存放。乡镇以上医疗机构的冰箱不是不使用就是不够用,冰箱未起到应有作用;四是中药贮存器皿简陋。用纸箱、竹篓、麻袋盛装中药现象普遍,造成中药饮片发生吸潮霉变;五是温度计配备不全,多数医疗机构没配备温度计,有的配备了温度计,也无记录,温湿度超过规定范围时,也不采取任何措施,温湿度调控成为一名空话;六是一些医疗机构缺少烘干、熏蒸等中药养护设施;七是药品出库不按先进先出的原则操作,随意性大,导致经营发现过期失效药品。第六,药品采购渠道不正规,质量隐患大,由于没有制度的约束,加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医疗单位愿冒着被查处的风险向无证经营者采购药品,尤其是农村个体诊所,药品采购渠道比较混乱。而无证经营者提供的药品来源复杂,加上储存和养护条件差,没有相应的药品质量保证措施,因此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安全隐患大。又因购进药品无质量验收制度也不进行验收,一旦药品出现质量问题,难以追根溯源。
二、造成现状的根本原因。
造成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相对混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规定的不明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第条规定:“城镇中的个体行医人员和个体诊所不得设置药房,不得从事药品购销活动。而现实中城镇个体行医人员和个体诊所普遍设置了药房。虽然有关解释明确了城镇和乡村的区别,但是药房和药柜怎么区别,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对违反第条该如何进行处罚现实中难以操作。2、不重视药品管理,设施设备投入不够。农村医疗机构历来只注重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对药品管理只抱应付态度。一方面,有些医疗机构认为,医疗水平及声誉的提升完全依赖于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与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的提高,而药品的管理对此没有明显的直接影响。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资金本来就很紧缺,在药品管理方面投入不如在医疗设备上投入经济效益来得快。乡镇医疗机构买一台空调,一年下来电费要好几千,而保存的药品价值也不过几百元,经济上很不划算。村级卫生所需要在阴凉和冷藏条件下保存的药品价格有的只有几元,即使被药监部门查获,处罚金额也比需要的投入少得多;另一方面,有些人把药剂科看作是辅助科室,在资金技术上投入明显不足;再者,从现实中看,医疗机构使用药品(既使使用假劣药品)导致的纠纷远远少于其他医疗事故导致的纠纷。以上是直接导致医疗机构对药品的管理不够重视,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的主要因素。另外农村医疗机构对药品从业人员培训不重视。每年除药监部门对药剂人员进行有限的一、二次培训外,很少组织对药剂人员进行药学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从而导致了药剂人员专业知识和药品管理知识不足,整体素质偏低,有些药学技术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必要的职业道德修养。
3、我们还存在监管力度还不够问题。由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成立时间短、人员少、资金不足,执法装备落后,从而影响监管覆盖面。**县现有乡镇卫生院个,村级诊所7个,个体诊所6个,分布比较分散,每年监督检查频次达不到两次,这也是造成监管不到位的一个客观原因。
三、加强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把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上面谈到的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治理好必须依赖于健全的法制。众所周知,药品是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也是受法律法规严格管理的商品之一。现行的《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的生产、经营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才能得到法定的“许可”,由于我国医疗机构的市场属性迟迟未能在法律层面得到确认,尚属于“使用”单位的性质,因此医疗机构的“用药”不需要获得“许可”(小编推荐你关注)。这一现状直接造成了诸多的法律问题和实践问题。一方面,医疗机构承担着%份额的药品质量安全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却游离于市场准入之外,只要成立医疗机构就自然获得了使用药品的权力,这对广大药品经营企业而言是一种超国民待遇,对药品质量安全有效管理也少了最后一道最重要的防线。实践证明,基层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的质量问题,违法违规问题一直居高不下,仅靠事后监管很难治本,只有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将医疗机构药品纳入市场准入的大环境中去,明确医疗机构使用药品是市场流通的一种形式,从开办起就要符合法定要求或标准,才能获准“使用”药品资格。否则就严格实行“医药分家”,不允许其单设药房或药库。目前在现有管理基础上,一些地方或通过规章或通过规范性文件对基层医疗机构设置的药房及药库提出了基本标准,这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现实选择。
2、依法配备符合资质的药学技术人员。笔者认为,对农村医疗机构药房与药库实行市场准入可能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然而,要求农村医疗机构配备依法经营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是《药品管理法》(条)规定的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应当可以依法强制推行。问题是虽然《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了这一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并且进一步规定了禁止性条款,即“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但是由于缺少配套的法律责任条款,这一法定义务以及禁止性条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摆设”,仅靠药监人员的教育督促事实上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在一些配套规章如《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上明确违反《药品管理法》第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农村医疗机构涉药人员的基本素质能依法得到保证,农村医疗的药事管理水平和药品质量会得到明显提升。
3、健全完善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制度。药事管理顾名思义必须要符合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其中,制度保证是重要一环。相对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认证规范和药品经营企业的gsp认证规范,承担%以上药品终端消费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至今没有一套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来规范,这是我国药事管理之“链条缺损”。应该说大型综合性医院多年来在药事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然而,大量的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起点低,制度落实几乎都没有成文,更无从谈及制度执行与保障,直接导致了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随意、被动、削弱,造成了农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始终处于低水平甚至负性循环。在监管实践中,一些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缺乏可控保证措施,违法违规行为屡禁屡犯,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药事管理不规范,缺少必须的制度保障。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农村医疗药事管理制度建设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药事法规,明确规定的有关制度,如医疗机构购进药品检查验收制度、购销记录制度、药品保管制度等;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调动农村医疗机构自身积极性,参照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规范,制订一套适合本辖区医疗机构用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如采购审批制度、处方调配制度、药品拆零管理制度、药品质量岗位制度、药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等。
根据上述内容及分值,药品监督执法人员在对医疗机构药品进行检查时,如发现没有做到的内容,则此项分数全扣,当一次检查扣分达4分以下,且行为较轻的,则给予警告,限期改正外,必须视情予以经济处罚。如全年累计扣分达分以上,则该单位必须停业整顿,同时建议卫生主管部门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如发放了《药品使用许可证》,同时予以吊销。
我们向您推荐相关范文: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四
本文目录机构调研报告范文创建医疗机构规范药房用药安全调研报告研究机构调研报告:600320振华港机_600320股票。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浏阳北区,面积117.4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居),12539户,人口4.6万。
境内土壤肥沃,水系发达,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xx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元。
目前,该镇行政在编人员38人,其中党政班子成员10人,占26%,事业单位在编人员63人。
二、职能配置和运作情况。
1、职能由”领导”向”服务”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规律的要求,应该实现从”领导农民”向”服务农民”的观念转变,把构建服务型与公共型基层政府作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全新目标。
乡镇体制建立以后,尽管机构和人员数量一直严格控制,但事实却存在着”编制数量控制了,干事人员减少了”的怪现象。
目前,乡镇政权的结构和权力的分配基本上是比照上级政权机关设置的。
人们习惯将乡镇党委、乡镇人大、乡镇政府称为乡镇的”三大班子”。
乡镇政府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至今没有法律规范,有很大的随意性。
基层政府的机构与人员编制逐年变动。
如在**镇就存在着国土资源所、农电站、畜牧兽医站等单位陆续收归市直管,人权、财权在市局,但服务的对象却仍然是基层,使一些工作人员对乡镇的管理、指导处于应付差事;另一方面,就是一些退居二线人员占用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在**镇行政编制38人,退居二线的就有7人,占18%。
严重存在着”拿钱不干事,仍然占编制”。
2、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够。
在一些重大事情面前,由于体制问题,一些站所人员由于人事管理权在上,业务安排一律由上面指挥,不服从乡镇统一指挥、调度。
3、服务职能配置混淆不清。
目前机构设置中,部分单位职责不清导致履职不到位。
在我镇行政单位编制中的经济发展办,许多工作仅靠三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许多业务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结果使其成为”虚设机构”。
如此等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
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及建议。
乡镇政府是基层政府的一个级次或组成部分,作为联系”三农”最为密切的基层政府,其职能转变,不仅仅是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实施的要求。
为广大农民提供公共产品,全面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将成为新时期基层政府工作的重点。
1、为了推动基层政府转变职能,必须推进以撤改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政府机构改革。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要分类实施,分步骤推进,同时完善配套改革。
目前,根据工作需要、农民需要和服务需要,要将一些农机、农技、畜牧、市场经济管理人才,通过各种手续、程序层层选拔到乡镇来,充实一批、淘汰一批;如要加强对文化、卫生、环保、为民服务中心、公益性管理与服务等机构在乡镇的设置。
2、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应该按照基层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而进行,服务型与公共型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基层政府的本质要求,基层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为”三农”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必须依法支持与推动农村及农民建立农合组织,把农合组织打造为激发农民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平台,为此,要求政策允许并保证生产以外的其它农业生产环节对农合组织开放,尤其是要支持农合组织在农村公用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创建医疗机构规范药房用药安全调研报告机构调研报告范文(2)|返回目录。
三分局辖区共有医疗机构4家,医疗机构在人民群众防病治病方面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医疗机构药房是否规范、药品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药房存在”小、乱、差”的问题,使群众买放心药难的问题日趋突出。
因此,医疗机构药房的改造和规范工作,就成为药监部门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
一、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硬件设施不完备。
硬件设施是一个医疗机构药房的基础性工程,直接影响着药品的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
然而,4家医疗机构,大部分均不同程度地缺乏硬件设施。
一是药房、药库面积过于狭窄,有的药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药库面积不足40平方米;二是没有相应的管理设施,如药架、药柜、干湿温度计、隔地垫、冷藏设备及通风、避光、防鼠、防虫等措施;三是调配使用工具不全,部分医疗机构调配药品都没有使用专用工具,而是用手直接调配,并且包装药品没有专用药袋,这些都不符合药品的包装要求,直接污染了药品。
(二)软件资料不健全。
软件资料最能反映一个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但是,在常用的10余种软件资料中,医疗机构最多只能查到药品购进记录等三、四种资料,与药品零售企业50余种软件资料相比,还不足10%。
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各类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如药品的储存、养护、出库、调配、事故处理等制度;二是本单位没有建立起人员培训及健康检查档案;三是购进、验收记录不完整、不写药品剂型规格、不注明验收结论、购进验收人员不签名等现象大量存在;四是没有收集药品质量信息及无近效期药品催销表等问题很为普遍。
(三)购货手续不完善。
在药品采购方面,一些医疗机构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首先,虽然大部分医疗机构在采购药品时都能做到查看一证一照(《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但没有按要求将其加盖公章的复印件留存下来;其次,对于进口药品及一些特殊药品,没有索取《进口药品注册证》、《口岸检验报告书》、《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等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此外,个别法律意识较弱的医疗机构,在购货时没有与供货方签订《药品质量保证协议》,没有索要正式税票及交货清单,一旦发生纠纷,缺少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证据。
(四)管理措施不得力。
药品的储存、养护、陈列等工作,是药品管理的关键环节。
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医疗机构缺少必要的设施设备,加之思想不能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在管理上存在着不少漏洞。
一是药品堆垛不符要求,没有与地面墙壁保持一定距离,药品受潮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药品储存未实行合格药品与不合格药品的分区管理,在执法人员检查中发现假劣药品时,总是以”已经报废”为由推脱责任,难以辩清;三是药品陈列比较混乱,导致许多药品因使用时寻找不到而过期失效;四是库房与药房的温湿度没有定时监控,造成了许多药品霉烂变质或被虫蛀;五是不能定期对药品检查养护,例如药品被阳光曝晒现象已是司空见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已令人十分堪忧。
(五)调配使用不规范。
药品的调配使用,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终端环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调剂人员的调配使用行为极不规范,大多数调剂人员在药品调配时不使用调配工具;调剂人员不经处方医师而随意更改处方或代用药品;部分调剂人员不在处方上签名等;这些不良习惯和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胁着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而且严重地阻碍了药品使用规范化程度的提高。
(六)服务质量不满意。
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高低,不仅是其行医用药技能的一个外在体现,更是一条能否保证患者心理治疗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上,大部分医疗机构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药剂人员在工作时间内,不能坚持在职在岗,不能按要求着工作服;二是个别药剂人员态度恶劣,没有体现患者至上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三是未设立服务公约、监督电话和患者意见簿等便民条件,不能正确倾听群众呼声;四是对药品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等情况没有及时监测,对患者反映的药品质量问题,不能详细记录并及时处理。
二、产生的原因。
(一)认识有偏差,旧有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缺乏竞争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机构一直处于被保护地位,认为只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如同获得使用药品的”通行证”,没有危机感;其次,”以药养医”的现象仍然还严重存在;最后,医疗保险定点单位被医疗机构独揽,也是造成缺乏竞争机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思想不重视,药学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一方面,一些医疗机构负责人对药房管理工作很不重视,总认为药房只是为了卖药,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药房管理方法还根深蒂固,直接影响了药品使用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另一方面,各医疗机构药学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笔者曾对医疗机构调剂人员进行过调查,问其调剂职责有哪些,大多数回答不上来,由于这些人未经过正规药学知识培训,只对药品有粗浅的认识,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三)制度不健全,医疗机构药房无章可循。
虽然以前卫生管理部门给医疗机构药房制定过一些工作制度,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药制度的逐步改革,这些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药房工作的需要。
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gmp、gsp等规范相继修改出台,但是由于考虑到”医药分家”的发展趋势,我国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规范成为了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个合理缺陷。
因此,在医疗机构的药房规划、人员结构、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出库、使用及服务等环节上,没有严格的标准和统一的尺度予以要求和衡量,从而造成药房工作无章可循的问题及药房现状参差不齐的现状。
(四)举报案件少,群众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一方面,一些群众在发现甚至自己用上假劣药品的时候,总认为吃一点小亏而已,不能及时向药监部门举报,延误了作战时机。
另一方面,大部分医疗机构负责人,在发生违法行为后,还不能正确认识错误,法律观念极为淡薄。
三、几点建议与对策。
(一)强化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要实行药品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药品从业人员上岗必须先通过岗前培训并考试合格,凭药监部门核发的《上岗证》方可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二是要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从药品基本知识、药事法律法规、药品职业道德等方面不断提高药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要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药学专业技术职称和资格的评审及考试,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
(二)加大经济投入,实现医疗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使医疗机构药房进行有效改造,从而保障药品质量和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就需要社会多方面给予经济支持和投入。
首先,医疗机构负责人要从思想上予以足够重视,要加大对药房改造的投资力度,下决心完善各项设施设备;其次,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医疗机构药房改造工作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帮助其度过难关。
(三)出台相应规范,促进药品使用科学化程度提高。
目前,国家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没有相应质量管理规范,这虽然是一个合理缺陷,但是面对医疗机构药房的现状,我们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一整套既能适应地域特点,又能切实解决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规范和制度。
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行为进行全面管理和规范,市局出台的《**市创建”规范药房”实施方案》及《**市医疗机构”规范药房”验收标准》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
(四)利用多种手段,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中,监督是中心。
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监管,就须多管齐下。
一是充实执法力量,改善执法条件,狠抓队伍自身建设,充分调动监管环节的内在因素;二是加强与公安、工商、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三是以建立”药品监督网络”为重点,聘请有一定社会影响且责任心强的人士担任药品协管员,从而确保药品监管无盲区;四是积极鼓励群众对药品违法案件进行举报。
总之,我们要采取多种方法,建立起以药监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药品打假机制,着力提高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整体水平。
(五)坚持法制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医疗机构药品治理是一项漫长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尤其药监部门的不断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3、15”、”9、15“等活动开展的层面上,而是要在日常工作之中,以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对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负责的满腔热情,不断普及药学基本知识,宣传药事法律法规。
在对医疗机构执法过程中,要将宣传和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标本兼治”;此外,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药品基本知识,指导百姓合理用药,并要加大药品法律法规的宣传,鼓励他们在自己用药受到侵害时,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改善医疗机构用药环境,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们药监部门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目前医疗机构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用药难、用放心药难”的问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研究机构调研报告:600320振华港机_600320股票机构调研报告范文(3)|返回目录昨日,我们对振华港机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公司管理人员就经营情况、发展战略以及目前市场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
评论:1.行业龙头地位牢固: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及大型钢结构制造商,具备全球同业最大产能、最强整机运输船队和最长码头岸线的核心竞争优势。
自1998年起公司主要产品集装箱起重机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市场占有率的第一位,国际市场占有份额远远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最近,公司收购上海港机的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两家港机合并将进一步巩固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
2.手持订单充足,xx年业绩有保障。
在全球经济一片萧条的情况下,外界普遍预期公司将受到国际贸易量减少的冲击。
公司凭借着在行业中较强的实力保持了充足的订单,为xx年业绩持续增长打下了基础。
目前公司手持订单42亿美元,订单数量较去年同期上涨20%,并且尚未出现撤单的情况。
公司xx年xx年的产值目标分别是280亿元和350亿元。
3.借鉴传统业务崛起经验,大力发展海上重型机械。
公司与xx年开始进入海上重型机械领域,在预期传统业务上升空间受限的情况,公司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投向了海上重型机械市场。
(1)海上重型机械市场容量大,毛利率高。
海上重型机械每年有500亿美元的市场容量,而该业务技术要求高,有能力拓展该业务的厂家少,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并且该业务的毛利率高,比公司的传统业务高出10%左右。
(2)公司发展该业务优势突出。
公司自xx年进入该市场以来,在技术和实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
公司目前可以生产的产品包括大型浮吊、铺管船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
公司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该业务的立足点。
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正在筹建海工产品研究所,进一步加大在技术方面的投入。
扩建的长兴岛基地也是为了满足发展该业务的需要。
(3)业务增长或将超出市场预期。
由于海上重型机械的生产方式特殊,大多采用先生产再出售的方式。
一般在生产过程中会接到订单。
目前在建的海上重型机械有7-10台,其中2-4台是不包含在订单中的。
由于该类产品价格高昂,售出的时点会对公司收入和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4)xx年公司将大力拓展市场占有率。
在该业务上公司的目标是在3-5年占到公司产值的50%以上。
由于该业务较高的毛利率,对利润的贡献大于传统业务,将为公司未来利润的增长提供空间。
我们认为该业务将会是公司未来成长的最大亮点。
(5)将享受国家政策支持。
国务院出台的船舶振兴规划中涉及到了要加大对海上工程设备的投入,对公司拓展该业务将会是一大利好,由于目前规划细则尚未出台,我们将密切京城学校:消失的少女们关注振兴规划对公司的影响。
4.集装箱起重机业务进入稳定发展期。
公司主营产品岸桥和岸桥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在70%和50%左右。
由于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所以未来提升的空间不大。
加之对集装箱起重机行业未来增速放缓的预期,公司该业务将步入稳定发展期。
5、公司向大股东中交股份定向增发收购上海港机100%的股权和江天实业60%的股权已获批。
xx年报中并入公司进行核算。
上海港机xx年的产值约为30亿元,xx年公司收入的58%。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五
按照市分行《通知》要求,我们由支行班子成员、各部门正副主任、员工代表等参与,就我行近年来网点撤并中存在的问题、对业务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日后网点规划布局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农业银行在__县金融领域中,正在被边缘化。现就我们的讨论意见,归纳如下:
__县现有各类金融机构网点45个,各项存款总额共计划亿元。按系统划分,其中隶属于信用社管辖的机构网点共计28个,邮政储蓄12个,工行2个,建行1个,农行2个。按类别划分,属于骨干网点5个,综合性网点24个,便利性网点16个。按区域划分,县城内网点共计13个,乡镇网点为32个。其中,工行、建行、农行三家金融机构共计5个网点,均集中在县城,信用社、邮政储蓄的机构网点分布在县城内的8个,在乡镇的32个。
就各家金融机构网点的服务手段及硬件设放来看,都十分先进。如,工行、建行、邮政储蓄均有优于我行的服务优势。一方面,该三个系统下设的`全部机构网点均配备有atm自动取款机,其中工行2台,建行1台,邮政储蓄3台。另一方面,邮政储蓄的信用卡结算,异地存取等,在收取手续费方面制定有非常优惠的政策。
目前,各家金融机构网点建设均十分稳定。但是,邮政储蓄的机构网点建设及扩张业务的愿望表现得十分迫切,据了解,在今年内,就新设立或迁址网点达到个,对其他各家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0__年、20__年,我行撤并网点1个,即临晋营业所。当时,按照存款余额不足3000万元的标准,对该所予以撤并。当时,该所存款余额为2800万元,人员总数7人。在我行撤并网点区域中,信用社、邮政储蓄设立的机构网点共计3个,各项存款总额为5000万元。
此前,于是20__年,我们还对庙上、楚候、牛杜、三管、北景、七级、东张、角杯闫家庄、城关等九个营业所予以撤并。近年来,在网点不断撤并中,对我行的业务发展至少带来三点消极影响。一是过去我们攻关的财政代发工资业务及烟草、石化等系统大户业务,在这些乡镇全部流失,进而也对我行整体的代收代付业务造成重大影响。二是农村网点不断撤并,当地政府及居民对我行的反映相当强烈。于20__年撤并网点,七级乡离退休老干部曾联名向临猗县政府写信呼吁,临猗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王玉民曾向我行做过批示。三是网点撤并后,共计遗留正常、不良贷款1.2亿余元,新形成不良贷款3000万元。由于失去网点,导致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负面影响极大。
20__年6月,按照上级行存款余额不足5000万元的撤并标准,我们对营业所、卓里分理处等两个乡镇网点,以及地处城区的南郊、西街、北街三个储蓄所予以撤并。以上五个机构在撤并中,共计分流人员35名,向信用社移交存款6000余万元,归并我行营业所、东街分理处存款8000余万元。
当前,我行仅在临猗县城设有两个营业网点。一个是支行营业部,另一个是东街分理处。目前,新系统升级以后,我们已经在这两个网点全部推行综合柜员制,但是,客户流量仍然十分拥挤,已直接导致部分客户将存款转入他行,从而形成我行综合竞争力明显呈下降趋势。按照上级行“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的市场定位思路,如果条件允许,我行应至少在乡镇新增四个综合性营业网点,在城区新增两个便利性网点,方能满足当地客户办理业务的基本需求,并较好服务临猗县的经济建设。就此,我行网点规划布局的理想思路为:
1、在主要重镇新增四个综合性网点的布局为:临晋镇、孙吉镇、北辛(或卓里工贸区)镇,庙上镇。
2、城区业务网点在现有两个网点的基础上,应再新增两个便利性网点,六台atm自动取款机。
临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达54万元,辖8镇5乡3区,375个行政村。我行于20__年撤并网点时,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约达30.3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2.0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1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091.7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4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4.14亿元。作为全省最大的小麦、棉花、果疏基地县,我行现有的两个业务网点,显然难以形成“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的市场定位。
企业提供服务。三是孙吉镇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尤以北京、广州居多,且该镇中小型及家庭作坊式企业较多,经济颇为活跃。因而,应尽快恢复我行在该镇的营业机构。四是作为闻名全国的枣树基地——庙上乡,亦应恢复设立一个综合性营业机构,进而幅身历史名镇嵋阳以及七级等乡镇。
最后,只有我行农村网点加强与城市网点的合作,主动接受城市先进业务辐射,积极向城市网点看齐,不断缩小城乡业务差距,同时充分利用已经开办的城市业务制高点,进而加强对城区业务的渗透,在坚决扩大城市业务份额中,吸引农村合围城市,实现各项业务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六
调研方法:采用街头抽样调查。
调研对象:各个银行金融机构。
本次调查采取街头抽样调查,主要调查年龄在18-59岁之间,性别随机抽取。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其中男性占50人,女性为42人,被调查者80%为城镇居民。
以下为回收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一、银行服务基本调查。
(一)被访者是否使用过或正在使用信用卡。
被访者中只有11人曾经或正在使用信用卡,只占到被访者的12%,而将近90%的人没有使用过信用卡。
(二)被访者对信用卡使用的态度。
从图表中明确可以看出,大约31%的消费者表示对信用卡还不甚了解,对其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清楚,18%的消费者仍在考虑,有意向办理;19%的消费者觉得没必要,对其作用不大。13%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很方便,能够解其一时之需,还有11%的消费者表示从未考虑过信用卡对其生活的影响。
(三)被访者曾或现在参与的银行投资理财活动。
贷款10080没有过288604540200投资43222其他理财咨询结算。
可以看出,有将近一半的人参与过贷款,与此人数相近的被访者有过投资的经历,有不到25%的人参与过理财咨询服务,只有两人参与过结算服务,30%的人还没有接触过以上的理财活动。
(四)被访者对理财活动的态度。
调查显示有将近70%的消费者认为可以适当的参与理财活动,10%的消费者说应当对银行的理财产品持乐观的态度,13%的消费者表示银行的理财产品有时也有一定风险,投资须谨慎,应该敬而远之。4%的消费者未做考虑。
(五)选择商业银行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从雷达图的分布来看,较多的人会就近选择,服务和营业点的数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有就少部分的消费者会从知名度、安全性等方面考虑。
(六)被访者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重从柱状图的分布情况来看,有46%的消费者将会把大部分的收入存入银行,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将一半的收入存入银行,有17%的消费者只将收入的1/4放在银行,只有2%的消费者表示目前在银行没有存款。
二、分析问卷结果。
由以上的调研表可以明显得知:
(一)被访者在谈到选择银行时的考虑因素时,显得并不是非常的在意,可以看出,很多人处于方便的考虑,将钱存在离家较近的银行,分析得知,现阶段的浦东新区曹路镇的城镇居民对金融服务机构的认识还不是很全面,消费者应该将其视为市场当中的普通服务公司,更多的了解金融服务机构,更好的利用其所提供的服务,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提高时间的效率,提高生活的质量。人们对储蓄的安全性没有太多的顾虑,四大国有银行的体制背景,使得这一金融业的关键问题显得并不那么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经济体制的优化,竞争机制的深化,各银行的信用会显得尤为重要。现如今的许多银行为提高其业务量,与许多的企事业单位合作,采用定点合作的方法来抢夺市场份额,此营销方案起到不小的作用。
(二)在谈到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态度时,人们的反应不一,有些人已经体会其带来的变革,有些人则对其不以为然,调查表明,大部分的人对其不甚了解,进而对其不会有过高的热情。但人们的好奇十分的强烈,这说明股份制银行在此还是有较为广阔的前景,但前期宣传、导入,将会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此类的金融机构应该加强长远的预知能力,克服眼前短暂的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信用卡在本地区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有将近90%的人表示没有使用过信用,这与本地区的经济现状和人们的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很多人还不了解信用卡得作用和方便之处,提前消费的观念还不能为广大的民众所认识和接受,人们对其的需要并不很强烈,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先进,人们会逐渐的接受使用信用卡,促进本地区金融体制的完善。
被访者对参与理财产品活动的态度多为适当参与,能使我们消费者能够在所参与的理财产品中获益,使得自己的闲置资本达到效用最大化。(四)四大银行占据着绝大比重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在街面所能见到的大多数为四大国有银行,并且,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与这些银行有业务关系,等等因素。这其中工行占据了最多市场份额,26%的人选择,建行、中行、农行分列其后,在调查中发现交行拥有不少的客户群,这得益于目前交行在北京的扩张,并以其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近些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渐的加大了对北京地区的扩张,消费拥有了更加多样的选择空间,有利于金融服务机构的合理竞争,提高本地区的金融服务质量。北京市政府应该加大对金融服务机构的招商引资,活跃本地区的金融市场,更好的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五)存在以上问题的银行应该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提升服务的品质,使得消费对所选银行的忠诚度得以提升,银行间展开良性的竞争,实现双赢。被访者在谈到选择银行时的考虑因素时,显得并不是非常的在意,可以看出,很多人处于方便的考虑,将钱存在离家较近的银行,分析得知,现阶段的北京人对金融服务机构的认识还不是很全面,消费者应该将其视为市场当中的普通服务公司,更多的了解金融服务机构,更好的利用其所提供的服务,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提高时间的效率,提高生活的质量。人们对储蓄的安全性没有太多的顾虑,四大国有银行的体制背景,使得这一金融业的关键问题显得并不那么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经济体制的优化,竞争机制的深化,各银行的信用会显得尤为重要。现如今的许多银行为提高其业务量,与许多的企事业单位合作,采用定点合作的方法来抢夺市场份额,此营销方案起到不小的作用。
(六)虽然银行目前的存在较多待改进地方,但人们打算更换银行的热情并不是很高,用户对其所选银行有着较高的忠诚度。这样并不利于银行之间的竞争,不能使得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消费者应该及时的转变原有的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合理的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形成对银行的压力,迫使其不断地进步。在谈到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态度时,人们的反应不一,有些人已经体会其带来的变革,有些人则对其不以为然,调查表明,大部分的人对其不甚了解,进而对其不会有过高的热情。但人们的好奇十分的强烈,这说明股份制银行在此还是有较为广阔的前景,但前期宣传、导入,将会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此类的金融机构应该加强长远的预知能力,克服眼前短暂的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在提及存款占收入的比重时,将近50%的人表示其将大部分的收入存入银行,多一半的人有不到一半或是将近一半的存款。了解到,每个对存款的态度不尽相同,出于安全性、流动性、投资性的考虑,导致了不同存款比率。整体来看,本地区的人在消费方面较为保守,生活负担较重,人们多年来勤俭的生活习惯和现实的生活状况,致使存款的比重较大。
(七)在针对投资活动的调查中,和现状相符,将近一半的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从事过股票的投资活动,炒股的门槛低,收益高,但存在很大的风险。对风险偏好小一些的人多投资与基金,试图得到较少而稳定回报。在投资的品种中,还有一个大类就是债券,相信有很多的人都有过债券投资的经历。债券可以视为无风险的投资,但其的收益较低。有少数从事过期货及其他种类的投资,这就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防范风险。还有不少的人从未从事过投资活动,这部分人更偏好与收益稳定银行存款。
被访者对炒股的态度多为适当参与,他们较为理性的认识股市存在的意义,既不能脱离资本市场运作,又不能对风险不做必要的防范,适当合理参与,在实战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不断地优化心态。
三、提高银行服务质量的建议。
调查中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有几点:
(一)增加服务窗口,增设自助设备,加强引导服务。
提高服务效率等具体措施,如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提出实行弹性工作制、弹性工作窗口的措施;建设银行提出实行划分服务区、分层服务的措施以及提高每日自动取款限额等;农业银行将逐步推行延时服务;工商银行所有营业网点延长服务时间30分钟,对业务流程实施现金业务和非现金业务高低柜分离,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缩短交易时间等。
(二)加强服务督察,针对客户咨询和投诉的问题。
各个银行都提出了增加客服电话,强化咨询和受理工作,加强服务督察,积极配合消协处理用户投诉;浦发银行、招商银行还提出了首问负责制,争取一站式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开展各具特色的优质服务活动。
如工商银行开展的“优质服务年”活动;招商银行推出的“满意100,我最优秀”服务月比赛活动;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实施的“星级服务”考核,挂星上岗活动;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增设的便民措施,体现了人文情感等等。这些活动对提升银行服务水平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调查体会。
我觉得在金融单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对自己办理的业务负责。如果没有完成当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那职员必须得加班;如果是不小心弄错了钱款,而又无法追回的话,那也必须由经办人负责赔偿。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七
按照县编委要求,县编办、县政府督查室,于8月10日至8月16日对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评估。此次督查共涉及24个工作部门8个中心共48个单位。督查组深入各有关单位,采取听取单位主管领导汇报、实地查看、拍照存档等形式,逐条督查评估机构改革落实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特点及成效。
1、领导重视,迅速行动。县政府机构改革后,县领导、单位领导都高度重视,主动配合,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县政府副县长张志红、县长助理刘忠民亲自召集县交通运输局、县城管局等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城市客运职责调整和手续交接工作。县发改委、县工信局领导积极沟通,将发改委负责“经济运行工作的5人”划转到工信局,并积极开展工作。县农牧局、县住房和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局等单位已启用了新章、挂了新牌子、变更了新账户。县人社局、县文广新局、县粮油贸易中心、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等单位及时刻制新公章、制作新牌子(其中县粮油贸易中心已挂新牌子)。县计生委、县粮油贸易中心等单位严格按照“三定”方案制作悬挂内设股室牌子。
2、转变职能,促进工作。各单位以改革为契机,积极推出各种新办法、新举措,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打造干部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县审计局强化工作薄弱环节,加大了对财政投资项目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县财政局简化工作程序,制作工作流程示意图,提高办事效率。县公安局加强城区防控力量,有力地打击了不法活动,极大地改善了治安状况。县城管局购置新车辆,每天在城区主要路段洒水降尘,在炎炎夏日为群众带来了可贵的清凉。县广播电视发展服务中心实行了挂牌上岗,加强了新闻舆论监督,开展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重新开播了内黄县广播电台,增设了以文娱、娱乐为主的有线综艺频道和以农业、法制宣传为主的第三频道,实现了工作、效益、社会多赢的良好局面。县安监局一手抓执法,一手抓服务,以整改为目的,以惩罚为手段,实行“首查不罚”制度。县林业局、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电视技术讲座并安排专人定期下乡为农户搞好技术服务。
二、存在问题。
1、个别单位职责调整还未到位。如县发改委的“工业经济运行”职责还未调整到县工信局;原农开办的“农业综合开发”职责未调整到县财政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的“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职责未调整到县卫生局,县卫生局应调出的职责也未调出;原广电局、文物旅游局的行政职责和县文管所未调整到县文广新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也未合并;原畜牧局行政职责未调整到县农牧局;原粮食局行政职责未调整到县发改委;原县政府教育督查室行政职责已划入县教体局,但人员还需进一步理顺;原新农办需进一步理顺关系。
2、个别单位牌子未挂、公章未刻、账户未变。如县蔬菜服务中心、县教育发展促进中心、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县广播电视发展服务中心、县棉花粮油生产服务中心、县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等单位未挂牌子、未刻公章、未变更账户。县政府办公室、县人社局等单位未挂内设股室牌子。
3、大部分单位存在乱挂牌、股室牌子名称不规范、股级干部超配、行政单位事业身份人员任股级干部现象。此次已将相关单位的所有挂牌拍照存档。
4、存在部门干预挂牌子现象。大多数单位都挂有:计生办、综治办、群众工作室、工会等牌子。县公安局挂有原系统内未改革到位的牌子。个别单位有临时性工作办公室牌子。如:“三项重点”工作办公室。
三、意见建议。
1、涉及职责调整的单位由有关县领导、部门领导召开会议,进行沟通协调,及时安排落实职责划转事项,办理交接事项。
2、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对未整改到位的单位进行跟踪督导。
3、在以后改革制定“三定”方案时,是否考虑对于一些职责较多、人员较多的单位,适当增加一些内设机构。
4、对于“一票否决”的部门干预要求各单位挂的牌子,看看县编办拿出什么意见。
2010年8月18日。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八
的监管规范程度不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尽快解决。
一、法律法规在医疗机构管理方面占的比例小,规范的多,处罚的少。目前,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国家都实施gmp、gsp全过程管理,而对医疗机构却没有相应的规范来管理;在现有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中对医疗机构的要求大部分是规范的内容,而医疗机构违反了法律法规,只有在进货渠道和药品质量方面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其他方面没有明确处罚依据。所有这些情况使药品监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缺少查处力度,医疗机构有些违法行为不整改药品监管部门也没有办法处理。
二、医疗机构诊断药品管理不规范。在一些医疗机构使用的诊断药品,有的不知道按药品管理,还按试剂管理,单独购进,有的在一些试剂商店进货。诊断药品一般要求低温保存,而且有效期非常短,常常有过期失效现象出现。另外诊断药品一般都存放在医疗机构的化验室冰箱内,有的冰箱内的湿度较大,有的冰箱内还存放其他生活用品。
三、药品储存的设施设备与药品的储存要求不相适应。有的药品库房门窗不严密,库内温湿度无法控制,无法保持库内卫生环境;库内药品摆放混乱,合格区和不合格区无明显分界,药品与非药品混放,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就在常温状态下存放;无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设备等等;有的大型医疗机构即有库房,又有病房药局,各科室也存放药品,这样的药品储存环境不仅难以达到药品储存要求,而且药品管理还非常混乱。
四、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有些医疗机构严重缺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小型医疗机构没有专职人员管理使用药品,从药人员大多由医生、护士兼职或临时人员担任,缺乏必要的药学知识,对药品的功效、毒副作用、配伍禁忌、注意事项、购进、验收、储存保管等知之甚少,使其使用的药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五、管理制度和程序不完善。缺少药品管理相关制度和程序,在药品购进、保管、储存、养护、使用等关键环节无章可循。
六、村级卫生室医疗条件差。有的村卫生室设在医生家里,只有一间房间,既是药房,又是诊室,还是医生的休息室,药品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放不符合规定要求。
七、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管理问题。在我市一些林场、农村的卫生所,有的长期看不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对其合法性需要到主管部门进行核实,有的一个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两个医生使用,还有一些乡村的游医,不办任何证件,暗中卖药,与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打游击战,所有这些给药品监管带来很多不便。
八、有的医疗机构将科室分别承包给个人经营,这些承包个人对药品的管理更加混乱,为了经济效益,他们从违法渠道购进药品,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一些中医诊所,中药饮片质量非常不好,还经常违法自配药品卖给患者。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建议国家局尽快制定相应的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章,或者由我省自行制定地方法规,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管理进一步明确细化,并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建议国家局对医疗机构制定出台有关药品使用的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二、结合药品经营企业gsp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我市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方案,分步实施,大力推进了医疗机构药房的规范化建设。自从20xx年我市开始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工作,到今年年底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有28户达到了规范药房标准,还有6户没有达标;对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还要研究具体措施,进一步推进。
三、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一些不规范的违法行为要加强指导,推进整改;对违法渠道购进药品和药品质量存在问题的要加大处罚力度,依法查处;对农村、林场以行医为名(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依法取缔。
四、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使医疗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和药品知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推进医疗机构建立诚信体系,形成由药监部门一家依法管药转变为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舆论氛围。
五、结合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农村、林场卫生所创建规范药房、达标药房,推进我市农村、林场卫生所的药品管理,保证农村、林场卫生所使用药品的质量。
我们要从保护广大群众生命健康的角度着想,工作积极主动,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监督管理好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保障全市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我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九
柘荣县药品监督管理局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加大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对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环节上的监督管理尤为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对某些医疗机构出现的一些不规范使用药品及对药品质量管理上的疏漏仍然感到不容乐观。在这里根据这次调研活动中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结合我局在这几年的对本县医疗机构的执法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管理办法作一个总结分析。
(一)从加强岗位培训入手,提高人员素质。
我局在狠抓监督检查的过程中,把事前的培训帮助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分批分层次组织法律法规和药学业务知识培训,进行指导。同时采取有效方式认真督促医疗机构自身开展药剂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医疗机构涉药人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药学专业水平,为规范药品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员保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规范购药渠道入手,保证药品质量。
为从源头上保证医疗机构药品质量,我局“三管齐下”,一是要求医疗机构高度重视营销人员和供货企业资质审验,做到“三查五对”(即查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委托授权书;对身份证、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印章、授权范围),签订配送质量保证协议,把好进药第一关;二是加强药品营销人员管理,通过建立信誉档案、强化信用管理措施,督促医药企业严格依法聘用营销人员,严格实行对营销人员的审查考核和业务培训;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打击无证经营药品、非法渠道购药等违法行为,有效地净化了市场。
(三)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统一管理“软件”。
针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没有明确的规范化质量管理体系的情况,我局在出台的《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软件”,即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职责、质量管理制度、相关资料记录等统一做了细化,督促医疗机构统一制作各项制度并统一上墙明示,统一对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统一做好各种资料收集和质量记录,使医疗机构在药品管理上做到合乎规定,有章可循。
(四)从创建“规范药房”入手,加强诚信自律。
治并在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主动地加强药品质量管理。
(五)从密切部门配合入手,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联合组成了医疗机构药品规范管理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通知》,并成立了联合检查指导小组,加强指导;二是建立互通信息制度,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有关医疗机构涉药违法案件和检查情况,加强部门信息沟通,从而增强了部门沟通和药品监督执法工作透明度,也使医疗机构更加重视药品管理,提高了守法遵规的自觉性。
(一)我县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各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由于病患者相对集中,用药人群大,在用药品种、数量上相对较大,是人民群众药品使用最直接、最广泛的窗口,因此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通过这几年多的监督管理实践,我们感觉到,医疗机构在监督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进药渠道不规范。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各级医疗机构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进货渠道混乱的问题。虽然药监部门一而再、再而三地责令其改正,并严厉打击其违法行为,但他们想方设法钻法律空子,使得药监部门无法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管。
2、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法律观念淡薄,对《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必要的认识;其次专业知识匮乏,由于某些医疗机构负责人对药品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忽视,导致了药品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水平相对低下,从而造成在药品使用管理上的效率低下。
(二)我县在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我国目前在药品研究、生产、经营等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规范,如药品研究领域有glp、gcp,药品生产领域有gmp,药品经营销售环节有gsp等,这些规范都是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有关条款的要求制定出来的,具有法律效力。药品研究、生产、经营单位只有符合并通过这些规范的严格认证,才具有合法从业的资格,这些环节抓监管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但是在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却遇到了一些违法行为无法追究的情形。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状况令人担忧,对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已经远远落在了药品研究、生产和经营等环节的后头。在现阶段,我国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在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欠完备、全面。
中难以有效地处理和解决不同形式的违法行为,致使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中许多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威慑。而这些行为却无形之中对百姓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如:合法票据、购进验收有记录是医疗机构依法购进药品的依据和凭证,在《药品管理法》中虽作了明确规定,但却没有罚则,而这在实际操作中非常重要。
2、欠前后规定的一致性。
《药品管理法》关于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参照什么质量管理规范才能获得认证许可并没有做出象gmp、gsp那样的明确规定,但在《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第八十三条关于药品认证含义中却提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施相应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检查、评价并决定是否发给相应认证证书的过程”这样的描述,显然没有做到法律与法规的统一。
3、对药品使用从业人员业务学习缺乏硬性要求。
我国目前实施的执业药师制度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由于gmp、gsp认证必须配备的硬性规定,极大地促进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但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因没有相应的质量规范,该制度很难得到医院的重视,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不学习照样工作,无危机感,这就很难保证百姓用药安全,更不能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了。
(一)、完善补充现有法律法规。
1、在现行的《药品管理法》的基础上,需对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章节增加如下内容:(1)医疗机构药品使用须经医疗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使用许可证》;无《药品使用许可证》的,不得使用药品。(2)《药品使用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和经营范围,到期重新审查发证。(3)医疗机构药剂科必须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4)具有与所使用药品相适应的药库、药房、设备、仓储设施、卫生环境;具有与所使用药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人员;具有保证所使用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5)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必须按照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本法制定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使用药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医疗机构药剂科是否符合《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对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6)《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实施办法、实施步骤由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xx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2、制订《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
制订《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必须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制订《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可参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订《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时除对药库、药房软硬件做出规定外,应考虑急诊室、防疫室、中药炮制室、病区药房、化验室、煎药室的药品管理问题。
(二)、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可实行“扣分制”管理。
1、药械从正规渠道购进2分。
2、建立药械购进、验收、登记2分。
3、药械购进、使用帐目清楚2分。
4、使用正规药品、器械2分。
5、特殊药品管理规范2分。
6、依法对药品、器械进行管理2分。
根据上述内容及分值,药品监督执法人员在对医疗机构药品进行检查时,如发现没有做到的内容,则此项分数全扣,当一次检查扣分达4分以下,且行为较轻的,则给予警告,限期改正外,必须视情予以经济处罚。如全年累计扣分达10分以上,则该单位必须停业整顿,同时建议卫生主管部门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如发放了《药品使用许可证》,同时予以吊销。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十
xx镇位于浏阳北区,面积117.4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居),12539户,人口4.6万。境内土壤肥沃,水系发达,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元。目前,该镇行政在编人员38人,其中党政班子成员10人,占26%,事业单位在编人员63人。
1、职能由“领导”向“服务”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规律的要求,应该实现从“领导农民”向“服务农民”的观念转变,把构建服务型与公共型基层政府作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全新目标。乡镇体制建立以后,尽管机构和人员数量一直严格控制,但事实却存在着“编制数量控制了,干事人员减少了”的怪现象。目前,乡镇政权的结构和权力的分配基本上是比照上级政权机关设置的。人们习惯将乡镇党委、乡镇人大、乡镇政府称为乡镇的“三大班子”。乡镇政府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至今没有法律规范,有很大的随意性。基层政府的机构与人员编制逐年变动。如在xxxx镇就存在着国土资源所、农电站、畜牧兽医站等单位陆续收归市直管,人权、财权在市局,但服务的对象却仍然是基层,使一些工作人员对乡镇的管理、指导处于应付差事;另一方面,就是一些退居二线人员占用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在xxxx镇行政编制38人,退居二线的就有7人,占18%。严重存在着“拿钱不干事,仍然占编制”。
2、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够。在一些重大事情面前,由于体制问题,一些站所人员由于人事管理权在上,业务安排一律由上面指挥,不服从乡镇统一指挥、调度。
3、服务职能配置混淆不清。目前机构设置中,部分单位职责不清导致履职不到位。在我镇行政单位编制中的经济发展办,许多工作仅靠三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许多业务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结果使其成为“虚设机构”。如此等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乡镇政府是基层政府的`一个级次或组成部分,作为联系“三农”最为密切的基层政府,其职能转变,不仅仅是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实施的要求。为广大农民提供公共产品,全面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将成为新时期基层政府工作的重点。
1、为了推动基层政府转变职能,必须推进以撤改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要分类实施,分步骤推进,同时完善配套改革。目前,根据工作需要、农民需要和服务需要,要将一些农机、农技、畜牧、市场经济管理人才,通过各种手续、程序层层选拔到乡镇来,充实一批、淘汰一批;如要加强对文化、卫生、环保、为民服务中心、公益性管理与服务等机构在乡镇的设置。
2、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应该按照基层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而进行,服务型与公共型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基层政府的本质要求,基层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为“三农”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必须依法支持与推动农村及农民建立农合组织,把农合组织打造为激发农民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平台,为此,要求政策允许并保证生产以外的其它农业生产环节对农合组织开放,尤其是要支持农合组织在农村公用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4、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及机构改革中,要赋予基层政府更多的社会政治职能,把更多的经济职能交给市场。为此,必须实行基层政府行为与农民行为的区别。基层政府要尊重农民主人地位,确立“为农民服务”的执政理念,随着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农合组织成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为农民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
5、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对现有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考核、考试,避免“一朝进机关,永远铁饭碗”。具体考核办法由市、乡镇拿出详细的考核办法,由组织、人事部门具体实施。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调动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权利交给自己的服务对象---群众。
6、为了控制人员编制膨胀,要建立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没有配套的财政改革,撤改后的乡镇机构也难以运行。
7、政府应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植并不断创新扶植方式,从财政拨款转为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以钱养人”转变为“以钱养事”。为保证扶植资金的有效、公开、透明使用,应将其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其支出和使用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接受人大等相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8、基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改革的要求,从政府级次改革的目标及方向看,应该按照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县(市)级政府的框架要求改革乡镇机构,创新上层建筑的机制和制度,合理配置资源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从而加强三农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十一
1:
87steam教育在美国。
steam教育创新能。
stem教育法案:从教师培。
43。5亿美元,供各州政府申请,以推动中,批准xx年度总额。
stem教育法案从。
stem。
steam创客。
9年,而美国更是长达。
12年。公立学校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部分,由政府负担。美国公立学校教育投入来自联邦、州和当地政府的总体投入。
cbinsights。
2:
1000万日元,其中大部分是课外学。
在8000多亿的市场规模中,1%的市场份额,说明了这一种种乱象:弄虚作假、乱收费、为签单胡乱承诺、卷款倒闭等现象时有发生,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及家长受骗上当。有一些违规经营的培训机构,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正式出版的教材,只能藏身私宅,一段时间后就“偃旗息鼓”
然而由于身份属性模糊,监管多头,类似乱象已成为行业顽疾,屡禁不止杨念鲁建议,导机构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专业规范,提高辅导机构的服务水平”
“一方面,要不断通过行业建设,提高辅。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十二
在人们日常生活患有各种疾病的时候,只有一般的小病能到药店购买药品治疗,其他大部分疾病需要到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用药治疗,医疗机构的病患者相对集中,用药人群大,在用药品种、数量上相对较大。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不断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从购进到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对于确保我市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程度不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尽快解决。
一、法律法规在医疗机构管理方面占的比例小,规范的多,处罚的少。目前,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国家都实施gmp、gsp全过程管理,而对医疗机构却没有相应的规范来管理;在现有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中对医疗机构的要求大部分是规范的内容,而医疗机构违反了法律法规,只有在进货渠道和药品质量方面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其他方面没有明确处罚依据。所有这些情况使药品监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缺少查处力度,医疗机构有些违法行为不整改药品监管部门也没有办法处理。
二、医疗机构诊断药品管理不规范。在一些医疗机构使用的诊断药品,有的不知道按药品管理,还按试剂管理,单独购进,有的'在一些试剂商店进货。诊断药品一般要求低温保存,而且有效期非常短,常常有过期失效现象出现。另外诊断药品一般都存放在医疗机构的化验室冰箱内,有的冰箱内的湿度较大,有的冰箱内还存放其他生活用品。
三、药品储存的设施设备与药品的储存要求不相适应。有的药品库房门窗不严密,库内温湿度无法控制,无法保持库内卫生环境;库内药品摆放混乱,合格区和不合格区无明显分界,药品与非药品混放,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就在常温状态下存放;无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设备等等;有的大型医疗机构即有库房,又有病房药局,各科室也存放药品,这样的药品储存环境不仅难以达到药品储存要求,而且药品管理还非常混乱。
四、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有些医疗机构严重缺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小型医疗机构没有专职人员管理使用药品,从药人员大多由医生、护士兼职或临时人员担任,缺乏必要的药学知识,对药品的功效、毒副作用、配伍禁忌、注意事项、购进、验收、储存保管等知之甚少,使其使用的药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五、管理制度和程序不完善。缺少药品管理相关制度和程序,在药品购进、保管、储存、养护、使用等关键环节无章可循。
六、村级卫生室医疗条件差。有的村卫生室设在医生家里,只有一间房间,既是药房,又是诊室,还是医生的休息室,药品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放不符合规定要求。
七、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管理问题。在我市一些林场、农村的卫生所,有的长期看不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对其合法性需要到主管部门进行核实,有的一个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两个医生使用,还有一些乡村的游医,不办任何证件,暗中卖药,与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打游击战,所有这些给药品监管带来很多不便。
八、有的医疗机构将科室分别承包给个人经营,这些承包个人对药品的管理更加混乱,为了经济效益,他们从违法渠道购进药品,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一些中医诊所,中药饮片质量非常不好,还经常违法自配药品卖给患者。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建议国家局尽快制定相应的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章,或者由我省自行制定地方法规,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管理进一步明确细化,并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建议国家局对医疗机构制定出台有关药品使用的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二、结合药品经营企业gsp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我市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方案,分步实施,大力推进了医疗机构药房的规范化建设。自从xx年我市开始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工作,到今年年底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有28户达到了规范药房标准,还有6户没有达标;对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还要研究具体措施,进一步推进。
三、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一些不规范的违法行为要加强指导,推进整改;对违法渠道购进药品和药品质量存在问题的要加大处罚力度,依法查处;对农村、林场以行医为名(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依法取缔。
四、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使医疗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和药品知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推进医疗机构建立诚信体系,形成由药监部门一家依法管药转变为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舆论氛围。
五、结合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农村、林场卫生所创建规范药房、达标药房,推进我市农村、林场卫生所的药品管理,保证农村、林场卫生所使用药品的质量。
我们要从保护广大群众生命健康的角度着想,工作积极主动,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监督管理好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保障全市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我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十三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养老服务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大事。9月中旬,由市政协叶乐安副主席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就我市养老机构建设与管理情况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座谈和学习考察等方式,了解相关情况和收集数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于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近年来老龄人口呈现出增长快、寿龄高、空巢多等特点。据统计,截至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为18.3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37%。我市老年人口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xx年将达到19.8万人。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养老服务问题日趋严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重视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市共有养老机构22家,其中镇(街)敬老院20家,国办社会福利院1家(市社会福利中心),合法民办养老院1家。共拥有养老床位2731张,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较好地解决了500多名农村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问题,其中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100%和99.65%。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兴乐集团投资5000万建设温州市首家高端养老机构——余霞乐园,20建成后无偿捐赠给市慈善总会。民办养老机构翁垟颐和老年公寓、北白象颐养老年公寓也已建成运行。
(一)缺少科学规划。目前,我市尚没有一个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对市、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机构的合理设置布局,以及在数量、规模上的标准都没有明确,使得养老机构建设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主观随意性,也导致了养老机构的用地无法得到保证。此外,由于养老机构未能像学校、幼儿园、菜场等纳入小区建设的配套规划之中,使得养老机构建设缺乏刚性规定,造成养老机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二)资源投入不足。一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我市养老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费用投入在社会事业发展支出中所占比例偏低。20xx年市财政投入到社会养老事业的经费仅为386万元,其中用于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的经费310万元,乡镇敬老院建设经费76万元。对民办社会养老机构的投入和补助几乎没有,如运营资助、投资奖励、从业人员培训奖励、贷款贴息补助等,均没有落实到位。二是用地保障不足。新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受到规划、土地等政策的制约,土地指标难以落实。政府部门没有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发〔〕13号)规定预留、落实年度建设用地指标,新建养老机构落地难。三是优惠政策不到位。20xx年温州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若干意见》“1+5”文件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措施,但我市没有出台配套文件,养老机构在用水、用电、用气(燃料、燃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优惠等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同时养老机构本应享受的各项税费优惠难以到位,大大挫伤了民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
(三)监管服务缺位。一是管理标准缺乏。我市尚未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养老机构管理标准和行业管理规范,对养老机构的建设和服务运营缺乏一套完整的准入、监控、管理标准和体系,在行业指导、接受监督和行业自律上非常欠缺。二是日常监管不到位。我市现有的一些民办养老院硬件条件不达标,消防安全不合格,无证经营现象较普遍。如在大荆镇一些小规模、小作坊式的家庭养老院,消防不达标,安全隐患严重。民政、消防等有关部门由于执法力量不足,未能进行必要的日常监管服务和指导。三是审批手续办理缓慢。利用闲置房屋以租赁等形式举办的养老机构,由于房产功能的变更,补办审批手续办理缓慢,住建、消防、发改、环保等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导致养老机构审批手续很难落实。
(四)队伍建设落后。一是从业人数匮乏。我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供养老年人多人,而现有的工作人员不足300人,供养人数与工作人员数约为7:1,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的服务需求。养老服务机构专业护理人员缺乏,特别是镇(街)敬老院未能按规配备养老护理员,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二是专业素质不高。养老机构为降低运行成本,聘请的大部分工作人员、护工都是年龄偏大、没有接受专业服务培训的农村妇女,大多负责买菜、烧饭和打扫卫生等工作,只能对老年人进行最基本的生活照料。三是工资待遇偏低。社会养老服务人员待遇总体偏低,大部分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没有达到我市最低工资标准,也没有参加各种保险,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难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一)强化政府主导,加强养老机构规划和组织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根据我市老年人口发展速度和养老服务需求状况,加快制订落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和养老服务设施布点规划,将各类养老机构建设布局纳入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科学统筹安排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合理配套各类资源,实现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为未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预留空间。
二是健全组织体系。构建相应的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具有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完善市、镇(街)、社区(村)三级网络,强化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指导。加快出台和完善我市的各项养老服务政策措施,明确目标、要求、任务、扶持政策等。
三是加大政府投入。市政府要加大对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投入,将社会养老服务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积极支持镇(街)福利院改扩建项目建设。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特别是农村敬老院的资金支持力度,抓好硬件改造,改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二)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民办养老机构建设步伐。
一是落实配套补贴。对符合建设标准、运营规范、合法登记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在省财政按照核定的床位数给予补助的基础上,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由市财政再给予配套补助到位。实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做好对于重点项目一次性奖励,新增护理型床位补助,收住本市户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运营资助,从业人员培训奖励,贷款贴息等。
二是落实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省、温州市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税费扶持和融资优惠政策,对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和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时,加大资源供给政策扶持,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要在土地规划、税费优惠、财政补奖、投资权益、金融信贷、收费价格等方面进一步给予政策扶持。
三是落实土地指标。市政府要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要求规划养老机构设置,预留和落实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切实落实养老服务业建设用地指标单列要求,对纳入规范建设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应当采取行政划拨的方式供地,并优先予以保障。
(三)加强服务管理,推动养老机构规范发展。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出台我市城乡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基本标准等相关行业指导性文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完善包括机构质量要求、发展规划、服务管理、人事管理、安全管理、捐赠管理以及民主管理等配套管理制度。加快研究制定养老机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的保险和处理办法,为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和养老机构的利益提供基本依据。
二是加强分类指导。规范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对全市范围内养老机构进行全面排查,协调有关部门对民办养老机构补办相关手续。对有些确实无法取得完备手续的,在能确保建筑合格、消防、卫生安全的前提下,有关部门要给予协调配合,方便办理相关手续;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且整改无效的,要由养老机构所在地镇(街)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及时予以取缔,同时稳妥处置好被撤销、取缔后民办养老机构内供养的老人转移安置问题。
三是建立协调机制。要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构,制定部门协调工作制度,积极整合资源,加强相关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建立健全部门考核机制,在细化养老服务业主管部门的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将土地、规划、消防等相关涉老部门所承担的养老工作内容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落实责任。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养老服务水平。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开展机构负责人培训,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管理能力;加强专项业务培训,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医护人员、护工进行专业培训,实行持证上岗、规范服务,从而实现人性化关怀和专业化服务。
二是提高工资待遇。建立养老机构护理员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相适应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实施护理员特殊岗位补贴制度,对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养老护理岗位的从业人员,按照不同等级,分别予以补贴。逐步提高养老机构服务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完善医疗、养老等基本保障,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持养老服务队伍的稳定。
三是培育志愿者队伍。倡导社会各界志愿者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结对活动,建立起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群体。鼓励老年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鼓励健康老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努力形成以专业人员为骨干、服务从业人员为主体、志愿者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队伍。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十四
机械行业又称为机械工业或装备制造业,乃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照2001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机械、设备、仪表”属“制造业”门类,对应“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个大类、37个中类。
根据**数据库,该行业上市公司**家,其代表性企业有****。
(二)中国机械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机械工程技术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而且对世界闻名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的机械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传统机械时期和现代机械时期。
1、传统机械时代:中国的传统机械时代世界跨度由夏商时期一直持续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古代在机械方面有着很多举世闻名的发明,在动力的利用和机械结构的设计上都有着自己突出的特色,比如:指南车、地动仪、木构水运仪像台等。到了近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中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而这时候证正是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时候,也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行业的飞速发展,将中国远远抛在了身后。
2、现代机械时代: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机械行业才有了空前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机械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向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成套化的趋势发展。甚至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总额来说,新中国机械行业的成就是巨大的,发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也是另其他国家望其项背的。而且这一时期还没有结束,我国的机械行业将会向更高更好的水平发展。只要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把握好机械行业发展规律,中国的机械行业一定能够振兴,再次引领世界机械行业发展方向。
(三)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它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说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必须加速发展机械工业。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努力,我国机械行业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已连续6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经济非常迅速,机械工业全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71%,2015年机械工业全行业总产值为2000年的2.9倍,利润为2000年的4.05倍。2015年机械工业全行业总产值比2000年增长5.06倍,利润更是上升了7.5倍。2015年,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机械工业增速有所回落,但增速仍位居工业各部门之首。机械工业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行业发展已进入产业升级的重要阶段,中国将逐步由机械大国向机械强国所迈进。
2015年,机械产品市场自给率进一步提高到85%,对全国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利润和税金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86%、67.58%、57.91%和24.01%,均居工业各行业首位。
2015年我国机械工业产销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38万亿元,销售产值14.0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93%和34.26%。自2015年3月起,机械工业月度产值连续10个月超过1.1万亿元,已经进入了月产万亿元的新时期。
近年来机械工业产销高速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得益于国家政策对机械工业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中央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后,相关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逐步落实,推动了机械工业快速企稳回升。
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依托高速铁路、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基础设施、科技重大专项等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抓住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提升四大配套产品制造水平。政策措施包括加强投资项目的设备采购管理、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上述领域涉及了经济建设中的关键部门,也是我国机械行业发展中亟待突破的领域,尤其是高档数控机床和矿用机械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制造领域的薄弱环节,与国外先进水平有明显的差距。这些产品再次被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未来几年内将面临超常规发展的机遇。国务院连续颁发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机械工业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这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同时,加大了国家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了政府部门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管理和支持。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机床、铸造、锻压、模具等行业采取的增值税先征后返等优惠政策,对汽车产业实行了小排量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下乡补贴,对农业装备制造行业实行降低增值税,逐年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对进口关键零部件等给予关税和增值税优惠,提高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等,有力支撑了机械工业振兴发展。
(四)机械行业主要子行业分析
机械行业涵盖的范围较广,彼此之间相关性较强。机械行业主要产品种类包括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等。
(1)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是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随着科研、生产、开发体系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农机工业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世界前列。2015-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1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约1105亿元,补贴购置农机具1078万台(套),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了50%,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机械化生产方式大于传统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转折,我国农业生产的变革进入了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时代。
下发了《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农机工业到2015年要实现总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出口贸易额将达120亿美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20%。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农业装备板块将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特别是当前我国农机化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发展阶段,预示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农机化发展进程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农机工业前景广阔。
(2)工程机械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形成能生产18大类、4500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蓬勃发展活力的重要行业。
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行业销售总产值达到4367亿元,比2015年增长38%。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汽车起重机、叉车和压路机等6种代表产品销售统计数据显示,各产品销售增幅普遍在2015年4月前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月回落,但仍处于高位,符合“前高后稳”的态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加大了科研开发力度和技术改造步伐,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不断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在此期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自给率从“十五”期末的82.7%,提高到2015年的88.5%,逐步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2015年,我国已超越美国、日本、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这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良好的投资机会。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等,都将直接带动工程机械市场继续发展。
(3)仪器、仪表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在2015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增长率下降,行业发展呈现低迷状态。自2015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回暖,仪器仪表市场逐渐趋热,行业发展提速。2015年行业的总产值首次超过了4000亿元。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仪器仪表行业,智能化技术也让仪器仪表行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现状门类齐全,有一定行业根柢,在发展中国家,属“上游”,但与发家国家差距明显。受系统方式、机制、经济及科技综合水平、打点、人才等条件的限定,企业“多、散、弱”,科技斥地本事不强,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有差距,市场显现高中档产品以三资和进口为主,中低档产品以中资企业为主的场所排场,而且由于市场范畴、人力成本、行业根柢等比较优势,一些量大、面广的产品将成为生产和出口的主力。
(五)机械行业的特征分析
机械工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增长带动促进作用强,对国家积累和社会就业贡献大等特点。
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工业,其生产过程具有加工—装配性质;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多样,有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和重复大批量生产等多种方式;现代化的机械企业应当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需要大量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这样的柔性化加工设备;机械产品的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产品构成、设备资源随市场需求变化,产品的设计制造也涉及多种学科技术,因此企业最好组成跨地区的联盟,以提高对资源的动态管理和质量控制。 由于地区环境的影响,机械行业区地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在投入、产出及效益方面均占绝对优势,中西部地区基本处于弱势。近年来,由于国家持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这一形势在逐渐改变,东部地区绝对量虽继续大幅增长,但比重呈下降趋势。
一、调研目的
我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示范学校,为准确把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更好的把握市场脉搏,探索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教材、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进行的本次调研活动。
二、调研基本概况
(一)调研时间
2012年7月—8月
(二)调研对象
历届毕业生及所在就业单位;制造业及相关企业;各兄弟学校。
(三)调研方法
1、深入企业一线
深入企业,通过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研,广泛征求企业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为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座谈
1 )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一线技术骨干座谈,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从不同层面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与毕业学生座谈听取他们的感受,对学校的建议,以及在企业遇到的困难,怎样的培养方式使学生毕业后更适应企业的`要求。
3)与其他学校交流
3、问卷调查
为了加快专业建设信息的全面收集,了解生产一线机械加工技术人员、毕业生、顶岗实习在校学生对顶岗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面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设计了专业建设调查表和毕业生跟踪调查表。
三、调研情况汇总与分析
1、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前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传统产业,在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背景下,它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大。
社会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由于亚洲人力资源的优势,世界制造业中心将向亚洲转移,特别是向中国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因此入世后我国的机械、机电产品的出口更具市场竞争力,这是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次机遇。
2、专业的人才结构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从收集的信息来看,数控机床操作的仍占较多的份额,而一些普通机加工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对熟练机加工需求很迫切。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很多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
3、机械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根据职业教育应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指导思想,对照我市的特色产业,目前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上与企业的需求存在距离,结合不够紧密。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教学安排要注意增强适应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应实行工学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要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根据企业实际设置课程。
4、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
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
a.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b.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c.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f.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专业知识目标
a.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b.掌握机械加工中常用工具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能。
c.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d.掌握主要机械加工设备结构、调整、维护保养及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e.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的基本知识。
f.具备初步创业知识。
g.零件材料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
h.机床电气基础知识和控制系统知识
i.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绘图知识
3)专业技能目标
a.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并能较熟练地操作1~2种机械加工设备。
b.具备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c.具备查阅标准和手册的初步能力。
g.具备数控加工及编程的能力,能进行数控加工
证书要求
4)本专业毕业生除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外,还必须获得以下证书中的一个,方可授予毕业证:
国家职业资格数控车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加工中心(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钳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装配钳工(四级)操作技能
四、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要好,工作态度端正,人际交往要友善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所以企业不仅看重知识技能,更看重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所以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课程知识不要太深、但应具有一定的宽度。
2、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都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设课的惯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以专业技能为主要项目,每个项目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中心,设置多个技能模块。专业课种类与课时合理配置。
3、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求。课程内容的实施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应特别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社会能力的培养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要求专业教师在自己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引导,在课程考核中应有对相关社会能力的考核指标。
4、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本专业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与相关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具有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能力。
5、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为了达到知识,理论,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场所上、教师上均实现一体化,高标准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最大程度地建设与生产实际接近的实习环境,对本专业特别加强机械加工、一体化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并加强校外相关实习基地建设。
2012-2016年中国机械行业前景分析及人才需求调查报告#e#(一) 政策环境利于行业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机械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非常有利。展望“十二五”,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已经昭示,这一有利的政策环境将继续保持并更加有利。 2015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8号文)的出台,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科技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相结合,“振兴”和“自主创新”两大政策取向相互促进、协同统一,使得以机械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加快振兴的全新发展阶段。围绕两大政策取向,国务院各部委密切协作、深入研究,多领域、多角度的配套细化政策不断出台,装备自主化要求不断提升,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能力显著增强。
2015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刺激国内需求,国务院出台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产业位列其中,凸显出机械工业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国家对于机械工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
2015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进一步为机械工业的转型升级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国民经济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各行业对装备自主创新的需求将更加迫切,这非常有利于机械产品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促使机械工业国内需求继续稳步回升,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升。
尤为令人振奋的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机械工业就占了两个——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而且其他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都离不开机械工业的支撑。由此看来,机械工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地位和作用只会更加提高,发展的政策环境只会更加有利。
还必须引起关注的是,作为“十二五”主要追求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重大政策取向,非常有利于机械工业的发展。因为机械工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从业人员人数超过1700万;同时产业关联度较高,机械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能够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实。
(二)需求变化要求产业升级
1、内需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机械产品市场需求总量仍将保持持续增长,但毋庸讳言,需求增长速度将比前十年趋缓。尽管如此,由于宏观政策注重经济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因此对机械产品品种、质量和水平的要求将受到更多关注。因此,“十二五”我国机械工业必须认清这一形势而加快行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采、大型天然气液化和长距离油气管道输送等重大工程建设将为装备制造业创造巨大的高端装备市场需求。
其次,在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机械工业孕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条件正在趋于成熟。随着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轨道交通产业、海洋资源开发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必然提出大量新型设备需求,如余热余压利用装置、高效环保装置、新材料生产和加工设备、海洋工程设备、新能源设备、智能电网设备、新能源汽车及与之配套的新型电池、电机和电控装置等等,为机械行业提供广阔的增长空间。
再次,传统的机械装备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在低端设备需求萎缩的同时,以节能减排为取向的产品升级将为量大面广的传统机械产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仍处于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之中,我国辽阔的幅员和东中西部巨大的阶段性差异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设备、通用机电设备等产品的需求将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最后,随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加快推进,随着“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的实施,与民生和农业相关的机械产品需求将会迸发。如各种轻工和纺织机械、安全应急救灾设备、现代化农业装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医疗保健机械、先进印刷装备和民用节能监控仪表等产品的需求将迅猛增长。
2、外需形势
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全球经济仍在较大程度上受金融危机余波的影响。
从短期看,尽管国外主要经济体已经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全球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复杂的过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重新抬头,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有明显加剧之势,这将对我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金融危机造成经济增速下降,失业率增长,对人们消费习惯产生不利影响;在两者同时作用下,短期内我国机械产品的外需增长空间未可乐观。
从长期看,金融危机已促使各国的政策调整,尤其是发达国家正更加注重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将会对全球现有的产业分工格局造成重大影响。如美国提出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的新思路和措施,试图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这种趋势会加剧我国在高端装备领域的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全球技术革新步伐加快和新兴产业崛起将会刺激机械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的创新,从而可能为我提供新的学习契机。
由于我国机械工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国际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不能生产的,我们能生产;发达国家才能生产的,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更便宜地生产。因此,尽管“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以满足内需为主,但出口量仍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不断增长。随着出口的扩大、外资的进入、技术的引进,机械工业的外向型程度将继续提高。在此过程中,外部需求也将促进机械工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水平升级。
(三)能源资源约束更趋强化
能源、资源和环境安全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金融危机后,美元持续疲软,带动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能源、资源和环境安全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新能源、节能减排、碳排放控制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语。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为了承担应有的国际义务,我国政府已初步决定,“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由2015年的 8%,提高到2015年的11%以上;单位gdp能源消耗在5年中一共要降低 16%;2015年全国能源消耗要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以内,也就是说要以5%的能源年增长率支撑7%的经济年增长率。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要求装备水平大幅很高。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问题都很严重。随着经济连续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我国能源需求将不断提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问题,加剧了能源、资源的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要改变这种现状,既要提高我国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又要提高我们经济增长质量,降低单位能耗,采取低碳发展战略。这些都要求先进机械装备的支撑,从而也必然会促进机械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从机械工业目前的现状看,无论是所生产的产品,还是自身的生产过程,都与国民经济的上述要求相距甚远。目前机械产品的工作效率、钢材利用率和环保性能普遍低于国际先进水平,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仅无法支撑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而且也不能适应开放环境下市场竞争的形势,无法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行业瓶颈凸现呼唤转型
发展瓶颈之一是需求形势的变化。展望“十二五”,实物产品需求虽仍有增长,但此前高速增长的势头将逐渐趋缓,从而单靠它难以继续支撑行业快速发展;瓶颈之二是供给的变化。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正日益强化,今后无法继续靠高消耗去实现高增长。上述两点是客观条件的变化,这些大趋势不可回避,必须正视。与此同时,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不能有效地支撑产品的升级;基础发展滞后,制约主机的发展;产能过剩严重,加剧市场无序竞争和恶性价格竞争;高素质人才资源不足,难以保障行业健康发展。这些矛盾都因需求和供给形势的客观变化而激化,但都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解决或缓解。 面对上述瓶颈约束,“十二五”机械工业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由过度依赖于消耗能源、资源和增加环境成本转向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增长。生产模式努力向节能减排、绿色制造转变;产品结构努力向高端产品升级,产业技术向与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方向转变;商业模式从卖产品向卖服务方向转变;驱动模式从投资拉动向内涵驱动转变;增长点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方向转变。为此今后行业发展要由专注于产能扩张转向更为重视提高产品水平、质量以及品牌形象,更为重视提升人员素质和更新经营理念;由专注于有形产品的传统制造转向更为重视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增大附加值;由专注于对厂房、设备等“硬”件的投入,转向更为重视提高研发、管理、人才等“软”实力的投入。
当前中国机械行业人才需求的形势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7%,其中出口260亿美元左右,行业销售收入和出口额均比2015年翻一番以上。2012年3月,产业安全数据库重点监测的机械行业外贸订单综合指数继续呈小幅增长。机械行业的人才招聘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增长幅度趋缓,但也出现了稳步小幅上涨的态势。
机械英才网旗下机械英才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机械行业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61.5%。以往的招聘大户“北上广”招聘需求有一定上涨,但是相较往年涨幅都趋于平缓。截至2012年3月,上海2012年招聘需求同比增长87.4%;广东为45.1%;北京的为21.2%。
在职位方面,2012年一季度招聘需求较大的职位有生产管理、销售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机械工程师、机械维修/操作工、电力电气工程师、工艺设计师、电工/磨工/铣工/钳工/钣金工。
生产管理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117.1%
2012年一季度,生产管理这一职位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17.1%,位列第一,涨幅翻番,也是此次热招职位中惟一一个涨幅翻倍的职位。这一职位的招聘需求占招聘总需求的4.6%。
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指出,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又称生产控制。其内容包括:1、生产组织工作。即选择厂址,布置工厂,组织生产线,实行劳动定额和劳动组织,设置生产管理系统等。2、生产计划工作。即编制生产计划、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等。3、生产控制工作。即控制生产进度、生产库存、生产质量和生产成本等。
销售工程师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93.4%
2012年一季度,销售工程师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93.4%,排名第二。销售工程师作为常年热招的职位,其招聘需求一直都在上涨,这一职位的招聘需求占招聘总需求的12.2%。
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指出,机械对销售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有行业的专业技术知识,也要有较强的市场开拓和销售能力。薪酬多是由底薪+提成,为了促使员工多销售,其中业绩提成所占比例较大。从职业发展来说,销售工程师可以晋升为销售经理、销售总监,也可以在该行业的其他领域发展。
机械设计工程师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87.4%
2012年一季度,机械设计师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87.4%,排名第三。这一职位的招聘需求占招聘总需求的5.0%。
据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介绍,应聘这一职位需要是机械类专业;熟悉电子产品生产通用设备及工艺流程;熟悉pcb板设计软件及熟练使用autocad等机械设计软件;熟悉plc等编程控制技术。这一职位还可以从事结构设计的工作。
机械工程师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82.6%
2012年一季度,机械工程师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82.6%,位列第四。这一职位的招聘职位数占招聘总需求的16.1%。
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介绍,机械工程师也是机械行业的老牌热招职位,每一季度的热招职位里都少不了它的存在。不仅仅是在网上招聘时是热招职位,就算是在现场招聘会上,机械工程师也一直都是企业招聘关注的焦点。
机械维修/操作工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42.1%
2012年一季度,机械维修/操作工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42.1%,位列第五。这一职位的招聘职位数占招聘总需求的4.2%。
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介绍,任职要求是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机械、液压、润滑、机械精度检查及机床调整、气动等相关基础知识;熟练操作autocad以及office软件,熟悉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这一职位如果更进一步就是机械维修工程师,其就业范围也十分广泛,如汽车制造、钢铁行业,建筑施工等行业都有就业机会。
电力电气工程师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38.1%
2012年一季度,电力电气工程师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38.1%,位列第六。这一职位的招聘职位数占招聘总需求的4.0%。
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这一职位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力电子或电力拖动等相关专业毕业;从事数控机床电器设计及调试工作经验;熟悉电机设计,精通ansys等相关设计软件;熟悉模拟、数字电路。
工艺设计师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35.9%
2012年一季度,工艺设计师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35.9%,位列第七。这一职位的招聘职位数占招聘总需求的2.9%。
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提醒,应聘这一职位需要材料、工业设计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还需要熟悉各种材质、原料的特点;擅长使用各种设计软件;对空间有较强的整体把握能力;并要有较强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以前单纯从事工艺设计人员现在也负责制作工作,目前这类人才十分紧缺。
电工/磨工/铣工/钳工/钣金工
招聘需求同比上涨22.0%
2012年一季度,电工/磨工/铣工/钳工/钣金工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22.0%,位列第八。这一职位的招聘职位数占招聘总需求的5.4%。
机械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蓝领”在最近两年成为了企业招聘的热词。随处可见急需用工的招聘启事,工资上涨,福利待遇水平提高,成为了蓝领招聘的必要条件。企业对操作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人才的供应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这使得操作工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由此可以看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只要学好专业,前途伟大而光明。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此报告大部分转载于机械英才网和中国机经网,特在次致敬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十五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机械工业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更好地了解机械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我参与了一次关于机械调研的项目。通过这次调研,我不仅对机械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以下是我对这次调研报告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在调研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机械行业的发展潜力和机遇。通过与许多从事机械工作的专业人士交流,我了解到机械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传统机械设备正在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为我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为整个机械行业的未来带来了无限可能。
其次,在调研过程中,我意识到机械行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一方面,机械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日趋多元化。在这个新的市场环境下,机械企业需要持续创新,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给机械行业带来了新的考验。在未来的发展中,机械企业需要更加重视环保、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再次,参与机械调研报告的编写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份调研报告的编写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工作,需要多方的配合和协调。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学会了如何高效地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团队合作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角色,提高了我的组织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这次机械调研报告使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有了更明确的目标。通过与机械行业的专业人士交流和实地调研,我深刻感受到了机械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因此,我决定把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知识与机械行业相结合,将来选择一个与机械相关的职业方向,为机械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这次调研报告也让我认识到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应对机械行业快速变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机械调研报告,我对机械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机械行业的发展潜力和机遇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机械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个人的发展也是我在这次调研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带着对机械行业的热爱和信心,我相信我能够为机械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十六
显的改善,特别是经过实施医疗机构监督量化分级以来,部分个体诊所的软硬件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20xx年开始,我们国家组织了几次大型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今年省里又针对性的开展了一级以下医疗机构专项整治活动,通过检查结果看,我市民营个体医疗机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个体诊所的健康发展,下面我结合日常的检查情况,对个体诊所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
(法律规定)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执业医师法第十七条: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手续。执业医师法第三十条: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从目前我市检查的情况看,有近10%的诊所不是开业申请人在执业,而聘任的人员多数没有办理医师变更注册。有的诊所有医师没护士、有的有护士没医师,个别诊所甚至是护士现场执业,近期,市监督所对一家诊所进行了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是因为没有坐诊医生,由护士进行现场执业,导致患者延误病情死亡。这样的事例不少,由于人员执业导致的医疗纠纷在我市屡屡出现。关于诊所聘用人员行医问题,卫生部有专门的司法解释:第没有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和已取得证书未进行变更注册的人员都视为非卫生技术人员。一部分执业人员未及时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变更注册。关于诊所擅自变更执业地点问题,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时候,已经对诊所进行了核准登记,核定了诊疗科目和执业地点,不是随便可以变更的,变更要首先进行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变更。今年,我们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5家诊所擅自变更了执业地点,均进行了行政处罚。
(法律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六条医疗广告内容仅限于以下项目(一)医疗机构第一名称;(二)医疗机构地址;(三)所有制形式;(四)医疗机构类别;(五)诊疗科目;(六)床位数;(七)接诊时间;(八)联系电话。
根据检查情况,多数诊所能基本按照核准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但是有个别诊所存在超范围执业情况,有的内科诊所公然宣传治疗妇科、外科、皮肤科、儿科等疾病,目前,我市审批的诊所中除内科、中医、口腔诊所外,只审批了1家美容诊所和1家皮肤科诊所。检查发现有个别诊所甚至违法开展妇科手术、放环、取环、流产输卵管结扎术、早期终止妊娠术等项目。关于夸大宣传的问题,个体诊所在媒体发布医疗广告的现象比较少,但是个别诊所通过散发小广告,门头广告牌宣传的现象很普遍,多数有内容违规,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了医疗广告发布前的审查制度,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成品审查,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方可发布。二是限制了医疗广告内容,限于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医疗机构地址、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类别、诊疗科目、床位数、接诊时间、联系电话等8项内容;同时,规定医疗广告不得出现以下八项内容,即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的;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淫秽、迷信、荒诞的;贬低他人的;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并规定禁止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发布或变相发布医疗广告。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十七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我市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实现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的转变。
1、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服务业日趋壮大,农机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农机总值达到5.32亿元,农机总动力首次突破百万千瓦大关;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6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80台,同比增长50,主要农机拥有量继续位居济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农机作业领域逐步拓宽,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0万亩、115万亩90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率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21.4,同比增长41。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大葱生产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农机服务业持续发展,农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73个,专业农户5146个,农机销售、修配网点273个;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2.8万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5亿元,农机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南部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机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机研发力度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三是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我市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四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无法得到财政支持,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全无保障,农机站原有的作业机械老化、损坏严重,平调、挤占、挪用乡镇农机站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乡镇农机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无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由于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立足全市实际,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机化发展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农机化结构实现四个转变,在全市初步建立起农机化发展的四大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机械物质保障。
3、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重点:一是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机耕道路建设要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村村通公路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板块基地建设中,纳入土地整理建设中,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不断完善农村机耕道路,搞好管理维护。二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农业特色板块建设。一家一户几亩地分散经营是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板块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统筹考虑,便于农机作业。特色产业的种植要尽可能做到规模化,形成一块一种,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发展布局。农艺要符合农机作业要求,同种同播,同期成熟有利于农机开展规模作业。要鼓励土地有偿使用,有序流转,适度集中。
4、农机化结构四个转变:一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巩固提高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以及与其配套的复式多功能机械。着力实施好国家优质粮农机装备推进、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三个项目,力争玉米机收及还田面积达到20万亩,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4万亩。二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大葱、韭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具及设施农业装备。抓好大葱机械化收刨项目,力争收刨面积达到3万亩。加快韭菜收割机研发,力争年内试制出样机,进行田间作业试验。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秸秆青贮、揉丝、颗粒饲料,秸秆养殖食用菌等设备。联合畜牧部门,在全市建设秸秆过腹还田、炭化等秸秆转化示范点20个。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林果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5、农机化发展四个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资金保障体系。建议政府从政策、科技、资金上强化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建立经常性的农机化投入机制。围绕《农机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实施,我市应尽快建立健全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配套措施,以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如对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进行地方资金配套,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制定机耕道建设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大中型农机具更新补贴等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搞好农机跨区作业;通过建立农机互助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机化。二是建立以农机部门为引导、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按照“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机手创建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要加强乡镇农机协会建设的指导工作,抓紧组织农机强镇、大镇组建农机协会,对机械数量较少的乡镇,打破行政界线,协调相邻乡镇联合组建农机协会,逐步在全市构建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为纽带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建立以农机技术推广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科技保障体系。在资金投入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切实保障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所需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的要求,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设立年度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事业经费保障,改善推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加强专业培训,使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更好地服务。在推广培训方面,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逐步培育起村有农机龙头大户,组有农机户,户有农机明白人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培训资源,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普及农机使用、维修知识技能;要注重科技创新,组织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关键机具研发和示范推广。四是建立以“平安农机”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构筑宣传教育、源头管理、监督检查三道防线。充分发挥农机学校和农机安全学习日的作用,组织广大机手学习农机法律和安全生产知识;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在每个行政村设立1-2名农机安全协管员,协助市农机部门和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做好本村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农机执法力量开展农机安全检查,查纠违章行为,全面清理“黑车非驾”,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十八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飞了”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全县农业机械化“两大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也离不开智能农机。为进一步推动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工程(“两大工程”)建设,促进我县农机化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近期,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采取县内查看、县外学习等方式对全县“两大工程”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探究沛县发展路径,在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力并引领全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农业机械化“两大工程”,补短板、强弱项,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智能高效、集成配套的农机化装备和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力促进了全县设施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县设施农业面积约34.5万亩,占比全省第一。
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约20万亩,主要分布在沛城街道、张寨镇、张庄镇、敬安镇、河口镇、栖山镇、朱寨镇。全面推广棚内耕作机械(田园管理机、微耕机、“大棚王”)、起垄机械、覆膜机械、高效植保机械等。大力推广微喷滴灌及贮运设备等。积极开展移栽、播种育苗、收获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试验示范。目前,我县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水平达到59%,拥有大棚卷帘机1万余台,节水灌溉类机械4000余台套,田园管理机械350余台,机动植保机械5000余台。在棚内耕作、植保、卷帘、喷滴灌已实现机械化生产,育苗、移栽、收获、水肥一体化等环节尚在示范推广阶段。
全县林果类作物面积约10万亩,主要分布在鹿楼镇、张寨镇、张庄镇、安国镇、敬安镇。重点配套移栽、土壤调节(追肥)、修剪、植保、收获、搬运、分级、枝条处理等环节农机化技术与装备。目前,我县林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达到58%,在施肥、修剪、植保、搬运、枝条处理等环节已采用机械化生产,收获、分级等环节仍处在试验示范阶段。
全县水产养殖面积约4.5万亩,主要分布在杨屯镇、龙固镇、大屯街道办、沛城街道办、湖西农场、魏庙镇和五段镇。全面推广应用自动饲喂、水质调控、捕捞机具和分捡和尾水处理等环节配套集成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全县拥有各类水产养殖机械近5000台。今年7月,沛县通过“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验收。目前,我县渔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达到63%,在自动饲喂、水质调控、捕捞等环节已实现机械化生产,分捡和尾水处理等环节尚在起步阶段。
县委、县政府把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为财政支农资金扶持的重点,优先安排、优先扶持。投资6500万元在鹿楼镇建成规划面积100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汉源农业发展公司为农服务中心,分为管理服务、果品冷藏、果品分拣三个功能区,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农业展示、电商中心、双创平台及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中心等;果品冷藏区可冷藏各类果品约2500吨;果品分拣区主要用于果品分拣和包装。该中心通过整合跨界资源,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最大限度帮助农户拓宽农产品市场储存渠道和流通渠道,并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促进农户增收。同时,积极争取省、市农机化相关项目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进行扶持,如:大沙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龙固和杨屯水产科技示范园、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等一批大项目,加大了设施农业的投入,促进了农机装备的示范推广。
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在品种选择、种植模式、设施配套等方面强化协作,从农艺要求、农机开发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围绕主推技术方案和农机具操作,强化培训,主动与新型服务主体进行对接,提供设施建设和机具配套的技术指导。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演示和试验示范等形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和掌握设施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机具操作水平。
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服务机制,加快培育设施农业机械化新型服务主体,抓好设施农业机械作业的社会化服务工作。全县培育了150余家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提供设施农业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服务,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从作业面积较大的耕整、施肥、栽种、除草、植保等环节入手,培育设施农机服务市场,做好机具与服务对象的对接工作,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依托现有农机服务组织,积极拓展作业服务空间,通过合同订单、托管服务、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具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积极整合农机科研、生产、推广、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围绕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学习借鉴先进农机化技术。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的带动作用,建设一批规范化、机械化、标准化的林果生产机械化科技示范园,通过试验示范,推动技术的组装配套,加快形成一批成熟的设施农业技术体系,示范引领农民群众积极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设施农业产出高、效益高,但栽培设施上的投入也大。目前,我县新建一个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需要投入资金5万元,大多数农民自有资金有限,加之贷款门槛较高、担保手续繁琐、限制条件多等原因造成贷款难,农户发展设施农业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由于缺少示范推广经费,用于设施农业方面的农机装备购置种类少、比例少,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更新换代缓慢。当前,设施农业机械化项目资金少,先进设施农机具价格又偏高,制约了农民的购买和使用欲望。
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首先需要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目前,一家一户土地较为分散,流转土地费用较高,致使大面积土地流转、转换较为困难,严重制约了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
调研中发现,现有的设施农业机械品种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要。国内机具虽然价格偏低,但机具性能落后,故障率高;进口或合资的设施农机具性能先进,故障率低,但价格偏高,影响了设施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
我县农民习惯于南北向种植农作物,导致设施机械有效作业时间大幅减少,作业质量不理想,制约了设施农机具的推广;林果类作物的株行距和生长高度,不利于设施农机具的通过和作业,制约了设施农机具的推广。
缺乏综合型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服务水平不高,农民认识相对落后。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少,效益低,制约了设施农业“机器换人”的步伐。
县政府将“两大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设施农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一把手”工程,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实行目标管理,将“两大工程”纳入县目标考核,并将任务分解到镇及有关职能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兑现奖惩。出台扶持政策,县制订促进“两大工程”发展的实施办法,加大扶持力度,建议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加大设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和作业补助力度,将设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增加到70%以上,机械化作业补助30元/亩。落实以奖代补,鼓励农民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增强发展设施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争取资金,除财政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外,要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争取设施农业项目资金,并将设施农业与黄淮海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等项目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投资合力。
目前,我县区域种、养殖各有侧重点,实施“两大工程”建设要结合实际,合理布局,制定我县“两大工程”产业发展规划,发挥规划先导作用。在此基础上,统一协调涉农部门项目规划,统筹农业、水利、电力、交通等部门的项目编制申报,整合涉农资金向特色产业和重点区域倾斜支持,切实改善全县农业生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全县设施农业的大发展,继而推动“两大工程”建设的大发展。
县农业银行、信用社、农担公司要充分发挥信贷支农主渠道作用,创新信贷产品,积极土地使用权、房屋抵押等担保新机制,加大对设施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实现“银农”双赢。探索尝试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民信用协会等新型农村金融互扶的组织,激活农村金融资本市场,解决农民融资难题。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积极寻求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经济能人和企业投资参与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要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积极引导农民采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合理有序的流转、调整,促进土地资源向设施果蔬种植龙头企业和大户集中,推动设施农业连片经营,规模化发展。
积极扶持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积极培育和发展蔬菜、瓜果等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集中力量新建一批蔬菜、瓜果专业批发市场,实施“农超对接”,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支持有能力的机手成立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开展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提高机具的作业面积,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的经济收入,加快设施农业“机器换人”步伐。
建议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机推广经费”,开展专项资金定投,有重点、有步骤地支持实施“两大工程”建设主体(如中科种植家庭农场、沛县现代果业三新示范基地等)的发展,引进性能先进、质量可靠、适合我县设施农业农艺要求的农机具进行试验示范,把性能好、实用性强、故障率低的设施农机具积极推荐给农民,确保农民用着效率高、作业质量好,降本增效显著,推动“两大工程”向更高水平迈进。
多渠道聘请技术专家抓点示范,搞好技术培训,高起点、高标准、系统全面地进行林果业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充分利用手机信息推送、广播宣传等形式和途径,将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宣传到千家万户,培训到千家万户,提高百姓对“两大工程”的认知度,提高农民购买和应用农机具的积极性。今后要逐步改变设施农业种植方式,改日光能温室蔬菜南北方向种植为东西方向种植,林果类作物种植采取宽行距窄株距的“墙”式结构的种植模式,淡水鱼养殖鱼塘标准化建塘,为设施农机具作业创造有利条件,提高设施农机具作业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农业农村、经发、生态环保、科技等相关部门要强化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积极对接农民需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发挥本土农机制造企业的创新优势,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最新成果,解决好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绿色环保农机产品技术升级换代,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可靠、更适用、更经济的绿色环保农机装备。积极向上争取绿色环保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试验示范等项目,加快相关绿色环保农机装备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改造。县政府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向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环保装备和技术倾斜,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和报废更新政策,引导农民报废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老旧农机具,购买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促进高效节能、智能环保机械发展,鼓励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向绿色环保农机领域投入,努力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两大工程”发展的长效机制。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十九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加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把《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了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按照劳动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业培育方案和措施。我们机加专业教师在2015年寒假和2015年暑假深入15家机加类企业,重点考察了船山机械厂、飞虹轴瓦厂、二个本地区的机械厂和长三角经济开发区。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区域内机加行业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加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机械加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遂宁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遂宁市的机加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飞虹轴瓦更是发展迅速,现正在遂宁市扩大上千亩厂房,每年机床切削加工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万人。
1
大,平均可达30%。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调研领导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加类企业,如三一重工、联盛(番禹)模具制造公司、广州风行模具厂、广州市华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深圳创维模具厂等,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加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仅遂宁市几个大中型机械类企业每年的缺口不低于1万人,目前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主要有:机械产品制造加工;机加产品的组装、调试;机加设备的操作、维护;机加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生产一线服务人才;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等。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加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床切削加工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改革调整后的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加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企业在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技工学校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加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加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床切削加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床切削加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2
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加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校位于全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川中地区,周边崛起的力帆集团、飞虹轴瓦、遂宁烟机、遂宁纺机等大中型机械厂,给我校机机械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床切削加工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床切削加工技术。
2、我国急需机床切削加工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机加工、数控、模具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加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我省机加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力帆集团、飞虹轴瓦等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床切削加工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10多家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加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加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加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加类技术应用型人才。
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加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床切削加工,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机床切削加工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验室建设情况
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电工,车工、焊工、数控、模具技术,计算机仿真,并有一个机加构件加工校办工厂。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机加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铣、刨、磨、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数控加工及线切割实训室:配置车、铣、线切割等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
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
(2)校外基地
学校与多家机加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校自编了车工实训教材、钳工实训教材、焊工实训教材等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
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办成我校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验室、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对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
开展互动性的工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工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 。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4、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修订原有的机加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得实践、实训的课时比例不低于60%,删除原来的“理论力学”、“工厂供电”、等课程,增加“数控加工技术”、等新型实用课程,满足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加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本区域内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工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加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已引起机加制造业、机械工业部门足够的重视,行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2015年8月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械加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部分机加专业教师深入本地及全国10余家机械类企业,重点考察了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苏州罗技电子公司、威海富丽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公司、昆山恒源机械厂和当地泰山天盾机械、泰丰集团、赛特电工、润通机械、泰山恒信开关、泰安良达机械等企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电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械加工。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0万招不到模具技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亲自关注全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新泰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新泰市的机电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高新区发展迅速,现每年机械加工专业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万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泰市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行情,专业调研组走访调研了泰山天盾机械、泰丰集团、赛特电工、润通机械、泰山恒信开关、泰安良达机械等企业,上述企业都是新泰市机械设备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它们均是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它们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约占企业员工的15%,管理人员约占5%,几家企业产品均生产各种机械和机电自动化产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由于企业善于管理,产品开发适销对路,因此企业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几家企业除了具有一批稳定的机械加工人员外,数控设备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各种数控设备约有500多台,占全部加工设备的20%,与机械加工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3000人。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机械加工人才的需要,调研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电类企业,如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威海富丽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公司、昆山恒源机械厂等,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械加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械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各企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改革调整后的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械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械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械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性功能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械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械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械加工专业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等都离不开机械加工技术。
2、我国急需机械加工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数控、模具、机加工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的机械加工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械加工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械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械加工专业技能型人员
近几年,我市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泰山天盾机械、泰丰集团、赛特电工、润通机械、泰山恒信开关、泰安良达机械等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械加工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械加工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械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械加工类人才的需求,各技术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械加工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械加工技术应用性人才。
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三、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训建设情况
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车工、焊工、钳工、数控、计算机数控仿真,plc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器技术实训,电子制作等实验与实训,并有一个机械加工校办工厂。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钻、刨、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数控加工:配置各种系统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电工电子实验室:可完成电子设备的焊接、调试、检修。
plc实训室:可完成plc控制实训、变频控制实训。
维修电工实训室:既能进行控制线路的安装、连接、检测实训,又能进行维修电工的培训考核。
(2)校外基地
学校与多家机电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材采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高教出版社》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结构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我校现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并且有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办成我校的龙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训条件、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对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模式创新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职业学校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学校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单位,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4、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修订原有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得实践、实训的课时比例不低于60%,增加新型实用课程,满足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本区域内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术工人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械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已被机械制造业、机械加工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行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为了制定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培养规格,以使其更加符合企业对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机械加工专业就如何突出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规范课程内容与结构,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等方面开展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建设,促进专业改革,我们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市场需求的趋势、岗位指向、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针对性等方面的问题,探索专业建设的方向,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调研组织与实施
调研时间:2015年1月-2015年3月。
调研范围:以近年来机制专业的毕业生相对集中的长三角地区,尤其是苏州地区机电制造行业的国有、三资、民营、个私等企业及相关兄弟院校为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技术人员(含技术工人)、工段长、部门主任(含车间主任、制造部、设计部、技术部等)、企业技术负责人、人力资源主任、销售人员、院校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
调研形式:问卷调查、座谈会、用人单位走访、电话/qq交流、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其中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215份,回收184份,其中毕业生108份,用人单位76份。主要调研企业与院校见表1。
表1 主要调研企业与院校
三、调研内容
1、企业人才的主要工作岗位;
2、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个因素;
3、毕业生目前单位的性质及状况;
4、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5、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6、学生工作适应程度、胜任程度及工作满意程度等信息;
7、企业希望学生胜任的工作;
8、希望学校在教学中应加强的课程和实践性环节。
四、调研情况分析
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毕业生和有关人员都能很认真、客观地填写问卷上的各个项目,文字反馈信息量比较大,充分体现了毕业生对学校的感情、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基本达到了调研目的,为教研室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和指导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接受调查的毕业生和企业有关人员都认为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很有必要,有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毕业生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生产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1)企业人才的主要工作岗位
在收回的76份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当中,87%的企业对高职机制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机制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有:
1、操作与维护岗位,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这类人员占36.2%。
2、机制工艺岗位,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等工作,这类人员占32.7%。
3、质量管理岗位,从事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等工作,这类人员占11.2%,需求上升。
4、销售服务岗位,从事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服务、行政管理等工作,这类人员占
8.4%。
5、产品设计岗位,从事设备改造,产品研发等工作,这类人员占8.2%,需求上升。
6、技术管理岗位,从事技术管理等工作,这类人员占3.3%,需求上升。见图1。
图1 企业对高职机制专业人才岗位需求情况调查
(2)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个因素
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个因素中,约92%的企业看重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能力,思考和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质量、安全、效率及环保意识非常需要。
(3)毕业生目前单位的性质及状况
在收回的108份毕业生调查问卷当中,毕业生的单位体制分布为,国企5%、外企10%、民营85%。从调研表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中,共占调研毕业生的71%。如图2所示。
图2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及比例
调查表明:机制专业84.1%的学生专业基本对口,能够较快的适应目前的工作占86%,能较好的胜任所从事的岗位占89.7%,具有相应岗位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并且对目前的工作较为满意。
(4)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我们设计了如下表格(见表2)。
表2 企业对毕业生评价调查(百分比)
毕业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外语能力、人文素质、组织协调方面,学生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很多学生在校的培养和自我养成方面不够。此外,在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于不断发展的现代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员工来说,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校期间需要加强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当前的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5)企业希望学生能胜任的工作
1、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现代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5、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钳工、车工或电工的初级技能;
9、编制、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10、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机电设备的基本能力;
11、选用、设计制造、调试工艺工装的基本能力;
12、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基本能力;
13、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14、应用机械cad/cam的基本能力;
16、从事机械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
17、从事生产管理等。
五、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在走访与调查中,企业老总认为机械类企业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
(1)机械类企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机械企业由于转型升级的需要,需要大量的既能操作相关现代设备,有懂工艺与质量控制,还能够进行产品设计与管理的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2)前沿技术的应用能力需进一步培养
(3)毕业生的素质需进一步培养
在调研过程中,企业特别提出:当前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并建议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加强应用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礼仪礼貌、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意识的训练。
六、主要调研结论
根据调查及相关数据分析,基本上可以做出如下结论。
(1)专业定位基本准确
企业对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工装夹具设计、数控编程、质量检验上。它们不仅需要一大批首岗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生产一线操作型高技能人才,也需要一大批掌握工艺实施能力、具有多岗适应能力的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型高技能人才,并在职业操守、人文修养等方面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以适应对中小企业的技术与管理要求。
(2)专业教改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为适应机械制造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以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现场工艺实施能力培养为主线,与行业企业合作,设计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导学制的课程体系,强化工艺实施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能力、突出的岗位适应能力——工艺实施应用能力、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生产组织、调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七、问题与举措
调研过程中发现,众多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生产一线懂工艺、会操作、能创新、善管理的高技能人才,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与壮大。企业普遍认为,毕业生普遍期望值高,对在企业中从事一线操作不安心,基本在一年到一年半时间里就跳槽,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同时对企业和毕业生个人的发展都产生不利影响。相对于90年代的毕业生来说,这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弱,工艺实施能力不强,缺乏通过查找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证书多但实用性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必须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如下的环节。
1.专业调研常抓不懈。
利用校友资源,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2.保证毕业生能尽快地满足岗位需要的原则下来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结构。总体要求毕业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能从事生产一线机械加工、工艺实施、机电设备维修等岗位。
3.抓好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衔接教学工作。
4.多渠道的开辟学生的实习途径。应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加工工艺和企业文化,构建全新的面向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研究确定并完善基于工艺实施工作过程的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的主体架构。
5.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内容的教学,如现代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cad/cam、pro/e或ug软件应用等。
6.提高毕业生的外语、计算机水平,以更好掌握数控机床性能,熟悉操作,适应外资企业要求。
7.开设相应的企业管理管理类课程。企业对所招收的高职毕业生有较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具备一定的车间综合管理能力。故学生如掌握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则利于毕业生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二十
近几年来,浙江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兴办养老机构,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等项中,进行大胆探索,创造了多种养老机构经营模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们通过对浙江省杭州、温州、台州、宁波等地的养老机构进行的实地考察调研,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浙江省养老机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国家或集体兴办。温州的红景天养老院是由街道开办的,为充分发挥投入的国有资本效能,提高管理和运营水平,获取最的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人住老年人得到最好的照料,享受最好的服务,主管部门采取了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方式,公开招聘经营管理人员。招投标结束,双方签订合同。中标方在满足五保、特困老人入住(收住五保、特困老人,政府给予补贴)的前提下,招收社会老人入住,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期间,经营者以租金形式分批向主管部门上交部分经营利润。
集资兴办。温州永嘉的康乐山庄、玉环的夕阳红山庄是由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在集体的土地上个人集资兴建的老年人社区。温州的红枫山庄也应归人此类,所不同的是该山庄由私营业主出面策划,政府划拨土地,私营业主只投入少量启动资金,办妥手续,然后按每平方米1700—2200元不等收取老人的资金建房。现红枫山庄的经营者已经由民政登记的民办非企业改为工商登记营利企业。上述山庄均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
非营利机构经办。宁波市的颐乐园是由政府出面协调,政府划拨土地100余亩,并出面协调市财政、市慈善总会、大红鹰集团共同出资1.3亿元兴建的。该院建筑规范,环境幽雅,条件优越。出资方共同组建管理公司,在工商局登记,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待遇。该院吸纳了400多老人入住,80%以上是离休老干部。因为条件好、收费低,老人常常排队等候人住,床位供不应求。
民间资本兴办。温州的水心老年公寓是由一对热心老龄事业的下岗夫妇租用闲置的厂房开办的,年租金15—16万元,收住老人70—80位,满负荷运转。年盈余六七千元。此种形式在浙江全省还有很多。奉化的99老人乐园是私营业主王雪飞夫妇卖掉了经营良好的企业,投资1400多万元兴建的全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老年公寓,所用土地为协议出让。公寓条件较好,现收住100多位老人。台州市崇德山庄由台州著名民营企业九州药业集团出资兴建,政府划拨用地274亩。规划有高档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老年活动中心等,是一个设计超前、功能完备的老年人社区,现企业已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总投资约需3—4亿元。
纵观以上四种兴办模式,我们以为第一种模式代表着社会福利机构改革的方向,是盘活存量资产,有效利用现有养老资源,提高资金利用效能有效模式。第二、三种模式不仅不宜推广,而且应该严格限制或者禁止。因为这两种模式养老隐含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国有土地资源的流失。土地是我国极为稀有且不可再生的资源,国家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极其重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永嘉和玉环的少数老年人自己组织起来,没有经任何土地部门审批并未办理严格的用地手续,即自己动手在集体的土地上集资盖房,建起子康乐山庄和夕阳红山庄,严格意义上讲是土地使用的违法行为。
导致不当受益。康乐山庄、夕阳红山庄和红枫山庄集资盖房,由于没有计人土地成本,所造房屋与房地产开发房屋存在相当可观的差价,这部分差价构成了不当受益。例如一位老人几年前出资5.6万元购买了一套80多平米住房的使用权,现转手出让卖到20多万元,自己仅需向山庄管理机构上缴2800元的管理费即可。还有一位老人以每平方米1200元的价格,花30万元拥有了一栋250多平方米带车库独立别墅的使用权,装修费却花了60多万,而在其对面仅一路之隔的房地产开发房产则为每平方米4000—5000元。
社会再分配不公。康乐山庄、夕阳红山庄和红枫山庄集资盖房,参与的老人不是也不可能是最需要关注的贫困老人,多数是离退休干部、教师或者是收入较高并有一定积蓄的老人;而真正贫困需要福利照顾的老人却无力集资盖房,无法享受此等优惠。结果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宁波市颐乐园人住的80%以上是离休老干部。其中有位离休的局级干部,夫妇二人在此居住带有卫生间和厨房的套房,连吃带住加上卫生保洁等费用,每月仅需开支20xx元,还不到其离休金的一半,享受着超值的服务。他家里原有的住房则可租可售,两头获利,无形中每月增加了不菲的收入。社会福利属于社会再分配的范畴,其出发点是扶危济困,是帮助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人群,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可是人住诸如宁波市颐乐园之类高档老年公寓的人员原本享受了应得的福利,再来这里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超值的服务,实际上是社会福利享受对象的错位,既违背了社会福利的本意,也造成了事实上的再分配不公。
隐含着不安定因素。温州出台以在工商登记和在民政登记为。
标准来区分营利养老企业或非营利养老机构的文件以后,由政府划拨土地集资盖房的红枫山庄私营老板立即提出改“民非”登记为工商企业登记,这样就需要补交土地出让金,该老板表示这笔出让金肯定会转嫁到人住在该山庄的老人头上,无形中把政府推到了山庄老人的对立面,导致政府与老年人的直接对立。对此当地有关部门深表忧虑。
存在国际化养老的误区。浙江省有的养老机构为了增加收入,提出吸收港、澳、台甚至外国老年人来人住。如果该机构是按完全成本计价接收入住,则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按目前通行的不计地价和造价,仅按运营成本计价的方式接纳入住,就值得商榷。
第四种模式恰恰是应该大力提倡和推广的。因为它是真正的民间资本投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既弥补了政府社会福利的不足,又为社会老人提供了养老服务,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需求,同时也吸纳了很多下岗女工和民工,完全符合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的指导思想,理应给予扶持和推广。但也恰恰是该种模式遇到了政策瓶颈:只有登记为民办非企才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可是登记为民办非企又给这些企业带来许多麻烦和困难。如在温州开办水心老年公寓的一对夫妇,以公寓为家,吃住在公寓,亲自买菜、做饭,惨淡经营,年盈余仅六七千元。即便如此,按照民办非企业的管理规定,这盈余的六七千元也归该公寓所有,而不能属于个人。奉化的99老人乐园因为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受政策限制,投入大量资金盖好的房产成为“福利机构所有”(宁波房管所、民政局出具的不能抵押贷款说明),资金问题凸现,举债无门,经营陷入困境。台州市崇德山庄由台州著名民营企业九州药业集团出资兴建,建设总投资约需3—4亿元。由于台州市发文将该山庄定性为“民办非营利福利事业单位”,土地不能抵押贷款,将来土地上的建筑物也不能抵押贷款,致使企业资金运作困难,且其投入资金将不能收回,投资商如今是进退维谷,骑虎难下。
我们发现各地对什么是社会福利、什么是老龄产业不甚明晰。有的地方把所有养老机构都看作是老龄产业,也有的地方把所有养老机构(老年公寓、老年住宅区)都视为社会福利事业;有的以在工商还是在民政登记为标准来区分社会福利和老龄产业;有的又以营利或非营利来区分社会福利和老龄产业。我们认为上述看法都是错误的。
首先,社会福利与老龄产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福利是国家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资金帮助和优待服务的社会制度。它表现为国家及社会团体兴办的多种福利设施、提供的社会服务以及各项社会福利事业,讲求的是公平与公正,是不计成本和盈利的。比如国家办的养老院、福利院,国家投入了土地、资金等大量的人力物力,决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扶危济困,稳定社会。而产业则不同,产业是指生产事业,是经营活动,提供的是商品,追求的是利润和效益。老龄产业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新兴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行业和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其次,以在工商还是在民政登记为标准来区分社会福利和老龄产业,不仅不科学,而且容易造成混乱。比如,宁波市的颐乐园组建了管理公司,在工商局进行了登记,对外介绍其经营是盈利的。那么能否据此断定它是养老产业呢?结论是否定的。因为它的投资主体是国家、非营利机构(宁波慈善分会)和社会捐赠(大红鹰集团),仍然是社会福利的性质。所谓的盈利是建立在对原始投入不计成本、不计利息、不算折旧、不求回报的基础之上的,是仅仅以充分享受政府免税等优惠政策之后的运营成本为起算点的盈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盈利。极而言之,不过是福利机构管理方式的改进、福利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而已。而登记为民办非企的温州水心老年公寓、奉化的99老人乐园恰好应该定性为老龄产业,也是国家应该重点扶持的对象。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国家出台政策扶持老龄产业的发展很有必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鼓励、扶持以养老服务为主体的老龄产业大力发展,既可以弥补国家福利资金投入的不足,又可以为广大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保持社会经济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政策扶持的重点和对象应该是民营养老产业。有投入,有产出,才能称之为产业。如果只有投入而不求回报,不计成本,不讲产出,那是慈善事业,而不是老龄产业。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资本是具有逐利性的。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获取合理的经营利润。既然我们认定老龄产业是第三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当把养老服务业当作产业来对待,就应当出台真正意义上的“老龄产业政策”,重点扶持民营养老产业。其最终目的就是吸引大量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让所有热心为老服务,积极投身养老服务业的民营业主明明白白办企业,在市场调节、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堂堂正正地赚取合理的利润,为日益增多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最终使更多的老人受惠。
现行老年社会福利实施方式很有改革的必要。我国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及其实施方式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基本上是由国家投资兴建养老机构,不计成本,管办一体。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多数国办的养老机构没有进入市场,没有竞争,经营者没有压力,其经营状况往往不如非公有制养老机构。总体来说投资大,经营效益差,并存在不当享受社会福利、社会二次分配不公的现象。许多地方民政部门已经觉察端倪,开始探索社会福利实施的新方式、新办法,如辽宁省提出,要“转变政府投资观念,今后政府原则上不再兴办国有独资的养老机构”,“要实行钱随人走的货币化养老方式”,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的办法,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应,让老年人获取优质的服务。上海、大连市采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是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使老年人和下岗职工双受益的经典模式,政府的一份投资收到了双倍的投资效益。温州实行投资与经营分离、办管分离、公开招聘经营管理人员,有效地盘活了福利机构存量资产,提高了资本利用效能,既减轻了政府管理负担,又使老年人享受到了优质的服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借鉴辽宁、上海等地的做法,改革以往国家办福利机构、管办一体的实施方法,改为以甄别、确定福利对象,实行货币化补助养老。对于已建好的社会福利设施,也应参照温州的做法,实行办管分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社会福利设施的投资效能。这样,不仅可以使国家节约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还可以充分利用稀缺的社会福利资源,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更多的优质服务。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二十一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把机电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了机电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业培育方案和措施。我们机电专业教师2015年寒假和2015年暑假深入15家机电类企业,重点考察了涿鹿县液压件厂、涿鹿县高压气瓶厂、张家口燕兴机械厂、宣钢等本地区的机械厂和京、津、冀经济开发区。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电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区域内机电行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电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电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电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张家口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张家口市的机电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张家口燕兴机械厂更是发展迅速,每年机电专业的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千人。
1
备占全部加工设备的20%,与数控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900人,机电专业技术人员约1500多人;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这两家公司颇为重视,他们在本行业内代表着制造业的精英。其它企业诸如涿鹿县煤机厂、涿鹿县液压件厂等企业都属于中小规模的机电产品制造企业,企业员工300-400人,技术人员平均占10%。这些企业的机电专业人员在技术人员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平均可达30%。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调研领导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电类企业,如北京迪蒙卡特公司、北京机床厂及天津的几个机械厂,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2
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电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电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机电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性功能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校位于全省经济欠发达的华北地区,周边崛起的大中型机械厂,给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电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电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技术。
2、我国急需机电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数控、模具、机加工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
例:我们调研考察的10多家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电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电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电类技术应用性人才。
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电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我校机电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验室建设情况
我校机电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钳工、车工、焊工、数控、计算机仿真,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并有一个机电实习车间。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电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机电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铣、刨、磨、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数控加工实训车间:配置车、铣等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
电工电子实验室:可完成电子设备的焊接、调试、检修。
(2)校外基地
学校与5家机电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电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校自编了机械基础教材、机械制图教材、钳工实训教材、焊工实训教材等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本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电专业办成我校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验室、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对我校机电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
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 。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和专业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4、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修订原有的机电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得实践、实训的课时比例不低于60%,删除原来的“理论力学”、“工厂供电”、“电工仪表与测量”等课程,增加“数控加工技术”、“电工电子”等新型实用课程,满足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电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本区域内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工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电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电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已被机电制造业、机电加工业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行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我校机电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加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把《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了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按照劳动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业培育方案和措施。我们机加专业教师在2015年寒假和2015年暑假深入15家机加类企业,重点考察了船山机械厂、飞虹轴瓦厂、二个本地区的机械厂和长三角经济开发区。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区域内机加行业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加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机械加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遂宁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遂宁市的机加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飞虹轴瓦更是发展迅速,现正在遂宁市扩大上千亩厂房,每年机床切削加工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万人。
1
大,平均可达30%。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调研领导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加类企业,如三一重工、联盛(番禹)模具制造公司、广州风行模具厂、广州市华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深圳创维模具厂等,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加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仅遂宁市几个大中型机械类企业每年的缺口不低于1万人,目前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主要有:机械产品制造加工;机加产品的组装、调试;机加设备的操作、维护;机加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生产一线服务人才;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等。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加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床切削加工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改革调整后的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加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企业在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技工学校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加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加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床切削加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床切削加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2
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加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校位于全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川中地区,周边崛起的力帆集团、飞虹轴瓦、遂宁烟机、遂宁纺机等大中型机械厂,给我校机机械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床切削加工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床切削加工技术。
2、我国急需机床切削加工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机加工、数控、模具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加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我省机加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力帆集团、飞虹轴瓦等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床切削加工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10多家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加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加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加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加类技术应用型人才。
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加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床切削加工,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机床切削加工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验室建设情况
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电工,车工、焊工、数控、模具技术,计算机仿真,并有一个机加构件加工校办工厂。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机加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铣、刨、磨、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数控加工及线切割实训室:配置车、铣、线切割等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
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
(2)校外基地
学校与多家机加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校自编了车工实训教材、钳工实训教材、焊工实训教材等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
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办成我校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验室、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对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
开展互动性的工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工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 。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4、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修订原有的机加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得实践、实训的课时比例不低于60%,删除原来的“理论力学”、“工厂供电”、等课程,增加“数控加工技术”、等新型实用课程,满足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加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本区域内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工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加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已引起机加制造业、机械工业部门足够的重视,行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2015年8月
近几年,随着大型工程的复苏,机械类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大,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和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机械专业人才将成为各大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专业人才就业前景无限。
目前,不少对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前景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该类专业对口的工作看起来不“体面”,其实,他们都忽视了机械类机械专业所具备的广度适应性,比如在设备维护、数控维修、环保设备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机械类机械专业还涉及不少交叉科,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也为跨机械专业、跨行业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该类机械专业要求同学们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富于想象力,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从全国的方向上看,目前技术类人才需求呈上升态势,其中机械制造类的人才需求最为突出。数据统计:电力电子、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操作等技术人才需求量比去年增加了6%。尤其是汽车专业的毕业生对市场来说是供不应求。
从地区上看,近几年来华北及沿海地区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特别是对机电一体化和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
关键词:机械、就业、趋势、人才
一、市场人才需求状况
机械专业历届毕业生大多集中在机械制造、电子以及与其相关的各行业中,因此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分析:在今年这些行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需求率在急速上升,同时继续对数控、模具专业、汽车专业继续保持较高的需求率,以发达地区为例:数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仅为4.83%。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层次较高和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更显紧缺。近年来模具企业大量采购数控设备,需要大量设计、数控编程及高层次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对复合型数控人才的迫切需求分别占其未来需求量的24.29%和20%。究其原因是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发展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专业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
二、岗位人才需求状况
在综合沿海地区以及本省的机电行业的发展的信息我们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
(1 ) 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人员需求增长16.4%;
(4 ) 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 人员需求增长
5.2%;
(7)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维修人才, 人员需求增长11.3%;
(8)模具工艺设计, 人员需求增长15.4%;
(9)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需求增长12.3%;
(10)汽车销售与保险,人员需求增长8.5%。
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
三、本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根据以上所掌握的情况结合我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我专业学生无论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还是课程以外的实习上都具备了满足人才市场基本需求的能力。比如:以单纯机械类专业为主的数控专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对数控加工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经济效益较好的军工企业、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沿海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大量个体、私营和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工厂类人员、机械类人员,分别占岗位总数的14%、10%。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的占需求量的69%。因此我专业把学生的的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使机类专业的学生既能进行程序设计又能精确加工、准确操作,再经过半年的实习,接触到先进的设备,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更适合大多企业的发展要求,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四、岗位薪酬
在调查中发现,招聘机械专业的企业国有企业的薪酬第一年大约
在2500-4000左右,但福利待遇很好。而民营企业第一年的薪酬约在3000-5000之间,但是福利不如国有企业。调查中发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容易找到工作,而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找工作比较辛苦,且专业不对口现象较多。
找工作过程中企业多数愿意招聘男同学,对女同学要求较严格,许多同学找工作是愿意应聘家乡企业。
五、调查结果
目前的机械行业人员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就是产品的开发人员与销售人员少,而中间生产环节人员比重过大。销售人员模不准市场行情,开发人员不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过剩必然导致产品积压。因此,必须让中间庞大的生产队伍消肿,增大开发与销售人员队伍。目前机械行业最缺的人才:一是复合型管理人才,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产品生产,把握企业方向的高级人才;二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三是既懂技术又懂管销,了解市场行情。又能改进、设计开发产品的人才;四是高级技工。 总体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社会系统中既存在的制度和规则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高校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以及职业指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无法一朝一夕得以解决,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行为取向的改变也需要足够的效益冲击。因此在今后可预期的较长时期内,我们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但是我相信通过社会的关注,我们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就业会好起来。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二十二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械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跟进机械行业发展的趋势,本次调研报告的进行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对机械行业的发展形势和未来走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关于机械行业的心得和体会。以下是我对机械调研报告的一些感悟和总结。
首先,在调研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机械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机械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在以往的调研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研发环保型的机械设备,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这使得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来研发新产品,同时也要加大推广力度。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我对机械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机械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工业领域,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如此,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建筑机械设备的需求也迅速上升。由此可以预见,机械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会持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因此,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同时还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我认识到机械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行业也在不断革新。通过观察和调研,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例如,一些自动化设备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数据,自动调整工作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机械行业还在积极推广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利用率。这些技术的引入不仅仅是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推动机械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后,我还认识到机械行业的发展需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机械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然而,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机械行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供给。尤其是在高端技术领域,如工艺设计、自动控制等,人才缺口更加明显。因此,为了推动机械行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同时还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机械调研报告,我对机械行业的发展形势和未来走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机械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科技进步的支撑和人才的培养是机械行业发展的关键。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机械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二十三
用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几年来从事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实际,现就工作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对策作以下探讨:
(一)在医疗器械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中,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的管理和临床用械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购进、验收和保管、养护和报废等制度不健全,有关记录不完整。
2、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资质资料收集不齐全,在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领用程序不规范,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医疗器械设备未建立技术档案。
3、医疗器械必要的保管养护储存条件不具备,普遍不如药品,多数无防潮、通风等设施;产品未按要求归类存放,器械仓库存在脏、乱、差现象。
(二)产生的原因:
一是医疗机构的领导在医疗器械的管理上有重医药轻械,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是医疗器械的采购、保管人员普遍存在法规意识淡薄,医疗器械的专业知识匮乏的现象;
三是国家对医疗器械在流通、保管、养护和储存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定和要求,使监督部门和医疗机构无章可循。
医疗机构应在医疗器械采购、验收、保存、使用、报废等环节加强管理,建立和执行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规章制度,严格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完善档案资料管理等方面加强医疗器械管理,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和操控体系,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同时,国家局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医疗器械在流通、保管、养护、储存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一)严格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医疗机构要建立相应的医疗器械管理的职能科室,负责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管理、质量跟踪、资料控制、维修保养检查、产品报废淘汰、培训操作人员、不良反应报告等工作,并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
(二)完善档案资料管理。医疗机构要强化医疗器械档案资料管理,对二、三类设备类医疗器械逐台建立档案,搞好医疗器械的基础管理工作。
(三)严把采购关。医疗机构采购医疗器械要由医疗器械管理职能科室负责,由有关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批准交由采购部门执行,大型器械设备须由医疗设备委员会或院务会讨论批准后交由采购部门执行。采购医疗器械必须做到:
1.严把“采购三关”,即公司资质关、产品合法性关、人员合法性关。必须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公司购进产品;产品必须是合法合格产品,必须是经注册、有质量标准、有合格证明的医疗器械,且有合法的票据;销售人员要有身份证复印件、加盖本企业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字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受权书,并有明确授权范围和期限。
2.首次进货时必须严格审核供货商资质,医疗机构应该向供货单位索取并保存以下加盖供货单位公章的复印件:
(1)《营业执照》。
(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3)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委托授权书应明确授权范围。
(4)销售人员身份证明。
(5)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及附件、质量标准。
(6)产品合格证明。
(四)严格质量验收。
1、到货必须验收,并做好验收(购进)记录,验收(购进)记录应当注明:产品名称、供货厂商、注册证号、执行标准、规格(型号)、生产批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有效期、数量、价格、购销单位、购销日期等内容。
2、必须查验外观质量、包装及规定的包装标识和中文说明书。
3、发现外包装有破损、质量有问题、包装上无注册证书编号和产品批准文号的、过期、失效、淘汰产品不得入库。
(五)严格保存养护。医疗器械的保管保存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保存养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1、仓库的基本条件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储存要求。
2、做好在库产品的养护工作。
3、仓库要有六防措施,即防尘、防潮、防污染、防鼠、防霉、防虫。
4、仓储要有垫板或货架。
5、对产品要做好色标管理,合格品为绿色、待验品为黄色、不合格品为红色,并按区域分类存放。
6、产品要有货位定位标志。
7、产品保管应做到帐、卡、物相符合。
(六)严格使用管理。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应符合以下要求:
(1)加强设备管理。对损坏设备进行维修,对维护、保养、检查等环节进行管理,建立设备周期性检查制度。
(2)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领用、发放要处于受控状态。
(3)加强对重点监控产品植入医疗器械的管理。使用植入医疗器械应当记录相关信息,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手术时间、手术医师姓名、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跟踪号(生产批号)以及生产单位和供货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事项,并与病历一同保存。
(4)建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发现医疗器械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
(5)加强操作使用人员的培训。尤其是三类医疗器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培训,包括技术操作方面、安全方面、自校自检方面的培训,做到要有培训合格的人员才能操作设备。
(七)建议国家局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医疗器械在流通、保管、养护、储存和报废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使药监部门和医疗机构在监督管理工作中有法可依。
总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肩负起医疗器械监管的重任,督促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从严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管理,抓好综合治理,做到标本兼治,确保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
机械机构调研报告(热门24篇)篇二十四
本文目录。
(二)产生的原因:
一是医疗机构的领导在医疗器械的管理上有重医药轻械,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对策建议。
(1)《营业执照》。
(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3)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委托授权书应明确授权范围。
(4)销售人员身份证明。
(5)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及附件、质量标准。
(6)产品合格证明。
(四)严格质量验收。
1.仓库的基本条件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储存要求。
2.做好在库产品的养护工作。
3.仓库要有六防措施,即防尘、防潮、防污染、防鼠、防霉、防虫。
4.仓储要有垫板或货架。
6.产品要有货位定位标志。
7.产品保管应做到帐、卡、物相符合。
(六)严格使用管理。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应符合以下要求:
(4)建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发现医疗器械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
返回目录。
胡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两大任务与民政工作紧密相关,既是党和国家站在全局高度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新时期民政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层,工作的重点也在基层。乡镇身处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全部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是反映党和政府执政形象的前沿窗口。为全面了解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近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对我县乡镇民政工作机构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长期以来,我县乡镇民政队伍秉承“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牢牢记住“解决民生、保障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职责;牢牢把握“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任务。,认真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服务职能,提高社会保障效能,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与好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政职能的增加,基层民政工作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反而随着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构建设缺位,基层力量薄弱。我县辖22个乡镇,总人口80余万人。xx年乡镇机构改革前,我县普遍设置了乡镇民政办公室,领导、人员、经费、机构全部到位。伴随着xx年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取消了乡镇民政办公室,改设乡镇民政助理员一职,且多为兼职。如我县北部山区乡镇名曰“乡镇民政(扶贫)助理员”等等。止目前全县乡镇有专兼职民政工作人员26名,女性6名,其中行编14名,事编12名。全县配备1名的有18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81.8﹪;配备2名的有4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18.2﹪。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0.42岁。40岁以上13人、其中59岁以上3人,。30岁及以下的仅3人。
二是人员调整频繁,业务知识匮乏。据统计,目前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从事民政工作时间平均4.1年。5年以上9人,1年以下达6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总数的23.1﹪、占乡镇总数的27﹪。有两个乡镇五年时间调换了三位民政工作人员,县民政局事前不知情,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角色难适应,这在全县还不是独例。熟悉和准确掌握民政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是干好民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据统计,全县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有17人参加过县及以上专业知识培训,未参加过任何形式培训的有9人、占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数的34.6﹪、占乡镇总数的27﹪,形成了“上面守营房,下面流水兵”。尽管县民政局每年花费很大精力组织各类培训,培训的速度逊色于乡镇调换的力度。乡镇民政工作人员频繁更换,业务知识匮乏,乡镇民政工作无连续性,其结果必是“一年忙到头,万事理不清”,严重影响了我县民政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是民政职能增多,队伍兼职过多。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进入新世纪后,民政职能逐渐增多,尤以社会保障任务繁重。今年省政府实施的28项民生工程,由乡镇民政直接承办的有7项,协助相关部门办理的有3项。至目前,我县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近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万余人,五保供养对象近万人,重点优抚对象近万人,此外还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群众,年均在2万余人。正常年份服务对象近8万人,乡(镇)均服务对象近4000人,最高乡镇近万人。年均发放各类民政优待抚恤、定补救助款物5000余万元,乡均200余万元,最高乡镇近600万元。随着社会保障措施的到位,民政服务对象、各类款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眼下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普遍兼任残联理事长,还有兼职乡镇司法所长、党政办主任、文化广播站长、村支部书记······,兼职可谓五花八门。此外还要住村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人员过少,任务加重,兼职过多,势必对乡镇落实民政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注定大打折扣。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民政所涉及的社救、优抚、低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业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民政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对于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意义重大;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依法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民政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民政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在当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管理权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建设村民自治与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都属于社会管理职能范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中,民政社会保障占有极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作为总理,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加强民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乡镇民政工作抓实抓好。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民政所涉及的社救、优抚、低保、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业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高度重视和关心乡镇民政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建设,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能有效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对于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军政军民关系团结和谐意义重大;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依法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镇民政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民政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的。在当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变化的形势下,乡镇民政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落实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管理权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民政工作在政府的职能转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建设村民自治与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都属于社会管理职能范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中,民政社会保障占有极重要位置。此外,如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管理、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之,民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深情地说:“作为总理,应该是最大的民政部长,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加强民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清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进一步把乡镇民政工作抓实抓好。
三、全面加强乡镇民政机构建设,努力提高民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总体思路是: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借鉴我省池洲、宣城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乡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
返回目录。
免费会员你好,这一篇是vip会员才可以阅读和下载的范文!欢迎你加入公家vip俱乐部。
在vip俱乐部您可以分享到最新、最具有时事和代表性的各类文章,您将享受普通会员所不具有的下载及阅读权利,第一范文vip俱乐部愿与您一同锐意进取,不懈的追求卓越。
快捷汇款方式:
工商银行汇款(转帐):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支行收款人:任本芬。
卡号:6222002310100109342。
农业银行汇款(转帐):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分行收款人:任本芬。
卡号:6228482470188597010。
建设银行汇款(转帐):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支行收款人:任本芬。
卡号:4367423631440388437。
邮政绿卡汇款(转帐):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城南邮电局收款人:任本芬。
卡号:62218866xx157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