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选修教案化学选修四人教版教案篇一
1、概念及结构特点:
分子里由烃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设问】①饱和一元脂肪醛的结构式的通式应如何表示?
②醛类的分子式通式应如何表示?
(学生讨论,分析,推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①醛类的结构式通式为:或简写为rcho。
②分子式通式可表示为cnh2no
④醛类物质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示】结合乙醛的分子结构及性质分析。
(学生热烈讨论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并板书)
【板书】2、醛类的主要性质:
①醛类分子中都含有醛基官能团,它对醛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
②推测出醛类物质可能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与银氨溶液及新制的cu(oh)2反应。
【联想启发】
⑤如果醛类物质有这些化学性质,则体现了醛基有什么性质?
(学生积极思考,猜测应该是氧化性和还原性。)
师:在醛类物质中还有另一种比较重要的醛即甲醛,今天我们来学习甲醛的结构及性质。
【板书】
3、甲醛
(1)甲醛的结构
分子式:ch2o结构简式:hcho结构式:
【强调】结构特点为羰基两侧是对称的氢原子,与其它醛类物质不同,甲醛分子中相当是含有两个醛基。
【板书】(2)物理性质
甲醛又称蚁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
【提示】根据乙醛的化学性质思考甲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谁能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板书】(3)化学性质
①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hcho+h2c h3oh
②具有还原性。
hcho+2cu(oh)2→co2+2cu2o↓+5h2o
【板书】
(4)用途
师:甲醛在工业上,可制备酚醛树脂,合成纤维、生产维尼纶等,也用于制福尔马林。
【小结】以上学习的是醛类的概念及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补充】丙酮的官能团是羰基,主要化学性质:可催化加氢生成醇,但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等弱氧化剂氧化。
【总结】指导学生对这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如:醇、醛、酸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
思考、整理、归纳得出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高中化学选修教案化学选修四人教版教案篇二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三节 电解池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高中化学选修教案化学选修四人教版教案篇三
1、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对于反应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表示。
某一物质a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
式中——某物质a的浓度变化,常用单位为mol·l-1。
——某段时间间隔,常用单位为s,min,h。
υ——物质a的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是mol·l-1·s-1,mol·l-1·s-1等。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
①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间的关系
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
(4)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
①反应速率不取负值,用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都不取负值。
②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可能有不同的速率数值,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小贴士:①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面积(如粉碎成细小颗粒、充分搅拌、振荡等)来加快反应速率。
③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的速率。因此,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反应体系中的哪种物质做标准。
2、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
(1)基本思路
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为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体系中的化学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所以与其中任何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或质量)相关的性质在测量反应速率时都可以加以利用。
(2)测定方法
①直接可观察的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
②依靠科学仪器才能测量的性质,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光的发射、导电能力等。
③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比较明显的颜色时,常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选修教案化学选修四人教版教案篇四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比较三种分散系的特征
2.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度在物质分离方面的应用。
3.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
4.了解胶体的制备、鉴别和提纯;掌握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基础知识整理】:
一、分散系概念以及三种分散系比较
1.分散系
2.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外观
分散质微粒组成 单个分子或离子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大量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实例 食盐水、碘酒 肥皂水、淀粉溶液 泥水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大小介于 ~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2.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质的组成分为:
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l(oh)3胶体
分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所得分散系,淀粉溶于水所得分散系
按分散剂的状态分成:
液溶胶:如fe(oh)3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豆浆、血液、肥皂水等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气溶胶:烟、云、雾等
3.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1)丁达尔现象
(2)布朗运动
①定义:胶体粒子在做 的运动。
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3)电泳现象
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
③带电规律:
i. 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ii.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等胶体带负电;
iii. 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
iv. 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
④应用:
i.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ii.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
iii.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
iv.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
v.石油工业中,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
vi.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
(4)胶体的沉聚
①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②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
i.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
ii.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
iii.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
③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
4.胶体的制备
(1)物理法:
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
(2)水解法:
[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3)复分解法:
〔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 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
〔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
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
sio32—+2h++2h2o=h4sio4(胶体)
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
5.胶体的提纯
6.常见的胶体分散系
①fe(oh)3胶体,al(oh)3胶体,原硅酸胶体,硬脂酸胶体。分别由相应的盐水解生成不溶物形成。
fecl3溶液:fe3++3h2o=fe(oh)3(胶体)+3h+
明矾溶液:al3++3h2o=al(oh)3(胶体)+3h+
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胶体)+2oh—
肥皂水:c17h35coo—+h2o=c17h35cooh(胶体)+oh—
②卤化银胶体。ag++x—=agx(胶体)
③土壤胶体。
④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
⑤有色玻璃,如蓝色钴玻璃(分散质为钴的蓝色氧化物,分散剂为玻璃)。
⑥烟、云、雾。
三、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一定 下,一定量的溶剂中 再溶解某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 下,一定量的溶剂中 继续溶解某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s)指的是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 (单位是 )叫做该条件下该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气体(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1体积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数。例如:0℃、1个标准大气压下,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表示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最多能溶解0.049体积的氧气。气体的溶解度是没有单位的。
(0℃时,nh3的溶解度是1176;20℃时为702)
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对物质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外因)。
(1)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还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例1:40℃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至10℃,另一份加少量cao并保持温度仍为40℃。这两种情况都不改变的是( )
(oh)2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ca2+数目
(2)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如氨水受热逸出氨气);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 ;随着压强的降低,气体溶解度 。(如打开汽水瓶盖即冒气泡。)
例2: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0℃时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气体
b.20℃,100 g水中可溶解34.2 g kcl,此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2%
c.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d.相同温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气换成相同压力的纯氧,100 g水中溶入氧气的质量增加
4.溶解度曲线:
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可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这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知这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也可以看出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还可以比较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例3. 根据下面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3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 __,同温度下b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
(2)60℃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
(3)60℃时有a物质和b物质的饱和溶液各mg。均降温至20℃,____物质析出晶体多些,剩余溶液____物质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些。
(4)60℃时有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时有____ga物质析出。
(5)30℃时有b物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50g,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则要加入b物质____。
5.相关计算
例4:把一定量20%的某物质的溶液加热蒸发掉10克水,在冷却到20℃时析出2克溶质,此时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4%,求20℃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例5:一定温度下浓度为a%的硝酸钾溶液,将其等分为两份,一份等温蒸发掉10克水,得到0.5克晶体;另一份等温蒸发掉12.5克水,析出1.5克晶体。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a.60克 b.50克 c.40克 d.30克
高中化学选修教案化学选修四人教版教案篇五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
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
学习过程
引 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 焓变
?h为“-” 为放热反应,?h为“+” 为吸热反应
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是环境?
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若干化学键的键能(kj/mol,2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2、反应c(石墨)→ 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教学反思: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②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习过程
1.复习回忆
1)、催化剂为什么能够加快反应速度?
阅读课本:例1与例2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热量,?h的值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关,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例题
3)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4)4g 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放出 9.6kj热量,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r h= – 890 kj/mol由1mol 氢气和2mol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第三章第一节: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1.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3. 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重点、难点: 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平衡常数。课时安排:共2课时(此为第二课时)。教学方法:类比、推理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教学准备:习题及知识的总结、扩展可制作ppt或使用纸板。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v弱电解质分子电离速率?v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速率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3.与化学平衡比较(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b.外因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nh3
?h2o①加入hcl: ②加入naoh:
3cooh
(3)一元弱碱 nh3 ?h2o ?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k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k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k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h3po 4h2po ?4hpo?4 随堂练习 ?3
nar?co2?h2o?hr?nahco3 2nar??co2?h2o?2hr??na2co3 hr和hr?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a.hr较弱b.hr?较弱 c.两者相同 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ka?c酸(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kb?c碱(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cl2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4.扩展
(2)要使0.2mol/l cuso4溶液中的cu 2?
沉淀较为完全(使cu ? 2?
第二课时
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nacl?na??cl?koh?k??oh? ?
(2)弱电解质:ch3cooh?ch3coo??h?nh3?h2o?nh?4?oh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a ch
c(ch3cooh)
(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kb nh3 ?h2o ?
nh?4?oh
c(oh?)?c(nh?4)kb? c(nh3?h2o)
?hpo24 ?3
(4)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教案点评:此教案体现了在教学建议中的方法,运用了知识的迁移方法,用化学平衡的知识的作为基础,来学习电离平衡。同时,又运用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应用于电离平衡。从而使电离平衡的学习变得相对容易。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一课时
地电离,生成h3o+ 和oh: 板书: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
h2o + h2
o h3o+ + oh 简写为:h2o h+ + oh
?7?6
水的电离与其它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何异同?
绪言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
1:引 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 焓变
3:练习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若干化学键的键能(kj/mol,2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为什么?)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常温、常压。(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为什么要标出?)
高中化学选修教案化学选修四人教版教案篇六
华]-副本】
海口市灵山中学—化学组—柯劲松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的教材依据是人教版高二年级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从高一所学习过的原电池的概念,组成要素引入课程,上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本节课采用“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盐桥的的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材分析:
○2能量的转换
重点内容○3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4盐桥的作用
○5原电池的用途 2、教材作用:
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学习之后,学生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金属腐蚀和防护、电解原理和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不仅仅是前面必修课学习的复习,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角度有了一定的变化,从能量的角度、从电流产生的本质以及最后的应用两方面进行了编排,应该说符合认知规律,既是复习旧知,又是加深学习,提升能力。
虽然学生的学习有了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但是必修课中学习经过较长的时间,学生对知识淡忘了较多,所以要进行教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对于这方面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厚的,应该利用好这一点。
(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电极,能
写出电极反应式;
(3)通过实验与分析,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4)学习盐桥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2)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索;
(2)增强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反应方程式。 3、掌握盐桥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
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 2、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 3、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探究法。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以实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有机结合,将对原有知识的回顾与新知识的引入融为一体。
八、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实验;学生根据课前发放资料做好预习准备。
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内容
一、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
能引起分子之间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某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 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分子间的碰撞是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
二、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1、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是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
3、有活化能为0的化学反应。如溶液中的自由离子间的反应,高空大气中自由离子间的反应,高空大气中自由原子之间的反应,因为这些反应的反应物分子在反应前已经成为自由离子或原子,不需要再破坏或减弱化学键。
三、催化剂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如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吸热反应如大多数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水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当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距离增大,所以要吸收能量,虽然力的种类和大小不同,但是本质都一样,就是形成作用力时要放出能量;破坏作用力时要吸收能量。
1、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包含两个过程: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出能量,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通常不相等; 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通常不相等,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释放出来,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一、反应热 焓变
(2)△h == 生成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3)△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 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的数据,一般都是在101 kpa和 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通常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且热化学方程式通常不用“↑”、“↓”。
【实践活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中和热的定义是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 mol h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二、实验操作
过量的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
2、实验时亦可选用浓度体积都不相同的酸碱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但在计算时,应取二者中量小的一种,因为过量的酸碱并不参加中和反应。
三、数据处理
1、取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t2-t1)= 2、计算反应热:△h=q/n=cm△t/n。
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 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d)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g)+ cl2(g)== 2hcl(g)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一、燃烧热
反应热种类: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
1.定义:在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注意:(1)在101 kpa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
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 h2o,而不是气态水蒸气。s对应的是so2等。
2.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二、能源
1、定义: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2、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d、101 kpa时,1 mol 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
【讲解】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很容易求算出c(s)+
【投影】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二)---典型题专题
题型一: 已知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乙硼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因此乙硼烷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题型二:根据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或
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或比较大小。
例2、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由题意可列得方程
题型三:反应热大小比较
解析:反应热数值的大小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有关,与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还与反应时的外界条件有关。a选项: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由于从气态水到液态水会放热,所以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多即q2?q1;b选项:反应物的状态不同,由于从固态硫到气态硫要吸热,所以气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固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即q2?q1;c选项:生成物的种类不同,由于co与o2反应生成co2要放出热量,故q2?q1;d选项: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同,前一反应的物质的量是后一反应的物质的量的2倍,故q1?2q2,即q2?q1。答案选a、c。
2、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d)
a h2(g)b co(g)c c8h18(l)d ch4(g)
假设它们的质量都是114 g,则氢气放出的热量求算可以用114 g除以其摩尔质量,然后再乘以题目中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给出的反应热数据,可得放出的热量为16 290.6 kj。?同理,一氧化碳放出的热量为1 152.214 kj,辛烷放出的热量为5 518 kj,甲烷放出的热量为636.232 5 kj,据此正确答案为d。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选修教案化学选修四人教版教案篇七
在走进化学实验室前,进行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化学实验的要求。例如: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课前要做好预习准备,明确实验要求;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纪录;认真分析现象并写好实验报告;实验后的废物要妥善处理,仪器要及时清洗,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操作训练,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课时,四十五分钟完成。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把学生按实验桌每5人分为一个实验小组,每组成员的合作任务主要是做实验时互相配合。按前后桌每四人分为一个讨论小组。
三、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实验室规则教育: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1)、请同学宣读自己拟定的实验室规则。
(2)、教师出示化学实验室规则。
第二板块:具体学习内容
1、药品的取用
(3)、一位同学现场演示“向试管中倾倒液体”、“向试管中滴加液体”,其它同学挑毛病,取得共识后分组进行这两个实验操作。重点放在从细口瓶向试管倾倒液体上,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小结注意事项。
(4)、药品取用知识的小结。
2、物质的加热
(1)、观察酒精灯的构造,提问为什么有三个“绝对禁止”?
(2)、小结酒精灯的使用以及液体加热注意事项。
3、洗涤仪器
(1)、在家如何洗涤炊具?如何判断炊具已洗干净?
(2)、老师提出一种方案:拿两只试管(一只用过的,一只洁净的),讨论如何洗刷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进行操作。仔细观察洗刷后的试管,判断是否洗干净了。
(3)、小结:清洗仪器的方法以及仪器是否洁净的判断。
【说明:学生自己小结并互相补充,并且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第三板块:布置作业。
小结今天所学知识,画成知识网络形式。
高中化学选修教案化学选修四人教版教案篇八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课堂教学面临的重大改革。我校校园网和班班通网络建设的完善,大力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我有幸代表全体教师,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教材分析
《钠》是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高中系统学习的的金属族元素,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这一节即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钠单质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
2.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辅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单呈现。本节课虽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型,但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许多弊端,如在下列情况下既无法解决。
1.对速度较快的反应,学生还没来得及观察清楚就已经结束,观察不仔细则分析不透彻,若放慢速度,反复观察效果更好。
2.原理解释,涉及微观粒子的反应原理的解释,肉眼观察不出,宏观实验不能反映其实质,可用计算机模拟其反应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3.有危险性的实验,现有条件难以实现的实验,错误操作。这些实验可操作性差,尤其是错误操作,若能采用动画模拟或插入影象,会起到理想的效果。
4.对微型实验的放大观察,便于同学们同一时间,对同一现象的捕捉,观察,分析。
5.由此说,实验课中恰当的便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教学实践的高效完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大屏幕展示“滴水生火”图片给学生以想象空间。“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然后教师演示实验,果然是水能生火,学生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
(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在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拔,学生自学、互学、分析、讨论、发言,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小结,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如na的物性小结,na与水反应现象小结。将实验中的各个结论提取出来,学生感到清晰、明确。
(三)、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1. 钠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是本节重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进行分析,实必不可少的手段,我设计了五种情境下的实验。。
①首先是在实物展台上教师亲自操作钠与水在表面皿中的反应,这样体现实验真实性,可靠性。展台上放大以后的反应现象清晰明显,大家在同一时间共同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分享实验成功的喜悦。教师适时提问,说明钠的性质。
②常规实验。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收集和检验,是一常规实验,学生曾多次左类似的性质实验,课用模拟动画达到知识在现的目的即可,这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③改进实验。在一废旧塑料瓶中完成。关键是对实验细节的观察能力的培养,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且在实际操作中可提高学生对钠的性质的感性认识,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实验可操作性强,不必用多媒体。
④探究性实验。
利用ц型管作该实验收集并检验氢气,采用先讨论、后评价、再实验的模式。学生对特殊的实验仪器感到新奇,探究的欲望强,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大胆设想,涌跃发言。在此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培养其良好的探究式思维能力。学生发言五花八门,较发散,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表现形式直观。学生从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而启发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
(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分析其错误原因。钠与水反应若在小容器中进行会爆炸,分析原因,插入影象文件,警示作用体现多媒体的优势)
⑤进一步改进实验。na与水反应很快,这个水面上升又下降的过程是很快完成的。实地演示不宜成功,对观察不利。在多媒体上可以放慢速度,反复观察,,这在一般常规实验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给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的空间。
⑥兴趣实验——水上芭蕾
钠在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反应。(体现学科渗透)在对实验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后,学生动手完成。
五个实验下来,要适时小结,将五种不同装置放在一张图上,对na与水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析,用多媒体进行重现小结。体现了探究过程的渐进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而清晰印象。
与cuso4溶液反应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机理较抽象,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动画将其过程形象的展示出来,这样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反应过程简单清晰的呈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4.性质总结
钠的性质总结用线形关系,清晰条理。
5.用途展示
此做为上节布置的作业,让学生网上收集
有关资料,学生作业展示过程,使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也是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的过程,资料的收集液使课堂教学的延伸。
(画面:① 高压钠灯,美丽的不夜城有钠的一份功劳,
② 秦山核电站,核事业发展离不开钠与钾合金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总之,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在多媒体的辅导下,突破了许多常规实验不易解决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难训练提供了较理想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