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词是在特定场合或活动结束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相关人员表达感谢和赞美的一种言辞。写一篇完美的答谢词需要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子,以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感激之情。尊敬的朋友们: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一
人教20xx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4页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比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多媒体课件、直尺、课堂练习纸、剪刀、彩纸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那请同学们根据给出图片的一半猜出这是个什么东西?
学生积参与。
师:这位同学反应真快,那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生:这些物品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也就是说你是根据轴对称的含义才出来的,对吗?
生:对!
1.回忆旧知
师:在笑声中猜谜语游戏结束了,但是这个游戏带给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今天咱们继续研究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板书:轴对称
2.画对称轴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出示图片)
这些图片漂亮吗?有什么特征?
学生练习纸上画出对称轴,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出对称轴。
师:同学们画的非常准确,哪位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
学生积极回答。
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同学们愿意帮老师解决吗?
生:愿意!
1.出示课文第3页的例1
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生:一棵大树和两棵小草。
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生:大树是轴对称图形,两棵小草成抽对称。
师: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生: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对称轴。
师:回答的真棒,那图中的点a与点a′有什么关系呢?
生: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点a与点a′能完全重合。
生: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数上边的格子数知道的。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个格子。
师:点b与点b′呢?
生:点b与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个格子。
师:真棒!那点c与点c′呢?
生:点c与点c′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5个格子。
师:那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你能发现的规律?
生: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师: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对应点的连线和对称轴有什么关系呢?
生: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师:你真优秀!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并且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
板书: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师:现在老师把这棵大树带来了,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下,要画成这棵大树还需要哪几个关键点?(黑板上出示大树的图片)。
同学们互相交流。
师:那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指一下?
学生积极表现。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并找出对应点,用相同颜色的纽扣做标记。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准确地找到构成大树的关键点及其对应点。
2.创设情境,教学画对称图形
师:刚才同学们经过探讨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看老师的这所房子只有一半,同学们能不能帮忙把另一半“建”起来。
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师小结:
(1)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如:屋檐的点、墙与屋檐的连接点、墙角的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让学生用铅笔自己动手试画。(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另一半,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3)教师演示画的全过程,并归纳总结画法。
板书:找对应点依次连线
生:敢!
师:那请同学们勇敢闯关吧!
第一关:火眼金睛。
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第二关:心灵手巧
运用所学知识画出轴对称图形,加深认识。
第三关:妙手生花
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出一个简单的抽对称图形,增加孩子学习的乐趣。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的愉快吗?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请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轴对称
画:找对应点依次连线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大量丰富的生活素材展现于课堂,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知识整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了最佳教学效果,是有利于课堂教学需要的。
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猜谜语的创设
这一设计主要依托《猜一猜》这一游戏导入,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第二环节和前面联系起来,欣赏带来的图片,引出主题。请同学们帮忙画出另一半房子,最后完成闯关练习题。动画场景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直观演示,互动操作
通过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学生易于观察理解。学完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练一练,师生互动教学氛围融洽。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习主动积极性提高,同时又检验了学习效果。
3.实践操作
轴对称图形以其特有的对称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让学生自己剪出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展开了创新的想象翅膀,充分感受到美无处不在,感受到数学中也有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在这节课上,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让孩子们自由学习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水平。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二
教材第82页的内容及第84页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的性质。
2、会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线。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对称、引入新课
今天上课之前我要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教师表演剪纸。这是什么?(蝴蝶)
观察这只蝴蝶外形,有什么特点?(左右一样,折起来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叫做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板书课题)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过轴对称图形,谁来说说什么样
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什么特点?(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对折后,完全重合,能找到一条或多条对称轴)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图片: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找到它们的对称轴,并画出来。(强调:对称轴用虚线画)
师: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以虎头剪纸为例,谁再来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演示后说明: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它的对称轴。
二、充分感知、探究新知。
(一)、出示书上例1图。
(提示:先看一看再数一数这个图有几个重要的点?这些点也就是这幅图的关键点)
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师说明:将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点称为一组对应点,如a是a’的对应点,也可以反过来说a’是a的对应点,不能单一的说哪个点是对应点。
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填空:
(1)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2)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3)点c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5)每一组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2、出示脸谱图。
师:这是四个不同的脸谱,你们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学生汇报:
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找的又快又准确的吗?
3、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3(二)、出示课件例2。
师:你能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吗?画之前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那么请先思考一下怎样才能画得又快又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同排两个同学议一议,再用铅笔在书上试着画一画。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画的?
汇报,引导讲解:第一步:找关键点。第二步:标对应点。第三步:顺次连线。
小结:我们在补全对称图形时要先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然后数出
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再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最后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这样就能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出示做一做练习题)
师:学习了方法,现在就来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先想想补全后是什么?然后按照刚才同学们总结的'经验,自己动手画出来吧!
展示画法,谁再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的?根据板书总结方法。
三、知识运用、巩固新知。
1、练习二十第1题。
师:下面这些是轴对称图形吗?画出它们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通过这几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有的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有多条对称轴。)
2、练习二十第5题。
师:观察一下,下面的这些图形各是从那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如果用一张圆形纸对折若干次,剪出的图形会怎样?
4、欣赏图片。
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就是对称的,我们去看一看。(课件展示)漂亮吗?
四、全课总结。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去留心观察,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我相信你们就是未来的设计师,设计出更加美丽的对称图片。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再让学生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本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判断。
2、难点:探索某些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卡通明星米老鼠来咱们班做客谈话导入,并告诉学生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在帮米老鼠贴耳朵的游戏中,即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又揭示了课题,达到了愉教娱乐的目的。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没有按照例1的模式进行教学,而是将教材进行了改动,用卡纸剪了学生都比较喜欢的小动物——蝴蝶、小鱼、七星瓢虫,这些动物都是典型的对称图形。在出示这些动物时,我设置了一个让学生猜一猜的环节,对这些动物对折出示,依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对称的含义,并引出对称轴,师先示范画,然后叫学生板演,最后全班完成书上做一做,先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对称图形的特征,又加强了对称轴的概念。
在巩固练习时,我又设置了一系列智慧百宝箱的闯关游戏,并根据这些练习题的特点各起了一个象征性的名称,如“火眼金睛”,看谁在“桂林山水甲天下、”“1、2、3、4、5、6、7、8、9、0”这些汉字和数字中找出对称图形。又如“是真是假”,让学生判断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并说说为什么?再如“争先恐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的例子。通过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日益高涨,既巩固了本课的知识,又满足了孩子们爱动的天性;还满足了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最后,通过老师给孩子们送礼物,现场给学生剪一个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动手也剪一个对称图形,进行展示、互评、欣赏,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又揭示了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本节可一直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展开的。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课堂评价语言。如:“你真勇敢,声音再大一点就更棒了!”“你的声音真好听,继续努力吧!”“你的思维真独特,我都没有想到!”……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及时地进行调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验不同程度的乐趣。
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她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我既采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运用了探索、实践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如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干什么都要‘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看谁最聪明?看哪个小组最团结?小组、个人都有小小的奖励。有了竞争机制,每个人不再是旁观着,而是参与者。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贴一贴、猜一猜、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想邀请一位可爱的动画明星和咱们一同来上课,你们愿意吗?(愿意!)瞧,它是是谁呀?(米老鼠),对!是可爱的米老鼠。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和唐老鸭。现在,就把我的老朋友请出来,大家欢迎一下。怎么,我的老朋友少了一只耳朵是我不小心把它弄掉的,谁愿意帮米老鼠把耳朵贴上。(生贴,生评)贴这行吗?(不行)为什么?贴这行吗?(行!)为什么?(因为左右两边的位置一样)。对,你说的真不错,咱们可以把左右两边耳朵的位置说成对称,(板书课题)。在这里你还能说什么是对称的?(眼睛、嘴巴),在自己身上找一找,看有哪些是对称的?(生找,并汇报,师评)
二讲授新课
1、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有关对称的例子,咱们给自己一点掌声吧!看到你们这么棒,有三位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先来猜一猜他们是谁?(蝴蝶、小鱼、七星瓢虫)师边说边板贴。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左右两边一样)我们把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就叫作对称图形,(补充板书图形)这些都是对称图形,(生边说,师边示范对折)
3、使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老师用虚线把它表示出来,这条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知道?不知道的学生打开书第68页找一找。(对称轴,生说师板书)小鱼的对称轴在哪里?谁来画?(请一名学生来画,其他学生观察)七星瓢虫的对称轴在哪里?谁来画?(生板演)(生评、师评)
4、刚才咱们认识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现在也动手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对称轴,画之前先来判断一下这些图形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然后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师巡视指导,点评。
三巩固练习
1、瞧,老师给咱们班的同学带来一个宝盒,是什么呀?(智慧百宝盒)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想!)谁来开启百宝箱?(生依次从盒子里拿出闯关的题卡:火眼金睛、是真是假、争先恐后)这里有三个游戏,你们想先玩哪一个?(生选择,进入游戏环节。)
2、刚才在游戏中表现了同学们聪明才智,现在老师想看看同学们的小手是否灵巧?赶快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依次折出它们的对称轴。在折圆形的对称轴时,师须加引导,直到学生说出无数条。(无论怎样折,我们发现圆的两边都是一样的,这样一直折下去,能折完吗?)
3、冬天来了,有一个节日是我一直都盼望的——圣诞节,我准备了提前送给咱们班同学一棵圣诞树。现场剪圣诞树,师剪,生观察。然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动手剪对称图形。剪完的同学四人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内挑选一件最满意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大家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四小结
这节课,你上的满意吗?(生评价)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大家能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欣赏的眼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成功的体验,让我继续杨帆,在课改中远航,每到一站,你都会收获更多的惊喜。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探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3.在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情感。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掌握并能准确辨别较为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一、创设激趣
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美丽的朋友,大家看!(出示只有一个触角的蝴蝶的图片。)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还应该怎么做才好看?
学生回答。
生1:它是对称图形。
生2:给它画上一只脚。
教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和这只美丽的蝴蝶也有一定的关系。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同时引导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学生提出自己赶兴趣的问题)
二、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天安门。蜻蜓。枫叶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自己手中的这些平面图形,折一折。比一比,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对折后的两边,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得出结论:这些图形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动画演示对折过程)
介绍:我们把这些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定义)。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谈话: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物体的平面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交流并回答)
2.试一试
谈话: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想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好吗?出示有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
汇报时引导学生用“完全重合”等词语来描述和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中形成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概念。】
4.判断轴对称图形
谈话:下面我们一起到“轴对称图形博物馆”去看看。(课件出示)
小组派代表汇报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及判断的结果及理由。
三、制作轴对称图形
谈话:你能自己创造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吗?
引导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展示学生的作品)
四、感受轴对称美
谈话:生活中有那么多轴对称图形和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是因为轴对称图形本身就是一种美。
电脑播放图片,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美。
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吧!
五、小结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
生1:轴对称图形真美啊!
生2:轴对称图形真多啊!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两侧图形完全重合
对称轴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的“镜面对称”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 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 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物和像所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小镜子每人一面(学生准备),大镜子一面(老师准备)、课件,老师准备两张纸,纸上分别写出“白天”这个词和它的的两种镜中像。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韵律:
1 师说口令,生做动作。(学生面对面)
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
(师可以把准备好的音乐播放出来。)
2 猴子捞月的故事:(课件展示)
小猴子将手伸到井水中,对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几滴水珠外,怎么也抓不到月亮。小猴这样不停地抓呀、捞呀,折腾了老半天,依然捞不着月亮。
为什么小猴捞不到月亮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第一个游戏。
二、创设情境,学习镜面对称:
1、 照镜子:
老师摆出自己的大镜子,请同学上来做动作,照镜子。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镜中人的动作和镜子外面的人在做同一件事情。同时此时镜子是竖着放的,和后面的湖面对称有所不同)。
2、 组织游戏活动——做“镜中人”。(体会左右相反)
(1)、师讲明游戏的要求:请一位同学上讲台面向大家做出一个动作,保持不动,再请一位同学上台,面对他做出“镜中人”的动作。
(2)、同学们判断扮演“镜中人”的那位同学动作对吗?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谁愿意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汇报。
(3)、让“镜中人”面向大家,现在你有什么发现?
(4)、组织学生第二次游戏。验证刚才的发现是否正确。
小结:镜子里的人和镜子外的人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显示练习题,师让学生选择)
3、游戏:照镜子。
同桌互相交流。镜中的字变得不认识了,它左右颠倒了。
4、 湖面对称
(1)、我们知道“水平如镜”,这个词,当水面很平静时,它就像一个大镜子,将岸上的风景全部倒映在水中,现在老师就把这面大镜子放在地上当做湖面,请一个同学站到镜子旁边来,看看你在镜中里看到了什么?(头在下,脚在上)
请欣赏一组图片(有湖面倒影的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上下相反)
(2)、把 “白天”那两个字,在另一张纸上重新写一遍,再让它们照镜子,(这次要让镜中与纸垂直)。描出现在镜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
(3)和之前所描出的那张纸相比,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是左右相反,上下一致,“湖面对称”是左右一致,上下相反。
老师把课前写好的“白天”两个字的和两种影像对折。演示对折的方法将所描出的词和白天重合,感受“镜面对称”,就好像有一条竖着的对称轴,镜外物体和镜中的物体,左右相反,上下一致;“湖面对称”就像有一条横着的对称轴,物和像是上下相反,左右一致。
今天我们玩的“照镜子”游戏中,镜子外面和镜子里面的物体(或者人)是对称的,我们把它叫做“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
三、想想课前猴子捞月亮的故事里面,为什么猴子捞不到月亮呢?
四、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 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第一题。
拓展性练习。
2.看镜子写时间。(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做)
教师出示p71思考题第二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
钟面上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3、 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收获?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六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通过活动,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学生通过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
能辨认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面具一个,树叶、蜻蜓、蜜蜂、葫芦等图片。面具、透明胶、彩色纸、剪刀等。
剪刀、彩色纸,尺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各一个。
一.情景活动,感知对称。
教师出示左右不对称的面具:“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面具来上课,大家看看,漂亮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一个正常人的眼睛、耳朵等都是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的。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跟他们打个招呼,好吗?”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半,让学生猜出是什么后再贴出另一半。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怎么知道他们的左边和右边是完全一样的?(看出来的)
你们真能干,是看出来的。对呀,观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教师演示两部分完全一样。
你能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教师小结并揭题:这几个图片,都是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科学家也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并齐读:对称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对称轴”。
1.剪一剪,议一议。
教师出示一棵圣诞树。问:“这棵圣诞树是一个对称图形吗?你能用剪刀剪出一棵象这样对称的圣诞树吗?”
生动手剪,教师巡视,选出对称与不对称的各一些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认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请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操作。
说说你想剪什么?用刚才的方法3分钟内剪出一个简单的对称图形,并同桌互相介绍展示。
2.找一找,画一画。
请观察一下,在这些对称的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一条印、一条线或折痕)
据学生回答,沿一个图形的折痕画出“对称轴”。指出:“这条折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对称轴。”板书并齐读:对称轴。
对称轴把对称图形分成了完全相等的两部分。刚才谁观察到老师是怎样画对称轴的?
谁能出来画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在自己剪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检查评价。
3.找一找,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生举例。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对称的物体的图片,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4.猜一猜,折一折。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问:它是对称图形吗?猜一猜,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到底有几条对称轴?请大家动手折一折。
谁能演示给大家看?
再猜一猜,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动手折一折。
谁能说说圆又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猜后,动手折一折,比赛谁折出圆的对称轴多。
圆的对称轴有多少条?
你能动手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吗?在纸上画。
小结:通过刚才的折和画,我们知道有些图形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有很多条,我们一定要细心观察才可以找出来啊!
三.拓伸延展,深化认识。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学过的一些数字、汉字和英文字母也有很多是对称图形呢!就让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吧!(课件演示)
3.我心中美丽的对称图形。
师:看到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想不想再动手剪一剪?来吧,发挥你的想象,加上你灵巧的双手,剪出一个更美丽的对称图形来吧,并且画上对称轴后在黑板上展示。(播放音乐)
生剪完后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剪的作品?
四.师生总结,畅谈感受。
4.今天我们认识了“对称图形”,你有什么话想跟它们说吗?
5.这些对称图形的确很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美”字。(板贴一个对称的“美”)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七
【知识与技能】
认识对称的造型、形式美感,运用折、绘、剪等方法完成剪纸创意画创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对称图形的创作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其深厚的艺术魅力并养成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重点】
认识对称的形式美感。
【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运用折、绘、剪等方法完成对称造型的剪纸。
环节一: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出示剪刀、水杯、蝴蝶等对称的图案,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图案并提问: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图形两边相同,有一种整齐、平衡的美感。教师继续追问:这种图形叫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出这样的图形?总结得出: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重叠的方式制作。教师揭示课题《对称的美》。
环节二:观察画作,探究技法
1.观察画作
教师引导同学们回顾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之前给大家展示的对称图形之外,还有什么图形,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问题:这些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门窗、桥、汽车、飞机等。随后教师讲授对称的概念,接着总结轴对称的特点:对称轴左右或上下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
2.描述内容
教师展示艺术作品《御门》《王祥暖冰》,请同学们思考问题:这几幅作品是如何运用对称图形的?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总结得出:通过将对称的造型进行组合、排列,会产生平衡、安定、协调的美感。
3.分析技法
教师请学生分组讨论:作者运用什么方式创作出这些对称图形的作品?学生举手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画家不是用画笔进行创作的,是运用折、绘、剪等方法完成剪纸作品的创作。
环节三:示范剪纸,讲解步骤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尝试画一画并剪一剪对称图形,通过纠错指导并指出连接点的剪法。学会剪纸方法后,示范一幅剪纸作品的创作。通过折叠纸型――绘制图案――剪细节――展开的步骤,演示如何通过剪刀和白纸体现具有刀剪味的对称剪纸。学生认真观察剪纸的制作方法。
环节四:学生实践,作品展评
1.布置活动练习:请学生用剪纸的形式,表现之前联想到的一些人物或动物对称的组合,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剪纸作品。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提示用刀安全,在细节刻画上不宜过多,剪法上也应该注意对于中轴线的保护不宜剪断。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从构思、精细程度等多方面评价作品。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发现传统艺术的魅力。
2.生活中除了对称美,还有很多美的表现形式,请同学课后搜集,下节课交流讨论。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八
《镜面对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内容。教材通过观察图片、照镜子等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于: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镜面对称,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性质的过程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二、以生为本说策略
由于本课是一节活动探索课,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取看一看、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方式,来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每位学生都有照镜子的生活经历,但谁也不会去留意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引导才能去注意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因此本节课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上课之前,我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学校的舞蹈室,并用摄象机偷偷的拍下了一些同学们照镜子的镜头。课一开始,老师播放录象,同学们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他们说着,笑着,教师引导:看完这段录象,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趁机揭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镜子有关的一些数学问题。
问题的提出,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数学学习就从这个现实、有趣、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开始了。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面对面照镜子
课前同学们在舞蹈室照镜子,只是无意识的活动,为了让同学们通过有意识的照镜子活动来初步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我设计了四次照镜子的活动:
第一次拿出自己的小镜子照一照,让学生把人与镜中的像加以区分,知道镜中的那个“人”实际上是一个“像”。
第二次“照”镜子,让同学们做无指向动作(如拍手,*腰等),得出照镜子时,人与像的指向一致。
接着第三次“照”镜子,做有指向的动作,得出照镜子时,人与像的指向一样,但左右是相反的。这是一个难点,所以有的同学在模拟照镜子的动作时出现了将左右方向弄反的现象,这时教师并不急于纠正,而是让他们停下来,回忆照镜子时镜中像的动作,然后再次照镜子并观察,最后再进行演示,他们终于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第四次“照”镜子,与同桌合作完成人往前走,镜子里的像也往前走,越走越近最后两人碰在了一起。明白人与像前后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并能完全重合的道理。
四次照镜子的活动,都是先让学生猜想自己做动作时镜子里的像会怎样,然后让学生站在镜子前,边做动作边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移走镜面,邀请另一名学生与他面对面地模拟照镜子的动作,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2.认识成直角照镜子。
伴随着动听的音乐,课件出示几幅美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再思考(1)这是镜面对称现象吗?(2)它同面对面照镜子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学生很聪明,自觉地把图片和图片加以对照,比较。从而得出了直角照镜子的特点:物与像的指向一致,左右相反,底部相连,物与像完全倒过来。为了让学生有更直接的体验,我让学生拿出小镜子去照一照数学书封面对所得的结论进行验证。使学生进一步感知这一现象的特点。
一组具有明显镜面对称现象的景物照片,使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神韵时,进一步认识镜面对称的性质,同时也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验数学的魅力。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游戏活动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通过游戏,巩固了镜面对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思。
(四).提出要求,拓展延伸
课的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留心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看一看,想一想,你还有什么发现和问题,把它们写在数学日记上,告诉大家。
一节课,并不能完全解决孩子心中的所有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培养问题意识,将探究学习潜移默化的进行到底。
四.教有所得说反思
1.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课教学一开始就注意让知识从生活中来,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引发矛盾冲突——探索知识(感受数学的乐趣!)——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真有用!)
2.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亲历体验中。
本课突出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通过观察,小组探究,在反复的亲自试验中感悟知识的产生。真正达到了:在做中学,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在做中学,动作逻辑内化为心理的逻辑,促进技能的生成;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课堂上教师只是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
老师们,课堂何尝不是一面镜子呢?它反应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就让我们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当我们面对那一份份童真的时候,请放开所有的牵绊,你会发现一串串更深、更远的脚印。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 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反写的数字、文字、算式卡片,半个图案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片,钟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巧用情境,感受镜面对称现象的存在
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
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
【评析】课伊始,趣亦生。一段“倒影”欣赏,再现了生活中“倒影”、“镜子成像”现象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数学经验提出“镜子中的数学”问题,如此导入新课,有趣而自然。
二、照镜实践,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
师:镜面对称现象有什么特征呢?我们通过“猜测判断”和“演示验证”两个活动来理解并作出归纳。
1.猜测判断
课件出示题目:
(1)男孩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男孩(向前或向后)走一步。举起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举起或放下)双手。
(2)女孩左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拿着一支铅笔;镜子里的女孩(左手或右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或左手)拿着一支铅笔。
2.演示验证
(1)看课本验证。学生学习课本“做一做”中的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
(2)照镜子验证。
活动要求:对你猜测判断的结论进行验证,可以个人单独进行也可以数人合作攻关。
汇报演示:通过在讲台上的大镜子前表演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从而验证你的观点,大家作评判,也可提出质疑。
大家看到的演示:男孩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男孩也向前走一步;男孩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男孩也向后退一步,男孩举起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也举起双手;男孩放下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也放下双手。(板书:前后、上下——不变);女孩左手拿着一张纸,镜子里的女孩变右手拿着一张纸;女孩右手拿着一支铅笔,镜子里的女孩变左手拿着一支铅笔。(板书:左右——变)。
3.归纳特征
照镜子时,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板书补充课题“镜子中的数学——镜面对称”)
【评析】“猜想——验证——归纳”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多种方法验证镜面对称现象的判断猜想,让学生感知、理解、体验镜面对称现象,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与大胆尝试的能力。
三、多种练习,拓展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练习1:“镜面对称”课中操。
练习2:还原“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
学生每人一套卡片,卡片内容如下:
让学生想出还原办法:拿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再照镜子,可以还原出原来的汉字、数字、算式、时间,即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
练习3: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出示半边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案(课本第71页第4题),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讨论:轴对称与镜面对称有什么区别?
练习4:说一说,看一看。
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镜面对称的现象?
【评析】本环节练习,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通过变式练习、对比练习,做、写、说等多种练习形式,拓展了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这样的练习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开放性。它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四、回顾总结,反思学习镜面对称现象的收获
2.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3.今天谁学习最认真,进步最大。先小组内评一评,再班上评一评。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十
1、使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及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实物及相应图片的欣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陶冶情操,渗透美育。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折纸图形等
(一)设疑激趣、故事引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电脑演示: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这时,飞来了一只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地说:“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却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飞啊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树叶上。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树叶也和咱们一家。”
(二)学习新知(观察、操作、验证)
1、观察交流
(1)观察折
(2)课件演示蝴蝶对折效果
师: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题
3、折树叶(指名演示折树叶)。
师:树叶和蝴蝶是不是一家人,也是对称图形呢?光想可不行,我们要亲自验证一下。谁来亲自折一下这片树叶(竖折——横折)
4、指导汇报:对折后,( )的两边完全一样,所以( )是对称的。
指名口述蜻蜓为什么是对称的
5、验证、巩固知识:
师:你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竞赛游戏情景:动手折证明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每人一套)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个小任务——读:动手操作证明下面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并说明理由。图形就藏在书中的100页。要求:先自己折,再和小伙伴说一说,既要有秩序又要快,如果成功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颁奖、鼓励、评价(贴到评比栏)
(三)巩固练习(判断)
1、简单判断:
师:不动手折,你还能判断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呢?并说明理由。
要求:不是对称——手势叉子是对称——手势勾
(课件出示)箭头图、钥匙图(折)、奥迪汽车标图(2线),8个图形、8个字母。
2、快速大量判断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课件出示9个)
(四)欣赏图片,感受对称的美
师:其实,大自然对于对称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细心观察你的生活,到处都有对称的足迹。让我们看看他们藏在了哪里。
(课件出示)
(五)寻找身边的对称、将数学知识引入生活(学生举例子):
1、师:除了这些,你能举些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2、师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正面和后面是对称的,侧面不是对称的)
师:生活中很多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六)营造美的氛围,创造对称美
1、逆向思维训练
(1)师:我手里有半张剪纸,猜猜它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奥运五环)
(2)师:考考你的想象力,猜猜这是什么字?(中、日、来)
2、艺术家利用对称的美,精心装扮着我们多彩的生活,孩子们,你们想通过你们的灵巧的手,剪出对称的图形来装扮咱们的教室,使咱们二(2)变的更加美丽,温馨吗?请你开动你们的脑筋,拿出彩纸和剪刀,创造美,展示美吧。
3、贴窗花。
看这些对称的窗花使我们的教室更漂亮了,这些都是你们亲手创造的。老师发现你们不但聪明,还是一个个创造美的小小艺术家呢!
4、小结学习体会与收获
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情境的设计思路
一、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针对低年级的孩子特点设计了小故事,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蜻蜓、蝴蝶、树叶的共同特点,来解决为什么说他们是一家人的问题。
二、利用肢体语言,将简单的判断题游戏化
往常学生在做判断题时,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答案的是与不是,这样口头一问一答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走神,口是心非,因此针对我班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孩子用肢体订正汇报的情景,形式的新颖,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使简单的订正过程变的轻松有趣,学生不自觉的紧紧吸引于教学过程中。
三、动手操作证明
对于高年级学生,只要给一个明确的任务:动手操作证明什么就可以,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也是可以,但是,如果创设一个真实、有激发性的情景不是更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吗?于是,在学生动手操作证明这个环节,我学习了一回借助外部资源的小乌龟,利用大队辅导员在同学们心目位置,创设一次争星活动。孩子们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及要求后,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争星的情景中,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的秩序井然有续,当得到智慧星学生们欢呼的那一刹那,学习内容完成了,一次小小的德育也成功完成了,真可谓一箭双雕。
四、用语言来创设小小情境
教师的语言好象是起帆的风,教师语言平淡,学生情感的船便不会鼓帆航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环节,在表达叙述上,或是神秘的,或是赞赏的,或是有趣的,不知不觉中抓住孩子的心,来到了用语言创设的小小情境中,孩子们在情境中或是期待,或是自信与满足、或是喜悦、或是感动。学生与老师的情就这样越来越近了。
五、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
开始的故事引入和感受大自然中对称的美,都利用了多媒体,使学生从感官上获得多种信号,走入情境中。
六、创造美的真实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最终还要使学生运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创设了,利用对称图形,为咱们班布置教室的情境,这是一个创造美展示美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当孩子们看着窗户上贴着自己设计的图案,成就感与自豪感悠然而升,他们不但巩固了新知识,还会运用新知识美化环境,而且情感价值态度观也得到了充实。
在低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领特点,情境教学往往会取得一石数鸟,事半功倍的作用。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十一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知道镜面对称的特点
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小镜子每人一面、课件、大镜子一面。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师:请看,这有一只馋嘴的小老鼠正在主人家找吃的,它看到了什么?(镜子)(动画)
师:你们猜猜小老鼠在想什么?
生:这镜子里的家伙是谁呀?
生:这镜子里的家伙怎么和我长得一模一样呢?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中的数学)
二、镜面对称
1、照镜子体验。
师:老师背对着大家,我却知道哪个小朋友在对着镜子做鬼脸!为什么?
生:镜子里外的小朋友动作都一样的!
师:对,照镜子也是一种对称现象,叫做“镜面对称”。一齐说一遍。
小朋友看看镜子的同桌在做什么?也可以跑到镜子前面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怎么样的!
2、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
(1)操作活动一:“照镜子,做上下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人与镜像上下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上,镜像也向上;头部向下,镜像也向下。
(2)操作活动二:“照镜子,前后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像前后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前,经像也向前;头部向后,镜像也向后。
(3)操作活动三:“照镜子,左右活动头部”。(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面左右移动的逆向性。既头部向左,镜面反而向右,镜面反而向左。面对面感知左右。
(4)加深体验镜面对称的上下、前后同向,左右相反的性质。
师生模仿动作游戏:假设一方是镜子里的人。师向前、向后走问生该如何走?(向前或向后)师向上跳、向下蹲问生该如何做?(向上或向下)师用左胳膊托左腮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镜子中的老师影像该如何做?(生也左胳膊托左腮)
(5)小结:在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过渡语:镜子中的数学知识还真不少,古时候人们没有发明镜子时,他们用什么方法认识自己?——引出水面倒影。
3、欣赏倒影
后来人们发现把铜磨平后也能照出人的影子来,于是就有了铜镜。但铜镜里照出来的人影并不十分清晰,后来人们发现把一种叫水银的东西涂在玻璃的表面,就能十分清晰地照出人的影子来。这就是现在小朋友手中的镜子。
4、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再来动动脑筋吧:
趣味练习(课件出示)
(1)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
(2)看镜子写数字。
(3)看镜子写汉字。
(4)看镜子写时间。
三、回顾总结,反思学习镜面对称现象的收获
2、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四、布置作业:
1、看看镜子中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
2、写数学日记《镜子里的知识》。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十二
课本p68例2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 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 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图片、纸和剪刀等。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 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
2、 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便于形成概念。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1、 引导观察图形
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
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刻意纠正。)
3、教学“对称”
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教师揭示课题。
4、组织活动——剪一剪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5、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6、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然后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7、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8、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轴。
学生找、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从大量的对称图形中寻找其共同点,以把握对称的本质特点。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拓展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8的做一做。
2、 拓展性学习。(补充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十三
前思:
“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课标”要求新增加的。教材首先通过“湖面的倒影”和“室内墙上镜子成像”两幅主题图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倒影”、“镜子成像”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即“镜面对称”。再通过“做一做”的照镜子活动,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的特征。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
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
小镜子每人一面,课件。
教学过程
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倒影。(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
谁能举例说明一下倒影的“倒”的意思。(上、下)
有没有发现这也是一种对称现象?
2、继续欣赏水面对称图片。
3、导入镜子面对称。
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镜子里。多媒体出示:“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课本第二幅主题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中的数学)
1、照镜子体验。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照,做下面动作:
(1)用右手摸鼻子,用右手压住右眼……
(2)换一只手。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做的相应动作。
2、猜测判断。课件演示小猴照镜:
(1)左右相换:伸右臂、伸左臂,猜测镜子中会伸哪只手。指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
课件演示后得出:右、左;左、右
继续演示抬右腿、抬左腿。
(2)上下一样。课件演示小猴跳。演示前先猜测镜子中的猴子会往什么方向。
(3)前后一样。课件演示猴子向前、后退。演示前先猜测镜子中的猴子会往什么方向。
3、小结,归纳特征
照镜子时,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板书补充课题“镜子中的数学——镜面对称”)
与水面对称作比较。
1、游戏:教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
师:我蹲下。生:我们也蹲下。师:我起立。生:我们也起立。师:我向前走。生:我们也向前走。师:我向后退。生:我们也向后退。师:我左手摸摸耳。生:我们右手摸摸耳。师:我右手拍拍脸。生:我们左手拍拍脸。师:我抬左脚踢踢腿。生:我们抬右脚踢踢腿。师:我抬右脚踢踢腿。生:我们抬左脚踢踢腿。师:我的左手侧平举。生:我们右手侧平举。
2、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
3、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出示半边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案(课本第71页第4题),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讨论:轴对称与镜面对称有什么区别?
4、照镜子中的数字。
写下1—9的数字,用小镜子照一照,看在镜子里是什么样的。
以某一数字为例说明对称。
看镜子中的数字判断是几。
2、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反思:
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然而这些先进的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呢?如何缩短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现实的差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课堂教学又该是怎样的呢?而“体验学习”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甚至亲身经历,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及情感方面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在学习镜面对称前,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照,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像,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知。
然后观察猴子照镜,并结合猜测得出镜子成像的特征,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教师做镜中人,学生做镜外人的游戏,更是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在游戏中巩固了知识。
这些活动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能使他们在大量的体验的基础上,对现象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十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
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反写的数字、文字、算式卡片,半个图案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片,钟面,课件。
一、巧用情境,感受镜面对称现象的存在
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
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
【评析】课伊始,趣亦生。一段“倒影”欣赏,再现了生活中“倒影”、“镜子成像”现象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数学经验提出“镜子中的数学”问题,如此导入新课,有趣而自然。
二、照镜实践,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
师:镜面对称现象有什么特征呢?我们通过“猜测判断”和“演示验证”两个活动来理解并作出归纳。
1、猜测判断
课件出示题目:
(1)男孩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男孩(向前或向后)走一步。举起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举起或放下)双手。
(2)女孩左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拿着一支铅笔;镜子里的女孩(左手或右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或左手)拿着一支铅笔。
2、演示验证
(1)看课本验证。学生学习课本“做一做”中的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
(2)照镜子验证。
活动要求:对你猜测判断的结论进行验证,可以个人单独进行也可以数人合作攻关。
汇报演示:通过在讲台上的大镜子前表演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从而验证你的观点,大家作评判,也可提出质疑。
大家看到的演示:男孩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男孩也向前走一步;男孩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男孩也向后退一步,男孩举起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也举起双手;男孩放下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也放下双手。(板书:前后、上下——不变);女孩左手拿着一张纸,镜子里的女孩变右手拿着一张纸;女孩右手拿着一支铅笔,镜子里的女孩变左手拿着一支铅笔。(板书:左右——变)。
3、归纳特征
照镜子时,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板书补充课题“镜子中的数学——镜面对称”)
【评析】“猜想——验证——归纳”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多种方法验证镜面对称现象的判断猜想,让学生感知、理解、体验镜面对称现象,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与大胆尝试的能力。
三、多种练习,拓展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练习1:“镜面对称”课中操。
练习2:还原“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
学生每人一套卡片,卡片内容如下:
让学生想出还原办法:拿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再照镜子,可以还原出原来的汉字、数字、算式、时间,即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
练习3: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出示半边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案(课本第71页第4题),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讨论:轴对称与镜面对称有什么区别?
练习4:说一说,看一看。
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镜面对称的现象?
【评析】本环节练习,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通过变式练习、对比练习,做、写、说等多种练习形式,拓展了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这样的练习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开放性。它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四、回顾总结,反思学习镜面对称现象的收获
2、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3、今天谁学习最认真,进步最大。先小组内评一评,再班上评一评。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十五
前思:
“ 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课标”要求新增加的。教材首先通过“湖面的倒影”和“室内墙上镜子成像”两幅主题图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倒影”、“镜子成像”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即 “镜面对称”。再通过“做一做”的照镜子活动,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的特征。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小镜子每人一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水面对称。
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倒影。(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
谁能举例说明一下倒影的“倒”的意思。(上 下)
有没有发现这也是一种对称现象?
2、继续欣赏水面对称图片。
3.导入镜子面对称。
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镜子里。多媒体出示:“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课本第二幅主题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中的数学)
二、镜面对称
1、照镜子体验。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照,做下面动作:
(1)用右手摸鼻子,用右手压住右眼……
(2)换一只手。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做的相应动作。
2、猜测判断。课件演示小猴照镜:
(1)左右相换:伸右臂、伸左臂,猜测镜子中会伸哪只手。指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
课件演示后得出:右 左 左 右
继续演示抬右腿、抬左腿。
(2)上下一样。课件演示小猴跳。演示前先猜测镜子中的猴子会往什么方向。
(3)前后一样。课件演示猴子向前、后退。演示前先猜测镜子中的猴子会往什么方向。
3、小结,归纳特征
照镜子时,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板书补充课题“镜子中的数学——镜面对称”)
与水面对称作比较。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教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
2、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
3、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出示半边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案(课本第71页第4题),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讨论:轴对称与镜面对称有什么区别?
4、照镜子中的数字。
写下1—9的数字,用小镜子照一照,看在镜子里是什么样的。
以某一数字为例说明对称。
看镜子中的数字判断是几。
四、回顾总结,反思学习镜面对称现象的收获
2.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五、布置作业:《课作》p40。
反思:
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然而这些先进的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呢?如何缩短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现实的差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课堂教学又该是怎样的呢?而“体验学习”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甚至亲身经历,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及情感方面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在学习镜面对称前,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照,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像,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知。
然后观察猴子照镜,并结合猜测得出镜子成像的特征,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教师做镜中人,学生做镜外人的游戏,更是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在游戏中巩固了知识。
这些活动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能使他们在大量的体验的基础上,对现象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十六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含义.
2.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画对称图.
认识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口算
(一)出示图片:树叶、蜻蜓、天平
(二)分组讨论
1.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找出一些生活中实例图形.
(三)学生汇报
图形左右部分一样
(四)出示图片:实验
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剪下来,再把纸打开,看一看能得到一
个什么样的图形?
(五)小结: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六)练习
1.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一)
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二)
3.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练习三)
(七)分组实验.
1.出示图片:几何图形
2.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1.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五)
2.画出下面每组图形的对称轴.各能画几条?(出示图片:练习六)
3.把一张纸对折后,剪下一个图形,把剪下的图形展开,所得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练习四)
运用学过的知识,用纸剪去一个对称图形,可以怎样剪?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十七
一、说教材:
镜面对称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的教材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湖面的倒影、照镜子”。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教学思想。
教材通过设计照镜子的活动,让学生亲自照一照,通过镜子内外的人的前后位置和左右的关系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二、说教法:
教学力求体现自觉性、民主性原则。采用学生独立探究和老师适当引导的方法进行。自主性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 ”。运用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主线。 强化学生共同探究、独立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数学美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对称美、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三、说学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共同合作的能力,,从而落实教法中的“三动”,让学生学会观察、想象、操作、验证。从具体操作中来验证自己想象的结果,把自己的所看、所想,愿意说给别人听,让学生想说、会说。逐步练就“会学”的本领,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过程:
这节课以明明的一天贯穿始末。这样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兴趣。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坚持,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让学生在整节课上都以饱满的情绪贯穿始末,是我在这节课坚持的理念。
一. 创设情境。
本课以明明的一天贯穿始末。
1.课件演示。上午,来到了公园。
提问:观察,你们知道了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这两个情境,不但使学生初步感知了镜面对称的特点,而且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对称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3.学生会答,是个镜子。
(1)组织学生拿出镜子,随意活动,照一照,观察人与像之间的关系。
(2)在小组内,议一议。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
通过照一照、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直观、生动地认识了镜面对称现象,认识了镜面对称的特点。
课件过渡第三个情境,课件语音,明明说:“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怎样运动呢?”红红说:“我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是怎样拿呢?”
(1)让学生先想象以后,再发言。
(2)组织两个学生亲自在全班进行验证。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学生的想象、验证,不但又一次让学生直观感受了镜面对称的性质,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的培养。
二.实践应用。
1.进入第四个情境。配音:“咦,这是什么呢?”学生会很快答:是只蝴蝶。
提问:怎样做才能看见一只完整的蝴蝶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一遍。
要求以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图片,进行照一照,能知道它们分别是些什么。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2.进入第五个情境。配音:“哪个是她们是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呢?”
指名选择,并说出为什么?
3.玩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要求:老师做动作,要求学生做镜子里的动作。看谁反应快,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通过想一想、照一照、连一连、圈一圈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镜面对称的性质的理解,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明明的一天结束。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明明很高兴,因为他学习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他知道了(指着板书)物体和像上、下位置一样,左、右位置对换,前、后位置一样。其实,物体和像也是一种对称,我们把它叫做镜面对称。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十八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
接下来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再让学生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本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判断。
2、难点:探索某些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卡通明星米老鼠来咱们班做客谈话导入,并告诉学生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在帮米老鼠贴耳朵的游戏中,即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又揭示了课题,达到了愉教娱乐的目的。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没有按照例1的模式进行教学,而是将教材进行了改动,用卡纸剪了学生都比较喜欢的小动物——蝴蝶、小鱼、七星瓢虫,这些动物都是典型的对称图形。在出示这些动物时,我设置了一个让学生猜一猜的环节,对这些动物对折出示,依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对称的含义,并引出对称轴,师先示范画,然后叫学生板演,最后全班完成书上做一做,先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对称图形的特征,又加强了对称轴的概念。
在巩固练习时,我又设置了一系列智慧百宝箱的闯关游戏,并根据这些练习题的特点各起了一个象征性的名称,如“火眼金睛”,看谁在“桂林山水甲天下、”“1、2、3、4、5、6、7、8、9、0”这些汉字和数字中找出对称图形。又如“是真是假”,让学生判断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并说说为什么?再如“争先恐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的例子。通过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日益高涨,既巩固了本课的知识,又满足了孩子们爱动的天性;还满足了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最后,通过老师给孩子们送礼物,现场给学生剪一个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动手也剪一个对称图形,进行展示、互评、欣赏,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又揭示了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本节可一直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展开的。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课堂评价语言。如:“你真勇敢,声音再大一点就更棒了!”“你的声音真好听,继续努力吧!”“你的思维真独特,我都没有想到!”……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及时地进行调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验不同程度的乐趣。
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她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我既采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运用了探索、实践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如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干什么都要‘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看谁最聪明?看哪个小组最团结?小组、个人都有小小的奖励。有了竞争机制,每个人不再是旁观着,而是参与者。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贴一贴、猜一猜、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激趣导入
1、今天我想邀请一位可爱的动画明星和咱们一同来上课,你们愿意吗?(愿意!)瞧,它是是谁呀?(米老鼠),对!是可爱的米老鼠。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和唐老鸭。现在,就把我的老朋友请出来,大家欢迎一下。怎么,我的老朋友少了一只耳朵是我不小心把它弄掉的,谁愿意帮米老鼠把耳朵贴上。(生贴,生评)贴这行吗?(不行)为什么?贴这行吗?(行!)为什么?(因为左右两边的位置一样)。对,你说的真不错,咱们可以把左右两边耳朵的位置说成对称,(板书课题)。在这里你还能说什么是对称的?(眼睛、嘴巴),在自己身上找一找,看有哪些是对称的?(生找,并汇报,师评)
讲授新课
1、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有关对称的例子,咱们给自己一点掌声吧!看到你们这么棒,有三位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先来猜一猜他们是谁?(蝴蝶、小鱼、七星瓢虫)师边说边板贴。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左右两边一样)我们把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就叫作对称图形,(补充板书图形)这些都是对称图形,(生边说,师边示范对折)
3、使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老师用虚线把它表示出来,这条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知道?不知道的学生打开书第68页找一找。(对称轴,生说师板书)小鱼的对称轴在哪里?谁来画?(请一名学生来画,其他学生观察)七星瓢虫的对称轴在哪里?谁来画?(生板演)(生评、师评)
4、刚才咱们认识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现在也动手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对称轴,画之前先来判断一下这些图形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然后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师巡视指导,点评。
巩固练习
1、瞧,老师给咱们班的同学带来一个宝盒,是什么呀?(智慧百宝盒)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想!)谁来开启百宝箱?(生依次从盒子里拿出闯关的题卡:火眼金睛、是真是假、争先恐后)这里有三个游戏,你们想先玩哪一个?(生选择,进入游戏环节。)
2、刚才在游戏中表现了同学们聪明才智,现在老师想看看同学们的小手是否灵巧?赶快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依次折出它们的对称轴。在折圆形的对称轴时,师须加引导,直到学生说出无数条。(无论怎样折,我们发现圆的两边都是一样的,这样一直折下去,能折完吗?)
3、冬天来了,有一个节日是我一直都盼望的——圣诞节,我准备了提前送给咱们班同学一棵圣诞树。现场剪圣诞树,师剪,生观察。然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动手剪对称图形。剪完的同学四人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内挑选一件最满意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大家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小结
这节课,你上的满意吗?(生评价)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大家能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欣赏的眼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十九
通过设计剪制蝴蝶,使学生掌握对称的基本规律,感受对称的形式美感,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增强对美的感受力。
1、第一课时:简制一只具设计意识的美丽的蝴蝶,要求左右对称。
2、第二课时:绘制一只对称的蝴蝶。
1、第一课时:对称的基本规律,感受对称的形式美。
2、第二课时:绘制对称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美的感受能力。
1、第一课时:简制具有对称美的蝴蝶。(通过欣赏及演示解决)
2、第二课时:对称的绘制方法。
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1、教师:挂图?书?学生作业剪子胶水塑料袋彩纸自制投影片蝴蝶标本
2、学生:书?剪子胶水16开卡纸彩纸4张塑料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环视全体,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欣赏对称的形象(挂图)目的:给学生初步印象。由学生总结出几幅图的组织形式上共同的特点是“对称”。
?2、板书:对称三、
讲授新课:
1、什么是对称:
(1)请学生根据对称的形象总结出对称的含义。
(2)教师小结:对称是指按一条假设的中心线或中心点,在他的上下左右或周围配置大小、形状、颜色相同,方向相反的纹样,这样做成的图形就是对称。
(3)辨认对称与非对称图形。目的:加强学生对对称的理解。
(4)学生列举生活中对称的物象。
2、对称的美感:
(1)请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对称的.形式美。
(2)教师小结:
对称的物象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庄严、稳定的美感。
(3)板书:
对称的美(补充完整课题)—规则、整齐、庄严、稳定。
(4)欣赏:进一步感受对称的形式美。看书18页图片,投影片展示。
3、剪制作业的方法:
(1)蝴蝶的总体认识:颜色、花纹、外形左右对称(投影片展示)
(2)剪制方法:
a.对折卡纸b.画剪外形c.对折彩纸d.剪花纹e.粘贴(要求一一对应)
4、欣赏蝴蝶纹样,拓展思路
(1)各组传看蝴蝶标本。
(2)没传看到和看完的同学看书19页的蝴蝶。
(3)出示学生作业。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每人剪贴一张与别人不一样的蝴蝶,要求外形、花纹、颜色均左右对称。
(2)动作快的同学可以动脑筋想办法,用手中现有材料稍作加工,是蝴蝶会上下飞舞。
五、学生剪制,教师巡视指导。
要点:
1、蝴蝶的外形。
2、花纹不要过碎。
3、色彩的搭配。
六、课堂小结:
1、展示优秀作品,给学生美的享受,将对称的形式美感更深的渗透给学生。
2、整理用具,收拾废纸。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由制作蝴蝶引入绘画蝴蝶。
三、讲授新课:
1、绘制对称图形的方法:
(1)将纸对边折
(2)画出一半蝴蝶,然后折好,拓好另一半。
(3)将纸反面用铅笔涂黑。
(4)把涂黑的纸蒙在画纸上,用硬铅笔描下,画稿及印在白纸上了。
2、整理画稿,涂颜色。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初中轴对称教学设计篇二十
教科书第69页及练习十五的第4、5题。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学生体会自然的美与数学的美的结合,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活动、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4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
多媒体课件,可携带的大镜子一面,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写有反数字的卡片。
激活兴趣,切入课题。
教师:上节课我们在图形王国找到了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这节课继续认识对称,希望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能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对称现象,看看会有什么新收获,好,让我们和明明一起找一找吧!
提供素材,引导探究。
1。感知对称现象的特征
q用课件出示图片1
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这里的景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这是美丽的水乡,可以看到清清的河水,水上架着一座桥,水中还有两只小船。
生:我啊,发现河上有座桥,水面上也有座这样的桥,而且是对称的。水面上的树和岸上的树一模一样,对称的,水面上这些景物都是岸上景物的倒影。
师:这个现象你见过吗?
生:见过,下过雨后,操场上有干净的积水,从旁边跑过我低头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
2.鼓励肯定,人人参与学习。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听听明明是怎么说的。
生:(劲头十足)愿意。
提出观察要求。
师: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对称现象,就轻轻的告诉同桌,并指给他看,好吗?
同桌合作学习。
q课件配音乐播放:桂林山水,雪山天池,镜子家居生活照片。
学生认真的观察,互相交流在景物照片中找到的对称现象。
3.汇报探究结果。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两边是对称的,另一半都是在水面和镜子里看到的。
师:说得好,像这样,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镜子外和镜子中的景物一模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对称现象。
联系实际。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对称现象你还能找一找吗?
1生:电脑开机等待时,从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模样。
2生:早起洗脸时,水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
3生:过走廊时,玻璃窗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像。
4生:太阳下,我和影子是这样的对称现象。
师质疑:谁来判断这是不是对称现象?
生:这不是对称现象,地面不像镜子,影子黑黑的,鼻子眼睛都看不到,和你不是一模一样的。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用一用,动手做
q课件显示:半只蝴蝶。
画外音:这是什么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恢复完整呢?
?学生利用小镜子独立操作完成71页第4题,同座交流,汇报明确。
师:用照镜子的办法就解决了明明的问题,镜子里的世界可真奇妙呀。
照一照,再发现
师:课前我们照镜子,做观察,下面把你的活动和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吧。
课前活动
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在家里照照镜子,和爸爸妈妈说一说,镜子里的你是怎样活动的。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抽出有特点的发言全班交流。
师:丽丽在照镜子时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什么问题?
生:咦,镜子里的我怎么是右手拿本左手拿笔?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中明确面对面的左右对称关系。
师:哦,原来师这样,我们也来照一照,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拿物品照大镜子观察验证。加深感知镜对称的特点。
玩一玩,镜对称
师:韵律操马上要比赛了,怎样才能让你做得更准确,漂亮?
学生提建议。方法一请领操员做示范,方法二照镜子练习。指名学生面对镜子和领操员做韵律操,其余小朋友边唱节奏边观察它们上下前后左右的对称关系。
师:通过这些照镜子的活动你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小结镜对称的特点明确:不仅一模一样。而且面对镜子做上下前后的动作一致,左右相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动脑筋发现了新知识,愿意用我们收获的知识做游戏吗?
宣布活动要求,同伴间互为镜子里外的人再做照镜子的游戏,从不同的角度体验镜对称。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活动再探究。我设计了两步:
1、课前活动和课堂实践相结合。由于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不必重复再现,小组交流可以检验和补充学生照镜子活动的观察结果。鼓励质疑问难,实践操作验证结论或解决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想一想,多探究
1、认真观察,独立完成71页第5题,汇报说明它的对称关系,判断结果。
2、每组四张写有反数字的卡片,同桌合作,进行看镜子写数字的游戏。在小组内交流结果。
小组内活动交流并小结。
小结
师:时间过的可真快,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收获,分享知识,体验探究学习后的成功喜悦。
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师:留心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看一看,说一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问题,把它们写在数学日记上,告诉大家。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镜面对称实际上是一个物理现象,但是作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内容出现,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抽象、空洞,最关键的是教学要求的把握。我为了能较好的直观教学,让学生能全面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设计了做韵律操的环节,效果很好,学生马上发现面对面时的对称关系,在玩中探究了新知。在学生联系实际找对称时,一个学生提出了影子问题,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我没有给予评价,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评价,在比较中,争论中,找到了不同。我心里真为他们感到高兴。通过这节课,我又一次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