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语教学反思篇一
大班进入幼儿衔接阶段,但我发现不少孩子还存在向故事里的老虎和狐狸一样,欺负别的小朋友,也为了帮助小朋友理解掌握一些词汇。因此,我制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会自己讲述故事;
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它小朋友;
3、理解词汇:半信半疑、魂飞魄散、仗势欺人。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逐步深入,帮小朋友改掉坏的行为的情感体验,将知识进行迁移,重点攻破。另外,小朋友面临这进入小学,让小朋友提前接触一些词汇,有助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本次活动效果不错,很多小朋友的观点都有所改观。
成语教学反思篇二
在学习《滥竽充数》时,当学到“南郭先生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奖赏”这句时,我请学生想象:南郭先生得到奖赏后会想些什么?表情怎样?有学生说:他一定非常得意,心想这么容易就得到了奖赏,还要继续骗下去。接下来的几个学生都是说南郭先生“得意”。这时有个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我认为南郭先生心里很紧张,他提醒自己要小心一点,不要让别人发现,以免前功尽弃。”听完他的发言,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想法是否合理?沉默了一阵后,有学生说:我认为不合理。南郭先生装得这么像,把所有人都骗了,他得意还来不及呢!我请学生再次朗读书中描写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句子,学生重点注意了“每当”“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等词,感受到南郭先生“装”的本事之大。——这是南郭先生成功的一个原因。我启发学生:“还有一个原因也可以看出南郭先生是放心大胆去滥竽充数的,请大家找一找。”很快,有同学找到了“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正因为每次都如此,南郭先生才钻了空子。利用错误的资源,学生进行辨析、交流,不仅增强了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在教学《成语故事》的时候,感觉是游离的,说不来哪里不对劲,但就是隔在了课堂之外,走不进学生中去。回想这堂课,也许最大的问题就是重点不突出,三个短短的故事安排了三堂课,耗时太长,语言训练的点太多,结果反而什么目标都没有很好的实现。我总觉得这样的课堂像是一个挂满配饰的人,只听得叮叮当当地响,却没有美感可言。像这一类课文,到底主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解决,三个故事应该如何很好地串起来,让学生认识体裁的特点,得到学法的指导,产生阅读更多更多故事的冲动呢?盼望得到同行的指点。
成语教学反思篇三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它们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都是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蕴含在故事之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如果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内容,再感悟哲理的顺序进行,方法就单一了,学生容易对课文失去新鲜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选用了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学习《自相矛盾》,先让学生看图、读文,弄懂什么是矛,什么是盾;指导朗读“夸口”的语气,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并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接着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怎样想?又会怎样说?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学习《滥竽充数》,让学生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引导他们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通过比较三个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从而知道南郭先生能够混的原因,再读“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生只好逃走。再次基础上,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学习《画龙点睛》,则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提问:(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逐题讨论,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成语教学反思篇四
这一课有三则成语故事。教这样的课文,我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
1、初步了解成语的来源;
2、通过读故事,明白三个成语的寓意;
3、会讲这三个故事。课文后第1题的作业题是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我想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吧,所以有了“会讲这三个故事”的目标。再读读这三则故事,发现第一则侧重人物的语言描写,第二则侧重人物的动作描写,第三则从侧面(游客与龙的表现)体现了画家画技的高超。因此,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了这些语言。
《自相矛盾》主要引导学生品读楚国人卖矛又卖盾时夸口说的话,分析其中的矛盾之处,从而理解寓意。《滥竽充数》主要引导学生品读南郭先生装与逃的动作,分析这样做的原因,从而理解寓意。《画龙点睛》则是引导学生想象游客惋惜、请求、惊叹时说的话,来体会画家点睛之笔的神奇,从而理解寓意。这三则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简炼,篇幅短小,学完后,大部分学生能讲这三个故事。至于成语的来源,我告诉学生有三种,一种是来自于历史故事,一种是来自于神话故事,一种是来自于寓言故事。但是我觉得让学生来辨析一些成语来源于哪一种,或者是分别写出这三种成语,我觉得有些为难学生。有些成语的来源,老师们也很难确定,还有些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八仙过海”这些词是成语吗?还有如运用这三个成语写句子,我觉得要求也高了。理解到运用的跨度很大,这其间有生活的积累,有认识的积淀。所以,有时感觉教学是一回事,做习题又是一回事,这样的语文教学何其累呀!
成语教学反思篇五
让学生正确掌握成语,准确地恰当地使用一些成语,能使自己的谈吐更加风趣,文章更加生动活泼。所以,我和斐娜设计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课《魅力成语》。一开课,利用视频播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成语新篇》。所有的学生都看得十分专注,大家已经被这部片子深深地吸引。无疑,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只是时间稍长了些。接下来,我们就从视频上的成语向外拓展,让学生说出一些最常用的成语。大家纷纷举手,说出了好多成语,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程门立雪、负荆请罪、入木三分等。有的同学还一口气说出了十几个成语。可见,学生在课余已经积累了不少,在课堂上才能如此自信。由此我想到,我们平时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要对自己有信心,发言要自信。但是我们并没有教给他们拥有自信的方法,所以许多学生因无法树立自信心而在课堂上欲言又止。其实作为教师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即由他教变为自教。
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郭沫若有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提高的过程。那么开辟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就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做得不够,班上的多数学生还没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方法也不多样。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学生才能胸有成竹,在课堂上才会扬起自信的微笑,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平时多强调的。接下来我把全班分成四个小分队,设计了一连串的竞赛题,有三个环节:“成语追根溯源”、“成语乐园”、“成语学以致用”。老师在现场亲自带领学生过关斩将,同时以送出成语之星作为对获胜方的最高奖励。期间,各个方正都不甘示弱,均派出了精兵强将。课堂上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师生互动十分和谐、融洽。尤其在“成语乐园”这个环节上更是掀起了又一个高潮。有的用成语说出了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一开始我们还担心在这一环节里,学生会冷场,但没想到学生竟能说出这么多,甚至有家长也参与进来。这又使我们的教学气氛推上一个台阶。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不断挖掘,就一定能让学生们发挥出无穷无尽的力量。
通过这节课,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不足,例如在教学生学习成语的方法和技巧上尚欠指导性作用。在平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上也是缺乏足够的锻炼,导致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偏弱。在新课程标准上提倡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个性展现能力等这一要求上,我们还是无法充分体现出来的。