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梦见了字篇一
虽然我们的学校更漂亮了,但是他的地基没有变。虽然学校的大树更粗壮了,但是它的根须没有变。虽然我们学校的操场更宽阔了,但是它的土地没有变。虽然我们将要离开母校,但是我们的思念之心更没有变。
六年的生活,六年的欢乐,六年的快乐学习,给了我们很大的收获,有同学互相帮助的的友情,有一起讨论的热情,又有一起上课学习的师生情,更是难以让我们忘怀。
记得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都很小,什么也不懂,是老师一点一滴、手把手地教我们。上课时,老师点名,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有的不答应,有的甚至说谁在叫我的名字,让人哭笑不得,老师告诉我们听到自己的名字要喊“到!”,更可笑的是老师上课让同学回答问题,喊了同学的名字,他竟然喊了“到”,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就这样老师从不发火,而是耐心的、一点一滴的教我们学习,有的同学听不懂了,老师就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的给大家讲,从无怨言。
一次社会课上,我忘了带书。老师见了,笑了笑,眼神带着责备的目光,可是并没说我。我心里十分惊讶,不会呀!我一般没带书老师都是会批评的,可是这次,怎么。.....只见老师走上讲台,把书递给了我,我一时间无言以对,只好认真复习。真件事情给我带的震撼太大了,也另我十分感动。至于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在这里,也是老师,教给了我全新的作文方法,使我的作文水平突飞猛进。老师在这里我只想对你说一声:"iloveyou”。
我们去军训,有的同学生病了,老师就骑着车子去买药。有同学帮生病的同学端饭、洗碗。同学病好了和我们一起训练,大家都露出了笑容。
再见了教育我的老师,再见了帮助我的同学,再见了可爱的二班,再见了母校。
我梦见了字篇二
回收童年,沙子在跳动着,风在朗诵着,缤纷的气球在骊歌中飘散,小溪在歌唱着,仿佛太阳也微笑着。
春天,大地穿上了绿衣裳,小草露出了尖尖的嫩芽。爷爷奶奶正忙着播种庄稼,那时侯的我正在田里面与小菜苗谈话呢!它说它要快快长大,看的更高更远。我与小菜苗一起约定快点长大,看广阔的世界。
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知了在树上反复唱着。那天晚上,我和小伙伴们聚在了一起,我们在树上找到了蝉茧,据说今晚是破茧而出的日子。等待许久,终于小幼蝉一点一点挣脱蝉茧而出,它抖抖翅膀,缓缓飞起。它跑到窗外了,我们紧跟着其后,一推门,仿佛置身于童话王国,蝉儿把我们带到它们的世界。萤火虫布满田野,一闪一闪的,仿佛星星洒落到田间。蝉儿为美丽的田野伴奏,青蛙也来凑热闹,田野满是夏天的气息。
秋天,田野披上了金色的衣裳,果树大都成熟了,果子沉甸甸地挂在树上。每到这时,我们便是最快活的了。我提着篮子跟着爷爷奶奶在树下忙碌,时不时往嘴里塞一两个果子,美滋滋地嚼着,嘴里有说不出的甜。
冬天,寒风呼呼地吹,这里不曾下过雪,所以冬天显得枯燥乏味。我坐在火炉子前烤着冻僵了的小手,幻想着春节到来时的喜悦,等待着丰盛的年夜饭,那是忙了一整年最大的恩惠了。
四季来了又去,童年时的心情已经不复存在了。回到家乡,看着自己成长的地方,心中产生一种感恩:田野、果树、萤火虫、知了…这一些来自大自然的生灵伴我渐渐成长,让我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在这,我要好好感谢你们,我会保护好这一片回忆的。
再见了,童年。懵懂的我已经成熟,时光静静的走,鲜嫩的梦已经熟透,夕阳洒落让剪影斑驳,旧旧的围墙外头悄悄围起未来的轮廓,带着梦向未来出发!
我梦见了字篇三
;月亮对我讲述了一件事,她说:“我路过了一个小小的农家院子,院子由四周的房屋围成,中间的空地上有一只母鸡和它的十一个孩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它们周围兴奋地来回跑着、跳着。老母鸡惊慌地叫起来,展开双翅去护卫自己的孩子们。这时候,女孩的爸爸走了出来,看到这一场景就责备了小女孩几句。”我慢慢地滑开去,没有多想月亮讲的这件平常的小事。
“然而到了今天晚上,就在几分钟前呢,我又朝那个院子张望。看到院子里起先一片宁静,不多会儿,那个女孩跑了出来。她轻轻地走到鸡舍边,拉开门,钻进了母鸡和它十一个孩子的家。结果,那十一只小鸡在里面惊慌失措①地尖叫着,四处乱飞,小女孩就跟在它们后面猛追不舍。我透过鸡舍墙上的那个小洞,正好看得清清楚楚。
“这孩子的任性让我十分生气,令人高兴的是她的爸爸及时赶了过来,阻止了她。爸爸抓着她的胳膊,凶巴巴地训斥她。小女孩低下了头,蓝色的眼睛里盈满了大颗的泪珠。
“轻轻”修饰小女孩的动作,表明小女孩对小鸡的探究充满关怀,并无恶意。
①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出自《北齐书·元晖业传》。
你知道为什么月亮也要亲亲小女孩吗?
小阅告诉你
相关热词搜索:;我梦见了字篇四
1.课文简说。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课文开篇便以志愿军战士这段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语言渲染离别的气氛。作者首先以恳求的语气劝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一句话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出来。“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这句话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慈母般的爱。“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一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的关心体贴,其间的深情不言而喻。“为什么摇头呢?”作者虽未直接去描写朝鲜老妈妈,但联系前面几句话可以想象到,一定是在志愿军劝她回家休息时,她摇头了,坚持一定要送,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的依依惜别之情。“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一个反问句和一个重复否定句,更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
②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表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这样高的代价”是指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本文多处使用反问句,以形式上的否定达到内容上更加肯定的目的。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还是在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了陈述句。
⑤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登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战士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反复地用呼唤方式来表达。“再见了”,说明“依依惜别”;呼唤“亲人”,表现“关系亲密”;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眷恋”。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⑥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这段话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⑦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课文虽没有直接去写列车已经开动,但透过字面,我们仿佛能够看见此时此刻列车正载着志愿军战士离开了曾经并肩战斗的朝鲜人民。“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2)对词语的理解。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阻击战: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的战斗。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教学时,可让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作好铺垫。
2.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1)抓住“亲人”,理解课文。
上课伊始,可从题目入手,请学生谈一谈对“亲人”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为什么要称为“亲人”。细读课文,进一步思考,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在引导学生理解“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时,可让学生先根据课文说一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如,大娘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不顾生命危险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她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孙。小金花的妈妈为了救出侦察员老王,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到蔬菜,跑到前沿阵地去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成了残疾。之后,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例如,大娘冒着炮火送打糕,大嫂到前沿阵地挖野菜,固然说明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说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条件是多么艰苦,常常空着肚子打仗,常常连蔬菜也吃不上。再如,大娘为抢救伤员失去了小孙孙,小金花的妈妈在救侦察员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讲的虽然是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的代价,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为了帮助朝鲜人民打败美国侵略者,志愿军随时都有流血牺牲的可能。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付出的代价,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情、真情、深情,而且还能够体会到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战斗、流血牺牲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2)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的感受表达出来。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进行。要让学生先谈一谈哪些段落或语句最令自己感动,原因是什么,然后再读一读令自己感动的段落或语句,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情怀,对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中朝友谊引起心灵上的震撼。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难舍难分,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必要的时候,教师可示范朗读。
(3)研读课文,体会写法。
在学生准确地理解和体会到课文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后,可设问:想一想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内的同学们,然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公布“新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时,能说一点说一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前3个自然段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每段都是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反问的语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祈使句、反问句这样的术语不必给学生讲,只需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这些句、段,将祈使句、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这些句式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还可引导学生注意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直接抒情的写法。
(4)大胆想象,学习表达。
课文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在依依惜别之时,在志愿军战士追述往事的时候,朝鲜人民一定也会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讲述起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然后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小金花或大嫂的口气描写送别的场面。
在学生完成仿写练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所写的内容穿插在课文中,与相关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赏评;还可以从学生描写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话别的内容中分别挑选出一篇较好的,与课文组合起来,分角色再读一读。
3.课文中抒发强烈感情的语句,应引导学生抄一抄,掌握句式。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以丰富语言积累。课下还可以安排学生阅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4.教学生字时,应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教师可对个别生字的学习进行指导。本课的生字中,“谊”读yì,要注意读准字音。“嫂”字右上半部分是“臼”中间加一竖,书写时要注意“竖”要通到下边,与下边的“又”相接。“噩”字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要注意疏密匀称,将字写美观。
四、教学案例
片段:
交流感受,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一部分或哪一个人物最令你感动。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好好读一读,看一看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哪一部分、哪一个人最令你感动?
师:什么是“雪中送炭”?
生:“雪中送炭”就是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
生:在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就是“雪中送炭”。
师:课文指的什么?
生: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之时,朝鲜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
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全面而又深刻。由这件事,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朝鲜人民非常关心、热爱志愿军战士。
生:朝鲜人民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师:所以志愿军战士才会充满感激地说──
(生齐读:“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师: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师:大娘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大娘丢下自己的小孙孙,却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为此她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一部分特别令我感动。
师:你知道什么叫“唯一”吗?
生:“唯一”就是只有一个。
师:请你来读一读这部分,读出你的感情。
(生读。)
师:同学们,唯一的小孙孙失去了,大娘心里会怎样?
生:一定非常痛苦。
师:对,请你再“痛苦”地读读这部分。
(生再读。)
师:我注意到你把“唯一的”和“怎么能忘怀呢”强调了出来。请你把感受到的痛苦心情读出来。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
生:因为我一想到大娘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就忍不住要流眼泪。
生:为了帮志愿军战士洗补衣服,大娘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师: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你真了不起!能借用古诗谈出自己的感受。是呀,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爱犹如母爱一般。所以说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我们把最后一句话齐读一遍。
生齐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我们怎么能忘怀?”
师:你们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能不能忘怀?
生:不能忘怀!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最后这句话──
生齐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我们怎么能忘怀?”
师:大娘让我们难忘,因为她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志愿军战士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到那难忘的告别场面。假如你就是志愿军战士,把你心底想说的话告诉给大娘。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